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經常在豆瓣上買電影票嗎?豆瓣的電影票現在賣的怎樣呢?

資深豆迷,發現豆瓣電影票業務上線好長時間了,這也是第一次發現豆瓣比較清晰的盈利模式,但是一直弄不清楚豆瓣電影票的優勢在哪裡,希望可以有數據來說明豆瓣電影票業務的情況,另外豆瓣的精準營銷都體現在那幾個方面呢?


我只在豆瓣買。

在豆瓣電影開通購票功能之前。
團購買過2次,排長隊,甚至在非特殊節日限制觀看的場次,非常不爽。
各種銀行卡、信用卡打折,我本身沒有用卡的習慣,而且同樣要排隊太麻煩。
會員卡還要預先充值覺得很被動,不是那麼常看電影的人(每年觀影次數也就10次左右),而且看電影一般是和朋友出去玩,場所也不固定。

之後寧可買原價票,不過也是排隊很麻煩就是了……

豆瓣電影剛推出的時候就開始使用。
優點很明確:XX元起,在線選座。
價格雖不是最優惠,但可以接受。
也不會出現註冊購買完,手機會收各種廣告的問題,也不會給你強制推送新齣電影了什麼的垃圾簡訊。
出去玩、吃完飯覺得沒事情做或者累了,拿手機看附近影院的電影,然後買票去看挺方便的。
之後評價(記錄)看影評,跟朋友交流也方便。
但是豆瓣的影院收錄不好確實是問題,星美不能購票挺麻煩的。

格瓦拉,我在上知乎之前沒有聽說過,北京地區沒怎麼見過他的廣告。

========
另外還有一個很關鍵的忘了說。
豆瓣社區會有電影推薦,比如13年1月的時候就有13全年度的電影推薦。
我在每一個電影頁面上點完想看,到了電影上映的日子,站內會給我彈郵件。說XXX電影在你所在的城市已經售票了。


因為是豆瓣忠實用戶,所以網上購票,基本只選擇豆瓣。除非與影院合作的信用卡拿到的價格比豆瓣更低(也就是差那麼3塊錢吧)
豆瓣合作的影院沒我想像中那麼厲害,三里屯美嘉這麼紅的電影院居然沒合作

賣的怎麼樣不清楚
但是熱門影院的大廳會出現五六台取票機,豆瓣基本都會現身其中。

PS:豆瓣取票機的交互爛到死。
PPSS:豆瓣電影客戶端經常會提示些亂碼出來,讓人不知所措。


沒買過,大膽猜測,應該不會太好,甚至不好。
理由如下:
1.電影院看電影,看的是劇情、感受、以及「身邊的人(和誰看)」,電影是否很深刻乃至是否好看,其實都不太重要,但寫豆瓣影評的人大多是「深度閱讀」的用戶,這類用戶更多集中看的是電影傳達出來的價值觀、人文因素,當然導演、演員的一些內在性格、特點可能也會涉及在內。所以但是很多沒有深刻要素、沒有人文、人性等等但卻一定程度具有可看性和某些用戶群體的電影,本身是很值得去電影院領略一番的,他們看的只是過程和感受,並不需要像品紅酒一樣搖晃一下手中的紅酒杯。如:中小學生群體的小時代、兒童群體的喜羊羊,以及大系列國產片(國產片在豆瓣大多評分直接就遇到上限)
參考:
宮鎖沉香(豆瓣)

我愛灰太狼2(豆瓣)

小時代(豆瓣)

以上評分全部低於5分。更惡劣的,N多用戶壓根沒看過我愛灰太狼2,直接給了一分(其實這類情況集中在大部分國產片)!但其實對於某些群體,我認為宮鎖沉香就可能吸引女生去嘗試看,而小時代就十分適合中學生看。豆瓣評分對於精細目標消費群體這說,不太具有參考價值。

電影消費群體是消費性質的,豆瓣的群體是欣賞乃至解讀性質的,不太一致。

2.由於豆瓣用戶群體的深度閱讀,所以豆瓣積累的優質評價更多是集中在過去影片,這也是豆瓣影評中最具價值的地方,所以我感覺,豆瓣推薦的電影通常都是適合在線觀看的。當一個用戶想看阿甘正傳還是看教父的時候,豆瓣的影評和評分極具引導性和價值。但是對於電影院中的電影,決定去不去看的是身邊的朋友去看過的評價,微博、微信中的傳播效應(一張關於電影票的照片POST上去,看完各個都唧唧哇哇兩句,多這樣的人了,自然你就想去看了。),遠勝於在豆瓣的評價,畢竟深度閱讀的影評和評分是需要長時間積累的。所以豆瓣的影評在這方面非常不合適參考。

PS:要說豆瓣的商業模式,我認為導流量才是最好的。無論是書評倒圖書電商還是最近推出極具想像力的豆瓣電影接入在線視頻網站

3.個人覺得對於看電影前的引導習慣,可能更多用戶不太傾向使用豆瓣等評分、評價,而傾向使用其他途徑進行自己的「判斷」。如2中所談的身邊人的影響。以及現在某些團購網開始做的團購後的電影打分如貓眼電影 貓眼電影 - 查影訊,買影票,選好座 可能都比豆瓣更具有價值。再而且,本身的用戶對於電影的消費習慣,可能大多已經集中在團購,基於1、2兩個原因,豆瓣似乎不太具有能量撼動這一消費習慣。

個人覺得本問題可參考:為什麼貓眼電影評分平均要比豆瓣電影高出 1~2 分?

最後還想說一句:不想看爛片,只想欣賞電影!豆瓣的評分和評價最具價值。但這一類和我一樣的極致性價比群體,或者極具文藝氣息的群體在電影消費人群中的比例應該還十分的低。

PS:非豆瓣深度用戶,以小白用戶看這個問題。有錯請評論指出,謝謝。


就像有些人混時光網一樣,有些人混豆瓣電影。我也是混豆瓣的,從用戶體驗來說,為什麼和時光網相比我更喜歡用豆瓣?第一,它獨特的視覺風格,豆瓣網頁給人的視覺效果很好,拿電影界面來說,一眼掃過去很舒服。不像時光網,網頁構成的顏色太多,看多了感覺眼花繚亂。豆瓣很清晰明瞭,主色調就是白和綠,自己本身色彩很少,所以重點很突出,電影圖片或海報,這是不可多得的。同樣電影票也是,購買的流程也很方便順暢,如前面同學所說,在綫選座也很快捷,比團購雖然貴些,但買的放心,不怕沒座位。

另外其實豆瓣電影界面現在會有一些廣告banner,給一些新上熱門電影的購買鏈接(這是一部分網站優勢),打出的旗號也是比較低的價格。同樣也是一種宣傳。目前就我對比看來,南京市場的電影票,豆瓣確實買的比時光便宜,合作的影城檔次也好些,一般較大的連鎖影城都會有一些。

第二是豆瓣電影是一種態度。資深用戶應該更希望在熱愛的網站創造更多的貢獻值和價值。我很享受在豆瓣搜電影然後看影評的過程,同時,我會關注不同的影人,他們演過的其他電影,和收藏一些主題的豆列,可以說豆瓣的關聯度做的很好(這也是一種優勢)。幾乎每一個你想找的關聯,都能找到。所以電影票的上線讓我感到愉悅。我願意在豆瓣消費,我看到我看過的電影數量增加會有成就感。

以上。


匿了,豆瓣電影線下電影院的團隊已經全部解散,現在線上的合作協議結束之後,就沒有豆瓣電影票這回事了。

原因無非是做不過美圖和網票。現在豆瓣押寶在給視頻流量倒流,最近上線的是和QQ視頻的合作,大家可以看看龍門鏢局的播放功能。


下一個應用你就可以看預告看影評記錄自己的電影歷程,還可以順便把電影票買了,買了票還順便把座位給選了,何樂而不為?

ps:準備和室友去看《博物館奇妙夜3》,美團上首影¥33,豆瓣¥31,順便看了下大多數答案說的格瓦拉也是¥33。(雖然這有可能是個意外。。。。。

看了前面匿名的回答,發現已經是2013年的事了,現在的確是騰訊在做,如圖,【騰訊科技】


在格瓦拉買的多,因為同樣的電影同樣的場次,格瓦拉永遠比豆瓣便宜幾塊錢


用過很多購票程序, 比如百度地圖帶的購票,以及糯米團等等團購購票的。

現在呢,就很喜歡用豆瓣電影,為什麼呢?

先不說豆瓣電腦會顯示最近的一些影片有什麼,包括影評內容。
同時也會在客戶端和網站上提供一些影片打折的活動, 所以很多時候都可以買到更低價格的票。

當然,這個票價都是團購的價格。


最後,豆瓣電影的APP名稱不是團購或者其他的, 可以讓人感覺到這個是APP是講電影的,附帶選票 ,選座位,買票這種功能。

然後,我去過北京的多家影院都能在影院門口 用豆瓣的機器取票,不用去窗口排隊。


最明顯的優勢就是別人一個一個拿著團購票排隊等著選座位的時候,你已經把最佳觀影位置選好了,並且直接去豆瓣的機器那裡列印電影票準備進場了。


http://gewara.com


一直都在豆瓣買票,一方面是喜歡逛豆瓣,看書評影評什麼的,另一方面覺得在線選座很方便,總比排著長隊,等到你時,好位置就沒了

至於價格,還真沒和其他對比過,我就圖個方便,別折騰就好


經常,也算忠實用戶,原因很簡單,票價基本上都半價,雖然比團購票的三四折要略貴,但是可以在線選座位,省去了團購票去排長隊的時間。


我經常買,半價的,忠實用戶,有了豆瓣電影票之後我就不用悠唐電影院的會員卡了。

我要再黑一下悠唐電影院的會員系統,經常出現bug,雖然豆瓣電影票購買系統也會有bug,但是要比悠唐電影院的會員系統好很多。


確實,不過要是有個私人服務APP就好了,這樣每天有什麼優惠的好看的電影提供實時推薦並代訂票,然後價格還不高就完美了


推薦閱讀:

為什麼豆瓣上《小時代3》的評分不斷上漲而《後會無期》的評分不斷下跌?
《摔跤吧爸爸》拋開爭議只看電影本身,真的值豆瓣9.2分嗎?
為什麼豆瓣的文藝女青年網名都愛以蘇姓?
有哪些值得推薦的類似知乎、豆瓣的網站?
知乎,豆瓣,新浪微博是怎樣進行營銷的?是怎樣解決冷啟動問題的?種子用戶是怎樣挑選的?

TAG:豆瓣電影 | 豆瓣 | 電影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