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實的康熙是個怎樣的人?

有人說他是千古一帝,滅鰲拜,平三藩,統一台灣,西北平叛。得人心者得天下,康熙是個怎樣的皇帝


我受《大清真相》影響很大,對於康熙也有了自己的看法,首先康熙絕不是一個好皇帝,很多惡例都是他先開的,很多人拿擒鰲拜作為一樁功績大吹特吹,這不過是一場權利的鬥爭而已,明末崇禎除魏忠賢難度也不下於他呀,除三藩、平台灣,都評價他急躁,這我不懂也不好說什麼,但是收復台灣開發台灣的應該是鄭氏父子而不是他,清政府聯合荷蘭人攻台,明鄭政權英勇不屈,同樣准格爾部也是同樣道理。再說治理漕運,那是歷代王朝都做的,又不是康熙一朝。還有西洋科技的興趣,這充其量止於興趣層面卻沒得到推廣,明天啟帝木工也是興趣卻被噴死!但是晚明的幾位帝王對西洋科技都十分重視,還在內外交困的情況下大力推廣。但我認為康熙也不是平庸之輩,很多人都認為統治者愚昧,不知道引進西洋科舉和火器發展,其實康熙正是知道了火器的厲害,才大力限制火器的,滿洲人的強項在於騎兵,由於落後,火器等是他們的弱項,一旦在全中國範圍發展火器,待其威力足以克制騎兵後,萬一有人起兵造反,隨即處處有人響應,人口不足漢人百分之一的滿洲人萬萬不是對手的,所以戴梓發明火器反而被他關進寧古塔。除此之外他還進行思想上的嚴格控制,文字獄和鎖國就是其中的傑作代表。他所做的符合滿洲人的利益,卻使中國荼毒更深。撇開政治上,康熙手段也極為狠辣的,草菅人命,從整個清代(金)都是這樣的,努爾哈赤、皇太極(燒好)、多爾袞、福臨、康熙、雍正、乾隆(登峰造極)……綜上,康熙應是一個暴君才對!


嗯,這個我也說不好,個人也認為資格說。但我認為吧,所有的歷史人物都有兩面性,為了有一個自己的判斷更為重要,因此提供一些資料,自己有個判斷。
《清史稿》講康熙的部分
《清實錄》康熙的部分
《康熙傳》
別人的觀點永遠不是你自己的,自己找來的答案才是自己的,我想這是學歷史的用處和意義,就是給你一個不同的思考方式。


滿人漢人皆為中國人。滿人習中華禮儀,講中華語言,讀聖賢經典,本身就融入中華大家庭了,何分滿漢呢?但文字獄的興起對漢人,漢族文化也是巨大災難,這是他們維護統治的重要手段。康熙皇帝沖齡踐祚,擒螯拜,平三藩,治漕運,收東北、台灣,遠征準噶爾,為維護祖國統一作出了傑出貢獻。其文學上造詣頗深,他對西方科學尤其數學天文格外鍾愛。他自己治學嚴謹,對皇子要求更甚,所以其皇子們的素質極高,個個都是政治上的能手,治國經驗豐富。所以康熙皇帝可以稱得上是千古一帝!


光憑史書很難還原的。尤其是性格。一切歷史都是當代史,需要他的時候就是「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的捍衛者」,要樹立民族主義找靶子的時候就是「閉關鎖國,大興文字獄,壓制漢族人民」。以前的輿論甚至現在教科書上寫的都是康熙是康乾盛世的開創者,是清朝最好的皇帝,現在由於一些四爺黨的不忿和漢族主義反清需要,必須得把他拉下來,於是就有了康麻子這樣的蔑稱,並且說他根本不是明君,連好皇帝也不算,殘暴短視壓制漢人,能力有問題,早期成就全靠祖母,後期都是走運,打誰誰病死,否則早就是亡國之君。
無所謂。千秋功過,任人評說而已。錄康熙五十六年面諭,袞袞諸公,自己解讀。有人看出心酸,有人看出虛偽,有人看出豁達,那也就是各人自己的事了。
 朕少時天稟甚壯,從未知有疾病。今春始患頭暈,漸覺消瘦。至秋月塞外行圍,蒙古地方水土甚佳,精神日健,顏貌加豐,每日騎射亦不覺疲倦。回京之後,因皇太后違和,心神憂瘁,頭暈頻發。有朕平日所欲言者,今特召爾等面諭。
從來帝王之治天下,未嘗不以敬天法祖為首務。敬天法祖之實在柔遠能邇,休養蒼生,公四海之利為利;一天下之心為心,體群臣子庶民,保邦於未危,致治於未亂,夙夜孜孜寤寐不遑,寬嚴相濟,經權互用,以為國家久違之計而已。
自古得天下之正莫如我朝,太祖太宗初無取天下之心,嘗兵及京城,諸大臣咸奏雲當取,太宗皇帝曰:「明與我國素非和,我今取之甚易,但念中國之主不忍取也。」後流賊李自成攻破京城,崇禎自縊,臣民相率來迎,乃翦滅闖寇,入承大統。昔項羽起兵攻秦,後天下卒歸於漢,其初漢高祖一泗上亭長耳。元末陳友諒等並起,後天下卒歸於明,其初明太祖一皇覺寺僧耳,我朝承天順人,撫有區宇,以此見亂臣賊子,無非為真主驅除耳。今聯年將七旬,在位五十餘年者,實賴天地宗社之默佑,非予涼德之所致也。朕自幼讀書,於古今道理粗能通曉。凡帝王自有天命,應享壽考者不能使之不享壽考,應享太平者不能使之不享太平。自黃帝甲子至今四千三百五十餘年,稱帝者三百有餘,但秦滅以前三代之事不可全信。始皇元年至今一千九百六十餘年,稱帝而有年號者二百一十有一。朕何人,斯自秦漢以下在位久者,朕為之首。古人以不矜不伐,知足知止者為能保始終。覽三代而後帝王踐祚久者,不能遺令聞於後世。壽命不長者,罔知四海之疾苦。朕已老矣,在位久矣,未卜後人之議論如何,而且以目前之事不得痛苦流涕,預先隨筆自記,而猶恐天下不知吾之苦衷也。
自昔帝王多以死為忌諱,每觀其遺詔,殊非帝王語氣,並非中心之所欲言,皆昏瞀之際覓文臣任意撰擬者。朕則不然,今預使爾等知朕之血誠耳,當臨御至二十年,不敢逆料至三十年,三十年不敢逆料至四十年,今已五十七年矣。《尚書·洪範》所載一曰壽,二曰富,三曰康寧,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終命。五福以考終命列於第五者,誠以其難得故也。今朕年將七十,子孫曾孫百五十餘人,天下粗安,四海承平,雖不能移風易俗,家給人足,但孜孜汲汲,小心謹慎,夙夜不遑,未嘗少懈。數十年來,憚心竭力有如一日,此豈僅勞苦二字所能概括耶?前代帝王或享年不永,史論概以為侈然自放,耽於酒色所致,此皆書生好為譏評。雖純全凈美之君,亦必抉摘瑕疵。
朕為前代帝王剖白,蓋由天下事繁,不勝勞憊之所致也。諸葛亮云:「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為人臣者,惟諸葛亮一人耳。若帝王仔肩甚重,無可旁諉。豈臣下所可比擬!臣下可仕則仕,可止則止,年老致政而歸,抱子弄孫,猶得優遊自適;為君者,勤劬一生,了無消息。如舜雖稱無為而治,然身歿於蒼梧;禹乘四載,胼手胝足,終於會稽。似此皆勤勞政事,巡行周曆,不遑寧處。豈可謂之崇尚無為、清凈自持乎!《易》遁卦六爻,未嘗言及人主之事,可見人主原無宴息之地可以退藏,鞠躬盡瘁,誠謂此也。
昔人每雲帝王當舉大綱,不必兼總細務。朕心竊不謂然,一事不謹,即貽千百世之患,不矜細行,終累大德,故朕每事必加詳慎。即如今日留一二事未理,明日即多一二事矣。若明日再務安閑,則後日愈多壅積。萬機至重,誠難稽延。故朕蒞政無論巨細,即奏章內有一字之厄,必為改定發出,蓋事不敢忽,天性然也。五十餘年,每多先事綢繆,四海兆人亦皆戴朕德意,豈可執不必兼總細務之言乎?
朕自幼強健,筋力頗佳,能挽十五力弓,發十三握箭,用兵臨戎之事,皆所優為。然平生未嘗枉殺一人,平定三藩,掃清漠北,皆出一心運籌。戶部帑金非用師賑饑,未敢妄費,謂此皆小民脂膏故也。所有巡狩行宮,不施采繢,每處所費,不過一二萬金,較之河工歲費,三百餘萬,尚不及百分之一!幼齡讀書,即知酒色之可戒,小人之宜防,所以至老無恙。自康熙四十七年,大病之後過傷心神,漸不及往時,況日有萬機,皆由裁奪!每覺精神日逐於外,心血時耗於內,恐前途倘有一時不諱,不能一言,則吾之衷曲未吐,豈不可惜!故預於明爽之際,一一言之,可以盡一生之事,豈不快哉!
人之有生必有死,如朱子所言,天地循環之理,如晝如夜。孔子云「居易以俟命」,皆聖賢之大道,何足懼乎!近日多病,心神恍惚,身體虛備,動轉非人扶掖,步履難行。當年立心以天下為己任,許死後而已之志,今朕抱病怔忡健忘,故深懼顛倒是非,萬機錯亂,心為天下盡其血,神為四海散其形。既神不守舍,心失怡養,目不辨遠近,耳不分是非,食少事多,豈能久存?況承平日久而人心懈,福盡禍至,泰去否來,元首叢脞而股肱惰。至於萬事隳壞而後必然招天災人害,雜然並至,雖心有餘而精神不逮,悔過無及,振作不起,呻吟床榻,死不瞑目,豈不痛恨於未死!昔梁武帝亦創業英雄,後至年,為侯景所逼,遂有台城之禍;隋文帝亦開創之主,不能預知其子煬帝之惡,卒至不克令終。又如丹毒自殺,服食吞餅,宋祖遙見燭影之類,種種所載疑案,豈非前轍?皆由辨之不早,而且無益於國計民生。漢高祖傳遺命於呂后,唐太宗定儲位於長孫無忌。朕每覽此深為恥之,或有小人希圖倉卒之際廢立可以自專,推戴一人,以期後福。朕一息尚存,豈肯容此輩乎!
朕之生也,並無靈異,及其長也,亦無非常。八齡踐祚,迄今五十七年,從不許人言祚符端應,如史冊所載,景星、慶雲、麟鳳、芝草之賀,及焚珠玉於殿前,天書降於承文,此皆虛文,朕所不取。惟日用平常,以實心行實政而已。今臣鄰奏請立儲分理,此乃慮朕有猝然之變耳。死生常理,朕所不諱,惟是天下大權當統於一。十年以來,朕將所行之事所存之心,俱書寫封固,仍未告竣,立儲大事,朕豈忘耶?天下神器至重,倘得釋此負荷,優遊安適,無一事嬰心,便可望加增年歲,諸臣受朕深恩,何道俾朕得此息肩之日也。朕今氣血耗減,勉強支持,朕有誤萬機,則從前五十七年之憂勤,豈不可惜!朕之苦衷血誠一至如此。沒覽老臣奏疏乞休,未嘗不為流涕。爾等有退休之時,朕何地可休息耶?但得數旬之怡養保全,考終之生死,朕之欣喜,豈可言罄!從此歲月悠久,或得如宋高宗之年,未可知也。朕年五十七歲方有白髮數莖,有以烏須葯進者朕笑卻之曰「古來白須皇帝,有及朕若,須鬢皓然,豈不為萬世美談乎!」初年與朕共事者,今並無一人後進新升者。同寅協恭奉公守法,皓首滿朝,可謂久矣!亦知足矣!
朕享天下之尊,四海之富,物無不有,事無不經。至於垂老之際,不能寬懷瞬息,故視棄天下猶敝履,視富貴如泥沙也。倘得終於無事,朕願已足。願爾等大小臣鄰,念朕五十餘年,太平天子,丁寧反覆之苦衷,則吾之有生考終之事畢矣。
此諭已備十年,若有遺詔,無非此言。披肝露膽,罄盡五內,朕言不再。


不要相信任何人,上台了都一樣,是我我也會控制輿論,時不時弄個大新聞,鉗制人民的自我思考能力。。。


平三番,滅台灣,他做的這些對滿人是有貢獻!對漢人是災難!只能算滿民族的驕傲,絕對不能說是中國的千古一帝!


我們來看看毛主席怎麼評價的吧,

康熙皇帝的頭一個偉大貢獻是打下了今天我們國家所擁有的這塊領土。我們今天繼承的這大塊版圖基本上是康熙皇帝時牢固地確定了的。他三征噶爾丹,團結眾蒙古部,把新疆牢牢地守住。他進兵西藏,振興黃教,尊崇達賴喇嘛,護送六世達賴進藏,打敗準噶爾人,為維護西南邊疆的統一,邁出了關鍵性的一步。他進剿台灣,在澎湖激戰,完成統一台灣的大業。他在東北收復雅克薩,組織東北各族人民進行抗俄鬥爭,和沙俄簽訂《尼布楚條約》,保證我永戍黑龍江,取得了獨立自主外交的勝利,為鞏固東北邊疆做出了重大貢獻。康熙皇帝的第二個偉大貢獻是他的統一戰線政策。滿族進關時兵力只有5萬多,加上家屬也不過20萬,以這樣少的人口去統治那麼一個大國,佔領那麼大領土,管理那麼多人口,矛盾非常突出,康熙皇帝便發明了一個統一戰線,先團結蒙古族和其他少數民族,後來又團結了漢族的上層人士,他還全面學習和繼承了當時比滿文化要先進得多的漢文化,他尊孔崇儒。在官吏的設置上,梵谷級官吏都是一滿一漢,大學士、尚書、侍郎、軍機大臣都是如此。這樣,康熙便非常成功地克服了滿族官員少的困難,真正達到了以一頂百的神奇效果。

康熙皇帝的第三個了不起的地方是他有獎罰分明的用人制度。毛主席講了一些實際例子,說明即使皇子犯了錯誤,也一樣要受到嚴厲的處罰。皇子打了敗仗、回來不敢進德勝門,照樣要蹲在城外,聽候處罰。他的這套辦法既能調動部下的積極性,奮勇向前,義無反顧,又能組織起一支有嚴明紀律的隊伍,所向披靡。毛主席特別誇獎康熙皇帝的學習精神,說他不光有雄才大略,而且勤奮好學。他除了會幾種民族語言之外,還會好幾種外語,包括希臘文。他既是軍事家、政治家,又是大文人,精通詩詞歌賦,會琴棋書畫。毛澤東還說康熙皇帝是最早懂得向西方資本主義先進知識學習的開明君主。康熙喜歡研究自然科學。對數學、天文、地理、醫學、生物學、解剖學、農藝學和工程技術有濃厚興趣,還親自主持編輯科技書籍。


八歲登基之君


推薦閱讀:

康熙王朝後段,康熙大開言論之後收到的兩封匿名奏摺?
十三阿哥胤祥的名字為什麼是阿哥裡面最簡單的?

TAG:中國歷史 | 歷史 | 清朝 | 清朝歷史 | 康熙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