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間文明素質差異為什麼能達到天壤之別?


謝邀。

小時候,我已經發現外婆和我媽有代溝。

外婆年過七旬,衣作考究(在八十年代的標準下),如果戴著玫瑰紅的毛線帽子,鐵定會挑選一雙玫瑰紅保暖鞋(百貨公司里只有那麼幾種選擇)是玫瑰紅的。她戴著金絲眼鏡,上法庭發表辯護詞脫稿也要說十分鐘。書記員會下來問:「魏律師,把你的辯護詞給我筆錄用一下。」我媽年過四十,衣服搭配隨心(就是亂穿的意思),如果工友們都燙頭,那麼也去燙一個雞窩頭(工人們昵稱)。

有一天外婆來我家閑坐,我媽抱怨:「一樓的鄰居是個潑婦,經常在樓下罵街,說我們掉了東西下去。我們住在樓上哪兒能不掉東西下去,這家人實在太不懂事了!」說著咳一聲,往窗外吐了一口痰。

外婆無話可說,鼓起勇氣勸到(怕我媽懟她):你往樓下一口痰就吐下去,這個有點不對吧,你不可以到廚房裡去垃圾桶里吐?你這樣,怪不得鄰居要罵街!

我媽挑起眉毛:她還要罵街,我就還要下雨的時候用水沖陽台!

我娘為什麼要衝陽台呢?因為我家養雞,需要在下雨的時候沖洗雞糞。

兩代人的文明素質為什麼有差別?(是我自己的親娘親外婆,所以不敢天壤之別)我娘小時候,正是革命時代,三反五反,階級鬥爭,對牛鬼蛇神要打翻在地並且踩上一萬隻腳。大人們成天擔心被砸爛打倒無心管孩子,聲音大的孩子潑辣不吃虧。

我娘口述過一個過年回憶,錄下能理解她的成長環境。

六十年代沒有春晚,假期也是很短的5天。但是照樣要過年,有一年,父母早早籌劃,通過以物易物的方式弄來一堆票證(那年月,白糖、芝麻、糯米什麼都要票),四處設法買到糯米,然後和鄰居架起石磨推糯米粉。這個對孩子的誘惑不大,糯米粉晒乾在竹簸箕里,我們也沒有去動一動。

到了大年二十幾,買齊了花生、芝麻、白糖,又把自家的雞公殺了,用黃黃的雞油在公共廚房中支起的大鍋開始做湯圓餡兒——那時候也沒有賴湯圓什麼的各種口味可選,餡兒都是各家手工精製。我們姐弟四個被香氣幾乎誘惑瘋了,樓上樓下的跑,不斷要求:「媽媽,我幫你嘗一嘗這個餡兒做好沒得嘛!」
全部被無情拒絕:「滾外面玩去!」
開玩笑,四個都嘗嘗餡兒,還會有餡兒吃湯圓么?

在我們嗅著甜甜的香味心不甘情不願的入睡後,餡兒做成了,大清早,父母在板桌上放個竹簸箕,開始搓湯圓。看到甜香四溢的湯圓餡兒被包進糯米里,一粒粒繞成圓形放在大簸箕里,只能旁邊眼巴巴。

終於,一個大媽來叫父母到街道開會學習。他兩個立刻收拾起就走,生怕遲到了顯得不積極,忘了叮囑我們不要動手動嘴。

大門一關,我大手一揮,弟妹們心領神會一擁而上圍著簸箕,剝開湯圓就吃餡兒。甜香的芝麻,冰糖,花生在嘴裡爆炸,雞油的香味繞樑三日啊。心滿意足的評價:「大人真笨,這麼好吃的餡兒何必要包起來?」克制的一人吃了三五個湯圓,沒有「膩」這一說,只是覺得再吃就擺不好原樣了。

四姐弟把糯米團毀屍滅跡拋棄在廁所里(父母多不容易買到的糯米就這麼扔了,真是幾個敗家子),然後小心把竹簸箕上的湯圓重新排列組合,盡量顯得和原來一樣多,一樣均勻。

天黑透了,父母心事重重的回來,根本沒發現湯圓的異樣——估計會上傳達的重要指示比較沉重。而我們姐弟四個象偷到油的小老鼠一樣竊喜,異常安靜的吃飯。 一直到現在,我沒有吃過比那更好吃的湯圓。弟弟們到成都過年,還會揶揄我:「大姐你是好有魄力的哦,帶領我們吃湯圓只吃餡兒!」

八十年代,外婆的老同學從台灣給她寫信回來,用的淺藍色的私人信封,上面印著「葉宅」,稿簽上有同樣的戳記。一筆小楷如字帖工整,我還記得開頭是「代澍吾友」。

輪到外婆回信,家裡這疊信紙是冷凍廠,那疊是內燃機廠抬頭,外婆終於摔盆打碗的大發脾氣了。

她勒令舅舅騎車去四季來商場(我們老家最好的商場)買最好的稿簽(不要公家的抬頭!)和信封,然後端坐回信,努力不讓英雄鋼筆劃破菲薄的稿簽。

台北的生活要考究到什麼程度,這個同學才會想到為自家印一批信封呢?

她的孩子,想必小時候吃湯元不偷餡兒?

另外,葉宅養雞嗎?

若干年後到台灣出差,住在一個大公園的對面。

公園裡松鼠亂竄,白鷺橫行,一棵樹上貼著黃紙條。「各位,因生態平衡所計,敬請各位勿要向野生動物投放食物。」落款是一個志願者組織。去踩盤,一個農家茶園,需要脫鞋如廁。脫鞋處貼著條子「敬請脫鞋在外,讓砂石歸於土壤。」我在大陸的辦公室貼樓下的標語「嚴禁停車,違者拉走」——落款是物管公司,還有「自行車亂停,罰款500元」,這簡直是認字的野蠻人在寫標語啊。

我們富有強大,能夠全世界買買買,但是沒有富足到能夠給陌生人善意的微笑。是什麼讓城市間的文明素質差異達到天壤之別呢?是歷史的利刃划過,還是收入教育差別帶來的鴻溝?

我無法回答。我只知道:

具體到一個家庭,外婆那一代的教養風度,也並沒有惠及她的子女。

何況兩個城市呢?

關於崇台灣媚外的答案,這裡還有一個:台灣在那些地方勝過大陸

評論我保留基本沒有刪除,尖銳無禮的精彩評論,足夠作為本篇的註腳。

關於我的外婆:身邊有沒有活得特別智慧的長輩,他/她給你什麼啟示?


我舉個最簡單的例子,看過那些在中國亂穿馬路,亂丟垃圾,插隊的外國人沒?

你覺得他們在本國敢這麼做么?

剛回國時我很習慣吃完麥當勞,自己把盤子放到垃圾桶那裡,你猜現在我還這樣做么?

別說東北,深圳,全地球的人類人性都是差不多的,身邊全是不守規矩佔到便宜的,還會有幾個能守規矩的?

教育收入再低的,隨地吐痰你多罰他幾次款,他也不敢了,多年前肆虐的酒駕不就這麼扳過來的。

只有法律法規的普及和實施,社會道德感,價值觀的約束和監督,才能決定人類文明的走向,而不是人類個體本身。

這裡,引用一下《南京大屠殺》作者張純如女士的話吧:

人類文明本身十分脆弱,如同薄紙。


文明的定義很多,總體來說就是自己給自己定了許多規矩,遵守者就是文明,不遵守者就是野蠻。

規矩的來源多種多樣,歷史因素、地理因素、文化語言因素、規矩越老越多,社會就越來越「文明」。

這些規矩是通過教育傳下來的。而經濟和收入更好的地方守規矩的效用越大。

所以我同意題主的說法。

這裡要強調一下,不同文明的規矩很可能不一樣,甚至矛盾對立,所以隨便判斷對方「不文明」,是很自大的行為。


全中國素質最高學歷最高的那幫人都去北上廣深了;現在這個經濟條件下還留在東北一個縣城的又大部分是什麼人?正向選擇下兩地的人口素質差距只會越來越大,而這本質上還是經濟發展水平決定的。不是說人有錢了就會馬上有素質,而是有素質的人會聚集在有錢的地方。我也見過很多姿勢水平很高的東北人,你猜他們願不願意回東北?
我知道這樣說會給人一種黑東北的感覺,但是東北現在的經濟其實根本不需要黑,畢竟已經是黑色的東西再染黑它還是一樣的黑嘛


十一去杭州旅遊,在騎著小黃車準備過馬路的時(無紅綠燈)公交車司機停了下來揮手示意我過去
在學校出去過馬路差點讓公交車司機給我撞死,開的巨jb快
這就是我為什麼出去旅遊抽煙都要在垃圾桶旁邊抽 在家鄉抽煙街上亂扔煙頭隨地吐痰的原因
人都是相互的,這個城市沒有給我應得到的尊重所以我也不會尊重它。


你是願意做第一個等紅燈的人,還是闖紅燈的人。
城市的素質不在於這座城市,而是生活在城市裡的人。


其實秩序(文明)的效率比無序的效率高。插隊VS排隊,標準規則辦事VS找人,送禮。然而對於個人來說,秩序的效率比無序低。所以一個大城市,文明的城市,會有監督作用來督促你守序。比如大家都在等紅燈,你一個人橫穿馬路。不說交警來抓你,幾百雙眼睛瞪也把你瞪死了。這種秩序保證了深圳之所以成為深圳。

而小地方嘛,本身沒有這種秩序,在大家都無序的情況下,你秩序,則處處受擠,於是你不得不變得無序。要麼逃離這個地方,要麼跟著插隊。所以這種地方沒有成為深圳。


一切發展水平上的【空間上的差距】其本質都是【時間上的差距】


不知道火車上讓不讓吸煙,火車上是沒有人管的了的,很多人在廁所里吸煙,在餐車吸煙

但是如果一開始把制度執行到底,看來還是有效果的

火車類似於一個舊染缸,你不管什麼行為規範在火車上實行,都推廣不了,不良的習氣跟缸一樣,會把新東西染色


那如果弄一個新缸,那就不會染色,制度一開始都得到高度執行


所謂新官上任三把火,也無非官是新官,染缸還是舊染缸,你怎求他翻起大浪


就是經濟和發展程度的影響,作為小城居民,這一點是深有體會,我們市印象中比較早的公交車也就幾條線,這幾條線上都是零幾年開始開了十多年車的老司機,這些司機當之無愧是本市脾氣最火爆的司機,喇叭隨便按,髒話隨便說,冷不丁還瞪你一眼。
反正後來新開線路都不讓這些人參與,全部招新人,都是文明禮貌,操作規範的帥哥,遇到奇葩私家車也不會生氣,有一次紅綠燈被插隊導致等了三個紅綠燈,司機的內心仍然毫無波動穩如泰山。
要是換上那些早期入行的司機,怕不是已經火力全開往死里打了。
總之我覺得很奇怪,現在這個社會,越年輕,能力越強。越年輕,越講究細節。
在校時也會發現,越年輕的教師,水平越高。


答主在紐西蘭 一個6w人的城市
我有一家小店
今天在店裡幹活
有本地人非常粗魯的進來找我要借電話 我非常反感
說五分鐘之後才能借給你 我在用手機(我很禮貌 畢竟是開門做生意的)
結果這女的就瘋了 搶了店裡東西就跑 然後到了門口 我把東西搶回來一樣 她拿剩下的東西扔我 我也不能饒了她啊 扔回去 然後拿了砍刀出去在門口兒站著怕她回來搗亂 她們四個人 後來又來了一輛車
同時報警
警察來了
起訴我非法持有武器。

她們無罪。
下周三上庭。


白人偷東西的太多了 基本一周好幾次吧簡直就和吃飯一樣 他們意識里不覺得偷東西是犯罪 最多算是素質低的表現。
這的法律就是個笑話
很多很多人,我說的是本地人 特嚮往中國很嚴格的治安環境 能對壞人嚴懲

這兒也有人素質特高 看到有人偷了東西 他們會說 我幫他付賬吧。

有人帶著孩子教孩子偷東西
有的孩子張口閉口不斷的謝謝謝謝謝謝
有人進來我家院子里拉屎 因為我不借給她廁所(我店裡貨幾十萬不可能讓別人隨便進後面)
也有人進門把有泥的靴子脫掉

我在紐西蘭8年 刷新了我對 素質 家教 的下限
在這裡 反而我見到的素質最高的是華人 遵守法規 開車禮讓行人 吃飯不大聲喧嘩 不隨地亂丟垃圾 不偷 不搶
本地人的素質 有些人高的上了天 彬彬有禮 有的人能毀了你三觀 低到不可思議。


深圳罰款也重。
右拐,不讓行人,出了事就司機全責,沒出事攝像頭拍到,也要罰款五百。
闖紅燈,五百,扣六分。
拉鏈式通行,不記得罰款幾百。
還有共享車道,
違法停車,罰款五百,一千,兩千。
把這些搬到你老家去,交通秩序也能慢慢轉好吧。

我覺得,深圳以前排隊也很差,這幾年好多了,不知道是和香港學的,還是人的素質提高了。
深圳公交地鐵,讓座率一直是很高,這個高的在其它城市完全沒法比較。


習俗與風氣會影響城市內部素質的提升和拉大城市間文明素質差異。

【狼孩病例】這種病例是否聽過?你可以先去看一看具體病例。

當一個城市內的人不去接觸外界新鮮事物的時候,就會由習俗與風氣主導當地的素質。這個就是從【娃娃抓起的奴隸教育】。

這種奴隸(狼孩)長大之後大致有兩種出路:

1、離開城市,接受更高深的素質培養,自我反省後形成一種高尚的素質。

2、不離開城市,接受/沒接受過外界的形象,同時因為城市風氣的影響,導致無法高素質起來。

例如:我聽過一個東北那邊的示例叫【打死那個不孝子】,具體內容是一個年輕人在打他的父親,然後一群路人跑過來圍毆那個年輕人,最後該年輕人的父親以孩子是精神病為由把憤怒的群眾壓下去了。

從這個事件中,你看出素質了嗎?連人家家庭情況、發生了什麼問題都不清楚,就胡亂喊打喊殺的一批人,你怎麼談素質呢?

所以,高素質的地區往往又形成排擠低素質地區的民眾,因為那批人不懂入鄉隨俗,而是把自己的鄉例帶到別人的地方當真理。

而且【素質】這個詞,往往與【耍小聰明】相對,文化程度低的人自然喜歡耍小聰明了,因為按照正規的走勢,他是追不上文化程度高的人的。

所以就有了,打死一輩子工還買不起房子的房奴,和小偷小摸發家致富的神偷。

落後地區多半有一種【吃大戶】和【做人情】的情結,懶惰是人性的一部分。你過得好,應分也得讓我過得好。所以才有了城市內部互相拖後腿。你素質好就得讓我得益,因此那個城市的素質就完蛋了。


我認為是兩個因素:
1.經濟發展導致的城市文明水平提升。我沒做過GDP與「素質」指標的相關分析,但我到過4個一線城市,這裡的人們都相對表現更文明一點。
2.嚴格的規則約束。深圳有全中國(大陸)最嚴的交通規則,裡面包括了禮讓行人的規定,還有令人驚訝的違法處罰力度。拿其他地區的交通文明跟深圳比怎麼都比不過的。


斗膽在我關注的大佬樓下寫幾句。一樓說的很贊同,補充一下:題主的可能已經知道教育經濟等肯定是一個不會錯的因素,只是在想,為什麼這個因素好像沒有絕對正相關。
原因我認為是教育和收入不是立竿見影的,他們就像基因,需要時間和環境來表達。而長時間的教育和長時間的富裕,形成傳統,傳統再良性循環,最終才造成差異。
比如齊齊哈爾,你可以查查富了多久,常住人口的教育層次如果分成年齡段是怎麼樣的。深圳雖然很年輕,但是屬於移民城市,移民附帶了先天的教育和經濟水平,而由於是中央重點管轄,公務人員層次也天然會高,這都是相當於吸了其他地區的老本,形成氛圍之後會良性循環指數拉開差距。
再舉例北上廣,假定武漢教育水平和其相當,但是武漢剛到這個水平不到五年,北上廣已經維持這個教育水平三十年以上。
補充,以上。


深圳隨地吐痰的少?
深圳犯罪率少都是不危及生命的案件?這不是胡扯嗎?鼎鼎大名的關外出租屋入室搶劫殺人案件頻發。
為什麼看別人都是只看到表面上的優點,看自己家鄉就只看到因為了解而深惡痛絕的缺點並且百般嫌棄?
樓主你看不到廣東家家到20層樓都裝防盜網是因為什麼嗎?深圳滿大街巡警是因為什麼嗎?
東北遼寧基本三樓就沒有裝防盜網的。為什麼?
而且20年前到今天,東北大連坐公交車大家就自動排隊,去公共衛生間大家都自動排隊,很多城市都沒有做到。


偶爾看到了這個推送,覺得不同地域之間的差別是顯而易見的。我個人覺得影響一個城市整體市民素養的因素有很多維度。
1 社會經濟發展水平
2 人口結構
3 平均受教育水平
4 本地固有文化背景
5 城市管理水平
6 城市中每個個體的成長環境
7 城市中每個個體的自身性格
所以不妨試著用這幾個唯獨來衡量的綜合感受一下你所見到的每個人。
先佔個坑,然後明天早上再細說
~~~~~~~~~~~~~~~~~~~~~~~~~~
首先一個人是否表現得"有素質"其實是一個自我認同,然後外化的過程。說得接地氣一點就是"要面兒",通過壓抑自身的習氣來取得別人認同的過程。
再來聊聊以上的維度
1社會經濟發展水平。這是一個比較重要的因素。相對來說如果一個國家整體經濟水平較好,人民生活水平優渥,那麼生活在這個城市或者國家的人會有相對多的時間來提升自身的行為(物質享受+行為舉止)。這是一個不斷強化自身自己他人自我認同的過程。齊齊哈爾的經濟發展水平比深圳差,所以那裡的普通市民對於提升自身行為的需求就顯得沒有那麼大,因為成本大於回報。反過來經濟發展水平會助推一個經濟體中的所有人向更高的行為準則靠攏。因為隨著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人們對於很多不合理的事情的容忍度會降低,並且敢於發聲來糾正。與此相對,社會經濟水平發展較低的地方,人們會花更多精力在維持生活上,對於不合理事件的容忍度就較高。拿我的家長天津和北京相比,明顯可以看出天津人對於很多不合理的事件往往選擇默不作聲,而北京相對敢於發聲的就很多。當然這就可以聯繫到第二個維度了。
2 人口結構。(老齡化水平,人才聚集度等方面)。經濟相對發達的地區往往能夠吸引更多的外來人口和聚集相對高水準的人才。這類人才會對當地的平均行為水準進行助推。還有一種趨勢是年輕人往往會更注意自身言行,而中老年人則相對差一些。舉個例子,天津地鐵乘客的主力軍是相對年齡層較低的人群,所以能夠做到購票充值排隊,車輛進站後上車乘客站車門兩側留出通道給下車乘客做的也還不錯。公交車由於老年人免費,所以車輛進站後完全沒有排隊的,甚至出現推搡搶座的現象。同樣地拿天津和北京進行對比,北京集中了相當多的富人,官員,學者,媒體人,有著比天津更龐大規模的高收入群體,人口結構比天津更多元化。這些群體會倒逼北京整體城市市民行為的提升。東北地區老齡化水平更加龐大,老年人受生活習慣與習氣的影響更大。
3 平均受教育水平。其實和2有些關聯。一方(不過我總覺得中國大城市人群在年限和水準上沒有質的區別)
4 本地固有文化背景。不能否認的就是十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有的地方人可能會大大咧咧,有的地方的人會稍微溫婉含蓄些。
5 以上四個因素會綜合影響一個地區的管理水平。總體來講城市管理水平與市民是息息相關的。管理水平不高的城市如果市民比較計較,而且敢於發聲的市民如果有相當一部分屬於社會上層,那麼城市管理者也會有所顧忌。相反地,如果一個地區的人沒有形成強大的有力的社會影響力,那麼在面對城市管理者的時候就會顯得勢單力薄。
6與7則是個體區別。有些人是有意識地違反規則,有些人則是無意識地。在違反之後能否自動糾正就看個人的價值取向和當時的想法了。還是舉地鐵裡面的例子。
A有一次在地鐵站服務台充值,充值人較多,就排起了長隊。一個大叔插隊充值,後面的一個男孩子就說"您能排下隊嗎?"結果這個大叔瞪了他一眼"排嘛隊?哪兒寫著得排隊了?你管著嗎?",服務台的工作人員提醒他排隊,這個大叔說"我就充五十塊錢,統共花不了一分鐘你讓我排後面去,哪兒那麼多事?誰慣的你們這毛病?" 這就屬於主動違反了。我想在大叔的價值觀里,排隊是不必要的,沒有用的。而且充值花不了幾秒鐘,算不上耽誤時間,所以你讓我排隊我不認可,我反而覺得你們排隊的是養臭毛病。不過大多數人我看見的是意識到自己插了隊,就自己走到隊伍後面去了。
Β 地鐵先下後上,上車區下車區的問題。有的人站在下車區,當他們看到別人都站在上車區並且排隊的時候會主動去排隊。這種叫做行為的習得,因為雖然一開始他們不知道這麼做是為什麼,但是大家都做了,自己也就做了。而有的則不是。我見過一些人(中老年人,年輕人都有),會在眾目睽睽之下站在上車區。並且說"這中間空這麼大地兒怎麼不站這兒?"我覺得這是一種無意識的違反規則,這類人可能看到的不是別人這麼做我也這麼做,而是關注空間資源浪費。


每次去二三線城市我都開始有點懂為什麼台灣人看不起大陸人。。。
連我自己都不喜歡大陸人,無奈自己是大陸人。

不過中國在慢慢變好,等這一批人死完之後應該就會好很多了。

各個地方都不同吧,最大的差別是貧富。
當你有錢了,自認為不是低素質人群之後,會格外珍惜自己的羽毛,別人罵你媽你都懶得和他計較。不小心掉了垃圾也會知道撿起來。
中國大部分窮人都給自己定義是沒希望,地底泥,失敗者。
社會福利條件不好之下窮成了罪惡,自認為自己是爛人的人不會對這個社會有太多熱愛。素質自然就下來了。


城市越小,越是這個樣子。一切不文明的行為,都是理所當然的…


我是齊大的一名大二學生,美術學院的,從老家山東來這邊,也有一陣子了。
就像你說的那樣,這邊和我想像的東北不太一樣,素質也比我想像中的要低不少。

剛來這座城市的時候,打的的時候發現,車還能這麼凶,坐公交車司機也是6的飛起,黃燈也就過去了,根本不管路人死活。
人也沒有我想的那麼樸實,相反給我留下了很多不好的印象,學校附近還好,稍微往外走走,去店裡感覺都對你愛搭不理的,最氣的是這邊吃飯很多店都不提供餐巾紙,要自己買,確實讓我很驚喜還有這種操作。
可能是我長的比較老實(存疑?),我自己去吃飯的時候都對我挺好的,記得在開學那會兒一個麻辣燙的店主還邀請我和家裡人一起吃飯這樣子。
不過還是有很多讓人不愉快的事情普遍存在著。
至於治安,我個人覺得市區里還湊活,也沒去過很遠的地方。曾經有機會和朋友的一個哥哥,在齊市公安部門工作,提起過治安問題,據說近年來已經有所改善了。
讓我有所擔心的是當地的少數名族,尤其是回民挺多的,也不知道會不會不安全。

我家那邊18線,齊市也算是個三線吧,我覺得素質還是要高於這邊的,素質這個東西和經濟發展有關,可是並不是絕對。
北上廣深我去過北京,也不是所有北京人都素質高。可能是是道德束縛感對於大城市來說更強一些吧。

其他方面來說
齊齊哈爾這地方太過老年了,就我所見,幾乎見不到什麼年輕人,尤其是在各種機關,部門,街上,去掉學生,25-35歲的人很少,幾乎都是中老年人。留下來的年輕人,也幾乎生活在社會底層,有能力的也都走了出去,不再回來。

有時候我在想,是不是這邊的寒冷冬夜讓人們都倦怠了。

一個失去了新鮮血液的城市,一個失去了發展潛能的城市,又能指望他有多大的文明能量呢?

個人見解,以上


推薦閱讀:

「行行行,你都對」 是什麼邏輯?如何反駁?
為什麼戀童的神職人員特別多?
知乎的契丹尼亞正義院是什麼組織?
「丟了手機後很傷心,撿到一款更好的手機後就不傷心了」是什麼心理學原理?

TAG:教育 | 素質 | 經濟學 | 社會心理 | 社會現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