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如何看待崑曲熱,特別是青春版牡丹亭引發的崑曲熱?


在我看來。崑曲熱是必然的。要知道崑曲為什麼熱。首先得說起崑曲為什麼冷。我會分為幾點說明。
1.也是崑曲最早冷門的開始。清朝後期。距今兩百年前。徽班進京。於是展開了歷史著名的「花雅之爭」事件。具體可以百度。因為要講的話會佔用很多時間,我不怎麼喜歡打字。簡單地說就是「雅部正音」崑曲與「花間亂彈」部的爭鬥。「花間亂彈」不止指一個京劇(那時候還沒有京劇)這個部門是一個統稱。就是指民間的各種民間曲藝。結果:統領了漢族文人四百多年的高雅崑曲正式退出舞台,一種摻雜了各種藝術元素的劇種:京劇誕生了。崑曲落敗,進入苟且殘生的地步。要說原因,很簡單。當時民眾文化水平不高,無法欣賞崑曲這種曲高和寡的高雅藝術。「則見風月暗消磨」和「這裡好破啊」民眾對於後者更加喜聞樂見。

2.文革。一切傳統文化全部是牛鬼蛇神,統統完蛋。

3.文革過後,全國經濟復甦。文化水平和民族意識倒退至零。文革的恐怖和影響不是我這兩句話就能概括的。有興趣的多接觸一下經歷過文革的文人。記住,是文人。

4.90年代。影視與網路在國內開始大幅度發展,速度之快讓人措手不及。直接衝擊整個傳統文化界。而且還是在經歷過文革後,國人對自己家的事物沒有任何信心的時候。(其中還有清末吃了敗仗和抗日飽受欺凌的歷史影響。漢族人開始對自家文化產生質疑甚至排斥。這也要歸功于洋文化的成功入侵。)

以上四點可以總結出傳統文化為什麼在國內如此不受重視。這其中不僅僅是崑曲。而2000年以後,崑曲突然開始增溫。崑曲的增溫僅僅是一個開始,這一現象也恰恰說明了以下幾點。

1.80後和90後出生的時間剛剛好,國內經濟和文化在80年代開始得到復甦。到了90年代開始迅速攀升。這兩批人得到的教育也相對較好。長大以後比70年代之前的人更有想法和創造力。對待事物的看法也更加的獨立,並且有深度。

2.90年代後的國內經濟復甦。人們在得到物質上的滿足之後便會自然地去尋找精神上的升華。於是,就有了例如2003年」漢服運動」的開端。這就好比有個窮人有錢了以後,突然想看看自己家祖上是幹嘛的。一看,卧槽!這麼牛逼。於是開始了一系列的發掘和復興。

3.崑曲本身就是一種綜合藝術。可以說是學術。她包含文學,歷史,武術,古典音樂,古典舞蹈等等。十分值得去研究和挖掘。作為漢族自己的高雅藝術,她給人帶來的不僅是文學氣質的提升(也就是我們說的書卷氣)更多的是精神上的升華。她就像是一塊玉,需要細心地去呵護。又像是一位知書達理的大家閨秀。美的讓人窒息。使你覺得一切都是這麼自然。接觸崑曲久了以後,給你帶來外界的變化是:整個人的氣質改變了,看待事物不在那麼膚淺了,更加喜歡去閱讀以前看了就頭疼的詩詞了。講話更有內涵了。撩妹技能提升了。約泡更容易了等等。

4.崑曲人的堅持。每次老師們講到自己年輕的時候,多少同學相繼離開,多少次自己想到放棄的時候。(台底下一年四季用命去練功,上了台一看。一個百人劇院就四個人坐著,還是因為來蹭空調的。於是十幾號人在台上認真表演,台下四個吹著空調睡著了。演一場的錢還不夠一天吃飯。)這些老藝術家們總是閃過一絲淚水。因為現在國內的文藝界,是當年她們想都沒想過的。他們高興。

5.老藝術家堅持地挺了過來。在21世紀這個新世界裡。傳授文學,技藝給新人們。這批80,90後的新人們也不負眾望的學習,宣傳。青春版《牡丹亭》就是最好的例子。拋開藝術欣賞程度不講。她在表面上展現出的是新時代的新生命。宣傳的對象又都是當年的大學生,知識分子。在這群人里播種了希望的種子。讓這些知識分子對漢族如此優秀的傳統文化產生了興趣。這就是成功。再加上全世界的巡演,外國人往往對漢族的文化都是十分感興趣的。這麼一來,國外的月亮總是圓。國人看到外國人有興趣,自己也去了解了一下。蝴蝶效應開始了。

6.附庸風雅。剛才講到了物質滿足後會追求精神。高雅的東西總是受兩種人追捧。1、文人 2、有錢有勢的人。這兩類人的宣傳力度可是強大。在這裡,附庸風雅不是貶義詞,是褒義詞。它證明著國人文明程度的覺醒。


推薦閱讀:

有哪些公認的古法崑腔藝術家?
桃花扇為什麼要以悲劇結尾?
二十一歲了,剛喜歡上崑曲不久,聽不清崑曲的唱詞怎麼辦?

TAG:崑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