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我國民族樂器難以「放下身段」?
聽了日本樂團「和楽器バンド」的《千本櫻》而問。尺八、三味線、太鼓等等和整體結合得非常好,說明民族樂器和流行音樂之間是不會有太大阻礙的。而我國民族樂器有笛、簫、琵琶、古箏、二胡等等,種類較日本更為豐富,但是在這方面進行嘗試的唯有女子十二樂坊(甚至女子十二樂坊幾乎也並不能算流行樂)和AB站的一些UP主們。那麼,請問是什麼因素讓我國的流行樂器不敢「放下身段」呢?
嗯前幾天就看到這個邀請了,想好好寫下。
題主覺得日本樂團演奏流行音樂沒有違和感,我專門去聽了下這個樂團的歌,其實他們只是把和風樂器拿來演奏現代譜子,日本箏和三味線其實可以拿來當吉他/bass彈(日本箏是chromatic instrument,不像古箏4/7需要按出來,在演奏流行音樂時音準上比古箏有優勢),畢竟都是撥弦樂器。比較不同的是尺八,畢竟音色方面沒有辦法處理得不帶民族色彩。從這個角度來看,把傳統樂器放到流行樂中並沒有技術上的難度,也沒有所謂阻礙,只是這種結合未免失去了民族樂器自身的特點。
題主所說的「難以放下身段」,我是理解為不用中國的民族樂器來大範圍地演奏流行音樂。其實你也看到,有十二樂坊,有各路民間高手,出來的作品質量也很高,大家會覺得眼前一亮——但之所以這種演繹仍然不成氣候,我覺得是一個「適不適合」的問題。
音樂都是相通的,大家可以用任何樂器隨意演奏任何風格的歌,但是每樣樂器、特別是傳統樂器,都是有自己獨到的音色,手法。民族樂器的一些「小手腕」,是西洋樂器/現代樂器做不到的,而西洋樂器/現代樂器的音準、共鳴,又是民族樂器難以匹配的。一首現代流行樂中加入古箏、二胡等樂器,並且按傳統奏法,大家就會說是「中國風」,因為音色和奏法,特別是音與音之間的轉換和音階的使用,給大家留下的印象太深刻了。在保留樂器特色的基礎上融合民族與流行並不少見,但真正讓民族樂器挑大樑的流行樂,想想就覺得有些不倫不類。畢竟傳統民族音樂的寫作是有講究的,和現代流行音樂的作曲大有不同,對不同樂器音域、定弦、指法上的考慮要更嚴格些,雖然現在現代民樂作品也趨向標新立異,但樂曲中表達的情緒,還是圍繞主角樂器來考慮的。這個道理對流行音樂也實用,所以如果硬讓民族樂器來演奏流行音樂,我們只能得到「有中國風的流行音樂」,是對原曲的一種創意型改編。
問出為什麼事前能不能先問個是不是?
我國的民族樂器放不下身段這個命題是不存在的。最多說古琴天生傲骨,文人、士大夫等上流社會喜歡古琴、蕭等清雅的樂器,而民間的百姓則更偏愛熱鬧的二胡、琵琶、笛子等。而這一類民樂與其說是民族樂器,似乎叫「民間樂器」更貼切,可以說沒有什麼身段可以拿捏的。比如說每年過年都要放得喜洋洋、步步高、金蛇狂舞,還有春晚董卿出場專用背景音樂春節序曲……
民樂的跨界從不同的民樂之間的跨界,民樂和戲曲之間的跨界,到民樂和西洋樂器跨界配合演奏,到民樂演奏西洋曲目,到民樂演奏流行音樂有很多很多。(最後附參考)
我們的民樂和流行樂的跨界遠遠不止女子十二樂坊和AB站的up。
題主給出的例子是和楽器バンド這種樂隊組合的《千本櫻》,其實還有一個仵家七三社中三味線奶奶的『傷林果』、『和楽?千本櫻』版本。不論是前者年輕的組合還是後者年長的演奏家級別,我們的民樂流行樂跨界可以說有過之無不及。
在前者年輕的一代里有每年央視的民樂大賽都會出很多民樂組合和青年演奏家還有他們帶來的新手法、新曲子。
例如:范臨風(在2012民樂電視大賽-冠軍之夜職業組的表演)的江城子范臨風-笛子《江城子》、high歌冠軍之夜職業組范臨風:《high歌》,
邸琳的《加州旅館》2012CCTV民樂大賽專業組決賽亞軍 邸琳 阮 加州旅館
程皓如 古箏 美麗的神話2012CCTV民樂大賽職業組決賽 程皓如 古箏 美麗的神話
李佩雯 江南style 2012CCTV民樂大賽非職業組決賽 音樂創意表演 李佩雯 江南style_土豆
還有央視音樂頻道的
蔣彥 於源春的《歡沁》 《歡沁》 蔣彥 於源春(琵琶)陳悅(竹笛)。
於源春翻的《愛的供養》天天向上 錢楓跑調演唱琵琶版《愛的供養》,
上面這些都是當代的新出的青年演奏家。
在後一種演奏家這一級別裡面,只對古箏比較熟,就單說這一樣。有王中山翻的《忐忑》和《最炫民族風》王中山老師古箏即興演出《忐忑》《最旋民族風》,
《青花瓷》王中山 青花瓷、
《菊花台》王中山古箏演奏《菊花台》,
夏金甌、宋心馨翻的《葵藿》(植物大戰殭屍)【古箏大戰殭屍】葵藿。
宋心馨的老師、項斯華大師的學生李萌教授也彈過《葵藿》葵藿-酷我音樂。
其實不是我們的"民樂放不下身段"沒有努力跟上現代,而是已經走得太快走得太遠了。曾經學過古箏,算是正兒八經當專業學過十來年。學習期間改變一直沒有停過。古箏傳統上強調每一個音都要有」一顆一顆「的顆粒觸感,為了明亮乾淨的音色而講究對指甲入弦的角度的處理,要避免指甲與弦的摩擦聲音。這些傳統的要求項斯華老師做的最為極致,觸弦很淺,音色明亮乾淨,演奏的風格質樸端莊。古箏無疑是發展最快的民樂(可以說沒有之一),現代的曲目中複雜近乎炫技的技巧,更快的速度,更強的力度,對於琴身全方位的利用開發,甚至像葵藿裡面那樣為了新曲子造了兩台新形制的琴……可謂「以虐手為榮」……
記得王中山有一次上節目談了有關用民樂翻流行樂的觀點,大概是說,作為調劑,大膽的互相跨界很有趣味,但是作為樂器和藝術的發展方向而言,這樣是不值得提倡的。每一個樂器都有自己的特點,這些特點才是存在和發展的根基。以我最熟悉的古箏為例,它有很多「缺陷」,五音制,沒有4和7,體積大聲音小(相對鋼琴),聲音有一種民樂特有的木頭味等等,但客觀的來說,這也是一個樂器很獨特的特點。「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現在流行的鋼琴小提琴也曾默默沉寂在角落,現在式微的竽也曾是齊宣王心頭所好啊。
附:
女子十二樂坊普契尼:公主徹夜未眠、天鵝湖,世界に一つだけの花,大河之舞,多啦A夢,我心永恆;
胭花四樂:卡門,天鵝湖,卡薩布蘭卡,斯卡布羅市集 ;
趙聰翻的卡門http://baidu.56.com/watch/4336257281485932570.html?page=videoMultiNeed;
王海波翻的超級瑪麗和機器貓琵琶演奏超級瑪麗
笙版超級瑪麗台灣牛人學生用笙演奏馬里奧 民樂X超級瑪麗太牛了!
並不是我們的民族樂器放不下身段,而是我們缺少優秀的跨界作曲家。
中國的民族樂和流行樂結合的音樂歌曲已經非常多了。在廣義上,這被叫做中國風。小哥的《一剪梅》,周杰倫的《千里之外》,龔玲娜的《忐忑》,薩頂頂的《萬物生》等等都算中國風。而且都很火過。
現在比較火的中國風音樂有很多:箏鼓版的《權御天下》、霍尊的《伊人如夢》等等。
而現在youtube和AB站上很火的是戲腔流行樂,也就是加入各種中國戲劇的唱腔的中國風音樂。非常多年輕人自發在這個,有好多好多:《牽絲戲》《弱水三千》《一受封疆》《新九渡洲》等等。這些我都聽得非常痴迷!(當然有些的曲子不是原創)不光是中國年輕人,你在youtube上還可以看到很多外國人也非常喜歡!
中國現在缺的不是好的作曲家、歌手、樂器演奏家等等,中國缺的是一個良好的系統性的音樂環境。這需要時間來發展。就拿流行樂這個大模塊來說,我們得流行樂壇相比起無論是歐美、日韓、還是台灣省,都還有很多地方需要學習發展。慢慢來。
至於人們喜不喜歡,這還需要提升國人對中國民族樂的認識。
不懂音樂但我懂大眾心理。
不是我國樂器放不下,是放下了也沒有市場,有些人努力了,他們中也有人去的了一定成就,但是流行就是流行,不是你藝術含量高就能流行,所謂低俗的不一定被淘汰。
不管音樂還是其他方面,我們流行的是西方,歐美日韓潮流,而我們的潮流沒能在世界流行起來。
正所謂已經濟建設為中心,為什麼不是以文化建設,因為錢這玩意太重要了,讓黑變白,白更白。沒有經濟為基礎,白的也看起來無光,黑的更加黑暗。
早就已經斷層了。現在國人會演奏民族樂器的僅僅只是會演奏而已。
話說b站上有古箏演奏的千本櫻,還有權御天下,彈的超棒的。
熊十力:中國文化亡了。
基礎不復存在,沒人修復基礎,這根本就不是什麼身段問題。
推薦閱讀:
※my little pony 有哪些好聽的配樂?
※如何評價周杰倫的《以父之名》?
※如何評價Taylor Swift的大紅大紫?不會審美疲勞嗎?
※巴洛克風格是否可以在流行音樂中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