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构图有哪些技巧和标准?
谢邀。
初看到这个题目,我的第一感觉是:难。
为什么说难?因为这个问题可以写N本书(实际上现在也有N本关于构图的书了),我要用很短的篇幅向大家介绍如此庞杂的构图系统,难!
所以,我的这个回答就不向大家介绍具体的构图方法了,我只给大家讲一个问题:为什么我们需要构图?
这个问题看似非常非常简单,但谁能具体的说出构图的作用?人们常说构图是照片的骨架,但骨架的作用到底在哪里?骨架支撑起人,所以构图支撑起画面,那么,构图是怎么支撑起画面的?构图为什么能支撑起画面?各种构图是如何支撑起画面的呢?
其实,再往下深入,你会发现,【为什么我们需要构图】这个问题实际上是非常复杂与深奥的。
一:构图能主动引导观者。
先给大家看一幅照片
大家告诉我,你看见这幅照片的第一视觉落脚点在哪里?
我想,绝大部多数人第一视觉落脚点应该都是停留在远方的万缕霞光那里。
再给大家看一幅图
这时候大家的第一视觉落脚点应该在画面下部的海螺,但不仅限于此,你还会观察到远方的霞光,实际上,你在欣赏这张照片的时候,你分了两个步骤,拥有两个层次,而摄影师可以通过他的构图来影响你的观测顺序和观测层次,这就是所谓的构图能主动引导观者。
再比如:
大家告诉我你的第一视觉落脚点。
我想,大多数人应该都是停留在花海与天空的交界处。
再看这幅
这时候大家的第一视觉落脚点应该是在花海中的小径,然后顺着小径延伸到天空。这亦是摄影师通过他构图的变化来告诉你:来,你应该这样看!
通过这几个例子,大家可以感受到构图就是摄影师的武器,你要通过构图来告诉观者:来,你应该这样来欣赏我的这幅作品。
无论是前景构图,延伸线构图,透视构图或者渐变构图,实际上都是在起着这样一个作用:来,你应该这样来欣赏我的这幅作品!
这就是第一个作用:构图能主动引导观者。
二:构图能主动表明主次。
有时候我们仅仅告诉观者该怎么看还不够,我们还要告诉他们:来,我的这幅作品的主角是这个!
大家随便浏览一下下面这张图片,然后回想一下画面留在你脑海内的东西
我想,大家印象最深刻的应该就是那盆摆在左下角的花草,然后是大环境(准确的说是那把伞)
大家再看这幅图
留在大家脑海内的东西应该只有两样:一盆花草,和另一盆花草
这时候你是愿意人们记住大环境呢,还是记住另外一盆花草呢?这完全由摄影者决定,也就是说,你能通过构图去决定你的主次内容,让观者记住哪些信息,然后过滤掉哪些信息。
三:构图能主动表达情绪。
给大家看一幅图
大家能够感受到的是平和与美好
再看这一幅
大家感受到的应该是尖锐与不稳定。
画面内容几乎没有变化,但下图采用倾斜构图,加剧画面的不稳定性,从而影响人的心理,这就是构图的第三个作用:主动的传达情绪。
你要告诉观者:我这幅图片想传达的是喜悦,或悲伤,或落寞。画面内容是情感的一部分,而构图亦是。
再比如:
这幅图就是纯风景,表达的是自然的美,没有强烈的个人情感倾向。
但这一幅的构图颇有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的感觉(并且能十分迅速的集中人的视觉焦点)。
你到底是想要传达自然之美,还是苍茫寂寥的感觉,构图可以帮你。
————————————————————分割线——————————————————
所以,当我们明白构图的三个作用:主动引导观者,主动表明主次,主动传达情绪
我们就可以明白,我们构图无非是在做这样几件事:
你要这样看这幅图,我这幅图的主角是他,我这幅图想要表达的是这个。
我们用三分构图,是为了不让主体过于集中,让画面有层次感和主次感,用居中构图,就是为了让主次分明,主题突出,而黄金构图既有引导观者的作用,还具有表明主次关系的作用等等。
图片虽然不能发出声音,但我们用构图替我们向观者发出声音。
所以,我最终的答案就是:
当你在构图的时候,你要思考的是:我是要引导观者去看图,还是想要告诉观者这幅图的主角,或者是想通过构图向观者传达情绪,当你选中其中一个或数个的时候,你再去想具体的构图方法。比如通过引导线构图来移动观者视线,通过三分法来平衡主次角色,通过倾斜构图来表达强烈情绪等等。
总而言之,构图实在是博大精深,但当你知道你想要的效果是什么的时候,比掌握一万条具体的构图法则都来得重要与容易。
——————————————————再分割————————————————————
给别人预览了这个答案后,有人问我:什么构图更美呢?
【构图本身】实际上是不存在美丑的,构图是一种方法,一种抽象出来的思维,它实际上并不存在于现实生活之中,我们不能说三分构图法美,不能说对比构图法美,甚至连黄金构图法本身都不能称之为美,当你把黄金构图展现在我面前,按着我脑袋对我说:这还不美吗?我也只能抱歉的回答:对不起,这只是黄金构图示意图,并不是黄金构图本身,一旦黄金构图本身被我们窥探到,它便马上消失于无形了。所以只有当这些构图法与具体的景象相结合时,才会有一个美的存在,但构图法本身并不存在美丑之分。
这个问题我来晚了。
首先我实名反对一谈起构图就只摆出三分法、对称、十字形、水平线、曲线型、三角形等方法的答案,它们看似很好地归纳了各种构图的情况,同时也有许多看起来很美的照片来印证,实则过于片面。原因在于,这些法则都只关注拍照中各个元素的“位置关系”,而“位置关系”只是构图议题中的一部分。
(全手机拍摄,画质党勿喷)
-
回到问题。回答分三部分:
摄影构图的理解——什么才是真正的构图?
摄影构图的原则——构图有哪些原则?
实现摄影构图的语汇提要
-
1 /
对构图的理解
构图一词在英文中为“composition”,和作曲、作文、构成是同一个词,就是将各个部分组合起来,形成一件作品。对于作曲,这些东西是音符、乐句、乐段;对于作文,这些东西是词语、句子、段落。构图是 “对艺术作品各个部分的布局,以形成统一和谐的整体。”
可以说,构图是有些抽象的概念,是包括但不仅仅包括(三分法、对称、十字形、水平线、曲线型、三角形等)位置关系的。
举个例子先。
这张用手机拍摄于柏林的照片,就有些难以解释其中元素的位置关系。而是用到了这样的语汇:以动衬静,用运动的列车衬托了作为主体的两个人;以及用黄色背景衬托的鲜明黑色人物形象。作为拍摄者,这幅照片的构图更多体现在了虚实和色彩上,实现的方法则是快门速度以对色彩的观察上。
▲ 韩松,柏林,iPhone 7p
可见,构图是个多维的,甚至有些抽象的概念。我认为,构图主要是研究这些问题的:
一幅照片中有什么东西?
这些东西是以怎样的形式呈现的?
这些东西表达了什么意思?
所以说我更愿意说构图是“经营画面”。
-
2 /
摄影构图的标准
我有一些自己的经营画面的原则,可看做是自己的“构图标准”,以供参考。
1)关键位置值得被首先关注
例如对称轴、水平线、中心点,当然也包括三分点等位置,这些位置在画面的几何中心,天然控制住了一些结构重心,天然容易被关注,把主体放在这些位置很容易强调出来。所以三分法和中心式构图并非不对(上面强调了“只”),而是我认为其本质在于扼住了关键的几个位置。。
▲ 三分点,中心点
▲ 处在对称轴的位置
▲想拍下女孩儿和一只鸟,可是把他们放在什么位置呢?或许“关键位置”是很好的选择
2)视觉平衡原则
就像杠杆一样,一些画面看起来舒服,是因为我们能感觉到画面上的东西是平衡的。例如画面左边有个东西占据了很大的比例,那么右边最好有个东西能帮我们“拉一拉重量”会看起来舒服一些。“重量平衡”并不是一个构图的目的,而是经营画面需要体会的一种感觉,要尽量对这种感觉做到可控。
▲ 对等的平衡
▲ 不对等的平衡
▲三个人物,有大有小,去掉其中任何一个画面似乎都会有些不稳。它们之间保持了一种微妙的平衡。就像是杠杆原理一样。
3)联系原则
大多数的摄影场景都不止一个元素,而经营画面一个很重要的原则就是表现元素之间的某些联系,这样有利于凝聚画面,让我们觉得他们是一个整体。这种联系有很多种,可以是明显的,例如重复、对比等等,也可以是抽象一点的,例如意义上的。举两个例子大家就明白了。
▲找到重复的元素是最简单直白的“联系原则”了
▲ 树的影子和人形成了一种微妙的呼应关系,这也是一种联系。
4)意图原则
归根结底,我们经营画面还是要从自己的表达意图出发,找到画面的兴趣中心,用合适的方式表达出来,而非一开始就想我要用什么法则什么手法来表达——那是结果,不是目的。
▲ 这是要表达什么?
▲ 这才是真正的意图
例如,同样是拍车窗外,这一张照片的意图是“湿漉漉”的雨天,那么我会用各种展现湿漉漉的元素,如水珠等来强化主题,模糊的人物意象只作为衬托;而另一张照片,我想要表达的是窗外的人物,尽管也是有水珠的玻璃窗,但人物的形象要更丰满了。
▲ 水珠是意图表现的重点,人物是衬托。
▲人物是意图表现的重点,所以他清晰、比例大,沾满水珠的车窗只是“画布”一般
《纽约摄影学院摄影教材》没有专门陈述构图法则,而是反复强调了三个原则。《摄影的艺术》提出好的构图需要有两个方面值得注意:统一的思想,简单性。他们不谋而合,道出了经营画面的原则,这是更高屋建瓴摄影构图真谛真谛:
5)要有一个主题
回到构图的定义,它需要有“统一和谐的整体”。写文章也是一样,我们需要有一个中心思想。哪怕是散文,也讲求形散神不散——当然这是另一个境界了。会有朋友说,我用手机摄影拍照,不就是图个乐,拍“好看”自己高兴就行,用不着设定什么主题啊思想啊什么的。其实主题并不是什么高深的东西,我们有意识无意识都会遇到。
▲在拥挤的人群中,我想要表达的主题是下方的女子和演奏倍大提琴的男人,因此他们比例最大。
6)要有合适的方法将观众的视线引向主题
这是《纽摄》三个原则中的第二个,也是为认为最重要的一个。书中列举了许多方法,主要有通过布局突出重点(其实就是三分法、中心式等“关键位置”)、通过物体大小比例突出重点(额,越大越重点,甚至可以大到惊人)、通过画框搭建来突出重点(和框景式构图类似)、以及通过光线来突出主题、通过汇聚线条来突出主题(类似于引导线构图法)、通过母题重复来突出重点、通过动作来突出重点等。相比单纯说引导线构图,我认为这个原则说到了本质。
细心的朋友可以发现,其实江湖上的构图法则都能在纽摄里面找到一些依据。只不过再次提醒大家,用到一些法则的时候,想想用他们的目的是什么。
▲小小的人影是我想重点突出的,因此他出现在铁桁架间隙是最好的拍摄时机,影子的方向也暗示了这个画面的重点。在这里“框景”和“引导线”共同作用,强化了主题 。
7)画面要简洁
《纽摄》提到了我们要让画面简洁,尽量减少干扰主题表达或分散观众注意力的元素。《摄影的艺术》也提出了简单性,并且认为对于初学者来说,构图越简单,越容易控制和指引读者的注意力。近年在手机摄影票圈刮起了“极简摄影”的风,从画面展现的角度,也就是这个道理——我们端正、简单、干净利落而地拍好一个东西,表达好一个主题,往往能呈现出人意料的效果。
▲奥地利边境的风力发电厂,我觉得地面部分有些大,画面还不够简洁
▲裁掉了一部分地面,只表现风车,主题更突出了。调高了一些饱和度,让风车的剪影更加突出了,画面更显精神和简洁。
3/
实现构图的语汇
我有一些自己的经营画面的原则,可看做是自己的“构图标准”,以供参考。至于如何实现上的构图原则,这就是一个宏大的话题了例如:
反差和影调 点线面 图案 质感 机位 景深 快门速度 正负空间 平衡
等等等等,有机会跟大家细细聊开。
2017.7.1更
最近在一本书上看到以郁金香为例来谈构图,列举了八张照片,可以看到不同的构图所用到的摄影语汇是很丰富的,有元素位置关系,色彩,焦距,景深等等多方面。
———————————
2017.8.3-知乎 Live - 手机如何拍出优质的街头摄影
原文:打开手摄构图的正确方式 - 知乎专栏
公众号:原画册
万万没想到 原来构图这么简单
文章来源于公众号:摄影笔记 欢迎关注
三角构图法——帮你实现画面中的稳定与不稳定
所谓三角构图指的就是画面中的元素或者线条形成了三角形。三角形本身是一个很稳定的结构。当三角形在画面中摆放的位置或者方式也很稳定的时候,整个画面就会让人看起来很舒服。
比如这张照片中,冬天雪原上的牧羊人,整个画面体现了三角形的结构。人物与羊群就形成了三角形关系。
三角形底边稳稳地处于三分线上,整个画面看起来就比较稳定。
同样地有一个较高建筑或者景物的画面都符合这种构图。
这类情况都是三角形的底边是与画面的底边平行的,直白地说就是,三角形是坐在画面中的。如果你希望画面看起来稳定,就可以采用这样的构图方法。
如果画面中有一个主线条斜穿过画面成为对角线,也是这类构图。
这个画面中一半是冰,一半是鱼,分界线就是画面的对角线。实际上对角线和照片的两个边也形成了三角形的结构。所以看起来稳定。
现在我们看到的都是三角形的一条底边在画面最下面,如果是三角形的一个角在最下面呢?三角形的角出现在画面中最下面会给人不稳定的感觉,会让人觉得三角形会向一边倾斜,或者“扎”下来。
比如对于这张人像来说,人物趴在钢琴上,显现出来的就是一个以钢琴为底边的三角形,显得稳定。但是钢琴本身又形成了一个角在画面下面的三角形。
这样的“不稳定”会让画面显得有冲击力,更有“侵略性”。让你有一种画面扑面而来的感觉。
如果画面中的元素造成了只能是三角形的一个角在画面最下面,又想要稳定怎么办?
其实也很简单。上图中显然盘子的一角在画面最下方,只要我们让三角形的一条边搭住画面的边就可以了。
一条斜线放在画面中间会显得不稳定,但是如果将其搭在照片的边上,仿佛有了依靠,看起来也就稳定了。
对于三角构图来说,重要的就是如果你想稳定的话,一定要想想一个画面,你画面中重要元素构成的三角形是不会在画面中摇摇晃晃的。如果你照片的主题是需要稳定性的话,那么一定要遵循这个原则。反之,就反用。
隐藏在画面中的引导线能让主体更加突出
如果我们不将主体放在三分线的焦点上,也同时不是那种能够居中的很大的主体。怎么做能够引人注目呢?
这时候我们就要引导线来帮忙了。
在我们拍摄的画面中,经常能够找到一些汇聚起来的线条。比如公路的两条边线,比如隧道的四条线等等。这些都是重要的线条。
线在画面中可以起到分割的作用以及引导视线延伸的作用。当画面中有明显线条的时候,我们的眼睛一般会很快地找到这些线条。如果这些线条有交汇,继而我们的眼睛会顺着这些线条找到交汇点。这样的情况出现时,我们会因为看线条交汇点,而忽略1/3线交点。这时将主体安置在什么地方更能够突出主体呢?显然是在画面中主线条的交汇点上。
于是我们可以得到一个结论。当画面中的主要线条汇聚到一点时,会容易被人眼捕捉到。有了这个结论,在适当的条件下,我们可以依靠线条对于视觉的汇聚作用来突出拍摄主体。同时我们也应该注意到有经验的摄影师在利用汇聚线的同时,也会让汇聚线交汇在视觉中心点上。
拍实实在在的主体,就找个拍摄主体来体现你的意图。三分法构图是利用人关注的习惯来将主体摆放在人眼会关注的地方。如果画面中有明显的线条汇聚,尽量将主体放在线条的汇聚点上,这样同样可以达到突出主体的效果。最终以突出主体来体现拍摄意图。
拍小文艺的,就是没必要非要找个拍摄主体出来,随着线条的汇聚点消失,会让人产生自然的悠远的感觉。而这个就恰恰是你要表达的拍摄意图。
重复法构图——一种表现一群东西的构图法
在我们的画面中有时候没有单一一个明确的主体。主体可能是一群同样的东西。那么在画面中将这一群主体拍摄下来其实就是利用重复主体的构图方法。
比如这张照片,如果宁老师问大家,这张照片拍的什么,相信大家都会说拍的郁金香啊。虽然每朵郁金香在画面中占的面积不大,但是胜在多,一直重复出现。那么主体自然也就被突出了。
对于这样的画面,我们很难定义到底哪朵是主体,我们会认为这一大片都是主体。这就对了。
单调的重复一个物体,占据了整个画面并且没有明显杂乱的其它物体出现,同样可以起到突出主体的效果。
这类型的照片其实很常见。这是在伊斯坦布尔的大巴扎里拍摄的一个摊位。尽管这个摊位上的瓷器制品种类繁多,但是因为没有特别突出表现某一件单一的瓷器制品,所以也可以看做是通过重复来突出主体的,而主体就是这一片瓷器制品。
有的时候,我们在运用重复法的时候,也可以利用虚实关系突出其中某一个单独的物体。但是尽管在焦外,只要是不断重复这一同类的物体,我们都可以将其视为重复法。而重复法突出的就是这一群主体。
重复法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一定是同一元素重复,或者极为相近的元素重复。一旦画面中有明显的不同的元素出现,不同的元素会被当做主体,大量相同的元素就变成背景了。
所以重复法一定记住要元素单纯。
三分法构图——摄影中最常用的构图法
构图问题本是我不想讲的。因为讲这个很容易固化大家的拍摄思维,不过在我再三斟酌之后,觉得如果说我讲构图表现意图,对于大家来说还是百利无害的。总比我一开始学摄影的时候看到不少网络教程说,拍什么什么就要用什么什么构图法来得好得多。
说到构图,就不得不说三分法(三分之一法则)。
三分之一法则是摄影构图中最重要的一个准则,没有之一。运用三分之一法则,能够让你的构图有一种平衡感和宽松感。
使用三分之一构图法的要领就是:重要的线放在四条三分之一线上,重要的点放在四个三分之一线的焦点上。
而放置的具体位置则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分析,假设拍海上日出时,海平线放置于上1/3线还是下1/3线则完全取决于海面和天空的景致。如果海面恰好有渔船形成很好的画面,就可以让海占据画面的三分之二,海平线处于上1/3位置。如果天空有着美丽的朵朵浮云,则要做另一番考虑了。
同样地,如果一个人从左往右走,将人放置于左1/3线,则人的行进空间比较大,感觉会比较宽松。如果放置在右1/3线,则会让人感到压抑。这个要为你所表现的主题服务。
人脸冲左,那么就将人放在右边。看起来就会宽松,舒服。
人脸朝右,还将人放在右边,就显得人堵得慌。
在今后的拍摄过程中,你会发现你的大部分照片会运用三分之一构图法。
居中法构图——你一定要有个大主体
三分法构图是构图的最普遍方法。但是新手往往还是会居中构图。其实三分法是符合美学原理,也符合人眼视觉焦点的。而居中构图是拍摄者的生理第一反应,就像给你一张纸,让你写一个毛笔大字,你往往会写在正中间。
所以学习了三分法,就是让你压制住生理反应,达到美学标准的。
不过居中真的不可取吗?显然不是这样的。很多场景,我很都要居中构图。今天咱们就来说说什么时候居中构图。
下面列举一些场景,这些都是以居中构图拍摄的。
&>&>&>&>强调对称的时候
当你强调对称的时候,画面的主体往往是要居中的。
正面拍对称的建筑。
对称的主体:
俩主体对称存在的时候
&>&>&>&>依靠放大突出主体
如果你有一个大主体,居中也是比三分法构图要好。
一个大主体:
一个不小的主体在一个几乎没什么的背景上也是这样。
被构图裁切放大的主体。
&>&>&>&>竖构图上下呼应的时候
在竖构图中,上面有个主体,下面有个主体,两者还相互呼应的时候,居中也是正确的。比如海上日出,下面有船。
上面一个主体,下面一个主体相呼应:
&>&>&>&>拍大圆形主体的时候
圆的主体放在中间比较稳固,放在那边都有会滚动的感觉,不稳定。
大圆形的图案:
仰拍的树:
&>&>&>&>拍摄道路时
拍摄道路的时候,路要放在中间,形成一个梯形或者三角形的构图。
一条大路通远方的:
总结一下:
?1、对称的时候可以居中。
?2、一个大主体的时候可以居中。
?3、圆形主体的时候可以居中。
?4、竖构图上下呼应的时候可以居中。
?5、有道路的时候,道路的线条成A或者X排列的时候,可以居中。
最大的两个原则:
1、对称可居中。
2、够大可居中。
很多人追求了许久的构图法则,也能够熟背黄金比例分割,引导线,对称法则。可是,每当自己在拍摄时候,却仍然发现无所适从,不能够很好的使用各类法则。甚至,有时纠结于到底使用哪一种构图比较好。
基于以上,其实想要学好构图的真正要义:
不断的练习,强迫自己在某一段时间内只使用一种构图。
你一定会以为,这样做不现实。下面,我以导演韦斯安德森为例,这一个十分喜欢对称构图的导演。著名的《布达佩斯大饭店》就是尤其指导。而我将用其最新的为HM拍摄的圣诞广告片说明:
与其犹豫用什么构图,不如让自己只使用一种构图到炉火纯青:
广告的一开始是在一列前进的火车上,从画面的第一帧开始,对称构图就霸占了整个影片。
在这一幅画面中,我们可以看到,主人公剧中画面,画面的左侧小窗户和画面右侧车门的小窗户形成对称。甚至,画面最上方半露出的两个小窗子也是对称的。哦,对了,导演连演员的手臂也没有放过……
在这一帧画面中除了窗户两侧留出的空余部分,还有一处极其隐蔽的对称:
窗子的下拉边框和男主背后墙面黑板的上沿。可以,这很韦斯·安德森。
从接下来开始,请不要眨眼,因为很有可能你错过的每一秒都是精彩绝伦:
车门两侧的装饰物,老人和圣诞礼物。
两扇几乎一摸一样的车窗,
丧心病狂的是连窗帘拉开的范围都是一毛一样!
当然,演员和礼物也是另一种形式的对称。
在这幅画面中,无论是从车窗,到座椅,甚至是三个人的展位也构成了对称。
如果,你以为只有这些,就太小瞧这个重度强迫症了。
这是上一个画面的下一帧。
是的,你没有看错,为了能够使画面一直保持对称,这货还竟然藏了一幅小道具在演员身后,这样,当演员走过以后,整个画面仍然是对称的!!!
可以,如果对称是一种病,韦斯安德森一定是病入膏肓。
同样的,在这一帧画面中,男孩与礼物构成对称,窗子下方如出一辙的行李也构成了对称
此时画面再次回到列车长室,并且视角首次进入列车长室 。这时我们看到列车左侧的窗户以及列车内的黑板墙的透视形状,没错,又是如出一辙。
随着剧情的发展,我们来到了一个类似厨房的车厢,这个车厢里,从门把手的位置,储物柜的数量,餐具的摆放情况都令人发指的做到了对称……
这是列车的走廊,我的语言已经无力,自行感受。
最终,这个剧情迎来了高潮,导演的强迫症也在这里达到井喷,几乎画面中的每一个元素,都能找到对称点。
全片在列车前进的雪景中结束。
为了让大家更好的感受对称构图,这里再补几个韦斯安德森在《布达佩斯大饭店》中的对称场景……
附完整版影片链接:Come Together by Wes Anderson - 腾讯视频
综上,我想表达的是,摄影构图无非就是想要更好的表达主题,但绝大多数人在纠结自己构图的时候连自己的主题是什么都不知道。这是一种很强烈的本末倒置。
所以,在构图前,想好主题(你所想表达的一切)才是关键,至于手法,一个就够了。
公众号:人人都是手机摄影师
微信:cxy20100622
微博:-BigFaceSTUDIO-
多看大师的作品,多读摄影相关的书籍,推荐苏珊桑塔格的《论摄影》以及罗兰巴特的《明室》,尤其是《论摄影》,里面对于摄影的看法非常透彻。
接下来推荐这位前几日刚刚已故的中国的被誉为摄影界“一代宗师”的何藩,整理了他50、60年代拍摄的香港,非常美!黑与白,光与影,几何的切割,五六十年代的香港在他的镜头里充满韵律的美感,戏剧化的张力和诗意的庄严。
私人空间Private. 1960
有媒体统计过,自1956年开始,他拿下了280多个国际摄影大奖,连续8次获“世界摄影十杰”,被称作是华人摄影界的宗师。生前还是美国摄影协会、英国皇家摄影协会、皇家艺术协会会士。
As Evening Hurries By. 1955
当然,何先生也拍过这样的彩片。
就在不久前,80多岁的何老还托着老花镜趴在电脑前学photoshop,把早年1000多张旧底片一张张捞出来,用电影蒙太奇的手法,玩儿起了叠印,裁剪,拼凑……
尽管成长于中产家庭,他却对市井生活有着极大的兴趣。他说:“我对中下层的穷苦大众、弱势群体有特别的同情和关怀,不知道为什么,就是直觉。”
也许就是这样一种同情与关怀,让这些人物在他的镜头下格外动人。没有刻意的渲染,没有大光圈的特写,他用一种更加理性的情感去处理这种同情和关怀。照片没有声音,它如此沉默却又娓娓道来。
1958 异向 Different Directions
也许是因为从小喜好画画的缘故,他的照片中线条和构图都有着强烈的绘画语言,却又更加犀利独到。
在13岁得到人生的第一架相机后,他一拍便拍了60多年。他在日记里这样形容自己第一次拿着相机去外滩拍照的情景:“那时,我在外滩,看到黄昏日落时的归舟,觉得有点诗情画意,就拍了下来。”
1959 人力车夫 Rickshaw men
18岁,何藩一家从上海搬到香港。
一心想当作家却因为大量写作患上了偏头痛,他不得已只好搁笔。好像做什么事儿都要投入极致,他把整个自己都丢进了相机里。
1959 太阳光线 Sun rays
他爱扛着镜头追逐那些抽象的影子,他把对生活的观察和诗意语言都浓缩在光影里面,就像一个旁观者,躲在相机的后面纪录着时光。
最平常不过的窗户,也能被光影切割出一幅独特的画面。
Working Skywards. 1961
FAN HO Collies and Hawkers 1958
最普通的人物,在他的镜头下也充满故事 。
他不介入他们的生活,只是观察。他就等在那些再平常不过的楼梯口、街道拐角处等着,等着他们自由移动、奔跑,直到跑进他的镜头里。
黑白光影,奔跑的孩童,50年代的香港街道,都生出烟火气的诗意
1960 白色的帐篷 White tent
他说:“我曾经坚持拍艺术片,结果票房一败涂地,后来拍性与暴力的三级片反而变成票房导演。我得到一个教训,电影一定要懂得商业,摄影则可以天马行空,自我创作,完整发挥个人艺术。”
对于何先生,光的艺术,处理底片时,双手像弹琴,这边加点光,那边减点光,像绘画。他着迷于这样的纯粹。
Fisherman"s Return, 1954
何先生认为拍好一张照片,要读很多书。
“文学名著、音乐、绘画、电影都给我很多的灵感和启发。其实,中国古代的诗词歌赋比很多导演的蒙太奇效果更棒。”
他也说,摄影要有三到。一是眼到,二是手到,最重要的还是心到,拍摄者必须要有感而发,千万不要无病呻吟,为拍为拍。
只有真诚且发自内心地记录,才能捕捉住触动你的一切。
以上内容来源于公众号“iOART艺术生活”,转载请注明出处!
前方继续多图预警!
心血来潮做的一个魔性摄影小分享,浅入浅出地讲了几个常见的小问题,文字部分会慢慢补充
转载或公众号文章使用请注明出处(当然我知道其实并没有人会转载,我只是假装自己很红)
.
.
.
如果你喜欢我的照片,欢迎关注以下渠道:
Instagram主页:https://www.instagram.com/yandan6328/?hl=zh-cn
图虫主页:丹丹担蛋 - 图虫摄影网
站酷主页:丹丹担蛋的个人主页 - 站酷 (ZCOOL)
500px主页:Dan YAN
.
.
.
&<正文时间,先上PPT&>
很反感部分答主在照片上画直线曲线,你们是在做数学作业吗?
摄影构图并非像数学的套公式,没必要把什么二分法九宫格黄金分割之类的死搬硬套。
虽然说摄影构图有些一定的规律,但把精密严谨的数学强行套到摄影上,这让摄影这个本来没有太多拘束的艺术形式变得刻板且恶心。有时候,我们的一次构图,单纯觉得舒服而已,和什么直线曲线没几根G8毛关系。如果说新锐的乱拍是极右,这种张口就是数学直线曲线的就是极左。
如果部分答主很喜欢画直线曲线改作业,建议挑选几个摄影名家,比如Alex Webb、Daido Moriyama、Stephen Shore等,把他们的作品改完再说。
比如下面这些照片,你们打算怎么画线?
随着你不断的学习深入,你会发现:
总以为曝光准确才是对的,后来才知道可以欠曝也可以过曝。
总以为照片焦点一定要清晰,后来才知道也可以模糊或失焦。
总以为构图总要遵守法则,后来才知道构图方式有法而无法。
没错,规则就是用来推翻的。
技术层面的东西,永远是为烘托艺术层面而存在。
如果过度注重技术层面,就像某些歌手唱歌,单纯的炫技而毫无情感。
毕竟,技术到位 不等于 就是一张好照片。
在发现一些美好瞬间时,如果还过度纠结于像构图这种技术层面的东西,那么你很可能错过。
当然也有些大师的构图达到了很高的几何美感,但他们的内容同样也不差。而且所谓的决定性瞬间,也并非是构图的瞬间。
此外,要注意的是,如果大师在拍之前压根没有过多思考。
那么后人的各种画曲线直线构图线,就是自娱自乐和过度解读。
zengeryounke和叶明的回答很好。
摄影构图有哪些技巧和标准? - zengeryounke 的回答 - 知乎
摄影构图有哪些技巧和标准? - 叶明的回答 - 知乎
以此,共勉。
我总结了几种摄影中常用的小技巧:
三分法则构图
好的摄影者深知“小三法则”,恩,这个小三法则呢,说的是把镜头划分为9个相等的矩形,把照片的主体放在框线相交的位置。其实很多相机都有网格功能,拍照或者修图的时候只要打开该功能就可以啦。
上面这张照片是我在丹麦拍摄的安徒生童话之海的女儿,主体被放在右边三分之一的交点处,不仅突出了海的女儿的唯美感,又使整个图片显得更有层次感。
再比如,布拉格老城广场的这张照片中,地平线放在框架的前三分之一处。 大多数建筑坐落在中间三分之一,而广场本身占据了框架的三分之一。 教堂的尖顶放置在框架右侧的水平线附近。照片丰富但不凌乱,显得格外高大上。
再比如这张照片,我被放在了照片右下三分之一处,树则被放在左上三分之一的交点处,这样构图,就让人物和树木有了合理的构图,使照片有了绿野仙踪的感觉。
中心对称构图
你一定在说,兔妞你已经说了三分构图,怎么又讲对称呢。其实对于有一类图片,只有对称构图才能突出它们的特点,别急,看下面
上面的这张图片是柏林的Ha’penny桥,中心构图是该图完美的选择。总结一下,建筑物以及道路等规则性强的拍摄对象,中心构图更能突出照片特点。
而含有反射的场景也是照片中使用对称性的绝佳机会。 在这张照片中,作者使用了三分法则和对称性的组合来构成场景。 这棵树位于框架右侧的中心位置,但倒映着景物的湖水又提供了对称性。
增加前景
营造景深感
照片本身是2D的,但是如果在适当时候增加照片的景深,则能给照片带来3D的效果。
在这幅这幅瀑布照片中,河中的岩石是前景的完美来源。岩石的衬托,让瀑布显得更加立体形象。
在这张照片的拍摄中,码头的铁链增加了镜头的前景。 通过一个与拍摄者非常接近的元素以及远处的桥梁和建筑以及它们之间的河水,来描绘场景中的深度感。
主线引导
引导的线条有助于引导观众通过它,将注意力集中在重要元素上。任何从路径,墙壁或图案可以作为主线。
在艾菲尔铁塔的这张照片中,拍摄者用铺路石的图案作为主线。 地面上的线条将观众带到远处的艾菲尔铁塔。 你也会注意到,这个场景还组合了对称的构图方法。
如上图所示,主线不一定要直线。 实际上曲线可以是很有吸引力的组合特征。 在这种情况下,路径将观察者引导到框架的右侧,然后向左转向树。 这个镜头还同时利用了三分之一的构图方法。
三角线
通常说,三角形和对角线为照片增加了“动态张力”。 水平线和垂直线常常突出稳定性。 如果你看到一个人站在一个水平的水平面上,他会显得很稳定。但是把这个人放在一个倾斜的表面上,他似乎不太稳定。 这在视觉上产生一定程度的张力。
上面这张照片融入了大量的三角形和对角线。 桥本身是一个实际的三角形。 场景中还有几个“隐含”三角形。 请注意,框架右侧的前导线是否都是对角线,并且形成三角形,所有三角形都在同一点上相遇。 这些是“隐含的三角形”。 对角线沿着不同的方向走去,给现场带来了很多的“动态张力”。这张照片组合了主线引导和三角线两种技术。
对于我来说,三角线比起其他几种运用起来也要难一些,在这张关岛沙滩的拍摄中,勉强利用沙滩、海水的三角形构图为照片营造了一定的张力。
颜色的搭配
颜色的完美搭配,可以在视觉上产生非常醒目的效果。下面放几张不错的照片给大家做个参考
黄色和紫黑色的头发形成了对比,使整个照片显得更加醒目
白色是和所有颜色均可搭配的选择,希腊的圣托里尼到是对配色的完美运用,蓝色和白色的搭配让整个小岛美的让人窒息。在去海边的时候,也可以选择白色的飘逸裙子,微风下发丝和裙角随风飘动,显得更唯美。
对于怎么选择衣服,其实,只要分析去旅游的地方主色调,然后在色轮上选择与其对应的颜色就可以了。实在不知道怎么选,就白色吧,永远也不会出错。
以上信息,都来自与公众号包图网( baotupic),它已经推送了多篇优质的实用文章,比如:
《有这45篇素材,谁还敢说你的设计Low!!!》
《他凭啥是quot;中国PS第一人quot;?》
《真没想到,优秀设计中有那么黄的细节》
《流鼻血,真没想到你居然是这样的PPT?》
《生活如此艰辛,设计师的前景如何,听听其他设计狗怎么说》
《【素材】春天到,桃花没来,老板却来催稿了》
《2017设计流行趋势看这里》
《为什么他得罪了设计师之后,有点方? 》
《是什么鬼?吓得污贼王放下了图刀~》
《Fantastic Pictures!国外关于春天的美图素材一波》
http://weixin.qq.com/r/nTpIUAbEHlthrUIz92_P (二维码自动识别)
无技巧,无标准。
所谓的构图指南只能用来强行拼凑一张符合构图的大众照片而已。很多优秀的照片的所谓构图分析,都是马后炮式的分析。构图是一个考验个人审美功力的东西,优秀摄影师有时候觉得这个场景不错顺手就拍了,然后不错,这就是功力所在。至于这张照片构图如何,只是后人拿来进行解读的东西。当然了,有前人的基础分析当然是有助于拍出好看的照片来的。
不过嘛,现在很多的所谓摄影构图那些乱七八糟出版社出的书都是骗钱的,公众号也是东拉西扯强行解释骗关注骗流量的。没啥可看的。
真正想要提高个人摄影技巧,与其看速成书,不如多看大师本人的作品,本人写的东西,看看大师如何解读自己的东西,需要表现什么,然后理解照片,而且也不限于摄影,美术绘画都是相通的,都可以吸收养分。
摄影这个东西,速成不了的,也没有标准。
上图来源于网络,感受下使用不同构图,从画面中传达出的情绪。
可以说:相机是一种能够反映使用者思想工具。
切忌只有构图,没有意图
切忌只有构图,没有意图
切忌只有构图,没有意图
构图的字面意思:画面中各个元素的布局与取舍。
构图的目的:最大的可能阐明画面的构思。
构图没有唯一的标准,因为摄影的目的也不是唯一的。
学习摄影的人,需要用多年的时间,去掌握摄影技巧,处理光线,熟悉相机性能。许多人达到这个技术水平以后就满足了,便去从事摄影活动,然后拍出了高质量的,忠实于原物的照片,满足了职业上的需要。
而另外一些人则不甘心功利上的满足,而是醉心于探求艺术的奥秘。
然而生活中值得感动的事情太少了。如果艺术家把他内在的想象力和娴熟的技巧结合起来,用普通的题材也能拍出美好动人堪称佳作的照片来。
很喜欢的国外摄影师Adrian Sommeling的作品
https://500px.com/photo/114573331/the-london-eye-engine-by-adrian-sommeling?from=user
那些企图使构图符合一定模式的必定会发现,所得到的如果不是老框框,就是给作品加入了牵强附会的成分,这种模式对于我们增长本领起不了多大作用,正像我们引用名词术语打动不了听众一样。
这样的构图,即使安排得十分工整,面面俱到,由于不可避免地过分雷同,也必然令人生厌。因此,这种构图模式是否有用,值得怀疑。
常见的三分法构图,黄金分割法构图。很多摄友习惯性的选择这样的构图,从而习惯性的不加思考。根据主题选择更适合更能凸显主题的构图。
另一方面,单凭直觉构图,或许能产生一些值得一看的作品,但在更多的情况下,这种做法带有偶然性,不能保证把摄影者的思想传达给观众。
同样地,一个摄影者能够拍出一张技术上完美的照片来,曝光和印放都可能是无懈可击,令人羡慕的,甚至构图也可能很紧凑,但从全面衡量,这幅照片除了和它有直接有关的人员以外,也许不会吸引任何人。
摄影艺术家不仅仅是一个超级艺匠,而且还要继续深入钻研,提高自己的技艺。甚至应该象二十世纪的画家一样,达到一个相当高度的水平,达到能够自由运用自己技艺和智慧的地步,甚至可以大胆运用有时近乎粗劣的创作手法。
因此熟悉各种技巧的特性,并根据需要加以合理的利用才好。
突出主题常用的对比方法
明暗对比
大小对比
情绪对比
痛苦——愉快, 粗劣的——精细的,
天然的——人造的, 零碎的——完整的,
优越——低劣, 井井有条——杂乱无章,
短暂——持续, 原因——结果,
内在——外在, 坚韧的——脆弱的,
灵活的——死板的, 成组的——单独的,
简单的——复杂的, 相似——差异,
整体——部分, 开始——结束,
永恒的——多变的, 有力——无力,
向前——后退, 优——劣
太多了。也可以同时几个一起使用。究竟应该选用哪一种对比手段,则取决于主题,取决于摄影家的观点,以及观众的兴趣爱好。
节奏的视觉快感
比起其他构图原则来,节奏更能引起视觉的快感。它有很大的活力,即使最平淡的题材,只要发现了和再现了某种节奏,照片就能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方向的一致性
以此类推各种各样的一致性,以使画面有秩序感。
艺术中没有绝对的东西!虽然有人认为完全的相似在大多数情况下会产生单调感,但也并非经常如此,有时候艺术家正是利用这种单调的成分构成影象,来表达一种独特的富于吸引力的质感。
当节奏作为一个构图原则把相似的物体组织起来以达到统一协调的目的时,它就同时产生了一种运动或流动的特性。通过节奏,观众的注意力从画面上的一个物体被引向另一个物体。像音乐和舞蹈一样,它的运动节奏有的断断续续,有的流畅无阻;有时快,有时慢;有时连绵不断,有时嘎然休止。
关于摄影平衡理论
对称性的构图
利用镜面反射构图
艺术摄影不是流水线作业
拍照片的人都有一个共同愿望,就是希望自己的作品能够赢得观众,博得赞赏。为了提高照片质量,许多人认真地接受强加于他们那些批评。这些所谓批评家,既没有能力也没有兴趣提供什么建议性意见。他们总是企图用那满腹高深的学识去说服艺术家和愿意听他的人。事实上,那些学识不过是关于平衡的肤浅的空话而已。
也许因为平衡看起来来常明确,似乎又是最容易理解的构图原理,所以,它就成了人们评价照片的最常用的依据了。我们经常看到,当那些自封的批评家告诉有才能的学生说,他们的照片应该如何如何改进才能使它平衡时,这些学生被弄得多么困惑不解!许多容易理解,富于表现力的构图本来具备了情趣、动感和活力,结果被这个倒霉的主意弄成了荒谬呆板的平衡状态。
关于构图前景
前景定义:拍摄主题至相机之间的构图。
加强画面的空间感
填补画面中过多的空白
框架性前景
加强画面图案美
突出主题
遮挡背景中多余的物体
交代视角
增加代入感
关于构图背景
前景定义:拍摄主题至背景之间的构图。
对主题表达有意义
简化背景的常用方法
俯拍
仰拍
逆光
长焦
微距
大光圈
一些图片来源于网络,没有找到自己拍的合适的用途。如有冒犯欢迎批评指正。
-------------------------------分割线---------------------------------
更新 关于美的功利性,黄金分割和对称性构图更深层次的思考
人的审美标准更多的来自于人体自身。
人类长期进化过程中,健康更适合生存的人体趋于黄金分割比。平衡性好的人体更趋于对称的。所以会觉得黄金分割,对称构图更美。
而审美不是一层不变的,不只是来源于感觉,更来源于利益。
很多人觉得白花花的银子很美。这不是庸俗,金钱意味着更好的生存环境。
由于每个人的生存环境不同。审美标准也大相径庭。其中的根源在于潜移默化的利益驱使。
美是不断的优胜劣汰,得出的一个最适合生存的结果。
适用于动物和人
美是对生存价值有益的,例如:苍蝇爱吃屎,对于人来说屎是排泄物,对于生存价值无益处的。所以屎是臭的,是不喜闻乐见的。对于苍蝇来说,很可能屎是香的,屎可以提供能量有益于生存。
鲜艳的花,更容易可以结出硕大的果实
东西方审美差异大相径庭
国内的审美 我觉得也在慢慢变化,因为先进的生产力也在变化。
比如没有经济全球化 互联网的时代。
男的是 以血气方刚,国字脸为美的因为 以前的先进生产力是田地, 男耕女织,有力气就是先进生产力而经常用力气的。会用到咬肌,咬肌发达了 人就会变 国字脸。
女的是以丰乳肥臀为美的,更优越的生殖价值。
而现在的小孩子,都是瓜子脸的奶油小生为美。
现在的社会是 脑力型 社会大都不用重体力活的这样的人是瓜子脸。不用下田地日晒雨淋,白白净净。
这样的人预示着更优越的生存条件 ,所以现在是这样的男人会更有吸引力也就是更美。
多图,侵删!
任何一张照片都是由若干构图元素组成的,其中包括点、线、形、色彩、明暗等。
这些元素在照片中充当着不同的角色,或是主体,或是陪体,或是前景,或是背景,我们通过角度、位置、焦距等的变化,来协调并完成这些元素的组织过程,这就是构图。
-------------------------------------------------分割线-------------------------------------------------
了解构图的元素,我们就需要把这些构图元素依照一定的规律进行秩序化,即构图的基本原则,其中主要包括对比、疏密、韵律与节奏、留白与视觉延伸等。
正如前面所述“构图有法而无定法”,对于构图的原则也是如此,之所以把这些原则罗列出来,一方面提供对摄影构图的借鉴与传承,另一方面也是为了突破与挑战。
说得有点多,下面就跟大家讲讲构图的几个基本原则。
--------------------------------------------------------------------------------------------------------------------
1、对比
对比是摄影构图中最为重要的一种表现手法,或称基本原则。
明暗、色彩、质感、形状、体积等对比,是形成一张照片的基础。
运用对比,可以增强主体的表现力,凸显主体对于陪体的特征要素,如在蓝色背景上的一朵红花,属于色彩对比的范畴;
而大门上的一对金属铺首,则凸显质感与形状的双重对比作用,诸如此类,不易而足,可以说对比在摄影构图中无处不在。
大小对比
大小对比是摄影构图中常用的形式之一。
总的来讲,大小对比主要有两种形式:
一、是存在两个以上的被摄体,且其在体积、高度、宽度等方面具有明显的大小差异,如成人与儿童、篮球与乒乓球等。
二、是利用近大远小的透视原理,特别是使用广角镜头时,这种透视会更加明显,如一组排列整齐、大小一致的陶器,在镜头中就会出现明显的大小对比效果。
大小对比可以提升照片的视觉张力,有效的突出主体的气势,增加画面的空间感。
值得注意的是,在摄影构图中并非只能“大的”才是照片的主体,有时“大的”被摄体只是“小的”被摄体的陪衬体,这一点也要特别留意。
明暗对比与画面反差
由于物体表面的自身颜色、光线强弱等的不同,会产生明显的明暗反差,我们要充分利用这种反差,营造出明暗对比的画面效果。
由于光线的存在,物体的受光面就会比阴暗面亮,这样就会产生二维图像的三维空间感,这对于刻画人物、静物等的立体效果非常有帮助。
在风光摄影中,合理的利用明暗对比,形成暗中有明,明中有暗、明暗相间等的效果,会使面面产生丰富的层次感。
抓住形状对比的趣味性
世间万物都是由各种点、线、面结合而成,不同的组合形成不同的形状。
形状对比就是利用各种不同的形状元素之间的相关联和矛盾,使其在同一幅画面中表现出和谐统一。
形状对比有其特殊的趣味性,有时是采用同一质地的不同形状进行对比,而有时又采用不同质地的趋同形状进行对比。
质感对比
质感,一般指某物品的表面材质带给人的直观感觉。
在摄影上,质感是决定照片风格和内涵的重要因素,摄影师通过光线的明暗、高低等造型手段,使被摄体的质感得以提升或刻意掩盖其质感。
例如,我们既可以使用较硬的光线突出一条铁链的冰冷粗糙质感,也可以摄用较软的光线掩盖模特面部的一些瑕疵等。通过不同质感的表现,会产生强烈的对比,如平滑和粗糙的对比、如平滑和粗糙的对比、柔软和刚硬的对比、透明和不透明的对比等。
动静对比
动静对比就是指摄影构图构图中的各构图元素分别表现为静态和动态,动中带静、以静衬动、动静结合的一种构图方式。“动”的程度往往影响到画面的氛围,如飞驰的汽车可以表现公路的繁忙,流动的溪水去表现得柔和婉约。
前景在对比中的作用
前景是指在被摄主体之前,最接近于镜头的景物。
前景在整张照片的对比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前景的加入,不仅可以增加照片的层次感,丰富画面的内容,而且有效的增加画面的元素之间的距离感,使照片的二维架构尽可能地还原为现实景物的三维构架。
同时,前景的加入还可以平衡画面的主体,期待均衡画面的作用,如拍摄连绵的山峦,一枝枯木就能有效地均衡画面的重心,使天空不会过于单调。
背景在对比中的作用
背景是指在被摄主体之后,远离镜头的景物,很多人不太重视背景的选择,其实一个好的背景可以有效突出主体,对主体起到正面的烘托作用;
而一个选择不当的背景,往往消弱被摄主体的表现力。因此合理地选择背景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背景根据位置不同可分为两种情况:
一种是被摄主体完全投射在背景上,换句话说,背景充当了画布的作用,此时背景的主要作用是突出主体,一般我们会使用不同的色彩、不同的虚实程度、不同的质感、不同的明暗程度等对主体进行烘托;
另一种情况是背景与主体分离或交错,如远山、云雾等,此时的背景往往更注重环境的交代、层次感和空间感的提升。
2、疏密
疏密是摄影构图的重要手段之一。
摄影构图的诸多组成元素,要恰到好处地安排在同一个画面中,就要讲究疏密有致。
元素安排得当有序,就有表现出摄影构图应有的美感;
如果元素安排得不合理,如过于程式化或随意化,则会出现重复、堆砌、杂乱、无序等现象,导致画面缺乏应有的美感。
因此,在摄影构图的布局阶段,我们就要把所有构图元素做一个合理有序的疏密规划。
散点构图的疏密变化
对于散点式构图,我们在上一章主要针对各点之间的关联性进行阐述,
除此之外,散点式构图各点之间的疏密变化也是摄影构图的重要原则之一。
散点式构图的各点之间具有比较明显的重复性,因此,我们就要利用散点的特性进行构图,通过疏密变化来改善这种重复性元素所带来的呆板、沉闷、过于程式化的现象。
疏可走马,密不阻风
“疏可走马,密不阻风”,虽然是中国画的画理名言,但是对于摄影构图来讲,也极具借鉴价值
疏可走马,则疏处不是空虚,一无长物,还得有景。
在摄影构图中,如果过于强调“疏”则经常会陷入松松垮垮的误区,为了追求“疏”,而不顾画面的完整性,导致画面松弛,视觉效果中心过于分散,毫无凝聚力。
因此,在构图时,要注意“疏”而不松,一定要保证画面视觉中心的关联性,即使是散点构图也要充分发掘其内在的必然联系,这种联系或者是形状的统一,或者是走向的一致,亦或是内容的协调。
密不阻风。还得有立锥之地,切不可使人感到窒息。
和“疏”正好相反,过分都强调“密”,则会使摄影构图显得呆板、阻滞,影响画面主题的表达。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要善于发现存在于“密”中的不同点,或者说是发现某种规律,并利用这种规律进行合理构图,充分体现画面的美感。
虚实
除了疏密,虚实也是摄影构图中非常重要的原则之一。
在这点上,摄影与绘画异曲同工,国画大师潘天寿在画理中讲:“画事之布置,极重疏、密、虚、实四字”。能疏密,能虚实,即能得空灵变化于景外矣。
选择性聚焦
我们都知道要想实现虚实对比强烈的效果,最常见的方法就是获得较浅的景深,这就是需要相应调整光圈、焦距和物距。
光圈越大,景深越小,光圈越小,景深越大;焦距越大,景深越小,焦距越小,景深越大;物距越大,景深越大,物距越小,景深越小。
我们既可以对背景进行虚化,有效的突出主体,使主体与背景产生足够的空间感,也可以对前景进行虚化,有效地引导观者的视线,从虚化的前景自然转向清晰的主体。
以动为虚以静为实
动静对比其实前边已经讲过了,实际上动和静也是获得虚实效果的主要手段之一。
虚实与空间透视衰减
由于空气中含有大量的灰尘及水汽,光线在通过空气时,便会产生衰减,所以我们看到的摄影往往近处比较实,而远处比较虚,这就是所谓的空间透视衰弱。
我们可以利用这种特性,在构图时有意纳入较“实”的前景和较“虚”的远景,增加画面层次感。
3、留白在画面中的有何意义
在画面经营中,留白具有重要的意义。
留白有助于突出主体,在被摄主体周围留白,是所有造型艺术的共同规律之一,主体突出了,主题才能够得以体现。
留白与取舍
留不留白,留多少白,是在摄影构图中必须要考虑的。
在摄影中,这种取舍的实现方式很多,我们既可以改变视角和焦距,把需要舍弃的内容框到画面之外,也可以使用虚化的方式把无法通过改变视角和焦距的内容尽可能得虚化,也算是一种舍弃,只要虚化到对主体产生的影响越小越好。
对于留白的多少,主要根据作者需要的画面效果而定,一般情况下,要尽量避免实体与留白的面积对等,这样会使画面显得过于呆板。当需要表达空灵、通透、深远的意境时,则需要留白面积较大,给观者足够的遐想空间。
抓住留白的机会
在摄影构图时,要注意抓住留白的机会。
换句话说,就是要寻找或等待能够造成留白的各种景观,当时高山水远之境,运用留白的方式尽可得之。
凡雾之朦胧、水之缥缈、水之缥缈、雪之纯净、天之悠远都可增加留白的可能性,在摄影构图中要注意扎住这种留白的机会。
啰啰嗦嗦讲了这么多,希望大家能喜欢!
想学习更多也的也可以加微信公众号学习【wzsjsy】哪里有跟多的干货文章,也可以加大叔微信交流【haoshedashu】。
-end-【10个构图技巧提升新手10倍的摄影效果】 先说一下这10个小技巧非常适合刚起步的初级摄影爱好者,这些小技巧可以快速提升初级摄影爱好者的摄影水平,一般生活照片拍拍够用了。但是,摄影真的是一个技术活,要想更进一步,必须打牢基础,下苦功夫。文章后面我会分享几个我常去的摄影学习网站,可以进一步学习。
----------------分割线----------------
看了这个题目,一下子就把我以前玩摄影的经历给勾起来了。十来年前,我也跟摄影初级爱好者一样逛论坛,即使近些年来也会到好知网上去看看摄影公开课,急切想要快速提高自己的摄影技巧。这样做短期内确实有效果。所以,我整理了10个超级实用构图小技巧能快速提升新手10倍的摄影效果。
1.突出主题让拍摄画面变得简单
刚开始学摄影时,大家都有一个感觉就是:不知道如何下手。脑子里就是有一个概念尽可能多的把眼睛看到的东西拍摄出来,觉得所有东西都值得拍摄,都很有趣,我要把这些还原给其他人。最后拍摄出来的照片仅仅起到了记录的作用。
这时我们就应该停下来思考一下了,我们这幅照片到底是为了展示什么,我们是否有一个明确的主题。确定了主题,我们就可以把拍摄的画面尽量简单化,把眼前杂乱的元素剔除掉,把焦点放在你的主题物件上,去掉多余或不相关的元素后,你拍摄出来的照片自然而然的变得主题突出了,同时也更吸引人了。
2、框架构图法
框架构图,即将画面重点利用框架框起来的构图方法,会引导观者注意框内景象,产生跨过门框即进入画面的感受。由于框架亮度往往暗于框内景色亮度,明暗反差大,要注意框内景物的曝光过度与边框曝光不足的问题。
(作者UsamahKhan)
3.根据拍摄物体尺寸使用不同比例来构图
一般新手拍照,都是一个模式,上来就是一个横构图。从来不管拍摄物体是什么尺寸,什么位置。这样拍出来的照片显得很沉闷。其实横构图与竖构图可以表现出很多不同感觉。
我们在拍摄中可以运用横构图去拍摄宽阔的地平线、平静的海面、人物之间的交流等,这样横构图画幅特有的稳定性就可以得到很好地表现。而竖构图则有利于表现垂直线特征明显的景物,往往显得高大、挺拔、庄严。
还有,照片的比例也不一定是要3:2或4:3的,不妨试着使用相机内1:1、16:9等不同比例,这样可以令你的照片更多元化。
4.不要总把要拍的物体放在正中央
新手在拍照时会不自觉的把要拍摄的物体放在相机画面正中央。这个方法是新手在摄影时不会出错的最简单的方法。但是这样的照片有时拍出来就会显得太平淡而不耐看。这时的你就需要我提到的方法了。可以好好利用常用而经典的三分构图法或黄金分割构图法,把主体放在那4个交叉点上,这样拍出来的照片会更好看。
EOS 60D ISO: 200 光圈f10 快门1/160 摄影/姜曦
5.使用引导线
引导线构图法,即利用线条引导观者的目光,使之汇聚到画面的焦点。引导线不一定是具体的线,但凡有方向的、连续的东西,都可以称为引导线。现实中,道路、栏杆、河流、颜色、一排街灯、几块石头、阴影甚至人的目光都可以当做引导线使用。
一张没有经过认真构图的照片往往会缺少焦点,让读者不知道该看那里。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发生,不妨去寻找一条好的“引导线”,引领读者的目光到主体身上。所以当我们拍摄照片时,旁边如果正好拥有上述物体,我们脑海里就是应该立即想起引导线构图的方法来,好好利用这些物体拍出令人心动的照片来。
6.使用对角线
对角线构图是指主体沿画面对角线方向排列,旨在表现出动感、不稳定性或生命力等感觉。不同于常规的横平竖直,对角线构图对欣赏者来说,画面更加舒展、饱满,视觉体验更加强烈。对角线也是比较常用的构图方法,对比起水平和垂直方向主要表达出的平稳感觉,对角线非常适合表达动感或是充满能量的效果。
7、预留空间给“移动中的对象”
人类看到某一物体后常常会想象下一秒它会怎样做,或是变成什么呢?因此在拍摄一些会移动的物体时(不论是否真的会移动还是感觉上会移动),请在其移动的方向留一点空间位置,这样照片会显得比较和谐。
摄影:Dave Wilson
8、虚化背景,突出主体
这个构图方法可以说是摄影人必会的,利用浅景深效果,可以从凌乱或复杂的背景中突出主体,不但适用于人像拍摄,在静态对象、风景特写、建筑摄影中也能派上大用场
一般条件及方法:
1、大光圈(尽量用最大光圈,要受镜头限制);
2、用长焦端;
3、前景与背景的距离,最好前景离相机要近点,背景与前景要稍远;
4、在微距模式下更容易拍出背景虚化效果。
9. 善用颜色对比
对比可以说是构图技巧中最容易又重要的技巧之一,新手可以从颜色对比中学习,你只需要找出相反的色系来拍摄便可,例如黄蓝、红绿等。构图时除了可以把这两种颜色并排对比外,也可以利用包围的方法(例如绿叶丛中的一点红)来表达。
(法国摄影师David Keochkerian的作品)
10. 不要死守理论,自由发挥
其实构图技巧的理论只是一个开始,到真正拍摄时你可以大胆一点去尝试,只要能够表达出该照片背后的故事,一些打破常规的构图方法反而可以加强照片的感染力!
----------------分割线----------------
最后,我想说的是摄影是一个技术活,如果你是想专业往这方面发展,那么你需要练好基础,下苦工,同时还需要进行系统的学习!从基础、人像、风光、产品、旅行、手机、后期等慢慢积累,多看、多练、多交流,我想你的摄影技术会突飞猛进!
如果真想进一步学习,那么这两个网站你是必须去的
1、首页 - 好知网
好知网属于在线学习平台,上面有很多大牛的摄影免费公开课。
蜂鸟网属于摄影类社区型网站,偏向与摄影社交交流。
当你在遇到决定性瞬间的时候,还琢磨着用什么构图法则去拍下它,就成了坑爹的瞬间。
摄影构图没有任何技巧可言,这是事实。
是的,当我们看见一幅好的摄影作品,我们可以举出它的构图符合1,2,3,4.......等等优秀的构图原则。但我们同样可以在一幅一般的摄影作品中发现这些原则。
实际上所有艺术所谓好的构成形式都是差不多的。真心想学的话找本平面构成的书看看。
好的平面构成书籍可能会列出无数条原则。这些就是你所需要找的构图的技巧。
但是...
当你在拍一幅照片时,你不可能翻开笔记,看看这个构图是不是符合这无数条原则。所以我说如果你作为艺术评论家,那探寻所谓的优秀构图技巧还有点儿意义。但你如果是为了好的摄影去做,那我觉得即使你能背下这些原则也不会对你的摄影有任何提高。
我们无法给艺术设定一个优秀的标准(可以设定一个模糊的合格标准,例如构图基本妥贴)所以也不存在能达到优秀的绝对标准。如果你仔细看很多优秀的有艺术价值的摄影作品(不一定是商业性的)你可能会发现他们运用的构图原则还没有你隔壁拿五低吐给女朋友写真的小王多,甚至小王可以告诉你女友的眼睛在黄金分割点上,太阳帽切出的三角和手上红色冰淇淋形成呼应,拉出了前后空间的对比。结论是,我们可以说出一个艺术作品好在哪里,但说不出它差在哪里。
当你处在一个艺术创作的过程中时,你要做的就是听凭你的直觉(“男人是没有直觉的。”那是当然,所以一个优秀的男性艺术家要么是基佬,要么是男神。)当你按下快门时,你所感受到的只能用一个字形容,那就是“美”。这里可以理解为一种冲动,我就是要记录下它的冲动,当用语言越发无法概括,这种情感则越发复杂,越发感性。当然最好你感到它只能用照片来抒发,那么这一定会是一张你现阶段的优秀作品。一幅作品的成功是其内在所能激发的情感,既不是形式,也不是内容。(构图是形式的一部分)我经常看见一些所谓“专业”的摄影作品,符合每一条构图原则,但你就是感觉它不“美”。这不美的地方就说明作品本身没有任何创作力或情感,它只是一个“教科书式的”。这种作品的构图大多是靠理性的逻辑推理得出的,不是一种直觉。但我们人类相比大自然的复杂,实在太渺小了,你的逻辑推理势必遗漏太多的细节,而这些细节正是促成作品成功的关键。
那是不是意味着艺术就是天赋,我们永远不可能成大师?不是,因为这种直觉可以训练。大量的看,大量的感悟。这时的构图原则是有意义的,通过大量分析优秀作品(你喜欢的作品)中你认为成功的关键,建立自己的素材样本库。下次当你抬起相机时,你能条件反射的想起某几幅作品是如何处理相似问题,这才是构图原则的意义,他们只是素材。(这里就不讨论内容和感悟的问题了)
构图没有原则,你认为对就是好的。当你看过的作品越来越多,你渐渐会发现你之前认为的优秀也只是平庸而已。了解摄影画面构图的方法只是迈出第一步,在对于一些经典的构图模式有所了解后,需要大量的实践,去熟练每种构图方式在不同环境下实际应用。
我现在给大家介绍一些经典的摄影构图方式,并配上案例,供大家消化理解。业余爱好者掌握好这些,然后选用Auto档就能拍出比较漂亮的照片了。
九宫格构图
其实非常简单,只要在脑海中记住“井”格的四个交叉点的大致位置,在自己摄影的时候将被拍摄的主体放在一处交叉点附近即可
举例:
目前大多数相机及手机都内置了九宫格辅助构图线,初学时,可以打开辅助线,帮助构图。
引导线构图
将画面中的风景或是其他主体作为引导线,将欣赏者的目光汇聚于焦点。这种构图方式只要在生活中稍加留心,就能得到很广泛的应用。
三角形构图
即,三个视觉中心为景物的主要位置,三点连线形成一个正三角、斜三角或者是倒三角形状。正三角一般会赋予画面安定感,可以拍摄一些肃穆的题材,比如说“我爱北京天安门”。斜三角或者是倒三角形状呈现动感,可以拍摄人像或运动题材。
对角线构图
顾名思义,就是将被拍摄主题尽量靠近照片的对角,很容易掌握,而且拍好了非常出效果!
框架式构图
用景物形成框架做为前景,使照片产生纵深的感觉,亦可用于突出拍摄主体。
放射型构图
拍摄主体由焦点向四周发散,在拍摄一些海拔较高的物体时,有显著效果。但稍加变化,也会得到很不一样的意境
——————————————————
上面康石石虽然按照不同方法给大家相应罗列,但其实知道哪些照片用了什么样的构图方式没有多大实际意义,只是根据归纳便于初步了解。
摄影创作无论使用何种构图方式,都需要密切结合摄影的主题,并根据周围环境,抓住拍摄主体,将其放置于画面中最恰当的位置。这句话说着容易,但绝对是需要经过无数练习,才能逐渐掌握的一种艺术直觉。
我身边很多摄影师朋友,在当初学习的时候,都是背着单反去各地采风,也没有辛苦可言,因为毕竟热爱,并且自己选择了这行。现在随着科技发展,微单、手机等便携式的摄像工具为我们日常训练摄影提供了更大的便利。所以,如果热爱,可以按康石石的方法尝试训练:
第一步:根据自己的个人爱好,找到自己喜欢的题材,比如,人像、风景、人文、建筑等
第二步:百度输入xx题材摄影大师,如人文摄影大师
慢慢检索,直到发现你喜欢的那位大师
第三步:大量搜索大师作品,在欣赏中学习
如:布列松(HENRI CARTIER-BRESSON)
百度如果不能满足,可以查下大师的英文名,用pinterest.com搜索
第四步:照着优秀作品的构图、用光的方式,开始尝试大量模仿
第五步:结合自己每次出去采风的结果,与优秀作品对比,并总结
第六步:不断重复第三步、第四步、第五步
大致就是这么个流程,最近10000小时理论好像很火,其实就是“坚持”二字,当然能有良师益友结伴而行,相信水平提升的速度会更快
望有用,欢迎交流
—————————————————————
如艺术留学,欢迎关注我的专栏Portfolio+ - 知乎专栏
每周二、周五晚6点,准时唠唠那些艺术留学与大家最相关的事儿
如有艺术留学、院校、专业、作品集方面的问题,可私信康石石约稿
一言以蔽之,看着顺眼舒心就行。
说到构图的标准和技巧,我就深入浅出的摘取一下 @武冬青 老师在我们蜂鸟微课堂公众号里写的关于构图知识的文章~论如何欣赏一张照片的构图~(想转载的同学可以私信我么么哒)
-------------手动分割线----------------
在摄影里面,每个技术要点都不是单一存在的。要把某个知识点学透学明白,不是只知道它的原理就可以了,还要和其它知识点结合起来,灵活运用。
比如构图,初学者很容易就能知道黄金分割、三分法、对称、斜线等构图方式,还有很多人总结出构图的16个技巧等等,网上一搜一大堆。这些东西看的时候很容易看懂,拍的时候也很容易傻眼。因为这只是构图第一层境界:有章可循。
你掌握了16种构图技巧,还是拍不好,为什么?因为构图绝不是只会用那些构图技法就行了,它几乎和画面中的所有因素都有关系。比如服装:穿短裙和穿长裙肯定是需要不同的构图方式;再比如动作:不同美姿最直接影响的就是构图;还有情绪:你知道大笑的时候用什么构图吗?你知道压抑的时候用什么构图吗?此外,还和环境、光线、色彩等因素有关,每个因素都会影响构图的方式。这是构图的第二层境界:因地制宜。
你记住一句话:没有最好的构图,只有最合适的构图。
什么是合适?就是你想要表达的主题。也就是说:没有最好的构图,只有最适合表达主题的构图!
这个主题从哪里来?当然是摄影师了。有的人技巧玩的娴熟,但照片没有深意;有的人饱含深情,却不能用技巧来表达出来,这是初学者最容易陷入的两种困境。
再深一层说:我们学习各种摄影(构图)技巧的目的,不是为了构图而构图(就像为了秀智商而装X),而是为了表达我们的主题。只有把技巧和主题完美结合的摄影作品,才能称得上是好作品。这是构图的第三层境界:融入主题。
做为初学者学习构图,都免不了经过第一、第二境界,才能达到第三境界。到第三境界的时候,你就会忘了之前学的那16种构图技法,而是仅凭直觉,就能拍出优秀的照片来。就像你问很多摄影大师:你为什么这样构图啊?TA会不知道怎么回答,内心OS:我特么的也不知道啊,我就是觉得应该这样拍啊,可是回答不出来我也好难过啊!于是就不回答,于是你觉得大师装X。
其实不是那样的。因为TA已经到了“无招胜有招”的境界,你还在这为选择用什么“剑”而纠结。
说完前戏,我们开始进入正题
事出有因。昨天晚上,某位拍摄婚礼的摄影师朋友发了我邮箱一组作品。当时我已经躺下了(嗯,一个人),但按捺不住好奇,就用微信打开邮箱查看,然后发现图片太大,在微信的邮箱里根本无法查看全貌,也不能缩小,只能看到局部。我好奇心重啊,只能上下左右的移动照片来“浏览”,连一张完整的脸部都看不全。
然后我又惊喜地发现,这样看局部也挺好看的,于是就截了一些图。
当然,这些截图我可不是随意截取的,也遵循了一些构图的章法。下面先来一睹为快。因为是用手机截取原图的局部,最多有原图1/15大小,所以下面请忽略画质,我们在讲构图呢。
其实原图长这样
虽然是截取的原图局部,但每一张都可以独立成为作品,而且它的形式美感、所表达的含义,也已经和原图完全不同。
回想一下我在前戏里面讲的构图三境界。假设原图是一个固定的场景、固定的人物、固定的动作和表情。那么这些截图,是不是可以理解为:在固定的场景里可以有不同的构图方式呢?这是第一层境界。
既然没长截图都能独立构成一个主题,那再进一步,是不是也可以理解为:在固定的场景里,可以根据自己所要表达的主题,来自主选择不同的构图方式呢?这是第二层境界。
再再进一步,如果我单独放出下面这张照片给你看,你会被构图吸引呢?还是被画面所传达出来的情绪吸引呢?
是不是还可以理解为:只要能表达出我想表达的主题,构图“可有可无”呢?这是第三层境界。(把可有可无加引号的意思是:不是真的可有可无,而是它已不重要,可以被观者忽略,也就是构图已“融入主题”)
能理解上面内容的朋友,说明你对构图的认识已经加深了一层,请分享这个答案来鼓励一下自己。
-------------手动分割线----------------
如果你还想看更多摄影知识,快来关注蜂鸟微课堂服务号吧!
每周都有摄影公开课哦!
http://weixin.qq.com/r/fTjM1P3E-KCDrbm3921v (二维码自动识别)
构图就是指如何把人、景、物安排在画面当中以获得最佳布局的方法。
学习构图可以分为这样一个过程:多看美图,从实践中总结经验,到不拘泥于形式,能够展现自己的想法。
下面就和大家分享几种最简单,最经典,最实用的构图方法。
构图三元素分别是点、线、面。线条运用得当,可以增强照片的视觉冲击力,线条除了可以渲染照片的“情绪”,还可以增强照片的立体感。线条能够适当引导观众的视线,经由视觉引导,让照片更有层次
在运用线条构图时,建议让线条指向画面中要表达的主题,通过视觉引导让观赏者直接注意到主题,增强画面的冲击力。
黄金分割线
是一种古老的数学方法。黄金分割的创始人是古希腊的毕达哥拉斯,他在当时十分有限的科学条件下大胆断言:一条线段的某一部分与另一部分之比,如果正好等于另一部分同整个线段的比即0.618,那么,这样比例会给人一种美感。后来,这一神奇的比例关系被古希腊著名哲学家、美学家柏拉图誉为“黄金分割律”。黄金分割线的神奇和魔力,在数学界上还没有明确定论,但它屡屡在实际中发挥着意想不到的作用。
平衡式构图
给人以满足的感觉,画面结构完美无缺,安排巧妙,对应而平衡。常用于月夜、水面、夜景、新闻等题材。
放射式构图
以主体为核心,景物呈向四周扩散放射的构图形式,可使人的注意力集中到被摄主体,而后又有开阔、舒展、扩散的作用。常用于需要突出主体而场面又复杂的场合,也用于使人物或景物在较复杂的情况下产生特殊的效果等表现手法。
三角形构图
以三个视觉中心为景物的主要位置,有时是以三点成一面的几何形成安排景物的位置,形成一个稳定的三角形。这种三角形可以是正三角、也可以是斜三角或倒三角。其中斜三角形较为常用,也较为灵活。三角形构图具有安定、均衡、灵活等特点。
变化式构图
景物故意安排在某一角或某一边,能给人以思考和想象,并留下进一步判断的余地。富于韵味和情趣。常用于山水小景、体育运动、艺术摄影、幽默照片等。
X形构图
线条、影调按X形布局,透视感强,有利于把人们视线由四周引向中心,或景物具有从中心向四周逐渐放大的特点。常用于建筑、大桥、公路、田野等题材。
入门:分离主体
进阶:协调元素
高级:技术思路溶于作品,但不显露(之前是放,是张扬,从这个点开始要学会收)
顶级:独立艺术见解,探索创造力的巅峰,人文趣味的未知边缘
摄影本是没有定式的,你需要尽情发挥你的想象力来进行创作。但如下这 10 个小技巧依然是使你的照片看起来更专业的金科玉律。
三分构图法
想象你的照片被均匀地切成九宫格,三分构图法是指你应该把照片中最重要的元素放在九宫格的交叉点上,这样做会让你的照片不那么死板。一些数码相机甚至可以在取景器上显示三分辅助线来帮助你构图。
平衡照片中的元素
运用三分构图法会使照片不那么死板,但是在某些情况下这会导致照片失去重心。所以你应该将一些看起来比较轻的物体放在主体的反侧,从而让整张照片的重心变得平衡。
引导线
当你看一张照片的时候,你的视线会很自然地被照片中的线条引导。所以在你的照片中加入引导线,这可以影响观看者对这张照片的观看方式。引导线会将观看者的视线从照片的边缘引导至照片的主体,仿佛是一场照片中的旅行。引导线可以是直线,对角线,曲线等。
对称和模式
我们所生活的世界充满了对称和模式,这些对称和模式会形成整齐的韵律,吸引人们的视线。注意如果在对称中再引入小小的非对称,那照片就会既有韵律又不死板。
视角
在拍摄主体之前,先想一下你应该从哪个角度来拍摄这个主体,视角会极大地影响这张照片所传达的讯息。所以不要从人眼的视角去拍,可以考虑一下更高或更低的机位,主体的侧面或者是背面,远离主体或者贴近主体。
背景
在热门旅游景点拍过照的人应该都有这样的体会,好好一张照片,全被杂乱的背景毁了。所以使用一些小技巧让背景变得更干净会极大地改善照片的质量,比如用大光圈虚化背景,甚至干脆直接找一个干净的背景,这样会使你的主体更加突出。
层次
照片是一个二维的媒介,所以我们应该选一个好的构图来表现三维世界的层次感。比较典型的方法是在照片中引入 “近景”,“中景” 和 “远景”,从而让照片显得更加立体。
取景
把主体放在画面中央,并把其他物体放在画面边缘以形成天然相框,这样就会使观看者的视线更多地聚焦于照片的主体。
剪裁
有时主体太小会使得主体不够突出,通过适当的剪裁让主体在照片中占据更大空间也可使主体更加突出。
试验
远在胶片时代,摄影的成本不仅仅是摄影器材,更是那一卷卷昂贵的胶片。幸运的是在数码时代,我们可以毫不吝啬地按快门。所以在拍摄时可以尽情地尝试,拍得不好的照片只要删除即可,不会有任何额外的成本。
以上就是 10 条最实用的摄影小技巧,每当拍摄缺乏灵感的时候就回想一下,相信你的照片会变得更加专业。
推薦閱讀:
※進入一個瓶頸,感覺拍出的照片構圖後期等都不是很滿意,大家幫忙指導指導?
※從攝影構圖的畫面呈現上來看,靜態攝影和動態攝影分別需掌握哪些要點?
※如何把妹子拍得更好看?
※你拍過的或看到過的最有愛的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