崑曲語言採取的"中州韻"是何地方言?白先勇青年牡丹亭乃白話;張繼青老師的也近於白話,亦非蘇州方言,何故 ?

崑曲語言


中州韻可以理解為那個時代的普通話,是建立在北方語音基礎上的,崑曲唱念使用的是姑蘇音中州韻,可以理解為帶有蘇州口音的普通話,而不是蘇州話。

純蘇州話只有丑角等插科打諢的角色使用。


崑曲字音源於《中原音韻》、明代官話(北曲北白入聲字全依《中原音韻》韻部派入三聲,南曲南白有獨立的入聲韻),所以崑曲音系基本就是當時的共同語,只有某些家門如丑,會在念白中採用蘇州音、北京音等方音(方言白),與採用官話(韻白)的其他劇中人物在語音上產生對比。另外,和《中原音韻》、明代官話比崑曲字音在傳承中也融入了一些更晚期語音特徵,如拼細音的g k h全部顎化成j q x;居魚、姑模分韻,出現ü等;當然也有比較保守的地方,如陽聲韻n m ng三分,而m尾在明代官話中實際上很早就已經消亡併入n尾了(戲台上m尾全部消亡,但曲社中老曲家拍曲至今還多強調區分m n尾)。順便提一句,京劇字音也是承自崑曲字音,但明顯帶入了一些方音色彩,如in ing、en eng不分全為前鼻音,入聲字情況混亂等。
崑曲唱念的規範是在規矩的曲家曲友嘴裡,而不在演員。就字音而言,崑曲文人色彩濃厚,度曲者必須具備一定音韻知識,而很多演員受限於自身文化條件、且精力主要放在舞台表演,對於音韻力不從心,念字不規矩者大有人在,或蘇音過重或幾乎全為現代普通話;也有演員本著讓現代觀眾能聽懂的初衷,或有意對崑曲字音以現代語音進行改動或放棄切音唱法,如真、陳、正、成、人這類字在曲唱中作zhin chin zhing ching rin,一依明代官話音,民國傳字輩藝人唱片中尚如此,現在幾乎只存於曲家曲友嘴裡了。


蘇白只出現在丑角和一些丫鬟的角色里,如西園記的丫鬟。生旦以韻白為主。
至於原因,我想因為崑劇和最初的崑腔還是不一樣的,它作為一種成熟的(在當時)流行的藝術形式,其對白語言成型時一定也受到當時北方官話的影響,在崑劇藝術的發展中也多有融合。並不是起源於哪裡就是用哪裡的方言,不過最初的崑山腔的的確確是江浙方言。


推薦閱讀:

如何評價電視劇《一把青》?

TAG:崑曲 | 牡丹亭書籍 | 青春版牡丹亭 | 白先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