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武帝太初元年有十五個月嗎?

《漢書·武帝紀》
太初元年冬十月,行幸泰山。
夏五月,正歷,以正月為歲首。
二年春正月戊申,丞相慶薨。

按照上面的記載,太初元年應該有兩個冬十月、十一月、十二月,也就是一共有15個月?是這樣的嗎?


是。

秦歷以冬十月為一年之始,漢初承秦制,也以十月為年首。

到武帝太初元年,開始了獨尊儒術的改革,這其中一個重要方面就是改正朔,易服色。而所謂「改正朔」,就是對曆法進行的改革。具體而言,就是將以冬十月為年首的秦歷改為以春正月為年首的夏曆。

因為這項改革是在太初元年5月進行的,所以太初元年這年剛開始時,還是以冬十月為年首,到五月時進行了改革,所以就以十二月為年末,而以正月為次年(太初二年)年首。

如此一來,太初元年確實有15個月。


瀉藥,確實存在這個現象,但是太初元年曆表本身並沒有15個月
五月改歷之前依然行《顓頊歷》,不過後世的史學從業者有人手動非要湊出太初元年曆年的完整。所以強行從顓頊歷中抽取的時間。屬於事後生生給改了的

此外,太初年改歷現在說的神神叨叨,動輒什麼五星東出,什麼獨尊儒術。實際上秦的《顓頊歷》早就不準了,漢初時候本來要改,張蒼反對,於是想改歷的人搞了點小動作,被發現了就真沒法改了。後來實際上為了調和秦《顓頊歷》的問題,漢文帝時候沒有大改歷,但是調整了一些重要數據。

從漢初的天文記錄上看,《顓頊歷》朔望偏差已經高達一天以上,這是很嚴重的問題。於是才有漢初不同人士的呼籲改歷。
《太初曆》相比顓頊歷,縮小了朔望的誤差,有意思的是,放大了節氣的誤差。但是節氣沒有朔望那麼容易發現罷了。後世評價落下閎,其言太初曆五百年後有偏差,需要聖人從新制定,實際上太初曆非常粗疏,落下閎「空大言耳」

此外,必須說明的是,顓頊歷和太初曆都是夏正建寅。不過是歲首有差罷了。
改歷並不會亂月序,改年號也不會,但是表述起來比較麻煩有人生要重新劃分年月歸屬


這是史家記述為避免年數增加而帶來的表面現象。曆法上太初元年是十二個月,從正月起,前面的冬十月至十二月為元封七年,因改七年為太初元年,加之太初曆的節點是十一月甲子朔旦冬至(實際有誤差),故習慣上把它歸入太初元年;而實際上行用的曆法與紀年,太初前冬十月至夏五月為顓頊曆元封七年,夏五月後啟用太初曆及太初年號。具體見《史記·曆書》、《漢書·律曆志》上。


太初元年五月改歷,使用太初曆,以建寅之月為歲首(即農曆正月)。此前的顓頊歷以建亥為歲首(即農里十月)。因此太初元年,五月改歷之前的十月到十二月也算在太初元年裡,這一年共有15個月。為了區別改歷前後的十月十一月十二月,分別在前面加了「前」「後」的字樣。


推薦閱讀:

今年農曆的六月怎麼這麼兩個節氣還出了個閏月?
墨跡天氣,365日曆,中華萬年曆三個哪個好用?
為什麼在歐美日曆里,一周的開始常常是周日,而不是周一?

TAG:歷史 | 中國古代歷史 | 日曆 | 西漢 | 漢武帝劉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