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行業的 HR 怎麼看待三十歲以上的基礎崗位求職者?


對30歲以上的求職人員的歧視多出現在傳統行業的大型內外資企業。聯想2013年就宣布不招聘30歲以上的大客戶經理。

越是有名氣越官僚的傳統行業越是如此!互聯網行業到處是創業小公司,見創始人比較容易,公司以發展生存為準還來不及搞這些歧視,所以進入互聯網行業的機會肯定比傳統行業要大!當然你也不能太挫!


傳統行業很摳門,不是所有崗位都通過獵頭招。


在IT(硬體製造行業)哪怕是一個年薪20-30萬左右的客戶經理,公司是捨不得花獵頭費用的。都是HR在人才網站上找,或者是通過各個渠道推薦,尤其是這幾年經濟環境不景氣,公司為了節約費用不到萬不得已是不找獵頭的。

我一個華為的HR朋友托我找海外的客戶經理(主要是非洲的)待遇達到平均30萬一年,也都HR自己苦哈哈的通過人才網站上找。我問華為HR為啥不通過獵頭,答曰:18級以上技術研發崗公司多會用獵頭,其他的類似流動性很強崗位比如客戶經理都靠公司內部專門的招聘經理去完成。主要原因還是節約費用。


除了等獵頭電話,我們沒別的出路?


不是所有30歲以上的人都能混到能被獵頭找到的。也不代表30歲了,面對操蛋的公司你只能忍不敢拍桌子走人。


答案是:自己要經營圈子


圈子是我們這些地方跳槽找工作的首選渠道。


圈子是怎麼獲得的?我們這些做客戶的銷售,天天拜訪客戶,月月投標打單子。你的圈子是由你的客戶,代理商,和競爭對手組成的。


只要你業務能力強,在客戶那裡口碑不錯,代理商那裡對你心服口服,在打單布局過程中競爭對手服你怕你,那麼你在圈子裡口碑就會很好,就會有競爭對手的老總出面找你喝茶邀請你加入他們的團隊。


在你拜訪客戶的時候,遇到其他廠家的業務人員主動上前聊聊天遞根煙互換個聯繫方式,有啥客戶信息了跟其他廠家的人員交換交換,搞客戶招待活動的時候也順便叫上其他廠家業務人員或者代理商一起招待了,反正是花公司的費用,人情嘛就是這麼一來二去的交往出來的。


決定要不要你的不是HR,HR只是起個篩選簡歷的作用,決定要不要你的是業務部門的負責人。除了HR篩選完推薦給銷售總監或者部門leader,很多大客戶的銷售總監招聘客戶經理時候都是要不直接打電話給關係好的客戶叫他們推薦,要不直接打關係的好代理商電話叫他們推薦,口碑好的人被推薦了會被叫出來喝個茶或者辦公室談一下覺得OK了叫HR辦個入職手續就可以了。


題主想進的是互聯網公司,想搞互聯網最好的地方就是北上深杭這幾個。

這裡我說點我的思路給題主借鑒下,因為在中國搞互聯網和內容的人都在這些地方,你要來這些個混這個圈子,要和圈子裡的人正兒八經的喝喝酒吃吃飯互相幫幫忙這樣才能建立起有效的人際關係。你可以不通過冷冰冰的簡歷去推銷自己,而是面對面的用人格魅力去獲得一次機會,並且遇到的不是HR也許是創始人或者業務負責人。


我接下來端上點雞湯和自己的乾貨,大家湊合的喝一下:

大部分人到了30歲,職場註定混的很一般,因為職場和官場一樣都是零和博弈,中層和更高層的領導崗位就是有限的(多少人混了一輩子就是個主任科員收場下台),大部分人的職場命運肯定是被淘汰出局,這個就是簡單的分子和分母的數學問題。


既然這奔波了30多年就要有30多載光陰的收穫。這個收穫就是30歲應該有的社會年齡,社會年齡是區別於生理年齡和心理年齡的。


30歲的你可能不懂火影忍者海賊王,但是我不覺得不懂這個就等於喪失核心競爭力,你的社會年齡成熟會叫你在待人接物,發現問題的本質,人情世故上更從容和遊刃有餘,這個是才是你的競爭力所在。


社會年齡成熟就得懂點人性的陰暗的一面和光明的一面,懂點社會,職場,愛情,婚姻的真相。


就拿職場來說,就算你比很多人幸運,一開始進個500強,又是在北上廣當個小leader,幹了4,5年就有獵頭電話騷擾你,難道就說明你這輩子關於吃飯問題就因為獵頭找你而徹底解決了?


就算是你有幸30歲時候還能被獵頭找,那40歲呢?40歲的中層幹部對資本家來說你的工資成本太高那時的你很危險的喲!如果你不是資本家或者高級大老闆的嫡系,40歲萬一遭遇職場政變被幹掉怎麼辦?高不成低不就拖兒帶女的更麻煩!

我舉幾個我看到的領導的例子:


我入職美的的第一任經理楊建濤,因為老鄉關係他很照顧我,他算職場走的比較穩健的,現在還是美的湖北銷售公司總經理。2015年辭職下海了。

我的第二任經理張崧,在美的鄭州銷售公司當了幾年經理現在被美的幹掉現在不知道人在哪裡混飯吃。


第三任經理叫李歐,華凌冰箱成都中心經理,幹了一年因為公司業務調整沒了自己的崗位離開美的。


第三任美的經理郜書濤,湖南美的洗衣機的中心經理,當了2年還是3年的經理被美的幹掉了,現在在半死不活的康佳洗衣機當經理。


當然美的這個血汗工廠起家的公司就這個臭毛病喜歡折騰人。


這四個老闆,3個被美的在30多歲快到40歲時候幹掉,職業生涯完全被打亂,一大把年紀了,到哪個公司你都不是嫡系,萬一再幹個兩年把市場做好了上面又換人你又沒了靠山再次被幹掉,40多歲拖兒帶女的你找誰哭訴呢?

聯想比美的也好不了多少,我遇到三個上司,三個上司都辭職了。


我第一任領導俊哥在他35歲時候從重慶大客戶總監崗位辭職,原因是遇到職業天花板知道在聯想升不上去了,混吃等死也沒意思。


我第二任領導40歲從聯想辭職,原因是童夫堯把他從總監貶為普通銷售,憤而辭職。


我以前重慶分公司的經理,聯想內部整合,沒了自己的位置,年薪100萬的人呢,聯想幹了快一輩子了,說走還是要走。

三星就不說了,韓國棒子的天下,把中國人不當人看,想罵就罵。我進三星第一天就琢磨怎麼從裡面離開。

工作經驗,工作技能這些會隨著產業和技術變革而成為雞肋,但是關於人性的本質不會變,何況你還在不斷的學習和適應新的環境。我承認我23歲到33歲職場混的很挫沒混個一官半職出來,但是我不承認職場混的挫就代表你這輩子就完蛋了,你丫沒獵頭找你就是一個廢物。


送給各位30歲以上事業還沒有起色但是不甘平庸的80後們一句電影台詞(電影《為奴十二載》:「我向Ford主人奉獻我的才能,並同時保持我的生命力直到獲得自由的機會出現。」


翻譯過來就是「生活這個狗日的,不斷為難我們,羞辱我們,但是我們還是要不斷的為生活這個狗日的奴隸主奉獻我們的才能和價值,為的是叫別人發現我們,欣賞我們,我們要好好活著,等到被人發現的那一天。」


「真正對年齡歧視的是傳統行業。互聯網行業尤其是新興公司正是用人之際,創始人也比較容易見得到,只要你不是很挫的人,年齡大也是有機會的。」


真正喜歡拿獵頭說事的人,也是這些傳統行業的賤人們。

-------------------------------------------------------------------------

關注我的微信公眾號「紐約老李校長」

後台回復阿拉伯數字「100」

可以獲得老李的100條江湖秘籍


畢業於一個普通的二本院校,專業是化學工程與工藝,畢業就去了冶煉廠,工作了一年,跳槽去了大上海,在機械行業做工程師,隨後,由於要結婚生子,回了鄭州,還是在做機械的公司做華中片區的負責人,一直做了六年……

積累了很多工程方面的知識,繪製各種工藝流程圖,設備流程圖,進行物料衡算,去管銷售賣東西,去採購做售前售後指導安裝技術支持,等等等等……

當妻子生完孩子,孩子快一歲的時候,我累了,在傳統行業做的太累了,各種打交道,讓我十分不順心,而且,這也不是我想要的工作,我是一心對互聯網感興趣,對編程懷有熱誠的人……

於是30歲,毅然一個人,來到北京,開啟轉行之路……

===

參加了Java培訓班進行快速的培訓,了解了軟體是怎麼開發的,開發軟體需要什麼東西,
Java基礎 =&>Java API =&> SQL =&> JDBC =&> HTML/CSS/ajax/jQuery =&> JSP =&> SSH/MyBatis =&>Hadoop/Spark/Redis/HDFS/MQ/Kafka/...

然後就去面試了, 一次面試就過了, 講了講自己能做什麼可以做什麼

在第一家公司做後端開發, 然後自己又把前端和NodeJS學了, 做了web全棧開發...工資也從入職的10k漲到20k, 和公司三年開發經驗的工程師一樣高

就這樣工作了一年半, 因為一直都是自己一個人單打獨鬥, 領導也不重視技術(畢竟只是一個互聯網部門), 沒什麼進步的感覺, 所以選擇了裸辭跳槽

===
然後, 去投簡歷, 前端崗(前端我從去年九月開始學習), 一天三家, 一下子就排了一周的...

面試面了三天, 共九家, 就去一家雲計算公司上班了...

===
面試的感覺, 特別是HR都是特別親切, 一種技術就是我們的全部的樣子, 沒有人因為你的經歷而覺得你不行, 大家只看技術和學習能力, 因為有筆試可以篩選, 面試可以篩選, 大家聊得都很開心, 沒人覺得高人一等什麼的, 這也是我喜歡互聯網公司的緣故

技術為先, 在現在的公司, 大家都是平等的, 技術好的會被稱作XX老師, 也是發自真心的...而現在的公司前端里我算是年齡最大的幾個, 但是融合的很好很好...

===

如果, 在互聯網公司, 還要被年齡所羈絆的HR, 可以說一定會成為公司的掣肘!!!


不得不單開回答反對第一的答案。看了這個答案感覺已經不是憤怒可以形容了。

說的不好聽點,作為 HR,你們根本沒有任何資格和資本對求職者的的生活說三道四、惡意揣摩、用有色眼鏡看人,加以歧視。你們唯一需要,也是唯一只能關注的,是專業領域的工作能力。你們沒有任何資格超出這個範疇去看人。

我見過銀行做的好好的,辭職,做IT重出發的英國人;幹了15年依然是底層效率高快樂程序員的美國人;到了三四十歲經驗豐富始終是 individual contributer 的資深設計師。他們每天都很快樂,每天都能高效地完成工作,這還不夠嗎?就意圖來說,我30歲轉不行?我之前荒廢了,30歲奮發圖強不行?我的目標就是成為一個匠人不行?我有業餘愛好佔用時間只想做基礎工作不行?我就是能做好工作,對工資滿意,不想升職不行?

還是那句話,你有什麼資格去想這些揣測人家的背景和意圖?你沒有。

如果這就是國內 HR 行業的現狀,我只能說病態。

就是因為你們這樣一群不以純粹工作能力為依據,卻要從家庭社會關係個性等揣摩和歧視應試者的 HR 們,才造成了行業巨大的壓力,才造成了普遍追求管理崗的浮躁,才有了所謂的成功之路和成功學,把人都弄成一個模子里刻出來的樣子,封死了生活中多樣的可能性和流通性。


我作為一個互聯網hr,說下我的感受吧:

由於確實見過並且招募過30+甚至40+的基礎崗位的求職者,這裡的基礎崗位指的是所有一線操作崗位中的最初級崗位,例如初級技術、初級產品、初級運營、初級市場等,大部分遇到的是如下幾種情況:

1. 學歷較差,無自信,求穩定,長期服務於一家公司(超過10年),技能單一,交際圈小;找工作更多是因為外部環境變化或生活壓力所迫;

2. 轉行;之前做文職的,做銷售的等,因為個人興趣或者朋友介紹,經過短暫的培訓(或自學),轉而進入互聯網行業;這類人群素質參差不齊,見過最牛的是一個國企的高級法務經理,40歲轉行做遊戲開發;大部分則是在原有崗位沒混出名堂的;

3. 上學晚,復讀,讀研,正式參加工作已經二十七八了,頭三年遇上經濟下行,一直在騎驢找馬,不太順當,30+的時候還在苦苦尋覓適合自己的崗位;

4. 一直在小公司廝混,職位高薪資低,各種莫名其妙離職原因,尋求穩定的工作環境的慾望壓倒一切,因此願意降職甚至降薪去大公司大平台做基礎崗;

5. 這類應該不算,屬於技術大牛,極客,人際交往差,不願意參與管理,已經是專家了,完全可以從事更高水平的業務研究和設計,但是就願意做基礎開發,這類人一般很少能在招聘市場上見到;

6. 上述5類人士的某2~3類綜合體。

簡單來講,通過簡歷就可以判斷求職者屬於這6類中的哪一類人了。作為一個HR,從我的角度看,30+或者40+還願意從事基礎崗位工作的求職者,只要不是個性過於極端,或者有重大能力缺陷的,我是願意接觸並且很希望引入的。

從我接觸的求職者來看,這一類求職者已經具備了一定的人生閱歷和工作經歷(不論是否是行業內),他們對自我的認知已經比較清晰,並且面臨更大的經濟壓力和發展壓力。在工作中將表現出更為穩定的工作狀態和職業素養。

對於一個互聯網團隊而言,將相對成熟的員工引入,也有利於塑造更為沉穩和厚重的氛圍,至少那些毛手毛腳的豬頭小隊長,不敢瞎JB亂搞了。。。


提離職被老闆加薪挽留,該怎麼辦? - 高出場的回答

底層的HR容易把優秀的人擋在面試第一輪?這種情況公司考慮到了嗎?作為求職者要如何應對? - 高出場的回答


強烈反對第一名答案,曾是 @唐僧同志, 後答案已刪,
有不少剛剛畢業的同學或其他朋友問到,職業發展的一些問題,這些問題 我不專業,但是可以看看我較早時間寫的幾篇答案 大家舉一反三吧
如何找到跟對的老闆,跟對企業? - 超人不會飛的回答
如何建立適合自己公司的招聘體系?如何選人、如何留人? - 超人不會飛的回答
本來創業半年很少答題,但看到第一名答案,實在坐不住了,還是說兩句。
本人非HR但互聯網行業,且工作8年面試超過500個人小於1000個人!帶過也面過不少比我大的人。
首先大於30歲人和20歲的人在面試上我是一樣尊重的。
第一,互聯網基本崗位這個覆蓋面很廣:程序員,運營,營銷,這些都是大家首先想到的,但不要忘了,客服,倉儲,行政人事,財務難道都不算互聯網公司的基礎崗位嗎?
第二,什麼叫30歲一定要有獵頭找你,我不明白這麼反人類的定論是怎麼想出來的,30歲沒有獵頭找你的人一般會是工作多年但表現或能力比較普通的工作者或比較內向不太會表達的工作者,其實這完全沒有什麼三六九等,因為企業工作崗位本來就是一個多元化的要求,我們不能可能要求任何崗位都是年輕且能力卓越的工作者,因為越優秀的人往往卻是都有個性又不甘寂寞的人,而那些普通的人是完全可以勝任一些平實枯燥但又需要不容易出錯的崗位,因為我們除了要求創新,要求快速迭代,我們也需要基礎流程和環節的穩定!
第三 最最看不慣的一句話就是三十歲的不要和二十歲的人搶工作,首先我們要看到中國的地區和年代的差異,不是所有地方和所有年代的人都接受的同樣的教育和站在公平的起跑線上,有些超過30歲的人也許是很多客觀原因耽誤了時光,但是他完全享有和20歲一樣平等的求職權,我們之前的團隊也用過年級大點的非技術大牛程序員,我並沒有覺得和20多歲的程序員有多大差別,即使項目需要加班或需要和其他部門進行跨部門溝通。
我不禁想起自己20多歲剛到上海去做銷售那些年,和我一起加入的還有幾位35+的老大哥,而我們的經理也只有27、8歲的樣子,這些35+的老大哥們有些以前是下崗工人有些是由於家人或其他原因來到上海,但都是第一次做銷售,我佩服他們的勇氣和對待家人的責任,我也欽佩我們經理對他們尊重和幫忙,後來這些人有做的非常出色也有一直沒有起色的人,但是不管業績如何他們在團隊里很好的扮演了帶頭人的角色,而他們也都很積極好學和勤奮,我猜這也有可能是我們HR的包容和慧眼識人的能力。
最後我只想說 工作這件事上面 我們永遠都尊重那些認真的人,而看不起的是好吃懶做的人,而年齡絕不應該成為受到歧視的標籤。只要想做好一件事什麼時候都不晚!

12月3日早上寫的 分割線
看到有些朋友的評論說雞湯,忍不住補幾句,是不是乾貨,仁者見仁。
對於互聯網來說,是一個完全開放的行業也也是一個被過分神話的行業,太多人對互聯網的崗位有大量的誤解,互聯網並不是只有產品經理,運營、UED、程序員這些崗位,誰來評論一下,京東的快遞員算不上互聯網的基礎崗位,亞馬遜的倉儲管理員算不算,攜程的酒店簽約專員算不算,支付寶的客服算不算?以上崗位中年齡算加分項還是減分項?
總結一下:
1、HR 怎麼看待:
實操方面下面已經有很多朋友已經說的很全面,大把了30+基層崗位也好使的例子,但是關鍵還是一個點,全面了解你公司要招聘這個崗位的要求,平等看待每個面試的人,正確去衡量每個人的技能水平和加減分項。最後再取決要不要錄用這個人。
2、如果自己是30+正好面臨這個問題:
理智方面,你最清楚自己的能力和優劣勢,也充分了解要面試的崗位,儘可能選擇自己能發揮的工種,要是自己從來沒寫過一行代碼,就不要去投簡歷給HR說要應聘程序員,那是自取其辱,怪不了別人,如果你在一家互聯網公司,從客服做到客服主管,再轉崗去做個運營專員,我想這不是不可能,更不是雞湯。
感性方面,不要暫時頭腦發熱更不要妄自菲薄,首先你要明白一個道理,這個世界平凡又普通的人永遠都是大多數,如果各個都是精英,那麼精英也就是屌絲的代名詞,做好自己該做的事情,平平淡淡的活著也沒什麼不好,不管你現在是不是互聯網還是非互聯網的基礎崗位。但是如果你真的還有一些強烈的不甘心,那就去給自己一個可以接受的底限,去拼一把,失敗了也沒有什麼遺憾的,當然一定會有成功的可能。
不管怎麼樣,扔掉那些虛榮和自卑,為了自己和家人好好的活著比什麼都重要。(貌似我跑題了)

歡迎大家多交流,探討。


這個回答居然被點了這麼多贊,是我始料未及的。
寫這篇經歷部分只是出於對唐僧同志回答的不服氣,想說說我走這麼一七彎八拐的路子,自我感覺挺好。
另一部分也是想表達下人生路怎麼走都行,沒有標準答案,什麼30歲不30歲的,真心不重要。
可以說是離題千里。

直到有幾個畢業生給我留言私信,問我職業之路要怎麼走,希望我給他們的現狀出出主意。
真心誠惶誠恐,我必須更新一下以免誤導了人。
我的職業之路,在大部分人眼裡絕對是個失敗的典型。
無職業規劃,無清晰長遠目標,興之所至,隨心所欲。
對於年輕人來說看上去會覺得比較爽吧,爽歸爽,其中酸甜苦辣只有我自己知道。
我的路純由我個性打造,不具備什麼參考價值,好比姚明的職業之路對於別人有參考價值么,一點兒也沒有,除非你長個2.26出來先。當然我不是說我自己是姚明,只是舉個例。

如果你需要程序員職業指導,我的建議是這樣的。

if(有想法)
{
跟著自己的想法走;
}
else
{
if(注重結果 || 希望得到社會認同 || 獲得世俗成功)
{
it = 唐僧同志的建議;
do{
it;
}while(沒成功);

//雖然唐僧同志的回答會引起很多人不適,但對於注重結果的您來說,不適是因為你沒達到。
//我也希望當初畢業的時候有唐僧同志這樣的HR,來給我尚未成型的大腦洗洗腦,給我一個清晰的職業規劃。
//HR是以結果論人的高手,如果你注重結果,相信他們的吧,不會有錯。
}
if(注重工作的過程 || 享受工作樂趣)
{
it = 喜歡的事;
while(it == null)
{
find it;
}
just do it;//have fun^_^

}
//這兩個if都能進的去,不是BUG,而是這世上就有這麼BUG般的存在,令人嫉妒
}

----------------------------------------------------------------------------

說說我的看法吧。一個即將30歲,正在找互聯網基礎開發職位的程序員的歷程。

30歲的分界線,在中國特別明顯,三十而立么
與30歲搭界的不僅僅是需要事業小成,混上管理層

還有以下:你得結婚了,你得有房,你得有車,你得給你爹媽抱孫子。
總而言之就是大家有的,你都得有,沒有就有人笑話你,然後按照這個模板畫好了一代又一代人的人生路線。20歲你應該怎麼著,30歲你應該怎麼著,40歲你應該怎麼著。。。
為什麼是這麼個模板,因為這是中國幾千年文明流傳下的生存經驗,跟著這條路你會走的比較順暢。中國人是生存專家啊,不然怎麼是世界人口第一大國呢。還是陳丹青的那句話,中國人的信仰就是:去他媽,活下去最要緊。
你要是跟這條路走的偏了點,立馬會有一大波殭屍出來吃你的大腦的啊。。

我走偏了,深知其苦
剛畢業我進了個小公司,做股票的,就是那種開著QQ群,YY語音頻道帶著一大波人天天喊著口號,跟著我玩股票,帶你賺錢帶你飛的那種。我去給他們寫這麼一股票分析軟體,我領了個團隊,從無到有,硬是折騰出一個功能一應俱全的股市行情客戶端(類似大智慧這種)。賣點是我們的軟體能夠精準分析出買點,賣點(當然精準,因為分析的是歷史數據,不具備預測功能啊)。那是相當好騙錢啊,他們一套軟體就賣幾萬。
我不幹了,媽的,騙錢這玩意有毛的意思啊,辭職考了個研。
不太順利,目標院校差了兩分,加上腦子裡也沒有什麼想法,未來就指著考個研有人能給我指條路,然後發現沒人指路,我依然在迷霧中孤獨前行。
畢業了,還是能簽著幾個湊合的offer,跟家裡商量了下,進了一家相當大的企業,工作穩定,收入尚算不錯,在當地存兩年錢湊個首付買個房,肯定是沒點壓力的。
兩年後,我又果斷辭職了,因為我覺得我做的事情沒有意義,公司大了分工很細,能接觸到的也就是那一顆小螺絲釘,你只能在那位置上釘上個3,5年,然後一步步升遷,我問了我自己3-5年後,做到主管的那位置,我會不會開心,10年後做上中層管理崗,是否有成就感,答案都是我不感興趣,這些不吸引我。

當時我離職,跟我老闆說的原話是,做了這兩年,我獲得的成就感,遠遠還比不上大學期間,給我女朋友量身打造寫的一個小遊戲連連看。

於是我又離職了,放空了一個月,問自己到底要什麼,怎麼樣才會有成就感,我想應該是寫出對大家有用,我能拍著胸脯跟人說,嘿嘿,這軟體是我寫的。哪怕對象僅僅是一個人,我女朋友。

直到這個時候,29歲的我才知道,IT企業千千萬,原來也是分很多很多不同的類型,有軟體服務的,有系統集成的,有外包的,有行業軟體的,有互聯網的,有電商的。而我最初的想法是找一個寫代碼的工作而已,我根本對這些東西沒有概念,也沒有想過哪些企業是適合我的,我又應該進怎樣的企業。

這會兒我才有點悟道,我應該進互聯網行業,應該進一個做產品的公司,可能目前最適合我做的就是APP開發,因而我又開始自學Objective-C,Swift。剛接了幾個外包,有了自己的作品算是入了門,希望儘快有一款APP能搭上App Store的大船,給我們日常生活帶來幫助,我就會感到很滿足。

呵呵,好晚了,都30歲了。我才算有點找到我要做什麼。

按照目前的高票答案里,我絕逼弱於社會期望啊,活在社會底層啊。
是的,很長一段時間裡,我都覺得我是個loser,跟我一屆的同學,有人都混的風生水起,行業里都有名有姓了,而我還在謀一個基層開發崗位,真是混的不是一般差,並且我還沒房沒車沒存款,大概可以上吊了。
我想了想究竟是為啥,我幾年碼了百萬行代碼,不努力談不上,蠢絕逼談不上,很明顯只是沒找准方向。

然後我就得忍受來自於早早找准自己方向,30歲事業有所小成的人的種種歧視。
最可恨的自然是來自於HR的歧視,所以我碼了這麼長的字,想要說明點什麼。

1、如果我畢業時呆在那個騙子股票軟體公司到現在,我可以保證我現在賺的不比大部分30歲互聯網從業人員賺的少,我也可以是事業有成者之一。只是我不喜歡。
2、這種歧視就像,四肢健全的人歧視缺胳膊斷腿的人一樣,充滿著惡意,然而卻是社會現實,你讓一個HR幾分鐘之內篩選一個人,那他只能看你是不是缺胳膊斷腿,四肢健全的in,瘸腿的滾么,換做是我來當HR,我恐怕也不會好到哪去。
3、歧視不可怕,也用不著懷疑自己,受到三十而立魔咒困擾的人太多太多,有些人事業有成,志得意滿,滿面春風,他們是會不遺餘力的秀自己的成就感的,而大部分人還在平凡著,跟我一樣,干著一份還湊合的工作,望著即將到來的30歲惶惶不可終日。這些都很正常,對我而言只不過是聞道有先後的區別而已,最可怕的是一輩子到老了,因為受著社會對你的期許和禁錮,從來沒做過自己喜歡的工作,也從沒問過自己到底要什麼,這比你30歲還干著一份基層工作恐怖多了。

最後想起一個事兒,我前女友學時裝設計的,總拖著我看美國一檔時裝設計比賽真人秀《project runway》,其中有一季,有個頭髮花白的同性戀老頭混了進來,他的對手全是小年輕,夠的上當他們爺爺了,他會為了某個裁剪、設計跟小年輕爭的面紅耳赤,甚至都鬧到要退賽,而在我看來他沉浸此中、是如此的可愛。

我希望我也能寫代碼寫到頭髮花白,不,不是希望,是一定,我一定會寫到頭髮花白,並享受這基層崗位的樂趣。

我知道我的回答沒有幫助,只是寫給我自己,以及被這個問題傷害了的廣大30歲的程序員們。

-----------------------------------------------以下是原答案----------------------------------------------------------------

不寫答案,只寫經歷
今年我29,研究生畢業兩年,工作經驗4年,從某納斯達克上市IT公司辭職出來,找了近兩個月工作。
經歷如下:
互聯網初創企業A,我面基礎開發崗位,來了個部門主管。交談得知,他在IT屆摸爬滾打近十年,看到我簡歷里有一欄寫著:代碼量上百萬行(C++,JAVA各佔一半)。他說你埋頭苦幹還是挺不錯,寫了這麼多代碼。我說:基本上大半是垃圾代碼,if else業務邏輯居多。他笑說,我想也是,你信不信,我只寫過一年代碼就做管理崗了,基本只做分析不用寫代碼。言語中透著驕傲,我沒說什麼,只是不明白這有什麼好驕傲的,在我看來只是轉了個崗位做需求分析吧,狙擊手是一顆顆子彈喂出來的,學霸是一套套模擬題刷出來的,程序員自然是一行行代碼碼出來的。我不喜歡在一個不太會寫代碼的人手下做事,因為他罩不住我,於是就沒有然後了...
BAT之一,投了個簡歷,效率很高,當晚就電話面試來了,上來老三套,程序員面試寶典上耳熟能祥的題目,我沒準備(=。=#),因為當年畢業時揉爛過一套C++面試寶典,沒多大興趣再揉爛一套JAVA面試寶典了。記得其中一個問題,接觸過JAVA多線程編程么,我答我熟悉C++的行么?我用C++寫過多線程通信,他回你投的是JAVA崗位啊。然後我就被鄙視了沒有然後了。當然這也很正常,他說的沒錯,我投的是JAVA崗位,JAVA基礎面試題都答不上來,鄙視我很正常。只想說恐怕貴廠現抓出來能徒手寫個跑的通的QSort的人也寥寥無幾吧。看答案的你別笑,你徒手寫個唄,筆寫。
現在待的某行業軟體企業,面試主管,很高大上的讓我畫下前公司技術架構,然後一番高談闊論,意為我懂的太膚淺,然後抓著12306探討了一番如何如何,我一聽,誒你說的這篇文章我看過,他說對啊,這些就是我們做技術的該關心的。共事倆月後,公司搖搖欲墜,無核心競爭力產品,新上任一總經理,第一天拉了產品部所有人單獨面談,讓人寫產品方案,沒人寫的出來可執行的方案,我72小時沒睡,碼了幾十頁的一份項目策劃書,準備慫恿公司轉型互聯網,現在這路死胡同走下去只有越來越差,領導表示,恩看得出來你用心了,但是這個公司的策略不是我一人能定的,還要聽各大股東意見,你先干好手裡的活,後續咱們再談。我估計是黃了,畢竟互聯網創業風險賊大,眼下起碼還能混的下去,真金白銀的還能簽幾個單下來賺點錢,投互聯網十有八九血本無歸,想想也是高層都年過半百了,哪可能冒著風險陪我個小年輕勇闖互聯網呢。也是幼稚。
看來我30歲是註定還要找基礎崗位的了,求收養,謝謝。


本人31歲基礎管理崗,研究生畢業三年,我覺得排名第一的說法很傷人。但我想本質上其實是大多數職場白領內心鞭策自己、引發自我焦慮的源泉之一。這就是世俗的力量。無法躲避。但是我要說,大部分的觀點我認同,但是應聘基礎崗的原因千千萬萬,如果一個Hr以此作為考核的重要標準那你不是一個稱職Hr,不論以博士、碩士為基礎條件的企業,論對改變生活的勇氣、論選擇新生活的勇氣、論自我目標實現的勇氣、我覺得在這樣的年齡做出這樣的選擇一定是有不那麼簡單的原因的,這樣的應聘者或許比更多的人更能隱忍更有魄力更有完成好一件事情的決心。以職場的成敗論英雄這是你的見識和內心的戾氣決定的,不怪你,但請你反思。


我非常能理解知乎上的許多人隨著年齡的增長而日益沉重的職場焦慮感,甚至有些人莫名其妙地被HR斃掉一兩次之後而產生出來的憤怒,以至於你們對曾先生的答案一股腦的點贊。但我仔細瀏覽了這個問題下的所有回答,發現並沒有HR站出來系統地回答這個問題,那麼我就來詳細地說一說我對這個問題的看法。

要回答這個問題,首先要搞清楚以下這個問題:
什麼是基礎崗位?
看了其他的回答之後,我發現很多人對這個問題存在著很大的誤會。所謂基礎崗位,是指只做最基本工作的,沒有經驗需求的崗位,而不是說你手下沒有人就叫基礎崗位。就以互聯網行業為例,阿里裡面一些P9、P10,騰訊的T4-1都是不帶人的。而這些人的Title往往是資深專家或是研究員,他們通常只是基於很小的一個技術,但是非常精通和深入,擁有豐富的經驗,年薪百萬,在職場上走的是是純技術路線,這樣的人雖然手底下沒有團隊,但你能說他是基礎崗位么?
我看到還有的答案提到碩士博士畢業的問題,我見過阿里面試碩士畢業一年拿到P7的,博士畢業一年拿到P8的,這已經是資深工程師到專家級別的崗位,不是基礎崗位了。
還看到有的答案提到「在國外見過很多做那種機房基礎工作的,頭髮花白,帶著筆記本調試設備,修伺服器啥的,很有范的樣子。 這種工作在國內過了30歲的人是絕對不會去做的。」你或許只是看著他正在一線做調優,似乎不是很高端,但一個大的數據中心內部是非常複雜的,如何增添效能,如何減少功率損耗,如何做故障預判,這都是需要大量經驗的,根本不是一個剛畢業的小朋友可以獨當一面的,這也早就不是基礎崗位了,在國內也都是三四十歲的人在做。順帶說一句,我找IDC基礎運維資深專家已經找了好幾個月了,誰能給我推薦個人,事成之後提成半分。

回答了上面的問題,我們再來看原問題,就可以理解成一個30歲以上的基礎崗位求職者指的是30歲以上的人還在做不需要經驗的基礎工作,這個工作通常來說是同專業的應屆畢業生就可以做的,這樣的人通常出現兩種情況:1、轉行。2、一直沒有進步,也就是1年的工作幹了5年。

先說第二種人,這種人通常來說是不會僱傭的,原因很簡單,因為進步的速度太慢,這種人通常在某種能力上也會有比較嚴重的缺陷。就像一個廚師做了5年菜還是只會做西紅柿炒雞蛋,哪怕他把西紅柿炒雞蛋做出花兒來,雖然可能能在微博上火一把,但現實中還是沒有餐廳會僱傭他。

寫到這裡就插一個這個問題下爭論得很厲害的另一個問題:過了30歲還沒有被獵頭聯繫正不正常?
很不幸,這個問題我站在少數派的一方:至少在互聯網行業,絕大多數情況下是不正常的。
看到很多人說這取決於你把不把簡歷掛在網路上,對此我真的很想告訴各位:只會在招聘網站上扒簡歷的獵頭最後都是要被餓死的。一名優秀的獵手,ta的主要資源渠道一定不會是招聘網站,一定是社交網路和朋友推薦。這也就意味著,只要ta想找到你,ta一定是有方法找到你的。以我自身來說,每當我遇到專業技術問題的時候,有時我是會到知乎上來搜答案的,順帶我就會關注那些在該領域經常發表見解的人,如果遇到非常合適的人我還會發私信希望能夠建立一個長期的聯繫。而我的微信里有一些人甚至還在上學,但我知道他們非常優秀,或許5年之後他們就會成為該領域的佼佼者,我可以等待。我可以再說一個數據,從我與其他互聯網行業的從業者的溝通中了解到:你在27/8歲之後,只要你的能力在你所在技術領域的中上水平,你的手機里都會至少有兩三個獵頭的電話號碼以備萬一。如果你已經是這個行業的領軍人物,這個數量有可能會增添到幾十個,哪怕你不存,至少有幾十個獵頭有你的聯繫方式。
再退一步講,哪怕你沒有被獵頭接觸到,但如果你的工作能力被認可,一定會有你的朋友或是上司看重而被推薦。再以阿里為例,阿里每年靠內部推薦解決的崗位比例超過三分之一,高端職位的內推比例則更高。而同時,社交網路也早就是招聘的重點區域之一,具體哪些社交網路可能被看到我在後文講到。這裡我可以再分享一個案例:某次阿里某團隊的HR和我點名說想要某個人過去聊一聊,而且說這個人要直接和總監溝通,後來經過我的調查這個人本科畢業只有1年的時間,是不符合啟用獵頭流程的年限的(通常來說至少5年工作經驗才值得花獵頭費),我就去問HR具體情況是什麼,HR回答我說這個人在知乎上回答的關於這個總監負責的阿里產品的見解總監很認可,所以希望能吸引他到團隊里來工作,但給他留言他沒有回復所以才希望能夠靠其他渠道來聯繫到他,並且如果面試通過願意按照收費標準來支付相應的費用。這雖然不會是一個經常發生的情況,但也從側面告訴了我們,你哪怕是在社交網路上面顯現出來的經驗和能力都是會被看到的。
所以,在現在的信息如此發達的社會當中,「懷才不遇」已經基本不可能出現了。而此時HR碰到一個年過30,做了5年工作內容卻還和應屆生一樣,沒有相關的人推薦,沒有拿的出手的硬貨,哪怕他和你講他多麼多麼熱愛這個工作,他的前老闆多麼多麼傻逼,你覺得這又有什麼用呢?
我們要明白的是,招聘本質上就是雙向選擇和交易的過程,也是存在買方和賣方市場的。如果我能用同樣的薪酬吸引到更好的人,我就不會選擇你,同理,如果我找不到我想要的人,我就會退而求其次。而且現在大多數正規的互聯網行業都已分出了管理線和技術線兩條職業發展通道,如果你兩條通道都沒走上去,你就只能選擇到低一線的公司去尋找機會,如果你是這個領域裡最底層的人,就只能被淘汰。曾幾何時IOS、Android開發只要大專學歷經歷過培訓都可以達到月薪12-15K,但隨著創業公司的大規模倒閉,相應需求的減少,現在已經有很多原本渾水摸魚的人找不到工作了。

下面我們再來談談轉行的問題。
這裡我們要談兩個概念:一個是招聘成本,一個是用人成本。
所謂招聘成本,就是我怎樣花最少的錢招到合適的人,這也就是為什麼獵頭找的永遠是最難找的人,因為獵聘渠道的成本在所有渠道中是最高的。而一個基礎崗位的情況通常是這樣的:在網站上掛出招聘需求,一周之內收到300封簡歷,有20封是名校畢業名校畢業工作經驗匹配年齡合適的人,而空缺只有一個。這種情況下難道我要把300個人都面一遍選擇其中一個人才不是歧視么?所以絕大多數情況下,明顯的年齡劣勢和明顯的學歷劣勢一樣,都會被篩出去的,這是一個增加面試成功概率的手段。
而所謂用人成本,不僅僅有這個人的基本工資,還有他的社保公積金,還有他在職時可能出現的進度延時,還有他適應工作需要付出的有形無形的成本,還有他的同事因為他的存在而出現的價值差異,還有如果試用期過後開除而要支付的補償金等等。事實證明,招聘一個錯誤的人的損失要遠遠高於讓這個崗位空置的損失。所以在這裡我必須要反對曾先生所說的「僅僅從能力判斷」,要知道,在業內因為企業冒進而招了一個能力很強但飛揚跋扈的業界大牛最後把團隊搞得七零八落產品失敗的情況可不是個例。尤其是對於互聯網這個人力成本相較於其他行業占更大比重的行業,對於招聘確實應該更加謹慎才是明智的選擇。而年過30才開始轉行的人,確實會出現諸多問題,比如接受新鮮事物的能力,和與自己年齡差距很大的同事相處的問題,如何處理自己的上級比自己年齡小很多的問題等等,這些都會增加僱傭的風險。
因此,除非你能證明HR明知綜合評估下來你是最合適的人選,卻因為某些偏見僱傭了他人,否則你如何能說HR就是在用人歧視呢?哪怕曾先生在他回答的評論中三番五次說出:「這在美國你們是要被告的!」但事實上,曾先生所在的Google,以及美國的另一家公司Facebook,這兩家都是業界知名的除了行業大牛,第二喜歡錄用並且高薪吸引的就是名校畢業技術匹配的應屆生。相比大多數中國互聯網公司還在生死存亡中掙扎的狀況,美國的互聯網巨頭們則更加明白「潛力」二字的價值。難道歐美資本家就比中國資本家笨嗎?順一句,相較來說騰訊在應屆生培養上是國內做得最好的。

如此說來轉行就沒有可能了么?有這麼幾點可以增加轉行面試成功的概率:
1、說清楚原因。
為什麼原來的行業不願意做了?為什麼想做現在的行業?要具體的原因。如果你說是因為喜歡,那到底喜歡什麼,你又為此做了什麼?並不是一句「我喜歡」HR就一定要給你機會的,畢竟我還想和胡歌結婚呢。


2、原來的工作成績。
原先的工作成績某種程度上是可以表現出你這個人的能力的。以曾先生答案中的「原先做金融做得好好的轉去做IT的英國人」這個例子,你至少可以得出,一個人如果做金融做得好,不管他是業務線的還是技術線的,都能說明他有頭腦清晰、理智、對數據敏感、溝通能力佳這些特質,這種人跑到IT行業進行降維攻擊簡直不要太容易好嘛?再說前面回答中還有提到褚時健的,人家確實是70多歲才開始種橙子,但別忘了人家之前是紅塔集團的董事長好嘛?人家的眼界和資源,可能是你從20歲開始干都不具備的。

3、最重要的,甩出實錘。
拿出確實能夠證明你能力的東西來,是比任何錶忠心都要有用的方式。
舉幾個例子:
安全領域的人都知道,行業內的某個大牛都是因為挖了某個漏洞或是贏了某個攻防比賽而出名的,他們某些人可能甚至都沒有本科的文憑。我就知道很多人原先僅僅是在烏雲論壇上是挖漏洞愛好者,最後轉行成為了全職的白帽子。事實上,如果你能挖到某個大企業的重要的漏洞,第二天你就能接到該企業的電話,要麼是重金買下漏洞,要麼是一紙offer邀請你去工作。
從我手上親自送進的,就有原先豐田公司的線下推廣,因為自己運營了某個百萬粉絲數量的公眾號,而拿到了華為新媒體運營崗位的案例。
某30+的女性從頭開始畫原畫3年,最後僅僅憑著網上的作品就拿到了某知名遊戲公司的offer。當然前提是你也有條件在家被白養3年。而且據我所知,現在阿里面試UI/UE,已經不看簡歷直接看作品集了。
最典型的,劉慈欣加盟騰訊(在此吐槽想像力架構師是個什麼鬼)。
如果這些你都沒有,你在知乎上的回答、你在linkedin標出的項目經歷、你在Github上的腳本、還有某些領域內的專業社區和論壇的發言,這些都將成為你能力的佐證。

雖然我無數次地吐槽互聯網行業的屌絲氣質與不規範,但或許正是這種快速發展時期,使得這個行業還是最以能力為先的行業之一。
所以被某些政治正確沖昏頭腦的人,好好看看這個世界,不要總覺得世界虧待了你。


說完了,繼續閉關去了。


唐僧同志的答案互聯網行業的 HR 怎麼看待三十歲以上的基礎崗位求職者? - 知乎用戶的回答非常棒,乾貨漫漫,值得收藏。但是,對於他的幾個結論卻不敢苟同。
1,30歲以後必須獵頭找上門才是職業成功?
2,30歲以上要儘快走上管理崗?
我的答案都是否定的。我以為唐僧同志的答案的結論(僅僅是這兩個結論,其他我非常贊同)僅適用於大公司的同事,還只能部分適用。

還是先回答題主的問題,

如果你是互聯網行業的HR,你會選擇30歲以上甚至於接近40歲的求職者嗎?是會看中30歲以上求職者的經驗和閱歷,還是憂慮他們的精力和創意可能跟不上潮流呢?之前看到有大神說,如果一個人到了三十多歲還碌碌無為需要通過普通手段求職的話,那麼就幾乎沒有什麼出息了。那麼HR們真的也這麼看待么?

我只能回答一句廢話:看情況而定。(我不是HR,但在互聯網行業求過職,招過人,馬上就40了。)

30歲以上的求職者有經驗和閱歷,這是優於年輕人的;但精力和創意,還有職業成功渴望(唐僧同志答案裡面的展現意願)在通常意義上來說都會低於年輕人;這個沒什麼好爭論的。

但是,

一則企業需求不同。有些企業偏年輕的,經驗不重要,有精力、能加班、有創意、有雄心才最重要,這樣的企業當然會偏向年輕人;有些企業偏向有經驗的,成熟穩重的,這個時候不能加班雄心不夠就忍了。這一條對於30後的利好是不分大小企業的,完全看企業文化。(有個BAT的已經答了,說他們喜歡30後。實際上,大公司的在用人策略上是趨同的,也就是可以不負責任的推測大部分大公司都喜歡30後。真的!)

二則個體有差異。也就是說就算是30+,有些人運氣好也沒有家庭拖累,有些人精力非常好,有些人對未來有更好的規劃,他們的雄心比年輕人更大且更靠譜。當然咯,對於一家大型企業來說,學歷年齡經歷等等是有明文規定的,如果他們確定了只要30以下的年輕人,他們也不會為了個體調整自己的用人策略。大公司有自己的價值體系,與之相適應的完備的面試流程,HR的理念也要接受統一的培訓。但是對於一家小公司,創業公司,他們招人是看人的,即使他們有規定。一家急需人的小公司(可能是前人忽然離職,也可能是公司蓬勃發展)的HR不會恪守什麼招人準則的。簡單來說,在小公司,年齡不是問題,符合他們當時的需要才是關鍵。

回答問題完畢,再回頭說我不同意唐僧同志的的那兩個結論。

1,30歲以後必須獵頭找上門才是職業成功?
NO!如果你身在大公司,會有獵頭找上門,但是,如果你身在小公司,只能呵呵。這個呢說起來就比較大了。簡單來說,獵頭是一個極度追求工作績效的崗位。所以,1)大公司的高手是經過大公司這個品牌保證的;小公司的鳳凰換一家企業還是鳳凰嗎?也許是,但獵頭得自己去證明,何必呢?2)大公司人脈更廣,獵頭在一個大公司挖你一個挖不動,還可以問你一句:你有什麼好的同事推薦啊?獵頭和一個小公司的你保持友誼好幾年,就等你一個人?3).....

跑個題,從這一點上也能看到:30歲以前去大公司非常重要!唐僧同志在他的這個答案里有精彩論述, 去大公司實習還是去創業公司實習好? - 知乎用戶的回答 ,推薦。

回到這個話題,可以說,只有大公司的品牌能給你帶來獵頭,也只有大公司的人才有可能100%做到只要等獵頭上門來就可以。

所以,如果你是小公司,恪守我就是冷艷高貴,我一定要等獵頭來找我。我勸你還是醒醒吧。自從我進入了小公司後,我全部的獵頭全部來源於我原來大公司的人脈。我在小公司之間的跳槽全部來自於自投簡歷和朋友介紹

再強調一句,如果你30後,接近40甚至40後,又沒有獵頭上門,請主動出擊。面子不重要,找到合適自己的崗位才重要!

2,30歲以上要儘快走上管理崗?
這個就不展開了。假設10個人同時進公司,在1個領導下面,28原則的優秀率,其中有2個人特別優秀。如果他們都要走上管理崗位,就得有新的20個人歸他們管。要麼公司(整個社會)翻著跟頭擴張人數,否則,論資排輩也輪不上啊~~

當然,此風盛行,所以,好多年輕人貪念基礎管理崗,以為終於敲開了管理的大門,沉迷於PM/TL崗位,好慘。

與之相反的,我知道大量的優秀人才會選擇更資深的技術崗,而不是管理崗。

還有很多30後選擇留在基礎崗,當然,也是唐僧同志所言,弱於社會期望的,但是不是就是Loser了?當然不是,不過,這就是另一個話題了。回到我們的話題,他們也不至於活不下去,也就是說,還是能找到工作的,不過不能坐在家裡等獵頭就是了。


實名反對一樓的答案。既然題主問的是互聯網。一個非互聯網的發言也就算了。還用一種俯視、過來人的姿態來表達「這些事情」應該是什麼樣的。
真心不敢苟同。完全就是脫離實際用人單位的發言。我很願意麵試30多歲的應聘者,也很積極的考慮錄用他們(這裡是指大部分,一些個例沒有討論的價值)。原因無他。
一、這些人有家庭有孩子,恰恰因為這些壓力,讓他們能更認真的對待工作。在我看來,晚上加班無非只有兩種情況:1、領導或者公司因為各種原因制定了正常工作時間無法完成的工作,2、個人能力不足,需要用更多時間來彌補。在年齡上,至少30多歲的應聘者抗壓能力,溝通能力也都比年輕人要好。不會輕易撂擔子,不會衝動,更冷靜。與其讓人加班不如提高上班時間的工作效率。
二、為什麼一定要爭著做管理。在我的公司,核心技術骨幹收入和薪水比管理多。只要付出的足夠多,哪怕不是領導也會獲得對應的收入。管理和底層只是大家負責了不同的部分。特別是針對互聯網企業。程序員的底薪比產品經理高的比比皆是。產品經理又如何?不管是管理還是底層,大家都是這個團隊,這個大船上的一個部件,你做方向盤我做螺絲。但單有方向盤或單有螺絲都是不行的。怎麼可以用爭取做「管理」來一概而論。在我看來著實不妥如果互聯網公司的HR用一樓的這種觀念來處理人事問題,那真是該公司的悲哀。


先實名反對@唐僧同志 的一些觀點,然後再來慢慢回答這個問題。

別的不說,就那條30歲要做管理層,我是百分之一百不同意。

我不了解互聯網的發展路徑,起碼在施耐德這樣的公司,分專家線和管理線。也就是說,你可以選擇朝管理層奮鬥,你也可以選擇一直做技術,走技術專家的路線。

不知道是不是因為官本位的思想作怪,很多人覺得成功的標誌之一就是能做個小領導。即使如此,實際情況是,確實有國內的同事不願意做任何領導,就願意一直做技術。

之前在ABB的時候,就碰到來自比利時工廠的工程師,接近60歲,一輩子都是工程師,不是什麼領導,但同樣被很多人所尊重。

不是每一個人都適合當領導,所以,為什麼非得用是否是中層來判斷一個人職場是否成功?


一。不管企業怎麼看,HR怎麼看,越來越多的大齡人進入基礎崗位必然是個事實。

80、90、00後的人口數量是個金字塔結構,也就是大家說的人口老齡化問題,而其中有那麼大約一半的80還在基礎崗位中。伴隨著中小企業壽命短的特點, 必然會有大量的30多歲的人需要出去找工作。再加上因自身原因。這個基數還是很龐大的。


二。互聯網企業這樣的智力型企業和傳統行業是有本質區別的。

在一個智力型企業,核心競爭力是個人技能,隨著年齡增加,性價比並沒有大幅下降。 這是一個剛進入成熟期的年齡段,能夠得心應手的處理日常工作,也不缺創造力,不但不會被排斥,這種人找工作,反而是一些急招崗位的上選。

而在傳統行業,核心競爭力會轉向非智力因素,這會導致大齡青年的性價比大幅下降,而在更換環境的時候,甚至可能是不利因素。比如一個人在企業里一直能呆下去的原因是因為他呆的時間夠長,認識的人夠多,在他原單位工作的時候,是一個很好的優勢,但是去找工作的時候,是幫不上忙的。


三。在互聯網公司,更多的是提升報酬,而不是提升管理層級。

在第二點的特點基礎上,需要特別說明的是,互聯網企業並不是依賴於管理帶來業績,與此相對,很多大量的優秀專才還是會停留在基礎崗位上,公司並不是通過讓他帶團隊或是做領導來肯定他的業績,而是通過增加崗位工作、提高職評定方式來進行的。大多數在百人以上的公司已經提供了技術崗位、管理崗位雙線發展的途徑。


四。在核心部門的基礎崗位和非核心部門的基礎員工還有不同。

一個公司里,處於銷售、研發的一線員工,往往是有著不錯的競爭力的,公司會對人才有核心需求。但是處於輔助部門的行政、HR、IT維護會失去經驗優勢。一個30幾歲的HR,比一個30幾歲的JS工程師難找工作太多了。


五。以上說明給出一個結論:核心是你是否具備那些能帶的走的經驗和能力,而不是那些帶不走的玩意,如果你的優勢是你很熟悉單位里的那些破事破關係,就要小心了。


不是HR,但是在互聯網公司,幫老闆招人。
任何問題都是要分情況描述的。你只設置了年齡這個變數,有沒有給出其他的需求呢?

假若公司處於初創期,急需有經驗、有人脈、有渠道的人,那肯定要那些到了崗位就能馬上散發光和熱的人,這時候30+就比20+的愣頭青強得多。

如果公司處於成長期,那經驗、資源和年輕、熱血就是見仁見智,或者說相輔相成的。

如果公司在高速發展期,需要一大堆後備中堅力量,可想而知就會要年輕人。

所以問題應該算是沒有描述清楚。應該說明公司所處的階段、具體的崗位。
----------------------------------------------------------------------------------------------------------------------
另外,對待應當細分對待的問題請不要一句話就回答完畢,還有一堆人點贊,挺可笑的。


看到排名第一的答案,表示無語。
之前有過一名候選人,30歲轉行做開發,等我聯繫到他的時候已經36歲了,還是在做C++的普通開發。但是其實他在通信行業裡面已經呆了十幾個年頭了。當然我也很有疑慮是否要推薦這個人,但是與他的溝通中,明顯可以感覺到他是一個做事認真細緻,有耐心的人。最後我幫他把簡歷重新整理了一下,並且跟HR聊了很多這個人的一些情況。最後還是順利offer然後onboard了。等第二年再聯繫他的時候,他已經到了技術經理了。
我不排斥說,很多人的確會碌碌無為。但是沒有必要這麼的主觀,你看還不是有60歲的超模?
很多人就是缺少一個機會而已,何不多去挖掘別人身上的潛力和閃光點呢。畢竟互聯網行業裡面,可以隨隨便便就找到合適的人的公司在少數。


這個問題下有人惶恐,有人罵娘,有人揭露殘酷現實,有人灌雞湯。
我換個角度回答這個問題:三十歲以上的基礎崗位求職者,普遍存在【卡位失敗】的問題。
簡單地說是運氣好,事實上這考驗了能力(對別人有用)、眼光(知道哪有發展)、決策力(敢放手一搏)及人脈(誰會幫你)。

什麼是卡位?就是在正確的時間做正確的事,佔據合適的位置。
1、金建杭。阿里巴巴集團總裁,向阿里巴巴集團 CEO 陸兆禧直接彙報工作。

金建杭是復旦大學新聞學院的高材生,在加盟阿里巴巴之前,曾經在浙江日報社、國際商報社、外經貿部中國國際電子商務中心等機構任職。

金建杭加盟阿里的過程則非常有意思,馬雲最早是金建杭的採訪對象。早年馬雲創辦「中國黃頁」的時候小有名氣,當時還在《國際商報》的金建杭和馬雲有了初步的接觸。後來,馬雲受聘於外經貿部中國國際電子商務中心信息部,隨後出任國富通公司總經理,經常有機會和金建杭聊天接觸。


1998 年,在承建外經貿部政府站點後,在馬雲的推薦和建議下,金建航從《國際商報》調出,擔任外經貿部政府網站第一任主編。1999 年春節後,馬雲同其團隊回到了杭州,而金建杭做出了他人生中堪稱最成功的一次決定,跟隨馬雲回到了杭州。
伴隨著阿里的成長,金建杭牢牢的佔據了阿里系統中政府關係、公關、發言人的這個坑,直到把自己占成了總裁。後來者,哪怕再傑出,也只能做金總的副手了。

2、鮑艾樂。拉勾網三個創始人之一,負責拉勾網的運營、公關等業務。

拉勾網今年8月的B輪融資搞到了2500萬美元,前景一片大好;但是按照正常軌跡發展下去的話,Ella就可以穩穩的佔住公關、運營這個位置,日後拉勾網倘若成功上市,估值40億,人員膨脹到千人以上,公關、運營、行政等部門經理還是要向Ella彙報。因為Ella已經卡位成功,好風憑藉力,送我上雲霄。 @Lydia 請問現在的情況是否是這樣:)

3、朱月怡。易到用車聯合創始人。易到用車二號人物,市場總監。

2002年中國傳媒大學畢業
2006-2007 人民網要聞部
2007-2011 商界時尚BIZMODE雜誌 市場總監
2011-2014 易到用車 市場總監
朱總幾次跳槽跳得極為漂亮,年紀輕輕便成功卡位。易到用車企業文化發展負責人關婷婷其實與她差不多同齡,職位上可差了不少。易到用車形勢大好,關婷婷也會有相當大提升的空間,但是想在易到與朱總平起平坐,我個人覺得不大可能了。

有名有姓的例子舉完了,現在舉幾個我朋友的例子:
4、小A 83年。05年本科畢業進京,07年罄其所有,60萬在回龍觀買了個80平小兩居。沒想到10年就把貸款還的七七八八了。嗣後到了13年,把老房子賣了300萬,加上積蓄和貸款,換了套三居室,在中關村科技園工作,生活有保障,所以能全心投在事業上。在一家遊戲公司做到現在,已經是中層。遊戲公司營收很高,所以養了將近2000人,小A獨立負責一個項目,項目組有80多人,小A的能力在一次次挑戰中得到了極大的提高。

5、小B 84年。05年本科畢業拿到華為的Offer,遂加入華為做研發,從未跳槽。到現在為止在華為南研所做中層,獨當一面,每周工作六天,薪水大約50W-60W(不清楚稅前稅後)。老婆也在華為,同樣收入不菲。 我認為小B同樣是卡位成功的典型,加入華為的時候,正值華為的快速發展期,所以我們這些年輕人能夠分享到公司高速膨脹的福利,成功卡位。在2011年以後入職華為的新人,不是每個人都能用5-7年提升到小B這樣的職位和待遇了。

6、小C 82年。05年畢業後繼續讀研,08年畢業後加入蘇州奇夢達,後來微電子行業不景氣,蘇州奇夢達倒閉了,小C遂跳槽到TI,現在是Senior Engineer,繼續畫版圖。

7、小D 82年。一開始在一家大型國有機電工程公司做初級技術人員,後來在08年4萬億投資基建的時候,加入了某新成立公司擔任項目工程師負責一個標段,作為甲方代表,一個人負責預算8000萬的項目的前期交流、用戶需求書、招投標、項目實施、竣工驗收,後評估全流程業務,成功卡位。後來該公司人員不斷擴張,標段越劃越細,一個標段從一個人負責變為兩個人負責,由直接向處長彙報變為向科長彙報。但是由於她是資深員工,與設計院、施工單位已經建立了信任關係,所以在單位過得非常舒服。
而小D的高中同學小E在2013年也來到同一家公司,再沒有獨擋一面的機會,也沒有機會建立小D這樣的社會關係。

8、F哥 81年。一開始在能源行業做乙方,做到小型項目負責人的職位,2008年跳槽到某新成立公司,起初負責部門的日常事務,在2010年,該公司開始籌建信息化系統,F哥遂向領導展示自己對IT方面的理解和能力,於是大F被領導指派負責公司的信息化規劃項目,隨後又負責信息化建設項目的招投標工作,在信息化建設告一段落後又開始籌建信息化部門,負責IT系統的後續建設及日常運維。而小G在2012年加入公司,也是作為部門秘書負責部門日常事務,但是再也沒有機會去負責新業務,獨擋一面了。F哥精彩一跳,卡位成功。

上面我舉了這麼多例子,不知道有沒有說清楚「卡位」的重要性。(反正我也是無償分享,看不懂的人跟我也不是一路人)
=====================================
我為了組建項目團隊,最近面試了將近40人,年齡跨度從75年到90年生人都有。對於30以上的求職者來說,如果他的簡歷是這樣的:

2012 /9--2014 /4:XXXX系統集成服務有限公司(10000人以上) [ 1年7個月]
所屬行業:計算機軟體
測試部高級測試工程師
金融行業
2011 /7--2012 /8:XXXX科技發展有限公司(150-500人) [ 1年1個月]
所屬行業:計算機軟體
測試部高級測試工程師
金融行業
2008 /1--2011 /2:XXXX系統工程有限公司(5000-10000人) [ 3年1個月]
所屬行業:計算機軟體
測試部高級測試工程師
金融行業
2007 /1--2007 /10:XXXX科技有限公司(150-500人) [ 9個月]
所屬行業:計算機軟體
研發部測試工程師
測試
2004 /11--2006 /11:XXXX軟體技術有限公司(10000人以上) [ 2年]
所屬行業:通信/電信運營、增值服務
質量部測試工程師
功能測試及測試需求分析。

我會認為他屬於那種儘管卡位失敗(在這麼多家公司都沒有找到自己的位置),但是能夠清晰認識自己,能夠腳踏實地把工作完成的人。可以錄用。

如果是這樣的簡歷,

2013 /4--至今:XXXX軟體股份有限公司(5000-10000人) [ 1年6個月]
所屬行業:計算機軟體
產品事業本部需求工程師
主要負責保險核心系統的需求工作。
2012 /10--2013 /1:XXXX科技有限公司(1000-5000人) [ 3個月]
所屬行業:計算機軟體
華為項目組軟體工程師
主要從事移動手機計費系統的系統完善及運維工作。
2011 /10--2012 /7:XX銀行(150-500人) [ 9個月]
所屬行業:銀行
XXX支行銀行櫃員
綜合櫃員業務。
2009 /4--2011 /7:XX保險(10000人以上) [ 2年3個月]
所屬行業:保險
信息中心車險理賠系統的運維
用ORACLE資料庫配置許可權,利於員工更好、更快的工作使用。
2008 /8--2008 /12:XXXX有限公司(500-1000人) [ 4個月]
所屬行業:計算機軟體
金融保險組軟體工程師
2006 /10--2008 /9:外包公司(500-1000人) [ 1年11個月]
所屬行業:計算機軟體
開發三部軟體工程師

我會認為他卡位失敗是有原因的。他缺乏長遠眼光,但又心比天高,命比紙薄。他缺乏深入了解一個行業的耐心,輾轉多個行業卻都淺嘗輒止,一直在從事基礎工作,也一直干不長。我能斷定他年齡越大,越難以找到適合他的行業和工作。

/////////////////////////////////////////////////////////////////////////////////
許多30多歲的IT行業求職者對自己的價值沒有清晰的定位,卻開價年薪20萬起。
真實情況是:
用人部門提供了一個15萬年薪的基礎崗位,然後把Job Description發給人事,人事收集簡歷進行初步篩選後轉到用人部門面試,對於30歲以上的求職者來說;
優秀的人,40-50萬年薪,用人部門也咬牙給了,安排到其他崗位上,因為他真正能幫得上忙,一個頂仨。但說實話經驗豐富資歷深厚的牛人就不要投基礎崗位了,因為用人部門一般會覺得小廟留不住大佛,這點薪水留不住人。
普通的人,15萬年薪上下,用人部門願意招,因為他們有家有口,腳踏實地,相對穩定。畢竟25歲左右的年輕人流動性會很大。
有些人,能力不足經驗不足社會關係不足卻想要高年薪,難道光憑年紀?

我認為互聯網行業還是在快速發展的,所有才有那麼多8090s年輕人能夠嶄露頭角;相比傳統行業裡面,30出頭僅僅意味著辦事牢靠,大家都要腳踏實地,慢慢成長。


對於唐僧同學的回答,實難認同。
第一,中國人的職業生涯規劃普遍滯後,西方國家從孩子早期的興趣和智力開發,到中學階段的興趣培養,再到大學的職業探索,體系比國內健全的不知道多少。這種做法從最大程度上避免了許多「走彎路」的情況。遺憾的是,在中國這種「走彎路」情況比比皆是。我還清楚記得當年剛畢業做招聘的時候,在母校的專場招聘會上,幾個女生圍在一起揣摩海報上「諮詢顧問」的崗位到底是幹什麼的,討論了半天結果對這崗位的理解根本就是錯的,行業?我就更呵呵了。在國內這種現象太普遍,初入職場的年輕人在擇業時面臨極端的信息不對稱,大學又缺少完備的職業指導(別跟我說大學的就業指導課,過來人都知道那是什麼,能給學生講講面試禮儀和STAR法則之類面試技巧的有良心的學校都是鳳毛麟角)。所以在國外,年輕人到30歲可以走出職業探索期,進入發展期;但是在中國,這個時間節點至少要往後推5年,甚至更久。以30歲作為界定,認為就應當不再從事基礎崗位,這種論調太偏激。事實上我很懷疑唐僧同學這麼說的動機是什麼。
第二,把唐僧同學的話改一下:30歲以後的跳槽要儘可能保證自己職業發展軌跡的連續性,而不要從零開始,從全新領域的基礎崗位開始。如果這麼講的話,可能會比較容易讓人接受。畢竟多數人在30歲的時候確實會面臨結婚生子的問題,包括我本人在內,一樣都逃不過這個宿命。承擔家庭責任,的確在各方面要求你有更高的安全性和穩定性,畢竟生活重心也要從工作慢慢轉向工作家庭的平衡。所以,對於一個30歲的人,跳槽需要更為謹慎,「換行不換崗位,換崗不換行」,這是基本原則,保持自己職業發展軌跡是連續的,能力與自身成長是不間斷的,最重要的是,上一份工作的能力與閱歷積累能夠遷移到下一份工作中,只要能保證這一點,並且從薪資待遇上不貶值,確保每次跳槽是升值的,我認為這樣的跳槽就是華麗轉身。這與年齡毫無關係,難道20歲的人跳槽就可以隨便折騰么?
第三,職業生涯發展不一定只有成為管理者這一條路,這是個典型的老傳統老思想,一種學而優則仕的觀點。當下的職場環境與幾年前早已不可同日而語,尤其在北上廣深這樣的城市,人的發展機遇和路徑絕對是多元化的(當然,二三線城市可能還比較一元化)。生涯發展有四個維度:高度(管理方向,追求掌控感)、深度(技術方向,追求卓越)、寬度(追求愛與和諧)和溫度(追求自我的自由和內心的滿足)。任何一個選擇都是對的,沒有好壞之分,成為管理者只是其中一條而已,唐僧同學顯然把人生成功的內在概念與外在概念混淆了。所謂財務自由、工作找自己、家庭感情穩定、1-3此升遷、成為骨幹等等所謂的社會期望,其實都是外在的顯性成功,是外職業生涯範疇。如果一味的以這些作為職業發展目標的話,恐怕loser比比皆是。
第四,我們再從HR的角度談談。30歲的人與20歲的人相比,競爭同一崗位有劣勢,但更有優勢。一個專業的HR絕對不會單憑年齡來揣測這個人是否適合某個崗位。人才測評當中最重要的是去除人的主觀性,就事論事,用事實說話。事實是什麼?唐僧同學說的很清楚,意願和能力。沒錯,年輕人更容易表現出意願,但這種意願很多時候是伴隨衝動的,這也是為什麼很多單位不願意招應屆生的原因,他們往往對於工作充滿激情與期待,但一旦遇到現實的挫折往往柔性不足,鋼性過強。有些人不適應離開了,有些人會改變自己留下來,這就是老人們口中講的「打磨稜角」的過程,從這個意義上看,30歲以後的人能夠下定決心從事基礎崗位,除了自身能力上的巨大不足外(這點任何一個HR都能很容易看出來),其意願顯然是經過慎重考慮的。這種經過了「打磨稜角期「的求職者,穩定性顯然優於前者,我相信沒有哪個HR不想要這樣的人。為企業產生價值,能力是第一要求不假,但穩定性才是基礎。一個都沒辦法堅持長期工作的人,能力再強,結果也是零。


互聯網行業的HR,難道不是基礎崗位?你過三十了么?你如何看待你自己?


30歲已經成人生一大坎了!
30歲沒對象的,不是生理有問題就是心理有問題。
30歲還做基礎崗的,不是能力太差就是人際關係不行。
這特么的都什麼理論啊!人要是只能活到60歲,那麼30歲才一半,你們就把人家全盤否定了!


不是HR。看到問題很生氣,我們三十多歲的還不活了啊!

正面分析。
職場很多年,現實確實反應了這樣的一個殘酷問題:如果三十歲以上,職業生涯上還無建樹,同年輕一族相比較無競爭優勢,那麼,會面臨再次擇業/跳槽的困境。分析年齡的優勢:

  1. 互聯網公司的基層領導都很年輕,傾向招聘年齡小的,好使喚。具體好不好使喚招聘過來才知道。
  2. 加班多。年輕人身體好,單身無約束。
  3. 薪資低:成本。
  4. 企業文化:年輕人開放接受能力強,有創意有想法,熱情活躍,願意快速融入公司文化中。

不過,如果HR招聘的時候,在年齡這項權值上加太多分值的話,那麼這個公司或者HR本身也是有問題的。三四十歲正處於人生的最佳輸出狀態,職業方向基本確定,家庭關係圈也基本穩定下來,那麼,加上

  1. 有擔當。
  2. 有經驗沉澱。
  3. 有一定的職業素養。
  4. 可以幫助應聘部門解決一系列複雜問題

獵頭們找的不就是這種人嗎?否則,要那麼多獵頭幹嘛呢?

一位哥們八二年的,老婆孩子房子,一份薪資不錯有競爭力的工作,這就是他的生活全部。想想,北京生活壓力這麼大,他對工作的倚重程度有多高啊!能不努力用心嗎?加班加點是常有的事情。你以為我們工作單位是事業國企呢,養老都包了呢。


看完這些答案才覺得,原來做HR的都這麼自以為是啊,呵呵


推薦閱讀:

人力資源一天工作是什麼樣的?
HR 做到什麼程度叫專業?發展之路有哪些?
如何做一份优秀的简历?

TAG:人力資源HR | 職場 | 招聘 | 互聯網行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