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發微博稱【地名更迭惹爭議:黃山市恢復老名字徽州,你支持嗎?】,這是否意味著徽州有複名的可能性?
人民日報近期發微博稱【地名更迭惹爭議:黃山市恢復老名字徽州,你支持嗎?】今天,人民日報刊發題為《地名是我們回家的路》的評論,文章指出,慎重更換地名,就在於對地名有情感。像「徽州」(今黃山市)這樣重要的歷史地名,不妨考慮恢復。畢竟,沒有「徽」,哪來「安徽」?
徽州一直是徽州學子心中的一個夢,更是廣大徽州人民心中的一個夢,徽州曾經的繁華在我們心中是永遠值得驕傲的歷史,而多少次徽州人民集體反抗被割裂、被遺忘的命運,也無數次想過復興徽州。徽州被改成黃山,人為被割裂了那麼多的歷史文化沉澱與徽州人民的認同感,讓人不得不痛。而此次人民日報發次未必是不是意味著徽州有複名的希望?
我們建了一個徽州的知乎同鄉群,感興趣的同學們請私信我~
++++++++++++++++
好激動,人民日報發的微博,會不會給人一種欽定的感覺?
可能很多知友會覺得這種事情又是無聊的改名活動,微博上也有人質疑說為什麼非要勞命傷財的改名字,難道改名字真的這麼重要?是的!沒錯,在我從小到大這麼多年裡,我所認識的大多數徽州人都黃山地名的混亂表示難以接受。
徽州改名事件_百度百科
黃山這個名字原本只屬於黃山山脈,黃山古稱黟山,唐代時改名為黃山,位於徽州與宣州交界處,是新安江流域和長江流域的地理分界線,也是徽州新安文化與皖江文化的分界線。徽州曾名為新安郡,歙州等,於宋宣和三年更名為徽州,沿用至1987年。由於地理位置的相對隔絕和歷史上相對獨立的文化,徽州人對於「徽」的認同感非常深,拿走徽州這個名字就像拿走了身份認同一樣。
徽州在上個世紀的某個特殊階段過了一段荒唐的苦日子,文革結束後,大家都在想怎樣才能解決溫飽問題。1979年小平到了徽州登黃山,說了那句今天還寫在黃山市政府牆上的「把黃山牌打出去」,而就是這樣一句類似於「21世紀是生物學的世紀」的話,引起了後來一系列改名的過程。
由於行政管理上的障礙,所以在1984年先是把黃山所在的歙縣一部分和太平縣進行了合併,改名為「黃山市」,獨立於徽州地區。後來在1987年,又把黃山市和徽州地區合併,把之前的黃山市改為黃山區,把徽州地區改名為黃山市。這給徽州居民造成了很大的困擾。
從小學開始,不少老師和同學就在吐槽這件事情,記得中學時候學校里還有一群類似」徽州「原教旨主義的同學,在討論恢復」自古以來「大徽州地區的事情……記得李陽瘋狂英語來過我們市一中,一開始愛國主義加煽情還是挺煽動人的。然而沒想到李陽作死說「你們怎麼不叫黃山一中呀?屯溪一中什麼奇怪的名字我和你們市領導說改名好不好?3,2,1我們要叫黃山一中」 結果看台下口哨聲,「切」聲四起,李陽那天收穫了一操場的敵意,最終不歡而散。
2. 黃山市地名有多混亂?
相信去過黃山的同學都知道,黃山市,黃山區,黃山風景區傻傻分不清。我在市區街上不止一次被人問黃山怎麼走,每次都得解釋半天。徽州這個名字也沒消失,跑到了歙縣下面岩寺鎮這個地方,變成了徽州區,也是我出生的地方。這下徹底亂了,要和來客解釋清楚徽州,徽州區,黃山,黃山市,黃山區,黃山景區,徽州古城,歙縣這些地名的關係,實在是太累了。之前不少同學是知道黃山這邊有古鎮和古民居可以看,但想去尋找之前,就被這些地名繞暈了,最後也只是去了西遞宏村了事。這也導致徽州這個絕佳的旅遊資源被閑置和遺忘。看我之前的回答:古徽州旅遊資源有哪些? - 大象的回答。現在大家寧願去江西婺源(原屬徽州六縣之一,20世紀上半葉被兩次劃給江西)去感受徽州文化了。
3. 改名回來有多重要?
徽州文化在過去的很長時間裡是呈衰落趨勢的,這幾年大家開始重新意識到徽州文化中有價值的東西,改名回來能強化人們對徽州文化的意識,對於保存文化是非常有意義的事情,畢竟人是文化的載體。而且也能一定程度上改善地名混亂的情況,說不定也能讓四大古城之一的歙縣古城能被更多的人知道,能讓更多的人能去觀賞體驗那些新安江畔的徽州古鎮和群山環抱中的徽州古村落。而更重要的是,我們當地人能找回認同感和歸屬感,在別人問你是哪裡人的時候,能夠名正言順的說,我是徽州人。而不是像現在這樣,「我是黃山市的」 「喔,那你家住在山上吧?」
不了解徽州的人會覺得我們這些山裡人總想搞出個大新聞,有口飯吃不就夠了么,也有部分人對整個安徽省都存在莫名惡意的偏見,認為我省人都怎麼怎麼樣。即使沒有偏見,大部分人對徽州只是略有耳聞甚至根本聽都沒聽說過,歙、黟這兩個字能讀出來的人都不多,所以當然不能理解徽州二字對千百萬徽州人的意義,畢竟這是別人的家鄉。那麼即使這樣,也請別含惡意地對別人的家事指手畫腳,有空不如去學習一下嘛,知今不知古謂之盲瞽,知古不知今謂之陸沉。
黃山也是挺招牌的一個名字了,總比全國成百上千說地名啥名氣沒有的地方好太多了。
But..,徽州的確比黃山更適合作為現今黃山市的地名。具體原因 @大象已經說明的很清楚了。
其實我只想賣個乖------ 明明有個很知名的名字了,但是人家就是要另外一個,不然別人會覺得我們只靠顏值不靠內涵呢 = =
若不能理解徽州人對於徽州二字的情懷,請別用你們所謂的理由來反對復徽。
休寧人來答一個,難
首先是行政區劃問題,古徽州一府六縣,黃山市是三區四縣,績溪劃歸宣城,婺源劃歸江西上饒,績溪是省內的還好解決一點,可婺源是江西的,你覺得人家會放手嗎?歷史上民國時期也曾把婺源劃給過江西,1934年,由於蔣介石「剿共」之需要,婺源被劃入江西,後因婺源民眾發起返徽運動及同鄉胡適等人奔走努力,迫於民意,1947年抗戰勝利後劃回徽州地區,即婺源回皖運動。反觀現在,婺源有這麼強烈的回歸意願嗎?有多少上層人士表態了嗎?
其次是身份認同問題,在貼吧,論壇上看過一些婺源人的回答,他們承認自己是徽州人,但不承認自己是安徽人,說到底安徽內部本身就有淮河文化、新安文化、皖江文化等各種區域文化,各地之間差異極大,很難協調。
還有旅遊業發展,黃山除了黃山風景區和西遞宏村之外,其他旅遊資源開發不力
這是黃山市所有5A,4A景點,平均一下每個縣也就兩三個,而婺源高舉「中國最美的鄉村」大旗,全縣擁有5A級旅遊景區1家、4A級旅遊景區11家,是全國4A級旅遊景區最多的縣份,也是全國唯一一個以整個縣命名的國家3A級旅遊景區。婺源的旅遊產業鏈是十分完整的,我去過婺源的一些村子,那些投資的老闆真捨得花錢,把其他地方的老房子拆下來標完號再運上山重新搭建,集中開發保護,而黃山這方面真的差多了。
另外就是改名之後的更換地標,門牌等,最重要的是戶籍的改變,這些都需要不少的成本,還有其他地方一些想改地名的一看黃山要改名,說你看人家都要改,我們也要改,不然不公平blabla之類的。
最後,複名不代表文化的復興,歷史上徽州的輝煌,徽商的神話早已沒落,2015年黃山GDP全省倒數第一,來黃山玩的遊客雖多,但對徽文化有所了解的不甚了了,所謂打鐵還需自身硬,黃山要做的還有很多。
作為一個土生土長的徽州人,我是堅決支持黃山改名的,雖然徽州的復興任重道遠,但我希望這會是一個很好的開始。
這理由堂而皇之啊…
恢復徽州的第一理由就是所謂尊重歷史,尊重文化。可是,當下也是會成為歷史,『』黃山『』也已經成為歷史,成為文化符號。徽州之所以聽起來有點文化,完全不就是因為時間久了么?
如此邏輯,當年新安改歙州,歙州改徽州不也是忘記歷史,拋棄文化嗎?
當下也是歷史!黃山也有文化!
首先反對複名徽州。
支持徽州複名的人,大多是想要守住過去的輝煌,讓不了解徽州的外地遊客了解徽州的歷史、文化、藝術。
徽州的文化藝術當初為什麼會興起?因為徽商在外地賺了錢,回到家鄉,徽州因為山多地少,所以想花錢造出像蘇州那樣的園林是不可能的。
於是在封建時代,徽州人想彰顯出自家的富有,只有把錢花在房子上,於是就出現了在那個時代非常富麗堂皇的徽州三雕。
文化發達是建立在經濟的基礎之上的。
改革開放之初,徽州因為山路不通,本身又窮,所以在急需脫貧的現實情況下,「把「黃山」的牌子打出去」,才更名為如今的黃山市,從效果來看,這個舉措可以說是成功的。
而且黃山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名聲已經響徹中外,其品牌熱度絕對是超過徽州的品牌熱度的,所以完全沒有必要改回徽州。再者,黃山市要改回徽州,婺源、績溪又算什麼了呢?
要想重新讓這個城市煥發出文化、藝術的光輝,不是靠守著「徽州」這個名字就能夠做到的,傳統的農業時代的商業經濟已經成為了過去時,徽商就是在工業衝擊傳統農業社會的背景下沒落的。
在工業化高速發展的今天,徽州想重新振奮起來,就必須要重新尋找新的商業機會,不能因為這30年來經濟發展不如沿海發達城市就否認了這些年發展的成果,否認「黃山」這個名稱。
這個城市發展還需要時間,尤其是在江浙兩省的經濟發展帶動下,依靠周圍發達城市的消費能力,吸引消費者來徽州地區進行消費。
並且以黃山市為名,並不影響宣傳徽州文化及其藝術。
反而死守著那些傳統的已經沒落的農業時代的文化藝術,想依靠這些來發展經濟才真的是不可取的,說難聽點就是在吃老本。
與其死守,不如創造。要能抓住沿海發達省份產業升級時的中低端產業鏈轉移的機會,給本地人口創造就業崗位,留住本地的勞動力給本地創造GDP是最好的。
當然並不是說就否認了徽州,複名徽州的人,多數是出於一種家鄉的情懷。但是事物總是要向前看的,很多人把文化和經濟發展的關係弄反了,認為有文化才能更好的發展經濟,其實應該是經濟強大了的基礎上,文化藝術才能發揚光大。
一個連飯都吃不飽的人你能指望他去消費文化產品嗎?
同理,外地人只看到了黃山市作為一個旅遊城市,又有徽州文化、建築、藝術在那兒,看到了它的歷史價值與旅遊價值,但他們或許不知道,黃山作為一個旅遊城市,消費高,但是工資水平普遍較低,多數上班族的工資水平也只勉強夠溫飽,所以更需要發展本地的經濟,只有經濟發展上去,提高居民收入水平,才能有能力消費那些精神層面的財富,才能更好達到良性循環。
再換個角度來看,今天的黃山又何嘗不是明天的歷史呢?
難道黃山就沒歷史嗎?一千多面前的黃山本名黟山,後來因為是黃帝在此煉丹,唐明皇才將黟山改為黃山。黃帝都在此煉丹,抱上了黃帝的大腿,黃山這個名字還沒文化沒內涵嗎?
復不複名在我看來並不是那麼重要,因為本身徽州在行政區劃被更換以後,她就已經成為了一個文化概念,而不是單純的地理概念,所以,還是將徽州當成一個文化情懷吧。
好久沒回答問題,來答一下好了。
剛好最近參與了有關徽州古城的項目。
先說一下,個人並不支持複名。
首先,來看一下地理單元的構成,隨著績溪跟婺源分割出去,徽州的一府六縣的地理主體就不復存在了,恢複名稱的意義難道就是為了爭一個類似於香格里拉這樣的意象感有利於吸引遊客?抑或者迎合旅遊業從黃山式觀光游向徽文化式體驗游的發展?
其次,複名不僅需要地理主體性,而且更需要的是社會主體性,複名不代表復興,期待一個地域文化靠複名來複興多麼荒唐。至少在考察期間並沒有感受到如今皖南人有多麼認同他們的徽文化,或者說提到徽文化大部分人說不清楚是個什麼,與藏學敦煌學齊名的徽學好像也在奠定徽州博物館式文化之感,所謂的複名只能意會到是一種營銷手段而已吧。
最後,一類文化的復興或重新被大眾知曉一定有著地域本體自覺性的,徽州的跌宕起伏有社會的發展階段的原因自然也有地域人文原因。
復興文化源源不止於改回個好聽的有內涵的名字,或者弄個博物館展示一下過去自己的輝煌,更多需要的是社會群體內部傳承與創新,而不是祭奠與標榜。
以上。
說白了,為什麼要改回徽州?還不是嫌「黃山」這個名字土唄。和「黃山」相比,「徽州」這名字多有歷史沉澱,多有內涵啊。和黃山相同遭遇的張家界為什麼沒吵著改回「大庸」呢??因為大庸這名字不好聽,沒名氣啊。
所以說,支持黃山改回徽州,不支持張家界改回大庸,雙標玩的溜啊。
作為太平人,我對改名這事無所謂,因為我也覺得徽州好聽,多有江南水鄉的感覺啊,但我在意的是:
1-大多數人想改名不過是利益驅動,但偏偏要拿文化情懷說事;
2-黃山這個名字確實給皖南地區帶來了一定的發展,不能因為如今文化旅遊有吸引力就完全否認黃山這個名字存在的合理性;
3-關於黃山市黃山區黃山風景區給人帶來的困惑,這倒是事實,這確實是之前規劃的錯誤導致的,但這不是簡單的黃山市改名為徽州就可以的事呀,還要把黃山區和黃山風景區分開啊~我有預感,如果改名成功,關於黃山區和黃山風景區的區別可能就沒人關注了
4-關於徽州與黃山哪個知名度更高的問題,我不知道準確事實,但是我知道在大學的時候別人問我哪兒人我說黃山他們一定會接著問些關於好不好玩之類的問題,或者表達一下想去的慾望,若問起哪兒讀書的我說徽州,他們的回答多是哦~,還有的會問哪兒來著。
(PS:大學在合肥讀的,在歙縣上的中學,6年,開學會有這種問題,哪兒人,哪兒畢業的,看看有沒有老鄉之類,回答歙縣,一般人都不知道,我會接著說那句很有名的「一生痴絕處 無夢到徽州」,但很遺憾。)
5-最後
***********敲黑板***********
!!!!!重點來了!!!!!
為毛要黑我們太平人,說真的改名黃山對太平有啥好處啊?我作為一個土生土長的太平人真沒感覺出來,獲得最好發展的難道不是湯口和屯溪嗎?我們太平人可愛好和平了?━=????(??? ????)
好吧,我回答這些都是因為感覺太平人被黑的好慘,寶寶心裡苦,但寶寶要嗦
同意複名徽州,但是請把我黃山區及黃山風景區重新獨立開,成立新的地級黃山市,從此黃山與徽州無關,情懷也好,文化也罷,你們所謂的徽州人想怎麼搞都行,成立徽州省都行。87年吃了黃山和小黃山市的資源,佔盡黃山便宜,如今又來提什麼複名。國家大事,中央決策,最恨暴民!
你讓岩寺人咋辦
安徽土著
堅決擁護黃山改名,這是有了錢之後又要有文化的正常體現,也是將文化落地,糾正前任書記時期部分錯誤的集中體現。
但是,改名費用請自己承擔,可以在市政府下面成立專門的基金會接受捐款,根據以往經驗,整個改名的行政成本不低於一個億,這筆錢未來的徽州人民有點尊嚴,不要向省財政伸手。
拿省里其他地市的錢來實現自己的夢想,這太清真了績溪划到宣城了,婺源划到江西了。如果改回徽州,要不要把兩縣拿回來(當然難度可想而知)?徽州府的府治在歙縣,複名後要不要將市委市政府遷到歙縣?如果歙縣人民強烈要求這樣做,徽州其他地方的人會怎麼想?
不談婺源和績溪的復徽運動都是耍流氓。
同省人表示,不支持
在我省內旅遊時,總有人問:
你哪兒人啊? ^_^
我#*%人 ^v^
哦…………(一臉蒙逼.jpg)
就是九華山哪兒。~_~
哦~~~~ (恍然大悟.jpg)
呵呵你一臉
所以親愛的讀者們,真的知道我是哪兒人嘛?一朝天子一朝臣,現在沒人記得不動搖不懈怠不折騰了
黃山在徽州里還是徽州被黃山困住了喲……你改回徽州,你婺源在哪喲……
當初從歙州改名徽州的時候有人想改回來嗎。誰知道呢
不請自來,胡言亂語一番,看看就好。
其實罷,用作市名的話,徽州的確比黃山好。
但是其實我不太喜歡讓帶「-州」的地名成為城市(包括地級和縣級)的名字。
「-州」是古代的行政區劃名,一個「-州」所指的具體城市可以隨著府城的移動而出現大規模的位置變動(相對應的,在古代,縣城的移動造成的位置變動就小的很多);這些「-州」的名字也大多是君王們一時興起編出來的,毫無莊嚴感。
如果一個城市在成為州治前有原名,最好恢復原名。
所以我認為黃山市改名屯溪市是最好的。
(另外一個考量是徽州這地名還在,現屯溪區北邊即是徽州區。)
==================================
看樓下發現黃山市區還有個古名——太平。
那麼黃山市屯溪區就改叫屯溪市太平區就好,畢竟「太平」太容易重名。
如果黃山成功改回徽州,那 棗莊-蘭陵 , 駐馬店-駐馬店,石家莊-常山是不是都有望了,這才是有中華底蘊的地名啊!
黃山文化做盡了,又開始搞徽派、徽商文化旅遊,然而搞產業沒個大本營怎麼行?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