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富豪願意買天價藝術品?
12-11
前不久歐洲一位收藏家的畫拍出了2億美元的天價。縱觀藝術品拍賣行業的歷史,拍出天價的藝術品不在少數,但是這些藝術品為什麼能值那麼多錢呢?2億美元可不是一個小數目,能拿出2億美元現金的更是少數,富豪這樣做真的值得嗎?也有人說天價拍賣都是炒作,自己賣自己買,把價格哄抬上去,而實際上是有價無市,也有人說這些天價拍品其實是用來洗錢的。希望對拍賣行業有了解的專家能解釋一下
我更願意相信。在錢這個字之外,有更讓人傾心的東西。
文人重名,商人重利。
青史留名或者遺臭萬年。
精神追求,視金錢為糞土。
或者世間皆苦。
難道我們已經貧瘠到這個地步了?
文化已經發展到現在這樣了?
是否為官清廉,兩袖清風也只是傳說。
是否佛法大意,僅僅是在理論層面,紙上筆間的消遣。
先不說錢的問題。
一個心愛的姑娘,有多少人願意放棄自己工作和生活,為對方犧牲。
我相信肯定有不少人。
這就是追求。
再說錢的問題。
對於一件藝術品來說。
喜愛到想要據為己有,不惜傾家蕩產。
不差錢就想短暫擁有國寶。還有想死後也擁有的,例見富春山居圖被燒一事。
歡迎百度一下張伯駒先生的收藏故事。兩億美元什麼鬼,還是在承受範圍之內。人家賣房賣地,祖上那點家業快全搭上了,就差賣老婆了。你說圖個啥?圖個升值么。
價值觀總是不同的。
億萬家財跟在富春山居圖上寫幾行字,也有人傾向於後者。
對了。這行字應該這樣寫。
乾隆兄,你別亂題字啊,寫的不好又破壞畫面,應該寫在我寫的這個位置。duang~
以上。
前面的回答都忽視了那些天價藝術品買主的身份,就國內而言,無論是動不動買上億拍品的劉益謙還是王中軍、孫廣信、楊子...他們誰不是上市公司的董事長,商人沒有那麼多情懷,也絕不可能任性,他們以超出市場價格購置藝術品無非是為了將「藝術資產打包上市」。
當年,廣匯能源(600256.SH)大股東廣彙集團增資0.60億元,其中實際控制人孫廣信個人現金出資0.18億元,實物出資35.03億元。實物出資計入到註冊資本的份額為0.42億元,溢價部分計入到資本公積。而這批估值為35億的實物投資即為70幅字畫,雖然這批字畫皆出自名家之手。但鑒於藝術品投資估值的特殊性,也未能撇清各方對估值的質疑。
而這樣的案例數不勝數,炒作天價的目的只有一個,讓手中藝術品資產溢價,你又怎知這些藝術品不是他們自己買進賣出呢?你又怎知他們有沒有跟拍賣公司協商好實際成交價格和傭金呢?站在富人的角度思考他們的行為,才能得出正確的答案。
另外,也可以好好思考一下劉益謙的上市公司多到可以寫滿一張紙,他又何必做一家實際上沒賺多少錢的拍賣公司(這裡就不具體提哪家了,圈內人都知道,在此不得罪人了)呢?
洗錢;任性;投資;從土豪轉變為有品味有追求的土豪;追三兒;大概就這些了。
多數附庸風雅,炒作投資,極少數是有品味的
幾乎每一筆成交,後面都有很多"故事"的。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