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 Victor Frankl 「自由即責任」這句話?
Frankl 其人其學刷屏最多的科普報導莫過於大西洋周刊《There』s More to Life Than Being Happy / 追求幸福並不是生命的全部意義》,而他的代表作標題即「Man"s search for meaning / 生命意義的追尋」
如果你讀完了大西洋周刊的報導(即使還沒有讀《生命意義的追尋》),就可以接著往下看——
Frankl 主張,獲得生命意義有三個途徑:創造、體驗、態度。
- 「創造」,大體就是立功立德立言中的「立功」,或者更廣泛而言各種各樣的「立」
- 「體驗」,比如欣賞藝術、旅行探險、親密關係、宗教體驗,其中宗教體驗特別包括其實是無神論的泛神論——自然規律的神性體驗,比如數學系的同學從數字與形式的美妙體驗其中超越人格的神性
- 「態度」,就是自由即責任。其最極端情形為面對無法改變的命運,仍然可以有自抉的對待態度。這句話其實是他前半生在納粹集中營九死一生提煉的那一點人生經驗
自由即責任,有一個操作化的解讀——
「人生就像蒲公英,看似自由,卻身不由己」,這種微觀時間尺度的自由意志體驗,恰好就是宏觀時間尺度的隨波逐流。與之相反,如果在人生時間尺度作出自由抉擇,在微觀時間尺度就應當負起踐行抉擇的責任。
Frankl 不僅立言「自由即責任」,還把它具象化,倡議立一座與東海岸自由(女神)雕像/Statue of Liberty 對等的責任(握手)雕像/Statue of Responsibility,要一樣高,要成為西海岸的地標。很遺憾,Frankl 沒能見到這座雕像的設計,他的遺孀為設計好的雕像揭幕。捐款擇地修建落成的運動還在進行中,主頁是:Home – Responsibility Foundation。
捐建運動主頁寫道:Repsonsibily + Liberty = Freedom。不過英語中,Liberty 與 Freedom 大體是同義詞,只是前者來自高尚的拉丁語,後者來自親民的日耳曼語,Big不同而已。學術文獻,政治自由取前者(比如自由主義以及 PLA 的 L),自由意志取後者。
關於「自由」這種體驗的心理學,我的教學專欄有兩篇頗有關係的異端邪說,自薦參讀——
- 浮生若 ,使命必達——內/外歸因量表與宗教心理學的反例
- Rubin 反事實因果——自由意志體驗
更新:
查 Frankl 在 Man"s search of meaning (p. 132) 書中原始表述——
Freedom, however, is not the last word. Freedom is only part of the story and half of the truth. Freedom is but the negative aspect of the whole phenomenon whose positive aspect is responsibleness. In fact, freedom is in danger of degenerating into mere arbitrariness unless it is lived in terms of responsibleness. That is why I recommend that the Statue of Liberty on the East Coast be supplemented by a Statue of Responsibility on the West Coast.
至於「自由即責任」這句話本身,有兩位更可能的作者。一位是蕭伯納,在《Man and Superman / 人與超人》書中寫到——
Liberty means responsibility. That is why most men dread it.
另一位是《給加西亞的一封信》作者 Elbert Hubbard ——
Responsibility is the price of freedom.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