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列強為什麼不侵略日本,而要侵略清朝?

我說的是在明治維新之前的日本,雖然美國有過侵略,但是只涉及通商沒有割讓土地和賠錢之類


在19世紀前期和中期,尤其是幕府開國之前,日本所經受的侵略,雖然有黑船來航、《安政五國條約》、開放通商口岸等等事件,但是無論是深度還是廣度都不如清國,並沒有被大規模入侵,這是客觀歷史事實。

但是如何解讀這個事實呢?是因為日本人聰明或者強大、或者值得列強忌憚嗎?當然並非如此,當時的江戶幕府治下,因為將近二百年的和平,日本已經是一個武備鬆弛的國家了,在西方列強面前並沒有多少抵抗能力。

清國和日本在19世紀前中期並無多少不同,同樣搞閉關鎖國,幕府的軍事實力甚至比清國還要孱弱,甚至到明治維新前期,日本的軍事實力也並不能入英法等列強的法眼之內。

1840年打到鎮江的一萬多英軍,1860年打到北京的兩萬多英法聯軍,如果扔到日本去,也照樣可以打進京都和江戶,不會有什麼別的不同。

之所以日本沒有遭受到列強大規模入侵,一個是它的地理位置,一個是它貧瘠的資源

日本是孤懸於東北亞一角的島國,地理位置並不優越,也沒有處在當時重要的通商航道上面,對西方列強來說,大規模入侵日本有實際上的難處(英國能夠入侵清國,是因為有印度這個基地和跳板),而且很顯然勞師動眾,佩里准將率領幾艘黑船轟開幕府大門的時候,首要目的是想給美國未來去遠東的商船和艦隊提供一個補給點。

當然,如果日本擁有令列強垂涎三尺的資源的話,那麼在19世紀那個年代,就算地理偏僻它仍舊會招來西方國家的大規模入侵,可是它沒有。

當然,這絕不是說日本一直都很貧瘠,實際上在江戶時代前期(17世紀),日本是一個出了名的富國——因為盛產金銀,它甚至被馬可波羅在遊記裡面稱作「黃金之國」,也被後來的西班牙人和荷蘭人稱作是富庶的天堂。

黑川金山、湯之奧金山和佐渡金山等等,都是當時世界上較大規模的金山,在德川幕府前期,這些金山成為了幕府的重要財源和財政支柱。除了金山之外,日本還有不少大規模的銀山,規模都是當時的世界前列。

所以,在16-17世紀,西班牙人和後來的荷蘭人,包括後來的清國人,都是通過和日本貿易,獲得了巨額的財富。

沒錯,和一般印象不同,日本也跟清國做生意,甚至是把清國當成了主要的貿易對象。在1715年幕府頒布的《海舶互市新例》當中,幕府規定清國一年可以來船10艘進行貿易,交易金額限定在3000貫之內,而荷蘭人的交易額限定為一年1500貫之內(貫是當時日本的重量單位,約為3.75千克左右)

而由於當時日本的出口量小進口量大,日本與外國的貿易帶來了驚人數量的貿易逆差,這種貿易逆差的後果就是金銀大量流出。根據日本幕府自己的統計,從1655-1715年,60年間日本流出黃金239萬7600兩,銀37萬4200貫,占當時黃金產量的一半、白銀產量的四分之三,這也是幕府痛下決心頒布《海舶互市新例》限制貿易規模的原因。

而到了19世紀,因為西洋人的壓迫,金銀的流出速度再度加速。佩里准將黑船來航之後,1854年簽訂了《日美和親條約》,幕府答應了全面對美國開放通商,結果西方其他列強蜂擁而至,最後達成了《安政五國條約》,列強都獲得了和日本貿易的片面最惠國待遇。

這些商人利用條約從日本攫取了巨大利用,其重要的一環就是利用日本金銀比率比外界低(當時日本金銀兌換比率是1:10,而英國等國家是1:20),大量用白銀套購日本黃金。

短短十幾年間,日本的黃金就再度大量流出,幕府財政到了山窮水盡的地步,也正是因為財政的失敗,所以維新黨人才可以那麼容易推翻接近兩個半世紀的幕府統治。

更為可怕的是,此時日本的礦山經過了多個世紀的開採,已經變為枯竭狀態,佐渡金山等大型金礦在近代的產量變得十分低下,再也無法和鼎盛時代相比。

於是經過幾個世紀的碌碌無為和對清國以及西洋人的貿易失敗,日本原有的貴金屬已經大量流出,從人人稱羨的黃金之國變成了一個貧瘠的國家,和通過絲綢、茶葉等貿易積累了幾百年白銀的清國相比,無異於是一個沒有任何侵略『價值』的國家。

如果日本還有大清那樣多的財富,那麼在那個弱肉強食的時代,不管日本幕府或者日本朝廷有多麼體制開明、多麼勵精圖治,他們都肯定將會面臨到西方列強的侵略,因此重要的不是它怎麼樣,而是它是否值得侵略

當然,堪堪躲過了19世紀中前期的西方侵略狂潮之後,日本並沒有浪費自己的幸運,在明治時代經過仁人志士的痛定思痛,終於改變了之前幾個世紀的碌碌無為,以積極的姿態參與到世界當中,並且以超乎於常人的努力,改變了日本在貿易上的極弱狀態,成為一個工業先進國家和貿易出超國家,重新積累了巨額財富,最後變成了世界的列強之一,這也值得敬佩。


最後說一句,看了一下本題下的很多回答之後,我表示我不明白為什麼知乎老是有這麼多意識形態上的爭論……現在的人都這麼糾結立場嗎?

歷史問題能夠全部由意識形態來回答的話,那就不稱其為歷史了……


首先提問本身有錯誤,明治維新前後,日本一直飽受西方列強的侵略。治外法權(喪權辱國)、租界(割地)、不平等貿易條約(間接等於賠款)比比皆是。但是日本骨頭越來越硬,現代化的進度條讀的快,迅速擺脫了侵略。以下維基百科:
『1858年日本江戸幕府與美國、英國、法國、荷蘭、俄國簽訂《安政五國條約》,被迫允許開放長崎、橫濱、神戶、新潟、函館五處港口。1859年至1869年之間,這五處港口和東京、大阪陸續開埠,設立外國租界(日語中稱為外國人居留地),到1899年,西方國家將這些在日本城市的租界交還日本。』,同期治外法權一併廢止。
請注意交還時間點是1899年。明治維新在1880年左右即完成,甲午戰爭結束簽訂馬關條約是1895年。然後1905,對馬海戰。
自由不是免費的,打鐵還需自身硬。指望列強的心情OR施捨,至多的結局就是『三國干涉還遼』了吧。


「羅振宇在講鴉片戰爭的時候說過一句好玩的話,他說鴉片戰爭結束之後,清政府徹底懵了,因為世界歷史上還從沒有過這麼一場戰役——發動戰爭的目的既不是為了強佔土地,也不是為了掠奪財富和人口,他的所有目的只有一個:自由貿易。」

我承認羅振宇看過不少書,也承認樓上諸位涉獵很多,但是你們真的不知道當年蒙古韃靼和大明成天邊境掐來掐去為的啥?真的不知道中國本土自古以來對付游牧的大殺器之一就是禁止互市?

從你們的邏輯看來,我完全可以推導出,當年蒙古韃靼以上以下這些游牧跟中原掐了上千年不是為了掠奪土地和人口,所有目的只有一個,讓中原開放互市好滿足他們買個鐵鍋做飯吃這個基本需求,看,多無辜多白蓮花。

話說誰家自由貿易包括毒品?

呸。


推薦閱讀:

為什麼《編舟記》這麼令人感動,讓人覺得很舒服?
為什麼寶冢出身的人在日本社會地位很高?

TAG:日本 | 清朝 | 中國近代史 | 東亞 | 殖民地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