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曹丕統一不了三國,魏國實力明明那麼強?


不妨看看賈詡的分析:

帝問詡曰:「吾欲伐不從命以一天下,吳、蜀何先?」對曰:「攻取者先兵權,建本者尚德化。陛下應期受禪,撫臨率土,若綏之以文德而俟其變,則平之不難矣。吳、蜀雖蕞爾小國,依阻山水,劉備有雄才,諸葛亮善治國,孫權識虛實,陸議見兵勢,據險守要,汎舟江湖,皆難卒謀也。用兵之道,先勝後戰,量敵論將,故舉無遺策。臣竊料群臣,無備、權對,雖以天威臨之,未見萬全之勢也。昔舜舞干戚而有苗服,臣以為當今宜先文後武。」


老爸220死的,兒子226死的。來不及


因為名字起得不好。要是叫曹帆天,早就統一全國了。


曹操是用法家寒門的思想治國的。那個時期,正是門閥崛起的時候,士族地主階級是決不允許法家寒門出來攪局的。曹丕即便是採用了九品中正制,確保了士族階層的利益,但這無法從根上立刻消除階級矛盾,形成均勢。然後曹丕對同族殘忍,自己的壽命太短,沒有足夠的時間去制衡和調和。


想到一個段子,曹操家取名:操、丕、真、爽…


因為吳蜀也不弱,而且各據天險,易守難攻。
如果不是兩國的後人作死,估計三國的局面還能維持更長時間。


一個比較長壽的封建朝代,一般情況下大概要連續四代人比較靠譜,其中有個因素就是要比較長壽。


而且三國各立就表明爭霸階段結束,接下來就是各自鞏固割據外加比壽命拼內功了。


除了曹丕自己的軍政能力趕不上老爹曹操外,曹丕才活了40歲,曹叡更短,僅僅34歲,而且所託非人。

再說曹魏西晉那個時候本來環境就挺兇險的,自己作也是一大因素。

弱弱說一句,雖然《三國演義》是機關算盡太聰明,反為他人做嫁衣的古典悲劇,但就環境來看我覺得司馬家也算搶過去了一個大炸彈,最終太作太浪把自己炸個粉碎(罷州郡兵總是司馬晉自己的鍋 ),不然你看同樣是篡位,李唐和司馬晉的評價完全不同,就算北宋也是好很多的。


時來天地皆同力,運去英雄不自由。


就理想文青氣息濃厚的曹家而言,做陳留王二百多年,熬過五胡亂華,在禪讓鬧劇里多次扮演重要配角,後人里還有杜甫點贊的曹霸和千古大坑曹雪芹,好像也算不錯了。

就總的而言,歷史真的還可以說是公平的。


如果蜀國諸葛亮死了,吳國陸遜孫權死了,大概就可以了,無他,歷史進程沒到罷了


體質不好,陽壽太短。

曹丕不死,司馬翻不了天。


曹丕的名字有問題。

曹不一 釋義:cao,不統一?


曹丕不懂軍事,只懂內務,和自己的兄弟斗的不亦樂乎。

正所謂節流不如開源是也。


推薦閱讀:

曹丕還有哪些不為人知的小秘密?
為什麼起初跟隨曹操的人,等曹丕上位時都不見了?
「戰戰慄栗,汗不敢出」的典故是真的嗎?曹丕226年死的,鍾會卻是225年才出生,怎麼會說出這句話呢?
曹操是否預料到曹丕會稱帝?
為什麼曹操的兒子一個比一個厲害,而劉備的兒子卻是個窩囊廢?

TAG:三國 | 曹操 | 三國歷史 | 魏文帝曹丕 | 曹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