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人天生喜歡吃咸甜,拒絕苦味?
為什麼人生下來就喜歡吃有味道的東西,比如咸和甜,一部分人還喜歡酸。為什麼沒有人喜歡苦味呢?如果說苦味不好吃,那為什麼會有人吃辣呢,而且他們認為辣並快樂著,即使淚流滿面還要說一句爽!為什麼沒有人說苦並快樂著呢?
1. 以前肯定有喜歡苦味的人,不過由於含有苦味的植物多數有毒,喜歡的人大部分活不到留下後代就吃死了。
2. 人類不能感受辣味,因為人並沒有針對『辣味』的味蕾,辣味對於人類的刺激是由痛覺感受器感受的。實際表現為擦傷或者灼燒感。
3. 痛覺會促使大腦分泌內啡肽,從而使人產生欣快感。從機制上來說,跟SM的成癮是一致的。
謝 @嚴華昇 提醒,已補充鮮味並重新排版。【轉載請告知】
從生理上說,味覺是味質和味覺受體細胞頂端微纖毛上的受體和離子通道相互作用產生的。經典味覺理論只有四種基礎味覺:甜、咸、酸、 苦。而直到最近,許多這一領域的人提出鮮味也屬於基本味覺。至此,味覺變成了五味:甜、酸、咸、苦、鮮。一般認為味覺傳導過程是受體特異性感受某化學結構,被結合的受體將味覺信號轉變成分子第二信使(如磷酸環苷酸cNMPs和三磷酸肌醇IP3)使味覺細胞去極化,引起鈣離子變化,進而傳導到神經細胞。
甜味物質多是糖類,如乳糖、甘露糖,包括在唾液澱粉酶分解下產生的葡萄糖。
酸味物質多是羥酸,檸檬酸、醋酸等。
鹹味以鹽類為主,氯化鈉、氯化鉀等。
苦味物質涵蓋內容比較廣,包括生物鹼、重金屬鹽等。
鮮味以氨基酸等氮源為主,包括天門冬氨酸等氨基酸類化合物和嘌呤核苷酸化合物兩大類。
當然有許多特例,如糖精非糖但甜,碘化鉀為鹽但苦等。也許這是巧合,比如人工甜味劑阿斯巴甜就是巧合,也可能另有故事。但總體來說,甜味所對應的呈味物質是熱量和碳原;酸味直接評價了物質的酸性程度;鹹味管控生物生存所必須的鹽類循環的攝入;鮮味的物質對象是生物氮源中的獨特風味成分,負責鑒別優質蛋白質;而苦味的呈味物質最廣泛,可以概述為:存在潛在機體反應性的非必需物質。
當然,值得一提的是,在受體機制上,鮮味與甜味受體都屬於味覺受體第一家族T1R,兩者共用同一受體,只是信號轉導途徑不一樣,因此鮮甜也常被一起說,上海人認為甜味提鮮也確實有其科學支持。
從生存角度而言,五種味覺支配的是獨立的不同攝入模塊。也基本解釋了人們對味覺的追求走勢:甜意味著能量和碳源的攝入,鮮是優質氮源,咸是鹽類補充,這兩點是機體所必須的,其味道趨勢不會過分衰弱;酸味可以視為機體內環境酸鹼度的調節劑,因人而異(抗氧化清除自由基防衰老是對於社會化智能種群才有概念,對物種而言繁衍的意義遠大於提高個體壽命);而苦味是警示味覺,涉及的組分很廣,被列為苦味的物質至少可以與苦味受體結合,提示進入機體後可能存在一定反應風險,應謹慎服用。
因此,喜好甜咸而不好苦味其實根本與物質對人類種群的淘汰無關,因為苦味本身就是為了控制攝入有危險因素的物質而建立的分類。
在基因方面,甜鮮與鹹味基因十分穩定而古老,是生物進化中最基礎的味覺。而苦味受體屬於第二味覺受體家族T2R,基因穩定性差些,經歷過一定的基因選擇,因此苦味是不斷豐富化、涉及化學成分擴大化的一套防禦體系。
那麼問題來了,人體必須營養攝入還有脂質,味覺是怎麼感知的呢?觸覺。脂肪含量高的食物更潤滑,因此人類也較多趨於喜歡更柔嫩的食物。
評論區問了辣味是什麼,其他回答有說是種輕微痛覺的,其實有點偏差。
辣椒素是脂溶性物質。我們知道細胞膜主要成分是磷脂,因此辣椒素可以滲過一層又一層細胞達到粘膜和皮膚的深處,直接作用在初級傳入神經細胞上,辣椒素與神經元末梢胞膜上單獨的辣椒素受體vr1介導產生作用,引起神經衝動。如果說辣感是痛覺的話,那麼當極度疼痛的時候,辣感應該是被抑制的,但是實驗中辣感與痛感並沒有競爭拮抗VR1的作用,因此把辣味定義為痛覺有失偏頗。極小部分細胞對於辣刺激和熱刺激有雙重敏感性,可能和VR1的亞型有關,即VR1可以接受不止一類的危險刺激。姑且把辣定義為單獨的神經刺激,至於機制的意義仍然處於假說階段,宏觀來說一是辣感是哺乳動物進化出對危險的感知(有培養出缺乏VR1受體的實驗鼠,對不僅僅辣味包括各種危險刺激敏感度都下降),二是辣感是植物進化出模擬熱感的物質可以直接刺激動物神經細胞是一種保護性毒素。我個人相信後者。
人們對辣的愛好不一,其實排名第一的答案說的差不多。僅按我的理解(*),假設辣是植物產生的一種模擬灼燒感的物質,用以威懾動物,當人們發現這種刺激其實沒有什麼實際的身體傷害的時候,就產生了對這種危險刺激的一種獨特的心理依賴。我上心理諮詢課時老師說,社會人很大一部分舒適感都起源於一種釋放,包括回家脫鞋的一瞬間、緊握拳頭一分鐘後鬆開手(這個可以試試)、從站著到躺著等等,都會有舒適感。對辣味的喜愛大約也依從此類心理機制,是從刺激感到辣味消退這一過程中的放鬆因素。之後再是通過遷延心理過渡到見辣就歡的地步。而不喜歡辣的人,只要任何一個心理環節沒建立,就不喜歡辣,這可以解釋為什麼曾經不接觸辣味的人常常越吃越習慣。至於太辣,SM也是追求適度的對吧(再次強調這段只是我的理解*)
除了辣味,我們吃芥末和薄荷的刺激體驗也是很接近辣味的,是否一樣呢?日後再更。
人的基本味覺有酸甜苦咸鮮肥,每種味覺在進化中都有意義的。
原始人需要從果實中攝入糖分、維生素,所以有了酸甜的味覺;需要攝入無機鹽,所以能感受鹹味;鮮味和肥味是近年才確認的,肥是脂肪的味道,而鮮是一些氨基酸的味道。熊貓體內的一個基因——T1R1發生了突變,直接導致熊貓對肉類內谷氨基酸的鮮味感官失效,結果變成了素食主義……
而苦味呢,或許一開始原始人並沒有苦味的概念,但覺得那種味道很美好的原始人大都中毒死掉了,所以活下去的都是覺得苦味很難吃的避開了有毒食物的人。
回答這個問題不能本末倒置。
自然界有很多植物是有毒的,一開始人類也分辨不出來,直到某一天,某個人突變出了一個基因,會讓他覺得含有毒素的植物是「苦」的,
無疑,這個基因是有很大進化優勢的,自然也就很容易保存並擴散開了。
針對最後一問,滇西南的來回答。
提問者一定沒有見過喜歡吃苦瓜、刺五加葉、苦藤菜、棕花苞、苦筍、苦果、苦腸、撒撇、苦膽燒豬肝、山桃等等的人。
在我們這裡,以上都是愛者甚多的美味,當然這些苦味也並不是非常非常釅的苦。
如果要從進化的角度來說,祖先們可能是相信苦味具有解暑和解毒祛病的功能,因為味道比較類似草藥。喜歡「吃苦」不是病,只能說明你是個成年人
和酸味一樣,苦味的感知能力也是人類演化進程中形成的一種必須要有的生理防禦 - 用來規避危險的食物(通常是有毒的植物)。和酸味不一樣的是苦味的識別機制更為複雜。大概有35種類型的感受細胞可以感受苦味成分,每種類型的感受細胞可以識別不同的成分。識別所有這些不同的信號都作為「苦」,是因為這些不同類型的感受細胞後面連接的是同一個神經纖維。
苦味需要隨著我們年齡的增長,適應之後才會欣賞。不同的文化有不同的苦味偏好,不過我們喜歡苦味是因為接觸效應(exposure effect)或者社會習俗仍然是個開放性的問題。很顯然我們生命開始的時候,並不喜歡苦味。孩子不喜歡苦味的食物,他們對苦味幾乎無法忍受,更別說喜歡了。苦瓜、苦菜、蒲公英的嫩葉、苦菊、杏仁等等裡面都包含苦味成分。
苦味也是容易讓人混淆的味道。相當多的人會把苦和酸互相混淆 - 大概1/8的母語為英語的人群會把水裡的檸檬酸當成苦味而不是酸味。咖啡一般被認為是苦的,其實除了更強的苦味以外,咖啡也有酸味。苦味看上去和飲料搭配的非常好,除了咖啡,還有黑茶、啤酒花、和可樂果(軟飲中的Kola一般會寫成Cola)都是苦的。和所有的苦味食物一樣,他們非常美味 - 前提是你已經喜歡上它們的味道。
下廚相關的幾個知識:
在苦味感知上的基因差別也影響了對不同甜味食物的偏愛,特別是孩子們。當為別人烹飪時,記住我們不都是喜歡同樣的味道。食物相關文化和習俗的差異決定了一個人可以喜歡多苦的味道。
不像別的味道,沒有標準的調味品來讓食物更苦。一般會被利用苦味的食材有苦味蔬菜或者可可。
咸和甜味可以用來調和苦味。如果一道菜太苦可以加鹽或者糖來調和。蒲公英葉沙拉裡面加一捏鹽就可以幫助調和沙拉裡面的苦味。
一些研究發現中等程度的脂肪可以減少苦味的感知,而不影響其他味道。
進化過程中遺留下來的自我保護機制,甜食和脂肪都是較好的熱量來源,而且含毒的可能性更低。
咖啡不苦嗎?
如果所有苦處都能解決
誰願意吃那麼多甜食( ̄^ ̄)
按照中醫理論,不同的味道入不同的經脈,所謂的五味入五經。酸入肝,辛入肺,甘入脾,咸入腎,苦入心。感覺有一定道理。比如小孩子的脾比較虛弱而腎氣很足,所以愛吃甜食而不能吃太鹹的。現在的許多人都喜歡重口味的東西,比如麻辣燙,火鍋之類,都是食鹽嚴重超標的,在某種程度上都可以說是這類人的腎氣有點虛,需要藉助鹹味來提一提腎氣(怎麼說可能有人不大高興了)。最近流行的一句話本寶寶心裡苦啊,而不會說脾苦啊,腎苦啊之類。這都是有說法的(苦入心)。
也就是說脾虛的人一般喜歡吃甜的,腎虛的人一般吃得比較咸。至於苦味,這個或許也可以類推為心臟不是太好…
我沒有學過醫,只是平常會略微看一點中醫的東西,有說的不對的地方大家可以提出來一起討論一起進步
講一講我的觀點吧!我對大部分食材沒有抵觸感,一般都是我母親煮什麼我就吃什麼,有一段時間,我的母親天天煮苦瓜吃,還和我洗腦說什麼清熱解毒什麼什麼的功效。作為7,8點鐘的太陽,我產生了逆反心理,偏偏不吃。。。其實主要是作為吃貨,吃不吃苦瓜對我來說無所謂,關鍵是吃了苦瓜影響我吃其他東西的口感。
我老婆就很喜歡生吃苦瓜,苦菜等苦的東西。上周買了2個苦瓜,回家吃飯吃了一口:怎麼不苦,不好吃。她幾乎不吃甜食。甜的水果吃。
身邊挺多人喜歡苦味的啊,不過小孩子一定不喜歡。就像小孩子都喜歡快樂,但成長之後有些人就會覺得悲傷也是一種美。但不管怎麼說快樂是大眾化的喜好,悲傷是小眾人的喜好。咸甜是大眾的喜好,苦味是小眾的喜好。
特別苦 特別甜 特別咸 估計都沒人(很少人)喜歡吧
有點苦 有點甜 有點咸 應該大部分人都喜歡
你這麼說就要問問舌頭了。喜歡吃什麼味道那你就要問問大腦了。刺激對於每個人來說都是有誘惑力的,喜歡苦,甜,酸,辣。只是個人需求不同吧了。都是極致的體驗都讓你有原始的滿足。
你要明白中國道教所講陰陽
萬事有相對
相對有反覆
事事且襯托
那不是甜味,那是能量的味道。
我覺得不一定哎
我媽媽就不太喜歡吃甜食 但是吃涼拌苦瓜就毫無壓力。
我是愛甜食,對涼拌苦瓜是舔一口都不想的人....
有時候我都懷疑 我跟媽媽的味覺器官是不是不一樣。
喜歡吃苦的人肯定有啊,比如苦瓜就很多人吃啊。
上面已經有人說了,這是人類進化的結果,甜意為著糖分,咸則代表鹽分,都是人類必須的物質。再擴充一點,人有的時候會覺得嘴巴裡面沒有味道,突然很想吃某些東西,這也是身體的信號,你身體內缺乏某些物質了。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