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如何控制自己的慾望?


這個慾望包含的內容很多

而且很多人對於慾望這個詞的含義理解都不同

我們在說慾望的時候有一種貶義的意思(特別的是中國人,和我們的文化有關)

你說的控制慾望應該是,想要控制那些本能的,低劣的思維和行為習慣。達到更有純凈高尚的層次。

我們可以看到有兩個層次,
一個是人的原始的本能的,混亂的,易爆的,不受控制的,自私狹隘的
一個時候是高度文明的,有秩序的,高尚的,包容博愛的

任何一種文化,都把人的思想分為好多檔次,激勵人向上爬,撇清和「慾望」的糾纏。

不過,在討論這個問題之前,請暫時嘗試,不要用任何褒義和 貶義的詞去評價慾望
只保留中性的概念。

-----------------------------------------------------------------------
控制慾望 --- 想要去控制,就是一種慾望,一種需求

每個人,都會經歷各種情緒,各種遭遇,好的差的。並不是經歷過美好的,就會去傳播美好的,不一定經歷了苦難,就會去傳播苦難。

在經歷很多之後,絕大部分的人的思維模式就會固定,且大部分的人都把主要的精力花在與慾望相關的事物上。但是比起幾乎是完全獸性的動物來說,人類能有更多時候,不小心體會到了神秘的情感。
動物會愛子護子如命,人類也是會愛子護子如命。還有各種情緒,喜怒哀樂,這些很多的哺乳動物都擁有。
但是很多人會感覺,這些並不是我們生活的全部,我們體會到了更加深層次的東西。雖然慾望帶給了我們很多快感,但是我們還是會去追尋那種奇妙的內心感受。

問題是:這種感受有多強烈?你會為之付出多少?

絕大部分的人都滿足於沉浸在慾望的快感之中,但是有一部分的想要掙脫慾望的束縛!

所以,你提了這個問題。這是一個很小眾的問題。因為絕大部分的人,還沒有達到那個層次,意識到自己的需要去控制慾望。
這個話題註定只是給很小一部分人看的。你要獨自多去探索內心的思想,因為你和很多人想的不一樣。

----------------------------------------------------------------------------
一層:慾望
另一層:控制慾望(我在下面簡稱為秩序)

相對於慾望,秩序哪裡在吸引著我們?
慾望是動物普遍的能力,慾望可以讓我們更加容易適應這個環境,讓你遇到危險更加拚命奔跑,餓了多吃點食物,再盡量多得去播撒種子。

人大腦的能力還是有限的,我們看到的體會到的事物,和實際上有很大的區別。
比如說有個人在你面前說起一位佳人,各種描述都複合你的要求。你的大腦立刻就會非常興奮,非常急切的想要去見到或者得到這個人。往往一見到這個人,難免都會有所失望,人會幻想,美化自己的想像。這個就是情緒在作用。把事實曲解了。
就算你還沒有見到實物,快樂,痛苦,仇恨等各種慾望,就會把事實扭曲。
這就是為什麼有些人喜歡沉浸在謊言中,就算他已經知道這個就是謊言。或者是用酒精,藥物麻醉自己,達到一種心理上的安慰。

但是,有另一類人,想要看到更加真實的世界,想要了解世界之後的秩序。
因為,任何一種情緒,都會把腦子裡的意識曲解掉,所以,我們學會了自製,剋制,制定戒律,潔身守序。

--------------------------------------------------------------------------------------
但是,我們不應該把這種秩序,凌駕於慾望之上。我們都是經歷了慾望才體會到了秩序。秩序是慾望的發展方向,但不應該有高低貴賤之分。想要去控制慾望,也是人類的一種慾望。


修行
我們每個人都經歷了慾望,絕大部分人會沉浸其中,他們也沒有想離開的意思。
有一部分,感受到了更多,他們想要深入了解這個世界。於是他們嘗試各種方法,減少對慾望的依賴,希望用沒有雜念的眼光看世界。剛開始的時候,就如新生兒在摸索新世界。一切有新奇,又困難重重。當我們積累到一定程度時。我們的世界觀,我看到的整個世界就和常人有很大不同了。
但是,就算這個時候,也不要認為自己處在更高的思想境界,高人一等。

就算不停的修行,也不能完全拋去慾望,慾望還是會陪伴我們一生。慾望是我們修行的工具,每次情緒的奔潰都是我們應該好好研究的功課。
我們其實不是想要控制慾望,而是盡量少得被慾望控制。

當你體會到了很多的秩序,你還是會接著想,為什麼我們需要秩序,秩序有什麼用。秩序還是像慾望一樣,控制著我們的行為。

------------------------------------------------------------------------------------------
從生物學來說,人的思維,我們感受到的整個世界,我們的意識和自我。
就是神經元,生物電以及各種激素的相互作用。
而這一切的一切,都是由這個世界的規則組成,發展而來。
如果說有神,那這個神就是這個世界的規則。
這個世界的每一個東西都有神組成。我們每一個人也都是神。神就是在我們體內。

但是這些是我們所感受不到的,我們只能通過我們的各種感官,去間接地體會到神的冰山一角。

我們看到的全是假象,當你更多得有這個意識的時候。你就會知道為什麼說,空即是色,色即是空。

而我們的自我,也是這個世界規則讓我們感受到的一個色相。

------------------------------------------------------------------------------
如何減少慾望對思維的干擾?


1. 體會慾望。想要改變慾望對你的作用效果,首先得把它們研究一遍。
當你出現某一個情緒時,最好能找一個地方,獨自去體會。讓其流露出來,記錄其全部特點,過程。不用想著立即去處理排除。這樣會激起你其他的慾望。
2. 過一段時間,看你是否已經足夠冷靜去看待這個問題。還是自己一個人,把問題從腦子裡挖出來。看看能不能找出解決的辦法,如果還是不能的話,再藏著等以後再處理。

關鍵是,獨自處理的時候,要調整自己。還要有足夠多的時間讓你自己一個人冷靜。所以你先學習冥想是很有 必要的。

慾望有很多種類,需要把不同的慾望都深入分析,以及遇到的情況也要拆分開來,把每個細節都仔細分析。

==============================================================
上面的部分是以一個社會人的角度解釋這個問題,看起來會更加明了易懂。

下面再以生物學,心理學上的知識切入分析。
===============================================================


慾望是生命的驅動力


像螞蟻蜜蜂這樣的有社會結構的昆蟲,遵從集體的任務分配,合理安排進食,照顧幼蟲和蟻后蜂皇。不會因為遇到好吃的就會去佔為己有,對於他們來說這樣的集體意識,就是更高級的意思形態,控制著其他的慾望。

很多魚類在繁殖期的時候會在同一時間集體趕到同一地點,它們可以不吃不喝,不顧任何危險去產卵。它們的大腦中也是有一種更高級的部分可以在有些觸發情況下控制他們的慾望。

相對於絕大多數的魚類只是把後代投放到某一個地方,鳥類會在繁殖的時候展示出獨體的求偶能力,變化多端的歌喉還有複雜的築巢能力。還這些都儲藏在他們的大腦當中。一旦被啟動,其他的一些小慾望都會拋到腦後。

很多的哺乳動物和大猩猩一樣,在懷孕後就會拒絕再交配。體內分泌的激素導致這個行為。
並且在哺乳期,雌性會變得更加富有同情心,更加有保護幼小的慾望。也是因為各種激素的變化。
人類的女性懷孕的時候「變笨」也是一個道理,因為這個時候主要把能量供給給新生兒,沒有必要去把精力花在別的事物上,同時味覺,嗅覺,情緒也變化的一塌糊塗。激素改變了原來對慾望的品味。而啟動這些程序的就是更高級的大腦器官。相比較昆蟲,魚類,鳥類,高等動物可以存儲更加複雜的行為。複雜的行為不一定是後天習得。
其實也說明,人類自以為的個性和自我,與身體的各器官的調節有很大的關係。一種激素的變化,就可以改變一個人的性格。

從神經中樞進化到腦幹,爬行動物腦不斷完善一直到邊緣系統,再到新皮質。生物體的大腦攜帶的功能也越來越多。

對於人類嬰兒,味覺是探索這個世界的主要器官,味覺給嬰兒的感受要強於其他的器官。在這個期間嬰兒對吃的非常挑剔,認準了哪個口味的,就要吃哪個口味的。並且根本停不下來,周圍的任何東西都是用嘴巴先去探索下,有空就嘗手指;趴在媽媽肩上就嘗衣服;看到鏡子里的自己也去品嘗下。

2,3歲之後會走路之後,也是一邊拿著吃的喝的一邊去玩。應該說是在品嘗之餘抽空去玩下。

隨著年齡的增長新的感官刺激大大強於味覺的刺激,孩子想要玩耍的慾望會讓他們忘了吃飯。他們會開始納悶為什麼還要吃飯,要是吃飯的時候可以玩該多好。這個時候的孩子的自制能力還沒有一隻經過訓練的狗高。你可以訓練一隻狗不亂吃東西。不過即使5 6歲的孩子還沒有這樣的好的自我剋制能力。
當你不小心摔倒的時候,旁邊的人可能會哈哈大笑。而你的狗會皺著眉頭傷心的跑過來,恨不得把你扶起來。
狗和狼的很大不同是,狗可以理解人的情緒,並且他們的控制情感的腦細胞非常發達。它把你當成至親的人,它可以為你豁出去了,甚至付出生命,這種情感的慾望可以超越它腦子裡的其他一切慾望。

你應該沒有看到過,5,6歲或者10來歲的孩子整天拿著mp3在聽音樂。但是肯定知道整天拿著mp3聽音樂的,最多的是青春期的孩子。因為這時候人的大腦開始發育出,可以有效處理複雜音符的能力。太小的孩子不是因為不喜歡音樂,而是音樂對於他們來說過於複雜,大腦還不能夠處理這些信息。我們年少的時候應該都有這樣感受,音樂真是太美妙了,聽聽音樂晒晒太陽是最享受的一件事。
但是好景不長,過不了幾年我們聽音樂的頻率就大幅下降了。還有多少人直到成家之後還是把音樂捏在手裡不放的。

人類之間的親情可以持續非常長的時間,親人逝去之後,甚至是幾十年都銘記於心。 這有助於古人增強凝聚力,壯大自己的氏族。親情的慾望也可以超越以上提及的所有慾望。

之後人類的情感,跨越了親情,當有人願意為愛情殉情,為友情兩肋插刀時,這也算是人類進化的一個重要的坐標。這種更高層次的大腦思維方式,促進了民族的形成。這種情感的慾望也可以超越以上所有的慾望。三國中有很多這樣的人。

當我們覺察到更高層次的意識之後,就會丟下手裡的美食,再丟下手裡的玩具,再丟下手裡的mp3.
再丟下手裡的親人的手,再丟下手裡的玉手,再丟下手裡的。。。
----------------------------------------------------------------------------------------------------------------

Ken Wilber 把人類的世界觀分為遠古期、魔幻期、神話期、理性期、存在期等五個階段。
魔幻期和神話期,我們從字面意思就可以得出很多內容。
魔幻期的人對於未知的世界的概念非常模糊, 但是他們已經可以自己的所見所聞進行粗糙的語言處理,把難以解釋的事物理解成是妖魔鬼怪。那個時期的人理解的世界和實際上有很大的差別。
相對於魔幻期的恐懼,到了神話期,知識傳播更加有效率,文字書寫可以知識隔代傳播,而不僅僅是長者的口述,精確度更高,傳播更廣。在神話期人類逐漸自己的信仰,把未知的領域理解成為神的創造。信仰在於一個愚昧的年代就是一種理智的行為。並且把未知世界的神化而非妖魔化,也有助於人們進行探索。古代宗教對於文化甚至的科研的發展都是有很大的幫助的。教士,神父是高級知識分子,這裡盛產思想家,數學家,科學家。。。
高層次的腦細胞可以安撫低層次的腦細胞,人類可以自己創造一些新的理念來控制原始的衝動。
如此同時,在神話期,文字,語言,宗教,社會體系更加健全,有助於形成早期的王國。
榮譽感在這個時期孕育而生,這個虛無的概念在當時具有至高無上的價值,足以使得人們為此拋頭顱灑熱血。

-----------------------------------------------------------------------------------------------------------------------------

高等教育 - 對未知的探索
上面講的慾望都有實體為作用對象。人類感受外界的主要器官就是眼睛,耳朵,味覺,觸覺,嗅覺。
上面的這些慾望都可以接受來自於感官的刺激。這種刺激讓我們具有存在感,讓這個世界更加真實。但是這個世界並不真的是眼鏡看到的,耳朵聽到的,手摸到的那樣子。

舉個例子,我們以為我們眼鏡看到的是一張整圖畫,外界的光線把圖畫投射到眼球,眼球在把這幅圖畫通過神經傳遞到大腦,然後我們的大腦就好像看到了這幅圖畫。其實這幅圖畫是被分割成各種不同的部分,然後大腦再把多個部分組合成為一幅圖畫。一些腦細胞只負責把三角形,正方形,多邊形摳出來。一些只負責顏色。一些只負責文字。

從特殊的腦損傷患者可以進一步理解大腦的工作方式。有些腦損傷患者會認不出自己的容貌,就算照過鏡子很多次,也不能認出自己的臉,更別說別人的臉了。臉也是一張複雜的圖畫。我說複雜可能有很多會反駁。但是事實上很多人對外國人的臉都很大程度的認知障礙。人生下來沒多久就可以有效辨識臉,這個能力已經植入了我們的基因里。臉是我們最常見的一種圖像。但是就算我們每天都在鍛煉,遇到別的國家的臉型,我們的準確性就大打折扣了。
還有一種更加極端的腦損傷患者,他們看待一面國旗,並不是一個整體,而是由不同的色塊和分散的線條。正方形對他們來說就是四條互不相干的直線。他們的眼鏡看到物體,但是他們的大腦不能把他們組合成一個整體。他們對整體的辨識能力也是沒有的。你問他什麼是正方形,在他們大腦中存儲著『正方形』這個發音,但是已經不能把這個語言發音和正方形圖形結合在一起了。

有個實驗,將一木條,橫著從青蛙眼前平行移動。青蛙會誤以為是蟲子,激動得上去吃。然而,將木條,豎著從青蛙眼前平行移動。青蛙就絲毫沒有反應。要是你問他人,木條橫著移動和豎著移動,這木條看上去有什麼不一樣嗎?他人肯定拋來鄙視的眼神:腦子呢,這不都還是木條嘛。但是青蛙的腦子就不能處理這樣的信息。

一條直線,一個多邊形,一個多面體,一個有色彩的多面體。一個張面孔,一個人,一幢大樓,一座城市。在從圖標,到文字,到文章,到概念。從簡單到複雜,我們眼睛看到的只是一些組成物體的材料。大腦是我們把這些材料組裝我們所熟悉的世界的地方。大腦的功能更完善,能看到的事物也更加具體,生動,全面。可以說大腦也就是一個感覺器官,大腦的功能越完善,看到的事物方式和結果都有很大不同。

上面說到過音樂,大部人到青春期的時候才會覺察到音樂的美妙。不過一開始的時候只是一些簡單的旋律。對於那些說交響樂,很難聽,一點也沒有意思的人。是因為音符太多,變化太快,大腦不能夠及時的處理。這個就是上面的視覺的例子一樣,你聽到了,但是你的大腦不能處理,不能理解。這裡沒有什麼鄙視的意思,每個人都有長處和短處。倒是不斷的學習有助於我們更好地理解複雜的事物。

高等教育如數學,物理,化學。很大程度是建立在假設之上的。幾乎沒有東西可以讓你摸,沒有實體讓你看。只能靠你自己在原來的假設上進一步思考。並且思考和一般的想像力也不一樣,你可以用文學的表述太陽像一把火。但你不能說黑洞像一隻烏鴉。無法很好得用現實中的東西去衡量這個體系的知識。
高等知識是一種長期的投資,是對新知識的渴望,對未知的探索。全部的假設,運算過程,都在大腦新皮質中進行。同時也缺少實際經驗和感官幫你加深印象,容易被外界打亂思路。如果你並沒有對那些遙不可及未知的答案有著深刻嚮往,那麼只能說你學那些知識,只是看中高等院校在於社會中的地位,看中的時候以後的錢途。

高等教育需要你更加深層次的大腦細胞參與。而這個層次的大腦細胞就是問題的答案。
控制慾望
低一層次的腦神經對於高一層次的腦神經來說就是慾望。(同樣地,要是我們進化到更高層次,看待現在的人的所有行為都是慾望。)

但是層次過於低的腦神經就會被高層腦神經所忽視。(比如你成熟後,就會忘記以前做過的很低級的事,認為你自己根本沒做過或說過)。同時也說明,『想要去控制』表現在高層次的神經系統初出茅廬的時候,就好像信噪比,低一層次的信號太多太雜了,高層次的神經系統想要信號變得更加純潔,需要不斷鍛煉提高信噪比。等到高層次的神經系統很完善的時候,低層次的神經系統就好像是你眼中的小孩子在耍鬧,你也就不會特別關注它了,也就不會意識到需要去控制了。

-------------------------------------------


慈悲心
很多動物具有感受對方情緒的能力,就算對方不是同一種族的。
人類的幼兒也可以感受一些基本的情緒,但是他們不理解很多快樂和痛苦的本源。
能夠體會到對方的快樂和痛苦,那是感同身受的能力而不是慈悲心。
慈悲心是經歷的世間的各種情感之後,超越情緒這個層次,可以站在更高的層次,忽略個人情緒,帶領低層次的人走出這個區域。而不是解決一兩個眼前的困境。

耶穌說,有人打你左臉,那把你的右臉也讓他打。聽上去有些做作。其實是耶穌了解處於低層次的人,不能理解他們自己的是被慾望所驅使的。而處於高層次的人也不會因為別人打他而產生情緒。
因為那是低層次的慾望在打他,而他已經超越了低層次的慾望。
佛教普渡眾生,但是卻不像基督教那樣去佈道,而是靜靜等待有緣人,這裡的有緣人是覺悟到自己想要出家,覺悟到了自己想要學習如何控制慾望。所謂的的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也就是讓你走出慾望的驅使,就可以到自己的內在的深層次的感受。佛在我心中,佛無處不在,佛就是世界的原理,我們是世界的一部分,也是佛的一部分。佛教中人不說自己是神的弟子或者佛的弟子,卻說自己是俗家弟子,意思是說我們出生在世俗中,身上都帶著無數的劣根性,修鍊就是去除劣根性,感受心中的佛。
基督教是一個產品一般,但是組織形式新穎,互動環節豐富的一個宗教。比較像現在的小米。
佛教講究的是個人體驗,個人的修行。你需要的時候你來吧,你想走也就走好了。心中有佛你想在哪裡修行都不是問題。

絕大部分的印度人信仰印度教,印度大概有一半的人是終身吃素的,聽上他們吃飯就像是修行一般。其實不然,印度的咖喱裡面有太多的刺激性重口味的香料辣椒。雖然材料是全素,但刺激的口味不比川菜差。如此刺激性的食物,時刻在激發人的慾望,無助於感官平靜下來。
還有印度把瑜伽和性愛結合,苦行僧用大麻感受心中的神。這些無異於一個小孩子學到了一個新概念,然後把自己身邊的事物和新概念胡亂組合在一起。有些大人會說小孩子很有創造力,但這個不是更高層次的思想的表現。蘋果成熟了掉在地上是自然的現象,小孩子的沒有章法的隨機組合也同樣。但是從蘋果掉在地上得出萬有引力是需要更層次的大腦皮層和知識儲備為基礎的。
-------------------------------------------------------------------------------

極簡主義
無印良品的流行說明極簡主義開始盛行,相比以往的服飾,傢具產品的風格,色彩鮮明,發掘性感,張揚個性自我浮誇。無印良品顯得簡潔,單調,實用。
我們的生活喜好,審美觀念無不和我們的家庭,民族,文化有關係。
母親做的飯菜都與大部分的人都是最美味的。這個已經深深植入我們的大腦當中了。
還有故鄉的美食,也佔有一席之地。
民族,國家的文化,傳統。會影響我們的對於美的感受。
全球化之後,我們的食品物品種類非常充足,我們可以享受到來自全球各個地區的風格。極大得豐富了我們的各種感官,佔有慾。我們的思維變得更加開闊,民族和國家的特徵漸漸淡去被遺忘。
現代化的食物衣物正不斷發掘人類感官的極限。我們似乎活得很開心,但是非常疲憊。雖然我們不斷為物品賦予更高層次的含義。但是我們只是鏡子一樣反射出設計者的意圖。反射的光芒讓我看不清生命體內在的美麗。
黑洞為什麼是叫做黑洞,因為它連光也吸收了,所以好像是黑色。穿著樸素的顏色下面,是一顆不斷在吸收知識,存儲能量的個體。在物品全球化之後,極簡主義,無印良品的流行表示我們的思維真正的進入了全球的層次,是更高一層的大腦思維。對於美感,那是我們發自內心的感受。這樣的美感是跨越民族,文化,國家的。極簡主義,節制的感官刺激,讓我們可以把精力正好的集中在我們自己的生活周圍,在文化,國家都被同質化之後,可以形成具有自己特色的全球性文化。就像黑洞一樣,當我們吸收了足夠的能量,最後可以迸發出光芒。


------------------------------------------------------------------------------------
安慰劑

我把這裡的安慰劑泛指輕量級的「慾望」。你也稱之為輕微的慾望,容易被滿足的慾望。
談起慾望大家都習慣與其劃清界限。不過我認為大部分並沒有好好得考慮過慾望究竟是什麼。

安慰劑的作用是,可以用輕微的劑量達到身心的平靜。或者是讓人有存在感,滿足感。
觸覺上的安撫
不僅僅是熟人或親人的撫摸,就算是來自陌生人,人在空虛活憤怒的時候肌膚上的接觸都會來帶心理上的安慰。

嗅覺味覺。熟悉的味道,會喚起底層的記憶,讓人選擇放棄防備。

或者是一個故事,一個謊言。也都可以成為安慰劑,自欺欺人,暫時讓心裡平靜下來。

我說這個詞似乎越來越牛頭不對馬嘴了。
大家想要知道的是如何控制慾望。怎麼說到這裡上來了。
但是還想要提醒大家,控制慾望不是去除慾望。
因為每一個生命體的成長都分為不同的階段。慾望是我們的賴以生存的土壤。你的慾望越豐富,你的土壤也就越肥沃。我也是相信越頑皮的孩子就越聰明,因為他們不會嘗試儘可能多的可能性。連接儘可能多的能量。浪子回頭金不換,你要夠浪夠壞才能看到更精彩更深入的東西,看過更好的,才能放得下更多的東西。我自認為,男人就是應該去探索女人不敢去探索的區域,才能有故事吸引女人。又扯遠了。

香煙其實就是一個很典型的安慰劑,不僅僅可以讓你嘴唇含著那種圓柱體,感受著自打嬰兒時期以來久別重逢的口感,再把溫暖的氣流吸進去,充滿整個肺部,讓你不至於緊張得忘記呼吸。最後尼古丁還可以把人的注意力有效得轉移。就算當事人,在稍微緊張的狀態下導致嘴唇或手指微微發抖,一般人都不會輕易發現。
如果說年少無知的時候覺得吸煙是很酷的事,那麼當你成年之後,說戒就戒掉,也是一種很酷的事。
安慰劑就是我們時時刻刻的需求,去體會這個世界的媒介。吃喝拉撒這樣的平凡的事情,讓我們有存在的感覺。更高層次的並不能讓你更快樂,但是慾望和安慰劑可以。當你沒有能量了,不能繼續前進了,可以考慮下基本的安慰劑,但是要選擇沒有副作用和傷害的。
我在此就想再提醒一下大家,在追求更高的層次時候,要溫柔的對待你以前的慾望。因為你就是從那裡成長起來的,要是你感覺慾望會拖你的後腿,那是因為你還沒有在新的土壤里長大。並且你還要時不時得去思考一下,在以往的慾望的環境里,有哪些慾望是你缺失的。

--------------------------------------------------------------------------------------------
青樓女子

在戰國時代的戰鬥場景時常是這樣的,一個主帥被擊殺之後,後方的士兵就開始潰逃了。
你肯定會也會犯嘀咕這幫人怎麼這麼沒種的。
在生產力低下的古代,很多人是為了填飽肚子才去參軍,或者是被迫服役。食不果腹,就不可能產生更加高層次的思維方式。
那些主帥大都是有點來頭的,至少是不愁吃不愁穿,有多餘的時間去鍛煉體能,還可以閑來讀點書增長見識,懂一點忠義廉恥。
現在的特種兵的訓練模式,提供他們優質的食物還有訓練內容。灌輸他們責任感,榮譽感。這樣的人的才能在遇到強烈的刺激之後還可以保持清晰的頭腦。可以進行長時間,遠距離的單兵行動。
而不至於一見到領頭羊的沒了就分崩離析。

柏拉圖式愛情,在一開始,就是指男人之間的感情。那時的人認為女性沒有自己的思想,女人只是生孩子用的,只有男人之間有才真正的愛情。
這是因為,當時的女性幾乎沒有接受教育的機會,並且一孕傻三年,多生幾個孩子就一直傻下去了。很難進行思考活動。所以有知識的人很難與之深層次交流,感覺就像是對牛彈琴。

而古時候青樓女子,是一個比較極端的例子。首先她們從小就被訓練各種琴棋書畫,還要會學習如何挑逗伺候男人。要是其中有才貌齊全的女子。那肯定都得預約了,金銀珠寶也都不看在眼裡了。來者不乏權貴和文人雅士。使得這些青樓女子見多識廣,要是編輯一本青樓奇談,肯定包含很多的最高機密和奇聞軼事。
1. 不愁吃不愁穿,不注重瑣碎之事
2. 金銀珠寶多的是,不看在眼裡
3. 從小就學習高雅的琴棋書畫。
4. 見過很多達官貴族,文人雅士。見過大世面
5. 懂得如何哄男人開心
和家中的賢妻良母一比較,這樣的女子的優勢就很明顯了。男人來到這裡,發泄性慾是其次的,特別是對於那些有才能有思想有雄才大略的人。這些女人才有能力和他們高談闊論,吟詩作對。青樓裡面更容易產生高層次的思想。
所以這裡發生私奔,殉情的比例也很高。
關鍵因素不是伺候男人的性慾,而是女人養尊處優的學習能力。
而現在一般指的妓女就完全不一回事了。

高層次的思想,需要穩定的慾望為基礎。穩定的食物,穩定的社會環境,穩定的學習空間。

中國古代儒家大行其道,但是老子道家的思想卻被埋沒了。是因為老子的思想層次太高了。和當時低下的生產力水平,健康壽命不匹配。

老子:不尚賢,使民不爭;不貴難得之貨,使民不為盜;不見可欲,使民心不亂。是以聖人之治,虛其心,實其腹,弱其志,強其骨。常使民無知無欲。使夫智者不敢為也。為無為,則無不治。
意思是,不標榜有能力的人,民眾就不會爭強好勝。不囤貨居奇,就不會有人去偷盜。。。。

就算現在中國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了,要做到讓有才能的專家大師不驕傲自滿,霸氣外漏。也是非常困難的。可能歐美髮達國家的人身處繁榮階段比較久,會看得淡很多。這都是需要一個進化學習的過程。人的各個階層的慾望需要一層層被滿足,通往更高的階層。在高層次才能看淡,淡化前面的所作所為。
老子的理論在當時主要是說給統治階層聽的。一般的民眾根本就無法理解。但是在社會動蕩的年代,權貴人士也是很難靜下心來去深入理解的,低下的民眾也不需要這些高級的思想,他們需要的首先是饑飽和安全問題。而現代,我們如有興趣就可以去深入了解這些知識,這個是社會生產力發展起來的好處。我們可以用低廉的成本滿足我們的吃喝拉撒,這些低級的慾望。還有社會的穩定性也是關鍵。這些是通往高層次思想的基石。

我也比較好奇,在老子生活的那個年代,生產力如此低下,如何產生老子這麼個吃了空,有時間精力去琢磨這樣高深思想的人。
上面也說到了,人類探索世界的順序是從容易感觸到的,重口味的,有形的。到趨於平淡的,無形的。
相比較咖啡,酒,煙,這樣重口味的消費品,中國誕生了平淡的茶。說明在誕生茶的那個年代,應該是一個風調雨順繁榮的社會。
-------------------------------------------------------------------------------------------------

老子說的無為,可以理解為不追求功名,不追求成就。功名和成就是比較虛無的東西,也是無法被滿足的。是實用性之外的那一部分。不為天下先,也可以理解為花太多精力去贏得一個虛無的榮譽和美名是不明智的。
前面花了很大一部講述了如何不要貶低慾望(低層次的),並且給慾望保留一席之地,下面講如何不沉浸不誇大高層次的。

我思故我在
在生產力低下的年代,食不果腹,沒有生命保障的人,是很難發展出完善的自我和人格的。在那種狀態下他們無法體會到,恥辱,羞恥,責任感,榮譽感,就算連親情,友情對他們來說也是可有可無的。更別提什麼國家的概念了。
笛卡爾的具有時代代表性的一句名言,我思故我在。這句聽上非常狂妄自大,就好像在說,我愛思考我驕傲,我懂科學我自豪。但是在當時的環境,這個思想屬於較高的階層。人們開始認為自己的感受才是最真切的,把以往神的理論取而代之。從此,我們開始追求更加理性的思考方式,努力撇清和以往的舊觀念,舊習俗,宗教的關係。開始用知識開武裝自我,把理性的思考方式,科學的方法作為自己生活的最高準則。這當然可以極大促進科學的發展。

弱肉強食,還是適者生存
不知道什麼時候開始,達爾文的理論被歪解成為了「弱肉強食」,並且廣為傳播,很多人還把這條理論當成了處事之道。達爾文從來沒有說過這句話,並且這句話與他的適者生存的原意背道而馳。

人們可能是這樣想的,獅子當然是更有力量的,而獅子吃掉羚羊斑馬野牛是因為他們太弱小了,太無能了。無能的就應該被自然淘汰掉。所以人要想活下來就應該變得更加兇狠殘暴自私自利。這個就是達爾文告訴我們的。

其實,以前比獅子更加大型,更加強壯的動物多的是。但是他們都滅絕了。
在食物鏈頂端的動物是很容易滅絕的。因為他們是主動出擊的物種,遇到獵物會主動上去迎擊。要是一個環境中進化出兩種勢均力敵的物種,另外一種就會滅絕。
還有要是環境中進化出更加快速,群體出動的小型獵食者。大型獵食者的幼崽或者蛋,就容易被偷襲。

並且大家都忽略了一點,被獅子獵豹捕獲的都是一些老弱病殘。要是捕食者去追羚羊中最強壯的最警覺的,恐怕是永遠都追不到。如果草原中的食草動物大量減少,到最後只剩非常少量的捕食者,和一小群食草動物。那麼捕食者更有可能滅據。
同樣要是哪一頭牛正好心情不好,與捕食者杠上了,不一定誰會最後活下來。

蓋亞系統,母體
喜馬拉雅山上的岩石中也發現了海洋生物的化石,說明喜馬拉雅山以前是在海底的。其實不僅僅是海洋生物的化石,整座喜馬拉雅山,地球表面全部的岩石,都是以前生物的骸骨。要是沒有生物,世界上的高山就完全不是這副樣子,世界上的石頭也變成完全不同的形態。生物不斷重複著繁衍到死亡。新的生物又在前輩的遺骸中成長出來。生物完全改變了地球的面貌。
蓋亞系統,是把整個地球看成一個整體,整個地球就是一個生命體。

自地球形成以來的46億年中,太陽輻射強度增加了約30%(其中5%增加於顯生宙期間)。理論上說,太陽輻射強度增減10%就足以引起全球海洋蒸發乾涸或全部凍結成冰。但地質歷史記錄卻證明,地球上儘管發生過3次大冰期和大冰期內的暖熱期交替變化,地表的平均溫度變化僅在10℃上下。這就表明歷史上地球存在某種內部的自我調節機制。當前大氣種溫室氣體的濃度急劇升高,導致全球溫度升高,理論上將導致陸地植被向兩極擴展,面積不斷增大,對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的吸收也越來越強,這又反過來降低了大氣中的溫室氣體的濃度,即地球上也存在著負反饋機制。(這一段摘自百度百科)

把整個地球理解為一個生命太牽強了,地球內部有太多非有機的構造。這裡我暫且把全部生命體理解為一個整體——稱之為「母體」。
假設生命最早的時候是由同一個有機物,同一個基因進化來的,現在地球上所有的生物都是她的後代。由於基因在這個時間段沒有被全部滅絕過。可以說母體一直都活著。全部生物都是母體的一個部分。一個生物被其他生物吞噬,分解,只是從母體的一個部分把能量轉移到另一個部分。也就沒有死亡這個說法了。你軀體上的一切都被分解再重新利用了。

草原上的獅子和羚羊,都是母體的一部分。獅子吃掉的是一些老弱病殘,並不是羚羊中最優質的資源,而是一些不適合生存的資源,是一些多餘的資源。並且整個獅子種群的生存能力並不比羚羊種群強。高等捕食者,食物鏈頂端的動物反而更容易滅絕。從這樣的角度看問題,就不會覺得獅子有多麼高端大氣上檔次了。
母體從外界獲取能量,從低級物種逐漸進化過來,在低級物種超過環境的極限承受能力之後,多餘的低級資源會被轉化成其他形式的高層能源存儲下來。高層結構是母體增加其能量總量的方式,反過來,當母體從外界獲得的能量不夠時,會首先消耗掉最高層的能量,再逐一向下消耗。能量的流動方向註定了高層能源不是母體保護的重點,低層次才是。

高等物種的出現對於低等物種起到了穩定的作用。如果沒有獅子這樣的捕食者,食草動物就會無節制繁殖下去,當數量太多,導致食物被消耗殆盡時,又會出現大量得死亡。當然這樣的振蕩還會傳遞下去,食草動物大量死亡,又導致植物大量繁殖(食草動物又有了喘息的機會,又一輪跌宕起伏的循環開始了),可能又導致昆蟲大量繁殖。以昆蟲為食物的生物又會大量繁殖。

老話說端午前後,蟲子特別毒,特別多。所以要喝雄黃酒解毒驅蟲。另一方面也說明了這個時候蟲子的生命力最旺盛。我們可以從能量傳遞的角度思考這個過程。
冬去春來,萬物復甦,首先開始的是微生物分解生物遺骸,將能量轉化成次級代謝產物。這是植物所必須的營養物質。等到枝繁葉茂,昆蟲還有食草動物能美美吃個飽了。長肥的昆蟲成了鳥類,魚類,爬行類的美味。等到以上的動物都吃飽喝足了,最後的最後能量才能被頂級捕食者利用。
羚羊強,則獅子強,羚羊弱,則獅子弱。低層次的生物不管是哪一層受損或者不健康了,都會影響到高層的生物。

如果我們要畫一棵樹,由葉子,樹枝樹榦,還有根組成。其實我們忽略了一個很重要的部分。那就是位於根部的微生物群落,它們是樹木的消化器官,它們是與樹共贏共生的。就像我們腸道里的1.5-2公斤的細菌,沒有了他們我們是活不了的。如果把這些細菌看成一個器官的話,它就是最大的器官之一。下次應該把樹畫成,上面有多麼舒展的樹葉,下面就有那麼大體積的微生物群落,形狀就雷同與上面的樹葉,包裹著數根。特別是在有雪覆蓋的漫長冬天,樹木讓樹葉落地,讓微生物分解這些落葉,轉化成所需要的養分,以待來年。樹木不是把能量儲存在樹枝樹榦樹根,而是存儲在微生物群落。

有些人可能就想到說,如果這些細菌這麼重要,那麼我就多喝點酸奶,補充點益生菌把。
日本著名的新谷弘實(美國最權威的內視鏡外科醫生)說過,他做醫生幾十年,沒有見過一個常喝酸奶的人腸道是好的,就連歐美人士也是如此。何況亞洲人大部分人都有乳糖不耐,乳製品還是少吃點好。對於腸胃來說,單調的食物反而容易消化吸收。現代人並不缺營養,腸道功能好的倒不多。
有人還形象得說腸道是情緒器官,腸道是第二大腦。
------------------------------------------------------------------------------------------------------------

浙江三橋

浙江三橋指的是紹興的柯橋,台州的路橋,溫州的虹橋。之所以有這樣的說法,是因為這三個地方都非常富有,名字又都有個橋字。富有和橋有什麼關係呢?
橋多的地方河流多,河流多是因為這個地方是一個低洼地,有主幹河流經過時,形成了很多的分流,把這個地方切割成很多的小地塊。在以前,造橋是一項大工程,只能使用船隻,河道交錯不利於當地的經濟發展和人文交流。按道理這樣的特點是非常不利於當地繁榮的。
不過,這樣的河道網路就像一個過濾網,主幹河經過這裡減速,微量元素,浮游生物,魚蝦可以沉澱下來。如果旁邊再有一些小山丘就更好了,雨水會把山上的營養物質和微生物沖刷到下面的農田與河流。這些都使得當地的生物更加健康聰明。在以往這些優勢被低效又昂貴的交通抵消了,直到有一天經濟發展了,造橋不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之後,過了這個臨界點,當地的優勢才能被體現出來。當地就從一個默默無聞的小縣市在很短的時間內發展起來。

像這樣的地方全中國還有很多,比如江蘇的盛澤(聽這個名字就知道這個地方長什麼樣了),廣東的佛山等等。

上面的例子說明了,環境對於生命體的健康有著很大的影響。在好的環境里,不僅僅是人,都可以更加強壯,腦子也更好使。這是環境賦予生命自打一出生就擁有的優勢。不過現在環境污染這麼嚴重,新一代的人除了可以從父輩那裡多拿點錢,已經享受不到來自大自然的福利了。
更加健康強壯的個體,就更加容易成就一番事業。而當人們取得成就的時候,往往都會歸咎為自己多麼努力,自己的意志力多麼堅強。當然作為一個生物體,自己的大腦只能記錄自己的努力的過程,自己與意志力博弈的過程。而很難發現自己和環境的聯繫。你會努力是因為你從環境得到了足夠的多的優質資源,你自然而然就會努力,你的意志力自然而然更加堅定,自然而然更加容易成功。不管哪個文明和地域出現成功人士和偉人都是必然的,好的環境有更大的幾率,不同的環境和社會因素成就不同的人。
我很贊同有些經濟學家的話,馬雲是全國千千萬萬個馬雲中的最幸運的一個,所以他成為了馬雲。
如果把這個馬雲放到上海,上海的政策更加國際化更規範,那麼淘寶在剛起步的時候就成長不起來。
所以沒必要去模仿他人的成功,因為每個人的都是不一樣的。

從無機物構造的環境,再到有機物的微生物,植物,昆蟲,食草動物,食肉動物。雖然看上去是階級分明的。但是每一層出都是有緊密聯繫的,每一個低層次的的因素都會對高層次造成影響。
----------------------------------------------------------------------------------------------------
舉例

有人說這些太理論了。那我就舉一些實用的。
孩子從出生到進入社會,對環境和知識的認知是從0開始的。我們能夠為他們提供的,只是他們當時所處的那個慾望的層次,穩定又豐富的,在他們認知水平的資源就夠了。只需給他們少量的高於他們一個層次的資源。沒有必要灌輸太多太高層次的東西。能不能進化跨入下一個層次,是他們在獲得足夠的慾望之後自發進行的。


每個人對待低層次與高層次的方式都不盡相同,使得他們篩選獲取這個世界的信息和資源的比重有差異,會造就不同的性格和人格。
1. 以低層次為主體的類型。
對於生活周遭比較關注,注重小事物,容易對小事物滿足,喜怒哀樂比較頻繁,情緒來得快去的快。生活簡單並且充實,不會特地去關注高層次的事物。快樂是他們的追尋的目標。
2. 以高層次為主體的類型。
生活處世遵循一定的特定方式,朝著他們自以為是好的,高級的方向。他們會去感受低層次事物,但是很有節制,看上去他們似乎不怎麼快樂,也不容易悲傷,不容易動情緒。不是因為他們不懂得去理解,不懂的去感受生活。而是因為在高層次與低層次的博弈中,喜怒哀樂都被淡化掩蓋了。快不快樂不是他們生活的必需品和思考的話題,但是他們生活在高層次中,同樣也可以很滿足。
3. 極端兩極化的類型,要麼就顯得生活單調乏味不思進取,要麼就顯得活在自己幻想當中,異想天開。

------------------------------------------------------------------------------------------------------
所謂實用就是在做你身處的環境的(該層次的)應該做的事。就算你擁有高層次的思想。如果你和你的生活的層次脫節了。你的所作所為也是沒有效果。就如老子的思想對於他身處的時代來說太高層了。只有很少的效果,能夠映射到底下的階層。但是身處高層次的人還會愈發學習進化超越這個階層。這是一個悖論。


慾望不能控制,只能轉移。

人的生存本身就是一種慾望,動力本身也是一種慾望,控制慾望等於是控制前進的動力。
你不前進會被其他前進的生物淘汰掉。於是人會本能的滿足自己的慾望從而得以生存。

慾望似乎是貶義詞,卻含帶了人類的本質。
悲觀主義者痛苦於自己的慾望中,慾望越滿足越大。最典型的代表就是 叔本華
個人比較贊同尼採的酒神精神,直面自己的慾望所帶來的痛苦,駕馭自己的慾望使之轉移到自己內心世界真正嚮往的地方。從而從原始的慾望中帶來更高的快樂,這種快樂不是來自肉體,而是內心的深處。


學會明白,人一生就像一個口袋,裝進一些東西的同時就一定會擠出一些東西。就像要吸煙就得捨得肺,要滿足食慾就一定要放棄曲線。沒有誰能憑空賺取,也沒誰就會輸得一無所有。

其實所有的得到和失去,從一個高點俯瞰下來,會發現其實都是一場場選擇和置換,是一次次用玻璃鞋交換公主,或用公主交換王冠的決定。

比如一般人都會覺得一個拿到高薪厚福利offer的人賺到了,而一個選擇了小公司,甚至放棄了就業的人輸得一敗塗地。可其實,輸贏並不只取決於他們的袋子里裝進了什麼,還取決於被擠出了什麼。高薪offer如果置換掉的是他最重視的自由生活或繼續夢想的機會,其實他輸得更可悲。還是那句話,人生是一場場置換,這世界上所有的買入賣出都是要一手交錢一手交貨。

這是一個顯而易見的道理,卻總被人們輕而易舉地忽略。就像所有科學家都知道守恆定律,卻仍然馬不停蹄地發明創造。人生來有欲,且根深蒂固,不是後天進化形成的理智可以掌控的。

人們總會誤以為生命是一場搶購,有限時間內誰往袋子里裝得越多誰就是贏家,於是哨子一響,一個個就惡狼撲食般瘋狂哄搶。一個比一個緊張,一個比一個面紅耳赤,一個比一個手忙腳亂,生怕自己搶得慢,生怕好的被別人搶走。於是片刻不停,於是日夜兼程,於是見到什麼便往口袋裡塞什麼,甚至捨不得花一分鐘看清包裝盒上的使用說明。最後,行將就木的那一刻,才恍然醒悟自己搶了一堆的芥末醬,卻丟失了本來擁有的鮮花和星星。

有些聰明點兒的人明白這個道理,看清一個口袋只能擺放有限數量的東西,結果卻老是擺錯。當身邊所有人都有一顆晶瑩剔透的粉紅糖果,而只有你沒有的時候,看著他們都舉起糖果沖你炫耀,譏笑諷刺,你開始慢慢覺得那塊糖果如此誘人,你開始覺得你的目標 就是一定要得到同樣可愛的一塊兒。於是你奮起努力,每晚默想那糖果的閃亮外衣,提醒著自己努力的方向。最終你終於得到了,你喜笑顏開,心花怒放,迫不及待地撕開包裝紙。可那一刻你忽然想起,你從來都不愛吃糖,你一吃甜食就噁心,你愛的其實是紅燒肉和披薩。口袋就那麼大,人生就那麼點兒,可我們卻老是按著別人的磁場混亂了自己的指向。

想通這個道理,忽然覺得什麼都不怕了,因為知道人生不會因為選擇了一樣東西就更加豐盛,也不會因為放棄了一樣東西就一貧如洗。於是可以更坦然而真誠地去做每一次選擇,知道其實有許多東西不值得拚命去爭。

那最值得留在口袋的,是家鄉的炊煙,是你寵溺的眼神,是思緒飛揚的快感,是一顆自由的靈魂,是對人性真實的關切,是為藝術由衷的感動,是對永恆真理的讚歎,是陽光,是春天,是鮮花,是愛與被愛……


牢記老子的一句話: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


用思考去牽制慾望,精神上的活動可以降低肉體上的慾望。
我通常會考慮兩個問題
1 實現慾望的回報率,也就是這份快樂是否值得花時間精力去投入。
2 我真正想要的是自我價值的提升,這些慾望對我實現理想基本上沒有幫助。
當花一些時間想清楚這兩個問題,就會發現慾火已經滅的差不多了,該幹嘛幹嘛了。


修養的本質是控制


昨天做了一個夢,有一個奇怪的城堡。從外面進去的人基本一個都出不來了,卻有一個十二三歲的小孩子能出來。因為每進去一個人,城堡裡面的人就會給一些那些大人想要的東西,沒錢的就給他錢,女人就給她漂亮衣服,給她變漂亮臉蛋,其實漂亮臉蛋是照鏡子的時候才看得見, 她們真實的樣子已經被抹去了,她們已經記不得自己本來的樣子了,已經忘記了回家的路。男人就用漂亮女人誘惑。只要碰到了城堡里的東西,金錢,漂亮衣服,漂亮女人,那麼那個人就出不了這個城堡了。除非他把他想要的東西交還出來。這個東西就是人的慾望。

有一個小朋友可以隨意進出這個城堡。因為每次城堡里的人用東西誘惑她時,她都不為所動。給她金錢,給她漂亮衣服,給她吃的,她都說,這不是我的東西我不能要。所以她能出這個城堡,因為她心裡乾淨。

人的慾望是個可怕的東西,你爬的越高你慾望會越大,你想要的東西會越多。昨天看見陳赫的和14年愛情長跑的女友離婚 ,道歉申明只是說自己太忙,所以導致離婚。總覺得忙不應該是借口。看過一些好姑娘陪伴在自己男人身邊,陪他從一無所有到名利雙收。但是當男人名利雙收時卻離婚了。一句圈子不同,一句太忙了沒時間照顧,那麼多年的感情就沒了。奧巴馬忙嗎?普京忙嗎?女人最美好的時光就這幾年,就是一個女人最美麗最值錢的東西,這個賭注太大,女人真的輸不起。或許當什麼都有了,有些東西也就變了味。讓這些東西變味的是人的慾望。是物質,是自私,是驕縱,是虛榮~

愛是什麼,愛是恆久忍耐又有恩惠。愛是不嫉妒,愛是不自誇,不張狂,不做害羞的事,不輕易發怒,不喜歡不義,只喜歡真理。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

控制好自己的慾望,不要忘記了自己本來的樣子,本來的名字,這樣因為走的太遠忘記了為什麼出發。這樣才能找到回家的路。


先滿足它,然後牽制它。


我喜歡這樣的問題,看圖


永遠不要試圖去考驗人性,也不要讓自己陷入一個直面自己慾望的火爐中,因為那時候你會發現,你根本沒有自己想像中那麼正直、良善和清心寡欲。


用信仰引導人的理性,用理性引導人的感性,用感情引導人的意志。
或者信仰引導人的理性,引導人的感性和意志


每個人會遇到很多事情,會產生慾念,想要擁有便是最大的表現。慾念像一根刺,牢牢扎在心上。你只要一想起,便疼痛不已。持續疼痛,就會一直感到不滿,所以我們總要解決它。要麼得到,要麼放下。
在事物帶來快樂或者痛苦之時,要著重看清事物本質(苦即是苦,樂即為樂),而不是它帶來的感受,更不要沉浸在這種感受中無法自拔,要掌握一個度。
慾望即是想擁有,而擁有時希望永遠。而我們都知道永遠聽起來很美好,那只是一個願望,但不可能有永遠,事物規律唯一不變就是變,所以你也會有失去的一天,這樣就和你當初追求的得到相反了,來來去去走一遭,竟又回到原本狀態。
這如同人生來一無所有(外物)一樣,我們所追求的財富、金錢、權勢地位永遠難以滿足,從而產生了無盡的煩惱和憂慮,無法得到解脫。
其實,至死一切不過夢幻泡影罷了。

一切痛苦來源於慾望,要擺脫痛苦就要放下慾望。要放下慾望就要修行自己,體驗事物的本質。


去嘗試 去擁有 去放下 去理解 去參透


貪婪是人的本性,毋庸置疑。

慾望如果太多就會被束縛住,一輩子都在追逐,不會快樂。

慾望如果太少就會顯得不思進取,安於現狀。

既然是本性,就別想著去徹底消除或壓抑它。大部分人都不是聖人,不可能做到無欲無求。如果人沒有了慾望,社會就會止至不前。最重要是取得一個平衡,讓慾望找到自己的出口。

那麼,如何合理的對待慾望呢?

首先,要對自己有清醒的認識,進行自我評估。我們總是需要的不多而想要的太多。靜下心來思考,我們真正需要的是什麼。

要去了解自己,了解自己的能力,量力而行,不要去追求那些不切實際的東西。

然後,要讓這個慾望換一種形態。讓我們在實現的過程中感到快樂,這不是靜止的狀態,而是動態的,珍惜的是這個過程。

要讓慾望成為你前進的希望和動力,而不是被它束縛住。

就像管理情緒一樣,我們要駕馭它,讓它為我所用,而不是被它控制。


搞清楚自己想要的和我需要的。這兩者差距甚遠,想要的是慾望,需要的是真正內心的需求。要滿足真正的需要而不是慾望。就像你想吃炸雞塊而你真正需要的是水果蔬菜,兩樣事物帶來的後果是不一樣的。 去想像已經得到自己真正需要的一切的畫面,堅定自己想法和信念,你可以摒棄很多不必要的東西,更好的做出選擇。
是不是你的追求,會不會讓你真正感到快樂,即使過程很困難。比如我有兩個選擇,三點的時候我可以賴著看電視吃零食,又或者去跑步,前者滿足了過程我可能會享受但是最後不會感到快樂,後者過程會累會有汗水但是我需要跑步需要加快新陳代謝需要鍛煉身體它帶給我的是後續不斷的積極心態和快樂……


「控制」的存在是因為自相矛盾而不自覺,需要的是看清整體,就不需要也不存在「控制」了。


首先你得要問自己「為什麼要控制自己的慾望」,是為了成長,是為了自己不受傷害,還是為了什麼,簡單來說,就是給控制自己的慾望「賦予重大的意義」。你要知道,「賦予重大的意義」如果沒有搞清楚,後面做再多你還是無法控制自己的慾望,因為「我要控制慾望」也是一種慾望,只不過它比釋放慾望更大而已。如果當「我要控制慾望」的驅動力不大的時候,你還是會被慾望所控制。只有當你知道了「為什麼要控制自己的慾望」,你才獲得了內在驅動力,而內在驅動力能夠啟動你的感性力量去做一件事,運行你的理性力量去做好一件事。

感性的力量就像大象,理性的力量就像騎象人。我們更多時候通過「賦予重大意義」或者是「編一個故事」來驅動的大象去它以為想去的地方,這樣既能讓大象很滿足,也能讓騎象人去他自己想去的地方。

舉一個非常著名的實驗,叫「棉花糖實驗」。教授從一所幼兒園裡,找來數十名3~5歲左右的孩子,然後把孩子們分別帶到一個房間里,房間里只有一張桌子、一張椅子、一個盤子,當然還有預先架好的攝像機。教授往盤子里放了一塊棉花糖,然後告訴孩子:「我有事要離開15分鐘,如果等我回來的時候,你沒有吃掉盤子里的棉花糖,我就再獎勵你一塊;但如果你偷吃了,就沒有獎勵了!」

最後,只有大約1/3的孩子成功抵抗住了誘惑,等到教授再次回來,拿到了兩塊棉花糖。

在我看來這個實驗是想說,只要我們找到了另一個更大的慾望,就能夠替換更小的慾望,所以真正的重點在於不在於控制慾望,而在於如何製造更大的慾望。

在舉一個摘抄一段,來說明找到更大慾望的重要性。

《梵書》里說:「人們都說佛是戒除貪念的,照我看,佛比誰都貪。正因為他所貪者大,所有世人那點凡俗之樂根本就沒放在他眼裡。看看佛教講的大乘佛法,通過度別人,來度自己,本質上就是說找到更大的慾望來約束自己的私慾。

既然解決完了你內在驅動力的問題,也就是找到更大的慾望的問題,那麼剩下的事情反倒好辦,無非就是全身心的滿足這個更大的慾望了而已。(上面都在講找了更大的慾望,就能很好控制慾望。)

看看絕大多人,一生都沒有找到更大的慾望。但是不是沒有辦法了呢?並不是的,在我們還沒找到更大的慾望的時候,我們應該學會「如何正確使用我們的慾望」。為什麼我用「使用」而不用「控制」呢,因為大禹治水宜疏,不宜堵,與其去控制慾望,不如藉助慾望來幫助自己更快的成長。其次人是無法完全控制自己的,不然休謨也不會說「理性是感性的奴隸」。那在還沒有找到更大慾望之前,我們該不做些什麼?該做寫什麼?這才是我真正想講的。

那麼接下來講講我們「如何錯誤的使用慾望」。

好奇心人人都有吧,但不知道有多少人都用在了錯誤的地方:湊熱鬧。當你看到路邊有一群人在那裡圍著一個東西,你的好奇心就告訴自己:咦,他們在幹嘛呢,過去悄悄,反正也不花太多時間?看完了之後呢,然後就沒有然後了。更嚴重的是有一個比現上街更能滿足慾望的地方:網路。這下可好,不用去上街了,在家也能湊熱鬧來滿足自己的好奇心(或者是慾望)。各種各樣的八卦,來滿足人們的好奇心。什麼林凡出事了,什麼文章搞事情了,什麼王全安居然也那啥了!你看,事實上,無論是誰都有滿滿的好奇心(或者是慾望)。但非常可惜,都在用錯誤的方式使用它。

人們在釋放自己的慾望的時候,短時間內存在著收益值高低(物質,身體,情感,認知方面都可以算在裡面),隨著時間的推移收益值也產生高低變化,具體分為四類:

  • 高低收益(做一件事,短時間收益值高,隨著時間的推移收益逐漸變低)。看AV,擼管,吃垃圾食品
  • 高高收益(做一件事,短時間收益值高,隨著時間的推移收益逐漸變高)。看一本高人寫的書,與大牛進行一次深度對話。
  • 低低收益(做一件事,短時間收益值低,隨著時間的推移收益逐漸變低或者為零)。無目的刷微博,刷微信朋友圈,刷淘寶。
  • 低高收益(做一件事,短時間收益值低,隨著時間的推移收益逐漸變高)。臨大師寫的一個字,寫一篇主題文章,刻意練習一項新技能,提高以前舊技能的標準,寫當天的反思日記。

現在可以開始拿出一張紙,寫下昨天做了多少次「高低收益」和「低低收益」的事情,如果還願意寫的話,寫下這一周做了多少次「高低收益」和「低低收益」的事情。我想一定不多吧。看到自己那麼多錯誤的使用慾望,是不是不想在寫了,NO,NO,NO,先別停!既然很少做「高低收益」和「低低收益」的事情,那就是都在做「高高收益」和「低高收益」的事情,全部如實記錄下來,好讓自己反思反思。

寫到這裡你也許已經明白該「如何正確的使用慾望」了吧?就是多做「高高收益」和「低高收益」的事情。不僅要多做,還要刻意的去做。但說簡單也簡單,說難也難,因為做一件事始終都要給自己「賦予重大的意義」,不然是會無法長久,那不是又回到開頭的問題,「你為什麼要控制慾望?」

-----------------------------------------------------------------------------------------------

如果喜歡我的回答,不贊一下么?


人為什麼會貪?為什麼會有慾望?人的慾望本質是什麼,它究竟指向什麼呢?

私認為慾望遵循自然法則,是符合人類生存史路線的。慾望已經被寫進人類傳承的基因代碼中,是驅使一代代人與同類之間,與自然萬物之間競爭的源動力。

慾望沒有錯,因為生存本身無錯。但是慾望是把雙刃劍,它在驅動社會發展、人類長存的同時,造成了無數邪惡、骯髒的生存悲劇。人類千百年來都在試圖控制慾望,希冀把它導向良性的競爭循環中,既保持和平無害,而又時刻充滿動力。但,這真的很難


不斷的反省自己的行為,找到哪些慾望是不該有的,做每件事前想一下做這個事情你個的目的,該不該做,總是多想,衝動是魔鬼

而剛剛開始可以藉助外力來幫助,比如跟自己約定要買什麼東西的時候,就先不買,過一段時間,就發現其實這東西對自己沒什麼用,但是如果過了很久想了很久,你還有有很多理由說服自己去買,那就是你真正需要的。

真正掌控是要從內而外的。從調養身體開始,不然慾望強烈到直接跟自己毀約,之前做的事情全是扯淡。

說道這裡我自己都做不到···唉···


欲無止,不可止,善者留,不善者去。凡七情六慾無人可免,不以私慾為先,知取捨,明主次,是以為智矣。


推薦閱讀:

肉體的享受相比精神的享受是「低下」的嗎?煙火氣比靈氣低下嗎?
為什麼很多男的第一次見面就動手動腳?你們身為男的是如何想的?
五欲六塵的慾望很重怎麼辦?包括控制欲也很重!?

TAG:慾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