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呂布?
本人看來呂布真的好帥,能打能帶兵能踏江河能抱美人,可惜沒有好的名聲....不知在知乎的朋友覺得呂布如何?
謝邀。
正史的呂布和二次元的呂布,不是一回事。
恕我直言,簡直已經是兩個人了。
正史呂布不消多提了。大家都有評論。
呂布有虓虎之勇,而無英奇之略,輕狡反復,唯利是視。自古及今,未有若此不夷滅也。
——陳壽。
呂布勇而無謀。
——荀攸。
凡破家亡國,非無忠臣明智者也,但患不見用耳。將軍舉動,不肯詳思,輒喜言誤,誤不可數也。
——高順。
布者反覆亂人,非能輔佐漢室,而又強暴無謀,敗亡有證。
——司馬光。
呂布不死,天下無可定亂之機。
——王夫之。
有勇無謀。反覆無常。唯利是圖。短視淺見。不穩定因素導致眾叛親離。
正史在這一點上,是有公論的。
微妙的在於:呂布這麼個形象,流行文化里是怎麼紅起來的?至於題主這麼說:
本人看來呂布真的好帥,能打能帶兵能踏江河能抱美人,可惜沒有好的名聲
可見許多人喜愛的呂布形象,和正史完全不是一回事了。
正史呂布,上述不提。
二次元呂布形象,是羅貫中寫《三國演義》開始的。羅老師憑空提高了呂布的形象。因為董卓是大魔王,自然要有夠了得的傢伙,所以呂布在《演義》里,憑空多了許多武技表現。按南北朝說勇將,多推關張,當然還有張遼們。《演義》之後,呂布崛起,隱然為三國第一猛將。
這種小說造神,雖沒有隋唐評書里李元霸、說岳里編出個高寵那麼誇張,但也算不錯了。
除了天下無雙的勇猛,《演義》里還給呂布加了許多屬性,包括但不限於:
——帥氣。羅本三國里對呂布容貌和身高有誇讚,毛本里削減了,但保留了三叉束髮紫金冠這個設定。
——兵器。本來呂布正史里對郭汜單挑時用矛。他的傳里出現戟,也是董卓用來投擲他的手戟;轅門射戟,則是因為當時守衛者仗戟。但就這個細節,被羅貫中編出了好兵器。好比關羽正史並未有持刀的細節,被羅貫中根據「但單刀俱會」這個細節(應該是佩刀)描寫出了青龍刀。
——貂蟬。小說新加的美人。
其實細看會發現,呂布的設定,許多都隱然按項羽去的。戟、寶馬、美人。
後世改編者於是給他加了更多屬性,比如孤膽英雄啦、文武全才啦之類。
然後就是遊戲、漫畫和其他周邊的推波助瀾了。
早年間有穿越三國之類小說時,許多都愛將呂布往項羽方面靠。搞得下邳城白門樓跟垓下似的。
陳凱歌早年電視劇《呂布與貂蟬》里,黃磊的呂布被設定成一個不通人類文明的無敵勇者。這個設定很流行。《蒼天航路》漫畫里,呂布也是被如此設定的。
《火鳳燎原》漫畫里,呂布索性被設定為文武全才、強到不是人的存在。至於到現在,各色遊戲、漫畫、小說里,呂布就成了一個五彩斑斕、天下無敵、懷抱美人、眾叛親離的無敵武者。
可以說,世界喜愛的呂布設定,不是正史設定,而是羅貫中的那個設定:無敵、美人、寶馬、輕驕。
普通人,尤其是年輕人,為什麼喜歡這種設定呢?因為呂布被設定成了一個窮人版項羽,而且大多設定里還很年輕不留鬍子,顯得很帥呢!
對普通年輕人而言,能打,美人,寶馬;龍傲天啊,當然要喜歡了。
至於呂布的黑點,包括但不限於有勇無謀、反覆無常、唯利是圖、短視淺見呢?
首先,許多喜歡呂布小說/遊戲/漫畫形象的二次元愛好者,未必知道這些。
再者,比如《火鳳燎原》漫畫里,陳某給呂布的設定似的:呂布是個現實主義者,所以他信奉只要能活下去,就能無敵。這個思想很現代,尤其對年輕叛逆、特立獨行的二次元愛好者而言,這種黑暗哲學多酷啊。
如果說,明清時趙雲、馬超民間愛好者眾,是因為白馬銀槍帥氣的儒俠形象,那麼呂布這個形象在如今的走紅,就帶有暗黑系龍傲天色彩了。逆天改命、縱情任性,多好啊。
當然,如上所述:呂布走紅的,基本還是二次元形象。至於讀過正史,還能為呂布辯白讚美的,許多都是從二次元(小說、遊戲、漫畫)入坑,先入為主了——多說一句,類似「二次元入坑,於是翻史書為他找優點」的,除了呂布愛好者,還有曹操麾下若干位謀士愛好者。
最後,回到題目,重申下:
二次元的呂布,是現實主義、年輕叛逆、特立獨行、不容於世俗、能打、熱血、有美女、有寶馬、有寶刃的鬼神武者,迷你年輕沒鬍子黑暗版項羽。
正史的呂布,是有勇無謀、反覆無常、唯利是圖、短視淺見的亂世不安定因素。
就是如此。
@馬伯庸 在他的書里,借楊修之口評論過。我比較認同。
文摘如下:
「我告訴你,真正的軟弱,是不知道自己意欲何為,首鼠兩端,渾渾噩噩。比如呂布呂奉先,你覺得他軟弱么?」
「飛將軍的勇名,我在河內可是聽了太多。」
「可他這麼多年,到底做了什麼有意義的事情,你能說得出來么?」
「呃……」
「他究竟是佐董卓篡漢還是扶王允興漢,他不知道;究竟是奪曹公兗州以取中原,還是占劉備徐州以行割據,他也不知道;到底是安居袁氏兄弟麾下做個名將,還是收服張邈、張楊,成為一代霸主,他還是不知道。呂布來中原這幾年,仗是打了不少,卻沒有一個明確的目標,抓到什麼就是什麼。他忽而是忠臣,忽而是逆臣,忽而是名將,忽而又是軍閥——這種缺少定見的人,空有匹夫之勇和西涼大眾,沒有半點信念與規劃。這才是真正的軟弱!」
這個問題下同樣有沈雅涵和淚痕春雨兩位來自天涯的大神,而我自認為少說也關注了大部分知乎歷史領域的大V,但是淚痕大師九百贊里沒一個我關注的人點贊,不禁令人猜想這些贊究竟是誰給他帶來?
三國歷史能有什麼政治宣傳?呂布的評價最多就出自陳壽著《三國志》,陳壽本人的評價是:「呂布有虓虎之勇,而無英奇之略,輕狡反覆,唯利是視。自古及今,未有若此不夷滅也。」
我不知道淚痕春雨大師翻開的是哪本三國歷史,陳壽又為什麼刻意宣傳呂布有勇無謀,論及當時縱橫天下的諸侯,袁紹和劉表尚且有仁義之名,陶謙文武雙全,公孫瓚雖與呂布相似,好歹自焚而死,不做袁紹階下囚,比起縛太急小緩之的呂布都要有骨氣,呂布居然能跟曹操、劉備相提並論,實未見歷史上誰提出過這個觀點。
陳壽直接把下面這段寫到《呂布傳》當中絕不是無中生有,呂布多猜忌不能制御其黨,令諸將多疑的事情就體現在他左右手陳宮和高順身上,兩人並不合,陳宮曾策動郝萌襲擊呂布府邸,呂布唯有帶著沒穿好衣服的妻子從廁所爬出逃到高順營中求救。但這件事過後,呂布更加疏遠高順,奪走高順兵權歸魏續統率。高順與陳宮不合最後成為呂布兵敗的致命問題,陳宮給呂布定計,讓呂布在城外襲擊曹操,陳宮負責守城,結果呂布的妻子說陳宮和高順,呂布一旦出城,城內必生亂,於是呂布放棄最後反擊的機會等死。連呂布妻子都知道陳宮和高順的問題到了難以控制的地步.......呂布在這些事件上體現出了他的反覆無常不止是針對敵人,就連對下屬也言而無信,令部將自己也陷入疑惑當中。這類領導其實很常見,沒交待好工作前,下屬都搞不清楚到底應該準備什麼,準備好後發現領導已變了一個想法,久而久之下屬不敢再輕易做決定,等領導下達最後的指示,嚴重拖慢整體效率。曹操、劉備一生中會做錯許多決定,卻絕沒有無斷到這種地步,拿呂布比較曹操、劉備,是他們被黑的最慘一次。
「布雖驍猛,然無謀而多猜忌,不能制御其黨,但信諸將。諸將各異意自疑,故每戰多敗。 」
《英雄記》:順為人清白有威嚴,不飲酒,不受饋遺。所將七百餘兵,號為千人,鎧甲斗具皆精練齊整,每所攻擊無不破者,名為陷陳營。順每諫布,言「凡破家亡國,非無忠臣明智者也,但患不見用耳。將軍舉動,不肯詳思,輒喜言誤,誤不可數也」。布知其忠,然不能用。布從郝萌反後,更疏順。以魏續有外內之親,悉奪順所將兵以與續。及當攻戰,故令順將續所領兵,順亦終無恨意。
淚痕大師的神舉例。《後漢書》記載:「會進敗,董卓誘布殺原而並其兵。稍遷卓以布為騎都尉,誓為父子,甚愛信之。 」——董卓誘使呂布殺丁原,吞併丁原的部隊,等於呂布把丁原的部隊帶走,這是對史料的誤讀。丁原進洛陽後已轉拜執金吾,負責掌管京師禁軍。而且丁原已經不是并州刺史,董卓才是名義上的并州牧,只是他沒直接去上任,一直逗留在西京附近。
當董卓進京後就有一系列奪兵權行動,他還誘使何進的部將吳匡襲殺何苗。丁原是何進原來的部下,不願服從董卓,成為董卓奪兵過程一個障礙。董卓連何進、何苗的部隊都輕易接收,何況是丁原部隊?呂布不過是替董卓完成了一項任務,用這個事件來舉例實在牽強得很。至於丁原部隊是并州系的說法更沒什麼意義,持金吾的部隊分明是京師軍中的北軍,董卓自己就統率過這支部隊,《後漢書》記載:「 中平元年,黃巾賊起,四府舉植,拜比中郎將,持節,以護烏桓中郎將宗員副,將北軍五校士,發天下諸郡兵征之。 」——討伐黃巾的時候用就是這支部隊,後來盧植被罷免,由董卓短暫接手過這支隊伍。東漢中央的兵權則一向在何進手中,丁原作為何進親信,轉任持金吾掌管禁軍,這支部隊被董卓所看中誘使呂布殺而奪之,跟并州軍有什麼必然關聯嗎?張遼原來也不是丁原部屬,他又是去河北募兵,跟并州也沒關係。董卓無論是用并州牧還是天子的名義接管丁原的部隊都合情合理,他早年就擔任過并州刺史,在并州的威望遠比丁原要高,何須什麼并州系領銜人物呂布?
關鍵是淚痕大師認為董卓是蠢死,他入京時只有五千部隊,結果以迅雷之勢奪走東漢當時最精銳的中央部隊,按照大師那個呂布能帶走丁原部隊的邏輯,董卓能統領何進、何苗的部隊已經逆天了。為什麼他還認為董卓蠢?如果被呂布殺死就算蠢,那呂布還因為搞部下老婆遭到反叛,被生擒到曹操跟前......再說呂布還是跟董卓小妾有染,才先下手為強殺死董卓。
張邈算呂布小弟嗎?陳宮遊說他時說的很清楚,想要跟呂布共牧兗州,以待時機。早前呂布路過張邈領地,兩人有所交往,袁紹讓曹操殺死張邈,而曹操並未遵從,但張邈跟袁紹交惡,順帶在兗州的實力不如曹操,形勢相當危機,把呂布邀來做盟友是為了對抗袁紹、曹操聯盟。淚痕大師連張邈邀請呂布的目的都沒搞清楚就強解.........
宮說邈曰:「今雄傑並起,天下分崩,君以千里之眾,當四戰之地,撫劍顧眄,亦足以為人豪,而反制於人,不以鄙乎!今州軍東征,其處空虛,呂布壯士,善戰無前,若權迎之,共牧兗州,觀天下形勢,俟時事之變通,此亦縱橫之一時也。」邈從之。
淚痕大師下面這句話實在本末倒置,正是因為呂布的性格,他沒法混成昭烈帝。劉備早時結交英傑不說,有人派刺客殺他,反被他所感而主動放棄。劉備平時與百姓同碗同席生活,從陳登對待劉備、呂布的態度就能知道二人優劣,陳登認為劉備有霸王之略, 認為呂布狼子野心,誠難久養。陳登本亦一時英傑,怎麼他的眼光有錯嗎?他真要有昭烈帝的資質,陳登也不會轉手把他賣掉。更別說勾踐和夫差的說法是牽強附會,呂布真要能成為淚痕春雨大師口中的太祖皇帝,首先要具備應有的素質。同樣的邏輯可以放到韓遂、嚴白虎、李傕等人頭上,如果他們成功了歷史評價肯定會不同,好吧,你到說說他們憑什麼成功吧。
如果呂布後來也混成了傳說中的昭烈帝,呂布背叛的人再多,也只能證明呂布是一代梟雄。
淚痕大師拿徐榮擊敗曹操的戰例算到呂布頭上,這樣的解讀能力未免令人詞窮。有呂布參戰的戰役是胡珍與孫堅交戰以及孫堅進攻至洛陽後又擊敗呂布。未聞呂布曾在徐榮麾下,如何能跟徐榮一起擊敗曹操?呂布因為襲擊兗州,佔據優勢讓曹操慘敗,確實是人生一大巔峰。但也沒必要選擇性使用史料,曹操也是正面擊敗呂布的。
遂進軍攻之。布出兵戰,先以騎犯青州兵。青州兵奔,太祖陳亂,馳突火出,墜馬,燒左手掌。 ——太祖初使宮將兵留屯東郡,遂以其眾東迎布為兗州牧,據濮陽。郡縣皆應,唯鄄城、東阿、范為太祖守。太祖引軍還,與布戰於濮陽,太祖軍不利,相持百餘日。是時歲旱、蟲蝗、少谷,百姓相食,布東屯山陽。二年間,太祖乃盡復收諸城,擊破佈於鉅野。布東奔劉備。邈從布,劉超將家屬屯雍丘。太祖攻圍數月,屠之,斬超及其家。邈詣袁術請救未至,自為其兵所殺。
呂布突破曹操戰鬥力最弱的青州兵,令曹操大敗後,第二年就被曹操正面擊敗,盡收復諸城,一路把呂布打到徐州,這一路也相當狼狽不堪。更別提呂布的部將郝萌偷襲呂布,讓呂布帶著沒穿好衣服的小妾爬廁所逃走,他怎麼就不想想一個失手掉進糞坑,被郝萌看到有多丟人?周旋左右的關羽、張飛、趙雲幾時那樣坑過劉備?劉備倘若有兵,關羽必領一軍。高順待呂布猶如關羽待劉備,結果如何?
春雨淚痕大師說最後在長安帶幾百人出走,還能靠偷襲曹操、劉備東山再起是本事。卻不想想呂布每一次的背信棄義就是大眾對他信任的透支,當一個人成為人們眼中無義之人時,就自然而然被孤立。劉備經歷過多次慘敗,依然能東山再起,並且人們依然對他評價很高,劉備投靠袁紹、劉表、孫權,均受到敬重,呂布投靠誰,誰就不想收留他。因為劉備從不準自己的部隊掠奪百姓,而呂布在袁術、袁紹麾下都有這樣的行為。春雨淚痕大師從頭到尾就舉出為求自保的張邈來肯定呂布。曹操、袁紹、劉表、孫權、陶謙、田豫、牽招、袁渙、陳登、糜竺等人對劉備的評價又能否反映出劉備和呂布的區別?
呂布是怎麼樣的人,可以去看《三國志》和《後漢書》,真沒必要聽大師說一些通過斷章取義的新解,由於太多人對歷史連基礎的了解都沒有,才會認為大師的分析有理。他只是選擇性根據自己觀點選用相應的史料做依據。討論歷史的時候用了一大如果如果,也許淚痕春雨大師的觀點都是憑如果所得。
想看答題正文的請直接拖到文末。
「如何評價呂布」這個問題,在知乎上有很多個類似提問。
從問題日誌里,題主是添加了「歷史」標籤的,看來他是希望得到呂布在歷史上的評價。
然而,從他提供的問題補充內容看,他顯然對歷史上的呂布知之甚少。
本人看來呂布真的好帥,能打能帶兵能踏江河能抱美人,可惜沒有好的名聲 。
史書上哪有記載呂布長得帥的文字?
「能打能帶兵」的人多了去,又何止呂布。
「能踏江河」是什麼鬼?是不是因為呂布號稱「飛將」就還能飛上天?
「能抱美人」我覺得這是演義貂蟬梗吧。
「可惜沒有好的名聲」,這句算是說對了,但是,呂布的下場是一點都不「可惜」。
洗白呂布是一種拉低智商的行為
從知乎上各種評價呂布的回答上看,可能一部分知乎眾喜歡標新立異的結論吧,遇到給自己一種「豁然開朗」的答案,就不由自主的產生答主好棒棒,說得好有道理的感覺。
於是,洗白呂布是獲贊的好方法。
洗白套路嘛,很簡單,多扯三國衍生作品(影視作品、漫畫作品、三國演義、光榮三國遊戲等),再裝模作樣談點歷史,不然顯得沒幹貨,只不過手法是:先下結論,再斷章取義,還有扣字發揮,反正騙小白是沒問題的。
1.先說先下結論、再斷章取義之事。
沈雅涵在答文第一句就是先立論: 呂布其實是一個非常顧家的性情中人。
加上他後面的內容中混雜演義內容和自己的神神道道的話術,可以看出他是沒有系統性的看過書的。
沈雅涵大談呂布聽老婆的話,卻隱去了(或說是不知道)呂布老婆說的「妾昔在長安,已為將軍所棄,賴得龐舒私藏妾身耳,今不須顧妾也。」
——原來呂布在長安出逃時,就丟過妻子一次,這次在下邳圍城時聽老婆的話,不過是一種心存愧疚的補償行為。
後面,沈雅涵再談什麼「呂布太顧家,就以為劉備也顧家」的話術,無非想暗示「呂布比劉備仁義多了」。
劉備丟棄妻子是史實,這點不假,但沈雅涵這樣隱藏呂布丟老婆的事,便於證明「呂布顧家」,就是斷章取義了。
加上呂布被俘後,曹操對呂布說「卿背妻,愛諸將婦,不須顧妾也。」呂布為何沉默了呢?
請大家注意:這段話題中所有的史料,都是出自陳志《呂布傳》裴注引《英雄記》。
裴注引《英雄記》:(呂)布欲令陳宮、高順守城,自將騎斷太祖糧道。布妻謂曰:「將軍自出斷曹公糧道是也。宮、順素不和,將軍一出,宮、順必不同心共城守也,如有蹉跌,將軍當於何自立乎?願將軍諦計之,無為宮等所誤也。妾昔在長安,已為將軍所棄,賴得龐舒私藏妾身耳,今不須顧妾也。」布得妻言,愁悶不能自決。
裴注引《英雄記》:(呂)布謂太祖曰:「布待諸將厚也,諸將臨急皆叛布爾。」太祖曰:「卿背妻,愛諸將婦,何以為厚?」布默然。
只挑出「布得妻言,愁悶不能自決」就能得出「呂布顧家」的結論,我覺得,信的人恐怕連智商需要充值了。
2.扣字發揮。
洗白呂布最重要的一環就是扣字發揮。下面我放一個答文的截圖案例。
大家看看,這位答主靠著「主簿」兩個字,就能聯想、發揮到了:呂布出身甚至比諸葛亮都高。
看下《三國志》中這兩個人的傳記開頭感受一下唄。
《呂布傳》:呂布字奉先,五原郡九原人也。以驍武給并州。
《諸葛亮傳》:諸葛亮字孔明,琅邪陽都人也。漢司隸校尉諸葛豐後也。父珪,字君貢,漢末為泰山郡丞。
我覺得,這位朋友 @木棉 你若是喜歡呂布,我也能理解,但是,你吹牛也要有個度吧?
PS:最常見的應該是用「主簿」發揮到了「文武雙全」。(←_←)
淚痕的歪嘴理論
眾所周知,淚痕寫點東西,喜歡先表明立場,他開篇寫道:
因為我們通常看到的三國歷史, 都是經過政治宣傳、或是文學加工過的內容,所以呂布在許多人心目中, 通常就是一個人能打好幾百個人的保鏢、打手;總而言之,他有勇無謀,毫無政治頭腦。
上面這段話,總結起來,無非是「史書是勝利者書寫的」這句話。
這種論調成了不喜歡讀史書又好討論史書的人的理論萬金油,更成了淚痕歪嘴理論的基準金句(暗示著:史書上寫的歪,我的意見才是正。)。
其實,稍微多讀點書的人,也該知道這種話也要因書而異的好吧!
你要說陳壽寫《三國志》時,繼承了《魏書》統一黑掉曹操敵人的論調,我覺得也解釋的過去,
但是范曄寫《後漢書》時,所處劉宋時期,他需要給呂布抹哪門子黑?需要搞哪門子「政治宣傳」?
范曄在《後漢書》中把曹操當丞相這句話中塞進一個「自」字,夠有立場了吧?
范書《獻帝紀》:夏六月,罷三公官,置丞相、御史大夫。癸巳(9日),曹操自為丞相。
范曄對呂布有成見嗎?他能給《呂布傳》新增了那麼多故事,那麼多料,為什麼仍不給呂布正名?
這能是立場問題嘛?
關於張邈的話題
有時候,淚痕在解讀一段史料時,表達一個大話題大方向,沒太大問題,但是他一到細節上想試圖發揮一下,各種啼笑皆非的事就來了。
原因很簡單,淚痕只找合適自己立論的史料,不適合的,統統當沒看到。
淚痕為了拔高呂布,決定先吹張邈:
呂布有多牛,我們只要知道,張邈曾給呂布當過小弟,就可以知道了。
於是,關於張邈的話題中出現了很多神論。
張邈是曹操最的好朋友,幾乎沒有之一。
淚痕為了證明張邈和曹操的關係最好,搬出了曹操一伐徐州之前對家人說的話。
我真的要去抬杠,我肯定會說:
曹操去打徐州時,袁紹還派了包括朱靈在內的好幾支軍隊去幫曹操啊,
曹操在兗州抗不下去的時候,袁紹還讓曹操回冀州,我能說袁紹才是曹操最好的朋友嗎?
證明這個有什麼特殊意義嗎?兩個人的關係難道不會隨著形勢變化而變化嗎?
要讓我看,陳留人高柔說的話,顯然比淚痕高得不知道哪裡去了嘛!
陳志《高柔傳》:(高)柔留鄉里,謂邑中曰:「今者英雄並起,陳留四戰之地也。曹將軍(曹操)雖據兗州,本有四方之圖,未得安坐守也。而張府君(張邈)先得志於陳留,吾恐變乘間作也,欲與諸君避之。」眾人皆以張邈與太祖善,柔又年少,不然其言。
如此看來,淚痕的眼光水平也不過是書中「眾人」的水平罷了!
再者,張邈在叛變曹操之前,得罪了袁紹,導致袁紹指示曹操弄死張邈,這事淚痕不說,
陳志《呂布傳》:袁紹既為盟主,有驕矜色,(張)邈正議責紹。紹使太祖殺邈,太祖不聽 。
以至於淚痕搬出臧洪的書信來證明袁紹和張邈的關係很鐵,這就有點滑稽了。
他羅列的所有史料,也只能證明張邈在反董之前的地位很高!名士、八廚之一、和袁紹、曹操關係不錯等等,但是反董之後呢?隨著袁紹成了盟主,曹操接替了劉岱,張邈的地位已經被壓縮了嘛!
所以張邈才有了反心,這一點,書上記載陳宮勸張邈的那段說辭已說得很明白:張邈和呂布是平等的關係。
(陳)宮說(張)邈曰:「今雄傑並起,天下分崩,君以千里之眾,當四戰之地,撫劍顧眄,亦足以為人豪,而反制於人,不以鄙乎!今州軍東征,其處空虛,呂布壯士,善戰無前,若權迎之,共牧兗州,觀天下形勢,俟時事之變通,此亦縱橫之一時也。」邈從之。
劃重點:【足以為人豪,而反制於人,不以鄙乎!】、【若權迎之,共牧兗州】。
因為張邈的地位低於袁紹、曹操,所以是「反制於人(袁、曹)」,張邈搞事是為了做「人豪」!不再受制於人。
同時,張邈和呂布是「共牧兗州」的合作關係。
淚痕誤以為呂布得了兗州刺史(牧),所以張邈也跟在曹操時一樣呢。
我知道,淚痕最擅長「利益動機說」,靠著此說讓一眾粉絲高潮迭起,可惜在這個話題里漏了馬腳,我借淚痕的「矛」一用:張邈不惜背叛好友曹操,卻仍然甘心屈居人下,沒有絲毫利益去做一件事,誰信呢?
如何評價呂布
淚痕在後面熟練的拿劉備的事,牽強附會的來比爛,最終說出,如果呂布混成了皇帝,也許就沒有黑料了。道理是說得通,但這事真的只是如果。
但要說劉備的黑料,我覺得無非坐實奪劉璋的益州。至於其他,
曹操的事,淚痕把「衣帶詔」給省了,
劉表的事,淚痕把劉表讓荊州給劉備給省了,把劉備在襄陽城下不忍奪城給省了,
孫權的事,淚痕把孫權和劉備的湘水之盟給省了。
總之,很熟練。
回到本題,把史料都堆在一起,呂布的形象本來就是生動的。
為了抱董卓大腿,殺故主丁原;
因為跟董卓有了矛盾,又跟王允合作殺董卓;
投袁術,卻因為縱容部下在南陽劫掠而被袁術送走;
投袁紹,雖然幫助袁紹作戰有功的,但仍然是管不住下屬又把袁紹得罪,只能跑路;
得了徐州,算是呂布最成功的一件事,但是他的結盟方針,根本是在曹操、袁術之間搖擺不定,最後把兩頭都得罪了,以至於兵敗被俘時求生而不能。
淚痕搬出勾踐來做比較,暗示呂布要是活下來了,東山再起也未可知,可真是太抬舉了呂布。
呂布沒殺丁原、董卓的話,也許曹操真的可以放他一條生路哦。
但是,這就叫因果。
迷失的最強之武 呂布
呂布,字奉先,五原郡九原縣人(今內蒙古包頭九原區)。先後為丁原、董卓的部將,也曾為袁紹效力,後佔據徐州,自成一方勢力。於建安三年十二月癸酉(199年2月7日)在下邳被曹操擊敗並處死。由於《三國演義》及各種民間藝術的演繹,呂布「三國最強之武」的形象婦孺皆知,深入人心。
最強之武 反覆無常
呂布膂力過人,精於騎射,在并州任職,被并州刺史丁原看中,任命他為主簿(秘書),不管呂布願不願意,反正丁原是把呂布當成兒子看了。人們通常把呂布看做有勇無謀的粗人,但主簿這個工作是要掌管文書的,呂布不可能沒有一點文化。真正的粗人往往最講究樸素的義氣,飽讀詩書的人呢,至少也會愛惜自己的羽毛,而稍微有那麼點文化的人最容易偏激,呂布,正是這一號人物。
大將軍何進生前召地方武裝進京,丁原來晚了一步,卻也對董卓掌權一萬個不服。董卓手下的小弟李肅是呂布的同鄉,帶著可以無限透支的黑卡、呂布看一眼就拔不動腿兒的赤兔寶馬和加官進爵的許諾找到了呂布,要他殺死丁原。呂布早就覺得跟著丁原沒啥前途,對薪資待遇也很不滿意,眼都不眨就把丁原給殺了。董卓免去了一場戰爭,相當滿意,封呂布為中郎將,掌管禁軍,封都亭侯。要知道當時的人們把封侯看做成功的標誌,呂布殺一個人就換來了這麼多實惠,對董卓開出的價碼非常滿意,心甘情願地整天跟著董卓,有事兒出去打打殺殺,沒事兒就給董卓當保鏢。
與反董聯軍作戰時,呂布不斷約架,但求一敗,切名將如切菜一般,威震天下,直到劉關張三人厚著臉皮群毆他才招架不住,但也依然能全身而退。當時,將領的單挑是一種高雅的激勵士氣的遊戲,相對於打仗更接近於一種以命相搏的表演,獲勝的一方可以揚名立萬,使士兵們用崇拜的眼神望著自己,但是對戰役的勝負並不起多大作用,呂布只是先鋒官,這次作戰失敗應該歸咎於指揮官胡軫。所以董卓集團遷都長安以後,呂布該幹什麼還幹什麼。
由於反董聯軍各懷鬼胎,誰也不肯來長安和董卓死磕,董卓不再小心翼翼籠絡手下,忙於實現他酒池肉林的夢想。整天和呂布在一塊,難免有心情不好時就對呂布粗暴了起來,曾經扔傢伙砸他,沒砸著,很快後悔了就各種哄呂布。呂布當保鏢久了覺得沒勁,也和董卓的女秘書勾搭上了。按說,這些都沒什麼大不了的,相反恰恰說明董卓和呂布的關係非常非常親近,可呂布不是敢作敢當的粗人也不是坐懷不亂的君子,領導小秘他先摸,摸完了又心虛害怕。這就被司徒王允抓到了策反的機會,呂布這次有些猶豫(說明董卓對他確實比丁原強多了),說:我跟他就像父子一樣,實在不好意思下手。王允說:你忘了你姓啥了?你忘了他扔傢伙砸你了?小命兒都快保不住了還父子?呵呵。早期的呂布有一個特點,如果有兩個人帶著兩種意見來勸他,他一定聽順耳的那個意見,如果只有一個人給他出主意,那說什麼他都會聽。呂布成功刺殺了對他絲毫沒有防備的董卓,雖然坐實了三姓家奴、反覆無常的罵名,卻也在很大程度上贏得了董卓所有敵人的好感,任職奮武將軍,假節,儀比三司,進封溫侯,與王允同掌朝政。可好日子剛過了兩個月,就被董卓的部下們反攻倒算,王允被殺,呂布逃亡。先投靠袁術,被拒絕,再投靠袁紹,袁紹本著有便宜不佔是王八蛋的精神利用呂布滅了黑山武裝張燕,用完就打算搞死呂布。愚者千慮,必有一得,呂布一生就很是機智過兩次,他察覺到袁紹打自己的主意,就派人在帳篷里中彈著小曲兒,自己悄悄溜了。半夜那些殺手們出動,亂刀砍呂布的床,認為他已經死了,第二天袁紹卻得到呂布還活著的消息,擔心呂布對自己不利,再次派兵追殺呂布,那些士兵哪敢和呂布動手?追上了也沒有一人敢逼近。
顛沛流離 鳩佔鵲巢
由於曹操東征徐州牧陶謙,大本營兗州空虛。陳留太守張邈聽從謀士陳宮的建議,接納呂布,支持呂布偷襲兗州。呂布終於遇到了對他有好感的人,也終於有了大展拳腳的舞台,要說他的部隊戰鬥力也是真不錯,還有高順、張遼這樣的名將為他奮戰,很快整個兗州除了荀彧勉力守住的三個縣都成了呂布的勢力範圍,至此,呂布盛極一時,張邈反成為他的附庸,陳宮也做了他的軍師,呂布改行當起了主公。
曹操回師兗州,呂布出戰,先派騎兵衝散曹軍使其陣勢大亂,曹操也狼狽地策馬冒火突圍,左手都被燒傷了。此後雙方多次交戰,一百多天不分勝負。這時出現了旱災,又有蝗蟲為害,糧食不夠,出現了人吃人。呂布不得不將部隊轉移,曹操趁機將兗州各城全部收復,在鉅野擊敗了飢餓的呂布軍。呂布再次逃亡,投奔剛剛白撿了徐州的劉備,劉備雖然知道呂布這個人靠不住,但是此時的劉備太弱小了,為了自保容不得他挑三揀四,也就讓呂布做了客將,駐守小沛。
三國時代有一個規律,一直做武將的話,換了主公也照樣可以好好乾。但是當過主公的人再做武將就難了。別說劉備的鐵哥們張飛死看不上呂布,面子上的事兒連裝都不裝,當著呂布的面就叫他三姓家奴,就算劉關張三兄弟都把呂布當鐵哥們兒,嘗過當老闆滋味的呂布也不會安心給劉備打工了。
劉備雖然兵少將寡,卻名聲很好,廣受世人尊敬。唯有袁術討厭他、看不起他又嫉妒他。袁術與劉備打了幾仗,互有勝敗。為了收拾劉備,袁術不惜籠絡同樣被他厭惡的呂布,許諾送給呂布二十萬斛大米,要他趁著劉備關羽在外,攻打駐守的張飛。當時糧食短缺,二十萬斛大米可以做很多事。呂布信不過袁術,要袁術先送糧食來,袁術就送來一部分做定金。
如果與劉備交戰,呂布多少有些不好意思,可是打張三爺,那是一點心理負擔都沒有的。由於張飛帶兵粗暴,部下響應呂布,裡應外合。張飛僅以身免,連劉備的家眷都落到了呂布手裡,呂布不想把事情做絕,也惱火袁術不再送糧食來,於是善待劉備家眷。得到消息的劉備已經無處容身,軍隊也是飢餓疲憊,萬般無奈之下,以大忍之心向背叛自己的呂布投降,回到小沛,做了呂布的客將。呂布雖然沒有朝廷的任命,但在事實上成為了徐州之主。
偏信則暗 飛將末路
袁術實在是對劉備討厭的要命,再次給呂布送來糧食,要呂布在他攻打劉備時保持中立。呂布一方面貪圖糧食,另一方面又覺得唇亡齒寒,在這種既想當婊子又想立牌坊的心態之下,他展現出了一生中第二次,也是最後一次的機智——轅門射戟。呂布請來袁術手下第一大將紀靈和劉備、張飛。問紀靈:你射一箭能射多遠?紀靈說:五十步內,百發百中。又問張飛:老張,你一箭能射多遠?張飛牛氣哄哄地說:你三爺爺一箭能射八十步!呂布叫人把方天畫戟立於一百二十步外的轅門,說我這一箭如果射中畫戟上的小枝,你們兩家就罷兵吧。也不管人家願不願意,抬手就射,一箭即中。雖然這是擺明了拉偏架,但紀靈被呂布的神勇所懾服,退兵而去。
袁術稱帝,雖然也知道呂布不是個東西,但是他現在已經是眾矢之的,能拉攏的也就只有和他一樣名聲很臭的呂布了。就想迎娶呂布的女兒做「太子妃」。陳宮也覺得為了對抗強大的曹操,需要和袁術聯手,就勸呂布答應了下來。徐州的老官僚,剛剛歸順呂布不久的沛相陳珪不知出於何種原因,一直暗自仰慕著曹操,下定決心要破壞呂布與袁術的聯盟,一把年紀還馬不停滴地前往遊說呂布:「曹公現在是朝廷的丞相,征討八方,威震四海,將軍您應與該和他搞好關係,讓朝廷承認您。如果您與袁術成了親家,就成了亂臣賊子,為了一個袁術得罪一幫,值嗎?」呂布心裡也怨恨當初袁術不接納自己,送點糧食還說了不算,算了不說。儘管女兒此時已經隨婚使走了,還是追了回來,拒絕了這門親事,並將婚使送到曹操那兒遊街示眾以示誠意,還派遣陳珪之子陳登去許都拜見曹操。陳珪父子趁機與曹操搭上線,成了曹操的內應,呂布陣營的內奸。
呂布從曹操那兒一無所獲,還白白得罪了袁術,但陳登父子特別會哄他,撒謊說我們跟曹丞相說啊,呂將軍您是猛虎,得讓您吃飽,不然要傷人,但曹丞相說他把您當做雄鷹,怕您吃飽了就展翅高飛了,呂布就一聽,有道理!繼續信任這兩個小內。
當時泰山武裝首領臧霸攻克了莒城,答應給呂布送一大筆錢和他做好朋友,還沒來得及送,呂布估計是窮瘋了,親自前往去取。高順勸他不要去,說:「將軍親自斬殺董卓,威震戎狄,聲名遠揚,遠近都害怕您,要什麼東西不能得到,反而親自去要錢?萬一得不到,豈不有損威名?」呂布不聽,率兵抵達莒城, 臧霸怕呂布是來搶劫的,堅守城池,結果呂布無法攻克,引軍還下邳,後來臧霸與呂布雙方和解。從這一段掌故可以看出高順這個人比較靠譜,史書記載他為人清白,儀錶威嚴,很少說話,統率部眾整齊,每次作戰必定獲勝。呂布天生隨便作出決定或改變主張,做事情變化無常。高順常常規勸說:「將軍做事情,不肯慎重考慮,時常出現失誤,說話做事總是有差錯。這種事難道還能老乾嗎?」呂布了解高順的忠誠但終究不予採納。
公元196年,劉備在小沛招納舊部,重新糾集了萬把來人兒,呂布不樂意了,親自出兵攻打劉備,劉備大敗,前往許都依附曹操。曹操為了幹掉呂布不惜厚待劉備,給錢給糧還給了劉備一座沛城。
公元198年,呂布被曹操勢力所逼,再次依附袁術,派高順、張遼暴打劉備。曹操派夏侯惇援救劉備,被高順打敗,夏侯惇也在此戰成了獨眼龍。高順攻破沛城,俘虜了劉備妻兒,劉備再次投奔曹操。曹操親自率兵攻打呂布,由於陳珪父子裡應外合,曹軍勢如破竹,兵臨徐州治所下邳城。大難臨頭,呂布才想起了被冷落很久了的軍師陳宮,陳宮對呂布說:「曹操從遠道而來,其局勢不能持久,將軍如果用步兵和騎兵駐守城外,我率領其餘人馬關了城門把守就不怕他。曹操如果向將軍進攻,我帶領部隊從後面進攻曹軍;要是曹操只是攻城,將軍就從外面救援。用不了一個月,曹軍糧食全部用盡,我們再攻他一下就搞定。」呂布同意他的看法。可呂布的老婆說:「將軍對陳宮屬實一般,丟下全城和妻子女兒孤軍遠出,如果陳宮有了二心怎麼辦?一旦發生變故,我難道還能成為將軍的妻子嗎?」呂布就這麼放棄了陳宮的計策,把希望寄托在了袁術的身上。袁術不大信得過,要呂布把女兒送來,可下邳已經被重重圍困,敵軍里又有許褚、夏侯惇、夏侯淵、關羽、張飛……即便以呂布的最強之武,也沒法護送女兒出去了。
曹操圍攻三個月不下,趕上暴雨連綿,終於想到了水淹下邳的主意。呂布軍中上下離心,部下陸續反叛並綁了陳宮投降,呂布在白門樓感到大勢已去,於是令左右將他的首級交給曹操,左右不忍,呂布終於投降,被捆到曹操面前,曾要求鬆綁,曹操笑說:「綁老虎不得不緊。」呂布又說:「曹公得到我,由我率領騎兵,曹公率領步兵,一定可以一統天下。」曹操可能有那麼點動心,但劉備對呂布深惡痛絕,更不想讓呂布成為曹操的市場部經理,說:「曹公您忘了呂布是怎麼對待丁原和董卓的了嗎?」呂布大罵:「大耳賊,真沒想到坑我的人竟然是你!」最終呂布被縊殺,然後梟首。其部屬陳宮、高順亦拒降被處死,張遼則領兵向曹操投降。
呂布並不是個有勇無謀的粗人,他的兩次機智都流傳千古,為人們津津樂道。但他最終選定的職業是軍閥,所以他要做的不是和芸芸眾生比能力,而是要和曹操、劉備這樣的人爭天下。劉備雖然長期弱小,但是始終胸懷大志,有明確的目標。再看呂布,究竟是佐董卓篡漢還是扶王允興漢,他不知道;究竟是奪曹操兗州以取中原,還是占劉備徐州以行割據,他也不知道;到底是安居袁氏兄弟麾下做個名將,還是收服張邈、張楊,成為一代霸主,他還是不知道。呂布來中原這幾年來,仗是打了不少,卻沒有一個明確目標,抓到什麼就是什麼。他忽而是忠臣,忽而是逆臣,忽而是名將,忽而又是軍閥——這種缺少定見的人,空有匹夫之勇和西涼大眾,沒有半點信念與規劃。雖然是最強之武確始終是迷失的刀郎,半瓶子醋的文化加上冠絕天下的武力使他具備了獨特的人格魅力,吸引了陳宮、高順和張遼等隊友並坑了他們。呂布的故事告訴我們,時而靠譜,時而不靠譜才是最大的不靠譜,因為這會讓隊友誤以為他靠譜。有勇無謀不可怕,可怕的是:人混膽子大還有點兒文化。因為我們通常看到的三國歷史,都是經過政治宣傳、或是文學加工過的內容,所以呂布在許多人心目中,通常就是一個人能打好幾百個人的保鏢、打手;總而言之,他有勇無謀,毫無政治頭腦。
其實呢,翻開三國歷史,能與呂布相提並論的人,恐怕也就是曹操、劉備少數幾個人。
舉一個最簡單的例子,如果有人收買了許褚,許褚自然有機會殺掉曹操。問題是,許褚殺掉曹操,能把曹操的軍隊都拉走嗎?肯定是不能的。甚至毫不誇張的說,如果有人收買了張飛,張飛自然也有機會殺掉劉備,問題是,張飛殺掉劉備後,能把劉備的軍隊都拉走嗎?肯定是不能的。
用英雄傳奇的眼光看歷史,自然會覺得呂布是只是一個有勇無謀的、反覆無常的小弟;問題是,我們只要用現實的眼光看歷史,自然會發現,呂布絕對是一個大哥級的人物。
一切是顯然的,如果呂布最大的資本,就是他單挑能力一流,他也許有機會殺了丁原,但是怎麼能讓丁原軍隊帶到董卓一邊呢?
董卓的失敗,從傳統歷史或演義去看,那就是笨死的。因為,董卓只要有正常人的智商,就不會失敗了。我為什麼會這樣說呢,因為呂布剛剛把自己大哥(丁原)火併了。董卓竟然還要把呂布當成親信,還讓呂布負責安保工作,這不是沒事找死嗎?
我們現在的問題是,董卓為什麼這樣信任呂布呢?顯然是因為,丁原死後,呂布就是并州系的領銜人物。
卓又陰使丁原部曲司馬五原呂布殺原而並其眾,卓兵於是大盛。
呂布作為并州系的領銜人物,他的何去何從,在當時絕對是舉足輕重的。如果拋開呂布,董卓也能控制丁原的軍隊,他肯定會把呂布踢開的。至少絕不會把呂布當成親信,更不會讓呂布負責他的安保工作,除非董卓腦袋進水了。
為了拉攏住呂布,董卓必須得讓呂布覺得,別人可以給呂布的,董卓都能給;而董卓可以給呂布的,別人絕對給不起,也不願意給。
最簡單而言,董卓並不會因為呂布曾剛剛火併過自己的大哥(丁原)就歧視呂布,相反依然願意對呂布表現出前所未有的信任(讓他時刻跟隨在自己身邊,並且讓他負責自己的安保工作)。其它大佬能做到這一點嗎?估計做不到,因為並不是誰也有這種魄力的。
呂布有多牛,我們只要知道,張邈曾給呂布當過小弟,就可以知道了。
張邈何許人也?
張邈是曹操最的好朋友,幾乎沒有之一。
曹操在感覺前途渺茫時,曾對自己的老婆孩子說,如果我不幸犧牲了,你們就跟著張邈混吧。而且曹操渡過危險階段,與張邈相逢,兩個人也是相對流淚[注1]。
[注1]:太祖之徵陶謙,敕家曰;「我若不還,往依孟卓。」後還,見邈,垂泣相對。其親如此。
袁紹與張邈交往時,也一直是尊稱為兄的。
臧洪在痛斥袁紹時是這樣說的,你袁紹以前一直尊稱張邈為兄長,張邈有難時,你卻是管也不管,坐視張邈死去......[注2]。
[注2]:洪據地瞋目曰:「......洪親見呼張陳留為兄,則洪府君亦宜為弟,同共暞力,為國除害,何為擁觽觀人屠滅!惜洪力劣,不能推刃為天下報仇,何謂服乎!」
張邈絕對是老牌的士族成員。在曹操、袁紹正式出道前,張邈就是傳說中的「八廚之」之一了。[注3]
[注3]:自是正直廢放。邪枉熾結,海內希風之流,遂共相標榜,指天下名士,為之稱號。上曰「三君」,次曰「八俊」,次曰「八顧」,次曰「八及」,次曰「八廚」,猶古之「八元」、「八凱」也。......度尚、張邈、王考、劉儒、胡母班、秦周、蕃向、王章為「八廚」。廚者,言能以財救人者也。
從相關內容去中,我們可以看出來張邈當時的地位有多高了吧。呂布混得非常不如意時,張邈卻派人把呂布請來,並開始跟著呂布混了。[注4]
[注4]:邈畏太祖終為紹擊己也,心不自安。興平元年,太祖復征謙,邈弟超,與太祖將陳宮、從事中郎許汜、王楷共謀叛太祖。....邈從之。...遂以其眾東迎布為兗州牧.....。
當然了,張邈、呂布一聯手,當時把曹操折騰的差點翻了船。當時整個兗州,只有三座城池掛著曹操的旗幟,其它城池,都掛起了呂布的旗幟。[注5]
[注5]:太祖初使宮將兵留屯東郡,遂以其眾東迎布為兗州牧,據濮陽。郡縣皆應,唯鄄城、東阿、范為太祖守。
更主要是,因為有張邈的支持,呂布一度把曹操打得都絕望了。後來是在昱等人的勸說下,曹操才曹度鼓起勇氣繼續與呂布作戰的。[注6]
[注6]:袁紹使人說操,欲使操遣家居鄴;操新失兗州,軍食盡,將許之。程昱曰:「意者將軍殆臨事而懼,不然,何慮之不深也!夫袁紹有並天下之心,而智不能濟也;將軍自度能為之下乎!將軍以龍虎之威,可為之韓、彭邪!今兗州雖殘,尚有三城,能戰之士,不下萬人,以將軍之神武,與文若、昱等收而用之,霸王之業可成也,願將軍更慮之!」操乃止。
從某種意義上,呂布與丁原、董卓的關係,大約也就是張邈與曹操的關係。
換而言之,他們的關係並不是嚴格意義上的大哥與小弟的關係,只是你坐頭把交椅,我坐後面交椅的關係。也正因為這種原因,所以他們在關鍵時候背叛老大,老大當時就有可能翻了船。
曹操與張邈之間,那是表現的親如兄弟;張邈在關鍵時候投靠了呂布,於是曹操當時差點翻了船。
當然了,張邈跟著呂布混的時候,也是計劃著,只要時機成熟,就把呂布踢開的。總而言之「呂布壯士,善戰無前,若權迎之」。[注7]
[注7]:宮說邈曰:「....今州軍東征,其處空虛,呂布壯士,善戰無前,若權迎之,共牧兗州,觀天下形勢,俟時事之變通,此亦縱橫之一時也。」邈從之。
丁原、董卓與呂布之間,那是表現的親如父子;結果呢?當然了,呂布在關鍵時候投靠了董卓(後來投靠王允),丁原(董卓)當時就翻了船。
如果呂布後來也混成了傳說中的昭烈帝,呂布背叛的人再多,也只能證明呂布是一代梟雄。
事實上,劉備表現在外,跟呂布並沒有什麼區別。因為凡是領著劉備混的人,凡是跟劉備合作的人,有幾個不被劉備擺上一道的呢?如果劉備在沒有成為漢中王前,就被曹操滅掉了,我估計劉備在歷史上的形象,與呂布沒有任何差別。
曹操在劉備最困難的時候向劉備伸出了援手,他卻與人密謀殺害曹操,還抓住機會就背叛了曹操;劉表信任劉備,在劉備走投無路時收留了他,劉備卻在隆中與諸葛亮密謀霸佔劉表的地盤;孫權幫助劉備,劉備卻賴著荊州(嚴格意義上說是江陵)不還;劉璋信任劉備,結局就更不用說了。
問題是,呂布失敗了,劉備勝利了。所以兩個性質沒有差別的人,蓋棺定論就天差地別了。
呂布的歷史地位之所以被人低估,大約是因為有一種說法,那就是呂布貪生怕死。
其實呢,呂布怎麼可能是貪生怕死的呢?
一切是顯然的,呂布作為大軍統帥,打仗時從來都是衝鋒在第一線,你說他貪生怕死嗎?說得簡單點,呂布一直都是把頭撇在褲腰帶上創業的。否則作為大軍統帥,怎麼會以單挑高手聞名於天下呢?
布有良馬曰赤兔。常與其親近成廉、魏越等陷鋒突陳,遂破燕軍。
也許有人會說,不管怎麼說,呂布在白門樓上的表現,實在太丟人了。
問題是,大家一定都知道有一個叫勾踐的人。勾踐被吳王夫差打敗後,那是極盡乞憐之能。
我們現在的問題是,如果勾踐對夫差極盡乞憐之能後,夫差卻聽從伍子胥的勸說,把勾踐殺了。那歷史上的勾踐,會以什麼形象定格呢?肯定會以一個貪生怕死的的形象定格,因為作為一國之君失敗後,為了活命,你竟然能做出這種乞憐樣,你也太丟人了吧。
當然了,如果勾踐逃回越國,最後折騰了半天,還是讓夫差滅掉。大家又會怎麼看勾踐呢?自然會覺得,勾踐就是一個標準的小人。因為夫差饒了他,他竟然還一心想害夫差,真是傳說中的中山狼啊。
同樣一件事,結果不同;我們對它的評價就會不同;同樣一個人,結果不同,我們對他的評價也會不同。如果呂布在白門樓乞降成功,後來歷經千難萬險,混成了傳說中的太祖皇帝,那們評價呂布時,肯定就會用另一種說詞。
也許有人會說,憑呂布那副德性,就算曹操不殺他,他就有可能打敗曹操。問題是,如果夫差聽從伍子胥的勸說,當時就把勾踐殺了。我們再說起勾踐時,誰會相信那個曾對夫差極盡乞憐之能的勾踐不死,一定能打敗夫差呢?
更主要的是,呂布早期就有大敗曹操的歷史;而且曹操也不是什麼不敗的戰神,相反曹操也曾一再大敗。
曹操率軍討董卓,被差點死於董卓軍中[注8];在兗州之亂時,又差點死於呂布軍中。[注9]
[注8]: 卓兵強,紹等莫敢先進。太祖曰.......到滎陽汴水,遇卓將徐榮,與戰不利,士卒死傷甚多。太祖為流矢所中,所乘馬被創,從弟洪以馬與太祖,得夜遁去。
[注9]:濮陽大姓男氏為反間,操得入城,燒其東門,示無反意。及戰,軍敗,布騎得操而不識,問曰:「曹操何在?」操曰:「乘黃馬走者是也。」布騎乃釋操而追黃馬者。
以曹操這種經歷,誰敢說呂布活下來,一定無法打敗曹操呢?
以當時的危險,誰敢說曹操一定不會死呢?如果曹操當時死了,那曹操蓋棺定論,還會有後來那樣牛嗎?
呂布有多牛,我們再知道一件事,就更可以知道了。
呂布殺董卓後,從關中逃出時,一共有多少呢?也就幾百個人,[注10]但是呂布很快東山再起,成為關東最舉足輕重的一個實力派;先奪曹操兗州,後奪劉備徐州。
[注10]:布與戰城中,不勝,將數百騎以卓頭系馬鞍出走,駐馬青瑣門外,招王允同去。
通常的歷史、演義故事中,呂布只是一個單挑高手,而且是一個自私自利、毫無遠見的匹夫。但真實的呂布,顯然不是這是種形象。
因為呂布在這種窮途末路的背景下,依然能打開局面,本身就證明他是一個縱橫開合的高手。否則率領幾百小弟,在一個遍地草頭王的關東地區,他拿什麼打開局面呢?要知道,呂布此時只是一個率領幾百小弟的大哥;但是不久後,他依然會成為一個完全與資格與曹操、劉備、袁紹、袁術相提並論的諸侯。
有時候,居高臨下看歷史,很容易滿足讀史者廉價的優越感。但是這樣看到的歷史,通常遠離真實的歷史。也許呂布可以稱得上有勇無謀,但那是與曹操、劉備相比的;與普通人相比,人家無論勇與謀,都可以甩普通讀史者幾十條大街。
這就好象,在現實社會中。一個一名不文的人,經過自己努力,混成了億萬富翁;後來因為一次投資失敗,賠的差點傾家蕩產;最後人家又拿著幾百萬資產;通過一系列經營,又爬上了時代富豪排行榜;當然了,最後他又賠的一毛也沒有了。面對這樣一個人,誰敢說人家的智商低於我們普通人呢?
呂布的人生,大約就是如此的。呂布並沒有太了不起的出身,但是呂布在長安政府混得風生水起,就是三公與他相處時,也得小心作陪。呂布在長安失敗後,又率幾百小弟,通過一系列縱橫開合,成為與曹操、劉備、袁術、袁紹可以相提並論的大哥級人物。這樣的呂布,怎麼可能與有勇無謀聯繫在一起呢?
呂布的歷史地位,一直被人低估。就是因為呂布的行事風格太極端了。但有一點可以保證,呂布絕對有大哥的魅力,否則從關中逃亡的那一刻起,他就會漸漸變成孤寡人。
事實上,在窮途末路的時候,那些大家公認的、非常牛的大哥,也不會有幾個人,會誓死追隨他們的。所以,孟嘗君牛逼之時,身後有三千門客,但是孟君失勢的時候,只有馮諼一個人在身後追隨[注];所以,廉頗牛逼的時候,門客也是多的去了,但是廉頗失勢時,大家都離開了他[注]。
[注]:自從齊泯王罷免了孟嘗君的相位後,門下食客多離他而去。孟嘗君恢復相位後,馮諼策馬前去迎接,其他門客都未到。孟嘗君感慨地對馮諼說,自己一生好客,對待客人從來不敢有所閃失,而他們見我被罷官,卻都離我而去了。今仰賴馮諼先生得以恢復相位,門客還有什麼臉面再見我呢?我如果再見到他們,「必唾其面而大辱之」。(摘自白話《史記》)
[注]:廉頗在長平被免職回家,失掉權勢的時候,原來的門客都離開他了。等到又被任用為將軍,門客又重新回來了。廉頗說:「先生們都請回吧!」門客們說:「唉!您的見解怎麼這樣落後?天下之人都是按市場交易的方法進行結交,您有權勢,我們就跟隨著您,您沒有權勢了,我們就離開,這本是很普通的道理,有什麼可抱怨的呢?」(摘自白話《史記》)
我們總認為,所謂的小弟,都只是一個符號,所以一日為小弟,就會永遠跟大哥身後。其實呢,一個大哥只要能讓自己的小弟,在窮途末路的時候,依然願意追隨自己,本身就是需要絕對的魅力。因為有錢有酒多兄弟,真正有難的時候,有幾個會陪在你身邊呢?當然了,有錢有勢的時候,願意給你當小弟的人多的去了,當你失勢的時候,大家恐怕都是想著如何與你劃清界限。
但是,呂布從關中逃出後,依然有幾百兄弟跟著。而且那幾百兄弟中,還有很多牛人。
呂布有多牛,我們再知道一件事,就更可以知道了。
張遼絕對是三國歷史上的牛人之一,而張遼一直都是呂布的小弟。如果呂布真如傳統歷史寫的那樣不堪,怎麼會讓張遼這種牛人一直追隨呢?
更主要的是,張遼雖然牛,但在呂布一系,也未必是最牛的,因為呂布一系中還有高順等牛人。
人生的際遇是難以捉摸的。
呂布失敗後,高順不願意向曹操臣服活命,於是高順從此就消失在歷史舞台上;而張遼願意向曹操臣服活命,於是張遼精彩的一生,不過是剛剛拉開序幕罷了。
我們拋開呂布,就說高順、張遼。
在失敗後,大家是願意做張遼呢?還是願意做高順呢?如果我們處於局外,也許會覺得,他們的一生都很精彩;做誰也是一種不錯的選擇。但是身臨其境,如果我們知道後來的歷史,恐怕誰也會選擇當張遼的。
問題是,如果張遼投靠曹操後,一再受到曹操的排擠、打擊、侮辱;最後並因此受迫害而死了。我們也許就更會認為,高順的選擇是對的;張遼的選擇明顯是錯誤的。因為,高順堂堂正正而死,他雖然死了,但是也以一個英雄形象定格於歷史上了。而張遼雖然多活了一段時間,但是也以一個懦夫、無能者的形象定格於歷史上了。
問題是,誰也不知道後來的歷史。如果高順知道,投降曹操的結果,就是讓自己的生命更精彩,高順真會選擇義無反顧的去死嗎?實在難說的很。
我懷疑淚痕春雨看的三國是火鳳燎原
歷史有戲劇性的時刻,但歷史本身不是戲劇,可是我們後人總是把歷史當作戲劇。比如說董卓和呂布,演義裡面說他倆因為女人反目成仇,未免把兩位一時之雄矮化成靠下體思考的動物。他倆反目肯定是因為利益衝突,但具體來說呢?董卓和呂布也算「誓為父子」(《三國志 呂布傳》)了,究竟是什麼好處使得呂布願意捨棄當前的好處?要知道,王允和貂蟬一點關係都沒有(《三國志》只記載呂布與董卓婢女私通,與王允無關),為了老丈人殺掉乾爹還可理解,為了個陌生人殺掉乾爹恐怕有點說不過去了(「誓為父子」我理解為一種政治利益分配承諾,王允的承諾是什麼?)。
還是要從董卓進京說起。
漢的中央權力有三大支柱:外戚、宦官和士族,但當時外戚(何進)與宦官(張讓)因火併而亡,就只剩下士族了,但士族沒有軍權。與此同時,董卓卻手握重兵(進京後又兼并了何進的部隊),他便計劃與士族達成某種妥協:士族掌握政治權力,董卓及其涼州軍事集團掌握軍權及最高決策權。士族的代表袁隗官至太傅並錄尚書事(太傅,位之高;錄尚書事,權之重),而董卓也解除黨錮,積極拉攏士大夫,反倒是跟自己在西北出生入死的弟兄們待遇沒有多大提高。
但當時進京的不只董卓的涼州軍事集團,還有丁原的并州軍事集團,而丁原似乎並不願意董卓當老大。怎麼辦?董卓雖然也曾當作短暫的并州牧,但和并州人士並無多大交集,那麼只好從丁原那裡挖牆腳,找到一個人,一方面能代表并州軍事集團,另一方面與自己合作。而這個人就是呂布。
下面我們的問題就來了:呂布到底有沒有資格代表并州集團利益呢?事實上,呂布一開始當的是主簿。主簿者,長官的秘書,楊修給曹操乾的就是這個。這裡倒不是說呂布文化水平有多高,按東漢選官,由於三互法(一種迴避制度),地方長官往往是外地人,所以必須要徵辟本地有威望的人士以為屬下,才能鎮得住地方豪強。而呂布擔任主簿,就印證了我的猜測:他有代表并州集團的資格和威望。所以從實質上看,董卓與呂布的「誓為父子」在本質上只是一種政治聯盟,董卓給呂布的待遇高於涼州軍官也並不是他的才能或有什麼功勞(事實上呂布打的差不多都是敗仗),只是因為呂布不單單是一個屬下。
但董卓的政治利益分配格局很快就被打破了:袁紹和袁術在山東組成反董聯軍,而中央的士大夫也不斷搞破壞——涼州軍事集團和士族的合作破裂。董卓殺掉了士族的代表袁隗,並遷都長安。這是一步好棋,一方面遠離了士族的核心地帶並靠近了涼州大本營,另一方面在長安可攻可守,為將來反擊提供保障。也就是在這個時候,涼州軍官們的政治地位和權力開始提升。
然而,呂布的問題來了:在整個朝廷開始「涼州化」的時候,自己的利益如何保證?其實董卓還是留下了一些非涼州人及士大夫,可能是想為將來反擊作準備,但在亂世之中,反擊的可能性越來越小(董卓也變得頹廢和不思進取),這批人當中的精英就開始有自己的小心思了。
呂布,并州人,軍官;王允,并州人,與士族交從甚密。我們可以據此來分析呂布殺董卓而投靠王允的利益訴求了:1.呂布和董卓的聯盟因董卓退守涼州而不再有必要了;1.推出2.呂布將受到涼州軍事集團的排擠乃至肉體的消滅;3.王允也是并州人且與士族有利益交集;2.+3.=4.呂布投靠王允可實現利益最大化(抱士族的大腿)和傷害最小化(不被涼州集團拋棄)。所以,呂布殺董卓是一個符合理性的行為,要說到後來的事情,不怨呂布,怨王允。王允獲得朝廷權力後的政治行為主要是:1.打擊涼州軍事集團;2.拉攏反對董卓的人士(皇甫嵩、朱儁);3.與關東士族談和以保障自己控制的關中地區的穩定。然而行事時操之過急,2.還沒走好,1.就做得太快,一方面使董卓死後本該分裂的涼州集團因為反抗王允的目的而聚在一起,另一方面自己又未建立核心集團。所以長安之亂,咎在王允而非呂布也。
王允死後呂布的命運可以用「風中浮萍」四個字來形容(雖然有轅門射戟這些看起來很霸氣的片段):一路飄蕩,找不到自己的根據地。此時的并州亂作一團:有袁紹、黑山盜賊集團、打醬油的南匈奴。顯然呂布在當地雖有威望,但並不特別高,此時并州人士在經歷戰亂的秩序重組後翻臉不認人。呂布原先給袁紹打過短工,但後者後來猜疑他,就把他趕走了;到了徐州仍沒有一個穩定地支持自己的集團。這一點很像劉備,但劉備在赤壁之戰後依靠劉表舊部組建了自己的核心集團,呂布就沒這個機會了。
重複作答,應該不會被人捶吧?
去年回答一個「呂布是怎麼死的?」,當時為了反駁沈雅涵大神棍,列舉了呂布坑主欺下的事,可以用於此處。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8664604/answer/102962685
以下照搬:———————————————————————呂布怎麼失敗的?
有人說是1、反覆投主,2、沒有根據地支持,3、沒有士族和寒族支持。
1、2兩點和劉備前期很像,那為何劉備沒像呂布那樣作死?這兩點蘇沉船說得清楚,不贅述。
值得注意的是,如果把「沒有士族或寒族支持」當作主要原因,那就錯的離譜了,這不是因,而是【果】,而且「門閥士族說」並不適用於所有三國問題。
給你簡單舉例反駁:
a.門閥士族也支持呂布:
曹操劉備被呂布反客為主,是誰支持呂布的?陳宮張邈和城中大族,門閥士族嘛,還有徐州的丹陽豪族曹豹這類嘛。
(丹陽兵是陶謙軍重要兵源,曹操周昕孫堅吳景陶謙曹豹都深愛過的地方)
b.寒族武夫也支持呂布:呂布本人和部將的出身是啥?高順張遼都底層武人嘛。千里之外的張楊為了援助呂布至死不渝呢,張楊也是武夫起身的寒族。
c.很明顯,根本原因在呂布個人性格:【無信】(亦即蘇沉船所說的透支信用)
-
往上看沒人願用他,往下看沒有真正可用的有力的嫡系武裝力量,以至於下邳被圍時唯一策略竟是靠呂布親自出城迎戰(陳宮留守)。
是上司和手下貪婪反覆嗎?
我看不是。而是相反。
裴松之注的王粲《英雄記》把呂布的本性寫得一清二楚,雖有智勇,但智止於己。
行事隨性、反覆無常、貪婪好色、見小利忘大義。
(王粲是三國時期建安七子之首,其書《英雄記》對董卓呂布高順等豪傑著墨不少,作為當時人記載當時事,可信度非常高!)
-
要找原因,就讓我們稍微復讀一下呂布的履歷(以下內容出自三國志及裴松之注):
呂冠希,專業:殺主、送綠帽、騎術、射術等。
1、對下態度不正,且不得下屬支持:
(曾經暗通呂布投董的)李肅打敗戰被他殺了(這個無可厚非)。
涼州軍圍攻反擊長安城,長安城堅不可摧,奈何【呂布手下叟兵開門迎敵】,於是王允種輯死、文武百官傷、城中百姓亡,呂布倉皇逃跑。
兗州士族為反抗曹操袁紹、選擇迎接呂布(曹操對兗州士族/名士的整治和迫害,可類比孫策初立足江東屠戮豪族名士受到反抗),所以陳宮和張邈張超決定了,一個邊地人就到了中原執政。
呂布念了兩句詩:苟利赤兔生死以、豈因人妻避趨之。
一開始表現不錯,拉鋸戰還差點生擒曹操,城門失火、騎兵突擊,把老曹嚇得落馬還燒壞了左手。
【其時是治下的地主大族田氏開門背叛】,後來(曹呂雙方缺糧)呂布四處寇掠百姓,落魄時寇掠糧食結果被乘縣人李進打跑(應為李典親族,張遼李典舊怨可能源於此事。),沒死可見呂布比張濟幸運(張濟在荊北寇掠、中流矢身亡)。
流落徐州靠劉備收留,卻把劉備當小弟,暗通下邳相曹豹、丹陽中郎將許耽,隨後乘劉備不備佔了徐州,【把劉備趕到廣陵鄉下吃野草、人相食】,劉備回頭無奈乞和、被呂布支配至小沛。
後來也得報應【呂布被陳登陳珪父子欺騙】。
【呂布愛諸將婦】劃重點了,劃重點了!
(知道為什麼嫡系部將不受用了吧?)
【部將侯成犯了禁酒令然後被呂布下令當眾鞭打】,堂堂大將,臉面無存。貌似這傢伙成了後來獻城投降的主謀。
還有【陳宮疑似暗通袁術,郝萌帶兵叛亂】,於是帶妻妾爬廁所逃到高順營帳里。
高順及其「陷陣」營是當時唯一可信任的人馬,結果【平叛郝萌後,呂布立馬把陷陣營軍隊派給小舅子魏續】,而小舅子後來卻參與侯成擒獲陳宮獻城投降的陰謀。
結果搞了一出生擒獻城的大戲,乍一看參謀者十個有九個是呂布的「嫡系親將」。
北地太守【張遼在呂布手下少有表現】,似乎自有一些勢力,呂布在行軍打戰方面未必信任他,此人資格不比呂布輕,丁原最早啟用的兩位武將就是張遼、張楊,而呂布是主簿。
臧霸昌豨泰山諸賊此時力量不強、還是遙望遠方的牆頭草,呂布根本指揮不了。
2、與上司相處效果奇差,不得信任:
呂布有個小缺點:叛主方式比較極端,
丁原信任他讓他作主簿,被他殺了
胡軫和他鬧矛盾,被他害了
義父董卓(侍婢私通呂布),被他殺了
王允一直視他為武夫,棄他去了
袁紹利用他打黑山,他賣命了
袁紹想重用他,他行檢不端
結果袁紹想暗殺他,他跑路了
袁術想利用他,被他反覆利用
(孫家雖也有跟隨袁術的污點,然不至於像呂布這樣為了利益反反覆復聯合袁術僭越)
劉備收留他待他不薄,被他爆了
(乘備不備,他反客為主來了一出「換城計」)
最後曹陳劉聯手戲耍呂布,他死了。
-
-
-
-
-
這是個不能為主、不居人下、愛送綠帽的人,不管是在社會戰場職場都非常可憎。
總結,這種本性的人,能在亂世活那麼久,勇武和智商當然不低。
然而生性是命中注定,死亡也是因此。
創建於 2016-05-27
呂布,字奉先。英勇無敵,身經百戰。曾在轅門前妥善處理一次武裝衝突,可以用一個「三」字開頭的成語總結他的一生。有人用某種動物來比喻他,也有人質疑他曾經與董大官人有過長時間的親密合作。他與「三英」的故事廣為流傳,而他極為特殊的裝扮也成為他的標誌。
一個人從來就是有多面性的,即便是現實中的人,每個人對他的評價多半也不盡相同。何況於只不過一個史書記載的人物。
呂布這個人縱然千般不是,李傕攻破長安,對於素來看不起自己,以劍客遇之的王允,呂布還是希望他能跑路保命,還算是個亮點吧。
看見很多說呂布這個主簿的,單純的說說我個人以為呂布的這個主簿記載八成是錯的。雖然有點跑題了。
三國志呂布傳
呂布字奉先,五原郡九原人也。以驍武給并州。刺史丁原為騎都尉,屯河內,以布為主簿,大見親待。後漢書呂布傳
呂布字奉先,五原九原人也。以弓馬驍武給并州。刺史丁原為騎都尉,屯河內,以布為主簿,甚見親待。
從後漢書和三國志記載來看,後漢書對三國志應該是完全照抄,沒什麼好說的。
然而關於丁原和呂布的官職記載,卻有其他的說法。
後漢書何進傳
又使府掾太山王匡東發其郡強弩,並召東郡太守橋瑁屯城鮧,使武猛都尉丁原燒孟津,火照城中 。
後漢紀
武猛都尉丁原將河內救何氏,拜執金吾。何進兄弟既死,其部曲無所屬,皆歸卓。卓使原部曲司馬呂布〔殺原而〕盡並其眾。
何進傳和後漢紀都稱丁原為武猛都尉,而且後漢紀稱呂布是丁原的司馬,不是主簿。和三國志的記載完全不一樣。
丁原是武猛都尉還是騎都尉,雖然我個人以為武猛都尉更靠譜,不過也給不出什麼明確的證據,但是呂布的主簿,問題是很大的。
不管是武猛都尉還是騎都尉,這個等級的武官能不能置主簿?至少我是沒見過。而且,主簿一般是以士人充當,呂布說白了就是個武人,不然也不會被王允以劍客遇之。所以呂布為主簿這個記載是大為可疑,很不靠譜。個人以為,後漢紀的司馬才是呂布的真正官職,呂布應當沒有做過丁原的主簿。
可惜名聲不太好。
是啊,名聲不太好,但是,真的可惜么?
可惜什麼意思,對人感到遺憾、惋惜。
呂布可惜么?不可惜,最多只是可憐。
在張公子的回答下,我看到有一個知友評論,呂布有錯嗎?他不過是想在亂世中活下去啊!他出身不好,沒有後台等等等等。
我想問一句,亂世之中難道就只有呂布的活法是算活下去?
給的錢多就跳槽弒舊主,和老闆的侍女私通老闆生氣了,後來老闆還沒怎麼著呢,你因為惶恐先動手了,人家給了你一份工作,你不約束你手下亂搞,結果民眾都唾棄你,數次易主,屢次反叛,這就是所謂的在亂世活下去?
還有那麼多人質疑《三國志》對他的評價。
我想陳壽能夠客觀的承認呂布有虓虎之勇已經是對呂布有認可了。
我想,認可呂布有相當不錯的武力,已經是對他最大的友善了。
還有人說,呂布不也有高順、張遼這般武將輔佐嗎?沒本事能有那麼多人心甘情願跟著?
我想,心甘情願的,怕只有高順一人。張遼、陳宮等,更多的是無奈吧。最終被太祖所破,呂布的表現被張遼怒斥「呂布匹夫」,可見對於這位上司,張遼不齒久矣。
至於高順,你知道對於高順的評價是什麼嗎?這才是,真他媽的可惜。
司馬光「其才雖美」卻「託身失所」是對高順最恰當的評價了。而這個評價,滿滿的都是對呂奉先的諷刺。
最後我們回到名聲上。
呂布的名聲可不是生來就壞的,當年他雖因私怨誅殺董卓,但在當時也被認為是正義之舉,名揚天下,我想陳宮投靠於他,也有這方面的原因。
至於名聲是怎麼變差的,大家都知道了,自己一步走錯,步步走錯,又怎能怪別人,怪亂世?
當呂布看到魏續宋憲引兵歸曹的時候,會不會覺得一切是那麼熟悉。
喜歡呂布可以是因為小說、野史、遊戲、影視、動漫,就像你喜歡蘭陵王可能是他大招厲害,輸出高一樣,硬他媽扯正史洗白,就尷尬了。
以上。
第一,呂布的悲劇,是時代的產物
東漢末年,天下再次大亂,人心也亂到無以復加。於是東漢之政治,從一個極端走向了另一個極端,宦官外戚倒台,名士化身軍閥,武人成為暴徒,正統儒家觀念崩塌,物競天擇,適者生存,最終則產生了很多亂世中的怪物。
這些怪物,信奉暴力至上,認為想要橫行於亂世,就需要獲取最強的實力、最強的武勇。這一畸形價值觀念,其實是環境的產物、時代的悲劇。而後世很多道學家,卻捨本逐末來批評這些「怪物」本身道德品質,這可不是一種好的歷史研究方法。
第二,呂布雖然號稱武勇,但其實是文職出身,而且文筆很好
其實最早,呂布在丁原軍中擔任的是主簿。所謂主簿,錄門下眾事,省署文書也,約今天的省政府秘書長。所以呂布雖遊俠出身,卻也是武夫中的文化人,我們來看呂布寫的幾篇文章。
「二將軍關中保駕,有元功於國,當書勛竹帛,萬世不朽。今袁術造逆,當共誅討,奈何與賊臣還共伐布?布有殺董卓之功,與二將軍俱為功臣,不如相與并力破術,為國除害,建功於天下,此時不可失也。」
這是袁術攻打呂布時,呂布寫給袁術盟友韓暹、楊奉的信,信中文字懇切,情理兼備,並以漢室忠臣自居,既吹吹捧了對方,又抬高了自己,短短几十字,令人佩服。
「足下恃軍強盛,常言猛將武士,欲相吞滅,每抑止之耳!布雖無勇,虎步淮南,一時之閑,足下鼠竄壽春,無出頭者。猛將武士,為悉何在?足下喜為大言以誣天下,天下之人安可盡誣?」
這篇則是呂布打敗袁術後寫給他的信,是不是文采斐然,傲氣衝天,豪氣干雲?
我們再來看一篇勸降信,是呂布牧徐州時,寫給轄下割據勢力琅琊國相蕭建的:
「天下舉兵,本以誅董卓耳。布殺卓,來詣關東,欲求兵西迎大駕,光復洛京,諸將自還相攻,莫肯念國。布,五原人也,去徐州五千餘里,乃在天西北角,今不來共爭天東南之地。莒與下邳相去不遠,宜當共通。君如自遂以為郡郡作帝,縣縣自王也!昔樂毅攻齊,呼吸下齊七十餘城,唯莒、即墨二城不下,所以然者,中有田單故也。布雖非樂毅,君亦未有田單之能,可取布書與智者詳共議之。」
這篇就更厲害了,其言辭懇切,大義凜然,且引經據典,用田單和樂毅來對比自己和蕭建,這個逼裝的好。
第三,關於呂布人生中最重要的事件,應該就是那兩次背叛了。董卓那次且不說,為國除害,無人詬病。但丁原那次,則成為了呂布一生中最大的污點,並讓他從此成為了背主求榮、反覆小人的代名詞。
其中最會來事兒的還是羅貫中,他「讓」董卓給呂布了一匹赤兔馬,還有一大堆金珠玉帶,呂布愛馬貪財,所以欣然就範,決定殺丁原,投董卓——這等筆法,貌似頗合情理,卻不免把歷史看得太簡單,且大有將人物臉譜化的嫌疑。咱們還是應該從局勢與人性的角度,更深入的分析一下。
首先,如今董卓兵威震洛陽,就連袁紹都不敢招惹他,卻主動跑來勾搭呂布,呂布當然不敢斷然拒絕。只要不拒絕,就等於暴露了可以被爭取的空間。董卓是個聰明人,當然懂得下一步該怎麼做,這跟追女孩兒是一樣的道理,只要有的談,事情就好辦!
其次,以并州軍當前實力,他們想要與董卓抗衡,就只有去跟袁紹聯合,但袁紹已明確表示了退縮態度,根本靠不住,所以這一條路,也行不通。
另外,既然董卓與丁原已勢成水火,雙方遲早火併,而并州軍又實力不足,那麼為了謀求本集團的發展空間,更為了眾多并州將士的生命與前途,呂布殺一人而幸福大家,值得!
最後,殺主將而投靠敵對陣營,這可是一件大事。呂布絕無可能自顧自的就往上沖,否則丁原一死,并州兵將卻不服,忽起兵變咋辦?他在動手之前,肯定跟幾個重要人物商量過,取得大家的默契了。所以說,壞事兒是呂布一人乾的,但實際應是并州軍官的集體決議,不能將其看成呂布的個人行為。只是呂布在并州軍中威望最大膽子最大,所以帶頭出來反丁原、背罵名罷了。
以上是從局勢方面來分析,然後我們再從呂布的性格與出身方面來分析。一般來說,人的行為與性格密切相關,而性格的形成又與其成長的環境密不可分。
首先,呂布從小生活在邊塞,受胡人影響甚大,而胡人大多信奉武力,崇拜強者,難養易敗,叛服無常。丁原雖然也很強,但論野心、論武力、論氣魄,都差著董卓一個數量級,呂布當然選擇後者。至於什麼黨爭派系、政治方向,呂布不懂,也不想懂,他就是一個跟著感覺走的人,想什麼就做什麼,別人說的話,隨便聽一聽,真的無所謂!
其次,呂布是遊俠劍客,徹頭徹尾的武人,不是那個黨,也不是這個派,既非官二代,又沒高富帥,更沒資格參加過光榮的「袁氏故吏」,他是不會和袁紹這些士人合拍的,恐怕雙方各看不順眼,他們沒有合作的空間。反而涼州軍與并州軍曾並肩平羌,其地緣、階層關係都更為緊密些,事實上,自東漢平羌戰爭愈演越烈,並涼等關西地區對中原的離心力就在不斷增強,其實早已埋下了分裂的種子。
最後,董卓早年也當過并州刺史,呂布等人或許還曾是董卓的舊將。
第四,呂布並非有勇無謀之輩,就看他參與了東漢末年最重要的兩次政變,就知道他並非不通權謀之術。
事實上,袁紹當年還曾因為忌憚呂布威脅其地位,派人刺殺過呂布;但呂布政變經驗豐富,因而從容脫身。
當時,袁紹因不容呂布,故特意奏請朝廷封呂布為司隸校尉,並派了三十六名壯士,說是護送呂布去上任。呂布看著這三十六個如狼似虎的凶漢,笑道:「袁公美意,布豈敢推辭,諸君便在我帳外護衛,明日隨我一同南下。」
吩咐完畢,呂布便回到大帳,抽弦促柱彈起箏來,頗有些空城計的味道,就這樣一直彈到深夜,才悄悄由帳後夜遁而去。夜色闌珊,秦箏催眠,三十六護衛在帳外聽得如痴如醉,竟不知不覺睡著了,直到夜半時分才回過神來,忙衝進帳中,往床被上一通亂砍,但見綢絮飛舞,床中空無一人,哪裡還有音樂家呂布的影子。
袁紹得報大驚,忙問左右誰敢帶兵去追殺呂布,話音落處,一片寂靜,諸將竟無一人敢去捋虎鬚,包括顏良、文丑在內。這下袁紹慌了,生怕呂布回來報復,自己這邊可沒人是他的對手,趕緊下令日閉城門,嚴防死守,自己老命要緊。
另外呂布以濮陽大戶誘騙曹操之計;以書信離間韓暹、楊奉與袁術之計;轅門射戟救援劉備之計;都顯出呂布還是頗有一些小聰明的;只可惜在大戰略上犯了錯誤,在曹操與袁術之間搖擺不定,因而被陳登父子玩弄於股掌之間,正如高順對呂布所言:
將軍舉動,不肯詳思,忽有失得,動輒言誤,誤豈可數乎!」
事實上,呂布這輩子,始終被當成一件工具使用,又被當作一件工具毀滅。時之英雄包括董卓、王允、袁紹、陳宮、袁術、劉備、張邈、曹操、陳登,都曾利用過這件工具,卻又都害怕這工具被別人掌握了,會威脅到自己,最後沒辦法,乾脆就不要這工具了。可悲呂布,始終無法擺脫這可悲命運,最後還深陷其中,連乞求別人再把自己收為私有工具都不可得,真是可悲到了極點。
一次次被策劃,一次次被利用,一次次被忽悠,一次次被背叛,一次次被陷害。這天下無雙的勇將,亦不過天下群雄爭鬥的犧牲品罷了!
被削弱了之後,不如楊戩了。
很久以前說五胡亂華
有一天說起五胡亂華前的三國,聊到了袁紹。
評論區一下子有人發:袁紹就是個傻叼!
當時我其實挺尷尬的——是吧,對比最一流的人物,袁紹的確差了點,拿著最好的資源,擁有最顯赫的家世,卻還是輸得一無所有,家破人亡。
但我先是問了一句:苻堅跟袁紹比如何?
大家都說:苻堅雖然輸了,但是也比袁紹強得多。
我說:可苻堅一蹶不振,輸了肥水一戰,就落得眾叛親離,身死人手。反觀袁紹,官渡一戰比苻堅輸得還要慘,卻還是一路振作,收拾殘局,死前平定了內亂——不客氣地說,要不是他兩個兒子太不爭氣,曹操要吞併北方,還沒有那麼容易。
呂布其實也類似。
他拿到了好資源,也有過許多好機會,或者說——他曾經有機會成為一統天下的那個人。
可是他沒能把握機會。
但他比起大多數人,還是強得多——因為在同時期而言,他是有能力與諸大軍閥一爭長短的軍閥,是亂世中的一個人物,這其中當然有運氣——但這絕不僅僅是運氣的成分吧?許多人可不僅抓不住一統天下的好運,甚至連奪取徐州的機會,反攻兗州的機會都把握不住呢。
不信你看劉表,劉表也是當時天下有名的名士呢。
包括有人說他無能——有能無能得看對比的對象,要不是水淹下邳,呂布未必便死,戰局也未必不會改變。
結合他生平事迹而言:
1.軍事方面,他是個出色的指揮官,軍事將領。
2.謀略方面,他有才略,也有心機,不然刺殺不了董卓,也奪不走徐州——你們不會真以為劉備不防備他吧。
3.人品方面,他是三姓家奴,但這還輪不到被黑,畢竟亂世之中,拿人品說話有點吹毛求疵了。
4.個人戰鬥力方面,馬上我是不知道的,知道也不說,免得引戰,床上我就更不清楚了。人們評價歷史人物,總覺得某些人不怎麼樣,覺得自己會做的更好,其實呢,這些史書留名的人物,基本是當年十萬里挑一如今幾百萬里挑一的精英了,人中龍鳳,市委書記級別,你看不上市委書記?
關於呂布,小說《三國演義》里的描述並不完全符合事實。
- 演義里總說呂布有勇無謀,而在《三國志》里記載,呂布起初在丁原手下是擔任主薄的,主薄可實實在在是個文官,比如被曹操殺掉的楊修就是一名主薄。由此可見,演義里呂布空有一身武藝並非史實。(刺史丁原為騎都尉,屯河內,以布為主薄,大見親待。)
- 演義里還說呂布是與董卓府上的貂蟬私通,被董卓發現,於是呂布殺掉董卓。《三國志》里只記錄了呂布與董卓的侍婢私通,並沒有提到侍婢的名字,更沒有說是什麼四大美人。(卓常使布守中,布與卓侍婢私通,恐事發覺,心不自安。)
- 呂布出身不低。能當主薄,肯定是讀過不少書的,能讀上書的自然是有出身的——哪怕是1949,還有許多不識字的文盲,兩千年前就更不用說了。漢代當官的機會都被門閥世家壟斷,呂布能當官,也說明他出身不低,比關羽張飛諸葛亮都高。
- 呂布「以驍武給并州」,「布便弓馬,膂力過人,號為飛將」,武藝超群,想來從小習武。既能讀書,又習武,可見呂布少年時候沒少用功,並不是個好吃懶做的二代。
- 丁原對呂布是「大見親待」,董卓對呂布是「甚愛信之,誓為父子」,兩人如此厚待呂布,當然不是因為呂布長得帥,可以推斷呂布是才幹的,演義小說上寫的有勇無謀,也許並非事實。
- 呂布最初在丁原手下效力,後來殺了丁原投靠董卓;董卓任命呂布為騎都尉(就是先前丁原的官職。),以父子相稱,被呂布殺了。呂布曾經投靠劉備,卻奪了劉備的徐州。由以上事件可見呂布不忠——每次離開上司都要傷害前任上司的利益,對於丁原和董卓甚至是乾脆殺死。這也是呂布被後人大為詬病的地方。劉備前後投靠過的人比呂布還多,但劉備離開的時候從不傷害前任上司利益。君子斷交,不出惡言。
給 @臭鹹魚 一句忠告,沒什麼事別艾特別人,不是所有人都喜歡被莫名其妙的人打擾時間線。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de65ed50100bqcb.html
賣一下自己曾經寫的一篇小說《射戟》,基本就是我對呂布的看法。頭戴三叉束髮紫金冠.
體掛西川紅錦百花袍.
身披獸面吞頭連環鎧.
腰系勒甲玲瓏獅蠻帶.
箭矢銀光厲害.
方天畫戟鋒芒.
策馬踏夕陽.
好個嘶風赤兔.
爾等皆言人事短.
幾許英雄見白頭.
敢問何人當此類?
且先問我溫侯
眾生笑我名利
自有榮華陳酒
美人如玉溫潤
自甘英雄冢里亡
不堪權謀
不堪天下
不堪走狗
欲英欲梟
不過虛妄
本一凡人
奈何萬類加身
殞命白門樓
從頭看
不見英雄氣
卻為英雄出
英雄何所覓
虎牢關前呂奉先
萬軍一怒驚鴻吼
「吾乃大漢朝廷騎都尉呂布,
賊軍速來授首」
謝謝閱讀
圖網侵刪
我只看到一堆氣球,充得鼓囊囊的,貌似很有貨,不牽一下就要上天,有人拿針一紮,震耳欲聾,猛的很有聽眾,眾人回頭看一地碎塊,哂笑不過是一群氣球。
推薦閱讀:
※蒙古帝國曾經有過哪些逆天的戰術?
※姜維如果成功了會怎麼樣?
※日本侵華和元清兩朝入主中原有本質區別嗎?為什麼大多數人用完全不同的態度看待?
※馬伯庸的史學功底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