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设计院 UA 国际被喷漆的事件究竟是怎么回事?
谢邀,ua这种非常令人不齿,必须严厉谴责。
但这并没有什么卵用,我想不如写几句走题的话。不喜走题的请包涵。
1 建筑行业终将回归历史常态。
如我长期以来在很多答案里写过的,建筑设计行业是特别夕阳的行业,看看发达国家的情况就知道,这行又辛苦,压力又大,收入一般,要求还高,一辈子看得到头。过去房地产繁荣的那个时代是不可持续的特殊时期。
不是真爱的千万不要来。
那么多跟我咨询要改行的,基本都被我劝退了。真正适合且能忍受这一行的人,真是凤毛麟角,如果不是真正在第一线做过几年设计仍然保持熬夜打麻将一样有激情的人,抓紧改行吧。
年轻人如果刚毕业,学个别的啥又不难,而且建筑学有个好处就是能力全面,特别适合改行学别的。别一条路走到黑。
这不是计划经济的年代了,没有人要求你一辈子搞建筑。我知道不但很多设计师转行了,很多老板也撤资做别的了。
人是活的。
巴菲特对纺织业的夕阳评价我就不重复了,我说个真事儿。去年一个深夜,我一个多年不联系的发小给我打电话借钱,说需要十万周转。我问他最近做的啥,他说在港口做煤炭和钢铁贸易。。。我说兄弟,不是我不肯借钱给你,但你要知道我也开公司了,我做的建筑行业。
他没有再说什么,两人挥泪而别。
这不是段子。要知道产能过剩是市场经济的癌症,全世界为此所累,并没有什么像样的解决方法,只能不断的开发新行业,饮鸩止渴,然后继续产能过剩。。。。
这次ua这个,不过是行业大趋势的一个缩影而已。我也想知道,到底全球经济循环出了什么问题?到底要怎么办?也许我们应该回到自给自足自我循环?我不知道。
我只知道已经是无底洞的行业,就别往里面继续灌水了,你再灌十万亿,还是有去无回,不如割肉。我那钢铁煤炭的朋友,也不知道割了没有。
2 建筑设计必然从一线城市挤出
当然建筑设计行业作为几千年的古老行业,并不会就此消亡,只不过必然是以小众、微利(或者小亏)的方式存在下去。两千年沧海桑田,我们建筑师什么没见过,不就是不挣钱嘛。
所以要来到我长期以来又在鼓吹的第二个问题,那就是建筑设计必然往二线城市挤出。就像很多产业不断的从贵的地方转移到便宜的地方一样。没有什么丢人的。如果当初上海那么好混,我就在上海开业了,何必来南京呢。再过十年,也许南京都会太贵,我还得转战安徽云南呢。
没有利润的行业,控制成本是第一位的。
3 第三个还是我长期鼓吹的一个观点,那就是大多数大型设计企业必然难以为继
如果没有实质性的突破,那只有小微事务所才能存活,看看国外发达国家的设计行业就很清楚了。如果没有中国和中东分部的话,大公司不过百来人,小公司几个十几个而已。
无他,就是降低成本。
大公司的成本和效率,大家都懂的,如果人工智能不突破的话,建筑行业必然无法形成大工业提高效率,大企业没有意义。
市场变小了,变碎片了,企业必然要做小做碎,做小微细分市场。巨大设计院们,考虑到一些政策因素,能存活几个就不错了。安藤忠雄事务所始终控制在25人以内,我想日本人是见识过经济衰退的。
4 小微设计企业需要联合,设计师也需要联合
那么小微事务所势单力薄怎么办?这个发达国家也给我们做好了示范,就是集群组合嘛。这时候要提到罗辑思维的罗胖,虽然被知乎很多专业人士看不上,但我觉得他对商业的观点是靠谱的,那就是自由人的自由联合,特别适合我们这个行业。
我相信优秀的设计师是无法雇佣的,大家只能合伙。除了年轻人是当做学徒来组织以外,无论设计师是大是小,我们都是合作的模式。
一起接项目,一起做项目,一起分成,这样也就没有什么欠薪还是裁员的问题了。
没项目的时候,个人自己负担衣食住行而已——但一线城市可是衣食住行也负担不起的。
类似的,小微设计企业之间,也是要互相联合。
有大项目的时候一起来做,没有项目各自维持成本也不高。
我们都坐在谷底了,还怕什么呢?对于多数习惯于职位、年薪、办公室、职场的人来说,我们这个匠人(伪艺术家)行业就是个丛林,千万不要误入歧途。
当然我们这不算最不靠谱的,你看看艺术家行业,那才是朝不保夕,有时大富大贵,转眼家破人亡。
这种模式,要求建筑师必然是能力全面,能忍受能干活,能自娱自乐,如同海豹突击队一般的全能手艺人,而不是大机器上的一个螺丝钉。如果你不是这个类型的,很难做下去。
同时,互联网实际上为我们二线以下小微全能设计公司和设计师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会,有了互联网,我们能够离开大城市和大企业,不但能生存,还能很好的生存。
5 行业的出路在互联网支持下的上山下乡
如果看到这里还有人想接着走建筑设计这条不归路,那么也不是没有利好。贴一个罗胖的
罗辑思维-为什么看好中国经济
我是看好中国经济的,但我相信行业的出路一定不在现在的那些大城市、大院、大量低质低价的设计模式。
我的专业是乡土民居和风景区,也就是上山下乡。
我相信建筑行业未来的出路在乡下,在山区,在二线以下城市,在细分市场,在跨界和多元化的服务,甚至在非洲和拉美。
不会有高利润,只会有艰辛和责任,不会有大项目,只有碎片化的细分市场。
喜欢这种生活和工作状态的少数人,你就来吧。
看到这个贴,首先是为受此牵累的设计同仁们感到委屈、不满、愤怒和无奈,也许这种情况很快就会发生到其他底层设计狗的身上,其实近两年,类似的事件已多次发生,只是上海的一线大院发生后,才引起较大的轰动效应。不单纯的就事论事,我说说自己的想法吧:
1、当前的行业状况。当前的行业状况之差,前所未有,我想各位同仁也都感同身受,基本认同吧,除了那些实力超强,名气超大的院,大家的日子都不如之前好过了。过去十年是房地产的黄金十年,我们国家的城市化率上升如此之快,设计行业贡献颇多,可换一种说法,过去的十年也是野蛮发展的十年,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一些列的问题,都被繁荣的景象遮掩掉了,现在行业增速放缓甚至下降,正所谓水落而石出,问题开始凸显,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又岂是一时之功就能迅速改的了的。如果从业超过十年,那么恭喜你,你赶上了这黄金十年,想必作为设计师的你已是技术娴熟,深得领导赏识,或是一注在手,吃喝不愁,已稳稳在行业内站住脚跟,任他风雨,我自岿然,个人生活上,想必也是有妻(夫)有子(女),已有住房,进入成熟丰收之人生阶段;如果从业时间不长,还处于锤炼技术苦于考证的阶段,那么深深为你担忧,往昔的好日子你没赶上,未来的苦日子即将来临,winter is coming,更何况你若是还未婚配,愁于买房,何其苦哉。
2、未来的行业走向。随着全球经济下滑,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房地产行业的发展我是看衰的。房地产行业或者说是大土木行业,在全球范围看,早已是夕阳产业,更不具有高精尖科技性质,如此属性,也只有在中国这样需要大基建的国家才有些许年月的繁荣(也就是过去的若干年),我在国外(欧洲)留学的同学也曾说过,在那边很少有年轻人会选择建筑行业,这都是人家玩过时的。用一些数据吧,根据上个月国家统计部门发布的2015年全国经济运行数据,当前我国的城市化率是56.5%,2015年当年的城市化率增长1.5%,目前的发展速率来看,不出十年,中国的城市化率就会达到70%,而根据各国已有的发展规律来看,当一个国家的城市化率达到70%时,房地产行业进入下行阶段了,可不是增速放缓,是整体下行,而当城市化率超过85%时,房地产行业基本就发展到头了。考虑到我国的城市化率是以人口为计量单位,而非以房产面积为计量,考虑当前的房屋存量规模庞大,泡沫明显,也就是说房地产超前于城市化率,最后,设计行业是房地产产业的上游先导,春江水暖鸭先知,也会先进入下行期,如此看来,少于十年,设计行业必入寒冬。前些日子的万达年会,王健林说集团要坚决执行全面转型的战略,不再聚焦于房地产行业,以后也不以房地产企业标榜自己,全面转入轻资产模式。大佬都撤了,行业前景可见一斑。(注明一下,我不是说房地产行业要垮了,而是说行业萎缩大势已定,至少近几年房地产不会垮,这是国家的命脉产业,牵一发而动全身,关乎稳定,稳字为决)
3、当前混乱阶段怎么办。我看到好多答友说,我们要联合起来,共同维护设计师的合法权益,完善建筑设计行业的工薪制度,为我们自己争取一个公平的从业环境,这是政治正确,而不是实操可行。没有工会或工会形同虚设,劳动权益得不到切实保障,远非设计行业独有,而是各行各业普遍如是,这是大环境,你我蚍蜉,焉能撼树?孰不见富士康工人跳楼一命相抵,可有改观?孰不见农民工讨薪自残自损,有何效益?你我只不过是多读了几年书,占个硕士博士的学历名头,说白了还是画图的脑力农民工,整日伏案,有何斗争经验,谈何共同联合。我对搞行业内人员联合共同维权以促制度性改革之建议不认同,这条路远比做个大项目做若干个大项目难上万倍,真要是诸位仁兄能做到,我钦佩万分,我也觉得这事你都能搞定,再回来画图做项目真是屈才了,各行各业的人民都需要你,社会的发展民族的进步更需要你,尔等千万不要回来画图。题主所列事件,当事人维权之做法激进,恐有违法之嫌,但若能通过此法维护自身权益,也未尝不可(切不可玉碎瓦全)。保护不了其他人至少先保护好自己,若是每个人都能保护好自己,也就是保护好了大家。
4、未来路在何方?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路:若是你已在行业内立稳脚跟,是既得利益者,并在将来行业下行阶段有信心有能力不受影响,那就留下;若你虽在行业内立稳脚跟,有些物质积累,但不能保证未来,可以考虑以此为基础,创业或是以自身资历能力转进国企垄断当个肥差,亦或是跳槽至一带一路相关密切企业(这是国家供给侧改革输出过剩产能的重要战略)继续奋斗,移民也可以考虑;若你是从业不久,还处于学习阶段的新人,我觉得还是转行吧,以你的能力,跳哪家设计院或者房企都差不多,覆巢之下无完卵,去一些朝阳行业吧,年轻还来得及,家里有家底的可以创业(我不建议一穷二白的年轻人创业,失败几率太高失败的代价也很大),实在不行还可以考公务员(公务员待遇下降了,但仍是经济下行期的良好避风港,利用业余时间可以搞副业创收,前提是不要违反党纪);若你是刚工作或是建筑土木行业的学生,那就要慎重抉择了,选择了这个行业,建议去一带一路相关企事业单位(可能要出国远离家人),这是国家给你的导向,要识时务,不选择这个行业,那就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了。
以上这些是本人近期的思考,正好借着题主所问,一时兴起,写了下来,想必有很多疏漏,万望轻喷误骂。对了,我决定年后转行了,荒废了七年辛苦所学和几年的从业经验(沉没成本高啊),心有不甘,可时代如斯,时也命也,奈若何!
-----------------------------------------我是分割线-------------------------------------------
看到一些同仁赞同我的观点,得到了认同,还是挺高兴地,那我就补充些。
先说一下我的基本情况,老八校结构专业硕士毕业,入行三年,尚未站稳脚跟,新人一个,在二线城市的一个大院(姑且算吧)工作,平时喜欢涉猎各方面的知识,前面写的那些都是我所看所思之后总结出来的,纯原创,肯定也有不对的地方。去年院里效益不好,产值相对前年减少18%(院长说的),已确定今年的年终绩效发不下来,更何况本来也就没做多少项目,能发下来也没多少,散落在全国的其他同学,也都不怎么好。正因为如此,我才多了以上那些思考,结论也说了,如此境况,何必抱残守缺,及早转行算了。
现在,大家普遍迷茫的的一个问题是,到底要不要转行?下不定决心。进一步的问题是,转行了我们去做什么?我们又能去做什么?我在行业内只是个新人,不是大V,没有什么资格在知乎班门弄斧,只当是和各位交流学习一下。
1、到底要不要转行?下不定决心。其实,不仅是咱们,但凡任何一个行业,发展到行业顶点后,都要回落下行,面临这种选择的不单单是我们这些设计人员,看看钢铁行业,化工行业,煤炭行业,汽车行业,去年都是下行行情,整个第二产业(尤其是传统制造业),形势都不好(所以我们转行最好不进这些行业)。说句阿Q式的话,受伤的不单是你,你又何必独自哀伤,大家还要平常心以待之。退一步讲,咱们这些人,还算是读过几年书,姑且算是高学历吧,要是咱们转行都找不着工作,那没有高学历的人都要饿死了,谨以此言加强自信吧。如果你是因为怕找不到新工作而不敢转行,我想最好不要有这个担心。
我还知道,大家下不定决心还有另一个原因,就是我读了那么多年书,我从小学习很努力,我好不容也考了好大学,读了好专业,我又考了研究生甚至是博士生,好不容易工作了,我在这个行业摸爬滚打,受人欺凌,任劳任怨,起的比鸡早,睡的比狗晚,干的比牛多,这非人的工作我忍了,工作经验刚积累出来,却要转行了,我心有不甘啊。我要是抛弃的我的这些专业技能,和那些没上学的小伙伴有什么区别,我对不起之前的那些付出,我对不起我的那些青春年华,因为我没得到收获。这应该是大多数设计人员的心声吧!从感情上讲,的确如此,但这个严酷的社会谁给你讲感情,没人会同情你,一分耕耘一分收获,那是童话,我们不能幼稚的执拗在这些情感上,只有耕耘没有收获的情况,自古以来比比皆是,不肖你我再上演一次,要怪,只怪当初自己没选对行业,老话说,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大抵如此。从经济学价值判断上来讲,转行就意味着我们先前的那些付出都变成了沉没成本,都是无用功了,但不加改变照此下去,终有一日不得不转行的时候,是不是沉没成本更高了,古语云亡羊补牢为时未晚,一条道只能走到黑,撞上南墙只能头破血流。其实,我们从大势来看一下这个问题,当今社会,能终其一生只做一个工作,并且事业有成家庭幸福的,能有几人,现在早已不是父母那一代一个工作干到退休了,不仅当前我们面临抉择,保不齐日后漫漫人生路还要更多的再就业再选择,大家看开些也做好心里准备。
最后,我还想从人生维度来谈一下这个问题,看似转行了我们是放弃了先前所学,浪费了自身的技能,但从人生维度来讲,我觉得这不算浪费,这只是一种历练,是一段宝贵的经历,你能保证日后的工作用不到这些了么,你能保证咱们经历的这些苦难(勉强只能算是时运不济)对日后的人生没有意义么?所谓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更何况本科的只能算是通识教育,你要是没好好学就更谈不上浪费,研究生也就那样,学的东西权当锻炼自己了。
还有第二点,稍后更...........
----------------------------------------------俺又回来了-----------------------------------------------
先说点题外话,更完第一点之后,我就在想,第二点肯定是要说的,但是怎么说,详细的说还是大略的说,直到现在我都没有想明白,索性心随文动,写到哪算哪吧,逻辑性不如以上内容那么严谨了。(其实是快过年了,想这些不开心的东西挺累的,写的越多越是增加自己的负面情绪,一年到头都是画图那点破事,本就心气不顺,年根了懒了,不太想动脑子了)。下面切入正题。
2、转行去做什么?我们又能去做什么?
这是个大问题,也是目前困境的根本性问题,限于我的年轻,不成熟和局限性,我的回答一定是片面的,主观的。
首先要提出两个子问题:i、我想转行,但除了画图我啥都不会,怎么转?我想反问一句,设计院的苦逼自己心知肚明,你要还会别的,你早转了,谁还大年根的纠结这个糟心的问题,正是因为不会别的大家才来这瞎哔哔。现在我们客观的审视自己一下吧,前些年我们在学校学习理论知识,近些年在设计院锤炼自己,至少我们的学习能力是很强的,你现在转行学习新的技能,凭借咱们具有的学习能力,完全办得到,我就不信结构力学弹性力学塑性力学有限元各类软件诸多规范都学过的我就学不会汽车机械理论和发动机热动力学?只是懒得再学,畏难情绪在作怪,说白了还是心态,总想着凭啥我要重学一遍才能挣钱,而别人都不用,那种幼稚的平等观念及早抛弃吧。还有就是,咱们这些工科生,一想到谋生,总想着要有一技之能,我凭真本事吃饭,转行了也必须转到一个我有专业技能的行当,这就是我们的局限性,当前的社会发展,资本要素和管理要素的推动作用十分明显,效益分配中资本面和管理面分的受益也高于技术面,我们为什么要把自己关在技术这间小屋子里而不出去看看外面的大空间呢。当年考大学选专业本着技术立命的指导思想,我选了个土木工程,现在想想自己萌的好可爱啊,现在懂事了,自己会思考了,也只能一笑而过。老辈们总说做工作是混社会,工作干得不错都自嘲是混得不错,一个“混”字,味道全矣。总之,三个层级,第一是学习相关专业的技能:搞建筑的可以向动漫,电影方向(朝阳产业仅作举例)投射一下,看有没有机会;结构的看看岩土,市政,道桥隧,港口等相关方向有没有机会。第二层级,完全学习新技能,看个人兴趣和具体机会了,各花入各眼,自己做决定。第三层级,即使不学也不是不转行的原因,很多行业不需要技术功底。没技术的都当老板了,有技术的都去给没技术的打工吧。
ii、我看好了几个机会,可那些工作还没我现在挣得多,和前几年更比不了,我转行了还不如接着干设计。我打个比方吧,我们现在坐的是一列逐渐减速的列车,当前的速度还不算太慢,从我们身边驶过的列车有的是刚启动,速度还没加上去,将来的速度应是很快的,这时我们应果断跳到那列正在加速的列车上,然而付出的代价就是,暂时的或阶段性的收入降低,这是跳车的阵痛和代价,到底有多痛,就看你跳的是否优雅了。谨记,跳对车别跳到另一辆减速车上。
然后就是,有朋友私信我,让我具体点说我们能去干哪些行业哪些工作,问我有没有意见,我不知道你可以去干什么?臣妾真的做不到啊啊啊啊!我连自己都没有搞定,只是想清楚了当前的情况罢了,仅此而已。我能想到的一些出路在整体回答的第4条已经说过了,每个人的情况都不一样,选择千千万,我不是就业导师,我就是一个爱读书爱思考会画图的小屌丝,我说说我这个小屌丝的打算吧。我家在眼镜行业有些门路,这可是个暴利行业,我若是全然转行,会认真考虑眼镜行业(很个例,不具有普遍意义)。我个人对汽车行业兴趣盎然,并且已经积累了相关知识,以前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不会选,现在知道自己喜欢什么了,应该选啊,即使收入降低我也愿意(还是很个例,不具有普遍意义)。我还没有一注,今年的注册考试还是要考的,保不齐拿了证,领导器重收入翻倍,我就不转行了。垄断性国企是年后考察的重点目标,我指的是把土木专业当做是基建部门的垄断国企,如电信三大户,大型车企,地铁机场等。最后,公务员考试不妨一试啊。还有一些不成熟的,不说了。
最后,有人私信问我,一带一路的相关行业,具体是什么,怎么加入。其实具体到咱们行业,一带一路就是去国外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再说白了,以前咱们做国内的项目,现在要去做国外穷国的项目,看看一带一路的那些国家,亚非发展中国家,把我们前些年在国内做的那些事在那些国家再做一遍,帮助他们基建,也是转移国内的过剩产能(我们这些半死不活的工作就是过剩产能,国家给我们指明了道路,就是转出去,那我们挣的是什么钱呢,是国际化的人民币,这就是人民币加入SDR的原因,谁来主导规划这些基建项目呢,去年新成立的由习大大牵头的亚投行啊,看见了吧,国家的用意很明显,戏台都搭好了,你我要不上去唱,只能喝西北风了)。基本是由国字头企业在做这种项目(你要留意的话会发现,中海外、中建、中化、中土这些大国企常年招人的),这种基建有两种工作可以提供给我们,一种是设计,就是留在国内设计这些项目,这是好工作,如果你技术过硬又有相关门路(例如有同学同事可以帮忙介绍),这是不错的选择。另一种就是被派驻到国外,也辛苦,关键是危险性高,但收益也高啊,干几年再回国,手握百万,置房娶妻,然后找个别的工作,这适合没成家的年轻人,我有几个同学现在就在国外,就是做这个的。
还有一个,就是参军,军队基建特招,我刚开始了解,不能展开说什么。
—————正经内容在下边—————
建筑圈真小,我和学姐都被前同事认粗来了…………
有个在UA干过的学姐,走的时候130多个人,现在有三十几个人,写这些标语的就是她同事……
我想说……仿宋字没练好啊……
来看看后续图片……公司刮图水平不行啊,图纸都刮透了……
———————扯个闲篇儿———————
我实习的时候就意识到基本工资+年终奖这个不靠谱了,辛苦一年到头,人为刀俎,我为鱼肉,还不是任人宰割。不想要你了,就少给甚至不给,你有什么办法,有本事你走,走呀……正好……
所以设计院的人往往跳槽频繁……
实习那年,年底就给了我三千,所以,我毅然去了甲方……
从去年这个时候我的甲方前东家付不出设计费、农民工堵门,到年初的项目停工、大裁员,当时设计院的同学还都在嘻嘻哈哈,完全意识不到问题的严重性,一年下来,终于蔓延到了这个地步……
不过我们当时不管主动辞职还是被动裁员,都结清了算上辞职当天的工资,还给了N+1个月的补偿款……两清……
所以,直至今天,我依然要说它个好……———————说点正经的———————
说到底呀,这还是个信用问题。
不讲诚信+不会办事儿。市场经济,自由社会,只要合情合理合法,谁也不应绑架谁。自由恋爱,和平分手。
如果只是裁员+降薪,可以事先商量好,互相理解对方的处境和困难,彼此并不应该有怨言。
因为都知道现在的情势,不是谁想不给钱,而是真的没钱,企业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老板压力要比员工大得多。开发商卖不出房子,资金链紧张,就没法付设计费,设计院收不到设计费,基本工资却要依旧出,肯定是支撑不了太久的,谁也没法在没有收入的情况下养着一帮员工。
归根结底还是整个经济体没有活力,内需不足,没人消费……
全社会行动迟缓,仿佛是冻住了啊……
员工也不是没有大局观,并不是不管你的死活只知索取。
但是,就怕你们呐,耍猴……(?????)
承诺了却不能兑现,给人一种骗炮的感觉……
你把我各种姿势操了个遍,现在却不要我了……
那当初说好的分手费呢?
如果说好了你没有挣钱能力了也不给分手费,那好,我走……
如果你当初画了大饼,现在掀桌子说“菜不上了”,对不起,我不答应……
事先承诺好了,那么欠债还钱,天经地义的了……即使你再困难……这也是企业经营不善应付的代价,应担的风险……
其实大家都是一条船上的人,好聚好散,你没钱,谁也不能逼你跳楼……关键还在于处理问题的方式方法……
这个呐……企业经营者们,情商还有待提高,方法论还要学习一个……
大家互相包容体谅,争取共同活过这个冬天……
毕竟,靠吃掉对方的尸体活下来,春天来了口中的血腥味也是难以祛除的……
我其实特想表达一下,可是并没有人邀请。
按照UA官方说法,是一名施工图组的旧员工来捣乱。
设计师一般都认不清大局。容易在自己的小天地里思考。接触面比较窄。也不会抱团。
为什么,因为要做出好作品,人都是比较单纯的,没那么多心思。
设计师算是这世界上最可爱的人群了,尤其是底层设计师。每天忙忙碌碌,他们可以忍受甲方责备,老板责骂,甲方审美很差,也可以忍受行业不好降薪,忍受行业累成狗而没有加薪,只要自己的付出被尊重就很开心的一群。一般这样自我鼓励,设计才是最有意思的工作。
可以说是比较好糊弄的一群。
男设计师,平时忙没时间逛街没时间消费。因为行业缘故,基本都是一身房贷拼命工作。
为公司献生命,为祖国献工资,反正你说他富裕吧,他也撑起了这个国家和社会的需求。
就是这样一群人。他们大多可以和公司共苦。可惜公司并不觉得。
我看这个涂大王八的设计师,所不能忍受的是:被欺骗,被恶心,被羞辱,被糊弄。
尤其当困境来临的时候,发现周围那些他们用血汗养肥的所谓合伙人们真想着怎么弄他们的时候,那种你说你痛苦我都信了还想着如何降薪也接受了,结果你是说,天这么冷,把衣服留下,人滚蛋吧。
回想起,为了公司投标夜夜通宵,为了出图各专业加班整月。用的时候说得天上有地上无,隔天就让你滚蛋而且是扣着血汗钱让你滚,这时候,设计师发现以前觉得拼命工作也许能上升到合伙人的荣光都变成羞辱,合伙人瞬间变人渣。
会有一点信仰轰塌。
这时候,就应该有一面墙甚至几面墙给前员工涂一涂。
没有泼红漆在时X身上,这位前员工应该已经很克制了。
这两天上海多冷,设计院什么情况会没人,至少是后半夜。
这是多大恨!
在行业这样不好的情况下,城市应该提供更多发泄空间和墙壁。
UA只是一条遮羞布,
扯掉就扯掉吧!!!这就是建筑设计行业血汗工厂的现状。
当我们看到纺织业的血汗工厂我们不发声,开心穿质高价低的服装;
当我们看到电子业的血汗工厂没人发声,因为大多数人得到质高价低的电子产品;
当我们看餐饮业服务员累得像条狗,常常走神忘记倒热水点单时,我们愉快享受美团打折食物;
当设计业都以方案免费施工图企图得到项目,很快施工图也越降越低的时候,设计院变成设计师的血汗工厂。而设计师成了这个行业最不赚钱却挺花钱的一群废物。
说实话,那个王八图还是很趣味的,
说明哥们即使急眼了,设计底子也没丢,
构图对称,重点突出:UA+王八;文字简洁达意清晰!
如果作为汇报文本,一下就抓住了甲方的心!
而UA事后的擦红漆的方式弱爆了好吗?
你可以将红漆用红漆遮盖,再喷上:新年快乐!恭贺新春!或者我们不是王八蛋。
也可以将公司中标项目效果图展板粘贴上去。说明设计实力强大,全滚蛋我们还能做设计。
可是UA都没有做。说明他们既没有有力的行政公关,也没有真正为公司考虑的人,
而一群保洁生生把LOGO下方扣烂掉的样子,真是蠢透了!!!
年底,我所在单位开除了两个人,一个从来了就一直在加班两个月之后在实习期入职前就开除了。另一个已经入职,在签了合同之后发现自己的薪资比谈好的少了,表达了不满之后,公司就赶在过年之前开除了她。
我不了解UA的情况,但是我想都不用想就知道是怎么回事。建筑设计行业的工资架构,年终奖制度从一开始就给我们自己埋下了陷阱,在这个寒冬把我们绝大多数都陷了进去。
坐标天津,据我所知的设计院除了某大型民营发了还不错的年终奖之外,身边的同事,同事的同事,都没有在看见年终奖这个东西,我们单位负责人级别的都1000,2000不等的降薪,而我作为建筑专业依旧在加班,依旧承受着压力去赶工期,但是面对拖欠工资,降薪裁员,我能威慑到老板的就只有辞职,而辞职意味着我放弃我之前所有的产值,至少要承担年终奖因辞职而打的巨大折扣。
如果说行业萧条意味行业必须整合规范起来,那么我觉得设计人的维权也该就此而规范起来。在我看来,黑心老板固然可恶,可安贫乐道唯唯诺诺,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设计人才是他们作恶的底气。
设计师们你们是怎么想的?
1,我们单位还没有辞退我,我们单位还是很仁义很好的,被辞退的都是没什么能力的人吧,不然怎么会被辞退呢?
2,降薪了,先忍着吧,反正还够生活的,大不了节衣缩食呗
3,被辞退了,被拖欠了,找仲裁会影响我在圈子的口碑吧,反正也没多少钱
4,忍着吧,不忍还能怎么样,行内就是这样,转行,吗,我还能做什么
5,还有比我更惨的,月薪2100,无年终,不也活着呢吗
这是我身边绝大多数设计师的想法,包括我自己。有时候我觉得我们就是温水里的青蛙,在这个封闭的设计院里慢慢的习惯了简单的同事关系,习惯了加班熬夜并引以为荣,习惯了对薪资福利逆来顺受,这种惯性如此之大,大到不敢做任何改变,直到不得不改变。
亲爱的同行们,承认吧,拖欠工资并不是关键,年终奖被克扣也不是关键,当年我们肆意的跳来跳去的时候不是没有被拖欠克扣过。关键在于当我们被一家公司辞退的时候,已经没有公司还需要人手,即便是还能找到工资,也无法再拿到曾经的薪资。
行业下行不是哪一座城市,哪一个企业,哪一个老板可以挡下的。
事实就是,我们中间的很大一部分必须离开设计行业,走的时候带着怒气或者委屈,很大一部分必须离开。
剩下的,是真正离不开设计的,是家底深厚能熬过这几年的,是年纪已经很大转行无望的,是愿意把自己的生活质量一降再降的。行业不会消失,希望几年后还留在这个行业的人能够不再熬夜,不再为了老板高兴而加班,不再发三四份工资,不再为了年终奖焦虑。这需要留下的每一个人努力。
最后来点干货吧。
1,即使是分几次发的工资,也要在正式工资卡发薪的前后把其他的钱存进去,这也有利于确定你的真实工资,因为你钱一定是工资所得,有一定的说服性。
2,平时留足证据,比如单位缴纳的公积金由个人负担,怎么算的账,尽量多的留证据。
3,加班的指纹打卡留好证据,同行们,加班不是天经地义的
4,实习期间单位也需要给员工缴纳保险
5,偷税漏税,挂靠都是违法的。
我想我是有发言权的,我是今年离开这家公司的,最后一个月的工资到今天还没有给。在市场下行的今天,我们已经做好了被裁的准备。可是公司没有一点担当,在第一批的人员中,公司的谈话是:要么离职,要么降到合同工资2815-4200。赔偿没提。副所长找我谈话一次,说我已在名单中,说人事会和我谈具体细节的,结果人事直到我2个月后离职都没找我谈过,就在下月初发上个月工资时被降了45%,每个月到手6000多,在那一批名单中算是高的了。可是我要还买房的首付,好有房贷,还要养育小孩。我耗不起,提出离职,理由是未能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离职时,人事让我签“自己离职,和公司不存在任何经济纠纷”,我拒绝了,结果公司就拒绝支付我最后一个月工资。后来因为公司知道我们仲裁了,提出给还没有离职的员工赔偿n+1,但是拒绝补齐欠薪,基数也是按降薪后的标准。公司这样不公平的做法大家当然会拒绝。仲裁时,公司对事实百般抵奈。现在要说一说公司的发薪模式了。如果年薪为24万,那月薪2万,平时发66%,就是13200税前,扣金(自己应交的17.5%+公司应交的住房公积金7%),扣税。税后的钱分4部分发下来,第1笔农行正常交税,第2,3笔以注册在嘉定的两个公司的名义发下来,免税,第4笔发在工行/杭州银行,免税。年底剩下的34%,会在10月底发一次双薪,再扣除公司交金的部分36.6%。在仲裁法庭,公司律师只承认农行第一笔钱是他们发的,目的就是想减少补齐欠薪的部分。更可笑的是,仲裁员竟然说,公司没有恶意欠薪,不用赔偿经济补偿。欠薪是事实,不分主观,恶意与否,都应赔偿经济补偿。仲裁员也是胆大,违法法律精神。
所以,今天有人做出过激行为,也是因为是被公司逼急了。其实,他说出了我们的心声,只算我们接受传统教育,总是太相信什么事情都能通过正当合法的途径解决,我们总是埋头画图,也太相信大家都是遵纪守法的人。
通过这个行业的寒冬,对我们的人生阅历真的是极大的丰富,不再太傻太单纯了。
战战兢兢的处女答
PART1
首先对于UA,70%项目来自于绿地,可以说与绿地水乳交融般的合作以及绿地前几年的扩张成就了UA这两年的野蛮生长(看着它的员工从300到600到1200确实挺恐怖)。
与众多靠做住宅起家的私企设计公司一样(这里科普一下,住宅项目量大简单设计周期短回款快,所以刚起步做商业地产的小设计公司或者大公司里的新设计所如果没有特殊扶持的话一般都会通过做住宅跑量来维持自身的基本运营),UA靠着做熟绿地之后总结出的成熟模式一招鲜吃遍天, 结果15年绿地的停滞给了他们致命一击,盈利模式单一造成的风险是其一,但这与企业以及领导层的不成熟脱不了关系。
很早就听说过UA的管理风格以及一些令人“不耻”的做法,因为本人没有亲身经历过所以不做过多评论了,我也是上海私企每日每夜被压榨血汗画着图过来的,所以对于这些设计师的遭遇与愤懑我感同身受,但我也想请各位读者画图dog们自问:
难道这不是我们行业的普遍现象吗?UA事件所折射出的不正是我们建筑设计整个行业的乱像吗?
以前行情好的时候底层员工能有点汤水喝,就算个别公司运气不好倒了我也能跳槽到有活的公司继续赚钱,所以那时你好我好大家好相安无事;现在行情不好了,政府风声鹤唳不大兴土木了,房地产开发商这边去库存加银行惜贷减少开发量了,小伙伴们就直接懵逼了,又吵又闹哭爹喊娘,回过头来看各种制度问题管理问题薪资结构问题都充分暴露出来了。
所以这引出来我接下来的话题。
PART2
年终奖制度,是从大设计院老体制下遗传而来的,现在基本80%国内设计院设计公司都是这种薪资发放模式。其实这是一种很成熟的模式了,因为设计工作是很难量化的,施工图或许可以,但方案很难,每个人的设计水平和经验往往直接影响自己的工作量和工作成果。所以大家最后都以结果为准:每年年末按当年实收产值或合同额配百分比发放给每个人或每个团队年终奖。比如一个团队一年实收产值1000万,提成30%为团队所得300万,这300万由团队自己分。剩下700万为公司场地运营项目接洽维系客户等等费用。这个提成配比一般都是可以商谈的,所以整个模式如果正常运行还是相对公平。
基层员工遭遇到不公正待遇无非是三种情况:
一是纯粹看你不爽或者你能力实在不咋地团队领导不想要你,这种情况下领导有良知就给你发够了再让你走,没良知你就呵呵了;
第二种是信息不对称,你创造的效益很高远超你的死工资,但你每天加班累死累活仍然拿的还是那么多,所以你会感觉自己性价比很低。
第三种就是现在的普遍情况,简单的说就是前面的模式无法正常运行了, 你谈好拿固定工资结果你的团队不幸的没有创造应有的效益或者说团队领导看到明年的项目储备不多创造不出符合你固定工资的效益了,所以不得不降你工资不然领导要倒贴,为了自己不死所以你得牺牲一下。
既然原先的模式无法运行那么就要倒逼改革了
首当其冲的当然是组织方式的改革,前面说了公司需要抽走团队年产值的70%是因为公司为你接洽提供项目来源,你屁股坐在办公室里不停的画图做设计就行了不用操心下一个项目在哪里。
那么这里公司的角色像什么?没错像中间商,公司把一个个团队组织起来形成一个大型设计集团,然后把一些团队的一些好的作品宣传出去,去寻找接洽靠谱的甲方。这个中间商承担了设计团队的管理、运营、商务洽谈、行政后勤等等业务,但是,他们不做设计!他们不做设计!他们不做设计!重要的事情说三遍。所以话也可以这么说,我们设计师创造产值的xx%需要去养活这些人!所以越是大型的层级越多设计院设计师越没有钱赚!(这也呼应了之前几位答主的观点,设计公司会越来越团队化小型化,也许会像国外事务所走明星路线,用心去做好的作品,对设计师的要求会越来越高越来越全能,这似乎是一条逆生产分工的路,但也一定会是设计行业未来的路。)
那么我们设计师是否可以和中间商切割开来?或者直接由互联网替代中间商的角色,直接匹配甲乙双方?
老的组织方式已经不再实用,期待设计行业生产组织方式的变革,我们每个人都身处在这变革的浪潮当中。
-----------------------------------------
PART3
看到有评论担心或质疑,之前没有细说特来补充一下
我也有同窗好友现在在大院做商务,喝酒陪玩之类少不了,并不说他们不辛苦,只是,在某宝出来之前广大分销商批发商也说自己幸苦
降低商品成本核心在于降低商品生产成本,流通环节成本,营销成本三大块,某宝之所以如此成功无非是极大简化了商品的中间流通环节,从而释放了巨大的社会生产力,这样看似是有阵痛(如同当年工厂下岗),实则提升了整个行业的生产水平。提一个问题:请问陪甲方喝酒吃饭请甲方唱K按摩对于社会生产起到了什么样的促进作用?And为什么习大要搬禁酒令?
建筑确实不同于其他产品,它在当下是一个低频购买产品,在中国一套住宅可能耗费普通家庭十几年的收入 所以大家购买时慎之又慎,但是我们可否从已经产能过剩的当下去放眼更加产能过剩的未来:当房子都可以直接3d打印的时候我们是不是可以今年住一个款式明年换一个款式,更不用提当人类住进网络,土地资源无限大的时候。
当然以上纯属我个人意淫,我只是想说明未来在技术突破生产力陡升的某个时间点,需求也会爆发开来。毕竟人类对于生存空间资源的渴求是与生俱来的。
咳咳绕远了,实际上现在已经有很多互联网+的创业者们开始了不同的尝试,猪八戒已经上了央视,众多设计类品目及效果图都可以在上面发包接包;特赞也已经投入实用,虽然目前还没有加入建筑设计领域,但创始人的建筑学出身还是可以期待;匠人网准备按照天数给工钱,类似私活性质;方法很多,目的一致。
然而未来人的工作方式也是可以改变,随着科技的提升人与人的远程链接将会越来越方便快捷全面,工作不再局限于在同一个地点同一间办公室,越来越多的人会在家中SOHO,公司办公场地变得越来越可有可无,公司概念越来越模糊(真实发生在我们公司,由于出差实在太多,正在努力推广钉钉)。
这是大趋势,虽然不会马上改变,但是COMING SOON
本来不想答这个题的,因为我的原则一直都是专业问题只写干货、不关注八卦、不谈风月。可从前两天开始,首页上一直都在推送这个问题。被刷屏刷得各种烦的我,点进来看了一下发现前面的回答有很多,有“其实设计师是很可爱的人”这类谈情怀的,也有分享自己在UA及其他设计公司的苦逼经历的,还有在借此预测建筑行业一蹶不振劝人转行的。更有不靠谱的某广州匿名用户在那里逻辑混乱地在那里瞎逼逼的,我不知道他就是利益相关方派来洗地的,还是只是智商欠费、人品堪忧地来强答凑热闹的。不过看到下面评论区骂声一片,我也就放心了。
短短几天内,这么高的关注度,这么多的答案,说明这个话题真的深深刺痛了我们一帮苦逼设计师们的神经。但在义愤填膺、群情激愤之余,除了 @Timecost工时日志 仁兄的答案真正有提到过此类事件为什么一而再再二三地发生,以及如何避免此类事件的重演之外,其余答案都鲜有涉及。作为和大家一样的苦逼设计狗,以及法律从业人员家属 @麦田里的小樱桃 ,我愿意在自己有限的认知范围内,从法律的角度来谈一谈如何避免类似事件的重演,以及如果发生在自己身上我们该如何应对,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今天只谈法律和契约精神,不谈技术,不谈情怀,更不谈上述某广州匿名用户那泯灭人性、狗屁不通的换位思考。
因为是非法律专业人士,只是平时耳濡目染地和家属讨论过很多建筑领域(不只是设计领域,还包括很多建筑工程领域)的法律纠纷,所以下面的内容在法律专业人士眼中看来可能显得不那么专业,更没法引经据典地告诉各位该参考哪些法条之类的。我想要做的,就是和大家分享大家从和一家公司签订劳动合同,到结束合同关系的过程中,如何行之有效地保障自己的合法权益不受无良老板侵犯。
1. 劳动合同的签订
同样作为设计从业人员,我太了解我的同行们在签订劳动合同时的马虎劲儿了。对于刚毕业入行的小菜鸟们,大多数羞于启齿谈待遇,感觉只要有还不错的公司要他们就感恩戴德了,更别说这家公司可能还是业内知名了。所以说他们别说仔细看两三遍劳动合同了,HR把合同递到他们手里不出10秒钟就签好了。我想说的是,虽然在这个靠资历和经验混饭吃的行业新人不值钱,可多少也得有一个价格管着的啊,而这个价格是基于前面一大堆各种各样的条条款款的前提下的。你就真不担心签的就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卖身契吗?
对于设计经验丰富的行业老鸟们,面试时和老板谈天侃地、谈笑风生,就差称兄道弟了。在整个过程中,只要从老板口中听说了符合自己期望甚至超出预期的工资数字之后,马上就觉得大功告成、高枕无忧了。至于怎么发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拿到手的总数够就行了嘛。像平时发70%、剩下的30%年终发,或者分月度、季度、年度三种形式发,更有甚者就是上面有人提到的真正签合同的这个公司只给你发30%,剩下的70%由老板用他那大字都不认识一箩筐的父母的名字注册的空壳公司给你发......等等诸如此类的。
@Timecost工时日志 老兄说得非常对:“以前是一肥遮百丑,现在行业下行,再这么玩儿是不行的了。” 这在行情好的时候,老板有钱赚,当然愿意履行承诺。可现在就像巴菲特说的:“只有退潮的时候,才能看出谁在裸泳”。现在就是退潮的时候了,老板发现要是按合同约定那样给你发工资,他就没钱赚甚至亏本,挠破脑袋也想不到更好的办法。然后就把他的大内总管HR经理叫到办公室密谋,然后你就成牺牲品了。这时候你去找仲裁、打官司,仲裁员和法官就算是你亲爹,在习大大“依法治国”的号召下,也得看你们签订的劳动合同,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来给你断案不是?
上面有答案提到仲裁员不公正,是不是不公正因为你提供的信息不够,个人也非专业人士,不敢妄言。但是,就我个人了解及家属有参与的类似案子中,只要劳动合同约定得清楚明了的,仲裁员或法官都无一例外地支持了劳动者的诉讼请求的。在劳动纠纷这类鸡毛蒜皮的小案子中,除非真的是雇主公司老板的亲爹亲妈,仲裁员和法官是不会去冒险担那个徇私枉法的罪名的,尤其是在北上广深这类大城市——因为性价比真的太TM低了,还不如赔几个钱了事!
这里举一个例子吧。我有个朋友,也是我前同事,离职后去了另外一家机电顾问公司,在本地某地标性港资项目当驻地工程师。因为本地商业地产饱和,在和李嘉诚撤资潮差不多的时候,该港资项目宣布停工,解除与所有顾问公司的合同。项目都停了,朋友的雇主公司肯定也得和他解除合同啊。解除就解除嘛,正常按N+1补偿就行了呗。结果那公司的半吊子HR经理毫无法律常识,拒不补偿不说,还放狠话说“我在上一家公司就是这么干的,你要怎么样吧?”朋友也不是一个省油的灯,把合同发给我家属看了一下,又给他找出了一个漏洞:没给他买社保。不买社保其实是他和雇主私下达成一致的,因为雇主公司在深圳,想给他买在深圳他自己不愿意买,然后就折成现金发放到工资中。但既然到了闹翻了的程度,之前的口头承诺都是浮云了。仲裁时他果断否定了私下的协议,要求雇主按劳动法规定补偿他三个月工资(好像是这么多,具体的记不清了)。最后仲裁还支持了他的请求,判定雇主不仅补偿他N+1的工资,再额外赔偿3个月工资。目前案情最新进展是雇主已上诉,法院还没判。但争议焦点不在赔不赔,而在于按不超过深圳还是本地3倍工资标准赔偿他了(因为法律规定赔偿时的月工资标准不能超过当地职工平均工资的3倍)。
所以,签订一份合法且对自己有利,或者至少能保障自己权利的劳动合同真的很重要。请各位同行们,在以后的职业生涯中一定要重视你的劳动合同,那可是你的卖身契的啊~这也是风险防范中最重要的一环,没有之一! PS:请不要吐槽前面那个雇主HR的业余水平,我也觉得他脑袋被门挤了,这完全不是高达上的外企应有的水平啊。
再补充一点,一般公司的劳动合同都是统一格式,而且都有法务或法律顾问审查。视审查人员水平和职业素养的高低,以及法盲老板个人干涉的多少,里面或多或少都会有那么几条明显违法劳动法、合同法的,如“双方协商一致不买社保”、“补贴和奖金不算作工资”、“自愿加班,不予发放加班工资或调休”等等(我这个业余人士可能表述不是很严谨,期待专业人士指导我重新斟酌修改)。像这些条款因为和法律明显抵触,本身其实是无效的。考虑到好多公司合同都是统一格式,所以你在跟他们谈的时候,也没必要锱铢必较地要求他们专门为你一个人修改。修不修改其实没啥大的影响,我们一定要学会抓大放小啊~
2 . 劳动合同的履行
结合设计行业最普遍的现状,在合同的履行过程中,我必须提最核心、最重要的一点,请各位同行一定谨记:
设计师与雇主公司的劳动合同,和雇主公司和开发商的设计合同,二者是相互独立、互不影响的。 设计师工资的发放,与雇主公司和开发商的设计合同是否按时履行无关,设计师不用对雇主公司的项目收款情况负责。
所以,凡是以项目设计费没收回来为由拖欠、拒绝发放设计师工资和奖金(对,包括项目提成奖金),或变相要求设计师对项目收款情况负责的任何行为(如帮助开发商卖房,甚至要求设计师自己买房),都不仅仅是耍流氓,而且是严重违法的!如果你还愿意在这个公司待下去,当然你可以假装自己不知道这一情况,可以选择理解老板的苦衷、相信老板的画饼。但如果你都已经和公司撕破脸了,这个重磅炸弹了还不扔出去,你是准备留着当年货带回家么?
3. 劳动合同的解除
除非劳动者存在违法、违反公司员工手册(但其规定不得与法律冲突)的行为,公司与其解除劳动合同必须与劳动者达成一致或按法律规定赔偿。所谓达成一致,就是你情我愿,通常就是劳动者主动提出辞职。这也是好多公司都会要求你写辞职报告才会的原因,目的是保护自己不被索赔。按照法律规定赔偿嘛,就是前面有提到过的N+1啦。这个是我国现行劳动法的规定,一般都会不折不扣地支持。像之前微软收购诺基亚之后,诺记员工要求N+6这类的要求,也只是喊喊而已,法律肯定不会支持的。微软开出N+3(好象是吧,记不大清了)的谈判条件,已经是业界良心了。
上面好像有点偏题了,关于上述规定的具体履行过程中,有两点需要注意:
1.无论是员工合同还没到期雇主主动终止合同,还是员工合同到期雇主不再续约,都应该按上述规定赔偿。
2. N+1是倍数,基数是月工资。合同有明确约定的是从合同,没有明确约定的基数是按过去前6个月的收入总数除以6得到的每个月的工资基数。同时这个工资基数不得超过当地职工平均工资的3倍,如果超过了3倍,按3倍执行。
所以,合同到期未被续约的童鞋需要注意了,你们也可以索赔的。请大家不要质疑,答主公司去年裁员时就是这么办的。这不是活雷锋,也不是业界良心,而是实打实的法律规定。不要问我是哪个公司,现在不招人~ 基于上述第2点,合同中未明确规定而又是提成制的童鞋们,请一定注意保护好自己的过去6个月的平均工资。也不要问我该怎么保护,我能力有限,只能帮你们帮到这里了~
解除劳动合同过程中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必须单独拎出来说一下,提醒大家注意:除非你是主动辞职,千万不要轻易写辞职申请或者在《解除劳动关系证明》、《离职证明》之类的东西。如果你写了或签了,基本就会被认定为双方达成一致了,你也基本与赔偿无缘了。我的一名前同事和他后来的新公司就扯过这个事儿,公司想炒掉他,但不想给赔偿。他倒是想到了不写辞职报告,但公司又变相让他签离职证明(因为现在重新找工作好多公司都会要求你出示离职证明,尤其是外企),他差一点就签了,后来好在问起我,被我和家属制止了。
好吧,又是前同事,没办法,我们公司的劳动合同被我家属称为劳动合同界的样板,凡是对公司不利的条款不会像很多公司非得生拉硬拽地被掰扯成对公司有利,而是“按劳动法第多少条执行”。这样做的好处就是,对于一般的懒人,不去查看相关法条,反倒不知道该条文是怎么规定的了。当然,这只是一方面,主要是真的按法律规定执行,所以很少和员工之间有什么纠纷。不要问我是哪个公司,现在真的不招人 x 2~
4. 我的两次离职经历
说一下我个人的经历与各位同行共勉吧。
我的第一份工作是在上海,是毕业回省城之后才找到的。当时公司说除少得可怜的工资外,报销往返上海的卧铺火车票(都不是机票,很抠有木有?),以及每天有15块钱的生活补贴。我因为膝盖打球时受伤,三个月实习期都没满就回省城做手术了。走之前当时公司领导的说法是让我好好养伤,养好后继续来上班。结果我出院的第二天就接到通知,“由于业务调整,你所在的省份不再需要你那个职位了”。当时还年轻,也还没要赔偿的概念,但我回来的火车票还没报销,将近两个月的生活补贴也还没给我发。我就打电话问领导要,他刚开始说给我办,几次之后又让我找人事,人事又推托说办不了,需要领导批准。几次之后,我搞烦了也弄明白问题所在了,就只给我那直接领导打电话,由刚开始的一周两三次变成一天两三次,从工作时间打到不分白天黑夜地打。亏那时的手机还不够智能,他不能拦截我,哈哈。一个多月后我终于如愿拿到了那一千多块钱,他最后那句话我记忆犹新:“好了好了,我自己出钱发给你,别再打电话来烦我了!” 重要的是我拿到了钱——那本该属于我的钱。至于是不是他自己的钱? I don"t care!
第二份工作是我主动辞职,但因为那个部门经理(也是公司副总)人品极差,所以我在离职前就留了一手:在部门副经理的办公桌上拿到了该月奖金发放的签字文件,并留下了复印件。果然,我离职后没给我发奖金。我也毫不客气地打电话过去质问他“我有没有得罪你?”,然后开门见山地说我要拿我应得的那一部分,一番交涉之后他同意第二个月发给我——并且真的如数发给我了。其实我当时是准备好了告到总经理和总院院长那里去(公司是一家大型部属设计院下面的子公司,归总院管),如果不行就仲裁、上法庭。总之一句话:你要想黑我的钱可以,我最终也未必能拿到钱,但我总不能让你这么悄无声息、这么舒坦地黑了吧?总得给你找点儿不痛快吧?
在后来的职业生涯中,我一直遵守上面的两个基本原则:1. 是我的就是我的,谁也别想黑。2. 就算你黑,我也不能让你黑得舒坦。PS:这也许是我最终找到现在这个大家眼中“别人家的公司”的原因吧?所以,我是比较支持通过各种法律的、正当与非正当的手段要回属于自己辛辛苦苦熬更受夜换来的血汗钱的。本地一家巨无霸级别的设计院,就闹出过因为不给离职员工发奖金,员工用手中掌握的院领导(国企)各种脏事儿威胁院领导,后来成功要到奖金的。
最后,再提醒大家一个事儿,劳动合同和其他凡是和自己利益相关的调薪通知书什么的,都一定要保存好,那些都是纠纷时的重要证据。我就专门找了一个铁的月饼盒,专门用于存放那些文件,从第一份工作到现在这份工作的每一份合同、调薪通知书、升职通知书等等,一应俱全,一个没落。
-------------------------------------------------------分割线-------------------------------------------------
上面的答案虽然长,但因为涉及到不是自己专业的领域,写得非常吃力。所以也是我答得最不满意、多次想中途放弃的。好不容易才坚持着写完,希望能给各位同行提个醒吧。其中的疏漏也请大家理性探讨,不要招来不必要的口水。
PS:家属先回老家过年了,不在身边。如果大家感兴趣,等她回来后我看能不能再从法律专业的角度来补充一下,让这个答案更丰满、更完整,能够更多地帮到大家。
??1.其实建筑设计公司不是没钱,无良资本家都把大部分钱拿去搞关系了,另一部分作为保证他自己的个人年收益,个人利益第一,总经理阶层坑项目组负责人,项目负责人坑专业负责人,专业负责人坑专业小组长,专业小组长坑基层设计人员,都是首先保证个人,即使你再努力工作,设计再精致,人家只会对你说一句,某某工你确实辛苦,今年没钱啊,项目没要到收款。然后就没然后了,不了了知了……即使收到钱也假装没收到,可怕吧[呲牙];??2.中国的建筑设计业,就是在市场经济的高速推动下,赶超欧美,赶超日韩;被我们太多的前辈(爱占便宜,只看钱不懂持之以恒打造品牌,不求精只求量,目光短浅)做烂了。怎么就不老老实实走社会主义道路呢?嘴上大喊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搞得一套套又是畸形的资本主义,疯狂赶超,能不出事吗!我们目前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老老实实,脚踏实地走好每一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第一,漫长道路信念不动摇,进而实现全面小康,实现现代化。疯狂加速,丧失信仰,丧失诚信和良心,留下虚伪和形式主义,这是非常可怕的。如果一个社会发展到最后只留下金钱和性欲,又有何意义呢!我们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有问题不怕,努力解决,民主,民权,民生,伟大祖国代表的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恳请党出面帮助兢兢业业建筑设计师维权,他泼油漆并非不理智和冲动,而是绝望的挣扎。(勤劳的人民万岁——毛泽东); ??3.可悲的社会,坑害了太多本是单纯又善良的人,逼得他们走上传销之路[偷笑];太多的人被迫逃亡国外,甚至更改国籍,其实他们都是很爱国的;他们这是学习革命先烈先在国外成立革命组织,进而找机会回国爱国吗[白眼]; ??4.如果一个社会的人民辛勤劳动,换回不了尊重和财富,那么这个社会就是在逐步丧失良知和正义。进而引发各类社会问题,让一部分人丢弃正直,去干一些投机取巧之事,比如拉人头参加庞氏骗局,伊租宝就是其中之一;求包养做小三,做情人也是;夜总会里那么多高级小姐也是一种情况;辛勤劳作换回不了等价财富,吃喝陪酒忽悠人却能月入10万,诱人不?扒开华丽的外壳,其实都烂成渣了,都快烂穿外壳了,不过有高手包装的速度胜过烂的速度,所以还能继续下去[呲牙]。?? 5.不得不说这一点,有些设计院员工不团结,拉帮结派,勾心斗角,有的甚至甘愿沦为无良资本家的狗,出卖战友,实在可悲啊。??6.五千年的历史告诉我们什么?中国劳动人民最团结,团结是中国劳动人民几千年的智慧和财富,这大大的天下是人民的,人民万岁。不过现在的中国人大部分已经丧失这一点了。你要问我为什么,我告诉你两点:1)先副带动后副瓦解侬;2)代表最晃达忍明裙重得跟笨力伊;统治阶级已经代表你了,劳动人民没机会代表自己,更没“合法”的机会团结反抗了,维权的游行示威都是要获得捅治接既批准的,不然你可是破坏社会安定的大罪啊。
以前是一肥遮百丑,现在行业下行,再这么玩儿是不行的了。这是整个行业的问题。我来说说其中的BUG吧。
BUG No.1
成本控制应该是过程控制,而非结果推导。
设计公司成本控制是一个系统工程,由于牵涉的人员和事物众多而庞杂,必须分解控制目标后,在过程中控制。前面描述的典型场景实际上没有目标分解和过程控制,仅仅是在年终时刻来一个数据汇总,大多数情况下都会让人大出意料。
BUG No.2
人力成本是由设计师本身的属性决定的,而不是公司的财务状况。
就像是你们公司楼下的牛肉面卖28块钱一碗,跟面粉多少钱一斤没有必然联系一样。牛肉面卖多少钱一碗,是由面摊的品牌,装修,环境,味道等等因素来决定的。而面粉的价格只跟当年的小麦市场有关系。面摊老板绝不会因为牛肉面可以卖到38一碗了就给面粉加价,也不会因为价格降到18元一碗了就去给面粉压价。设计师是一样的,凭什么公司收不回设计款的后果要他们来承担?公司有了盈利,会给他们分红吗?不会!没有权利,为什么要承担义务?
BUG No.3
不量化的控制是无效的控制。
任何控制都需要量化,否则控制就是一个伪命题。例如,要实现房间空调的控制,不能告诉空调,房间里冷了或是热了你就需要启动。你只能为空调设定,房间温度低于18度,启动制热;房间温度高于23度,启动制冷。
BUG No.4
用身份替代契约。
社会发展进入现代阶段的重要标志就是从身份到契约。前现代社会是靠身份认同来而组织起来的。李员外是乡绅,那么村里的是非就由李员外来判断;张总是老板,又是总经理,那么年终分配就由张总来定夺吧;王工技术水平高,人品也不错,跟他干,我们有信心……
身份认同有其历史根源,其中一个原因就是信息不对称,用身份判断是最简单便捷的方法。而我们已经进入了信息化的时代,靠信息不对称来建立权威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员工很容易就能了解到同行业其他人的收入水品。
BUG No.5
用经济上行期的方式来应对经济下行期的环境。
粗放式管理,在经济上行期也许可行——一肥遮百丑嘛,公司利润率高,很多事情都好说。经济下行期还这么做,很多问题都显现出来了。开发商开始赖账了,不付钱。以前靠身份认同,恳求,请求,要求,对方总会给的嘛。现在,开发商是真他妈没钱了,靠身份担保已经没用了,说不定同你签合同的总经理早就被当做替罪羊开除了呢,或者是在裁员减薪的过程中主动离职了——你敢说,这事儿不是正在你身边发生?想起合同来了?仔细一看,我靠!这合同签得真他妈粗,什么都保障不了。对员工来讲也是一样的,不把事情说清楚,没人愿意跟你玩儿了。
有了量化分析和契约,谁是谁非自有法律评判。有数据,有契约,才有良好的合作关系。
完整文章看这里:
又到一年算账时
--------------------------------------------------------------------------------------------------------------
补记:
契约
我们把这个事件复盘来看,回到起点,那就是这个设计师来到这家公司工作的那一刻。假如有清晰的劳动合同来规定清楚劳资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不至于用喷漆的方式来作为宣泄,而应该交由劳动仲裁。换句话讲,可以不用挽起袖子动粗口,挥拳头,搞不好还弄个鼻青脸肿——而可以选择穿上正装,打好领带,到仲裁机构有话好好说。
用经济学的观点来看待世界,会发现一切都有关选择以及为这样的选择而付出的代价。把双方利益用劳动合同的方式规定清楚,是需要付出精力为代价,他要防止的就是在后期出现问题的时候付出更大的代价。喷漆事件的发生,意味着事件双方都正在付出代价,还有多大的代价,不清楚。面对如此不确定代价的时候,我们是否会感觉到,先有一份详细的合同变得越来越有必要了?
这是在用一点点代价,来防止出现巨大的不确定性——这跟买车辆保险是一个道理,一年花上几千块钱,以备发生大事的时候有人帮你兜底——尽管10多20年都不一定发生的大事儿。
对设计师而言,花几个小时甚至是几天的时间来看看研究下劳动合同的具体条款是不是很有必要了呢?
对设计公司而言,用几个部门,花一些,甚至是很多精力来研究下劳动合同是不是也很必要呢?——就像发生问题的这家公司,需要面对的可是近千设计师,难到这些付出不是必要的吗?同被喷漆相比,这个代价应该不算很大吧。
设计公司的实质就是采购设计师的劳动,然后打包销售给开发商。设计公司同设计师的合同是采购的一端,而设计公司同开发商的合同是销售的一端,也非常重要。认真看看我们大多数设计公司的标准合同就会清楚,其实几乎什么都保护不了。相信涉事设计公司也有苦衷,如果真能追回设计款,那又何必跟设计师过意不去呢?是时候认真拟定同开发商的合同条款了。
从身份到契约,是前现代社会进入现代社会的重要标志。在一个成熟的现代社会,仅仅凭身份来做事,已经不能保证双方的利益了。
人力成本控制
以契约的方式来给设计师承诺的同时,一定要在过程中精准控制人力成本的投入——否则,项目亏损,公司补贴。
设计公司的成长
现阶段大多数的设计公司都是同开发商一起,随着国家大规模基础建设的大势,野蛮生长而成。明摆着这个时代过去了。
市场成熟期,有担当的公司才能成长。
被开发商赖账,不想办法对付开发商,却转头让设计师来承担风险,这不是强者所为。就像卖手机那个罗胖子常说的段子,他哥在外边被人揍了,就回家揍他——这不是男子汉成长的方式,男子汉应该同弟弟一起,团结起来,想办法去把村里那熊孩子给揍趴下。
设计公司如果没能在某个项目上控制住成本或是收回应有的利益,那也应该承担责任,兑现对设计师的承诺。自己在一个项目上亏一次,就知道要么完善对开发商的设计合同,要么将这样的不良开发商拉黑不再合作。在每一个项目上承担后果,及时堵住漏洞,才能够避免系统性的风险。
让设计师来承担风险,对公司而言,就是懦弱的行为,只会让公司疏于管理,被不良开发商所绑架。与之相反,通过一次一次的承担责任,设计公司才能实现成长,最终变得强大。别忘了,设计行业被地产行业所绑架,早已随之一同产能严重过剩。新常态下,早已一片红海,血战之后仍然站着的,一定是勇于担当的刚强勇士。
新常态之前的设计公司连同开发商一起,都是风口上的猪,虚胖。新常态的到来,敦促我们自己变得成熟而强大。我们的设计行业,距离成熟就隔着一份契约。
完整文章看这里:
设计行业从粗放到成熟隔着一份契约的距离——设计事务所喷漆事件的逻辑解读 - 知乎专栏
看了大家的遭遇,不由得有疑问:为什么不独立开业自己做设计呢?拿设计公司来发财就是耍流氓,设计公司人数超过20就是耍流氓,学习了这么多年设计为什么不自立门户而非要去这些无良公司任人宰割?
我们需要向政府诉求的是:
1. 放开资质管理,去他大爷的资质限制,要是没能力也绝对做不好设计,这就交给市场来淘汰好了,别再设这样一个门槛;
2. 放开市场限制,民间有对优秀设计和改善生活质量的诉求,该交税交税,非把市场搞死只能肥了既得利益者,饿死普通百姓。
日本的野武士时代尚且可以有小住宅可以做,总能勉强维持,我们面临的却是政策和市场壁垒,和邪恶的、不得不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推测的中国人。
作为一个在上海好几家排名靠前的民营设计院工作过的设计师我可以简单说说我的经历和看法,有些地方是亲身呆过的,有些是有同学好朋友在那边,而且有些现在正是中流砥柱。不过很遗憾,当年虽然收到过ua的HR邀请但没去,所以没发言权。但我觉得这次设计师真心干的漂亮!不然设计师感觉真的就这么被欺负下去了,让后面那么多期待的建筑学弟学妹怎么看得到希望?从这个层面我觉得这次事件是一次不错的行业转折点,至于事件本身能带来多大的后续效应这个只能让时间来回答。
不过我可以说说上海其他类似几家的经历。好像天下乌鸦一般黑,只有更黑,没有最黑。
但出现这种情况我虽然不鼓励设计师去闹,但根据我这么多年见过的和经历过的欠薪事件,在中国这个大环境下,能要回来的都是非正常手法的居多,有些时候公司还就是怕你闹的,毕竟不是什么光彩的事情。你不闹公司不会拿你当回事,你闹了反倒他觉得拿你当回事了。
第一个就是上海最大的民营设计院ccdi,当年也是火到不行,08年到12年疯狂扩张,结果08年金融危机就直接不知所措了。那边工资模式也是年薪制,平时发70%,年底补齐剩下的,另外加年终奖。结果那一年就冒出了一个新的手法一绩效系数,很多人被打了七折八折,而年终奖许多人就直接没有了,据我所知当年年底拿的少的人公司就只发了一千块钱!真的令人发指。工资都补不齐。就是变相的逼人离职。所以大家设计师都不要想着在行情不好的情况下有什么节操。想必当年许多新届毕业生都接受过ccdi的洗脑大培,何其煽情和感动人心。可终究逃不过设计院是要赚钱的,赚不到钱什么都是空谈,那些平时和你掏心掏肺称兄道弟的HR也就立马严肃的占到老板的立场来和你谈,谈合同,谈法律,各种连哄带骗。节操碎得一地。这个时候设计师就成了孤军奋战,因为其他设计师都有了自己的小算盘,他也要生活,他的薪水也没到手,这个时候他不会选择和你站在一对,至少明面上不会,尽管私下他也和你一起骂了公司千百遍。最后许多设计师就选择了忍受,或者说屈受。这里不得不说,中国人大多是缺乏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的,我印象中当年那么多人就一个选择找ccdi仲裁,因为是你要辞退我,那当然要给我补偿,这的确是有法律依据的。而其他的绝大多熟都选择默认离开了。
现在ccdi玩得更高级了,年底都能算出来绩效系数为负数。这就意味着你辛苦干了一年,结果年底领导找你谈话说很遗憾你不能走,你已经欠公司好几万块钱工资。有没有被恶作剧的感觉?
另外ccdi喊着上市可是从零几年就开始了的,到现在快十年了也没听说上市,还让联想集团入股,现在看来盲目自大就是作死。
/评论里好多说ccdi的,我想这里还是要客观些,当年ccdi还是给我们这一波设计师留下了美好的回忆的,而且就算是洗脑当时也是比较享受的,而且奇怪的很,可能是由于都被洗脑的原因,里面出来后的同事关系都不错,而且ccdi给了我们很不错的同事关系网,现在许多其它设计院的顶梁柱都是当时在ccdi认识结交的。
这里顺带再说说一家奇葩的设计公司 _上海浚源,可能大多数人不认识了解这个设计公司,我有许多同学朋友当年去了这家公司,然后也是遇到了拖欠薪水的问题,他们那也是平时发一部分年底补齐。结果当年效益不好年底的补齐就没下文了。其实他们也和我们大部分人一样签的保底工资,也没法律保障。但人家不走寻常路,几个人牵头煽动几十个被拖欠的设计师集体闹事,在公司门口堵着老总要钱。神奇的事情发生了,结果当年这几十个被拖欠的设计师都拿到了钱。所以在中国有时候非常手法有时候往往还起作用一点,虽然上海法律意识相比国内其它许多城市已经健全许多,但仍然逃脱不了中国国情。
因为时间原因(年底要钱),所以更新不是很及时啊,加上为了安全是手机打字所以很慢,也很多错别字,尽情理解。
这里补充一个还比较正面的例子_日清设计,也是唯一一家我觉得我节操的民营设计院,当然它的血汗程度比天华有过之而无不及,但起码你辛苦了就是有钱可拿的。也是唯一一个我离职了还主动把我应拿的年终奖补齐了的,而且是立马就。我觉得这个和老板有很大关系,宋照青还是一个很有建筑师情结的老板,或者说更多的建筑师属性淡化了他的老板商业色彩。他为了追求项目品质可以把员工时间压榨到极限,但同时他答应你的工资薪水也会准时落实,甚至有时候为了缓解太强的工作压力或强度为给员工更多惊喜。我当时离开日清的时候说过,日清适合所有愿意努力赚钱而且有些设计能力又能接受高强工作压力的设计师,特别适合完美强迫症的设计师,不适合生活的设计师和谈恋爱顾家的设计师。
/评论里说我怎么就给日清唱赞歌,这里单独回复下,一是我已经离开日清好多年了,可能现在许多情况形势也是变化着的。可能需要当事人才更清楚。而且我里面也说了日清的加班程度比天华有过之而无不及的,而且原来日清里面很多合伙人都是单身或者不婚主义者,和这样的人在一起工作你时刻要做好工作就是全部的心理准备。日清向来是不谈年薪按照项目提成分的,是来了才会发,至少这个风险我们提前是知道的,而且属于透明度较高的,这个至少比其它许多谈的体面的年薪可靠的多。
水石的好像这里比较多?那就先说说水石。其实水石是一个全称,里面包括了好几家公司,这里主要说大家关心的水石建筑。办公位置说出去很高大上,红坊,也就是雕塑公园,不过办公环境真心不咋滴,里面采光通风都不好,因为可能租金高员工多,员工非常的挤。不知道水石的小伙伴有没有切身感受?夏天那都是要一车一车的拖冰块放在办公室才能受得了的。当然这不是今天讨论关注的重点,今天大家关心关注的是欠薪啊。水石的薪水发放是算得上季度发模式。基本工资不高,三个月算是一次季度奖金,年底来次大的年终奖。前几年住宅行情好,水石还算不错的,基本有小日清的感觉。可是公司就怕盲目扩张和老板的急切做大做强,水石也是。这几年快速扩张遇上住宅项目的锐减问题就凸显出来了。开始是整顿缩减部门,后来是季度发奖金停发或延缓发,到最后年终奖和员工福利都停了,也就算变相裁员了。从一个对高端住宅还算有点追求到沦落到现在和其他民营设计院别无其它区别,也就是三五年时间。
不过这里顺带提一句,水石的水石课堂是我见过所有民营设计院最有业界良心的对员工的培训课堂了。只不过当设计院不赚钱的时候,老板都是商人本色而不再是一个有节操的建筑设计师,注意商人和建筑师还是有一个质的区别的。
水石14年好像大部分是打了七折到八折,部分不好的部门和设计师五到六折,可能这个与公司项目结构有关,水石太依赖住宅项目,所以当地产项目出现断裂的时候,水石反应就非常巨大,毕竟水石早就不是当年那个追求精品住宅项目的初衷,而是改为商人利益之上的跑量。
当年泛太和豪张思也是出现薪水危机闹得特别凶,结果整个整个部门的人被挖过来,现在好像也不好过。
先来说说业界内比较熟知HZS薪水危机事件。大家都知道豪张思在我们业界内口碑一贯还是不错的,公司地段在繁华的南京路,公司进去之后装修也很有设计感和品味。公司氛围我的感觉是严肃紧张有余,活泼轻松不够。这个与老板的性格有很直接的关系。众所周知三个创始人都是严谨的海派设计师和外国人,模式很有欧洲事务所风格,以往许多精品项目业界认可度还算不错,特别是高端小区和酒店曾经好几次投标打败我们,就连规划都有一次技压我们一头。不过一样,在中国也闹出了薪水危机。12年底的时候三十几个员工集体离职,大部分只拿到了预期年薪的四折到五折,所有基层和小管理层设计师基本一锅端变相裁掉。据我所知主要原因有两点,一是豪张思这种公司一般都会傍大款似的找几个央企作为战略合作伙伴,好像中粮什么的几家就是。结果项目是做得很大,周期拉得也很长,关系又不敢撕破脸得罪,当然也得罪不起。结果两个大项目停掉公司就一多半栽进去了。钱也好像永远要不回来,数目还特别巨大。二则和豪张思的人力成本控制有关,它是不管什么项目方案都要控制到施工图程度的,结果一两个大项目坑进去那就是多少个设计师日夜的通宵加班,而公司并没有像许多小公司的危机意识,比如有些项目会只打雷不下雨的保持跟着,但不会真的花太多人力去每一次都深化到甲方满意,这是一种公司运营战略,小设计公司都用得炉火纯青。也就是上海人常说的捯浆糊。从那以后豪张思好像在业界内口碑和业绩都大不如前。顺带说一个这个公司的小细节,公司特别看重手绘,手绘不好的人即使进来了也是会受歧视的。
再来说说具有典型日企代表的老毛,也就是MAO。它现在在柳州路的主角大楼,是他们自己设计的一栋所谓7A级别的办公写字楼,感觉很高大上吧,不过他们在负一楼,也就是我们住宅偷面积常做的那种带下沉式庭院的负一楼。公司的氛围那就不能用豪张思的严肃来形容了,只能说压抑。因为是伪日企所以很多管理层高级设计师都是日本人,在里面明显感觉的到严重的崇洋媚外,日本人讲话很有份量,地位也很高,其实真正的老板是中国人。这个公司给我印象最深刻的两件事就是一我有一个同事是在那工作时候累死的,当然不一定全部是公司责任,但公司的紧张压力和工作强度可想而知,二是这是一家特别能画饼的公司,别人一般谈薪水最多画个烧饼,然后实际吃到嘴里好歹是个变小的烧饼,他不是,他一开始画的是披萨,吃到嘴里连武大郎的炊饼都不是。因为本人曾两次受邀去谈过年薪,那数目高的连我自己都不敢相信,就觉得这家公司是断然不敢随便去的。不过这家公司擅长的商业综合体倒是做得不错,很多次我都拿来学习借鉴。对了忘记说一个这家公司的小细节了,他们是一天要打六次卡的,而且是指纹。日企风格满满的,有没有当年伪满洲国的感觉?
好像天华的难兄难弟也多?我是觉得天华摊子太大不知道从哪说起。公司当年是一伙同济的搞起来的,当然现在的高层也是一伙同济帮派。所以同济的去那有时候有优势啊,其它院校的在那被等级森严的分为三六九等,当然和薪水挂钩。公司最初在中山路那边的兆丰环球大厦,一个很没美感设计感的方形玻璃盒子。后来逐渐扩大在上海电影博物馆那边又有了办公地,全国分公司都好多家了,保守估计高峰时段用人数一两千了吧。早期不得不承认天华是精品住宅的代名词,哪个业界内不抄袭天华?当然早期天华就是最出名的血汗工厂,我们一般把天华称为建筑界的富士康,一则它不同于日清的小作坊,也不同于ccdi的所谓矩阵式部门,而是真正的流水线。大家都知道精密仪器工厂都是严格的流水线生产模式来保证最高的效率和精度,天华就类似。有个经典的关于天华的段子就是我有一哥们我们笑它什么时候可以画到正负零的标高,因为他画了三年的地下室一直都是负标高,从来未曾见天日。所以天华把他们早期精品创作的经验最大化的延续下来继续发挥作用来流水线生产建筑。公司加班程度因为项目多的原因在业界内堪称恐怖。天华的桌子上都是免费摆放着许多方便面饮料的,你以为是福利?那是希望你加班的时候可以随时抓点东西垫一口。我有个同事的老婆在那边能力非常强,当年在天华也是众人皆知,三年就当上了项目经理,工资当时比他老公高出一大截,搞得他老公好几年在我们面前被我们笑话,。结果不到五年的时间正是她事业如日中天的时候愤然辞职。为什么?因为身体被查出多处不健康,而且有些已经严重影响怀孕,医生甚至已经口头警告,如果再继续这样高强度压力工作可能这辈子与孩子无缘。结果她辞职半年才调养好,现在在一家轻松单位上班,全半个全职妈妈。前两年业界都知道的天华同事卜亮猝死给很多人很大的震撼。天华的薪水和部门关系很大,一般判断原则就是越老的部门待遇相对越好,越同济帮嫡系部门越好。有名的建筑五所人尽皆知,涉及个人隐私就不逐个实名细说了。反正四所五所公建一所都是怨声载道。以前天华的薪水普遍比业界内高,因为项目多,工作强度大。现在不比往日,大的行业趋势不好的时候第一波受冲击的就是这种大型设计院。一般刚进入谈的工资都是六千左右,其他的都是虚的,可以忽略不计。现在天华口碑在业界内已经非常不好,基本我下面的同事问我我都不会推荐去。今年天华的年终奖有些是整所整所的没有,所以由此可见也好过不到哪去。
一后面联创,柏涛,方大,霍普,貌似这些也都是业界内出了名的血汗工厂,
可能需要时间整理,未完待续
大多在吐槽,这是知乎一大特点,小知识分子扎堆。有点事情难以深入理性分析,先做情绪性宣泄,吐完了环顾四周,无路可走。只好再端起碗吃饭,如此往复循环---典型的吃了吐,吐了吃。 @POINT ARCHI 你把法律想象的太美好,可惜是一厢情愿。上海高院的法官对此的认识要更深刻吧,为何他们还要去嫖娼。说了那么多,其实还是在吐槽。想平衡利益分配格局,得有工会才行。但在中国国情下,这显然是不现实的。三五成群的抱团是无法进行组织层面的博弈的。在问题无法得到根本解决前,怎么样削弱这个问题所带来的弊端才是唯一可行的办法。但这对于知乎的小知识分子来说有点难。就上面的这个问题,得懂点市场和宏观经济,法律的常识。但看这个问题的讨论,一群人天天在设计院工作,做的工程项目,但是对市场动态,企业管理从不关心,缺乏项目管理的基本概念,直到被欠薪了才急眼了,过来吐槽几句,最终恐怕还是的周而复始的吃了吐。
you deserved it
我擦UA国际
先挂图,这是我八月份发的朋友圈
本来想好好写写自个儿实习的经历,然而刷回答时被某广州匿名答主气到,在评论里跟他争论了半天,无果,宝宝不开心,宝宝写不下去了( ̄^ ̄)
其实我想说的是,很多人都说什么之前把钱赚光了现在是该吐一点回来了,然而我们这些新踏入社会的毕业生怎么办,真的是满大街看过去奶茶店啊服装店啊餐馆啊招聘的工资都比我们高好多,真是不如搬砖的,人家可能高中毕业就可以去搬砖了,搬个几年现在地位也上来了,然而我们这天天加班到跪,市场越来越不景气,未来越来越渺茫。(又回来补充一下,我只是觉得因为我们为了成为设计师所花费的教育成本比较高,所以相应的会得到高一点的报酬,没有在歧视奶茶店和搬砖的,奶茶店很需要社交能力而且颜值好高,搬砖的很辛苦也应该得到高报酬。但是其实大家都理解职业的金字塔大部分是教育筛选出来的吧?完了,怎么越说越说不清了……)
拿着同济的毕业证有个毛啊,各种同学都已经超过了你。
好吧我负能量好重。
大家各自加油。
千万不要告诉我领导。
我还是敬业的好员工。
毕竟我继续回去加班了。
国家欠我一张敬业福。
XX公司声明中的尹某某是我学校的校友学长,据学长说声明完全是此公司的臆测,他本人并未喷漆,准备起诉。在这之前因为薪资的事情学长已经把这家公司告到法院并且胜诉。判决书明天打码之后再发出来吧
唉,这个问题其实已经是建筑圈内大家心照不宣的问题了,但是为什么头几年不多?
有句话说得好:退潮了谁光屁股游泳就看出来了
有好几个同学在UA,今天也算是得到了一些来自前方的报道......不过我看其他答案基本说的差不多了,我就不再赘述了。
我要说一个悲伤,但是更加操蛋的故事,就是我的公司
我12年毕业,在某非老八校的著名建筑学院校的建筑学专业毕业(建筑学学士学位)。大学不能说设计拔尖,但绝对是中上等水平。
后来家母以断绝母子关系相逼让我回到所在的二线城市的市级设计院(二线城市但消费绝对不比北上广深便宜),虽然已经到了几个更好的设计公司的offer,该市级设计院曾经在DI民用建筑设计排行榜综合榜上排到过40几名(0809年左右的时候,后来就不参评了),也曾经做过类似于鸟巢水立方的大型超限项目,能力也是还可以,对了,还有一点,我做方案
另外,我们的薪资是月工资+五一十一奖金+年终奖金,
其中月工资,基本就是两千左右(到手),五一十一一般会各发一万,年终奖就不一定多少了,不过通过这个可以看出,我们基本就得特么靠年终奖生活啊
还有该公司是所长负责制,就是所有项目都要让所长去拉活接活,催款等等等等,其他人无权干预经营和商务上的事,所长的权利事实很大,于此同时,所里和公司的分账比例,也是罕见的3:7,就是我们挣的设计费,只有30%给所里发奖金,当然如果超过完成定额产值,超过部分可以往公司提交60%,剩40%,更多就交50%,剩50%.,没完成呢?呵呵,给你1%都有可能
——此为背景
接下来我以年为单位来说一说到目前为止我所经历在该公司的过往
2012年,市场比较好,但是头半年按照公司的要求算试用期,没有奖金,但是我们所里还发了些
当时我六个月的收入,工资3000(没奖金多发1000补助))X6+1.4奖金=3.2w(开到手)
2013年,市场虽然初见颓势,但整体也比较好,但是来了,我们所换新所长,由于所长负责制,且新所长都是从设计口升任上来的,也没太强的商务能力,
so,那一年,我的收入是 2000x12+4.3w=6.7w(开到手)
2014年,市场颓势已经出现,但好在前任所长预留的项目合同较多,虽然艰难但也度过难关
那一年,我的收入是2000X12+5w=7w(开到手)
然后就到了今年2015年,我由助理建筑师提升为主创建筑师,同时后来又走了几个主创(开得少啊),所长单独找我聊天,希望我多干一年,虽然开得不多,但过去两年领导对我的工作还是比较满意的,而且工作上的机会也会比别人多一点,我就寻思那就在干一年
然而,今年收入2000X12+2.5w(奖金)=4.9w(开到手)然而这已经比所里很多人(包括很多工作多年的机电专业负责人)多了。
我要说一说公司里今年都发生了什么事情
裁员,这是肯定的,降薪,当然也是必须的,但是特么,我们就2000块钱工资啊,再降就特么是市低保线了啊。
跟UA同学开玩笑,我说你们降了四分之一收入就泼油漆,我们都降到四分之一都没说啥(年末领导开会说了今年的四分之一收入)
后来我慢慢得知,公司虽为股份制公司,但是股权不是长期持有的,每一届领导班子换届要把股权转让。一般一届领导班子是十年,然而特么这十年,公司高层肯定是可劲搂钱啊,要不干了一辈子感到高层,股权又不让长期持有,肯定得拿够了算啊。
更加可怕的是,当年公司转制的时候,很多老人买了股权,导致就算这些老人不工作,也能保证一年的收入——参与分红啊!而且不直接创造产值,公司也不敢开除他们,因为有股份,人家退休了,股份一卖百万到手。甚至于公司开车的司机师傅都特么比我们要有钱,人家工资低,但每年股份分红高啊!而且说罢工就罢工,我们罢工,公司开出,人家罢工,董事长亲自安抚。
什么例如晒图室几个中年妇女都可以指着我们一个个设计总鼻子骂的事我就不说了(为啥晒图室牛逼?因为人家老板跟董事长关系好啊,而且我们还必须得去晒图室晒图,因为出图章在那)
这还不是最操蛋的地方
最操蛋的是关系户
例如某个领导的孩子啊,某个甲方的女婿啊,某个局长的侄子啊。虽然算地区内的大院,但业内口碑不高,可是圈子外听公司的title很好听,就导致很多人“慕名而来”,真特么是为了名 来的,因为说出去好听啊,
这些人大都战斗力弱(战斗力强就自己能找到工作了,弱的找不到工作才托关系进来),而且领导不敢碰,因为每个人的家庭背景都比较显赫。
公司原有600多人,现在裁员裁到400多人(也裁掉了一些身份不是太显赫的关系户),就目前为止,仍旧有至少100余名的关系户在。
他们的存在的典型特点是,一干活少,二奖金多,三晋升快,真正认真工作的反倒一直苦逼画图没有未来。
几天前和以为同事好朋友聊天说道,要是拼能力拼工作态度,我不怕,我特么最怕的是拼爹,因为那代表你多努力都是没有未来的!
另一方面,公司承接的项目
虽然地区大院,但项目多为三四线城市为主,这类项目不正规,瞎乱改,各种甲方的恶趣味。
可以说我工作这几年基本把最恶心的甲方都遇到个遍了
什么红线用脚丈量的
什么红线各种突破的
什么不满足消防规范的
什么私搭乱建的
什么某某工,你随便画一画就行(施工图)
什么不给设计费的等等
说道不给设计费的我要说一句,董事长sb,自己拉来的项目,给我们所做,但做完了不给钱,甲方说“我认识你们董事长”就特么完了!!之前接过公司高层给我们所拉的项目,也是不给钱,这次所长本不想接,但是架不住领导压力。但是我要问的是,你特么公司的董事长,不能坑自己人啊!自己拉的项目不给设计费,这不玩自己人嘛!!!!
开春离职已经是跟领导之间的窗户纸了,虽然我的所长多年来对我还好,但是家庭压力逐渐变大,我不能再在这耗下去了,因为体制的原因,我不想再在这干下去了
市场不好,我们看到了很多公司的真面目,同城的另一家单位,降薪从领导层开始,最后降到领导层快0工资了,才开始降下面人的工资。有时候很多事是钱的事,但更多的也不是钱的事
退潮了,我看到了谁才是裸泳的那一个!
对了,忘了补一句,为什么没有人闹呢??说句实在话,本地建筑圈子很小,不像北上广,大多数同事在当地有家有业,闹大了真心是给自己断了后路,肯定圈子里人尽皆知,以后不好混建筑圈了,更特么重要的是,当地建筑设计企业少,公司也知道,你不敢闹也不敢轻易跳槽,因为大多数人离不开这城市,而跳槽除了我们单位,真心选择不多,所以单位明白了我们的底线,就干大肆胡作非为。
唉,想想还真的满心酸的!作为上海滩画图届的一员老将,也来说几句。
任何一个行业,只有两种人,一种人叫老板,一种人叫员工。
即使是封建王朝,皇帝就是老板,从二品到没品的都是他的员工。
当代社会,建筑设计行业,老板的面貌比较多,有些是国资委、有些是大师、有些是教授、甚至有些是开夜总会的……(我真见过夜总会老板开设计院的)。
但是员工,来源比较单纯,多数是经过多年学习努力,正规教育,高等数学+画法几何,等等等等,书山图海,一路到今天。
假设多数老板也是从员工过来的吧,那么他们的所思所想,难道老板们有所不知?不可能吧?
所以在博弈的前端,员工们就已经输了。
在整个行业欣欣向荣,猪都能飞上天的时候,老板们的思路是什么?难道是做大师、做精品吗?你真信才见了鬼。经济学告诉我们,老板们会不停的扩大规模,只到他招的最后一个人所产生的收益和发给他的工钱一致的情况下,才肯停止。
原来我们都是跑量的工具!
当需求量大幅萎缩的情况下,老板们做的是什么事情?和之前完全一样,只是逆过程!他们会不停的收缩规模,知道他裁掉的最后一个人所减少的收益和发给他的工钱一致的情况下,才肯停止。
所以抛开所有的承诺和理想,像我们曾经设计的所有的建筑一样,扒开所有的光环,美好的立面,完善的功能,突然发现混凝土是豆腐渣,钢筋变成了毛竹。
老板们一直都没有变,从第一天起,这是他们一贯的经营思路和理念,也是他们的立身之本。
员工能做的是什么?
1. 尊重市场,要让市场来评判自身的价值。当你找来找去只能找到这样的公司的时候,是否应该反思自己是否实力有欠缺。
2. 尊重业主的需求,超越业主的需求。只有这样的设计师才能更好的生存。
3. 自己要有优秀的人品,擦亮双眼,尽量跟人品好的人合作,珍惜人品好的上司、同事、及合作伙伴。
我觉得今年能有打折发放比起去年从心里面理解设计公司。但是! 很多公司的做法很过分。甚至在法院仲裁中。居然某区法院照抄了原审判决。还不承认正轶建筑和尤埃、尤安等的关系。法官还不让相互作证。我去,你不愿意好好待人。到了一个唯一可以讲公平的地方,也要用此手段来制裁员工吧?所有人的合同因此事后重签。同在一个办公室里、有的同事是尤埃公司的,有的是尤安公司的。我想问…你是我同事吗?员工薪资发放除了公司转存、还有各所长的个人汇款。计划周详,早就等在大家来开庭了。小霸王其乐无穷啊!其实我觉得这只是个开始,公司想靠强压来解决问题不可能。唯一能让此得逞的就是大家都逆来顺受,事情还是得好好商量解决。有些事情太过分了,迟早要还!好了,以后是不是大家和业主开会的时候也介绍一下:你好,我是尤埃的,你好、我是尤安的。我们代表UA国际来投标。犬埃国际是我们以后可能用的公司…~尤挨也是可以的,还有龙唉国际。
联系另一位同行开的关于如何应对这种事情的相关帖,只能说事实就是如此:人为刀俎我为鱼肉;鸡蛋对于石头而言,议价能力太低;替代性又强,即使你到了一个技术能力稀缺的岗位,但在国内这种以资源为王的背景下,依然是没有办法就改变规则与规则制定者谈笑风生的;谈之,与虎谋皮;闹之,破坏社会稳定;这种事如果没有恶性事件发生,没有到完全过不下去的地步,是不会发酵的,我们今天在这里谈论的情绪各种,很快就会被忘记于过往,开春开工之后一切照旧;作为一个生态系统,设计院只是食物链的中下游而已,开个不恰当的玩笑,比我们还下游的效果图模型公司你让他们情何以堪?换而言之,在以权力,资源导向的现实环境中,设计院之于地产商又跟效果图之于我们有什么区别呢?你拖我我欠你,流氓法则,环环相扣;制定同盟规则?别开玩笑了,设计院之间互相捅刀设计费比低无节操的糗事还怕找不到大把的例子吗?说到底,是个生意,生意场上所谓的道义只会伴随利益选择性出现的,丛林里,谁都没必要扮演好人,社会生态系统的问题,不是某个行业某个结构件能独善其身的,作为从业的个体,更现实一点的说,如果留在行业内,多考虑在即有规则下变为更好的自己吧;或者,面对日渐衰退的行业大势,自己何去何从的问题。
我的事情还没处理结束,就先匿名,如果走上仲裁,我会详细记录过程的。
年前刚被裁员,公司提前一周通知,没有任何补偿,谈话明说帮助推荐别的项目,暗说补偿就不要想了,世界那么小,大宝天天见。
但我想我人微言轻,还是提出了补偿要求,于是连同还没给付的15%工资,都还在拖着。恩,公司还在研究。
现在欠薪事件农民工的权益因为国家治理是基本可以解决了,没想到技术民工维权这么难。因为设计师不会去爬大桥、上塔吊吗。
上海这种法治全国领先的地方员工维权不成竟然闹成这样,我对劳动仲裁的信心不那么确定了,希望同行对于此次仲裁的具体情况多做说明,大家一起照亮前方的路。
经济不景气,好了,你可以停下来想想还可以干什么了,你可以停下了学习了(我发现我英文发音不是我以为那木好呢)。
这件事也给我了警醒,我毕业于2005年,即赶上了经济腾飞的十年,年纪轻轻就全款买了车房,手里有钱就想着怎么尽快花出去,从没想过这繁荣也有消失的一天,惊醒一梦也好。
我的事情结束了
经过理性的协商,给公司人资及直属领导发去了仲裁的诉状和相关举证,公司表示考虑补偿一部分。于是大家开始开出相应条件进行推拉,最终的结果是参照劳动法的赔偿打了5折,我接受了,既不用诉讼,又没有闹得很难看,我所在的圈子是相应工业专业的极为狭窄的所在,就这样吧。
真是30多岁才懂事才懂得敬畏,人越活胆子越小,那么我是晚熟了,真的以为自己或许是中产阶级了呢,兴许可以买跑车了呢,感谢妈妈,在我要买跑车时逼我买了房。在我失业回家时第一句话说的是:呦,不牛了,我还以为你要翻天呢。
我是如此平凡,尽管自己再在年轻时自命不凡,现在也只有认了。赔偿足够我简单的生活好一阵子,现在才想着今后的人生要存钱兴许还不晚。如果不浪荡的人生都是青春逝去现实所迫吧。
我是如此平凡,我是如此的平凡。
你们的故事结果在哪里,我没看到,怎么都不更呀。
我的前任离开了我,可能是看不到我的前途吧。本来就是用职业优势抢来的,所以不是自己的,下坡就必定失去吧,可我已经看不上别人了,翻。
推薦閱讀:
※有哪些值得購買的建築大師作品集?
※如何看待文化建築設計中,單純模仿古代文化中的某些原型(古代文字,圖騰等),抽取出建築造型的這個行為?
※為什麼建築攝影照片上一般沒有人但建築效果圖上往往 P 滿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