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今人的字無法超過古人,那今人學習書法的意義是什麼?

看田蘊章先生的視頻,他說練一輩子字也超不過歐陽詢。那我們為什麼還有學習書法呢?我指的不是單單為「寫好字」的練字,而是以書法為事業的大家們。我感覺在科學、文學等方面,雖然之前有許多高峰,但是整體應該都是在發展前進的。而如果今人書法都一定不如古人,那書法不是一直在倒退嗎?(我是真的不很懂,有什麼說錯的求別噴)


謝邀

如果對書法史有一定了解的朋友就知道,古人其實一直在被超越。

很多人對事物的理解總是一維的,而事實上任何一件事物都不僅僅只有一個方面,書法亦然。

從書法水平的高度、深度和廣度分別去思考,對書法和書法史會有更全面的了解。

我個人認為,最為常見的楷書、行書方面談書法的最高水平,肯定迴避不了魏晉,迴避不了書聖王羲之。儘管他的草書因為下的功夫不多,相比之下略有不足,但也是頂級層次的水平。毫無疑問,王羲之是站在書法的最高峰。

但是從深度和廣度來說,書法在不斷發展過程中。唐朝儘管沒有超越魏晉,但是無論是歐陽詢融通南北,還是後來的顏真卿以篆入楷,楷書無論從種類的多樣性(小楷、中楷、大楷),還是元素的豐富性上說(魏碑、篆隸筆法引入楷書),都在魏晉上有了極大的發展。被公認為楷書的成熟期。

到宋朝儘管書法衰微,但是以蘇軾為代表的尚意書風大有可觀。黃庭堅長槍大戟式的風格豪放不羈,米芾在行書方面的誇張變形是前代所未見過的,對後世行書的影響深遠。這種類型的行書,不僅是王羲之沒有寫過,唐朝也從沒有人這麼寫過。

明代隨著造紙術的發展,書法尺幅有條件變的更長更大,出現了中堂一類形式的書法作品,開始向視覺衝擊力方面發展。儘管在唐時已經有「質文之辯」,但傅山提出的「四寧四勿」,更加深刻地補充了「美和丑」的辯證關係,為清代的碑學奠定了基礎。復興古法的書家有趙孟頫、董其昌,可以說繼承和創新兼備。

清代碑學興盛,書家創新式地將碑法引入行書範疇。康有為、包世臣的碑學為書法的廣度開闢了新道路。同時不可忽視的是清隸水平很高,和漢隸形成了隸書的兩大高峰。另外,明清以來對章法、墨法的研究也更為深入。

總之,書法一直是「師古立新」的發展。從魏晉唐宋元明清各個朝代瀏覽下來,沒有哪個朝代脫離了古人,也沒有那個朝代沒有超越古人。在今天,我們有比大多數古人更優越的條件,擁有古代常人難得一見的字帖,現代科學支撐的檢索,考古發掘的最新成果,新碑帖的不斷重現,網路上不同書風的爭鳴,還有藉助視頻輕而易舉地看到書家運筆動作等等,都是古人所不具備的。而所謂的古人從小就練書法等等託詞不足為據,正如大部分從小就寫硬筆字的學生,幾十年下來還不是鬼畫符?書法本就不是單純地看時間和練習量的,還有好的方法、好的碑帖、好的老師。如果說超越上千年積累下的書法最高峰還為時過早,但只要書法在良性發展,我對書法還是很樂觀的。


今天讀周國平的《人與永恆》,讀到這樣一段話。

我的一位酷愛詩歌、熟記許多名篇的朋友嘆道:「有了歌德,有了波德萊爾,我們還寫什麼詩!」我與他爭論:儘管有歌德,儘管有波德萊爾,卻只有一個我,這個我是歌德和波德萊爾所不能代替的,所以我還是要寫!

有種恍然大悟的感覺。頓感我之前提的這個問題多麼的幼稚。姑且把這段話粘在這裡當作一個答案。
最後感謝各位答主的點撥。


日拱一卒。

這個回答非常非常非常的長,因為希望可以把問題和答案的邏輯理清楚,這樣會比較完整。

回答之前,我們有必要首先對問題進行一下加工以顯得回答更有條理。實際上,這個問題可以被拆分成兩組問題。

1:第一組問題由田蘊章的一句話而來:田蘊章表示他寫一輩子字都超越不了歐陽詢,所以我們首先有必要探討一下下面兩個問題:

1.1:歐陽詢的書法藝術成就是什麼樣的。

1.2:田蘊章為什麼認為自己超越不了歐陽詢。歐陽詢是不是可以被超越。

2:第二個問題則是一個更為宏觀的問題,我們也可以將他分解成如下問題:

2.1:今人的字是否能超過古人

2.2:今人學習書法的意義是什麼

如此這般看,邏輯就清晰多了。

——回答問題的分割線——

1.1 歐陽詢的書法藝術成就是什麼樣的。

眾所周知,歐陽詢名氣最大的,也是他藝術成就最高的作品,就是他的楷書作品《九成宮醴泉銘》。作為歐體的代表作,他的作品已經將精美風格的楷書發揮到了極高的境界。托 @相墉 的福,知乎的很多同學們已經對他的四象限審美方法,已經有了一個大概的認識。

那麼毫無疑問,歐陽詢的字,是屬於左上既巧,又美的那個象限里的,也就是人人都喜歡的那個象限。

如果你對這個象限的分布沒那麼明白,請移步這個問題預習一下:

相墉:這是一副得了第一的書法作品,而且是區一級的比賽,好在哪?

當我們關注巧美這個範疇里的楷書時候,我們很容易想到的是楷書藝術成就最高的時期——隋唐時期。歷史發展到隋唐時期,經過南北朝書體一百多年的流變,作為正書最成熟的發展,楷書自身經過了三百餘年的演變,也已經進入了一個非常成熟的時代。

這個時代最大的特點就是,一個字的筆畫和結構的書寫,已經趨於穩定與規矩。我們今天的所有小朋友學寫字的時候,一上來就要學寫字的規矩。我這麼光說,你們可能不是很理解,所以我們來舉幾個例子,來看看,楷書在漢末被發明出來,一路走到南北朝,發生了什麼樣的變化。

滄字,選自南朝宋《爨寶子碑》

滄字,選自唐顏真卿《多寶塔碑》

通過看這個「滄」字我們可以看出,在魏晉南北朝的楷書中,是會出現筆畫穿插進偏旁的現象的,如果你對南朝的碑刻稍有研究的話你就會知道,像「滄」這樣把右邊的一部分插進了左邊三點水的二三點之間的非常規穿插,不是孤例。也就是說,在那個時代,人們還可以憑著自己的創造力自由發揮的書寫。

但是到了唐朝,顏真卿這個非常典型的「滄」和當代我們的審美沒有任何差距,不會讓我們感覺刀奇怪,整個字左右結構,分成左邊的三點水和右邊的「倉」兩個部分。雖然右邊倉的長撇也穿插到了三點水的底部,但是穿插遠沒有《爨寶子碑》那麼誇張,整體來說,這個字還是由兩個相對獨立的部分構成的。

不只是部首的穿插這麼簡單,其實很多字,到底應該寫成什麼結構,也並沒有一個定論。比如下面這個字:

嚮字,選自北魏《始平公造像記》

我們可以明顯的看出,在著名的魏碑《龍門二十品》之一的《始平公造像記》中,這個嚮,是一個左右結構的字。左邊是鄉,右上是郎,右下是向。

但是,是每個南北朝的碑都這麼寫么?顯然不是。

就比如我們提到過的《爨寶子碑》

「嚮」的上下結構的表現手法。

「嚮」的類似於左右結構的表現手法。

但是到了唐朝,這個字的寫法,就變得非常的固定了。

嚮字,選自 唐 柳公權《玄秘塔碑》

並且我們可以看看,自唐朝以後,這個字基本被定為了上下結構。在行草書中,最後也已上下結構進行書寫。

通過上面這張圖我們可以看出,其實楷書發展到了唐朝,是來到了一個規矩完備的時代。字的寫法被規定化,這是一件好事兒,你不用提筆的時候再捉摸這個字應該上下結構還是左右結構了,一切都給你安排好了,你就按照固定的位置,把固定該寫的筆畫,組合上去,一個字就完成了。

我說了這麼多,其實就是為了讓大家更清楚的理解一個問題——楷書既然發展到了一個結構相對穩定的時代,那麼留給書法家的空間,其實是變少了的。至少從直觀上看,一個書法家很難像南北朝的書寫者那樣,隨意改變字的結構進行書寫,他們必須在一個相對固定的空間關係里,把一個字寫好。

這也是我們為什麼說,唐楷,追求的是工穩,屬於巧而美的那一類書體之一。

既然我們不能在大的結構上動手,留給隋唐書法家的任務就十分的艱難了,他們通過用筆和對局部小空間的調整,形成自己的風格。這件事兒雖然難,但是還是有那麼幾個絕世高手做到了,歐陽詢就是其中之一。

在我們真的搬出歐陽詢之前,我們有必要搬出來他的兩個後輩,顏真卿,柳公權。

——請神符1——

我們先看看顏真卿,是如何在「唐楷」這個如此苛刻的條件下,把字寫好,並形成自己的風格的。

顏真卿《顏勤禮碑》局部

如果你學過顏體,老師一定會告訴你,你第一個要把握的規律一定是顏真卿的橫細豎粗。顏真卿在筆畫粗細的對比運用上是非常明顯甚至誇張的。比如我們可以看一下他這一頁的「業」字的長橫最細的中段,大概只有最粗的豎的三分之一左右。如果你仔細觀察他寫的每一個「口」字,包括像田這樣純粹由橫豎組成的部分,你都可以發現他的橫與豎之間,最細與最粗之間的差距,以及他每一根線條的粗細的逐漸過渡是如何安排的。

在結構上,顏真卿喜歡把格子寫的非常滿,形成「漲」的感覺,比如這個「之」字,肥大的橫捺,佔用了將近三分之一的格子。這種布局的安排,使顏真卿的字顯得有非常大的「張力」,給人一種莊嚴,有力量的感覺。

我們經過簡單的總結可以發現。顏真卿在保持了結構的平正的同時,通過加強筆畫之間的粗細對比,對布白空間的充分運用,形成了自己的一種風格。也就是我們後世常說的——顏體。

——請神符2——

再來看顏真卿的後輩柳公權是怎麼干,並且與顏真卿形成風格上的區別的。

首先從筆畫上來,比起顏真卿肥腴的筆畫來說,柳公權的筆畫要剛硬,利落得多。很多筆畫,如「不」字的長撇,猶如一根鋼釘一樣鋒利,這樣的筆畫在柳公權的字中不止一處,比如說「於」的撇,包括像「俗」這樣的短撇。從用筆上,柳公權屬於鋒利一路。

從結構上來看,柳公權的字也更為瘦長,不求完全佔滿一個格子,只求把字表現的利落,所以像「然」這樣可以向左右多要一些空間的字,柳公權仍然選擇把他寫成了一個高一點的長方形。從這點看,那句俗語所說的「顏筋柳骨」也沒什麼問題。柳公權的字確實很硬朗。

但是相對於顏真卿來說,柳公權的字還是有一些毛病的。就比如類似於他撇這種鋒利的處理,滿篇皆是,就顯得有些單調。如果這個時候,你回頭看看顏真卿的那頁字帖里的長撇你會發現,雖然都是長撇,顏真卿每個的處理都有微妙的差別,包括最後的出鋒方向,尖銳程度,出鋒長度。而柳公權就顯得有些單調了。

同樣總結我們可以發現,柳公權在保證了結構平正的同時,通過強調筆畫的鋒利形態,來使字顯得更有力量,在結構上,通過讓字寫的瘦高,來體現一種挺拔的氣質。形成了一種自己的風格——柳體。

——請神符3——

到了現在,該請出這位真正的大神,歐陽詢了。在整本《九成宮醴泉銘》里,出現了很多奇怪的字。

拿這一頁來看,好多字的處理都是非常有意思的。我們具體分析一個字,然後留幾個字給大家去思考。

第一個字我們來分析水字。你們先不要多看上面的圖片,先跟著我的步驟走。開動你們的腦子。

這是一個特簡單的字,誰都會寫,你可能覺得沒什麼新鮮的,那讓我們看看歐陽詢老師是怎麼寫這個「水」字的。

為了讓大家把這個字的奇妙看的更明白,我做一些小的處理,把這個字拆一下。

想想看,你是一個書法家。現在我給你這麼一個撇折,讓你寫一個水字,並且讓他寫的平正,你會怎麼寫。

你很有可能直接罵娘了。

因為,其實,我們把其他唐楷書法家寫的水字的左半邊,截下來是這樣的。

顏真卿的。

褚遂良的。

柳公權的。

一對比你們就發現,顏真卿把這個橫,基本上是寫平的,即使是柳公權這種斜度。也是一個可以容忍的斜度,但是歐陽詢,把這個橫,處理成了一個令人髮指的角度極高的橫,並且順便讓這個撇的角度,也十分奇怪,變得幾乎向下。而不是向常規的左下,這種玩兒法,是唐楷裡面沒人敢玩兒的。

既然都寫成這樣了,這個字看來是非翻車不可了。按道理說應該向左倒個痛快才對。但是,並沒有。

這個字最後寫出來是這樣的。

歐陽詢已經給左邊增加了足夠多的分量,所以在中間的豎的處理上,他只是象徵性的出了一點點小鉤。並且讓這個豎,有著非常細微的左傾來呼應左邊的這個橫折撇,在關鍵的右半部分的處理上,歐陽詢大開大合,用一個角度非常大的幾乎是向右的大捺和一個與之成幾乎90度角的大撇,奇蹟般地讓整個字站住了。

這種玩兒法,叫做險絕。

如果你們還想知道歐陽詢在險絕這個事兒上還幹了什麼,可以看看這個回答,我就不贅述了。

梁源:怎樣才能提高自身書法水平(鑒賞能力)?

簡單總結一下,歐陽詢的楷書,在很多地方犧牲了局部的平正,但是通過對結構的高超把握,卻使字整體看起來處於一個平正的狀態。在用筆上,歐陽詢的用筆方法相對簡單,統一,但是卻在很多細微的位置有所區分。讓整個字顯得不死板。

盜用一張 @相墉 的圖,大概就是這麼個意思。

這張圖裡面所有的橫折,用的都是類似的筆法,並沒有什麼新鮮的,卻在折的角度,粗細,「拐角」的大小上做出細微的區別,使字脫離如柳公權造成的那種單調。

——送神的分割線——

如果我們做個總結的話。

顏真卿和柳公權,作為唐楷的大家,在結構上,基本上保持了局部結構穩定平正的特點,在筆畫的粗細,以及形態上進行了變化,形成了符合唐楷藝術要求的,屬於自己的風格。

歐陽詢,盡量保持了筆畫的統一,卻破壞了局部結構的穩定,但是通過對結構的高超把握能力,使字復歸平正,形成了符合唐楷藝術要求的風格。

這兩種玩兒法誰更難,不言而喻。從歷史上看,字歐陽詢以後,唐朝風格的楷書,再也沒有任何一個人,像他一樣,如此大膽的變換結構,還可以寫出如此秀美端莊的字。在這件事兒上,歐陽詢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1.2:田蘊章為什麼認為自己超越不了歐陽詢。歐陽詢是不是可以被超越。

通過上面的分析我們可以知道,雖然我們不知道田蘊章心裡到底怎麼想的,但是從一個客觀的角度上來講,在唐楷這個範疇里,通過製造局部的險絕,並且最大限度的統一用筆來符合唐楷的藝術效果的書法字體,自歐陽詢以後,並沒有任何一個書法家做出開創性的,與歐陽詢非常與眾不同的風格。

以我的書法造紙看這件事兒,我認為能夠從這個層面上超越歐陽詢是非常難的,我們當下寫歐陽詢能做的,無非就是在他提供的已經存在的結構經驗中,去修正他一些寫得不好的字,以及去寫他沒寫過的字。這本身就需要很大的能力了。因為畢竟歐陽詢是一個非常有能耐的書法家。

你可以說我日常黑二田,但是我必須說一句。就二田的書法水平來說,他們連做到這步,都是非常難的。比如,我看書法字典里有這麼一個字。

這是田蘊章寫的「水」字。

我們看看這個撇折的角度就可以清楚田蘊章的思路。很顯然,如果只學了歐體的用筆,用歐體的用筆再加上最簡單的結構構成方法去寫一個字,形成一種風格的話,這種風格只能說是歐陽詢的減法,他的藝術價值是很低的。因為你只學到了歐陽詢那種相對來說統一優雅的用筆,卻沒有真的領悟他結構的奧妙。另外就是,即使在歐陽詢的字里,也會避免因為統一的用筆而出現的重複,但是在田蘊章的字里,這種就問題就很大了。

就比如:

會複製粘貼,不是本事。

——回答問題的分割線——

2.1:今人的字是否能超過古人

我們可以從形式和實質兩個方面來探討這個問題。

關於這個問題的大部分論述,可以參考這個答案:

梁源:為什麼書法師古不師今?

書法的規矩套子是古人定的。他的審美標準雖然隨著時間的改變而有著微小的變化,但是你要是去總結一下好的作品,自古以來都是兩類。

就是我們最上面貼的四個象限裡面的「拙而美」以及「巧而美」。

拙而美就不必多說,在這方面,古人的探索基本上比較少,近代隨著考古和出土文獻的增多,書法的方向與風格也在豐富化。比如像漢代簡帛書的這種書法風格的產生,完全是當代產物,在這個角度上來看,今人早就超過古人了。

單特別說說「巧而美」,這裡面其實涉及的最重要的問題,是技法以及觀察力的問題。因為在思維方式上,今人的眼界和科學的方法,已經遠遠超過古人了,我覺得這不必多說了。

前兩天看了一個公眾號推送,我覺得可以拿出來說說。

以上兩張,左邊是原貼,右邊是臨摹。臨摹者是王義軍。邱振中在看了這個臨摹後說,像王義軍這樣的書法家,讓我們相信,我們當代人,在技法上,是完全可以達到甚至超過古人的。

我不知道你們看了這個臨摹以後什麼感覺。

我覺得邱振中說得對。

你們若不信,看看蘭亭序的臨本和雙溝本的區別,就知道,在當時那些在書法史上留下顯赫名字的書法家,他們的臨摹水平,大概是什麼樣子。畢竟臨摹這件事兒,比的就是手上的功夫和觀察力。

僅僅從這個角度上來說,我也認為,當代人是可以超過古人的。

2.2:今人學習書法的意義是什麼

分解出的這四個問題,唯獨這個,實在是沒什麼太大意義。顯得像一個調查類問題「你學習書法是為了什麼?」

不說別人,我是今人,我為了玩兒。

我之所以能夠洋洋洒洒寫這麼多,是因為我秉承著,玩兒也要玩兒的專業,也要玩兒的好,玩兒的像樣。書法學習是一個必須下功夫,動腦子的學習過程。在這個過程中,要與古為徒,但不能抱殘守缺。你要愣說我從書法里除了寫字還學會了什麼,大概就是一些誰都懂的做人的道理罷了。

就是隨便翻本雞湯都寫著那些,沒啥新鮮的。

————廣告分割線————

寫了這麼多,有點兒累。

鬥魚直播間,每周一,周四晚上解答各種藝術類問題,有人生問題你們不怕被我傷害也可以問。問題提問請發到微信

baodanaodong

直播間鏈接:

科大包_科大包直播間2846304_魚教直播_鬥魚 - 每個人的直播平台

公眾號:臨池不輟。

點一波關注沒問題。


1、雖不喜歡二田的風格,但田老先生這話說得不錯,他寫一輩子也超不過歐陽詢。原因很簡單,因為他一輩子都在寫歐體。ε=(′ο`*)))仔細想想這不廢話么,寫歐體,誰又能超得過歐陽詢本人?此無需贅言。

(歐陽詢表示我諸體兼備怎麼可能一輩子只寫一種了無生趣的字)

2、題主的問題本身其實很有意義。思考它可以幫助我們釐清「書法」這個概念的邊界。從不同的人的不同角度出發,學習「書法」大約也許可能會有這樣幾種義項:書以為技,書以為藝,書以求道,乃至書以裝逼。

1)書以為技。把書法作為一項技能,今人想要超越古人,確實是困難的。原因也很簡單,技能需要以熟練為基礎,隨便抓一個古代秀才,其對毛筆的熟練程度,恐怕都吊打「無紙化辦公時代」的我們。能夠通過大量訓練,從技能層面去迫近古人,已經是最好的結果。

(隨意找個爛手抄本也將就能看)

2)書以為藝。把書法當成一種藝術形式,以書法作品為藝術的呈現方式,又以觀者的感受、回應為最終效果。從這個層面來說,「超過古人」,也許指的是,在現代藝術觀念的影響下,從形式和表現力上,創造出新的、有生命力的書法內容。這種超越,並不是一種簡單的平行視角,而是具有歷史時間軸參照的跨越視角。舉個繪畫方面的例子,我們說印象派「超越」古典派,不是說莫奈和梵高的藝術水準就超過了達芬奇和拉斐爾,而是他們推陳出新,用新的表現方式進行了藝術表達。而如果要以現代藝術的方式來觀看書法,那顯然還有更大的「超越古人」的空間供人發揮,在這方面,邱振中教授有不少著作可供參考。

(杜尚用小鬍子完成了對達文西的「超越」----解構)

3)書以求道。說完了外部視角,再換一個內在視角看書法。像日本人,把書法發展成了書道。以道為名,書法就變成了一種純粹的精神追求,這還不僅僅是自我向外表達的問題,還涉及到西西弗斯式的,向內心探索的終極追求。在這種視野下,超過古人與否,不再重要,重要的是,內心追求與自我超越。

(一位擺拍的書道家)

(書道作品)

4)書以裝逼。這沒什麼好說的,根本不以超越古人為目的,只是興趣愛好,秀字圈粉而已,可博君一笑。

(鄙人尺牘 開黃腔專用)

3、通過以上分析,在漢字結體千年不變的前提下,我們要想「超越古人」,只能從書法作為藝術對象這個角度進行切入,那麼,學習書法,尤其是學習古人書法的意義,就在於:進入傳統書法寶庫,習得一些經典模式,或者說藝術符號,然後有所取捨,再才介入新的藝術創造之中。石濤說,筆墨當隨時代,但他沒說的是,「時代」並不是從天而降的,而是迭進演化的。要把書法這種集共時性與歷時性於一體的藝術發揚光大,不從傳統入手,是斷無可能的。而這個「尋像→心中有像→象」的過程,便是在下所認為的,今人學習書法的意義所在。


謝邀。

我覺得學習這件事情,確實需要多做思辨,但切莫和語言做搏鬥

現代人超越不了古人,沒錯
現代人可以超越古人,也沒錯

我們學商周甲骨、春秋獵碣、兩漢隸書,又學北碑、二王、唐楷……
歷史上每次一對前朝的超越,並不是在原有的軌跡上更上一層,而是另闢蹊徑,別開洞天,所以語言上都講「超越」,釋義卻有所不同。

那麼,今人可否超越古人?

或曰可以,我們在對書法的觀念上、形式上,甚至見識上是要比古人豐富的。

或曰不可以,首先單就某一書體來說,技法的好壞並不是衡量「超越」的標準,寫的比二王好,可終究還是二王傳承。

所以這裡要說古今之別的一個重點:我們同古人的最大不同,就是以毛筆為工具的書法實用性幾乎沒有了。

篆隸行草楷,每一種書體的變化,都是從實用性催生出來的,這其中甲骨、簡牘、石碑、絹紙、信札尺牘、書房聯等等媒介,也在改變著書法的進程。大處講一個時期書法的「超越」,都源於一個實用性的推動。所以說當今的書法史,只是一小部分「藝術家」構成的書法史,是實用性被架空的書法史,這是歷史進程,沒辦法。

至於學古的意義,我們學習古人經典,並不是說要和古人寫的一毛一樣,而是探尋其中的筆法字法,然後用以表達自己,所以對每一個具體的個人來說,書法也好畫畫也罷,都是一個向內找尋自我,進而表達自我的過程。我將它比喻成照鏡子,而學習這件事,其實就是在擦拭自己的那枚鏡子。至於超越與否,不可思議,不可稱量。

說一個很具體的例子,老王教的幾位學生:蔥蔥、大風、佳豪、曼達等都寫張遷,但風格迥異,而且都與老王完全不同。這也不是教出來的,就是他們自個兒,所以學習本身就是擦拭鏡子,擦完後照出來的,終究你是你他是他。如果有人學出來和二王一模一樣,和老師一模一樣,那很可能有些問題了。

剛看到問題下楊森先生舉的例子,寫的好,才發現自己已經點過贊了,好想再點一個……


我覺得這個觀點不夠客觀。


縱觀書法發展的歷史,各個時代都有推陳出新的人物,當今書法也有很多獨到的地方,而且發展的勢頭越來越好,水平越來越高。每一次超越都是另闢蹊徑,以新替舊。因而前後不太好作比較,窮則變,變則通,一旦通達,也就達到了超越的地步。

無論做什麼,我們都是從學習開始,學習一樣東西怎麼樣是學得好?怎麼樣是沒學好?其實很複雜。學與習,並不一定與師法的對象一模一樣,而且要做到一樣難度是非常大的,要知道在我們的傳統中,一個行業裡面能夠作為學習範本的東西,那都是萬里挑一的精品,從狹義上講,想要達到或者超過範本,幾乎可以說是妄想。

不要看到以上的論斷就悲觀了。學習是一個過程,始於模擬而終於自運,模擬只是一個階段,也就是說和我們學習的範本比較,把範本作為判斷學習進展的標準的階段只是我們學習的一個層次,是一個開始。過了這個階段,我們要追求和去實踐的是自運,也就是自己能夠自在發揮,放下像與不像與原範本的比較的種種執念,綜合學習過的東西和自己的一些想法創造一些屬於個人的東西,這是個性的形成,在學習的過程中,唯有適合我們個性的東西才能大放光彩,而放光彩的個性,經過長時間的積累,由少積多,新的東西才會慢慢的出來。有了這樣的基礎,這個行業才能不斷向前發展。只有新的血液能夠促進一個行業的發展,無此,所有的努力都是原地打轉,不僅很難進步,江河日下也是常有的事情。

以學南宋學米芾的吳琚為例,我們看他的書法,學米芾那真是一絕,歷代能夠做到這個程度的找不到第二個。

看完吳琚的書法,不得不說他學米字在形和神上,都達到了非常高的境界。然,看完米芾再看吳琚,只能說吳琚只是米芾的一個側影,總有一種「假米」的感覺。也就是說吳琚沒有自己個性的發揮,太像米芾,一直籠罩在米字的陰影里。藝術裡面講究推陳出新,同一樣東西,出現兩次那也只是一樣東西,算不得出新。不可無一 不可有二,參差變化乃為藝術之美。

說到這裡有些遠了,我要表達的是什麼呢?就是對超越這個概念的理解。
我個人認為,書法從古發展到今,是一步步向前發展的,後人總有新的東西前人沒有,自然在某些地方也有不及前人的地方。金無足赤,不要老是盯著不如古人的地方。有新的東西出現,並不斷優化,自然就有了新的而且好的東西,這就是發展,也可以說這就是超越,而且可以說這是我們超越前人的唯一方式。

經典是營養也是束縛,一輩子對經典頂禮膜拜,不敢越雷池一步,這是書奴,在歷史的長卷中不會有印記。讀書臨帖,與古為徒。這徒是什麼意思?是同類人,說的是要和古人做朋友。既是朋友,則沒有厚古薄今的道理,不薄今人愛古人才是真言。沙孟海先生講「抗志希古」,要以古人為榜樣,要有做到跟他們一樣好一樣優秀的志向。


寫字啊,最緊要就系開心…


不用想著超過別人,而是不斷成為更好的自己…


在古代,寒門世子出身的字大都極好。因為這事成本較低,省吃儉用一個月,買支毛筆,就可以在青石板上蘸水練字了。而且古人沒有其他書寫工具,毛筆用盡一生,筆性先天就好。

其次,要出人頭地,就要參加科舉,所以這手字不能寫得太差(當然也不能長得太丑)。字寫得好與前程有幫助,官做得大與書法亦有反哺。所以在一定境界以上,字能夠表達出作者真實的自我修養。此處需注意的是,自我修養是從學術、審美角度出發,與道德關係不大。

回到主題,古人的字為什麼好呢?因為承載文字的一切都是他們發明、傳承、發揚的(如今的我們只算繼承者)。漢字的演化歷史這一點必須要了解,演變的主線是書寫速度(漢字的演化史和學習書法的過程是不一樣的)。幾千年來,那麼多出類拔萃的大家,已經將這門藝術發揮到了頂點。

回到立意上,今人書法真的無法超越古人么?這事要看以怎樣的角度來看了。如果以歷史的角度,當我們也變作古人的時候,就不盡而然了。書法求古意,古、朴、拙,是回歸自然的一種狀態、一種過程。自然就會上升到藝術層面,那麼請問如何判斷藝術的高低呢?

如果對比的某一方承載著更多更重的文化,那麼自然獲勝。在研習書法的過程中,讀帖、臨帖、出帖,是一個學習-模仿-自立-創作的過程。今人書法成就是否超過古人,我們再換一個角度來思考一下。

在古代,人口數量、人的壽命、教育普及程度、社會生產力這四個方面,均不及現代。以宋朝為例,1E多點的人口是很多了吧,但仍只是現在的1/10;而人口壽命,平均延長了一倍吧;教育的普及程度和社會生產力就不知道是多少倍了。書法在其中扮演什麼角色呢?在這個角度下,書法是承載文化的工具之一。只要文化傳下來,書法藝術就一定不會落後。

再從學習的角度來聊一下,古人教學,古板而嚴苛,這是歷史形成的。王羲之出名,那是出身豪門,遊歷天下,遍訪名師、名碑後才有的事。那個時期,死在遊歷路上的不知凡幾。交通不便,出門靠腿。直接導致溝通成本極高(從而造成了各種藝術形式的多個「流派」的產生)。而現在呢?互聯網的零成本溝通,幾千年的名帖隨便看,到處都是書法培訓班、老年大學什麼的,書法協會每個地方都有。再加上科學高效的教學模式,現代人的書法水平,整體是超過古人的。(在古代,會寫字就能混口飯吃的,寫信就能做到,現在呢?)

再說說藝術山尖的那一撥。歷史名家寫得好,確實寫得好。但寫得好不一定就能出名,這個道理一直未變過。顏、柳、歐、趙等名家哪個不是身居高位?這個道理也一樣,人出名、字出名,就像O2O,相輔相成,然後流傳至今。儒家文化根深蒂固,尊老敬古天經地義。所以,古帖已接近被神化了。所有人都說他好,但寫字的人心中都有自己一份思量。求古、學古、痴古,但古不是真神、不是唯一途徑。從知識儲備、人生經歷、名氣、藝術成就等方面來看,今人有很多是超越古人的。書法藝術不單單是字寫得好。我去過很多地方,看過很多地方的春聯,有些字我一輩子都學不來。而且,現在社會中有一部分群體絕對不能輕視,比如書法專業的老師和學生、軍隊、僧侶、退休老年人。

綜上所述,我覺得我在寫作文。古代一定有大量的不輸於顏、柳、歐、趙等名家的書家,只是他們可能沒名氣或沒有傳承得下來(歷史動蕩);今人書法並不輸古人,盲目崇古除外。書法藝術不會倒退,哪怕是中國人集體消失100年,書法也不會消失,一定會再放異彩。


別再看田的視頻了。
這是個出大師的時代。
第一,多少資料古人都見不到。
第二,多少方法古人用不到。
第三,思想相對開放。
只要你能做到像古人那麼勤奮,沒什麼超不過的


意義肯定不是超越古人


看到這個問題下面的答案,我噗嗤笑出了聲,好像古代字寫的不好的人不能算人似的。
題本意說現代的大家或者對書法有理想有追求的人認為自己的字很難超越過古代書法大家。
你真以為古代普通那麼多寒門字個個都好?


藝術無止境,技術亦無止境,為什麼後人覺得怎麼樣也超越不了前人?是因為在思維框架上設限了,就像圍棋一樣,人工智慧的出現在歷史長河的一瞬間就打敗了人類以往幾千年的功成名就,所以大家都忘記了人工智慧這回事,

書法是技能,也是藝術,藝術是技能的綜合,有技能不行,知道筆法不行,還得知道筆意,知道美感,人工智慧是否能超越人類的審美?這是一個相當值得期待的話題。

我的分析是:從書法是技能的角度,結合人工智慧的高級深度演算法,是可以創造出近乎完美的技能的,比如現在就已經出現了寫字機械手臂,圍棋雖然存在著比宇宙基本元素更多量級的變化,人工智慧依然在短短二三十年內發展到完勝人類的程度,書法的技能變數是否比圍棋多?我想不大可能。所以說不定未來就會出現完美的書法技能機器人老師,我想隨著時代的前進,這應該是遲早的事。

那麼從圍棋是一種藝能的角度來看,藝術類的技能更高級的部分在於它的藝術感知,但這個藝術感覺也是可以學習的。通過更高級的AI演算法,至於現在人類研發到什麼級別,我不得而知,書法也一樣,是一種藝能,藝術和技能的綜合體現,技能為主體,加上藝術升華的成分讓它增值。相信未來更高級的量子計算機出現的時代,這一切都將在很短的時間內超越人類,因為它的計算能力是數以萬億倍的超越人類的,可以完美複製和學習任何一項技能和藝術。近乎無所不能的神。

所以我們在這裡說為何無法超越古人,我感覺是遲早的事,但我看到有一個朋友的分析非常在理,無論古人如何輝煌,無論後人如何超越,我就是我,我的個人基因編碼在這個宇宙獨一無二。雖然未來千年後有可能完美全面的原樣複製一個全基因編碼完全一樣的克隆人「我一號」「我二號」。。。。但現在的時代,找到自我依然是非常重要的,它也許是生物唯一性意義,

下面引用這位朋友的回答:

我的一位酷愛詩歌、熟記許多名篇的朋友嘆道:「有了歌德,有了波德萊爾,我們還寫什麼詩!」我與他爭論:儘管有歌德,儘管有波德萊爾,卻只有一個我,這個我是歌德和波德萊爾所不能代替的,所以我還是要寫!

確實是這樣的,無論你個人如何模仿二王四大家的筆法,如何推崇,如何高仿,你依然最終要尋找到屬於你自己的字體。自己的風格,自己的字路。這其實跟唱歌是一樣的道理,很多流行歌手都經歷過這一階段。小王菲、小那英,小。。。。。這些名號可以用一時,但無法用一世,如果有人真的認為可以,那一輩子活在一個人的陰影之下的滋味是相當難受的。這是人的本能心理抗拒力。一種掙脫束縛尋找自由的本能。


首先藝術方面,練習大多不是為了超越。

答主們答的都特別有深度
但是
我就是覺得書法還是古人寫的更好看更有辨識度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大多數)
僅個人看法不接受反駁。


這就是藝術和科學的區別了。現在隨便一個科學研究者都能說我對世界的理解超過了牛頓,但是哪個藝術家敢說我的作品超過了達芬奇?
科學是層疊而上的,而藝術是各自閃耀的,當代藝術有當代藝術的閃耀點,我覺得誰超越誰這個提法本來就不合適。
另外從整體而言,現當代的書法的社會影響力是肯定大不如前的。最簡單一點,現代人日常根本就不寫軟筆,很多人連硬筆都少寫,書法藝術想要達到如盛唐的那般鼎盛,是不可能的了。書法藝術發展下去,很有可能僵化成一個古老的符號和元素了。
然而書法作為一門獨特的藝術,我認為將來還是有閃耀的可能的,當然這可能需要一個成熟的藝術環境作為基礎,並且還需要一些機遇和運氣。


再怎麼打扮也沒吳彥祖帥,可也得收拾啊。


作為一個自詡傾愛傳統文化的中醫狗說兩句,今人的字確實比不上古人,從中國決定使用簡體字作為通用字體的時候,就一定程度上扼制了我們的書寫能力,而且今人大部分接受的西方的那一套理念,對於國粹往往視為糟粕(早期),就算現在重視起來了,但是已經出現斷層了,有心無力。就像其他幾位回答的朋友們說的,現在用軟筆書寫已經不是常態,硬筆都已漸顯頹勢。書法自然就很難再發展起來,即使發展起來也很難超過前人。其中我覺得文化環境的改變很重要。至於今人練書法的意義何在,已經形成套路的一些話比如陶冶情操之類的我就不瞎逼逼了。想起有在知乎上看到有人說道彈鋼琴練的車爾尼等等,書法在很大程度上是磨練自己的書寫能力和技巧。說些實際的意義吧,比如練習書法之後能夠寫得一手好字,在這個電子信息時代各種寫字略顯手殘的人群中可以脫穎而出;裝的一手好逼,在一定程度可以增長自己的信心,滿足自己的一些虛榮心(切身體會);而且練著練著,如果你漸漸的喜歡上了書法,你會想去知道怎麼做得更好,這會促使你主動去獲取相關的知識,而書法寫得是繁體字,對於傳統文化的了解會加深以及提供很大的便利,可能一般人沒什麼體會,但是答豬是中醫專業,需要研習古代經典,所以......可以無視我。只想到這麼多,第二次在知乎回答,請各位大牛


只有我覺得田蘊章這話是賣狂嗎?

那是歐陽詢!

一個20世紀的人,動跟他比的心思就該死。

和平女士說得好。當年祖師爺傳下來,海轟兒這門,我們也算江湖啊。

對田家哥們,你得拿他們當老合看待。


意義:當代中國人的審美啟蒙

古代中國人兩千年的美學菁華擺在眼前,莫說寫了,就是每天對著貼子看就足以滋養心性。

反到是為了藝術而藝術,一心想離經叛道開創書法「現代派」沒什麼意義。


光從字寫的好看不好看來講,今人確實已經不如古人了,是在倒退了!書法其實也是熟練工,你在怎麼有天賦,在練習的數量上就已經嚴重不夠了,那麼點天賦的差異真的能讓你超越古人!況且王羲之那些人天賦想來也不差,而且人家的書寫量絕對比今人的書寫量要翻上好幾倍!(孫過庭的書譜寫張旭是池水盡墨啊!這是什麼數量級的)
而且田老師說的應該是指寫字的三個目的(準確、迅捷、形美)方面來講我們今人的書法已經大不如古人了!而且今人的國學也沒落了,沒有了廣泛的群眾!
不過題主這個問題有點極端,做什麼都要超越什麼,甚至要到達一個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境界!那就不要做什麼了!現今很多人學習書法也就是個愛好,是想著能在自己現有的水平上有所提高,修身養性罷了!還是那句話,自己開心就好,不要過分的關注,不然就沒什麼樂趣了!


修佛,不是修成如來佛,而是修成自己心中的佛。
寫書法,也不是寫成古人的書,而是寫成自己的書。
就算在家裡,也不是兒子要長成自己的爸爸一樣,而是擁有自己的家庭,做自己孩子的爸爸?
你們明白了?


推薦閱讀:

現代簡體漢字的手寫體,主流上可以分為哪幾類?
請問這個書法字什麼?
書法和中國茶道哪個更利於修心養性,同時也較易入門?

TAG:書法 | 毛筆書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