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策展人體」寫作?


xxx因___而廣為人知的實踐延續了其對___的關注,在___範圍內確立了___的地位。xxx的作品質疑著對___的定義,拓展了___的邊界,模糊了___、___、___之間的界限,挑戰著觀眾對於___的認知,建構了___的同時又消解了___。此展覽整合了xxx對___、___、___的探索,___和___的矛盾使觀者沉浸在___的體驗中。

其它常見套語包括:
標誌性的(一直都做這一套)
普遍理解(可能只有策展人自己這樣想)
混雜多樣(一團糟)
開放集合(沒有重點)
多種維度(有平面影像有雕塑裝置)
空間改造(作品實在沒什麼好寫)
深入調研(喝過很多酒)
集體意識(文章里一定還出現了N0s年代)
尖銳審問(沒有回復)
堅持抵抗(不被接受)
致敬歷史(模仿前人)
建立聯繫(只是放在一起)
鮮明對比(同上)
平行並置(同上)
同一宇宙(是的,同上)

自從讀了《論著與生活》,就對自己的文字愈發謹慎起來。雖然自己已不再從事策展,但仍希望看到更多策展人不局限於寫作的comfort zone。畢竟比起人類學家,策展人的寫作更不應該成為一種說明。


專門用來爲「只有學習不好的人才去讀美院」這一說法提供口實的寫作。

認真地說:寫作要求一個人固定不動(stationary),策展要求一個人不停移動(mobile)。這是根本性的矛盾。(這在當代藝術比較明顯,古典藝術不太一樣。)


「策展人」體,不是「策展人體」,你看我都想到哪兒去了(??ˇ?ˇ??)


在知乎日報看到 Indanthreneblue 的答案,感覺這張圖片有類似的意思


某教育部直屬高校的國際預科課程的招生簡介中有一詞「藝術設計史英語學術課」。

念了好多遍才念對,我想能造出來這樣的詞的人,絕對非同一般。


推薦閱讀:

令你印象深刻的行為藝術項目有哪些?
如何表現深情又狠毒?

TAG:藝術 | 當代藝術 | 獨立策展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