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半生緣》里曼貞、曼璐,沈世鈞?
今天重溫了《半生緣》,以前小說,電視劇,電影也都看過。想知道知乎大神們如何看待裡面這三個關鍵人物的。
小時候,我認為如果沒有曼楨,我大概會很喜歡很喜歡曼璐。可現在,我認為即便是有曼楨,我也是很喜歡很喜歡曼璐。
《半生緣》,一家子荒唐的人,做了滿世界的糊塗事。每次都看得很堵心。原著里顧太太說「偉民過年就滿十五了」,曼楨說「我十四歲時候父親就去世了」,那麼十年前顧家父親去世時候大弟弟強民最少也六七歲了吧?七歲的孩子幫忙做些家事照顧弟妹不行嗎?曼楨十四歲,曼璐不到二十歲,課餘時間和顧奶奶一起擺個攤賣貨,或者給人洗補衣物不行嗎?顧太太守寡時候最多四十歲,出門給人打打工哪怕當個老媽子不行嗎?婆媳兩個女人但凡有些擔當,六個孩子也是能養起的。何苦逼得曼璐高中都沒念完就去做舞女,舞女就舞女吧,倆老太太還大言不慚地一邊養著下人小姐太太的叫,一邊還嫌曼璐賣皮肉不乾不淨,有什麼資格!最荒唐是還要牽曼楨和張豫瑾的紅線,若不是她們,一心護家的曼璐就算為了借腹生子也是斷斷不會陷害曼楨的!
總說舊社會的女人是最沒主意的,可我看都是最有主意的,滿肚子心懷鬼胎害人害己的荒唐主意。
再說曼楨,吃祝鴻才的虧的事兒,罪魁禍首還是她自己太綠茶。家變時候站不出來就算了,最可氣是表面人畜無害的體貼只會用在錯處。別說張豫瑾是姐姐曼璐為了家不得不放棄的初戀未婚夫,就是曾追過姐姐的,也要避嫌才是,為什麼還要過分體貼他?送書換燈,一個不夠又把自己的檯燈送去。何況曼璐也是有男朋友的。察覺了母親和奶奶要亂點鴛鴦,為什麼不趕緊把自己的婚事辦起來,斷了老人的念想,安了姐姐的心。《甄嬛傳》里只有一句我最喜歡的話:雍正賞了玉嬈海棠步搖,玉嬈說「那步搖上的海棠花是姐姐最喜歡的,姐姐喜歡的,臣女不會沾染分毫。」這才是真心的姐妹,曼楨就是有多餘的體貼沒處發揮,為什麼不好好體貼一下姐姐?否則曼璐怎麼會說出「你我都是一樣的,憑什麼你那麼高貴,我這麼賤?」
做人,可不要把自己想的太清高,一定會吃虧的。
很喜歡蔣勤勤,從第二夢開始就喜歡,這回翻出以前的《半生緣》把曼璐的戲看了一遍,真真是比我想的還要曼璐的。最近似乎又在翻拍《半生緣》,不知道自己還有沒有耐心看。近幾年總是翻拍這個翻拍那個的,看來確實是沒有什麼好作品的。
曼楨有這麼個脾氣,一樣東西一旦屬於她了,她總是越看越好,以為它是世界上最好的。
看到這句時候,心裡一暖。忽然好想也有一個人對自己越看越好,並以為自己是世界上最好的。只一句,我就喜歡上曼楨了。
曼楨可能是張所有小說里最理想化的一個女性吧。漂亮,善良,思想獨立,能吃苦,有知識。
並且在愛情方面,曼楨稱的上有勇有謀。不注意看的話,你會以為世鈞和曼楨兩人的關係中,世鈞是主動的一方,但其實曼楨始終是這段關係的掌控者。曼楨遠比世鈞勇敢,比世鈞有算計。
最開始三人行,叔惠和曼楨關係更熟,世鈞悶頭不做聲。有一天叔惠跟世鈞提到,「曼楨今天跟我講到。她說怎麼我跟你在一起的時候,總是只有我一個人說話的份兒。"這是曼楨的旁敲側擊,兩人彼此都有好感,曼楨先走了第一步。
兩人熟識以後,世鈞要回家,曼楨越了朋友的本分去幫世鈞整理箱子,世鈞只是覺得:曼楨有些地方很奇怪,羞澀起來很羞澀,天真起來又很天真。其實曼楨哪裡是什麼天真,心亂如麻了好嗎。因為叔惠拍照時提到世鈞的母親要他回去相親的事,曼楨很擔心。聯繫後面一直在問世鈞家裡人有沒誇箱子理的好,這是想通過這個方式來向世鈞的家人表達自己的存在,想給世鈞的家人留下賢惠的好印象。
曼璐一從家裡搬走,曼楨立刻讓世鈞上家裡來找她。把自己的家庭背景和一天的日常都讓世鈞看清楚,看他是否還願意和自己一起走下去。
書到這裡為止,曼楨表現是滿分。
插進來講下曼璐。
我看了很多人對曼璐的評價,都說不怪她,她也是可憐人云雲,但我不敢苟同。
她做了最大的犧牲,做了舞女來養家。但是問題是,你肯去做舞女,放下所有的面子身段,為什麼不同樣放下身段去問問未婚夫是否願意幫自己家人渡過一段難關?
好,未婚夫不願意幫你。你依然做了舞女。但是書里提到,以她的姿色,可以做的更成功很多。如果操作的好,嫁個有錢人做姨太太也應該是不錯的選擇。但她因為自己的愚蠢,做舞女都每況愈下,最終比較年輕就成了被人誤認為舞女還會高興的暗娼,多次墮胎,身體搞垮。這個部分是自己的錯了吧?
到這裡只能說,人好,但是愚蠢,可以原諒,甚至可以同情。那最後把親妹妹曼楨送給鴻才強姦是什麼鬼?然後非法囚禁曼楨一年,使其懷孕,這是什麼鬼?注意:這個事件,她是策劃和主謀,鴻才一直是受她指揮的。
犧牲了自己,做了舞女,是犧牲了。但是做了舞女之後的人生如果好好經營還是可以有很多可能的,但是她愚蠢的葬送了自己,還把曼楨拖下了水。難道說,犧牲了自己不是更應該希望換來的妹妹和弟弟幸福的人生才能體現自己的犧牲有價值嗎?
所以我認為曼璐這樣的人,即使不走舞女那一步。她的人生只要遇到不幸和苦難,她就無力把控自己,就會把錯怪在別人身上。她的邏輯是混亂的,從來沒有理性認真的為自己的人生努力過。
立過功,不代表能免罪。做過犧牲,並不是可以做惡的理由。我覺得親手把自己眼看要得到幸福人生的親妹妹推入火坑,這是無論如何不能用「可憐」兩個字就原諒的。
繼續曼楨。
大概是曼璐的愚蠢在某個時間點傳染了曼楨,曼楨在被曼璐和鴻才算計後智商直線下降。
被強姦後關了一年,我不信一個健康的年輕人會想不到辦法逃出去。曾今手裡不是有一片打碎碗而得來的瓷片嗎?咬也咬得鴻才不敢接近才合理吧?為什麼還能被強姦到懷孕?生小孩後逃走,居然還給她媽寄錢!她母親可是和她姐姐是共謀把她賣給鴻才的,為了賣她而不讓世鈞知道,居然一大家人搬家。好,說她善良,我忍了。最後為了小孩嫁給鴻才是什麼鬼?偷偷把小孩抱走,一走了之不是才是正理?然後嫁了鴻才,她母親沒兒子願意養,居然又來找投靠曼楨,這又是什麼鬼?
世鈞和曼楨的悲劇罪魁禍首當然是曼璐,接下來應該是曼楨自己。因為曼楨和世鈞兩人的關係中,曼楨始終是扮演掌控者的身份。她該知道有一個百依百順的男人,意味著遇到風雨的時候就要自己挑大樑,可惜她沒當好舵手。
從前半部來看的話,張的本意是想塑造一個既獨立又有的思想的新女性。但問題是張自己本身就不是一個有獨立思想的女性,她雖然一直在物質上能自給自足,但精神上一直渴望依附於男性。所以寫到後面難免後勁不足,又成了悲涼張的老套路。
因為世鈞真的沒什麼可寫的,用現在的話說就一暖男。性格溫和,但是缺乏魄力和和決斷,總是在委曲求全。曼楨出事後他半推半就的和翠芝結了婚,發現彼此都不愛對方,也沒有勇氣改正這個錯誤。曼楨喜歡的是他的溫和善良,但他的溫和善良在險惡的世間並不能保護他愛的人。
許多評論家推崇張愛玲的《金鎖記》,然而我更喜歡《半生緣》的平淡,在這部小說中,張摒棄了對紅樓夢中一些片段的借鑒,文字技法成熟,從絢爛,追求技巧,轉向清新中的淡淡哀傷,滲入骨髓的悲涼,關注的視角也從宅門的恩怨轉向都市普通男女的愛情婚姻悲劇,生活的苦辣心酸,有情人陰差陽錯的誤會,最終他們妥協於現實,可是那份懷念永遠在心中,這些都對現在都市男女的現實愛情觀有借鑒意義。
先說女主角曼楨,她是民國新女性,有知識有文化,有著自食其力的尊嚴和能力,即便是被姐夫強暴,也不會像傳統女性那樣,為了封建的貞操觀,主動嫁給姐夫,而是時時希望逃出姐姐家的牢籠,逃出去之後也不是依賴男人,而是自己教書掙錢,自尊自立,不再是以嫁人為職業的傳統女性,這是曼楨超越當時時代的地方。
可是她真的從心靈上獨立了嗎?曼楨掌握了新知識,可是骨子裡的那種舊式的封建文化依然存在,自愧於姐姐的舞女身份,用激烈的言語在心愛的人世鈞面前辯白,可是,這恰好證明了自己對舞女的評價嗎?她害怕這些事情影響自己的愛情,因為在她心中舞女是低下的,用姐姐被迫選擇這個理由來掩飾,世鈞些許對舞女的輕視,她就如臨大敵,仍然是認為愛情雙方地位的不平等,自己家有個舞女姐姐就缺乏自信。曼楨對於自己未來的選擇如此的不夠堅定,為了兒子而活,最終將愛情封存在心底,走進無愛的麻木世界。
即便最後見到了世鈞,可是那一句「我們回不去了」,無奈之中透出對於新生活的絕望,甘心走在姐姐的老路上。
再說男主角世鈞,他不想處在陳舊壓抑的家庭,渴望用自己的能力打出一片天地,追逐自己的理想,實現自己的價值。可是父親的病重,讓他回到了逃避的家庭,撐起了家族的事業,誠然,曼璐的話語有一定的迷惑作用,可是如果他真的愛曼楨,愛的徹底,愛的堅定,愛的自信,他會錯過營救曼楨的機會嗎?世鈞在心情悲痛的情況下,逃避現實,接受家族的安排,與不愛自己,自己也不愛的翠芝結了婚,又重複著自己祖輩父輩的道路,所以有評論家說,世鈞的悲劇是「新舊兩個時代的斷裂所形成的人格斷裂的反映,是人自身的兩種人格衝突」,只是他最後悲哀的選擇了舊的觀念,新觀念卻在心底湧現。世鈞是個木訥的人,他不會主動的爭取,或者說爭取的力度不夠,稍微有點挫折,就退回到舊的封建禮教,說他沒責任吧,可是也繼承家族事業,說他有責任吧,可是對愛情不夠擔當,說到底是缺乏開拓的精神和決斷能力。
最後說一下曼璐,我特別喜歡梅艷芳的演繹,那種自然風塵的感覺,特別是設計自己妹妹被祝鴻才強暴,自己吸著煙,那種複雜的心情表現的淋漓盡致。
家庭的壓力讓曼璐走向了舞女的道路,也許原來的曼璐善良,溫柔,可是迎來送外,逢場作戲,金錢的渴望,使心靈走向污濁,取而代之的是現實的考慮,為自己的後半生生存著想,自私的慾望的膨脹,為了家庭犧牲了許多,可是卻無法得到妹妹的認同,心底兇殘的劣根,醜陋的人性,悄悄浮現,為了鎖住名存實亡的婚姻,寧願犧牲自己的親妹妹,何況還有自己的初戀情人張慕瑾關心曼楨,那種我得不到愛情,你也不能得到,那種嫉妒之感,讓本來單純的曼璐走向了性格的異變,似乎又是一個曹七巧。
顧曼楨曾對沈世鈞說:「我要你知道,在這個世界上有一個人是永遠等著你的,總有這麼一個人??」然而浮華褪盡,舊人重逢,卻恍若隔世,都知道已經無法回到過去,縱使重拾往日的溫情也不可能了,半生未了的情緣分明意味著一生的失落。
特別喜歡小說的結局,那種平淡下面的蒼涼之感,歷盡幾載滄桑,心愛的人在面前,是欣喜,是絕望,是遺憾,還是……
總之喜歡這樣的意境,世事無常,造化弄人,這才是生活的真實,滋味還需要慢慢咀嚼。
偶爾看見這個問題剛好讀過所以跑來回答
首先要說無比贊同最高票的答案
讀過兩遍除了對世鈞曼楨戀愛時美好瞬間的羨慕就是對曼楨的同情
第一次看是去年大概這個時候
我記得祝鴻才第一次出現是曼楨小弟的描述 長得像貓又像老鼠曼楨還覺得孩子亂說話因為正常人怎麼會又像貓又像老鼠
後來曼楨進去打招呼的時候發現果然像 就禁不住笑了 結果祝鴻才以為曼楨對他有好感
後來也幾次三番的像曼璐打探曼楨的事
尤其記得一個情節 是曼璐桌子上放的老照片吧
祝鴻才看見那個年輕的青澀的姑娘問這是你小妹嗎?
忘了具體怎麼說只是當時曼璐挺崩潰的大概問了句你真的看不出來嗎?
讀到這裡時真的很心酸 如今的曼楨可不就是昔日的曼璐 只是曼璐為了這個家把自己逼成了一個畫著濃妝又因為年紀大了沒有很好客人的俗世娼妓 而若不是她的犧牲 一家老小且不說是不是能活到現在 就是活下來了怕也是流離在各個街頭吧
而曼楨呢 有一份穩定的工作還會做些額外的工作補貼家用 這個家越來越不需要曼璐了 雖然是她讓這個家支撐了這麼多年 可她的家人不一定接受如今的她
先說她的大弟弟
記得有一回世鈞來做客 小孩子的臉很臭因為他以為那是他大姐姐的客人 曼楨對她姐姐是有些心疼的吧
哪怕是他們的媽媽雖然明白曼璐為了這個家付出了多少 但也多少想讓曼璐早些嫁出去 她走了這個家才是個乾淨的家
以上種種 後來曼璐要和祝鴻才結婚說要一起生活 她媽媽想讓他倆有自己的生活而曼璐卻以為大家是嫌她不幹凈 雖然後來曼璐有些極端了 但真的不得不說她心裡的苦一點都不比曼楨少
再說世鈞 在樓上哪個答案里看見說他懦弱簡直太同意了
他的家庭結構也很不一般
父親有小老婆且常年在那裡生活 母親寡嫂小侄子這就是他的家 一個由女人和稚子組成的羸弱的家
所幸他家裡還算有錢 這種家庭條件產生的公子無疑兩種
1.花天酒地玩女人的公子哥
2.面面俱到心思縝密但的懦弱公子
他是第二種,也蠻不幸的 也挺幸運的第二種總好過第一個 所以他遇上了曼楨並愛上了她
曼楨就像他的母親 寡言隱忍默默的過生活
可他沒有他父親的福氣 曼楨終歸不是他的 他終究去了那個彆扭的愛耍小性兒喜歡他朋友的女人(我忘了那女人叫什麼了)
同樣後來 多少年以後他們再次相遇 曼楨風輕雲淡的說起這麼多年的經歷(我只記得曼楨說過 不記得是對世鈞 醫生 還是那個他們共同的男朋友就是世鈞老婆喜歡的那個說的了 話說 他老婆是叫翠芝嗎 腦子裡突然出現這麼個名)
以及真的戳到了我的那句我們回不去了
再來個附加的吧 也是個張愛玲的短片 忘了叫什麼名字了是一個破落家庭有一堆女兒的吧
其中那個主角女子後來得了什麼好不了的病 她的姐姐介紹給她的一個醫生在等了她一年多以後一次去探病時幫她把被子掖好說了句
「我總歸是等著你的啊」
瞬間淚目
我直記得電視里大結局,曼楨抱著世鈞泣不成聲:「我們回不去了。。。」
多年以後,你結婚我生子,我們再相愛又如何?錯過就是錯過,我們永遠都回不去曾經。命運伸出手來,你我都無能為力。
最近沒劇可看,就來回憶一下,個人感覺這部劇是林心如演的最好的一部劇了,雖然討厭這樣的綠茶婊。
我是同情曼璐的,她的人生充滿了悲哀,為了全家人放棄了學業,放棄了青梅竹馬的初戀,選擇了所有人都不恥的舞女,否則怎麼可能養的活那麼大一家子人。當然她後面對曼楨的確過分,但也讓人恨不起來。
曼楨表面上讓人不得不喜歡,知書達理,聰明懂事,善解人意……等一系列優點,但就是不喜歡。表面上也為了家人一直在努力,然而骨子裡還是自私,看不起姐姐,確打著為姐姐好的旗號。不想再說她了……
沈世鈞,好討厭他,軟弱,自私,曼楨只不過坐了一下別人的車,就要死要活,根本就沒有信任,每次找人家都不考慮別人的感受,感覺全世界都要理解他的心。如果不是他,也許曼楨都不會有那麼悲慘。對翠芝更是過分,還處處覺得人家胡攪蠻纏,呵呵,每次人家都沒有開口就被他莫名其妙說自私,有時候真是想一巴掌過去,只想說滾。真不懂翠芝為何一定要嫁給他,叔惠不知道比他強了多少倍,幽默大氣,這才是男人好嗎?還有人說沈世鈞是暖男,真不知道暖在哪裡。明明是渣男,極品渣。
最後說說顧家這一家人,我覺得最有問題的就是她們媽,沒主見,軟弱,也不為改變生活做努力,什麼事情都要靠曼璐,又不滿她做舞女。奶奶好歹還反對曼璐嫁給祝鴻才,極力撮合了曼璐和豫瑾,雖然沒有成功,但起碼心是好的,她媽每次只會弱弱的說不要再做了,然後再繼續心安理得的花她賺的錢。曼璐有什麼不開心的事也是輕描淡寫的問一句,一點都不像親媽,對曼楨才像親媽。記得有一次曼楨和世鈞吵架了不開心,她媽關心的同時還說,本來以為曼璐嫁給祝鴻才可以幫家裡一把,現在卻一點都沒幫上,都為了全家人放棄那麼多做舞女了,準備嫁人還要為了補貼家裡,這他媽什麼三觀,這算是吃人不吐骨頭嗎。家裡那麼慘了,還用著傭人,她也沒幹活,居然照顧不了身體很硬朗的婆婆。弟弟也看不起曼璐,為了他們上學毀了自己的一生,真心不值得。
不好意思,所有男人裡面最恨沈世鈞。
總覺得如果當初家人包括曼楨對曼璐好一點的話,不會每個人都淪落到那個地步。
憑什麼一母同胞的姐妹,一個要為了全家人的生計和妹妹的學業賣笑賣身,受盡白眼,甚至家人的嫌棄,一個可以接受良好的教育,獲得一份不足以養活全家人但可以令自己衣食無憂的工作。我真的很不明白,憑什麼曼璐要放棄自己的愛情和將來,成為一個人人唾棄的妓女,以此來供天資尋常的妹妹接受教育,然後妹妹工作了也沒有能力讓她離開歡場。如果這樣,她的犧牲有什麼意義?那個年代雖然苦,可是倘若那些吸血蟲般的「親人」能放棄呼仆喚婢的生活,盡自己所能去勞動,每人未必不能自己養活自己。
如果說其他家人因為無知而鄙視曼璐,那麼曼楨做了什麼呢?她用著曼璐賣身的錢上了大學,成為了文化人,可她對家人對待曼璐不公正的態度未發一言,在我看來,就是沉默著與鄙視曼璐的家人站在了同一戰線。如果不上學,她真的無法生存嗎?為什麼要踩著妓女姐姐的青春與貞潔成為一個清純乾淨的女大學生呢,一面同情,一面免不了鄙夷。
人人都看出來,曼璐年老色衰了,掙不到錢了,只能找個祝鴻才那樣言語無味面目可憎的男人。可是誰又想過改變曼璐的命運呢?顧太太想過勞動賺錢自力更生嗎?曼楨想過輟學打工來減輕姐姐的負擔嗎?這樣無聲地吞噬著曼璐的人生,又是不是一種犯罪呢?
誠然,曼璐後來的對妹妹的陷害喪心病狂,是真正的犯罪,因此毀了曼楨的人生。就算曼楨欠她再多,人情的債也不能用剩下的人生來還。只是這罪孽不是曼璐一個人犯下的,在曼璐踏入歡場,曼楨走進校園的一刻,就註定了這樣悲劇的結局。我要你知道,這個世界有一個人會永遠等著你。無論是在什麼時候,無論你在什麼地方,反正你知道總會有這樣一個人。
—— 張愛玲《半生緣》
這個年紀再看張愛玲,可能有些遲了。我總覺得愛情小說就是寫給高中生看的,語文課上不好好聽講,全都在課桌下捧一本你儂我儂的書讀。
我的高中語文課是在《讀者》、《意林》、《宋詞三百首》還有《紅樓夢》中度過的,當然也翻過幾頁張愛玲。我講過,《傾城之戀》就是那時候看的,只不過沒有看懂。
我自始對張愛玲也沒有什麼很大的興趣。我曾經固執的遵守自己的那一套愛情觀,當屢戰屢敗而又面臨新的抉擇的時候,我想是不是該看一看書里的愛情究竟是怎麼樣的。於是我開始讀張愛玲,有一種取經的意味在裡面。
而令我感觸頗深的除了跟我當時情景蠻像的《傾城之戀》,還有就是這本《半生緣》。
那時候的我就像白流蘇,遇到了一個范柳原。你看,讀愛情小說,人們都會不由自主地有一種代入感。
《半生緣》是個愛情悲劇。不是因為曼璐為了保住地位而將曼楨出賣給自己的丈夫,致使一對有情人半生緣盡,而是因為曼楨愛上的是並不能負擔起這份愛情的沈世鈞。
曼楨這樣的女子,如此柔弱而強壯,像在風中被吹得低低彎腰卻永不斷折的蘆葦。關於命運,她承接一切,在家庭中,她是好姐妹,在工作中,她是能幹的職員,浩劫里她不尋死,只是苦覓一切堅壁上的縫隙,生出根葉。她卑微如塵,強大如宇宙。
而世鈞呢?一個普通的沒有志向的男子,嚮往安逸,渴望舒適。在稍微感情生活中介入一個無關痛癢的人物就想打退堂鼓的人,曼楨被軟禁起來後,他也曾主動去尋過曼楨,也只是找過而已,但他終於還是不相信曼楨,不相信這份感情的忠貞,回家後沒多久就跟翠芝結了婚。
世鈞從來都沒用。豫瑾到顧家做客,曼楨熱絡地招呼他,發現燈泡不夠亮,要換,親昵地喚世鈞:「你幫我抬一抬桌子。」是豫瑾搶著和世鈞兩人抬桌子,也是豫瑾忙道:「讓我來。」還是曼楨爬上去了。他們剛認識的時候,曼楨曾經托他找個兼職,世鈞向她注視了一會,微笑道:「那樣你太累了吧。」到這裡為止,「他替她留心了好些時,並沒有什麼結果。」兩個兼職,都是曼楨自己找到的。再到後來曼楨受辱,世鈞也只是來曼璐家詢問一番,被告知曼楨已經嫁人後就放棄了尋找。
愛情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呢?大概是有一次她和世均、還有一位姓許的青年一起郊遊。偏偏丟失了一紅手套。這個手套也沒什麼大不了,半舊不舊的,戴了許多個冬天了。但是它丟了,曼楨很悵然,她的眼神很悵然。世均就回過頭去幫她找,一直找到天色昏暗,在一棵大樹旁找到了這一隻,和原來的那隻終於配成了對。當世均把這隻紅手套交還給曼楨的時候,曼楨的眼睛裡瀰漫了溫柔的漣漪,愛上一個人就是這麼簡單,因為他幫你找到了那隻你戴久的紅手套,愛上一個人也就是這麼難,要那麼個時刻,他正好在,他做了件那麼微不足道的事情,而你覺得這足夠填滿愛的心房。
不是有句這樣的話嗎,你愛上他,可能只是因為見面那天天氣很好,而他穿了一件你最喜歡的白襯衣。
兩個人之間的關係從來就沒有對等一說,一方愛的多一些,另一方自然也就理所當然一些。
多年後再次相遇,你有妻如花,我有子如玉,你想與我再續前緣,可是,世鈞,我們回不去了。
開頭的那句是世鈞回老家,曼楨寫給他的沒來得及寄出去的一封信中的話,那時的他們,甜蜜浪漫。而天堂到地獄,也只是一瞬間。
固然,在這出悲劇的策劃中,曼璐有錯,顧母有錯,可是你能怪的了她們哪個?鴻才的見色起意的確可恨,但曼楨最後還是選擇了嫁給他,最後曼楨覺得是自己錯了。
我們在譴責這些人的時候,不妨也審視審視世鈞,看看如果換做是你,會不會愛上這樣一個男人。
張愛玲的小說總是有一種直擊人內心深處的能力,她把男男女女看的很透徹,把愛情寫的很現實。年少的時候讀不懂的東西,總有一天你能看懂,因為你遇到了形形色色的人,好像這些人都在故事中出現過,於是,你明白了。
希望每個女孩都像故事一開始的曼楨一樣活的驕傲堅強,但不要愛上像世鈞一樣無用的男人。
這本書讓我真真看到了張愛玲的筆力。
看電視劇的時候,覺得曼璐那樣對待曼貞真是個壞女人啊!
可是看書的時候,特別記得張愛玲寫曼璐見到舊情人,故意穿了他喜歡的顏色,可是舊情人卻只看著自己的妹妹…曼璐的嫉妒是一點點發酵的,我能一點點體會她為什麼這麼做。
電視劇裡面曼貞和世鈞是一對苦命鴛鴦,看書的時候覺得還好,世鈞的溫吞猶疑,他家裡的事情的都影響了他,曼貞和世鈞沒有在一起真的有很多因素的疊加。
最後的重逢也是,那句「我們回不去了」其實是滿滿的世俗味,其實悲劇是一系列因素導致的,回不去的不單單是愛情。
書里的人物刻畫真的很好,有人生百態的味道,但印象中電視劇卻只是個凄慘的愛情故事。
另:書中對世鈞的妻子和他的同學也有很多描寫,其實也動人的,題主也可以注意一下。小時候看的,影響非常深刻。
沈世鈞 性格之懦弱,對愛情還是不夠堅定、執著!若是他足夠強烈地愛著顧曼楨,那麼他就不應當那樣輕信曼璐的那些欺騙他的話。即使他真信了,他也應當一定要與曼楨見上一面。那個年代的大學畢業生,居然會這樣的平凡、沒有抱負,最後只是成了普普通通的市井之民,娶了一個自己不愛的沒有任何感覺的老婆。而且這個老婆的心裡還藏著另外一個男人——他的好朋友叔惠,真是可笑。
顧曼璐 嘆此人命苦,是一個典型的大上海時代的悲劇。混亂的時代,她嬌嫩如花的身體含淚綻放。迎來送往間,她的愛情早已經死亡,化為枯骨一堆,森森慘白,猙獰可怖。為了留住自己的丈夫,試圖犧牲自己一手培養的妹妹。如果說她一手造成妹妹的悲劇,那又是誰造成她的悲劇呢?社會?家庭?還是她自己?這個極具矛盾的人物。
顧曼楨 嘆她的悲劇人生,也嘆她的軟弱無助。這個人是可以讓人真正同情的一個人!她對愛情的執著要遠勝於沈世鈞。她有性格剛強的一面,但仍然擺脫不了作為女人的軟弱的一面。我認為,曼楨與世均之間應該多溝通,其實當初吵架的事根本不會弄的那麼僵,只是當初沒有人肯體諒對方。
所有華美與熱烈的場景到最後也不過都是這樣,全是失望和失意者的身影,小說中的每一個人都沒有得到自己理想中的生活,包括翠芝,包括豫瑾,也包括淑惠,所有人離自己的幸福都差了那麼一點,可能這個距離只是很短,可是卻成了一生的無法改變的命運,
曼璐為了那個家庭犧牲了一切,青春、名聲、甚至身體,然而這些卻得不到家人的諒解;加之年老色衰,身體每況愈下,連丈夫的心也留不住了。與妹妹相比較之下,她的心逐漸開始變得不平衡,變得開始扭曲。最終將自己的親妹妹推向深淵。這是人性引發的悲劇。曼楨的悲劇看起來是由姐姐引起的,那麼曼璐的悲劇又是誰引起的呢?說到底不過是命運弄人。
至今印象深刻的是曼楨逃出來獨自平靜生活之後在路上恍然間看到了攜妻帶子的世鈞,她喚道:世鈞!而他尋聲望去,電車剛好駛過,她的期盼淹沒在浮塵里,他的目光錯開在紅塵中。當時確確實實體悟到什麼是錯過,而結局裡必定沒有交集,她是她,他是他罷了,和半生蹉跎,終不是良人。
曼楨,曼璐,世鈞,三人性格不談喜歡亦不談厭,不過不由自主隨塵世浮沉罷了。
評價一本書,是永遠也逃不開那個年代的。
張愛玲寫的非常好,因為她寫的曼璐,曼楨和世鈞,都是那個年代的曼璐,曼楨和世鈞,他們的人物性格,符合他們的年代和生長背景。
如果一定要用現代人眼光去評價,大概是不公平的吧。譬如曼楨,作為一個有知識有能力有想法的新民國女性,為什麼被馬鴻才強姦之後還要嫁給他就為了個孩子?為什麼被自己的親媽和親姐姐聯手賣給賤人之後還要補貼家裡?譬如曼楨,為什麼為了家裡居然要去做舞女賣娼?為什麼被家裡人瞧不起還要補貼家裡?為什麼自己犧牲那麼大才換來受過良好教育走上正途的妹妹,還要為了名存實亡的婚姻捆住馬鴻才而犧牲自己的妹妹?當然,世鈞我是不想談了,實在雞肋,當然他是善良的,也有想法的,但說到底,還是個懦弱無用的書生罷了,實在沒什麼意思。
我倒覺得,本質上,曼楨曼璐和樊勝美都是一樣的,都是被封建思想牢牢捆住的不幸中國女性,家庭觀念太重,覺得為了家庭犧牲自我(毫無下限)是應該的,好像家裡其他人的幸福才是幸福,自己的就一文不值。被家裡牢牢抓住吸血也是心甘情願的。何其可悲。
故事的悲劇性,有外力的推動,但也與每一個人的性格特點密切相關,顧曼璐忽然可愛,可憐,可敬,可悲,但我甚至覺得在她的內心深處,已有一種不健康的隱患,她沒有辦法也不能接受,自己嫉妒妹妹顧曼楨的清清白白的愛情,於是她「主謀」摧毀了一切……
「曼璐吃饅頭沾到口紅 以為饅頭不好。」畫面感很強。電影里也有,覺得演得很好。
然後就只記住世鈞說「我今天很開心」曼楨說「我以為你不開心呢」世鈞說「我還以為你不明白我意思呢」
關於曼璐,張愛玲寫讀者印象中曼璐的第一面,是用曼楨的視角的,不知道大家有沒有印象:
曼璐原來並不在房間里,卻在樓梯口打電話。她那條嗓子和無線電里的歌喉同樣地尖銳刺耳,同樣地嬌滴滴的,同樣地聲震屋瓦。她大聲說道:「你到底來不來?你不來你小心點兒!」她站在那裡,電話底下掛著一本電話簿子,她扳住那沉重的電話簿子連連搖撼著,身體便隨著那勢子連連扭了兩扭。她穿著一件蘋果綠軟緞長旗袍,倒有八成新,只是腰際有一個黑隱隱的手印,那是跳舞的時候人家手汗印上去的。衣裳上忽然現出這樣一隻淡黑色的手印,看上去卻有一些恐怖的意味。頭髮亂蓬蓬的還沒梳過,臉上卻已經是全部舞台化妝,紅的鮮紅,黑的墨黑,眼圈上抹著藍色的油膏,遠看固然是美麗的,近看便覺得面目猙獰。曼楨在樓梯上和她擦身而過,簡直有點恍恍惚惚的,再也不能相信這是她的姊姊。曼璐正在向電話里說:「老祝早來了,等了你半天了!——放屁!我要他陪我!——謝謝吧,我前世沒人要,也用不著你替我作媒!「她笑起來了。她是最近方才採用這種笑聲的,笑得哈哈的,彷彿有人在那裡胳肢她似的。然而,很奇異地,那笑聲並不怎樣富於挑撥性;相反地,倒有一些蒼老的意味。曼楨真怕聽到那聲音。
而在這之前,曼楨對世鈞講過,因為父親去世,家中老老小小一幫人需要養活,家中子女中曼璐年紀最大,儘管中學還沒畢業,便也出來找活了。
但是找一般的工作並不能補貼很多的錢,所以曼璐去做了舞女。
她明明是這麼對世均說的——
「反正一走上這條路,總是一個下坡路,除非這人是特別有手段的——我姊姊呢又不是那種人,她其實是很忠厚的。」
為什麼這兩段會有出入?
這是一種反差,而張愛玲就是要把這種反差濃墨重彩地表現出來。
曼璐再怎麼樣不好,始終是曼楨的姊姊,
曼楨跟世均那時還不是很熟,世均終究是外人,在外人面前,總要說自己人好的,
更何況曼楨童年印象中的姊姊還是很好的;
對於現在的曼璐,曼楨則心痛又憐憫,望而生畏而不知不覺夾帶著厭惡,於理智層面又譴責自己怎能這麼想姊姊,覺得姊姊會變成這樣自己也是有罪的。
是以造成了所謂的出入。
只是,我總覺得,一個人的轉變何以能夠那麼快?
曼璐童年印象中那個溫柔可愛的姊姊,跟豫瑾在一起的時候那個姊姊,也許從來都不是真實的顧曼璐。
她蛻變為一個二路交際花,這樣比較實惠些,但是身價更不如前了。有時候被人誤認為舞女,她總是很高興。
也許是因為沒錢賺,也許是因為感情失敗自暴自棄,最終逼上曼璐走上這條路的,終究是曼璐自己。
我覺得曼楨很堅強,很記得最後她弟弟都想她跟祝鴻才在一起過日子,她堅決的打官司跟他離婚,爭取小孩的撫養權。 不像自己姐姐,那樣的死去
最後和世均見面也沒有抱怨這世間為何如此不公,張愛玲選擇曼楨做女主角是有她的道理的
曼璐她最大的弱點是內心不夠強大,你可以說她出來為這個家犧牲這麼多怎麼還不夠堅強,但是她到了最後都是想要一個男人依靠,即使那個男人不堪到了極點。 還有嫉妒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情, 失去一直真正關心她的妹妹我想對曼楨而言可以說是近乎致命的打擊
我要挖個坑改日答題,看完這本書以後心裡想法太多~~~
小說讀起來一氣呵成,驚訝於張愛玲駕輕就熟的敘述技巧(才開始讀張愛玲)。世鈞的家庭,曼楨一家的生活狀況,曼楨與世鈞的感情發展,均娓娓道來。行文流暢,情節推進自然,生活場景的平鋪直敘寫實而逼真,彷彿這一切好像真實發生過一樣。雖瑣碎,讀起來卻津津有味。不禁讓我萌發了一種張愛玲就是中國的「簡·奧斯汀」的讚歎。
女主曼楨是一個溫柔樸實、善解人意的文化女青年,雖然來自一個負擔沉重的家庭,但她的獨立堅強不驕矜,讓人覺得分外可愛。她給叔惠世鈞織毛衣,主動來看望馬上要回南京的世鈞,幫世鈞整理行李箱,體現了她的賢惠與體貼。而世鈞溫文爾雅、玉樹臨風,雖性格木訥、寡言少語,卻不遮擋他有一顆善良純真的心。他與曼楨的愛情既純潔又美好,即使在壓抑的氛圍中也期待他們的結合可以成就一段佳話。
然而,張愛玲畢竟不是想寫一部有情人終成眷屬的言情小說。遊走於家庭倫理、男歡女愛之間,《半生緣》本質上是一部嚴肅深刻的作品。
一切就在曼楨遭遇姐夫祝鴻才強暴開始,小說開始冷到徹骨。姐姐曼璐為挽救自己名存實亡的婚姻,一手謀劃並操縱了這一出「借腹生子」,其動機和手段既荒唐又讓人噁心。母親顧太太對這出家變的惟命是從、隱忍懦弱也讓人憤懣不已。而世鈞在一次爭吵之後便對戀人的忠貞產生猜疑,在曼楨失蹤以後輕信她另擇他人,自暴自棄地迅速與另一女子成婚。他的軟弱無能實在讓人失望透頂。曼楨生子以後好不容易從醫院逃了出來,重新過上獨立生活,原本可以讓人感到一絲欣慰。卻沒想到姐姐曼璐死後獨居多年的她居然又選擇了嫁給當初毀了她一切的祝鴻才。讀到這裡,著實又被噁心了一把。我甚至都忍不住替她找理由開脫,說她嫁給祝鴻才是因為想爭取孩子的撫養權。然而到後來她主動離婚也只是因為發現祝在外面有了新的外遇,日子過不下去了而已。讀到最後,她與世鈞的重逢顯得既悲涼又無力。曼楨確實可憐,可她在遭遇巨變後的一系列選擇也著實可恨。她已經從那個溫柔堅強的少女墮落成了一個陰鬱悲觀的中年婦人,實在讓人「哀其不幸,怒其不爭」。
很多人會認為,曼楨的悲苦命運是她姐姐曼璐一手造成的,我一開始也覺得曼璐這個人物的所作所為令人髮指。但仔細一想,曼璐自己何嘗又不是一個可憐人呢?她的厄運又是誰造成的呢?十四歲喪父之後就得出來養家,一家七口的生計全壓在了她一個人身上。這時候身為母親的顧太太和祖母為何不幫著分擔一點呢?無奈只好當了舞女,卻不潔身自好,流落風塵後害得自己數次墮胎流產,身體也給毀了。年老色衰之後又趕緊去找接盤俠,卻沒有看男人的眼光,最後嫁給了一個忘恩負義的酒色之徒,給自己的後半生挖下了大坑。早期曼璐對家庭的付出與犧牲確實是可敬的。她令人同情,卻不值得原諒。如果沒有初戀豫瑾這一條線,沒有那句「你我都是一樣的,憑什麼你那麼高貴,我這麼賤?」,恐怕曼璐這個角色的塑造就要扁平很多。曼璐有自私狠毒的地方,但她也有過如曼楨世鈞般純潔的初戀,她也曾有過夢想與期盼,只是一切都被自身的愚蠢和家庭的重擔給毀了。
世鈞這個人物,我是不大喜歡的。從一開始我就覺得他愛曼楨不深,至少他沒有曼楨愛他那樣去愛曼楨。他的感情是怯弱的,亦如他軟弱的性格。他沒有保衛好他和曼楨的愛情,他對家庭束縛的反抗也是那麼微不足道,他想要出去闖蕩、成就一番事業,卻半途而廢從上海鎩羽而歸。多年以來相守著互不相愛的妻子,對妻子與自己好友的舊情充耳不聞,心也是挺大的。他既不洒脫,又沒有魄力,更談不上志向遠大、堅忍不拔。總覺得曼楨愛錯了人,「溫和善良」在他身上是一劑毒藥。
通讀《半生緣》,有兩個非常具有衝擊力的事件。一件是曼楨被強暴,另一件則是曼楨嫁給祝鴻才。兩件都是那麼荒誕可鄙,拼湊起來,卻是一幅中國新舊社會交替時期血淋淋的現實圖。悲涼到無以復加,噁心到令人髮指,真實到無可奈何。非常張愛玲。
推薦閱讀:
※金庸小說角色(男主角)里,你最喜歡哪一個?為什麼?
※有靈感寫不出來怎麼辦?
※如何在不洗白反派的前提下,讓觀眾感受到反派的人格魅力?
※「中毒後必須和男子交合才能解毒」的劇情最先是誰發明的?
※《武林外史》中的王憐花愛不愛朱七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