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為什麼會認為『若法孝直在,必能阻我主東征』?
是因為他覺得法正能力比他高嗎?但是明明諸葛亮的能力比較高啊?
這倆遊戲截圖都不一樣吧?!
諸葛亮那個不清楚,法正那張你糊弄誰呢!三國殺標風諸葛亮確定強過法正?遊戲都不一樣比對個捷豹!
這句話通常都是跟曹操那句「郭奉孝在,不使孤至此」一同作為對照的。
我們先來看看曹操這句話
說白了,曹老闆就是給自己的狼狽找借口而已,一方面委婉承認是自己的過失,另一方面感慨要是郭嘉在我就聽他的主意了,先不較真郭嘉計謀水平如何他曹老闆聽不聽的進意見,給死人點贊是古代老闆們最常用的手段了,一來表示自己顧惜人才,二來也可透露出鞭策群下的信息出來(孫權也就周瑜做過類似文章),大致想要表達出的含義都不外乎這兩點。說到這裡,曹操還死鴨子嘴硬愣是跟孫權打嘴炮說赤壁之敗是「孤燒船自退」的呢,你說這面子,陳壽給是不給?再說了,也不是沒有人給過穩妥的主意,比如賈詡,「明公昔破袁氏,今收漢南,威名遠著,軍勢既大;若乘昔楚之饒,以饗吏士,撫安百姓,使安土樂業,則可不勞眾而江東稽服也」,說的很明白,猥瑣發育,別浪,先把吃下去的消化好了,底子打好了,自然能使江東那邊不戰屈兵。曹老闆沒聽,當初握著手說「使孤信重於天下者,子也」的是他,該聽聽不進的也是他,賈詡可是和曹操的「子房」荀彧和「謀主」荀攸合傳的人,地位可想而知,郭嘉在其實也白搭。
至於諸葛亮這句話,你可以理解為是給劉備找好的台階。劉備對於法正可以說是言聽計從的,這並不意味著不重視諸葛亮,只是劉備集團入蜀過程中折損了龐統,謀士的稀缺性不得不讓劉備對法正予以重視,而且拋開人品不談,法正的頭腦其實也算是頂尖的那種,除了諸葛亮以外劉備集團中沒有任何人可以頂替法正的位置,而諸葛亮對於劉備伐吳的態度史書描述的並不明朗,由此應該是偏向於反對的沉默態度的。要按諸葛亮的話來說,倒也有幾分可取之處,法正如果在,以他的身份(劉備的心腹謀主)來講對於荊州之失和關羽敗亡的事件是能夠給出相對中肯客觀的判斷和建議的,勸阻劉備伐吳的可能性確實要略高於群臣的,即便勸不住,在打不贏的情況下能夠做到很大程度上的止損問題也是不大的。可惜,這一切都只是不存在的假設,畢竟,有些話總是話裡有話,就看你怎麼理解,何況這句話還不難理解。不過不管怎麼理解,即便法正在,也不過是「必不傾危」罷了,謝謝孔明給我打call了!
要是法正還活著,按照他那睚眥必報的性格怕不是力主劉備東征。
劉備:走!孝直!我們要為雲長報仇!
法正:沒錯!乾死孫權那小子!
諸葛亮:………………………………
——————————分割線————————————————————
許多人覺得法正支持劉備,就是徇私忘公,那我再多說幾句好了。
孫劉聯盟一直以來矛盾重重,孫權討厭劉備,劉備也厭惡孫權,這也不是一天兩天的事情了,當年他們倆就差點在荊州打起來,不過因為曹操進入漢中劉備心虛才被迫和孫權請和。
可是協議雖然簽了,孫權依然想奪取荊州,後來變發生了白衣渡江,敗走麥城。
除了關羽之死帶來的仇恨,對於劉備整個集團來說,孫吳作為盟友真的和他們利害一致嗎?這就是劉備不得不思考的問題
而答案顯而易見,兩家利益是存在衝突的
除了孫權和劉備爭奪荊州,還有之後的偷襲荊州
諸葛亮死後,孫權便在巴丘屯兵
曹魏伐蜀時,東吳也想去分一碗羮
再者雙方的目標也是不一樣,劉備是想一統天下的,而孫權前期還有雄心但在合肥兩次受挫之後就以騷擾曹魏為主了。這也就導致即使之後蜀漢和東吳聯合北伐,也根本難成大事。
目標不一樣,利益也衝突,而且雙方已經決裂,這樣的盟友,劉備肯定是對其惱火不已。
所以劉備打算賭一把聯合曹魏先把東吳滅了再說,可是曹丕沒鳥他,沒辦法劉備只好一個人硬上,結果被陸遜大敗。
中國自古以來就沒有兩個小勢力先聯合消滅一個大勢力,然後對決其中獲勝一方一統天下的例子。
秦國是靠變法和威脅(也就是橫強)
劉邦聯合一堆諸侯有毛線用?還不是被項羽打了個彭城大敗,最後自己硬抗項羽,讓韓信去收拾什麼魏趙齊。
北周也是靠自己奮鬥,加上樑朝內亂,趁機奪取巴蜀和江漢。指望梁朝北伐那就是搞笑
宋朝聯合金打遼,結果自己沒收復燕雲十六州,反而讓金朝做大了,之後就是靖康恥。
朱元璋表示陳友諒,張士誠,你們都去死吧,伐元大業讓我一個人去做就可以了。
真想一統天下,要靠自己的奮鬥,而不是指望和自己利害有衝突的隊友。
《三國志 蜀書七》:亮嘆曰:「法孝直若在,則能制主上,令不東行;就復東行,必不傾危矣。」
首先,我亮沒說法正必能阻止劉備東征,說必的是不傾危。
其次,還不許我亮事後感慨了?哪來那麼多門道?
一句話要說完整。
《三國志 蜀書七》:亮嘆曰:「法孝直若在,則能制主上,令不東行;就復東行,必不傾危矣。」
就這句話其實有兩個意思。前半句「法孝直若在,則能制主上,令不東行」,其實暗含的意思就是我也不贊同劉備東征,如果法正要活著,我們都勸他,也許就不會東征了。
但這話說的藝術啊,如果像我們這麼直白的說「看,現在敗了吧,這就是不聽我的原因」,你覺得劉備會不會氣得斬了他?別忘了田豐怎麼死的。
這句話並不是認為法正的能力強,地位高,純粹是認為大家都是聰明人,法正如果活著,和大家一樣都會勸阻劉備。——言外之意,吳蜀不可相攻,只可聯盟。這也是為了諸葛亮後面聯合孫吳作鋪墊。
後半句「就復東行,必不傾危矣」是在誇讚法正的能力強,因為從歷史上看,劉備東征確實無論帶的是武將還是謀士,都和對手不在一個檔次。如果有法正那樣的謀士輔佐,蜀漢完全和東吳有的一拼——言外之意,別認為咱們夷陵之戰輸了就是不如東吳。東吳也別妄想吞西蜀。
標籤是演義,還弄了遊戲圖,結果說的是史書的記載,嘆口氣先,這能不讓人吐槽知乎水平越來越低么。
還是按歷史記載好了。
這篇答案寫得有點啰嗦,畢竟以題主拿遊戲插畫當問題描述來看,不是很能保證基礎知識的完備。
先想想諸葛亮和法正的簡歷。
諸葛亮:
先主遂收江南,以亮為軍師中郎將,使督零陵、桂陽、長沙三郡,調其賦稅,以充軍實。
亮與關羽鎮荊州。
先主外出,亮常鎮守成都,足食足兵。
一目了然,不論是在荊州還是益州,劉備外出,諸葛亮留守才是常態,只有當益州戰事全面爆發,劉備需要增援的時候,才出現諸葛亮帶兵的情況。簡單來說,諸葛亮是「拿主意的」。
法正則是另一番情況:
以正為蜀郡太守、揚武將軍,外統都畿,內為【謀主】。
縱觀他整個傳記,一直在做的事是:出主意的。從效果上而言,對劉備的提升也是非常大。
曹公西征,聞正之策,曰:「吾故知玄德不辦有此,必為人所教也。」
雖然這話是否足夠公允被裴松之吐槽,但至少說明了法正的謀略為曹操所認可。法正傳有言:亮每奇正智術。新野之前,沒有靠譜謀士的劉備能「為賊所破」,之後,劉備連曹操都能比劃比劃,這就很說明問題了。
總之可以看出,諸葛亮和法正,分工是非常不同的。
那麼具體到夷陵之戰上,沒有理由不認為諸葛亮仍然扮演成都主持政事、足食足兵的角色上。(這一角色至關重要,無可替代,三國時代人口是第一要務,沒有足夠的人口和後勤保障,再萬人敵也沒用。)
此時法正已死,若不死的話,可以想像到仍然扮演【謀主】的角色。
這樣問題就簡單了:
是每天都在身邊出謀劃策的人更方便提建議,還是外出時全權代理自己事務的人更方便?而這又是誰的職責?又是哪個人更了解環境,能夠針對當下事態提供建議?
所謂房謀杜斷,出主意和拿主意的人並無高下之分。於劉備自身,拿主意的是劉備,於劉備不在的後方,自然是諸葛亮了。官方說的也很明確:主復領益州牧,諸葛亮為股肱,法正為謀主,關羽、張飛、馬超為爪牙,許靖、麋竺、簡雍為賓友。股肱即輔弼,幫助劉備進行政治決策是諸葛亮的職責,出謀劃策則是法正的職責。
總而言之,這跟能力高低沒有關係,而是由諸葛亮和法正職責不同而決定的。
完全信任對方,毫無忌憚。
曹操對荀彧,劉備對諸葛。
不同結局,雖然是個人處事邏輯的差別,但都有忌憚,那是肯定的。
郭嘉郭祭酒,聰明機敏但據說比較弔兒郎當放浪形骸,完全是曹操不圖功業時的理想人格,像有野心能接班的樣子嘛?兩個人投契且無忌憚。
法正睚眥必報,完全不搞拉攏人心的事兒,劉備想干又不敢這麼干啊,因為他要名聲有野心。他自然覺得法正沒野心,又投脾氣,一心為他。
所以,梟雄也是有真愛的,而且同樣都是給,曾經真摯而當下已經over了的夥伴,越想越覺得對方一心為自己。因為人都over了,不必經由當下的矛盾和做大後的誘惑考驗,想起來的都是對方的好嘛。
真要是郭奉孝活到赤壁,法正活到東征,他們就真能在曹操劉備的猜忌下,依舊如當成弱勢時一樣無所保留,盡情傾吐真言?依舊延續當初的信任?恐怕也未必。
但曹劉總要找個理由證明,不是自己當下猜忌,無法完全信任他人,而是他們完全信任的人已經不在了。渣啊ˉ\_(ツ)_/ˉ
諸葛亮實際在說,"親愛的主公,我家三兄弟是分別分仕三國,但我阻止你東征也真的是一心為你,你要相信寶寶啊555555"
劉備猜忌起來不比曹操少,只是他從不先發制人,就算是表演拉攏人心,也非常厚道了。其實吧,流氓一點說,這個問題的答案特別簡單,就是因為法正以前有過在漢中戰場上成功阻止劉備前突冒險的業績。
劉備跟法正不僅僅是君臣關係,更有一點朋友兄弟的意思在裡面。反正就是這兩人關係賊好。當年劉備打仗上頭,還是法正幫他擋的箭,劉備一看法孝直都幫他擋箭了就立馬撤回來了。法正要是勸他應該能聽得進去一點。
按照三國殺的尿性 東吳愛蘿莉曹魏好人妻蜀國全是基。 史書里也說了時蜀官皆屬天下英俊,想來法正長得也差不到哪去。
隨便瞎寫一點,大家也就隨便看看吧。
既然拿三國殺截圖,為什麼不知道我家孝直技能已經改了?連同插畫,戰功都完全不同了。
跟曹操感慨郭嘉差不多一個意思,陳壽就隨便寫寫,諸葛亮就那麼一說。如果怎麼怎麼樣,就怎麼怎麼樣。也就一個個人假設,不具備什麼意義。至於能力問題,看建樹說話,這種什麼時候說什麼話的假設性話不具備參考價值
他還說過若滅魏斬睿與諸子並升十命可受呢
你們知道法正的爺爺是個道士么?
知道道名叫啥不?
玄德
《三國志 蜀書七》:亮嘆曰:「法孝直若在,則能制主上,令不東行;就復東行,必不傾危矣。」
通俗點揣測一下諸葛寶寶的想法:
要是龐統還在,本寶寶加上關二爺,哪有呂蒙什麼事兒
要是法正還在,也許本寶寶還能和大耳一起出發去打架,哪有陸遜什麼事兒
所以啊~
你們在場的和不在場的,都是渣渣……
即使法正還活著,劉備東征也幾乎不可能成功。
劉備東征的極限也就是在陸遜完成集結兵力之前,水路並進突破夷陵,兵臨江陵城下。然後就沒有然後了。
因為江陵城作為劉備軍曾經的大本營,又由名將關羽經略多年,早已要塞化,堪稱不落之城。直到東吳滅亡,晉軍仍然不敢直接強攻。
蜀軍進入南郡後,即使陸遜徹底潰敗無力反擊,劉備也遲早要面對南下的曹丕主力,無論速克還是圍困江陵均無可能。
所以,劉備抵達江陵後,頂多也就瞻仰一下自己和二弟精心打造的堅固城防,沒有然後了。
推薦閱讀:
※如何正確的在諸葛亮手下作死?
※諸葛亮為什麼不等到"天下有變"時再北伐?
※如果諸葛亮穿越到類似於魔戒的中土世界,他能起到什麼作用?
※諸葛亮少年時的經歷是怎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