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電影裡面的夜晚鏡頭暗部毫無噪點?用單反拍攝短片暗部噪點怎麼能最小?
舉個例子吧,最近《愛樂之城》,可以看到夜景無噪點,這麼大的景別總不可能把全城市都布了光吧!?想知道單反要怎麼樣能去暗部噪點,5D2配上三陽50mm 電影鏡頭夠么?
你只看到了畫面,卻想像不到遠方的18k和吊車吊起來的6盞9k。
我們看到的最普通的畫面,背後可能是龐大的工作組用頂尖器材造就的。用12k打逆光已經不是什麼新鮮事,拍個夜戲吊個燈組打底子光也是每個組都有的事情。
說得好玩些,說不定人家拍的時候還壓曝光了呢哈哈哈哈哈。
哦
給頂樓補幾張圖
真正電影的夜景都是大量燈光造就的
(招魂2某場戲的布光和實際效果)
(被解放的姜戈)至於la la land,不少場景都是近處是燈光打出來的效果,遠處用特效
現在,你還糾結曝光不足引起的暗部噪點嗎?
————————變態的分割線——————————
再上載兩張,圖片源於網路視頻的截屏,原視頻都是動態的,侵刪。
所以說鬼片的拍攝現場一點都不可怕,全TM騙人的。。。。。。我是不是劇透了什麼。。。
《愛樂之城》使用設備和格式等相關信息。
樓上大家其實回答的都涵蓋了,簡要回答夜晚拍攝減少噪點:
1.場景布光和選擇合適的時間拍攝。太亮太暗的場景相機在沒有濾鏡的情況下都承受不了,一般拍夜晚場景節省資金的話選擇傍晚,這樣天色還沒完全黑,但街道的燈光已經亮了,虛弱的太陽光幫助題主提升場景暗部細節,減少噪點。
簡要判斷場景布光
2.相機鏡頭選擇
相機:選擇dynamic range廣的相機,比如價廉物美的blackmagic cinema camera 系列 或者sony a7s 系列。這樣後期提亮暗部細節的時候不會產生過多噪點。
另外要說的是,全幅的相機由於感光元件大,在夜晚接收到的光的內容越多相比半幅。鏡頭:光圈越大,暗部的細節越多。比如 F1.4比F1.8更多細節。但是,光圈大了,景深就淺。所以有時候為確保景深的深度,就要打光。
5D2的話建議刷個魔燈,然後在較為柔和的傍晚(甚至就是白天)用raw拍攝,後期調色達到夜晚效果_(:з」∠)_
電影的夜晚其實你在現場看著都不暗的……後期壓暗的。這個片是膠片拍的,有高感光度的膠片可以拍夜景,噪點不會特別多再加上高質量的電影鏡頭可以提升夜景畫面的質量而且後期也有很多軟體可以去除噪點。
《愛樂之城》是膠片電影攝影機拍攝的。
攝影機:PANAFLEX MILLENNIUM? XL2 CAMERA
鏡頭:Panavision C-Series Lenses
膠片:35mm(Kodak)
噪點最小我建議在天光還有的時候拍攝 然後縮小光孔或者增加ND
不要讓黑電平強行進行暗部曝光。
1.題主你看到的是假夜景,都是人造光來控制
2.在充分布光後嘗試120相機拍攝imax的5219 5217膠捲「black box有賣」拍完後好好沖掃再調色階去色罩就夠了,如果愛樂之城用的是135膠捲,那麼如此拍下來你會獲得更好畫質。
我在電影院看的
絕逼是膠卷拍的。
當然,燈光也是有功勞的。
這種場景打光你需要利勃海爾
以及雖然沒看,但是這種場景延長快門時間還是可以拍的。畢竟不需要很高的動態解析度
都在講高端的。電影我不了解,只說第二個問題吧。
設備當然是越好越好,在設備一定的前提下,方法有三:
1.上(好)腳架。
2.儘可能低的原生ISO。高ISO是噪點最大來源。
3.如果還有快門速度要求的話,那就只能加大光圈增加進光量。
至於燈光……費那麼大勁照那麼亮,還不如乾脆白天拍,後期出夜晚效果也是一樣的。
之前一個小電視台在小區拍劇,都是不知名的演員。一個普普通通的場景都會布很多燈,甚至搭一個3層高的手腳架打燈,攝像機基本都是red。那種動不動投資幾個億的電影,設備更加不是普通單反能比的
不要拿五位數的器材和六位數甚至七位數的器材比,還有大片的燈光,可怕到你不敢想像
題主你一開始就這樣欽定說「暗部毫無噪點」真的好嗎?
問題描述裡面就貼倆模模糊糊都是摩爾紋的畫面,還是對著電腦屏幕拍的,你這樣能看到噪點那真是見了鬼了。
你告訴我你看的片源是啥?
根據IMDB上面的信息,《愛樂之城》大部分場景使用35mm膠片拍攝,後期採用4K解析度製作。
La La Land (2016)
下面我貼一下比較清晰的電影截圖,截圖來自UHD版本的片源,解析度接近DCI 4K,文件大小26G左右。
截取一部分,來,題主你睜大眼睛告訴我這是什麼?
換一個場景
這,又是什麼?
看不清楚嗎?看不清楚再來一個。
來,快和我一起大聲念:
夜晚可以看到非常明顯的噪點(顆粒)
夜晚可以看到非常明顯的噪點(顆粒)
夜晚可以看到非常明顯的噪點(顆粒)
其實不光是夜晚和室外,部分白天和室內場景也是存在噪點(顆粒)的。
例如:
又如:
下面再舉一例噪點更加明顯的,截圖來自《俠探傑克:永不回頭》,這個電影同樣使用柯達膠片拍攝。
Jack Reacher: Never Go Back (2016)
可能你會認為《愛樂之城》的噪點(顆粒)更加細膩,這個功勞可能來源於打光,但是絕對還沒有到達肉眼不可見的程度,更沒有達到題目描述中的毫無噪點。
拍電影不是只靠攝像機的,如果真的感興趣,推薦你看 影視光線創作
主要原因在於燈,調色,攝影機
用過5d2拍視頻,5d2在夜間就算iso拉低,噪點也壓的不太好,不是鏡頭的問題。
如果真的沒辦法換拍攝器材的話,試試達芬奇12正式版的空域降噪和時域降噪。
這兩個沒有可比性,設備差距太大了。
盡量通過打光去彌補,單純靠機子本身只能去調光圈快門感光度,光圈開太大景深就變了,快門太慢會有拖影
其實有沒有想過像這樣的製作這樣的場景有多少是真的實拍多少是綠幕CG出來的呢?
看第一個鏡頭 是帶著密度拍的原處還有太陽
在這種環境下既可以拍出夜 也有天空層次
而且畫左很明顯有人工光
拍攝鏡頭 攝影機那都不是最重要
最終要的就是光 人工光 自然光
想辦法用光來講故事
就像畫面里 正常情況一定漆黑一片
但為什麼我們觀眾看是亮的呢?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