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為什麼魯迅《明天》里單四嫂子的人稱是「他」而不是「伊」?

魯迅對女性的稱呼都用「伊」,為什麼《明天》里對單四嫂子的稱呼是「他」?


很多答主說魯迅經常使用 「伊」 是因為吳語,這不對。

吳語中,「伊」 確實是第三人稱代詞,可是男人也是 「伊」 啊!為什麼魯迅作品中並沒這麼用,而只是對女人用呢?可見,說魯迅是僅僅因為母語是吳語而用 「伊」 是站不住腳的

新文化運動時期,在全盤西化的大背景下,大家開始給漢語添加女性第三人稱代詞。最初,大家選中的就是吳語的 「伊」 字,這是當時很普遍的用法。魯迅早期都使用這種用法。

1918 年,劉半農提出 「她」 字,並作詩《教我如何不想她》,影響很大。從此,「她」 取代 「伊」 成了最通用的女性第三人稱代詞。魯迅後期作品也不使用 「伊」 了,他還曾經高度評價劉半農創造 「她」 字,說劉半農打了一次 「大仗」……

《明天》是 1919 年寫的,這是 「她」 字提出後不久。很有可能當時魯迅已經不用 「伊」 了而改用了 「她」,但印刷廠暫時還沒有 「她」 的活字,於是將 「她」 改為 「他」 來印刷。(嗯,這一部分屬於純推測……)


提到第三人稱代詞,還有一件事:1920 年代,「她」 「牠/它」 已經較普及,有人試圖為它們造不同的讀音,將 「他」「她」「牠/它」 分別讀作 tā yī tuō,不過沒推廣開。


魯迅的文章是白話文,不是吳語紹興言話,象吳語自稱自己為吾ng,實吾,我們為實我zeh nga


當時還沒有「她」字,高一時問過語文老師同樣問題,不記得具體是魯迅的那一篇課文了。


1.魯迅是浙江人
2.吳語第三人稱是「伊」
3.而「他」是民國新文化運動後的老國語里的第三人稱,是標準語。
一個人在寫作時時而用自己的方言時而用標準語,也很正常吧。


魯迅愛用伊(其)主要原因難道不是因為他是吳人?


推薦閱讀:

在北師大如何面對於丹?
比較文學專業為什麼沒有那麼多勸退貼?
一句話的恐怖故事?

TAG:文學 | 魯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