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詩誰的水平比較高?

從技巧風格等方面來看,宋詩里誰的水平比較高?


忽然想起成都草堂里老杜旁邊擺了個陸遊,被 @張世朝 吐槽了一個鐘頭的事。

就說江西派,黃庭堅,陳師道,陳與義三宗在前頭擺著,有陸遊什麼事。

PS,有一些答案真是嗶了狗。你們不如把入選中小學課本的詩詞拿出來投個票定個人氣榜算了,整天在這第一第二的有意思?水平梯隊和人氣榜特么能說是一回事?陸遊沒有釵頭鳳,我估計今天人氣起碼跌一大半。

補一段,我評論在下面的:

諸家論宋詩,說這個冠軍,那個第一,太多了,別把他們說的當回事。詩話詞話說什麼,選集選誰,都是太主觀的東西了,唐代很多集子不選老杜,老杜就是二流了?唐詩三百首沒有長吉,長吉不是一流了?

說這些,靠的不是詩論家怎麼說,而是靠真正的水平。看水平,靠的是你讀過,讀通。

這樓里扯這些個淡的,都看過山谷集二陳集么?東坡集放翁集呢?

靠論家白話幾句,就得出誰誰誰第一了,這種人我向來要罵。

我推陳比陸高,是建立在我自己的詩學觀之上的,更是建立在我通讀過這四家集的基礎上的。


反對@張佳瑋和@夜小紫的回答。
宋詩無第一。
硬要排座次的話,先得明確標準:
以學杜而開派立體的第一人是王安石。這是江西詩派正經的「宗」。
詩歌里學問最大、最難注釋的是蘇軾。
法度最嚴、聲勢最盛、對後代影響最大、最終造就「宋調」的:黃庭堅。
諸體兼善、數量最多、質量亦極高者:陸遊。(幾個回答里說什麼陸遊純粹以數量取勝的那幾位,我保證家裡沒放著陸遊的集子。你們的人生缺少了不懂裝懂是不是會痛苦萬狀?)
學杜最像、最得老杜雄渾沉鬱之神韻者:陳與義。
唯一以「活法」使才,別立一家者:楊萬里。
集古來田園詩大成者:范成大。
最後:陳與義詩與江西派其實大大不同,錢大昕已有論在先,我是贊成的。


這個問題,如果不統一一下標準,打仗是無休止的。

大的方面,唐朝的時候,詩就是詩,大家用來抒情言志的工具,講的是賞心悅目。這是一個支脈。;到了宋,已經成為一種學問,學問是啥?就是研究的對象了。這又是一個支脈。

好吧,你說咱說學術,還是說賞心悅目呢?

如果從學術上講,詩法精嚴,有來有去,各種講究,各種玩法,那宋詩比唐詩要精緻得多,但必須比不過清詩啊。詩到了清,你說什麼花樣招式沒有吧,這叫集大成。

那麼清詩和唐詩、宋詩比,好像大眾的感覺差得不是一星半點。為什麼?因為大眾不是按學術說的,要的之是感覺。

有了這個認識,突然就感覺實在無法得出讓所有人都信服的結論了。

單說宋詩,那也是門派風格眾多,這當然是從學術上講的,基本沒有可比性。比如人家學韓愈的,你非要和學杜甫的來比,怎麼比?

但是普通人不管你學誰,你得讓我覺得賞心悅目啊!

所以,一部分人從賞心悅目角度來說,某某第一。另一批人從學問上講某某最精嚴、最得詩法,應屬第一。這樣,你不打架可能嗎?自然誰也不服誰了。

總體來講,宋詩的特點是這麼幾個:1、散文化語言和結構;2、議論入詩,甚至全篇大發議論;3、喜歡說理,得出一個道理來(和議論入詩異曲同工);4、大量用典,這叫學問入詩。當然,到了黃庭堅,更講字字有來歷,已經超出典故的範疇,極其變態了。

好了,我們既然無法說誰的詩最好,總能說說誰的詩最像宋詩吧。

總之一句話,如果人家說的是好壞,不要拿影響大小來說事。影響大派別,未必好詩多啊。

最能代表宋詩特徵的,竊以為是蘇軾,當然他另有其他特點。我們只說最像。舉個栗子,最能代表蘇軾的宋調的詩,那就是《於潛僧綠筠軒》。

下面摘自《詩傳》:

以文入詩,以議入詩,以理入詩,又多用典事,此宋詩之四端。一篇而有宋詩全貌者,蓋蘇軾之《於潛僧綠筠軒》也。錄而證之:


◎於潛僧綠筠軒

寧可食無肉,不可使居無竹。②

無肉令人瘦,無竹令人俗。

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醫。③

旁人笑此言,似高還似痴。④

若對此君仍大嚼,世間那有揚州鶴?⑤

【注釋】①於潛,於潛縣,在今浙江省臨安市。僧,名孜,字惠覺,居縣南寂照寺。時蘇軾任杭州通判,於於潛縣視政。②起句議論,言寧可食無肉,不可居處無竹也。寂照寺有綠筠軒,植竹環繞。③言人俗則不可醫,以尚本寺僧之不俗。④言人不接竹肉不可得兼之意。蓋寺僧不食肉也。⑤此君,典出晉王徽之。王徽之酷愛竹,借居友家,即命種竹,曰:「何可一日無此君。」故以此君稱竹。大嚼,曹丕《與吳質書》:「過屠門而大嚼,雖不得肉,貴且快意。」揚州鶴,典出《殷芸小說》。言人各言其志。某曰:「腰纏十萬貫,騎鶴上揚州。」即兼得陞官、發財、成仙之利。言對竹之脫俗,而行食肉之俗事,如此雅俗兼得之美事,世間並無。


全篇議論,取法散文。點題,解題,駁辯,次序井然。以詩稱之,徒以用韻而已。此宋詩之大弊,然此篇反能風采別緻,理外頗得趣味。後之有理無趣者多,乃入乾澀枯硬一途。今之現代詩有哲理詩者,多以此病而不可讀。


之前看到過一篇文章討論中國古代何朝何代的詩成就最高。那篇文章的作者寫道「袁行霈在《中國文學史》中認為唐詩的成就最高,而XX(忘了名字)則認為是清詩。顯然前者是大多數人的觀點,但實際上後者才是對的」。事實上,只要稍稍了解一點文學史的人都會認同這一觀點。即使不說清詩本身的成就,僅從時間上而言,學術集大成的清朝也足以將前代的詩學以及詩作進行消化,建立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峰。按照知識分子的眼光來看,清詩的確如此。
但是,但是,但是,但是……問題的關鍵在於用什麼樣的眼光去看詩歌。
將清詩或者宋詩評定為最高成就,是因為這種評斷是建立在三個基礎要素之上的:格律,即詩歌的形式美;用典(既包括典故,也包括對前人詩詞、意境的化用),即詩歌的文化含量;意境(或者說神韻、餘味等等),是從詩歌的藝術性和情感特徵進行的評價。毫無疑問,宋詩和清詩在這一方面均遠遠的超過了唐詩。但破有意思的是,即使是最諳熟宋詩或者清詩的人,在日常的生活和話語表達中引用最多的恐怕還是唐詩。
出現這樣的矛盾,看似奇怪,實際上也非常好理解。不妨去想一下那些選美大賽吧,當評委依據各種各樣的標準選擇出的「美女」,是否真的讓人滿意過呢?恐怕答案是否定的。在選美中,最為關鍵的要素是人,而不是冰冷的標準。將之應用於對詩歌的評價,也是如此。那些冰冷的格律、用典所能改變的無非是詩人之間的座次排名,卻無法改變人對詩歌的喜歡。對於唐詩和清詩、宋詩之間的差異,我有這樣的一個比喻:宋詩和清詩或許會像我們這個社會上的中年男人一樣,他們在事業上是成功的,有很多錢,學識、素養、氣質無一不能稱得上優秀,無論是按照世俗的眼光還是客觀的評價標準來說,他們都是社會的中堅——但無論他們如何成功,我最欣賞的還是初出茅廬的年輕人,他們所擁有的是最難能可貴的理想、激情、無畏以及改變世界的渴望,這大概就是唐詩。
或許唐詩在各個方面都有值得進一步提升的地方,但唐詩展示出來的那種動人心魄的美卻難以在此後見到。比如我最為喜歡的「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醉卧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從詩藝的角度上說確實有些太「露」,可這種摻雜了悲壯與慷慨的情感,在唐以後的詩中何曾見到過一首!黃巢的「衝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也並不多麼高明,可這樣宏闊的想像力又能在什麼地方見到!更遑論「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登高壯觀天地間,大江茫茫去不還,黃雲萬里東風色,碧波九道流雪山」、「頭陀雲月多僧氣,山水何曾稱人意?不然鳴笳按鼓戲滄流,呼取江南女兒歌棹謳。我且為君槌碎黃鶴樓,君亦為吾倒卻鸚鵡洲」、「星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這樣的大手筆,又哪能在宋詩和清詩中找到這樣的影子。當一個王朝的氣象沒有了的時候,唐詩留給後人的也只能是一些瑣碎的技法而已。
順便說一句,我覺得在唐詩中最能體現唐朝的一首應該是李白的《早發白帝城》,「朝辭白帝彩雲間,千里江陵一日還。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在以前沒有了解這首詩的時候,我所能看到的只是一首普通的記敘詩而已,但當我看到這首詩所做的年份的時候,心中出現萬千感慨。這首詩作於759年,這一年的李白按照民間的演算法,已經是60歲的人了。在此之前,李白一直渴望成為宰輔賢臣,耗了幾十年的時間始終未能如願,好容易安史之亂爆發了,李白加入了永王李璘的軍中,期待能「但用東山謝安石,為君談笑凈胡沙」的時候,好死不死又被抓入了監獄,流放夜郎。折騰幾年,等來了大赦令,終於能自由了。按照一般人的想法,經歷了這樣的世道險惡,李白你總該長點心吧,好好過幾天安靜日子,收斂你的鋒芒,少折騰。但是顯然,《早發白帝城》里的李白是折騰的,而且心情變得無比輕快。在出來之後,第二年,61歲的李白又見到了江夏太守為韋良宰,給他寫了詩,中間寫道「中夜四五嘆,常為大國憂。旌旆夾兩山,黃河當中流。連雞不得進,飲馬空夷猶。 安得羿善射,一箭落旄頭」。李大哥,你已經61歲了啊!
這讓我想到了康震在講李白的時候說到的一句話。他說我常常在想,再過幾十年,等我也到了六十十歲的時候或者在我去世的前兩年,當我經歷過比李白小得多的人生波折的時候,我是否能有保持這樣的狀態,寫出「千里江陵一日還」、「輕舟已過萬重山」這樣的詩句?恐怕我是寫不出來的,或許那個時候連寫詩的心情都沒有了。
所以,回到你的問題,宋詩第一到底是不是江西詩派,重點要看是什麼人來評判。按照今天的學術體系而言,要評選宋詩第一,無外乎就是黃庭堅、陳與義這些人之間的分果果而已,蘇軾和陸遊根本沒資格進入決賽。但這只不過是那些書齋里的人依照著所謂當前的詩歌標準而進行的評斷而已。一如杜甫成為「詩聖」的過程——要知道在盛唐時代整個社會公認的天才詩人是李白和王維。你在那個時代問杜甫?嗯,杜甫是誰?
後來隨著文人階層的崛起,杜甫越來越受到讀書人的重視。除了那些冠冕堂皇的杜甫憂國憂民、心懷天下的原因之外,最最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杜甫是可以學習而且容易被學習的。這個道理其實也不難理解。李白雄奇瑰麗的想像力和吞吐山河的氣魄,全然是天才手筆,千載以來能學得像的沒有幾個。王維同樣是個不世出的天才,而且琴棋書畫樣樣精通,還有著極高的佛學造詣,學習他的詩來也不容易。但杜甫就不一樣了,杜甫的詩首先是正統的儒家思想的代表,跟宋以後的社會主流文化節拍一致,自然有著文化上的親近感。與此同時,杜甫的詩在技巧的運用上比較純熟而且有一定的規律性,是可以學習的。因此,在唐以後杜甫的低位也就越來越高,最終成功的擠掉了王維,成為與李白並稱的偉大詩人。而在後來的江西詩派、前後七子、清詩派中,李白都木有地位了,杜甫簡直是神一樣的存在。蘇軾這類人顯然從精神氣質上跟李白更加吻合,創作思路和方法也全無章法可循,自然也就難以入其法眼。越是錢鍾書這樣的大學者,就越推崇宋詩派和杜甫,原因正在於此。
當然,這也不能說是一種錯誤,畢竟藝術的評價標準是多元化的,但由此就說黃庭堅和江西詩派為宋詩第一,顯然並不合適。
現在點贊最多的回答,「諸家論宋詩,說這個冠軍,那個第一,太多了,別把他們說的當回事。詩話詞話說什麼,選集選誰,都是太主觀的東西了,唐代很多集子不選老杜,老杜就是二流了?唐詩三百首沒有長吉,長吉不是一流了?」前面說的對,後面說的就顯然不對。藝術的評價標準總是相對的,沒有永恆不變藝術標準。唐代很多集子不選老杜,說明的是在那個時代的審美里,杜甫壓根就不受重視。今天你覺得虧,是因為我們已經把老杜看做了唐代最NB的詩人,自然覺得這不合理。今天我們所論的一流,當未來有一天整個文化都發生變遷的時候,杜甫的詩被劃入二流、三流也十分正常,這並非是讀者不識貨,而是杜甫真的已經適應不了這個時代。


莫嫌犖确坡頭路,自愛鏗然曳杖聲。

不解釋


蘇軾啊


謝邀。

黃庭堅。


陸遊

臨安春雨初霽


世味年來薄似紗,誰令騎馬客京華。
小樓一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
矮紙斜行閑作草,晴窗細乳戲分茶。
素衣莫起風塵嘆,猶及清明可到家。最推崇的是前兩聯尤其是第二聯。念罷撲面而來不可自拔的孤獨。
在下愚鈍無法把自己的感受用文字表達出來。


毛澤東《給陳毅同志談詩的一封信》里說:「詩要用形象思維,不能入散文那樣直說,所以比、興兩法是不能不用的。…宋人多數不懂詩要用形象思維的,一反唐人規律,所以味同嚼蠟。」
宋人倡導以文為詩,雖然是題材匱乏的無奈,但真的是把詩作踐的不像樣子。
與其說王安石成就高,不如說《明妃曲》道出拗相公的另一番人生價值觀;說黃庭堅成就高,不如說江西詩派一躍成為文壇黑社會;說蘇軾成就高,但就是他把文字和議論引入詩學語言,以致宋詩備受詬病,明人直說「宋無詩」。
所以,如果一定要找出一個人的話,陸遊勉強為之罷,氣勢磅礴大氣,對偶工整新奇,洒脫奔放。

清代人趙翼曾說:宋詩以蘇、陸為兩大家,後人震於東坡之名,往往謂蘇勝於陸,而不知陸實勝蘇也,(陸)少工藻繪,中務宏肆,晚造平淡。朝廷之上,無不已劃疆守盟、息事寧人為上策,而放翁獨以復仇雪恥,長篇短詠,寓其悲憤。《甌北詩話》
所謂國家不幸詩家幸,可能就是這個意思吧。


文無第一,武無第二


誰快教我一下怎麼加引用和章節附註啊嗚嗚嗚〒_〒
————————————————

知乎的精神是不是先問是什麼再問為什麼?
whatever我就處理為「先定義問題當中的範疇再來考量問題」好了。

1.題主所謂宋詩指的是時代意義上宋朝的詩還是風格意義上的「宋詩」呢?
2.題主所謂的最佳,又是什麼角度的最佳呢?是從接受史的角度來看,還是單獨從某個時代(就說是我們這個時代吧)的普遍聲音來看呢?

首先考慮第二個問題:
題主所謂的「好」,我們也處理為「當代人普遍認為有代表性」吧。
這麼處理是鑒於題中已舉的例子,認為李杜是唐詩的代表——孰知李杜的接受史也是足可以寫一篇大文章的。
至少,提到唐詩便是李白杜甫這個思路,是始自於胡適的,乃是我們現代的視角。
實際上杜甫的詩在當時名聲並不出眾,而多有散佚。有今天這個地位,其實都是宋代慶曆那一批士大夫熱炒起來的啦——當年嘛,改革新風豎典型,於是就再發現了一次杜甫——杜詩集子都是這些人編的,大抵看起來像是杜甫風格的也就都收進去……所以說較真起來大概也不是每一首都出自子美本人的罷……
而唐朝真正流行的大詩人是白居易。跟你說,扇子題詩算什麼,當年我們有把長恨歌紋到後背上面的!!小混混都這麼有文化!連妓女會唱長恨歌的都敢坐地漲價!
聽說現在有些蠻夷往身上紋什麼魚香肉絲宮爆雞丁?!Naive!
(咳咳扯遠了……我們說回,什麼來著?

對,總之我們可以在這裡認為題主所言宋詩第一這個說法指的是現代的通用說法。(要是追求源流的話,宋詩第一這個說法不同派別的各種說法多了去了哦!找三本專著給你看哦!分分鐘沉死你哦!

那麼第一個問題就相當比較複雜:
宋朝的詩先後也是分很多風格的。
而我們今天所說的宋詩,實際上是指在宋代形成的一種獨特的風格。也就是說,宋代的詩未必都是宋詩,而宋詩也未必在宋代這一朝被創作。
錢鍾書先生《談藝錄》裡面的說法如此概括:「唐詩多以丰神情韻擅長,宋詩多以筋骨思理見勝。」
怎麼樣,按這個說法,蘇東坡的詩便要歸為唐詩,所以題主的提議大概可以修改為「蘇東坡是不是宋代唐詩寫得最好的?」(天了嚕這個問題看起來好欠揍

@張佳瑋 公子的答案無疑是從這個典型視角出發的。
黃庭堅沒怎麼出現在咱們中學語文課本裡面並不是說明他老人家不厲害。正相反,我猜測是江西詩派是一種婉曲的、深幽小徑一般的審美,故意的詰屈聱牙,編者認為不適合用來開蒙。
沒錯我說的是開蒙。中小學教材、通識讀本,只是給讀者一個大概的感覺。只讀得幾首黃口小兒也會背的作品,怎麼就敢隨隨便便對前代的文豪指指點點?

再說宋詩這種從主流出發的反叛,只恐怕是要建立在主流審美(唐詩)諳熟於心的基礎上罷。
所以還是要鼓勵大家多讀書,啊,聽才子的話~

本文部分觀點來自龔鵬程老師課堂見聞,歡迎大家買才子的書讀,怹老人家的《中國文學史》是真有可讀性,各種好玩的例子保證你不會看了忘2333333
比某些充滿判斷的通用教材不知道高到哪裡去了,哼←_←


說了許多蘇、黃等等,少了一位大人物——王安石。
王安石作為詩人的聲名,多少為他政治上的惡名所累,身後文集、詩集編得也不太認真,但論在兩宋詩壇的影響力,他並不比蘇、黃遜色許多。譬如陳師道談「好詩」,便說「王介甫以工,蘇子瞻以新,黃魯直以奇」。由江西詩派「三宗」之二的陳後山認證,與蘇、黃鼎足而三,對於「宋詩第一」這般絕無定論的題目,已經很不錯了。


個人覺得這個比較沒太大意義。
甚至說哪個作品第一都比哪人來排第一有意義。
李白是詩仙?你自己拿一本太白詩「全」集來看,絕對讓你想吐。上千首詩讀下來,不膩歪的人只是裝13,說每一首詩都好的人也是裝13,說裡面沒糟粕的人也是裝13,給輪流看1000個世界小姐的全裸寫真集,看一晚上一樣要你不舉。
所以,李白是詩仙,不是因為他每一首詩都是好詩歌,而是他寫出了很多千古詩篇。
同樣的,宋詞大家不是說誰是宋詞第一人,誰的詞就一定是好詞。反過來說,也不是說誰寫了一首合你口味的詞,誰就是宋詞第一人。這完全是不相干的兩個概念,也無法進行任何比較。
你一定要說哪個詞人是第一,在我看來,就跟找個人問梅花Q和8條哪個大一樣。
東坡詞好?我就不信你在新婚之夜,敢說出」小舟從此逝,江海寄餘生「,還是來句易安居士的「應是綠肥紅瘦「或者說在給老人送行的時候來一句「遠遊無處不消魂」~~
反正都是壓根沒法比的玩意,都是在各自領域書寫出傳奇的人物。我們就沒必要問大王和紅中還有帥那個大了好不好。
有這功夫,不如整理出一些不是很出名但是很經典的詞來,給大家洗洗腦開開眼解解饞吧


非要拿蘇軾和陸遊拿出來比較么?

好吧,上當事人的第一手資料。

  • 施司諫注東坡詩序》:

古詩唐虞賡歌,夏述禹戒作歌。……唐詩人最盛,名家者以百數,惟杜詩注者數家,然概不為識者所取。近世有蜀人任淵,嘗注宋子京。黃魯直。陳無己三家詩,頗稱詳贍。若東坡先生之詩,則援據閎博,指趣深遠,淵獨不敢為之說。
某頃與范公至能會於蜀,因相與論東坡詩,慨然謂予。足下當作一書,發明東坡之意,
以遺學者。某謝不能。他日,又言之。因舉二三事以質之曰。五畝漸成終老計,九重
新掃舊巢痕。遙知叔孫子,已致魯諸生。當若為解。至能曰。東坡竄黃州,自度不復
收用。故曰。新掃舊巢痕。建中初,復召元祐諸人,故曰。已致魯諸生。恐不過如此耳。
某曰。此某之所以不敢承命也。昔祖宗以三館養士,儲將相材,及官制行,罷三館。而東
坡蓋嘗直史館,然自謫為散官,削去史館之職久矣,至是史館亦廢,故云。新掃舊巢痕。
其用字之嚴如此。而鳳巢西隔九重門。則又李義山詩也。建中初,韓曾二相得政,盡收
用元祐人,其不召者亦補大藩。惟東坡兄弟猶領宮祠。此句蓋寓所謂不能致者二人,意深
語緩,尤未易窺測。至如。車中有布乎。指當時用事者,則猶近而易見。白首沉下吏,綠
衣有公言。乃以侍妾朝雲嘗嘆黃師是仕不進,故此句之意,戲言其上僭。則非得於故老,
殆不可知。必皆能知此,然後無憾。至能亦太息曰。如此,誠難矣。
後二十五六年,……某雖不能如至能所託,而得序斯文,豈非幸哉。嘉泰二年正
月五日,山陰老民陸某序。

  • 《跋東坡詩草》

東坡此詩云。清吟雜夢寐,得句旋已忘。固已奇矣。晚謫惠州,復出一聯雲。春江有佳句,我醉墮渺莽。則又加於少作一等。近世詩人,老而益嚴,蓋未有如東坡者也。學者或以易心讀之,何哉。淳熙九年五月二十六日,玉局祠吏陸某書於鏡湖下鷗亭。

此外,陸遊文集中多首/篇關於蘇軾詩文的和詩以及題跋。表現了對蘇軾的偏愛推崇。看得出,陸遊對於蘇軾是深有研究的。

顏淵的後人非要爭論:顏淵和孔子誰的學問高?
江西派非要爭論:黃庭堅和蘇軾誰的詩文好?
這種事情要是被顏淵、黃庭堅知道了,非要氣壞了不可。
同理,你要是把宋詩第一非要給陸遊,陸遊知道了,估計也會不高興吧!


美國的華萊士


黃庭堅


為什麼不是辛棄疾?


上學期剛剛有學到這兒,就不自量力說幾句。蘇軾確立了宋詩的藝術面貌,而黃庭堅是宋詩的大家(就是還要數他,對文壇的實際影響也比較大比如江西詩派),至於陸遊「南宋最偉大的愛國主義詩人」。「蘇黃」並稱,可見兩人才有比較的意思。蘇、陸比較,從文學史來看自然蘇軾更厲害。
書本知識,眼界有限,就醬樣~學校學的是袁行沛版的沒帶回家,就拍了下袁世碩版的對於蘇、陸二人作品的解讀。


談到詩,我國四大家為「李杜蘇黃」,唐詩無疑以李白杜甫為首,宋詩中則以蘇軾黃庭堅為首。

蘇軾為全才,詩、詞、古文、書、畫,樣樣皆精。其詩大氣磅礴,揮灑肆意,詩句間盡顯大文豪的磅礴才氣。

黃庭堅開創「江西詩派」,提出了「點鐵成金」「句中眼」等等詩學理論,習之者甚廣,影響深遠。

蘇軾、黃庭堅二人並稱"蘇黃",但若以對詩的研習深度和對文學流派的影響來看,恐怕還是黃庭堅為先。


看看《全宋詩》,江西詩派幾乎獨大,那麼為什麼不是黃庭堅呢?而且順便提一句,王禹偁的詩似乎更好一些,雖然學界並未公認,私以為王禹偁宋詩最佳。


推薦閱讀:

西遊記里太上老君到底會不會三昧真火?

TAG:文學 | 詩歌 | 唐詩 | 宋詞 | 蘇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