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成長小說的主角多半是男的?

哈利波特、安德的遊戲、馴龍高手……幾乎你能想起的著名的成長小說都是以男孩為主角的。為什麼很少有女孩作主角的成長小說?難道女孩的成長故事不受歡迎嗎?還是因為寫得不夠吸引人?


(看到其他答案的方向,首先明確一下「成長小說」在這個題目里的定義。題主是拿《哈利波特》《馴龍高手》《安德的遊戲》舉例的,所以我就自動理解為跟科幻和冒險有關的成長小說。有人提到宮斗小說,我不覺得宮斗小說屬於這一類。還有人提到《傲慢與偏見》《小婦人》,這當然也是成長,只不過方向不同,是女性在現實生活中心性的成長。諸如此類的還有瑪格麗特米切爾的《飄》,夏洛蒂勃朗特的《簡愛》,考琳麥卡洛的《荊棘鳥》等。但此題主要討論科幻冒險相關的成長小說,闡述原因,《飢餓遊戲》確實是屬於這一類的,但是問題回答的是」大多「,並不是」全部「。隨著社會發展以後女性主角的小說必然越來越多,此題只回答」為何過去科幻冒險相關的成長小說中男生作主角更多?「)

就像周國平的話,兩性之間在心理上和生理上的差異是一個明顯的事實,否認這種差異是愚蠢的,試圖論證在這兩種差異中哪一性更優秀則是無聊的。因為男女生理
心理的不同,寫出來的小說真的也是不同的,女性和男性為主角的成長小說都有其不可替代性,也是特別的。這種類型的小說確實是男生主角更好看。當然女生主
角的成長小說也有其不可替代性,只是不是科幻冒險類型的罷了。

---------------------------------------------------------下文正題------------------------------------------------------------------

由於社會、制度、主流價值觀和資源的偏向,女生很難有機會去體驗傳奇性的經歷——除非是在一個脫離現實世界的純魔幻世界中。樓下有人提到《愛麗絲夢遊仙境》,愛麗絲的故事是在完全脫離現實社會、脫離他人的目光和定義,到了一個完全魔幻的世界才展開的。這個時候性別根本不會對她產生任何束縛。然而就連在《哈利波特》這種魔幻和現實雙世界的小說中,女孩的性別角色仍然會受到一定的限制。

女生在成長中總會受到各種各樣的限制,沒有沃土讓她們成長,讓她們發現新的自己。
如果一個女孩是奇特的,那她大多是很小就不同於眾人。
但如果是一個男孩,他剛開始也許很普通,但由於環境和機遇,他在經歷一系列挑戰、磨難之後可能就會變成一個不同的男孩。
而這種從普通到出眾的轉換,正是這類小說所需求的。也是一個女孩主人公很難提供的。

這個社會對於男性的要求就是勇敢,突破自我,追求卓越,成就事業。哪怕對平凡普通的男孩,主流價值也希望他們能夠超越自我。
同時這個社會也願意培養出符合自己主流價值的人。大環境會給男生提供更多的機遇和壓力,促使他們成為這種人。
雖然這幾年女權運動辦得越來越出彩,但在很多情況下,人們還是期望女性是美麗的,善良的,溫柔的。並不一定要勇敢無畏,超越自我。

下面具體梳理一下:
1,環境會給男孩更多壓力和機遇,比較適合做成長小說的主角。
就拿《哈利波特》舉例,如果哈利是個女孩,很多事情就會不同。

比如斯內普。如果哈利是個女孩,斯內普就不會下狠手一次次地給哈利製造困難而又不傷害到他。斯內普估計會默默地保護他愛的人的小女兒,想念著那雙美麗的,跟莉莉一樣的眼睛。

如果哈利是女孩,馬爾福最多行行口舌之快,就像叫赫敏「泥巴種」,不會刻意給他使絆子。總不能讓一部小說里的男生也都惡狠狠地欺負女主人公,但是男生之間的」欺負「就是平等的。

如果哈利是女孩,友誼的描寫就會很奇怪。女孩哈利可能和另一個女孩關係特別好,但這個女孩應該設定的平凡還是出眾?女孩之間的友誼很多時候雖然親密,但卻沒有男生之間的大氣,也很難一起去挑戰一些東西。如果女孩哈利跟一個男生關係特別好,那麼友誼和愛情的界限在哪裡?女孩哈利一定無法住在羅恩家。 但哈利是個男孩,這就很好辦。羅恩也是個普通男孩。赫敏是個女學霸。他們一起成長,一起變得越來越有勇氣。

而且如果哈利是女孩,一些極度危險而又有挑戰性的事物也許學院和周圍的人就不會派他參加。

所以如果作家寫一個女孩主人公的成長小說就會更加困難,因為科幻和冒險小說里環境可以是虛構的,但人性必須是真實的。這個時候「衝突"和」矛盾「怎樣設置就成了一個難題。

2,主流價值觀的塑造使得男孩成長空間比女孩大
記不記得哈利在剛入學的時候,在沒有學習掃把飛行的時候就騎著掃把抓住了一個東西,因此被老師看中選入魁地奇隊。在我看書的時候,並沒有覺得哈利特別酷,他那個時候還是一個有點膽怯,對新的世界不夠自信的小男孩。
但是想像一下如果哈利是個女孩呢?女孩哈利在剛開學就公開和斯萊特林的馬爾福叫板,是不是很酷!感覺這一定是個不尋常的女生,後面的故事就沒有什麼懸念了,女孩哈利一定是愈戰愈勇最後打敗了黑暗勢力。
因為有勇氣的女孩太少,只要有勇氣的女孩必有過人之處,是卓越的。
而且一個沒勇氣的女孩很難漸漸變得有勇氣。周圍沒有人,也沒有環境會去逼一個女孩變得有勇氣。所以一個沒勇氣的女孩會一直沒勇氣。一個有勇氣的女孩會一直有勇氣。
無論哪個都沒什麼看點。
(女孩如果不平凡那一定有很大自身的原因,因為環境只給了女孩讓她們平凡的土壤。然而環境給了所有男孩不平凡的機會。所以女孩成長空間不大。比如三毛,從小就是三毛。我絕不相信一個普通的乖乖女會突然變成三毛。但是一個普通男孩說不定哪天就去流浪)
然而我們認為男孩本來就該有勇氣,普通男生都有勇氣。而且評判一個男孩不僅僅看他的勇氣,更看成就。
所以在塑造一個男孩形象的時候,寫他的成長經歷會更容易。一個初具勇氣的男孩,成長空間要比一個」初具勇氣的女孩「或一個」沒勇氣的女孩「都大得多。

3,傳統觀念讓人們更喜歡看男生的成長故事

就像上一點提到的,人們期待男生」不平凡「,期待女生」溫柔美麗「。
所以寫一個男生的成長小說所有人都能接受。但寫一個女生的成長小說就只有一部分人能接受。
很多男生可以做的事,如果放在女生身上,就可能被認為是」瘋狂「或者「假小子」。
在一個女孩身上,作家很難把控」有勇氣「和」瘋「之間的界限。
所以,在每個人對心中理想女性定位不同的時候,寫男性的成長曆程會更好寫,也更容易被接受。


……這個問題提的是「小說」
所以最上恭子就算不服也沒辦法啦~誰讓她是個【漫畫】的女主角呢0.0

嘛,不過這裡還是想牆裂地推薦一下這部漫畫0.0因為它正好正面應對了 @陳思 同學在上面提到的幾乎全部問題。
Skip Beat這部漫畫,講述了一個本來將自己的幸福寄托在他人手上的,腦子裡完全被愛情充滿的,「傳統」所鼓吹的那種以犧牲自己作為生存方式的,沒有自我的姑娘——在被男人背叛以後(這不重要)——努力成為一位【她自己想要成為的人】的【成長】故事。
雖然這個故事和【科幻】以及【冒險】毫無關係,而是以演藝圈為背景,但我覺得這毫無疑問就是個【成長】的故事。
↓被問到「為什麼學習演戲」時這樣回答

最上恭子姑娘,在這個故事的一開始,就是個普普通通的女孩。雖然我們知道她非常勤奮,她非常有教養又非常有元氣,但她就是個普通的女孩。
她遇見挫折,被尊敬的人嘴炮過後才學會百折不撓。
她一遍遍遇見挫折,一遍遍在挫折里成長。
她有至交好友,那是個非常優秀以至於高傲的女孩子。
其實這個故事,和那些以男孩子為主角的成長故事,也沒有什麼不一樣不是嗎。
因為男孩子和女孩子,本來也沒有並且不該有區別。

↑而很少有人願意來寫一個這樣的小說只是因為很少有人真的相信上面這句話。←這是對問題的回答

(說到底我和陳思同學意見一樣啊……我就是來推漫畫的)


胡說!穿越後打贏每一場宮斗撕逼戰一步步爬上后座甚至篡權就不算成長了嗎!


你說的成長小說,大概是那種探險,冒險,戰爭,政治類。

否則的話,像甄嬛傳啊,飄啊,簡愛啊,都是很好的成長小說。

至於「探險,冒險,戰爭,政治」這些類型的成長為什麼以男性為主。

因為自古以來都是男人在外面捕獵,殺人,殺野獸,打仗。這是男女分工的關係。


提個猜想。
首先,男主的文多——這一點大家都說了——讀者們就很熟悉寫男性的方法,包括男讀者和女讀者。然後,當讀者長成了寫手,寫男主就比較順手。寫女主,尤其男作者寫女主,就可能遇到困難。
同樣,從男主文多出發,培養出的讀者就容易帶入男主,即便是女讀者也沒有問題。此時,遇見女主文,男性讀者就難以帶入了,因為缺乏這樣的閱讀經驗。

第一個猜想可以用女性作家筆下的男主驗證(出名的我只知道哈利,歡迎提供例子),保險起見,可以對比男性作家筆下的女性(我就不說女主了,估計例子不多……好吧宮崎駿老爺子肯定可以打我臉)
第二個得問讀者了,讀書時是旁觀還是代入?

總之,努力寫文吧!


苦悶少年比花信驕女有更多故事


很多作者就是男的,他們很難寫出女性的成長,因為真的很難體會到那種心理。

而女性作家很少寫成長,和成長有關的大都是宮斗劇吧……如果這種另類打怪升級的類型也算是成長類的話。


為什麼很少有女孩子作為主講的成長小說?
那是因為這個社會環境決定的。
我們才剛剛從男權社會過度到目前的「女性不再局限於家庭」這樣的社會,而且,很多女性本身也不認為自己的舞台是在社會。
當大多數的男性心中是建功立業的時候,他會願意看宅斗么?
當大多數的女性心中都是男人家庭的時候,她看建功立業,拯救世界,爽點又在哪裡?


就和目前排名第一的唐缺寫的答案「宮斗」難道就不算了么?
宮斗本質上,成長了,但是應該不算題主問的成長型。因為宮斗里女主角所處的舞台,就是後宮。至少,他們立足於那裡。
哈利波特的成長拯打敗大魔王,救世界。
馴龍高手的成長,也是立足於世界觀的。

傳統的女性角色,不適合做這些事情,或者換個說法,受眾不多。受眾不多,為什麼作者要寫。


撥開主角性別的因素能夠直觀的看作品本身的人,畢竟只是少數。小說,都是要考慮讀者的看法的。沒人看,如何傳播被大眾所知,沒人看,如何賺錢養家。

如果我是一個作者,我可以寫出一本高潮迭起,精彩絕倫的,女性作為主角的成長小說你,但是,誰來看!寫給那些女性主義者么?她(他)們畢竟只是少數。
我又那樣的能力,我何苦浪費在他們身上。不如寫字賣了換酒喝。


因為你看得少。


因為小說的主角多半是男的,所以成長小說的主角也多半是男的。


其實你看的只是我們大陸比較主流的。根據《科幻世界》譯文版的引進情況以及幾年前對國外奇幻,科幻小說發展潮流的介紹,國外小說界逐漸掀起了以女性為主角的潮流。著名的暮光之城,飢餓遊戲,還有古國三部曲(《役亡師》系列),術士三部曲(《精魂火祭》)《深淵上的火》等幾個系列的故事圍繞女主角展開。而且多部小說女主角都和男主角地位平等,共同推動情節發展,就不一一列舉。
個人認為這種潮流的發展和西方文學傳統特色聯繫緊密的。西方文學擅長和側重人物內心描寫,而女性主角在成長的過程中給了作者更大發揮空間。
同時,女性角色在人們認識中普遍偏柔弱,在成長過程中和成熟之後表現出的堅強與毅力更加令人震撼。


題主對成長小說的定義,定在了科幻啊冒險啊這一類,當然是看到了更多的男孩子,但是你要是真的了解成長小說的整個定義域的話,就不會做出這樣的誤判了。

bildungsroman即成長小說,是一個德語詞,特指主人公從少年長成成人,獲得心理或道德的教育和成熟的小說。而在這定義里,是沒有性別偏向性的。

這類小說的歷史並不長,因為在早些時候是沒有專門寫給小孩子的書的。一個原因是,古代的時候印刷術還沒有普及,沒有那麼多人能有錢買得起書。另一個原因是古代的時候,人們認為小孩就是體型小一點的大人而已,不需要額外愛護保護他們,從能做事開始就要和大人一樣做工和照顧家庭(這裡主要說的歐洲,中國這邊我沒有學習過)。但是這個狀況在現代得到了改變,經濟發展了,人們富裕了,不需要「小大人」作為勞動力了,「小孩」的概念誕生了,即protectivisim保護主義: 未成年人是需要被保護的,大人有義務在他們成熟之前教育他們,比如給他們買書,送他們上學,還有義務使他們免受成人社會的傷害,比如色情,煙酒,毒品。伴隨著龐大中產階級的興起和印刷術的發展,文學不再是貴族的了,人人都可以買得到書,並且願意用書來表示自己階級的提升,龐大的市場就產生了。和小孩的保護主義相連接的話,不難發現兒童文學的市場也出現了。這時候是17世紀。(這一段我略過了一些保護主義之前的東西,那之前的認知是小孩是惡魔,需要教育來糾正什麼的。但這段時期兒童文學幾乎是沒有發展的,大多是教會的教科書罷了,所以略過不講。)

成長小說是興起的兒童文學的一個分支。由於17世紀這個時代的限制,社會分工的不同,對於性別的刻板印象(gender stereotype)是很固定的,即:女孩子該相夫教子,學習琴棋書畫,知書達理;男孩子該去冒險,開拓,勇敢的追求名利。這樣的刻板印象決定了兒童文學的市場中男女主人公的不同。但是,受眾都是有的,不存在看男性成長小說的人多而女性成長小說無人問津的情況。

題主舉的例子都是冒險類科幻類的,所以相對來說男主人公佔了多數,而且符合了工業時代以來對男性的刻板印象的,所以理應是男性受眾為主的。但這不妨礙女性成長小說同樣受到歡迎,也不妨礙女性同樣成為這些小說的受眾,因為在新的時代性別的刻板印象已慢慢淡化。J.K.羅琳如果在火車上看到的是個女孩子而萌發了寫這個巫師的故事,想必也是可以寫的同樣動人的,只是全部的設定可能和現在大相徑庭了。寫不寫得出,不是取決於受眾,而是取決於作者的功力,比如《飢餓遊戲》就把強悍的女孩子的成長寫的很成功。

也不是所有的成長小說都會去遵循性別的刻板印象的。十分有名的成長小說《傲慢與偏見》和《小婦人》早於《哈利波特》系列流行了多少年,給多少女性帶來了啟發,而主人公們甚至突破了性別的刻板印象,Elizabeth和Jo都不是傳統的宜其家室的女性,反而充滿了冒險精神,自立自強,不依附於男人和家庭。而Jo的假小子氣質並不令人感覺違和,反而是讚賞和欽佩。有動作有魔幻的冒險型的《愛麗絲漫遊仙境》,也是非常有名的成長小說。現代的來講,迪士尼對傳統公主的性別刻板印象的改變,也反映了新的成長小說女主人公的潮流,可以在《Frozen》和《勇敢傳說》里見到。這些女主人公,無不在故事裡成長著,從武斷的偏見的人,成長為包容的深思熟慮的人;從充滿幻想的人,成長為實踐幻想的人;從懵懂的單純的人,成長為挑戰權威的人;從畏畏縮縮的人,成為為愛勇敢的人。

樓上很多提到的受眾是男性為主,這是一個男權社會,所以成長小說都是男主人公的解釋,是站不住腳的,因為很多女性成長小說就在你們面前都會被忽略,有人講了飢餓遊戲就被說是個例。 宮斗其實也是個好例子,可又被說格局太小不像男孩子們拯救世界,君不見歷史上的政治博弈多麼血腥兇殘,甚至改變整個王朝的命運。局限在在科幻冒險類里的討論,說白了就是喜歡刺激的冒險動作劇情片,文藝片和純愛片里的成長也是一個人成長,絕不可以被忽略。


剛看了前兩篇回答,就迫不及待的想要回答一下,之後再補充修改。因為對這類題材非常有興趣。

如果限定在奇幻(靈性)的領域內,確實關注女性的作品不如男性多,但肯定是有,而且也很多啊。一下子出現在腦海中的有:鏡子面具 (豆瓣),少女布萊達靈修之旅 (豆瓣),勿忘我 (豆瓣)。

說到勿忘我,又想起日本大動畫導演很多都是關注女性題材的,比如說最典型的就是金敏和宮崎駿。
金敏的千年女優 (豆瓣)、紅辣椒 (豆瓣)。
宮崎駿千與千尋 (豆瓣)、幽靈公主 (豆瓣)、風之谷 (豆瓣),尤其是風之谷,非常典型,可以討論很多。

然後又想到大量的日本TV版動畫作品(包括原作小說或漫畫)都是女性主角的,比如說十二國記 (豆瓣)、藍寶石之謎 (豆瓣),甚至美少女戰士算不算呢:)

然後又想到了綠山牆的安妮 (豆瓣)、輝夜姬物語 (豆瓣)。都是影響力很大的經典作品。

我看片比較多,小說看得少,所以基本上說的都是電影或動畫。如果認真去找的話,這類作品會非常多,而且很多都是中文信息資源中了解不到的。

有關女性成長的題材,當然需要符合女性身心的特點。愛麗絲當然算最典型的。我覺得女性在靈性上的成長當然會與男性截然不同。簡單來說,我覺得男性是通過不斷的競爭、挫折、考驗去發展自我(最典型的就是星戰,說到這裡,星戰7不是改成了女主角了嘛)。在這個過程中,男性會運用自己的智性的優勢去總結歸納經驗,所以基本上走的是一條理性之路。

而女性在靈性層面,我覺得很多人都是天生就具備一些通靈的能力,沒什麼邏輯,也不需要邏輯、積累這條路去成長。而是用感性的力量(愛、奉獻)去逐漸接近內心的真實。所以,在表達女性成長的作品中,我覺得各類意象的展現會更加有趣和豐富多彩。我覺得那是一個混亂無常、瞬息萬變的世界。不是經常有比喻說男人是大山,女人是大海么。。。他們各自的演化路徑肯定是完全不同的。而且世界也就需要陰陽這兩種力量互相作用才能夠持續嘛。男女性發揮不同的特長和能力在所有奇幻類作品中體現得都非常明顯。

不過這一點,我估計現代的女性(權)主義肯定不會認同。:)

我的主要想法的脈絡就是這些,之後想起來別的再補充。:)


古國三部曲,少女成長的故事,是路選擇行路者還是行路者選擇路。


飢餓遊戲


陳思(同名的太多我也不知道怎麼艾特)的回答有一定道理,但是不夠全面。

由於社會、制度、主流價值觀和資源的偏向,女生很難有機會去體驗傳奇性的經歷——除非是在一個脫離現實世界的純魔幻世界中

其實還真不必非得是魔幻世界,只要主線是虛構的就可以了。比如,我最喜歡的兩個動漫女主,音無小夜星村真姬那,就符合傳奇性和成長性。
當然這個是戰鬥美少女了,或者通俗點說就是女漢子,似乎不符合題主的預設?

按照題主預設的「女孩的成長」,這裡有個問題,什麼是女孩的成長?
按照約定俗成的思維,女孩的成長應該具有去競爭性——在自己屋裡玩布娃娃,不要出去搶地盤(是不是聯想到某民政局的奇葩海報?),依附性——把自己打扮的漂漂亮亮好討男人歡心。
如果「女孩的成長」滿足這兩個不平等的前提,這樣的成長必然是沒人要看的那╮(╯_╰)╭

於是最終答案呼之欲出——成長小說主角多半是男的,原因是男女暴力稟賦差異導致的社會期望差異。
但是在虛構的小說世界裡,男女暴力稟賦差異是可以抹平的,所以讀者期望也是可以改變的,只要讀者承認那是「女孩的成長」而非「女漢子的成長」

最後讓我們喊口號——上帝創造了人類,柯爾特讓人類平等(哎~~~又寫了篇爛回答)


後宮甄嬛傳


飢餓遊戲不服


其實也有很多的,比如飢餓遊戲,十二國記等等


你怎麼不問童話故事怎麼主角都是女的?
受眾不一樣而已啊。


推薦閱讀:

試寫一個和霧霾有關的腦洞大開的故事?
小說里描寫人物外貌時時說的「菱形的嘴唇」 長什麼樣子?
如何用「人艱不拆」寫一篇小說?

TAG:文學 | 性別差異 | 小說創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