如何解釋佛祖頭上的肉髻?


解釋佛造像頭上的肉髻,不妨我們從長計議——


一、佛像藝術的產生

眾所周知,早期的佛教藝術都是用象徵手法表現佛的,如用白象表示摩耶夫人受孕,用足跡表示佛誕生,用白馬錶示越城出家,用菩提樹表示頓悟成道,用鹿和法輪表示初次說法,用窣堵坡表示涅槃,等等。正是這種象徵手法的存在,所以早期的佛教藝術中沒有佛造像。公元前3世紀中葉阿育王時期,國家大力推崇佛教,佛教隨之傳入犍陀羅地區,但是象徵性手法在佛教藝術中依然存在了很長一段時間,直到公元前1世紀,才在那裡產生了佛造像,所以犍陀羅地區被譽為佛像的故鄉。

關於佛像產生的原因,王鏞先生在《印度美術》中進行了詳盡可信的分析:「貴霜時代,在迦膩色迦奉行的宗教寬容、折中、調和的政策之下,犍陀羅藝術家(其中可能也有一些來自地中海世界的希臘、羅馬或小亞細亞的工匠)自然不滿足於象徵符號代替已被人格化的新神佛陀的偶像,便毫不顧忌印度早期佛教雕刻的清規戒律,開始遵循希臘、羅馬雕刻的慣例,仿照希臘、羅馬神像的作品,直接雕刻出佛陀本身人形的形象。於是,希臘化風格的犍陀羅佛像誕生了。

3至4世紀 犍陀羅 灰綠片岩雕苦修佛陀頭像

只是關於佛像起源的時間及地點,學術界還存在一定的爭議,但是主流觀點還是傾向於公元前1世紀產生於犍陀羅地區。

季羨林先生認為:「佛的尊像首先在健陀羅出現。貴霜王朝迦膩色迦王是繼阿育王之後的又一位『法王』……隨著對佛的無限崇拜,佛和著薩的形象應運而現。佛的形象可能首先出現於故事畫中,後來才有了獨立的單身像……迦膩色迦塔出土了刻有銘文舍利盒上的坐佛像,說明至遲在公元1世紀佛形象的模式已經形成。」馬學仁在《&<造像量度經&>的基本內容及譯入年代》一文中提出了同樣的觀點。

正是濃郁的希臘羅馬藝術氛圍和貴霜王朝開放寬鬆的宗教政策,才使得犍陀羅地區的藝術家們能夠首先擺脫佛教各種戒律,徹底拋棄百年來的象徵手法,造出了希臘化的佛像。


二、犍陀羅佛教藝術中的佛造像

犍陀羅地處印度半島的西北角,是歐洲民族入侵印度和與之進行文化交流的窗口,所以犍陀羅藝術中具有濃郁的希臘羅馬藝術的痕迹;而我們今天看到的早期犍陀羅佛教藝術也僅僅是希臘羅馬藝術的一個簡單變更,這種現象主要表現為兩個方面:第一,把希臘羅馬藝術中的酒杯,換成佛教所信奉的蓮花、法器之類的東西,這種現象在以釋迦牟尼為太子時的作品中表現得非常突出。第二,此時的佛造像,在體貌特徵上有很強的希臘血統——鼻樑高挺,雙目深陷,頭髮捲曲呈水波狀,頭頂留一個大大的髮髻。

2至3世紀 犍陀羅 釋迦牟尼像

出現這種現象的原因有二:首先,希臘藝術對印度藝術影響深遠,阿育王時期的薩拉納特獅子柱頭中所應用的寫實手法,就是希臘藝術或者說是希臘化羅馬藝術影響的結果。其次,釋迦牟尼生活在公元前6世紀,在阿育王時代早已涅槃,而且他生前沒有去過犍陀羅地區,沒有相關的傳聞軼事;更重要的是沒有文獻典籍記載釋迦牟尼的體貌特徵,所以藝術家們在塑造佛的形象時,只能依據當時的藝術形象和現實人物形象,同時加上自己的藝術想像,把佛造成自己心目中的完美形象。

至於盤發可能是當時人們比較流行的一種髮飾,我們可以從當時或之前的藝術作品中找到依據。如在紀念佛誕生時的「灌頂」圖中,我們可以明顯地看到,除了釋迦牟尼太子留髮髻外,左上方的侍者也有同樣的髮髻。另外,反映佛離家「出城」圖(羅里延·唐蓋出土,加爾各答印度博物館藏)中的十個僕人中,就有四個都梳著和釋迦太子相似的髮髻,假如太子沒有騎馬,我們很難判斷出哪個是真正的太子。

「出城」圖

同時,著名的「犍陀羅佛立像」也是將所有的捲髮向上梳起,留成一個扁球狀的髮髻。因為這尊塑像製作精美、保存完好無損,且該書附的是彩圖,所以圖像特別清晰,就連太子的髮絲都可以看得一清二楚。除此之外,燃燈佛授記本生圖、誕生圖、鹿野苑佛陀初次說法圖、帝天釋拜訪佛陀、悉達多小太子乘公羊車上學圖等相似題材的犍陀羅佛教藝術作品中也存在同樣的情況。

2世紀或3世紀 犍陀羅佛立像

我們再把時間往前推,發現不僅佛陀留髮髻,而且印度恆河女神和葯叉女也是髮髻高聳的形象,這可以從「恆河女神站在摩卡羅身上」中得到生動的體現。「『三寶』象徵物和護衛葯叉」中的葯叉女,雖然該圖照的是背面,但是高聳碩大的髮髻還是很容易看出。赫爾穆特·吳黎熙先生在他的《佛像解說》一書導論中提到:肉髻,實際上是印度苦行僧的髮髻——在犍陀羅很可能是極具特色的克羅碧羅斯,世紀轉折時期在古希臘的一種流行髮式。

恆河女神站在摩卡羅身上(左)和葯叉女(右)

通過以上考察,我們發現早期犍陀羅佛教藝術中的佛陀在服飾和髮型方面與其他人物沒有什麼本質性的區別,他頭頂高聳的極可能只是當時比較流行的一種髮式,並不存在所謂的「肉髻」。如果說有,那就只能說當時大部分人頭上都有一個大大的「肉髻」,這顯然是不符合常理的,也不符合當今佛教義理的。


三、馬圖拉佛教藝術中的佛造像

如前所述,在公元前1世紀佛像產生到之後的200年左右的時間裡,犍陀羅藝術中的佛都是捲髮、高髻,但是到了2世紀左右的印度中部佛教藝術中,佛的形象又發生了變化:直發高髻或螺發無髮髻。如「坐在獅子寶座上的佛陀」,佛陀就是直發盤起,而且可以看出其具體的髮絲走向,總共盤了三圈,自下而上逐漸變小,像一個小塔,高高矗立在佛陀頭頂,顯得威嚴而莊重。

約130年 坐在獅子寶座上的佛陀(馬圖拉考古博物館藏)

「馬圖拉佛陀頭像」更為真實而清晰地表現了佛的髮式,和我們上面提到的「坐在獅子寶座上的佛陀」中的極為相似。另外,現藏於拉合爾博物館的「燃燈佛授記本生」圖中的燃燈佛也是直發,且全部向上梳起,形成一個碩大而厚實的髮髻。「佛陀降伏龍王阿波羅」圖和「涅槃」圖中,佛同樣梳著高高的髮髻,而且髮絲清晰可辨,沒有肉髻的痕迹。

馬圖拉佛陀頭像

同一時期,印度佛教藝術中出現了另外一種佛造像樣式——佛陀依然是波浪形的巻發,只是頭蓋骨略微向上突起,頭頂沒有明顯的髮髻或者「肉髻」,筆者稱之為無髮髻螺髮型佛像。因為這些作品的時代均在2~3世紀,所以筆者認為2世紀左右,佛造像出現了兩種新的樣式,一種是直發有髮髻型,另一種是螺發無髮髻型。這是佛造像的一個轉折點,改變了200多年來犍陀羅佛教藝術中的捲髮髮髻型的佛造像,為「肉髻」型佛造像的出現奠定了基礎。


四、佛造像的規範化與佛「肉髻」的出現

既然早期的佛頭上都是明顯的髮髻,那麼為什麼後來人卻稱其為「肉髻」呢?應該是從2世紀開始轉變,出現了直發有髮髻型和螺發無髮髻型佛像。但是,之後的佛像幾乎是清一色的螺發「髮髻」,和我們現在見到的佛像肉髻」沒什麼大的區別。筆者認為2~3世紀是轉折點,到4世紀則完全形成。

佛陀頭像

關於「肉髻」名稱的出現,筆者覺得這個問題應該回歸到佛教的一部關於佛造像標準的經典——《佛造像度量經》中來。《佛造像度量經》是關於佛造像的經典著作,大概成書於4世紀以後的笈多王朝時期,而這時剛好是佛像模式化形成時期,這一時期的藝術風格是在吸收犍陀羅藝術的基礎上,又融入印度民族的古典主義審美理想而形成的,也就是說具有「肉髻」的佛像是對犍陀羅風格佛像繼承的基礎上,結合印度藝術而形成特定的模式。

因為這兩件事都發生在4世紀,所以筆者認為後者是對前者的一個總結。換句話說,《佛造像度量經》是對印度本土佛造像的形式的一個歸納,同時促進了佛造像的規範化,是之後乃至今日佛造像的一個主要依據和參考,是佛教藝術的一個重要轉折點,也是一個里程碑式的著作。正是因為這個裡程碑式的改變,形成了佛教藝術史的又一個新的鼎盛期,季羨林先生明確指出:公元4~5世紀的笈多時代是印度佛教藝術的鼎盛時期。

通過對佛教早期藝術的追溯,筆者以為佛像「三十二相」之一的「肉髻」,改為髮髻更為確切,但是又因為「肉髻」的稱呼已經為大眾所接受和認可,所以繼續沿用也無不可。


關注我們

喜雅藝術公眾號:himalayanartcn


專業考證請查看知友@喜雅藝術 的回答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3354671/answer/156740920(知乎排版功能真是世界最「蚌」呢。。)
另外,歷史文化領域的疑惑或真偽應由出土文物和存世文獻進行二重證明,部分知友單靠經文、文獻來解讀「肉髻」很難有足夠的說服力。大多數文獻所記述的內容,是撰寫者出生前或非親身經歷的,因而大部分撰寫者都不能忠實記錄,並在一些疑惑無法獲得圓滿解釋時,小部分人會寫下自己的考證和見解,但大部分卻是直接創造說法,甚至歸因於「神鬼古怪」並將其流傳下來,古人缺乏科學論證的嚴密訓練,這些訛誤、杜撰在所難免,也是文獻解讀的重要常識。但現在是信息時代,科教昌明,如果對於某個疑問,有同時期的並且高度有關聯的文物出土了(或沒有被掩埋,但是被重新發現),專家們可以破譯其攜帶的信息,以解釋文獻不能科學解答的疑惑(比如專家們通過殷墟甲骨總結出了準確的商朝帝王世系,和各類歷史文獻所載的出入確實很大,但這些文獻都是時代較晚的春秋戰國時期,而甲骨則是與商朝同期,二者差距數百年,因而甲骨更值得信賴,具體請移步https://zhuanlan.zhihu.com/p/26254780),所以切不能盡信書。

以下是本回答原文:
喬達摩悉達多是印度貴族子弟,他的血脈淵源,大方向上可以推測是從中亞一帶由印巴走廊南下而來的,因為中亞人捲髮多。二來他們多為入侵者,並且長期作為印度統治階級,種姓制度也是由這類人發揚光大,但是要強調,這是答主私貨,悉達多是印度本土人也是有可能的,印度的人種本身和高加索一帶很密切,捲髮人群本身也多,他的具體族群歸屬應該參考專家意見,原本上文中肯定的語氣本人已剔除。另外經知友評論,白人為代表的歐羅巴人種是「波發」而非「捲髮」,「捲髮」或者說「鬈髮」是更密集、鬈曲度更高的,而「波發」則介於直發和鬈髮之間。

釋迦摩尼本人則很可能是偏向捲髮(鬈髮)的波發性狀,當然還是私貨。

捲髮性狀在歐洲寫實風格手法下可以幾乎逼真雕塑,但像印度次大陸、東亞等不注重寫實的地區,便難了許多,只有將其變形來達到易於加工的目的了。一般採用的變形就是「蝸牛殼」一樣的手法,所以並不是肉瘤,只不過是古代信徒(或工匠)缺乏知識積累、缺乏地域溝通等引發的穿鑿附會,這是歷史進程的必然,就好比美國人拍的電影里中國人永遠是劃烏篷船打油紙傘戴竹斗笠一樣。

↓↓↓將大衛的寫實螺旋誇張

↓↓↓然後看古印度雕刻的頭部演化(圖片由另一回答的知友@額勒芬德 引用)

↓↓↓注意,最上頭的一大坨是繩子束起的髮髻,而非「大肉髻」

↓↓↓下圖裡繩子形狀很明顯

↓↓↓結合最上面兩種圖的思路,螺旋進一步被誇張的結果

類似的變形在我國傳統石獅子形象上也可以找到:
首先螺旋不明顯

↓↓↓螺旋誇張

↓↓↓再誇張

↓↓↓誇張的最終結果


再給排名第一的答案做一些補充。佛祖釋迦摩尼是雅利安貴族,血統上是典型的白人,頭髮自來卷是白人典型的體貌特徵。表現在雕塑上,從寫實的自來卷到一個個的肉髻有一個變化的過程。經典的例子就是健陀羅藝術。隨著亞歷山大東征,希臘雕塑藝術東傳到印度,與當地的佛教造像藝術相結合,形成了健陀羅藝術。圖片均來自網路,侵刪。

濃濃的希臘風。

從面部特徵到服飾都受到希臘的影響,尤其是富有肌肉線條的健壯身軀。

頭部特寫。自來卷。

各種自來卷。

可能是因為東亞人種的原因,中國人自來卷比較少,健陀羅藝術隨著佛教傳到中國以後漸漸把自來卷抽象成了一個個的肉髻,就變成了後來佛像的樣子。畢竟古代的藝術家們見慣了中國人的黑長直,當他們看著手裡的健陀羅雕像的自來卷時,也許會看成是佛祖的某種異相,然後便進行了一些藝術加工。中國的佛教雕塑藝術從西域漸漸傳入內地,進一步本土化,希臘式的寫實風漸漸消失。

有人說肉髻不是一個個的小圓,而是頭頂上那一坨大圓。從雕像上看應該是束起的頭髮,連束髮的線繩都可以看到。


我真想穿越一下,把釋迦牟尼本人拉出來給你們看一下,那滿頭的圈不是什麼肉髻好嗎?那是釋迦牟尼佛涅槃百年後人們為了紀念他而塑像過程中對正常頭髮的一種藝術表現,根本沒有那麼神奇,不過是因為釋迦牟尼具備歐洲血統,我看過一個資料,好象是跟普京的血統一樣的血統,這個宗族中的人自然卷是非常普遍的,所以那不過就是釋迦牟尼的自然卷,長長了梳了個「道姑頭」而已。


滿腦袋長肉髻?想什麼呢?如果是所謂的肉髻,那麻煩大了,在現代醫學裡豈不是滿腦袋長「纖維瘤」,或「脂肪瘤」?


學佛不要搞迷信,釋迦牟尼佛是人類,我們所見過的那些塑像絕大部分都是經過了藝術加工的。


中國應當建立佛教打假專業啊。


玩這麼久知乎第一次有評論有點贊有粉絲……
一直不是很懂,百度一下就能得到的答案為啥還是沒什麼人去做。
至少關愛一下密恐患者罷……

——————————

不知道各位是不是有的把那一個個小鼓包誤會成是肉髻了??

小鼓包是頭髮,佛陀後腦勺的大鼓包才是肉髻!
看回答弄的我密集恐懼症都犯了……
至於為什麼會有,我也不知道。
我認為佛陀迷人的是他的思想,而不應該去拘泥他的形象。歷經幾千年,被弄成什麼樣都不奇怪——我並無太多專業知識,但以正常人認知水平來看,幾千年的歲月和印度當地傳統文化共同作用,使佛陀呈現出這樣的形象,並不算奇怪的事情。


現在那個認為是捲髮形象發展演變為這個的高贊答案,個人認為是最靠譜的。我這個答案大家看看就好。

…………………………原答案…………………………

第一反應是神經纖維瘤。

(密恐慎入)

神經纖維瘤是常染色體顯性疾病,多灶性是最常見的病理特點,也就是會長不止一個。

大小不一,小的如豆粒,乳頭大小,大的如雞蛋,生長緩慢。大的多突出於體表,也可成片、成塊的生長,使皮膚和皮下層肥厚、下垂、起褶呈橡皮狀。腫瘤柔軟,無觸痛,皮膚常有程度不一的色素沉著。少數患者口腔出現乳頭狀瘤,巨舌。

常顯遺傳病,子女有50%可能發病,故應考慮絕育。

(下面密恐預警,密恐預警,密恐預警)

準備好了嗎?

其實還有可能是其他的增生啊,腫瘤啊,什麼的。沒有取病理,也沒有影像科檢驗科,還真沒法診斷。最後想說,宗教和傳說的東西,本身就並不是我們用科學的語言能解釋的,本身就是兩個層面的東西。這裡沒有說他老人家不好的意思,我的大小考試還要仰仗他呢。。。


話說佛祖和默罕默德給徒子徒孫講經,馬雲旁聽。
講到題主這個問題時,佛祖挺苦惱,說,我特么也想不到做個髮型,都被徒子徒孫當成大智慧佛法無邊的標誌啊!
默罕默德點頭,沒錯,我奏是不愛次豬肉,可徒子徒孫也都把這當成戒條不讓人吃,養豬戶恨不得天天懟我。
徒子徒孫:爺爺,不把您包裝的牛逼一點特立獨行一點怎麼吸引流量,我們還能不能跟著您混口飯吃?
馬爸爸:難怪我隨口說句話就成了「馬雲給年輕人的十句忠告」。
眾雞湯號:善!


「伯仲叔季」,1234,古人名字裡帶「伯」的,都是老大,帶「仲」字的基本都是排行老二。

孔仲尼就排行老二,孔老二孔老二嘛。
有傳言他是把兄弟排行老二,把兄弟大爺是誰呢?是釋迦摩尼。

哥倆坐在一塊沒事兒竟研究佛法,還打賭。釋迦摩尼給孔聖人挑錯,孔聖人給釋迦摩尼挑錯。賭什麼呢?咱倆賭談腦啵的。

孔聖人問釋迦摩尼:「六字真言是供您的,三寶佛殿在南牆上,准寫這麼六個字,南無阿彌陀佛,寫出來是南無,為什麼要念na me呢?」
佛爺說:「可說呢…」
「可說不行啊!」挨彈

孔聖人沒勁兒啊,他不彈,他有兩個最得意的徒弟,子路顏回,顏回是文的,子路是武的,讓子路過去彈去,子路有勁過去彈去。
子路過去,ha~~——叫釋迦摩尼如來佛:「大爺,閉眼!」

釋迦摩尼剛一閉眼,孔聖人叫子路,拿出一頂針來

bang~~~
練武的小夥子有勁啊,如來佛腦袋上這包就起來了,還沒緩過勁兒來,bang~bang~bang~bang~bang~
如來佛腦袋上好多小疙瘩,子路彈的。

一睜眼一看敢情是子路彈的,氣壞了!心說「行,孔老二,你盯著我的!」
「有道是倉頡造字,孔子留書,天下的字是倉頡造的,怎麼傳下來的呢,是你孔老二傳下來的,問您兩個字,千里為重,二山為出,謬矣,千里應該為出,二山應該為重,你這兩個字,寫反了,千里應該為出,二山應該為重,是不是?」

「是」

「閉眼!」

釋迦摩尼運足了佛法,就要彈他,聖人一看,好傢夥,猴兒都怕他,我到他手裡,過來bang ji一彈,我這腦袋就出去了,得飛出一千里地去。
故而論語上寫著邦畿千里。


我一直覺得佛祖那是髮型啊。


口感
一開始含入口中時有一股純粹的巧克力味,而後隨之而來的是類似於濃郁的奶味。嚼食時味道要優於含在口裡慢慢融化。
配料比
白砂糖103:全脂奶粉58:植脂末37:小蘇打1:碳酸氫銨1:水92
貯存條件
溫度≤21℃
相對濕度≤50%
熱量
大約每100克產生2133千焦能量,4.1克蛋白質,26.3克脂肪,64.1克碳水化合物,108毫克鈉。

的確不能算生物學,抖了個機靈。


我才不信這些呢,不就是個捲髮扎了個髮髻嘛。唉,這也能神話,服了印度人了。


小時候聽說是佛祖在海底枯坐悟道時小海螺爬滿了光頭。難道沒有別人聽說過這個版本么?生物學應該是因為自然卷,然後畫像雕塑時加工得誇張了點吧。


肉髻,又稱「烏瑟膩沙」(梵語: u??ī?a),是佛頭頂隆起的肉塊。據說天生為戴王冠而長,屬於印度傳說中偉人必備的「三十二相」(Lakshanas)之一,智慧越高,「肉髻」就越高。

有學者為了反駁該觀點,依據古印度人的盤發習慣和印度佛的造像風格,認為肉髻不可能是肉塊,主張把「三十二相」的「肉髻」正名為「髮髻」較妥。

但是依這位學者的邏輯,「三十二相」幾乎全不合理,不僅僅是「肉髻」,「三十二相」在字面上所體現的物理性質,大部分挑戰著現代人的常識。比如《長阿含經·大本經》記載的佛「身黃金色」、「身長倍人」、「廣長舌。左右舔耳。」等相貌都很怪(關於「三十二相」的說法,各經文記載略不同)。

將懷疑「肉髻」的討論簡化為一個疑問句,大概就是:「頭怎麼可能長出這樣的肉塊?!」假如你也這麼問,或許是下意識地把佛像當作人像來看吧。

確實,歷史上存在過佛教創始人釋迦牟尼,但他並不能等同於《佛說造像量度經解》等佛教文獻所提倡塑造的佛像,信眾們頂禮膜拜的、或現已移籍博物館和美術館的佛像,它們的象徵意義比釋迦牟尼實際的相貌更重要,所以釋迦的頭顱究竟有多奇怪顯然不是令人困惑的重點。

印度大乘佛教自1世紀興起之後,從早期不表現佛的「人像」,轉向追求「神人同形」的造像藝術:即貌似真人的樣貌,兼備凡人沒有的特徵,「肉髻」便是其中一種產物。既然「肉髻」是一種區別佛與凡人的象徵,那麼不管肉塊本身是不是合理,至少證明在佛教藝術里,為了突顯佛超凡的智慧,它的塑造是可接受的。但像印度貴霜時代的馬圖拉(mathura)佛像「肉髻」呈卷貝形或蝸牛形,實在很難想像肉塊是怎麼長的……而泰國的諸多佛像,頭頂除凸起之外,上方更有呈尖塔形的部分,難道這些千奇百怪的凸起,都統一叫「肉髻」嗎?

首先這個答案是否定的,大部分「肉髻」的外觀依附著佛像的頭髮(有螺發、直發等),有時還有裝飾物,這就回到了用以質疑「肉髻」是否合理的要素——佛的頭髮和裝飾物,畢竟多樣化的凸起造型似乎通過這兩者就能順利解釋。

但我們必須在「肉髻」和「髮髻」之間擇一不可嗎?

若改為:佛像頭頂的凸起=「肉髻」+「髮髻」+「寶髻」(裝飾物),可行嗎?《佛說造像量度經解》告訴我們,這種「自助餐式」的搭配並無大礙!基於信仰本身存在著文化環境、時代背景等因素下的細膩變化,佛像頭頂的凸起便能同時囊括幾種有意義(有意思)的零件,既可以堆疊又可以將「肉髻」含在髮髻內,再加以裝飾。

簡而言之,佛像頭頂凸起的答案不是單一而絕對的,這些被我們習慣卻並不「合理」的地方,知道它廣義上代表著佛的智慧,也就夠了。


有些人天生捲髮,就是頭髮扁長。

短髮的時候大致就佛祖頭上那樣子,當然,沒卷得那麼整齊,估計雕塑雕的時候為好看弄成這樣。


印度那邊就有這個傳統

誰家生了個小孩連體嬰兒啦

誰家生了個小孩八條腿啦

誰家生了頭小牛倆腦袋啦

之類的諸多生理學上的悲劇

在印度統統被當做神供奉起來了

自己稍微一搜索就一大堆這樣的新聞

回到幾千年前

倘若悉達多啥異相都沒有

誰信他啊?

所以必須啊,各種異相

什麼舌頭長啊,腦袋有包啊,手指間有蹼啊,身上有黃毛啊,這些東西都要安上

要不然怎麼證明悉達多生下來就很了不起呢?


你看 佛祖胖胖的吧?
熱帶人多有濕熱吧?
所以
一定是穿掘性毛囊炎啊

有圖慎點
無關人員請撤離

圖片來自百度
脂肪瘤 纖維瘤等等
不會長這麼多 這麼大
不會像穿掘性毛囊炎
大多長在頭皮里


???????

我一直以為那是幾千年前的流行髮型、

再往前就不知道了,可能佛祖開啟西遊計劃前先去了個離子燙?

「 文殊普賢,看我新弄的頭髮怎麼樣?街口辦了個會員卡,噢,我的老天,美滋滋。」


不準人家抽煙喝酒還不許燙個頭


左邊的發質,右邊的髮型,兩人加起來就是了


佛祖是自來卷。發繩斷了就會變成爆炸頭的發質。


推薦閱讀:

佛教認為人有前世,主要依據是什麼?
人死了以後變成鬼,鬼還會再死嗎?
藏密是佛教還是邪教?

TAG:佛教 | 生物學 | 如來佛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