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大將軍何進?
黃巾之亂 外戚發跡
皇帝選妃這種事兒,按說是從貴族裡選美少女,小門小戶家的閨女就是再漂亮也很難出頭。但是貴族就那麼幾家,門當戶對、世代通婚導致血緣關係太近,造成越是老牌兒貴族生育能力越沒有保障,而屠夫何進的妹妹何氏那是真了不起,在東漢王朝已經六十一年沒把一個皇子養大成人的情況下給漢靈帝誕下了一個健康的小男孩兒劉辯。儘管漢靈帝並不再怎麼待見這個來之不易的兒子並且沒多久就有了他心愛的次子劉協,但是因為何氏超漂亮,又有心機,懂得團結皇帝最信任的十常侍,所以即便她毒死了劉協的母親王美人還是在十常侍的幫助之下穩穩地當她的皇后。
按照東漢王朝,以宦官和外戚死掐,皇室在背後搞平衡的傳統,何後的兩個哥哥何進、何苗的步步高升也就成了必須的。趕上黃巾之亂爆發,何進終於一步登天,升到了位極人臣的大將軍。剛上任的何進就幸運地得到了黃巾軍叛徒的告密,將洛陽城內的黃巾軍一網打盡,其弟河南尹何苗也擊敗黃巾軍立功升為車騎將軍。儘管在平定黃巾之亂這個重大項目上,何進並沒有什麼值得稱道的表現,主要是靠叛徒告密和各地方武裝出力,可作為該這麼大一個項目的主持者,何進還是擺脫了出身低微的陰影,無論權勢還是威望都是如日中天。
立儲風波 僥倖獲勝
為了制衡日漸權勢熏天的何進,漢靈帝一邊捧著他,讓他舉行了全國閱兵儀式,一邊設置了西園八校尉分何進的兵權,這西園八校尉可不容忽視,當中有不少是我們的老熟人:
上軍校尉---蹇碩,靈帝親信宦官,西園八校尉首領,大將軍也要受其節制,受靈帝指示扶持劉協。
中軍校尉---袁紹,西園八校尉副首領,出身於四世三公的袁家,後一度成為中國最強軍閥。
下軍校尉---鮑鴻,平定黃巾軍有功,不久既因貪污軍餉被處死。
典軍校尉---曹操,初代奸雄魏武帝、政治家、軍事家、詩人。
助軍左校尉--趙融,後任蕩寇將軍,光祿大夫。
助軍右校尉--馮芳,袁術岳父,曾任大司農。
左校尉----夏牟,擔任西園八校尉之後史書中再無記載。
右校尉----淳于瓊,後投靠袁紹,官渡大戰時守備烏巢,被曹操所殺。
說漢靈帝是個昏君那真是半點不委屈,他要制衡何進沒問題,他要何進也受蹇碩節制就有點扯,仗著皇帝在也還勉勉強強做得到。可立接班人這種事兒哪能沒個准主意?要麼選定劉協步步為營廢長立幼,要麼選定劉辯接班讓西園八校尉也扶持劉辯省的外戚一家獨大。可他偏偏是猶豫不決,一個皇帝卻像個給皇帝打工的官僚一樣不解決問題,把問題往後推……漢靈帝耍的這點兒小聰明不過是把難題留到他死後,把希望寄托在一個武裝宦官身上,這就是標準的懦夫。東漢之亡實亡於靈帝,由於他死前不明不白的交代,他死後有很多人都有過機會去改朝換代,這當中,頭一個就是何進。
蹇碩非常清楚,自己離開了靈帝其實什麼都不是,抓住靈帝駕崩這最後的機會要在宮中伏殺何進,但他實在沒人么人緣兒,十常侍中的其他人和他的手下都出賣他,何進稱病不入宮他就沒轍了。等到外甥當上皇帝,何進彈指一揮間就滅了蹇碩。到此為止,何進的表現雖然沒什麼亮點但是也沒出過什麼錯,半點看不出豬頭的意思,但一個盟友的加入,徹底改變了這一切。
謀誅宦官 引「郎」入室
少帝繼位,大將軍何進與太傅袁槐共同輔政,這倆人有著共同的敵人——宦官集團。中國歷史上的政治勢力除了皇族就還不就是文官、武將、外戚、宦官這四撥人嗎?這當中對皇權威脅最小、名聲最臭、最遭人恨的始終都是宦官集團。當此時,最熱衷於消滅宦官集團的,是一個叫做袁紹的年輕人,他是文官世家出身的武將,太傅袁槐的侄子,蹇碩死後他成了西園八校尉的首領,同時是何進的副手,作為兩位輔政大臣都看重的人,只要消滅了討厭的宦官們,他不僅前途無量而且能夠贏得空前的聲望!袁紹加盟之後,對何進說:宦官掌權這麼久了,現在又抱上了太后的大腿,大將軍您應該選拔人才、撥亂反正,砸了宦官這幫王八殼子。這時何進第一次展現出了他豬頭的一面,宦官集團不僅對他構不成多大威脅、而且對何家有救命之恩,更與何家沾親帶故(十常侍之首張讓的兒媳婦就是何進的親妹妹)。可何進居然被袁紹一通為民除害的演講忽悠地要跟宦官集團火拚了!當然,如果他成功了,也會被認為是公而忘私,主持正義,為天下人除害,沒準兒人們還會說何進沒有被污濁的名利場和醬缸文化染透,仍然有著屠夫的純樸,嗯,他是個好人啊。
何進的權力來源於他如今已經是太后的妹妹,這麼大的事兒,不能不請示。但太后堅決不同意,說你腦子有泡啊,把內臣都砍了,讓老娘直接面對外臣?他們說話我都聽不懂的好不啦?這時何苗因為平時跟宦官集團處的不錯拿了不少好處也站出來反對。這事兒何進本來就不是多想干,既然弟弟妹妹都反對那就算了吧。可袁紹又勸他說:太后她就是是個女人,您可以密召地方軍隊進京向太后施壓啊,到時候太后還不是只能聽您的嗎?估計何進也不願意被妹妹管著,覺得可以用這個辦法找回長兄如父的尊嚴、徹底獨攬大權,所以曹操提出的不需要引外兵進京直接走司法程序的建議被無視了。這件事因為說明了何進、袁紹的愚蠢和曹操的英明而廣為流傳。如果董卓進京的時候,何進還活著,何進未必不能如願以償,但歷史是不能假設了,況且史書是由勝利者書寫的,何進的如意算盤終究成了他是豬頭三的鐵證。
就在何進滿懷期待地等著各路大軍進京,即將過上幸福生活的時候,宦官集團已經得知了何進的計劃(籌謀太久,不泄密才怪)。十常侍之首的張讓跪求自己的兒媳,也就是何太后的妹妹說情。太后聽了氣壞了馬上召何進進宮,太后並不傻,這時關乎她立身之本的大事,如果何進不聽話就用何苗取而代之(何苗可是她同父同母的哥哥)。何進被妹妹一通數落,只好表示再也不敢了。可是剛回家就得知太后又要召自己進宮,何進挺高興,以為太后改主意了興沖沖地就要去,袁紹覺得蹊蹺建議帶兵護送,小心點兒總沒壞處,何進沒有理由反對。到了宮門,門衛說只能讓大將軍一個人進去,按說這是規矩也沒什麼好奇怪的,太后畢竟是自己的親妹妹,門外又是自己的兵馬,宮內設伏那一套都老掉牙了,誰還稀罕用?何進心裡很踏實,就大大咧咧的一個人進宮了。沒曾想門一關就被抓了起來,張讓指著鼻子問他:天下大亂,又不光是我們老哥兒幾個造成的。當初先帝要和太后鬧離婚,差點把太后廢了,我們又哭又鬧,每個人都下了血本買了一堆奢侈品哄先帝高興,不就是指望你們何家將來做個靠山嗎?現在你這個白眼狼居然要把我們殺光光,太過分了吧?你說我們這些內臣貪污受賄,你們那些外臣難道就乾淨?說完就把何進給剁了,人頭扔出牆外,說何進謀反被誅。
乍一看,何進的滅亡不是他無能,只是他實在想不到內有太后外有兵馬,宦官們還是敢殺他。他更想不到在蹇碩伏殺失敗後竟然還有人用同樣的招數對付他。
可能是與袁紹的親密接觸使何進那個純樸屠夫的大腦變得有些彎彎繞了,於是最簡單的魚死網破、最無奈的只此一招他都想不到了。說到這裡好像何進不是坑了隊友而是被隊友坑了。其實何進麾下有不少大名鼎鼎的明白人,比如曹操、荀攸、逢紀、陳琳……,大才子陳琳就曾用他華美的言辭反對召外兵入城的計劃:「《易經》說『鹿放走了,想抓回來就難嘍。俗話說啊,蒙著眼睛抓家雀兒那是扯淡嗎。抓個家雀兒尚且不能自欺欺人,國家大事,怎麼能用這種昏招來處理呢?現在將軍就跟皇帝一樣,掌握兵權,龍驤虎步,或高或下,全都聽您招呼。收拾宦官,就像火爐子燒頭髮,有什麼難的?干這事兒,上合天道下順民心,現在呢竟然是現成的小弟不用,炮去借外援。各路人馬要是到了洛陽,誰胳膊粗誰就是老大,這就是江湖傳言中干戈倒持,把柄給別人,這麼干能成功那是活見鬼!白白給壞蛋搭台階。」何進的反應是我不聽我不聽我就是不聽。何大將軍只愛聽袁紹講話,曹操、陳琳說的他都不愛聽,這兩位都碰了一鼻子灰,你讓別人還怎麼給他出主意?奇怪之處在於,何進為什麼對袁紹這麼言聽計從呢?用心理學來分析,一個人最缺什麼就最喜歡什麼,何進大權在握,號令天下,他缺少的只有高貴的出身了,就像越是土大款越是敬重高學歷的人一樣。而袁紹正是當時豪門大族中最優秀的代表人物,他最富裕的東西正是何進缺少的,在何進眼裡就成了閃閃發光的偶像。
大多數人對何進生平的了解就像郭德綱順口溜一樣:花二百塊錢買一何進,吱吱殺豬,咯吧咯吧當大將軍,接著牆頭扔出去,吱的一聲,您猜怎麼著? 死了.
「殺豬」一說出自《演藝》,即便看歷史上何進最為人所熟知的畫面,還就是頭從宮裡扔出來(那畫面太美我不敢看)。隨後便是董卓進京,拉開了三國的大幕。人們普遍認為何進之坑在於引狼(董卓)入室,可我總覺得他是坑在引「郎」(袁紹擔任過的第一個官職為「郎」)入室。何進之後,中國歷史上的著名外戚如楊堅、如長孫無忌、如傅恆都是歷史評價較高的人物,再也沒有哪一位外戚能夠與何進比蠢。一個人的地位應該與能力匹配,本事不夠,底蘊不足卻佔據高位從來都不會有什麼好下場。三國前夜,第一個有機會延續漢室或者問鼎天下的何進,卻葬送了東漢也葬送了自己,無可避免地以一個豬隊友的形象被銘記在了歷史的滾滾長河中。
我知道又可以貼出這篇回答了,最近太懶都不愛寫長回答呢,因為寫不粗來!
因為何屠夫是個傻逼!多年前寫的,直接拿來用了:
中平六年(公元189年)四月十一,帶著遺憾,劉宏駕崩於南宮嘉德殿。
蹇壯士開始計劃實現他主子的心愿,但憑他旗下的西園人馬,單純武力上還是無法解決何進。但要是想立劉協為帝,又必須先除掉何進。只能非常手段了!
這何進屠夫出身,無謀寡斷,可謂是一無是處。蹇壯士的具體計劃就是秘不發喪,先假傳聖旨,再將何進騙進宮內斬殺。按說這麼俗套的計策對付何屠夫這種智商完全是綽綽有餘,可問題出現了——出了內奸——蹇壯士的司馬——潘隱。
蹇壯士是潘隱的朋友,他將誅殺何進的計謀告訴了潘隱;可潘隱明顯不是壯士的朋友,而且他還有一個叫做何進的朋友。好了,大家明白了!
何屠夫雖然無謀,但不是弱智呀。半道聽說了這事,立馬稱病,伺機報仇!
同年四月十三,也就是劉宏駕崩的兩天之後,其長子劉辯即位,改元光熹。
其實這是明顯不地道並且極度不尊重剛剛駕崩的劉宏同志的行為,人家還沒死過氣呢,好歹等把這一年給過了再把年號給改了呀!無知。缺乏教養!
劉辯時年十七歲,還屬於未成年,這大權無疑就旁落到已經升級為太后的何氏手中。這無知無教養的何太后改了年號之後呢,就封了劉協為渤海王。同時下詔封后將軍袁隗(袁紹的叔叔)為太傅,與何屠夫共同輔政。
劉辯即位了,蹇壯士坐不住了。因為他知道何屠夫之前沒進宮,絕不是真的得病了,何屠夫總不能自個兒也吃到壞豬肉了吧!壯士一去不復返,目標何屠夫!
忠臣呀!至少對他的主子,蹇壯士可謂是仁至義盡了,雖然他只是一個宦官。
為了達到目的,蹇壯士就給他的眾多同事,也就是趙忠等十常侍都寫了封信:「何屠夫兄弟如今專政,似乎想跟讀書人合起伙來整我們。但因為我現在還管著皇宮禁衛,所以他們還沒動手。現在我們最應該做的是關起門來,乾死他!」
交友不慎呀!蹇壯士居然沒調查下這十來號人的底子。十常侍裡頭的郭勝居然是何屠夫的老鄉,何進兄妹能有今天的飛黃騰達,還真多虧這位郭勝同志呢!
這有前途的老鄉和已經過氣的同事該選哪個呢?郭勝和趙忠他們幾個一合計,果斷的選擇了前者。然後,十幾位怪蜀黍興沖沖的將蹇壯士給他們的書信送給何屠夫瀏覽了一下下。再然後,壯志未酬的蹇壯士就讓何屠夫派人給剁了。
身為西園八校尉的老大蹇壯士掛了,按排名下來,原來坐第二把交椅的上軍校尉袁紹成為了新的老大。四世三公的袁紹同志站在哪邊呢?何屠夫。
何屠夫的志向遠遠不止這些,如蹇壯士給十常侍的信中所說,他確實是想將這些怪蜀黍們一網打盡。為了達到這一宏偉志向,他將袁紹袁術淳于瓊等人聚集帳下。除此之外,他還大肆的招聘了一大群有智謀的名士,如老牌名士何顒(音yong,二聲),新潮名士逢紀、鄭泰、陳琳、荀攸等人。
袁紹儼然是何進部下首席重臣,說道:「之前竇武陳蕃他們之所以失敗,是因為計劃泄露且五營將士對宦官習慣性敏感的緣故。大將軍你身兼國舅之任,兄弟二人又有強兵勁旅,手下又都是天下英豪。如此天時。將軍你就應該為國除害,名垂千古。將軍奉詔管著禁衛之兵,千萬不可再輕易出入宮門。」
袁紹這馬屁拍的很有技術,而且還很有含金量。何屠夫聽後也飄飄然了起來,對外稱病,管你送葬還是掃墓,他都不去了,天天窩在府裡頭琢磨整死怪蜀黍。
沒多久,何屠夫便和袁紹等人琢磨出主意了。可是何太后不答應,這何太后很明顯是個念舊情的女人(是不是想起了之前寂寞的竇太后?),她極度感激之前那些怪蜀黍們給她帶來的榮華富貴,所以極度不認同何屠夫的做法。
何屠夫動搖了,他猶豫不決的本質很快便顯露出來了,他讓步了,認為只要把那些囂張點的宦官收拾了就成。袁紹一看不得了,立馬出來說教。好說歹說終於把何屠夫從懸崖邊上給拉回來了
何太后的母親舞陽君及弟弟車騎將軍何苗兩位同志與怪蜀黍們一直保持著良好的金錢關係,聽說何屠夫居然要殺宦官,連忙跑到何太后那塊兒說情去了,並極度污衊何屠夫,說他專權擅政。(何屠夫與何太后、何苗二人同父異母)
何太后開始懷疑起何屠夫了。
宦官們在東漢王朝已連續專權幾十年,宮裡宮外根深蒂固,根本不是何屠夫這種剛登上政治舞台且政治智商為負數的人能夠以政治方式解決的。
有可能你要問了,何屠夫既然手底下有那麼多兵馬,為啥不武力解決呢?
這其實和竇武陳蕃謀誅宦官的情形並無太大差別。祖制!在他們看來,必須得得到皇家(這兩次都是太后)的同意才能動手,否則所謂的除害便成為作亂了。
袁紹當然知道何屠夫的顧慮,他想到了很損的一招,威脅何太后!
袁紹的具體操作方法其實很簡單:以何屠夫大將軍的名義,召集四方軍閥前來京師,以軍閥的霸氣來要挾何太后,逼其就範!
袁紹腦殘呀!那些軍閥既然可以威脅何太后,那威脅何屠夫自然就更不是神馬問題了。沒想法的還好說,像董卓這樣常年有想法的來了你還指望他能走?不把京城翻個底朝天他能甘心嗎?可是何屠夫比袁紹還腦殘,在這位職業屠夫的心中,似乎除了大多數宦官大家都是忠烈之士,居然還認可了袁紹的說法。
主簿陳琳苦諫何屠夫,言說引外將入京的弊端。可是為那些怪蜀黍們急紅了眼的何屠夫壓根就聽不進去。收到何屠夫邀請函的軍閥除了我們的老朋友前將軍董卓以外,還有東郡太守橋瑁和武猛校尉丁原。
尚書侍郎鄭泰聽說何屠夫居然想把董卓召進來,連忙規勸:「董卓這人強橫殘忍兼且貪得無厭,要是把他召進京城,必然會危害朝廷呀!同時勸阻何屠夫的還有德高望重的尚書盧植,但一心想除掉宦官頭頭的何屠夫就是不樂意聽。
見何屠夫執迷不悟,鄭泰徹底對這位屠夫失望了,然後他就棄官而去了。
與袁紹同為西園八校尉,哦,不,應該說是同為西園六校尉的曹操先生聽說何屠夫的宏偉計劃之後,立馬就笑了:「宦官自古就有,本來沒什麼不對(這當然沒什麼不對,你爺爺就是宦官)。現在只要把帶頭的幾個做掉就行(十常侍老大張讓和你有矛盾唄),明明是一名監獄工作人員就可以解決的事情,何必把呆在外頭的那些人招過來呢?這麼不低調,必然會敗露,我就知道何屠夫他不行!」
何屠夫的謀略可謂經天緯地,他的分工是:董卓負責兵屯關中上林苑(漢武大帝所建的一處宮苑,縱橫三百里,位於西都長安周邊),遙相威脅;橋瑁負責兵屯成皋(今河南滎陽汜水,位於洛陽東北),就近相逼;丁原則負責火燒孟津(今河南洛陽孟津,位於洛陽正北,真不知何進到底想幹嘛,燒飯呢),絕對恐嚇。這三位當然都打著殺宦官的旗號。為防裝備人手不足,何屠夫還派他的副官(府掾)王匡上他老家泰山郡(今山東泰安)招兵買馬同時收購強弓硬弩。
這氣勢夠大了吧,把洛陽的西、東、北三個方向都威脅了。可威脅的效果呢?何太后很明顯也是從小見過殺豬的,根本就不買賬!
何屠夫的兄弟何苗是收過怪蜀黍們錢的,見他哥不死心,跑來勸他哥了:「想想當年我們在老家南陽的時候,多麼的窮困潦倒。當年要不是靠這些宦官幫忙,我們哪能過上今天的日子?大哥還是多想想吧,還是和他們和好為妙。」
之前說過何屠夫無謀寡斷,聽他這弟弟一說,他又開始動搖了。(極品屠夫呀,真不知道當年他干屠夫的時候是怎樣狠下心對那些豬下手的)
袁紹看著這個不靠譜的上司,只好出上更損的一招了,威脅何屠夫!
袁紹說道:「現在我們要做掉宦官的事情誰都知道(能不知道嗎?都圍城了),我們和宦官已經勢同水火,不可挽回了!將軍你還在等什麼!還不早點下決定?」
何屠夫瞬間堅挺了!任命袁紹為司隸校尉(恐怖的職位再次出現),假節(欽差),自行辦事無須上報;從事中郎王允為河南尹(和竇武當年的套路如出一轍,套路攻略不妨參閱《三國前世——辛亥政變》一節)。
司隸校尉這職位已經多次出現過了,國家安全部兼監察部部長。袁紹同志認為他可以大幹一場了。他一邊讓有關部門搜集宦官犯罪的不法證據(形式主義),一邊讓圍城部隊中實力最強的董卓驅兵東進(實質威脅)。
看著袁紹這霸氣側漏的架勢,再想想那以殘暴兇狠聞名的董卓同志,何太后終於害怕了,她開始了讓步。
為了表明她自己的立場,她將眾多的宦官都遣回原籍了,只留下那些平素和何屠夫關係還不錯的宦官們(看來何屠夫也不是和所有宦官都過意不去),留下這些人來照料皇宮,畢竟宮裡還是需要宦官的嘛。
那些被遣回原籍的怪蜀黍們戀宮情切,紛紛跑到何屠夫府上請罪(看來這些宦官認為何屠夫的終極目的只是趕走他們,要不不能都這麼不怕死),並擺出一股「任君摘取」的姿態。這何屠夫見他們如此的誠懇,居然說:「諸侯來勢洶洶,就是因為你們。董卓的軍隊馬上就要進京了,你們怎麼還不各回各家?」
我了個去,你何屠夫不是一心要除掉怪蜀黍嗎?怎麼他們都到你府上來了,你還發起善心來了?居然讓他們各回各家,你是不是還想報銷返鄉火車票呀!
在一旁的袁紹都急了,急忙勸何屠夫就在此地解決怪蜀黍,以絕後患。
袁紹此時的建議無疑是中肯的,大好機會,豈能錯過?!何屠夫明顯是智商遇到下限了,抑或這位偽文藝屠夫想起了曾與這些怪蜀黍們的風花雪月……
不噁心了,總之這何屠夫是發起善心了。面對袁紹同志一而再,再而三的請求,何屠夫仍是置之不理,只是想發放火車票給眾位怪蜀黍們。
袁紹徹底對這位屠夫同志徹底無語了,既然屠夫曾說他可以「專命擊斷」。於是袁紹便假傳何屠夫之命,令各地官府逮捕怪蜀黍們的家屬。
怪蜀黍們終究是知道了何屠夫的行動,雖然他們還在納悶屠夫為什麼沒有當場解決他們,但他們已經來不及了。再回皇宮,重掌大權!只爭朝夕!
十常侍之首張讓的兒媳婦(擦)是何太后的妹妹,這麼細細一推理,似乎劉宏的乾爸張讓先生還是何屠夫的伯父。何屠夫居然還向親人下手!
有點複雜,不管他了!這張讓開始了他只爭朝夕的活動,他放下自己當年先帝乾爸的身段,跪下來向他的兒媳婦求情:老臣幾代人受皇家大恩(額)想,現在卻要遠離我眷戀已久的皇宮,老臣依依不捨,請求再給老臣一次照顧太后與皇上的機會,只要能夠再看一眼太后皇上,老臣也就死而無憾了!
多麼真誠的表白呀,簡直可以上肥皂劇了都!他的兒媳婦很明顯是看肥皂劇的,立馬就被岳丈大人給感動了。這位兒媳婦極富人情世故,她先不向自己姐姐求情,轉而向自己的母親(當然也是何太后與何苗的母親)舞陽君發動了親情牌。
何太后很明顯是給自己母親面子的,於是眾多職業宦官重歸政治舞台。張讓先生告訴我們,多認幾門親戚,是沒什麼壞處的。
中平六年(公元189年,我還是不用劉辯那神馬光熹的年號了,太不道德了)八月二十五,何屠夫聽聞怪蜀黍們重返皇宮,真心慌了,急忙進長樂宮(太后專用別墅)勸何太后處死眾多怪蜀黍(之前在你府上的時候你幹嘛去了)。
皇宮畢竟還是怪蜀黍的天下。當他們聽說何屠夫今天居然進宮了,琢磨了起來:「這何屠夫對外稱病幾個月,一不掃墓二不送葬的,今天卻進宮了,他是想幹嘛!莫非又是當年竇武的故事?」
張讓熟悉門路,派人偷聽到了何屠夫的意願。擦!居然想打我們的主意!量小非君子,無毒不丈夫!於是張讓率領幾十名宦官,各持器械,從側門而進,埋伏長樂宮中。只等何屠夫一出門,便又假傳何太后詔令,將何屠夫召進宮來。
這是何屠夫最後一次證明「智商無下限」的時候,無比蛋疼的他居然興沖沖的再次進宮,可想而知。待張讓等人義正言辭說完一番獨白之後,何屠夫便掛了。
八月戊辰(八月廿五),尚方監渠穆拔劍斬(何)進於(南宮)嘉德殿前。
何進是殺豬的 衛青是喂馬的
何進的妹妹是皇后 衛青的姐姐是皇后
何進是大將軍 衛青是大將軍
何進搞定黃巾 衛青搞定匈奴
何進是皇帝的大舅子 衛青是皇帝的小舅子
結論:當弟弟比當哥哥好像好
不能說殺豬就無謀,曹操是紈絝子弟,劉備編草鞋,諸葛亮耕田,孫權的爺爺是個種瓜的,英雄不問出身,怎麼也得拿出點道理來。
何進是有能力的,尤其是政治能力。
1何進破馬元義陰謀,說明他有一定的治安管理能力。
2何進拱衛京師,派何苗當前鋒破滎陽賊,自己在後方坐鎮,是實際總指揮,有一定的帥才。
3在天下動蕩的時候,何進請漢靈帝自封無上將軍,搞了一次大閱兵。這是很有想法的政治宣傳鼓動,不是單純鎮壓,是靠腦子的。
4漢靈帝搞西園八校尉,為的就是制約何進,反面說明他有權術,會玩政治。
5蹇碩排擠何進,讓他出征涼州,他立刻想辦法讓袁紹出征徐州,拖延時間不肯出京。說明他頭腦十分清楚,不離開政治中心,有一定謀略。
6何進殺蹇碩,利用了宦官內部的矛盾,只殺一人就奪了上軍軍權。
7袁紹建言殺盡宦官,何進確實同意,但他不是帶兵立刻就殺完,而是先和何太后商量,說明他不是頭腦一熱,他知道一定得平衡各方勢力,單方面屠殺難以成功。
8他確實招了董卓入京,可不能馬後炮說是昏招,事實上,他讓丁原搶佔了孟津,發現董卓不聽指揮,立刻警覺起來,阻止他進一步挺進京師。同時從東邊還召了兩鎮諸侯,多方制衡(西涼是騎兵,他卻從山東招了專克騎兵的強弩手,也許有所暗示)。如果何進不死,以他的安排,董卓未必可以進京。
9至於何進的死,史書上有一段記載,袁紹先假借何進的命令,懲治了地方上宦官的家人,這導致了宦官感覺進入了生死存亡的邊緣。他們立刻利用何太后,讓何進進宮。何進不知道袁紹背後的動作,導致判斷失誤,最終被殺。
何進之死有一定的偶然成分,他聯合當時士族的代表袁紹,但對於他的激進建議沒有採納,而一直在尋求內部的意見統一,雖然有不夠果斷之處,但長遠而說,是保證穩定的舉措。倒是袁紹按耐不住,假傳命令,何進死後,大殺特殺,一片混亂,給了野心家以機會。
總之,何進在東漢危亡時刻,展現出了一定的政治軍事能力,不能說極為了不起,但他活著的時候確實對各方勢力都能夠威懾平衡,從他一死立刻陷入混亂可以反證。
總評,作為一個亂世的政治家應該是中等偏上的水準,甚至比較優秀。
最後還是一句,請莫以成敗,出身論英雄。
何大將軍很努力了,但是,東漢末年的局勢不可挽回了。大家都覺得是宦官殺何進,但是有個自稱四世三公的袁某人在後面笑而不語。宦官為什麼動手,因為誤判了局勢,認為何進馬上就要動手,但是事實是何進當時沒有準備動手,不然也不會貿貿然進入宮裡。為什麼誤判,因為袁先生提前對宦官家人動手(就算是殺也是先殺宦官,再滅人家族,在對手還有權力的時候先殺對方家人,這是激化矛盾,對於勝利毫無幫助)。而袁紹為什麼動手,明顯不是出於為何進考慮,而且從事後得利來說,袁紹為代表的地方士族是這次陰謀的主要推手。皇帝還小,宦官和外戚火併全部完蛋,皇權必然搖搖欲墜,士族坐大勢必不可制。
何將軍作為一個屠戶出身的外戚,表現出來相當的才能,但是把真正的敵人當成了心腹導致了可恥的失敗,他的死亡也象徵著漢朝末年皇權徹底完蛋的開幕。
以上
兩個字,傻逼。
死的時候也挺傻逼的。
何進死於一時腦殘
明明是殺豬的出身,膽子卻比豬還小、
推薦閱讀:
※如果虞姬沒有自刎,並且陪項羽一起逃亡到烏江邊,項羽還會烏江自刎嗎?
※模仿冰火的POV寫 一部唐末天下紛爭的小說會不會有受眾?
※用雨雪水泡茶,在古時是否被上流階層視作風雅之舉?
※李逵要是和張飛能碰到,打起來的話誰更厲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