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在讀古代典籍時有沒有碰到一些曲解後很有趣的段子?

譬如有一次讀《論語》時讀到子曰:「吾有知乎哉?無知也。」我頓時樂了,於是馬上給愛刷知乎的女友說,看,孔子說他不用知乎,女友懵逼,然後我就把這句話發給她,她撲哧撲哧的笑了。
孔子說,我用知乎嗎?我沒有知乎啊!


吾射不亦精乎?


謝邀,我是來跑題的。
高中語文課教《逍遙遊》,老師點人讀課文,一人一段。我前座讀「此小大之辯也」的時候,讀成了「小便之大」。
我不知道女同學會不會有這種體驗,我當時腦海里就只有那個讀課文的同學在廁所里,本以為只是小個便結果肛門忽然不受控制的畫面。。。


「不可萌諸心,豈可宣諸口乎?」
——《李忠武公全書》

曲解:什麼?不可萌?(都怪古文沒標點)


眾所周知,我小時候是個很不乖的小孩子。

尤其是面對博大精深的古文世界。。

於是。。

論語·季氏將伐顓臾
冉有、季路見於孔子曰:季氏將有事於顓臾。
孔子曰:求!無乃爾是過與?

從此別人問我問題,我總喜歡先說一個。。。求!

觸龍睡趙太后。。。呸,說!

孔子東遊。。。見兩小兒辯日。。。

後來還有人寫了完整段子。。。

孔子東遊,見一女子美貌,拉入偏僻無人之境,解開腰間不祥之物,填入女子空隙之處。。。。後面太污了。。。

反正我就是孔夫子的腦殘粉。。。。

接下來,詩詞的世界,更是讓我們。。。一塌糊塗。

杜甫給李白寫了二十幾首詩,結果李白呢。回了四五首。。。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對比呢。

飛蓬各自遠,且盡手中杯。。。

合著人家當你是偶像,你只是想著那是個酒友。。。。

唉。。。單相思至此。。。

再後來,又學了木蘭辭。

唧唧復唧唧,木蘭當戶織。。。

我的木蘭阿,你是在家養雞么?

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韉,南市買轡頭,北市買長鞭。

果然,木蘭是個女人。。。這逛街的水平嘆為觀止。。。

雄兔腳撲朔,雌兔眼迷離;雙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每當遇到不辨男女的,我也只能祭出這句了。。。

日照香爐生紫煙。。。

話說李白的老婆和女兒叫什麼名字,你們知道不?

唉。。。我這讀書的時候都在幹什麼阿。。。難怪現在文化這麼差。。。


另,有一次看到一類女權主義者對,"飲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的解釋,她把句子重新斷句為,"飲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頓時為之絕倒。吃喝還有男人,是女人最大的慾望。哈哈哈......

PS:不好意思,本來想添加問題描述呢,整成自己回答了,囧。。。。我就不刪了


《明史·申時行傳》:「張居正攬權久,操群下如束濕,異己者率逐去之。」

我當時做這篇古文閱讀時是真的驚了
「操群下如束濕.....」難難難道是說.....

我和同桌會心一笑
不過這也太不堪了..

當然這裡的操應當是管控掌控,而束濕則應該是擰濕布。就當個笑話吧。


見兩小兒便日


第一次看出師表的時候翻譯錯了一句話:
將軍向寵,性行淑均。
將軍向來受寵,性情品行賢淑溫良。

我想歪了o(*////▽////*)q


肅肅兔罝,椓之丁丁;赳赳武夫,公侯干城。。。


「檣櫓灰飛煙滅」


出自《廉頗藺相如列傳》
廉頗曰:「我為趙將,有攻城野戰之大功,而藺相如徒以口舌為勞,而位居我上。且相如素賤人,吾羞,不忍為之下!」
不可說不可說
大家仔細感受一下


肯定是我一個親戚。

他兒子高中面臨文理科選擇,來諮詢我。談話中,她不斷插問:文科這樣的話,武科又有什麼說法?理科這樣的話,外科有什麼說法?


跑個題~

說個不曲解本意有趣的哈哈哈,,,

罵人不吐骨頭傲嬌庄先生,,,

宋人有曹商者,為宋王使秦。其往也,得車數乘。王說之,益車百乘。反於宋,見莊子曰:「夫處窮閭阨巷,困窘織屨,槁項黃馘者,商之所短也;一悟萬乘之主而從車百乘者,商之所長也。」
莊子曰:「秦王有病召醫。破癰潰痤者得車一乘,舐痔者得車五乘,所治癒下,得車愈多。子豈治其痔邪?何得車之多也?子行矣!」


蟹腰。
偏題答一個,是詩詞。


孟嘗君
宋 · 徐鈞
誕當五月命於天,齊戶風謠恐未然。
若使當時真不舉,吾門安得客三千。


若使當時真不舉(?????????)


孔子東遊,見兩小兒便日


《鴻門宴》——「大王來何操?」
是賓語前置句,正確的語序應該是。。。。


笑得我忘了想些啥。
相比之下我這個比較簡單,是源於通假字。

秦王還柱而走。
秦王把柱子還給他就走了。


「子在川上曰,爽啊……」

每當寢室裡邊幾個男的一起說,他們都會淫笑一番(班級有個女同學叫做X美川)

其實我挺反感這麼取笑別人的,特別是取笑班級里的女同學,但沒辦法,這東西聽過了就過耳不忘了……


追怪物,出宇宙。
出自司馬相如《上林賦》


孔子東遊,具體這篇課文不解釋,反正越變越黃越暴力


推薦閱讀:

有沒有一些有趣的古文段落和篇章?包括史書上的、筆記小說里的都可以。
逝者如斯夫如何翻譯?
哪句古詩文,把你感動了一遍又一遍?

TAG:文言文 | 古文 | 中國傳統文化 | 文言文釋讀 | 中國古典典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