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本武藏《五輪書》的意義和價值?

看了吉川英治的《宮本武藏》後了解過《五輪書》,除了《火之卷》的兵法外,其他卷的價值在於什麼


我是這麼看的。 五輪書是以武藏作為一個立於武士之首的人把自己那麼多年日以繼夜的辛勤修鍊以書的形式展現出來,這裡面最根本的是武藏作為一個和他當代人無幾差的武士,到底有著什麼不同。而根本的不同便是對生命的領悟,領悟其活著實為貫通其道,故而修心而苦練,我不覺得就算他在格鬥輸了,他會後悔。五輪書是他在描述他的世道,這裡面可以從他對劍術時說無招而又經常描述何時該何時做。我想技藝的精通便是知道不同的情況該怎麼做,而且十分熟練。道義的感悟反映的便是人活著感悟其道需盡心儘力盡情專研其所修,二者合一,人才可以貫徹其意志於己身,而若為武者,則立於不敗之地。其悟道和修技結果便是處事不驚,對自己所知的精通到可以輕易舉一反三,而對其他道義的了解亦可反照其所修。
孫子兵法也是孫臏對一生的體悟。其實和五輪書實際是一樣的,洞悉兵法,其實是對己方和處境的理解和加以利用。孫子所寫其實是一個理想的狀態,對戰爭的掌握不過是對戰爭因素的理解和掌握,而他已經總結寫出來那些因素。
戰爭論其實也一樣。雖然具體內容有異,但是這三位作者都是一般人。作人,便是如何活,而他們的答案便是通過實踐,學習,日以繼夜掌握他們所修的業,樂此不疲。至於他們如何樂此不疲,不會因為睏乏煩悶和擱置,亦不會因為外壓而退縮是因為他們覺得人生是沒有所謂的絕對勝利和絕對失敗的,活著就可以繼續前進,繼續修鍊其道業,於是乎他們也無需為了挫折而沮喪,反而因為發現有可觀可玩之細處而有玩趣。而他們小時候的習慣,好的留下,不好的則改掉,因為除了自己的道業,無所顧慮,因此可以如此熟練巧妙地完成我們看起來十分了不起的作為。這些作品不會因為時境的變遷而不受用,我覺得這些給只在家看書的人而不敢出去受難的人是沒什麼作用的,因為說實在的,我沒覺得這三個作者有怕過因為事情艱巨或者困難而不為,相反我感覺他們對於自己不了解的事情是十分好奇的,對自己不能完全掌握的規律是十分想知道的,所以他們才會有所共識,萬事皆有其規律,只有多做才會找到規律,而在這艱難的途中得到前進的能量,便是其道義。我感覺三位都是把自己人生當作一場遊戲而十分熱愛,方可放棄他物。再者,我們和這三位生活的世界沒有區別,還是人類的世界,既然人類從根本上沒有變化,自然的人性依然是一樣的,若說連接不上,那真是醉了。人類不是理性的生物,人類是自圓其說的生物,不會善用自己情感也是一大遺憾。


一個只上過戰場、勤於決鬥的武者,卻能寫出世界級軍事著作,低調平凡(相對大人物)的人生和矚目的成就,恰恰是宮本武藏的特殊之處。

廣義的軍事理論更貼合於博弈學,無論是戰爭還是下棋,因而以單兵戰法為主的《五輪書》是名副其實的軍事著作,由單兵戰法升華為博弈學,更是達到了殊途同歸的入道境界。

《五輪書》很大程度上不是看宮本武藏怎麼做,而是看他怎麼想,因而說他是一個思想家也不為過。讀者應當代入宮本武藏的視角,去思考他的處境。身為一個武士,處於戰國時代,以武力謀生的人,想要活著,就必須不敗,宮本武藏認識到武不是表演,也不是公平競技,甚至不是決鬥,而是隨時隨地可能發生的衝突,從而在思想上立於不敗之地。

古代醫學思想中,「不治已病治未病」,防範優於治病,是無時無刻的醫學。現代軍事理念,提出不僅要在戰爭中獲得勝利,還要能在和平時做好準備。宮本武藏的武,不僅是生死一瞬,而在於每時每刻,由武入道。

宮本武藏的目的是明確的,那就是獲勝,為了獲勝用盡手段、不惜一切代價。因此,宮本武藏將身體、大腦、知識、刀以及環境中的事物,都當做贏得勝利的工具,如同將領一般統帥資源,時刻備戰,擊敗敵人。用贏得戰爭的方式,去贏得決鬥。現代人覺得為了獲勝全力以赴是正常的,然而絕大多數僅僅是嘴上說說,即便是和宮本武藏決鬥的那些武士中,堅持磨鍊武技的又有幾個?金庸武俠小說中武者,有幾個堅持不懈的?

決鬥是短暫的,而準備卻是漫長的。宮本武藏審時度勢,根據武器的特點,選擇更為周全的二刀流,以短刀填補長刀缺陷,肋差以此逐漸成為武士主流。不僅是武技上持之以恆的磨鍊,還在心智上提出要求,在心理上既保持自身無懈可擊的冷靜,又要對敵人實施心理打擊。在和佐佐木小次郎一戰中,針對佐佐木的刀長速度快的優勢,在船上削了一把更長的木劍,又以二刀流和後發制人,加以攻心和陽光刺目,擊敗佐佐木。

在《空之卷》,由外物轉入精神,提出了「空」是全神貫注,拋除雜念,也就是對大腦有著百分百的使用效率,將傳統佛道經典對「空」是玄虛的錯誤認識加以糾正,使「空」成為一切行動的指導。相比之下,中國小說界對「空」的認識還存在於腦袋一蒙就能大徹大悟、無往不利、大殺特殺的水平上,這簡直是掉線拿五殺式的YY。

然而受限於民族偏見等等錯誤思想,不少人還是把宮本武藏大師貶低是一個武夫,對他的博弈思想和人生哲學視而不見。

很多人以為強者生存,實際上卻是適者生存,很多人以為強者愈強,實際上卻是變革起於弱者。小次郎師從劍術名家,衣食無憂,是劍道奇才,在武道上並無懈怠。相比之下,宮本武藏並不富裕,也未曾拜師,參軍兩次敗逃,久經磨難,最終成為劍聖。日本戰國軍事界也是相同的,熟用《孫子兵法》的上杉謙信和武田信玄久戰無獲,而野路子出身的織田信長卻已經獲得霸主地位。學習他人的思想,不代表自己就有了思想。

士源於貴族,自古士不分文武,孔子六藝中的駕車和射箭都是軍事技能,唐朝及以前的朝代,宰相常常能轉職大將軍領軍平亂,而大將軍也可以轉職宰相治國。由於唐宋之間的常年戰亂,宋朝施行文武分治、以文抑武,然而很多人還是文武雙全,比如辛棄疾,但是士只剩下了文士,成為了文人的代名詞。正是因為中國只剩下文士而產生的偏見,中國把日本的士看作是武士,日本的貴族生生的成了大字不識的武夫。然而日本近現代的快速崛起,正是離不開這些文武雙全的士,反倒是中國的文人除了清談便什麼也不會。


就目前了解,日本人的兵法即作戰法,是包括武術的(雖然當時武士說兵法還是主要側重於武術),宮本武藏在他的《五輪書》中是把「作戰法」(武術和謀略)合在一起說的,兩者應當合在一起作為兵法之道(軍事作戰技能,即武士之技)。這個觀點和柳生宗矩的《兵法家傳書》的觀點不謀而合(兵法即軍事謀略);另外,撇開具體格鬥方法,宮本武藏本身也鼓勵多學習(對世間一切鬥爭的兵法都不要喪失興趣),雖然他的刀法具體實戰如何沒練過不好評價,而且據傳他本人也好像並未用過古法劍術於真正實戰;但是他的競爭謀略上的觀點貫穿始終,而且與我國兵法也有相通之處(比如武器上的出奇制勝,與戚繼光的「異用之法」也觀點類似);總體來說對於雙方競爭博弈還是有啟示作用的;但是和《孫子兵法》一樣,古法還是古法,畢竟現代各方面都越來越專業化,這些內容雖然核心,但是與現實的銜接聯繫距離不直接。個人以為若想進一步了解可能還是需要去練習下傳統的劍道體會一下。個人以為現實意義還是有局限的,在現代類似於《博弈論》這樣的對策學可能會更讓人覺得貼切。


作者:Richard Li
鏈接:怎麼改變自己懶惰的狀態? - 學習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讀過幾遍, 有些粗淺的認識, 可以討論討論。

五輪書,在武道史上,可以說是一本奇書。 講求實戰的第一要書!!可能書有點短。 但是其中蘊含的道理之深。 在個人修為上, 我覺得和孫子兵法是完全不同的。五輪書的實用主義是第一。 孫子兵法中術是第一。
不同的人可以在五輪書中讀出不同的人生。 如果隨便翻一遍,還不如不看。 宮本武藏認為各行各業的道趨於大同。 任何人都可以在觀察中慢慢掌握。 這個和老子的道有點像。 書的核心意思就是實踐之中出真理。 讀書、學習、做人,最後都得實踐。
地之卷;講了武器的重要性,二天一流的道就是求勝之道, 不拘泥於形勢。 使用武器也因地制宜。 所以最重要的是觀察了解勢。 這些都需要不停的學習, 修行, 自省。
水之卷;看上去是在講劍法心得。 實際上我理解這個是戰爭之法,競爭之法。 贏家之法。 對敵時的時機最重要。 下棋,商業競爭,金融交易中也講求的時機Timing。 把握時機,克敵制勝。 無構之構像流水一樣, 揮刀也無法斬斷。
火之卷;講出了更深的道理,宮本武藏為了贏佐佐木小次郎, 讓他等了一天,消磨掉對方耐心, 然後對戰中不斷變換位置,用右側背後的陽光,造出殺敵的一瞬間時機, 將小次郎斃於刀下。 這其中的道理,擴展到商業競爭中的話,有些人可能覺得手段有點齷蹉。 但是劍聖的目標就是 求勝之道。 贏是第一位, 國人可能受到的教育是學孔聖人,道德第一。 可是這個世界就是贏者虎狼。 輸者羔羊。
風之卷; 講訴了各流派的優缺點。 同時刻意強調了二天一流,本身不講求形式, 只為求勝。 兩軍交戰中,卻不能急於求成, 壓制對手控制節奏, 方能得勝。
空之卷;個人覺得空之卷最短,卻是最牛掰的一段。 把道家裡的空講解的清清楚楚。 他的空是空明的空, 是知自己的不可知的空, 是那種迷霧中的空。是洞悉一切卻不自大的空,是驅出困惑、驅出惡行惡念的,佛說的大清明的空之境界。

說了這麼多, 很多也只在可明不可明之間吧。 現在流行的所謂日本人的「匠心」 ,可能也和宮本武藏推崇的個人修行有關。 我也是泛泛而談。


世界史上的最重要的三本軍事著作之一。
這三本分別是:《五輪書》:講述單兵訓練以及戰術素養;《孫子兵法》:講述如何根據戰場環境使用戰術;《戰爭論》:對戰爭體系化的研究。
三本書對戰爭研究的側重不同。


五輪書對我的意義就是 五輪書很短 很快能看完


宮本武藏和孫武不是在同一個層次上的人。
第一,宮本武藏是一個武夫,沒讀過什麼書,寫五輪書的用的是白話文,不是因為它喜歡這樣,因為他只會這樣,從這一點上講,他不是一個正真意義上的思想家。但是,他是一個實踐經驗相當豐富而且不斷思考的人,他參加了60多場戰鬥,努力從每一場戰鬥中反思,而且他的一生都在不斷提高劍術。他完全是從實踐中得出的總結,所以他寫的五輪書只能寫一點點,再多也寫不了了,還是白話文。但是從他60年的戰鬥經驗讓他深刻的認識到那個東西對他是最重要的,至於為什麼是最重要的,他表達不出來。所以五輪書很短。
第二,孫武是一個思想家,孫武的實戰經驗明顯沒有宮本武藏多,宮本武藏寫五輪書的時候是他退休(不再去和人比武了)的時候,那時他都年過半百。而孫武寫孫子兵法的時候卻是孫武年輕的時候,那是還沒有正式的參加作戰。可見這兩者的層面不同,但是孫武是徹底的思想家,他讀過很多書,了解戰爭的情況和理論知識,對戰爭有深刻的認識,而且還與別人見解不一樣,可見他的思考能力之強。後來隱退後專心修改孫子兵法去了。孫子兵法很長,而且句句精鍊。
但是,真正的智慧往往都是相通的,很多知乎上問,孫子兵法的精髓是什麼,其實,孫子兵法和五輪書的共同之處,就是孫子兵法的精髓,也是五輪書的精髓。兩個完全不一樣人寫的完全不一樣的東西,但是人們總是隱約感覺它們寫的是同一個東西,這同一個東西,就是它們的精髓。


推薦閱讀:

TAG:日本 | 劍術 | 日本文化 | 宮本武藏 | 日本劍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