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天皇的御廚》第12集?

最近沒有以前那麼愛看日劇和動漫了,但是這部電視劇我真的蠻喜歡的,人物性格很鮮明,演員們也很努力。之前看這個片名就有種不好的預感,在b站幾次看到都沒點開看,劇荒的時候打開了,有種【是個好劇啊,賺到了】的感覺。 可是最後一集真的看的人很不舒服,看的時候覺得不看了又有遺憾,看下去又很尷尬,不開彈幕又想看看大家是怎麼說的,打開彈幕又覺得還是關掉比較好。一直很願意相信這部劇是客觀的主張和平反戰的,但是最後這集對昭和的刻畫實在是有過分美化之嫌。結合現在日本的法律和軍事變動,過了好幾天想到這一集就覺得很困惑很難受,實在是想知道的更多,比如原著是怎麼寫的 哪地方有出入,比如那時候的日本人是怎麼想的,如果砍頭比賽的新聞能見報,就說明他們不是對殘忍的暴行一無所知,那麼是真的被洗腦了 沒有清醒的人嗎 沒有質疑的聲音嗎 還是這個民族本來就沒人性。還想知道這個小說是不是真的跟表面看起來一樣是反戰的 在這個節骨眼上選這樣一個劇本是否別有深意 因為日本人似乎總是很喜歡潛移默化的在背後做文章 彈幕里大家說建議去來菊與刀 家裡的是日文版的小時候挑著漢字看過一遍並不是很能理解 有時間會去找來看的 但我覺得有些問題不是光看菊與刀就能解惑的 所以來想看看知乎的神人們的見解 我爸爸說很多日本人對中國的了解比大多數中國人還多 總覺得我們對這個鄰國的事情除了那些不能忘卻的血海深仇之外知道的太少了。


的確有洗白裕仁天皇的嫌疑,但是私德本就和公德無關。 我並不懷疑一些金三胖,蔣中正,太祖等人身邊親近的人對於他們平時一些和善待人的事迹的回憶,但是並不能洗白他們政治上的毒辣以及對很多無辜的人造成的災難。 例如項羽,部將生病經常噓寒問暖,但是面對章邯的降卒也是二話不說就坑殺了。
站在秋山篤藏的觀點來看,他並不能看見日軍在世界各地的暴行,也不能理解裕仁天皇在當中扮演了怎樣的角色,他能看到的,就是一個愛吃他的料理,一個會為了只有自己吃到帶線的料理而慶幸的溫柔的顧客和上級,那麼面對這樣的人,他能做的就是儘力報答,為此放棄尊嚴也在所不惜,還是用剛才的例子,就像願意為了項羽而自刎的虞姬,就像願意和項羽一起奮戰到底的那最後的十二騎一樣,這都是感情真實自然的流露。
這個故事講述的就是秋山篤藏傳奇的一生,對裕仁天皇的態度也是站在秋山篤藏的觀點上,我們從中需要看到的是秋山篤藏重情義的一面,而不是去和他一樣認為裕仁天皇是無罪者。


感謝邀請。
……
首先從當時的歷史背景講。
在江戶時代末年,薩摩長州等強藩以尊王為口實,對當時與公家矛盾激烈的幕府連續發動倒幕的攻勢,並最終徹底打倒了幕府,成立了新政府。
而歷史由勝利者書寫。
於是,曾經跟幕府掛著勾的絕大部分人都被掛上了罪人,朝敵的名號。而當初他們革命行動的「尊王」思想,自然也延續了下來。民眾原有的君主觀念,再加上政府不斷的思想植入,最終使得民眾對自身越來越麻木,在政治上要「政治正確,絕對忠誠」。在思想上,要「天皇萬歲」,不僅是想想,你甚至還得大聲喊出來,「萬歲,萬歲,萬歲」。
當然,也是有不買賬的人出現的,比如當時的文部大臣森有禮,就立志要創立日本國民思想。
很不幸,他最後被民粹主義者給開槍打死了。

是不是有點熟悉?
更熟悉的還在後面。

到了昭和時代,日本民眾已經經歷過了大正時期的飛躍與繁榮,對日本國的明天充滿著無限的希望,對天皇同樣也懷著無盡的敬意與熱愛。
要開戰了,開戰就需要有大量的士兵。怎麼辦?參軍光榮!為日本而戰,為天皇而戰。經歷了多年的政府宣傳之後,小夥子們一個個都踴躍報名,家庭也都非常支持,甚至會感到自豪。哪怕是自己心愛的人,收了自己的第二顆紐扣,相比也會雖然不舍卻又無限期待地走開的吧。
可是這場戰爭真的是為天皇而戰嗎?天皇就是正義的嗎?即使天皇是正義的,那麼戰爭也就是正義的嗎?這麼殘酷的東西,怎麼能被稱為「正義」?
有一些人這樣想著。想著,想著,就被憤青扣上了「日奸」的帽子。還有的人不停地寫作,寫著,寫著,就把自己寫到了監獄裡,寫到了棺材裡,卻和那隻筆葬不到一起。還有一些人想做點什麼,做著,做著,有一天他就再也無法繼續。

這些人在死後會立馬被政府公之於眾,稱為「反動分子」。民眾看了,不以為然。繼續做著自己的「日本夢」,在夢裡,偉光正的天皇與政府一起打贏了戰爭,他們朝著皇宮的方向跪著大喊「萬歲,萬歲,萬歲」。

最後兩顆原子彈炸醒了他們。
美國洋老爺上岸了,打敗了他們的洋老爺,卻在他們眼中一點也不可恨。
恐怕GHQ都不會比那天皇遜色多少。

就是這樣。
是不是對這些日本民眾感覺很熟悉呢?他們不僅僅是日本人,同樣也是你,是我,是中國人。

中國也好,日本也好,愚民不分國界。

「愚民」非貶義詞,相反我覺得他們是可敬的,用著不屬於自己的意義甘於被奴役,一步一步地推動著這個歷史。他們也是可悲的。


那麼,在一部電視劇的末尾,宣傳一下政治正確,又有什麼無法理解的呢?
畢竟類似的行為在我們國家也同樣地存在啊。

民族矛盾嗎?洗白歷史嗎?
看到網上不少人拋出了這樣的觀點。

然而對於日本的新一代,沒人會注重歷史。
就像我們一樣,口口聲聲喊著譴責,卻有誰是真的在意這些呢?更多的只是當做一種茶餘飯後的談資吧。
而那些口口聲聲喊著譴責的人,又和當初的日本人有何區別呢?
都是愚民。

這是一個自私的時代,無論是我們,還是平成,都是如此。

很有趣,我不知道日本歷經過昭和時代的老人看到我們的抗日神劇後,與我們看完《天》劇後的內心是否同樣複雜。

畢竟我們也是受過國家「教育」的。

想到了叔本華的一段話:

最廉價的驕傲就是民族自豪感,沾染上民族自豪感的人暴露出這樣一個事實:這個人缺乏個人的他能夠引以為豪的素質。如果情況不是這樣,他也不至於抓住那些他和無數百萬人所共有的東西為榮了。擁有突出個人素質的人會更加清晰的看到自己民族的缺點,因為這些缺點時刻就在眼前,但每一個可憐巴巴的笨蛋,在這世上沒有一樣自己能為之感到驕傲的東西,那他只能出此最後一招:為自己的民族而驕傲了。由此他獲得了補償。所以,他充滿著感激之情,準備不惜以牙齒和指甲去捍衛自己民族所特有的一切缺點和愚蠢。

嗯。
在生於人間後,我們都是愚蠢的。在戰爭開始的一刻,我們全都是罪人。
如果你熱愛這個世界,熱愛人類,請先熱愛愚蠢醜惡的自己,以及同樣不堪的別人。

如果題主想通過讀物來了解日本,《菊與刀》並不是一個很好的選擇。
推薦一下《日本論》。


評價歷史人物一定不能脫離其所處的年代和環境!
這很重要,就不說三遍了。
第十二集所表達的情感,就是那個年代一個普通的日本人對天皇的感情,更不要說秋山徳藏這麼一個為天皇服務了一輩子的御廚了。
電視劇既然主題就是要表現秋山的一生,就一定要將他的這種情感表現出來,否則就是失實。
題主說劇中對昭和天皇進行了美化。可難道就非得表現成裕仁一個面目猙獰的大惡魔才合適?況且,劇中的形象,和戰前對天皇的宣傳相比,簡直是雲泥之別。
對於天皇的戰爭責任,這是複雜的學術問題,討論起來需要大量的史料支持,我不想多說。我也認為和這部劇無關。這部劇中所表現的裕仁,僅僅只是一個在為人上有一些優點的平和的領導人而已,假如裕仁連這點優點都不能有,而是完全是一個徹頭徹尾的大惡魔,那秋山御廚還如此崇敬他,豈不是傻子一個了?


把歷史中的所謂「國家」和「民族」去掉,能看的更清晰。
去掉了不平等條約,經濟騰飛,擊敗了老牌列強,主導地區局勢,第一艘超級戰艦下水,第一艘航母啟航,戰機製造趕英超美,人民做著「日本夢」。
所謂漢唐盛世,不就是因為打贏了嘛,至於人民過的多苦,周邊部落被滅族屠戮,那不重要。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己所欲,勿施於人」「待人寬,待己嚴」,這種基本準則是絕大多數人難以做到的。


推薦閱讀:

怎樣理解在《豐饒之海》最後,聰子否認了清顯的存在?
有哪些比較有名日本的輕小說作家?
如何解讀《挪威的森林》中玲子經歷的同性戀事件?
如何評價《痴人之愛》這本小說?

TAG:日本 | 日本人 | 日本歷史 | 日本小說 | 舊日本帝國陸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