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年後的移動互聯網還要下載安裝應用到設備上嗎?
軟體時代,用戶所有的應用程序都是下載後安裝,在自己的 PC 上運行;Web 時代,雲概念產品和網路遊戲讓用戶打開瀏覽器就可以做很多事情。現在的手機應用時代,所有開發商都在忙著做APP,但是,這個真的會是未來么?
當智能終端的桌面成為一級菜單以及信息的第一入口之後,互聯網時間流效應開始凸顯。人們完全可以直接在桌面上讀取信息,很少進入App中進行操作,App對人的控制權開始減弱,開始淪為信息背後的提供者,HTML5的這種跨平台信息提供形式開始被消費者和開發者青睞。
一直認為數量龐大且越來越多的app某種程度上是個挺傻的東西,是移動OS開發省時省力的討巧辦法,功能放給你去做,無限利用群眾的熱情與創造性,作為OS方完全可以及時將功能整合進OS,正如ios7做的那樣。很多人開始考慮,當拿到手機就可以完成很多功能的時候,我幹嘛還要進入紛雜又良莠不齊的app市場挑選那些功能彼此重複的app?
個人認為,app絕不是未來,最起碼不是以現在這種形式。人性是懶惰的,當人們對智能設備的新鮮感褪去,想要的不過是最方便的獲取信息,將來的移動互聯網是基於大數據分析的個性化服務(Google Now),是層級更高的整合信息流(如天氣、路況、SNS整合進多屏鎖屏,HTML5內容直接呈現在屏幕)。PS:怎麼說來說去都感覺在說Google。。。
另外——「Bring me what I want」 is almost always more useful than 「Let me rummage around and see what I can find.」對於那些爭著做移動瀏覽器來搶佔移動互聯網入口,甚至有的還在App內做了好幾層菜單的廠商,簡直就是在搞笑。當大部分用戶都習慣用手機來獲取信息之後,沒人再會去瀏覽器內使用某項服務,更沒人點亮手機、解鎖、點擊App圖標、點擊某公共賬號、輸入「天氣」倆字,然後讓對方彈出了天氣信息。當大家都在手機桌面上看天氣、搜索東西的時候,誰還願意再點擊四五層菜單去獲取信息啊?!
有能力的可以直接去讀David Gelernter 2月的那篇文章
The End of the Web, Search, and Computer as We Know It
1,web 和 native結合的方式
2,應該會有更通用的規則出現,讓app的流程更模具化。
同時,部分app走極端的小而美路線,有自己的忠實粉絲,活的好好的
3,語音技術、搜索技術會讓app弱化為一種服務,而不是現在全面展示在手機桌面上。
如果成了服務,那麼嵌在任何一個移動穿戴設備上都可以了
2年太短了,不妨預測一下十年啊,十年後,工作用的和生活用的電腦將是完全不同的東西,webapp和native都無所謂了,只在呼叫的時候出來,語音技術和圖像技術大行其道
我認為未來的方嚮應是:
基礎方面
(1)更便宜的資費,需要類似PC包月不限流量的服務。
(2)更快的速度,至少滿足用戶在線聽歌和視頻,否則再好的應用也敵不過烏龜的速度。
應用方面
互聯網的作用是幫助人們實現信息的共享,移動互聯網(手機不是唯一的移動終端,可上網的手錶、眼鏡、耳機也可以成為移動互聯網的一部分)的未來在於如何更有效率的讓人們得到有效信息,比如:
(1)我在A地,想到達B地,App需要結合城市擁堵信息和路況給出一條最有效率的線路。
(2)我在商場里買某一商品,App給出關於此商品,附近商戶的比價。
(3)我路過某便利店,App會提醒我本月水費和燃氣該交費了,而此便利店可以交費。
自問自答,拋磚求玉;
放膽預測一下,2年之後,需要讓用戶安裝的app都是耍流氓。
未來的移動互聯網時代,是webapp時代;打開手機瀏覽器,點一下導航界面上的圖標,就可以使用現在需要安裝的各種應用;形式類似於現在的網站移動版;
10年前的互聯網混戰時代會在移動時代重現,IM工具什麼的已經塵埃落地就不必再想;
手機雲瀏覽器,手機雲導航站才是未來爭奪的主流;
刷榜?開什麼玩笑,你以為appstore真的能活那麼久么?webapp的廣告位才是真正要爭奪的榜單;
2年後的話應該已經洗過牌了 而且2年的時間對移動來說 太長了
再有半年群雄爭霸就差不多了 剩下的一年半都是慣性了
以目前的形勢看 移動的灰色地帶會繼續擴張
基於蘋果的妥協 安卓繼續擴張 老羅的鎚子那時候應該也完成市場侵佔了
國內老牌搜索退出戰場 瀏覽器和系統rom成為主要渠道
信息比現在更快的傳遞 更多的信息雜音導致了篩選成為需求 所有做聚合和篩選的服務都在升值
微博淪為新聞+娛樂渠道
個人聯繫和圈子由微信承接
遊戲社交由Line承接
工作都交給了ios和OS雲服務
先說用瀏覽器的Web App這種模式
要不要做Web還是取決於目的,完全網路化的東西而且載入很快(比如Email)就完全可以做成純Web了,就像@樑柱華說的,Web確實可以解決很多問題,但用戶使用的目的是否必須經過瀏覽器這一步呢?偷菜什麼的也是在用戶使用社交網站之後的行為,拋開社交平台 用戶會直接去使用嗎?
再說添加到本地快捷方式的Web App
國內已經有人開始做這方面的事了,但操作體驗上是完全無法和本地App相提並論的,而且對於國內的網路來說,兩年時間能否支撐起Web App都是個問題, 可參考的經驗是韓國,網路這麼發展的國家也還是本地App為主導,當然這其中也有全球網路環境的問題,跨國的應用也不可能為韓國單獨做個Web App。
現在PC端上也沒有到全部Web化的程度,上網本的失敗就是最好的證明,Web可以不那麼依賴本地的限制甚至是渠道的限制,特別是些二三線小城市的千元手機,Web App確實有優勢,不過連本地硬體都解決不了的問題還能指望網路來解決嗎?
寫的有點亂,有空再整理吧……(完整版中英字幕 二)喬布斯和比爾蓋茨在D5峰會上的對話視頻
Nokia Microsoft Apple Yahoo的現任CEO 下台。
Google CEO 留任。
1 兩年時間太短,物聯網發展應該是十年之上。移動互聯網只是物聯網第一步,但也不會兩年頂峰
2 中國而言,兩年應該4G剛開始高潮,手機平板橫行霸道的年代。
3 之後的穿戴「物」 ——聯網才是重頭戲!
內容,方式,速度什麼的不知道。
但以後查水表的時間,會快到你還沒關閉瀏覽器。
先不說Web APP不是萬能的,打開瀏覽器再運行應用這個操作就不合理,那到時瀏覽器真的又成了移動端的入口了,但這是不可能的。
物聯網是互聯網的終極目標。未來兩年更快的移動帶寬、ipv6會作為硬體基礎,各種跨終端雲服務繼續作為主流,為物聯網演化做鋪墊。
1、移動寬頻
看GPRS和3G的速度與資費發展,與當年寬頻業務發展嚴格相似。更快,更便宜,更容易。隨著移動寬頻基礎建設增強、資費下降,我們會逐漸忘記"流量"這個概念,能夠隨時隨地上傳下載視頻、享受高速網路。
2、跨平台雲服務
跨平台雲服務繼續作為主流,近年以dropbox、evernote等跨平台應用,解決了大家資源拷貝的問題。未來兩年google的戰略會繼續生效,一切從PC終端轉移到雲端。
3、基於lbs的服務
基於LBS的服務繼續發展,今天能夠手機叫車,lbs以後還會有更貼心服務。
4、ipv6
隨著帶寬和終端技術發展,ipv6的普及(現在ip資源枯竭,ipv6以一個極大的數字解決了這個問題,由各大互聯網公司推動),一切向著物聯網的方向發展,所有設備都能上接入網路。也就是馬雲的菜鳥公司要做的。
最終所有電器的服務整合,會催生很多新的行業,持續顛覆已有行業。
三大運營商的套餐更豐富了,其它如故。
app只是階段性產物,相信兩年時間足以誕生更多的產品,不會僅限於app
你看到的就是你想要的
2年後移動寬頻全面普及,收費再不看流量多少,一律流量不限。只根據網速快慢收費,基本替代固網寬頻。
總體上可能就是,"這個軟體真是神煩啊,什麼都知道"這種抱怨會越來越多
- 2年的時間太短,試問就國內的網路環境2年的時間能有啥發展,3G喊了多少年了,如今的體驗又如何?國外就不太好說了。
- 既然是web app還會有瀏覽器的概念嗎?
- 我覺得Google now的自動推送才是手機的未來。手機回歸原始的通訊功能,信息的獲取渠道的多樣化不僅僅再局限於PC與手機了。
- 個人愚見
要看HTML5的成熟度了
離題主的問題已經過了一年了?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