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意外藝術媒體?

今天看幾集藝術很難嗎?感覺很有意思。

官網:http://www.yiwaiart.com/


作為意外的一員,看了兩位的問答,我確實很意外!《藝術很難嗎》做了一段時間,很需要兩位專業人士的意見,不知道是否方便互加微信,請教一二


做的很有誠意也很接地氣,現在藝術品電商整體在無限吹捧和放大藝術的「高大上",這個沒有正確答案,個人覺得藝術品電商需要時間去培育市場,藝術源於生活,中國沒有所謂的藝術品藏家(消費市場),更需要像意外藝術這樣的媒體/公司來"教育"用戶及培育用戶,引導用戶用自己的方式去感知藝術。支持意外藝術,作為從業者也感謝這樣的機構


就是個媒體,跟藝術不沾邊。
把藝術打下神壇沒問題。
但是把應該系統理解的藝術知識打碎碎片化,調侃化,怎麼說的?哎。
我的感覺就是,本來藝術是個骨相美,皮膚吹彈可破的大美女。可那些段子手自媒體,卻為了自己的利益毫無觀點和體系地打著科普的名義往這個大美女臉上玩命抹鉛汞超標的廉價化妝品,把她打扮成個外圍女…


建議對藝術感興趣的可以看看bbc的藝術歷史類紀錄片,他們也都很娛樂化的,點到為止。
國內可以了解下陳丹青的書和之前錄的節目。他的想法不一定都正確,但是至少是成體系的。

如果還不嫌這玩意枯燥 就可以找些相關書和傳記看
自媒體都少看 博眼球 欺負大眾信息不對等而已
而自媒體里意外藝術算做的水平最差的了(乾貨少 扯淡多)
對不起 藝術就是嚴肅甚至晦澀的,有興趣的會痴迷,沒興趣的講再多段子也沒用


充滿邏輯謬誤、偏見和知識性錯誤


意公子很帥


記得2014年秋天大一的時候就發現了意外藝術,從那時起就掉進了藝術的坑。意公子的脫口秀很好玩,藝術故事解說非常帶感,對於普及藝術我覺得很有效果。專業的藝術知識需要嚴謹考證再放到自媒體上,但是小錯誤難免會發生,我們一步步做到最好就是。意外的普及藝術理念和我一直以來都很貼合,因此我也選擇了文化產業管理這樣一個專業,讓藝術等精神文化豐富百姓的生活(突然裝逼高大上…)!意外藝術和我們千萬的文管學子一樣,在做著殊途同歸的事情而已。意外藝術,加油!做得越來越棒了


最近看到幾個朋友在嘗試做藝術普及類短視頻,就突然想到了意外藝術、記得三四年前還沒有上美院的時候、藝術科普基本靠小顧,陳丹青還有深夜伴我入睡的蔣勛的聲音

上了美院以後 發現無論是小顧 陳丹青還是蔣勛他們都多少有一定誤導性 記得豆瓣有人長篇大論批評蔣勛文章的材料漏洞 可是問題是 他們不是藝術史家啊!他們所面對的受眾不是那寥寥無幾的學者而是普遍沒時間也沒精力接觸到藝術的大眾

意外藝術出來的時候身邊基本沒人知道 偶爾幾個人也是表示這種嘩眾取寵的東西業餘到根本不值得一關注


最近我看到了專業人士嘗試去做藝術類科普了 嗯 從語調 氣場到鏡頭感 一分鐘我都沒堅持看下去 這個時候還談什麼材料真實 專業問題


非常喜歡意公子。


很多內容抄襲其他節目的。新梗原創梗很少。而且故意嘩眾取寵地說話方式令人厭惡。


我個人 覺得 這檔子 節目 很不錯, 很接 地氣。

尤其 喜歡 《蔣勛》那兩期 和 唐伯虎 的 那種,讓我們 對 藝術 和 藝術 背後的 事情 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


形式喜歡,問題是缺乏系統性的邏輯(專欄?)和原創。


大家自己看圖吧。。。簡直誤人子弟


因為梵高看了一期意外藝術,很棒的公共媒體平台,非常喜歡意公子,加油!


來知乎找組織,結果發現意外沒在知乎有馬甲,不曉得什麼時候可以有,覺得知乎牛人很多,如果來馬甲的話話題會很熱吧


盜圖! 遲早出事! 需要學習如何正規獲取版權。


推薦閱讀:

西方攝影史上,有哪些好的攝影期刊與雜誌?
安迪·沃霍爾的「每個人都能當上15分鐘的名人」是什麼意思?
國內主流攝影雜誌都有哪些?
國內科技媒體在自我把關和相應的規範監督方面做的如何?
國內媒體為什麼對馬航事件報道力度遠遠大於颱風「威馬遜」對廣東、廣西及海南的災情?

TAG:媒體 | 互聯網 | 市場營銷 | 新媒體 | 藝術媒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