擅長三四門不同領域學科的高人通常具備哪些特質?

此問題的關鍵點是「不同領域學科」(如:西醫、編程、財務、繪畫),而不是同領域內幾門相關學科(如:C、C++、Python、Ruby)。如果說時間就像海綿里的水(暫不予置評),那麼一個人需要具備多高的智商、耗費多少精力,才能擅長(不苛求精通)三四門互不相干的學科?這種人一定要非常有天賦、智商一定非常高嗎?只有普通智商的大眾通過努力能否做得到?我覺得在智商不夠、功底不深的情況下幾乎不太可能,即使他已經很認真、很勤奮。


看到這個問題,我想到了這個問題:人類歷史上有哪些跨界跨領域的知名人士? [1]

人類歷史上確實出現過超多的跨界大師,但我想,他們做到這些所憑藉的特質定不是僅僅依靠自己的智商——據說,愛因斯坦的智商也是僅有146(我的智商據說都有136呢 XD),並不高,但是他卻在玩轉了物理的同時,依然玩了一輩子的小提琴,並且還進行過一些公開的小型表演(物理學的好、音樂也玩的好的人還真不少,譬如我們可愛的費曼叔叔[2])。

智商只是決定了這個人是否能夠做到這些的先決條件之一,而且應該也必不是必要條件之一。還有更多的因素決定了一個人是否能夠像題主所說的,擅長三四門不同的學科。

到現在我並沒有讀過很多歷史人物的傳記,所以不能很客觀地去旁徵博引,進而佐證這些牛人們是因為哪些特質而辦到的。我就僅僅談一談自己的經歷所帶來的見解吧。

首先,你得對某一個領域感興趣,並且持續地去鑽研該領域。

沒有這第一個領域的持續鑽研,就沒有你後續其他領域學習的基礎能力——我將它稱之為原動力。雖說不同領域的知識往往相差非常大,但是,在這些領域進行耕耘的本領卻是同一個內核,決定了你在不同領域的造詣會有多高。

很難想像,一個什麼事情都沒有做到專業的人,會在某一天忽然成為量子物理學家。

到現在,年方二十的本人,或許唯一較為深入地鑽研過的領域,就是編碼了。我廢寢忘食地去了解各種 coding 方面的知識,並且進一步去學習計算機科學的知識來打好基礎、拓寬眼界。這個過程,確實讓我鍛鍊出了許多寶貴的原動力:恆心和毅力,一段時間內絕對的專註,(大多時候利用互聯網)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對於時間的掌控能力等等。

也就是說,要有開始的領域。然後,這個領域的經歷歷練了一個人,讓他有能力去其他領域成功地闖蕩。

然後,你將發現,單單了解一個領域的知識,自己會是多麼地狹隘。想把這個世界看的更明白,你還要去更多的領域學習本領。

或許許多人對於不同的領域的鑽研,往往出發於自己的興趣。但我並非如此。我進一步去了解經濟、歷史、文學等等領域的知識,是因為我覺得,這個世界真的好精彩,好複雜,我要看懂它更多,單單只知道寫代碼,是多麼地不夠!(這,就是興趣吧,只不過是對於這個世界的 XD)

一個僅僅知道編寫代碼的人,只會成為一個系統裡面的worker,而很難成為設計系統的architect——因為,對於一個系統的理解,需要你去認知、理解這個世界,去其他領域發現那裡的系統(譬如生態系統、經濟體系統等)的特點,了解系統運行的規律,發現設計系統的靈感。

類似的現象也出現在不同的領域,許多畫家、音樂家願意去數學領域裡面思考作畫、作曲的數學美,而許多數學家也很喜歡去藝術裡面來發現更多的數學規律。[3]

當你鑽研一個領域到一定的程度的時候,你想要去了解這個世界!

再然後,你將發現那些散佈於不同領域但是卻似曾相識的道理——我們把它稱之為哲學。

事物運行都有一些共同的規律,而這些規律總結起來,就是那些我們總覺得太過形而上學,甚至有些迷信色彩的哲學理論。

然而,根據我的體驗,當你按照前面的過程一路走來的時候,那些類似於「認識你自己」這樣乍看空洞的語句,是多麼的在理!認識你自己,你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你才知道自己未來的路必然的選擇是怎樣的,你才不會恐慌,不會焦慮。你會淡然地看待這個世界的美、丑,專心地走好你該走的歷程。

到了最後,你會綜合不同領域的知識,成為一個真正的智者!

或許,最後那個階段,是我在這個追求「人生唯一的目標就是變的多才多藝」的過程中自己特殊的衍生物,但我想,前兩個過程,應該有很多朋友和我有類似的經歷吧!

做個總結吧。我覺得,能夠在不同領域做到「擅長」這個程度,一個人需要這些:
1. 最開始,對某一個領域的「痴狂」。這個領域的鑽研培養了一個人的以下的優良品質。
2. 恆心。
3. 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4. 專註。
5. 求知慾。
6. 最後,對於不同領域知識自己的綜合、理解。
以及更多......

我想,用一句話來概括的話,應該是——對世界充滿好奇,想要了解的更多。

[1]
http://www.zhihu.com/question/20391994
[2] http://zh.wikipedia.org/zh-hk/%E7%90%86%E6%9F%A5%E5%BE%B7%C2%B7%E8%B2%BB%E6%9B%BC
[3] http://book.douban.com/subject/1291204/


IT,演講,法律,投資,都精通,算不?

算的話,看看李開復傳記,這個問題就解決了。

佔個座。要有人願看的話, 我再寫點。這個案例其實挺有趣。

======履行承諾分割線======
李開復的智商無疑不低。但是任何一個有傑出成就的人,我們都不會說他智商低。無論智商多高,總有一個限度。但是不同人在成就上的比例則遠遠少於智商的差距。既然自己的智商已經無法改變太多,如果想要做到更多事,就只能關注智商之外的方面。

IT不需要多說,是李開復的主業。其他幾條分邊說說看。

從前我只在李開復的自傳里看到他說,曾因為講課無趣被學生稱為「開復劇場」,意思是只有他一個人在表演,跟學生沒什麼關係。之後下苦功練習演講技能。他在國內做講座的時候,內容偏大學生成長的多,本來就比較容易引起共鳴,演講技能沒有給我留下太深的印象。

3年前,我去聽了李開復在哥倫比亞大學做的一次演講。主題好像是中國的互聯網特徵和發展態勢。演講很有趣,也很嚴謹,兼顧獵奇的美國人和真正想要參與中國互聯網事業的人。坐在我身邊的純老美興奮得手舞足蹈。從那時起我真正相信他在演講上已經具備專業水準。某些脫口秀的主講人哪怕全程抖包袱兼裝瘋賣傻,笑聲和掌聲的頻率也不會比他高太多。當然,我們不會拿他和喬布斯這樣的天才去比。

從上面所說的「開復劇場」可以知道,他在演講上其實並不具備任何天賦。甚至到讀博期間還是相當差的。但是二十年下來達到的高度可能很多做了一輩子老師的人都達不到。

關於這種轉變,在《做最好的自己》中是這樣說的:

當我決定一生的目標是要讓自己的影響力最大化時,我發現,自己最欠缺的是演講和溝通能力。以前,我是一個和人交談都會臉紅、每逢上台演講都會拘謹或退縮的學生。我做助教時,課堂表現特別差,學生甚至給我取了個「開復劇場」的綽號。
  為了實現理想,我要求自己每個月做兩次演講,而且,每次都要同學或朋友去旁聽、提意見;我對自己承諾,不事先排練三次,絕不上台演講;我要求自己每個月去聽演講,並向優秀的演說家求教。其中,一位演說家教會了我克服恐懼的方法。他說,如果因為與聽眾對視而感到緊張,那你可以看聽眾的頭顱。此外,你的手中最好不要拿紙而要握起拳頭,那樣顫抖的手就不會引起聽眾的注意。
  反覆練習演講技巧後,我自己又發現了許多秘訣。比如,不用講稿,通過講故事的方式來表達時,我會表現得更好,於是我仍準備講稿但只在排練時使用;我發現自己回答問題的能力超過了演講的能力,於是我一般要求多留些時間回答問題;我發現自己不感興趣的東西就無法講好,於是,對那些我沒有興趣的演講題目,我不再接受邀請。

大致概括一下:不斷練習,持續改進,請教專家,專註自己有興趣和擅長的部分。

關於法律,李開復算不上專家。他只是被命運推到了不得不和法律打交道的關口。當初他主動離開微軟去Google, 被微軟起訴。不過從他在書中披露的談判細節來看,他面對微軟律師的質詢,回答無懈可擊,令己方律師大為讚賞。也導致庭審時微軟的各種限制要求均被駁回,法庭支持了Google的所有訴求。最後微軟只得提出和解,Google一分錢都沒賠。

正好,最近李開復又發文質疑Citron, 讓大家看了好一篇精彩的argument. 相比之下,Citron出具的回應(肯定有律師過目)則軟弱無力,反倒讓開復繼續抓住把柄回擊。我亦不是法律專家,但開復這樣的業餘選手,已經比Citron和三星的律師強一點了吧?

仔細想來,策略與上述無異:不斷練習(己方律師模擬質詢),持續改進(搜集儘可能多的證據,對對方證據進行無微不至的檢查),請教專家(律師團隊為西雅圖頂尖),專註自己有興趣的部分(微軟案關係切身利益的必須全力以赴,Citron做空中國公司觸及創新工場利益),專註自己擅長的部分(微軟提供三十萬份電子郵件圖片,意圖用巨大工作量干擾律師團隊工作,開復自己精研技術提高圖片識別和搜索成功率,完美應對;Citron談論中國市場輸入法和搜索,是開複本來就擅長的領域)。

關於投資,我讀過創新工場上一些描述早期困難的文章。但是沒有想得很透徹。不知道知乎能不能請到開復自己來做一些補充?

其實,開復早就在知乎寫一個關於管理時間的回答,已經可以告訴我們很多每個人都可以應用來「換取才華」的辦法:
http://www.zhihu.com/question/19563168/answer/12257911

拋磚引玉,希望大家滿意。


既然被邀請了,腆著臉說點廢話也無妨。

我贊同 @蘇椰 一篇答案里 [1] 的那句話:

……以現在絕大多數人類的努力程度之低,根本來輪不到比拼智商……

我身邊好多朋友都特別擅長 DotA 和 WoW,這絕對和他們的專業學科不在同一領域。有的朋友又很擅長音樂、繪畫、D8 術語、星座血型……這麼看來擅長三四門學科並不難呀。
要是把從早到晚看伍聲和冷冷 DotA 解說的時間稍微壓縮一下,分一半用來玩點別的什麼,自然就會擅長更多領域了呀。

另外,恐怕一個人擅長的各個領域常常都是在人生的不同階段分別學習的,不需要同時填塞三四個領域的知識。
這就類似於:小男孩們都特別懂恐龍、武器和車輛。有的小孩就是跟別人一起玩玩,而有的小孩會去把所有自己能找到的書讀遍,比別人了解更多的信息,也擁有更健全的知識網路。這樣即使過了二十年,這些人也一樣會比同齡人更擅長恐龍、武器和車輛。另外,如果從小對生物學、化學、物理了解得更深入,中學時面對這些學科就會更輕鬆,省下更多的時間做自己感興趣的事。

免責:我一點都不勤奮,非常懶惰,最多能算是認真,所以以上言論恐怕沒什麼價值。

[1] http://www.zhihu.com/question/20034971/answer/13795636


小時家裡有擅長各個領域的親戚朋友。


這些人的特質如下:
1.記憶力好;
2.注意力控制力強。
第一點讓他們對於某些方面有比其他人更多更清晰的經驗。
第二點是他們能捕捉和篩選並全神貫注沉浸於某種體驗。
兩點都有了,就必然會在工作、生活抑或精神世界的某些方面有超乎一般人的經驗與洞察力,所謂才能。
所幸,這兩點特質都是可以培養的。


邀請我答這個就是因為我是一個愛忽悠的產品經理么?


很多學科看似不相干,其實是一回事兒。就我個人的經驗來講,建築學和社會學是一回事兒,廚藝和編曲是一回事兒,宗教和心理學是一回事兒,物理和哲學也是一回事兒。

專註勤奮好學諸如此類的是必選項,不是特質。懂得不同學科之間的關聯性才是關鍵。你體會一下。


一般會比較執著和求知慾強烈。另外我覺得掌握方法論的人更容易全面一點。

首先,人的時間分為工作,生活,休閑。也就意味著至少會產生3種技能。工作專業興趣一支,生活品位一支,休閑娛樂一支。以我個人為例,算是拋磚引玉,雖然完全沒到大師或專業,但是吾嚮往之。

我的專業是市場分析管理,同時我兼修廣告,創意,心理,數據分析等輔助類。在生活方面,我喜歡看電影看書。有2000+觀影量並不斷增加。我追刑偵類美劇等。順帶研究行為邏輯學。在休閑部分,我是個吃貨,關注各類美食和紅酒。想成為品酒師。同時我還有個願望是學開直升機。攢錢進程中。

我覺得興趣非常重要,會讓人不會產生疲累感和厭倦感。同時是源動力。但是我認為最重要的是方法論。它可以幫你有系統有方向的進入你感興趣的領域,幫你獲得成就感和滿足感,展示出未來的美好和吸引力,讓你更有動力。最重要的,保證你不跑偏,也更容易找到同好的人和組織以及被世俗世界接受和認可。

所以,我覺得,愛好和興趣是不足夠的,還要堅持,要用正確的方法堅持!


認知心理學上說,人掌握一項技能需要200個小時(大約半年業餘時間),特別複雜的需要500個小時(一年以上業餘時間)。所以只要智商正常,多才多藝是可以通過訓練實現的。

而成為某個領域的專業人才,需要的時間是比較多的,但是相對人的壽命來說,是可以實現的。
以我的個人體會需要以下幾個特質:
1.身體健康,智商正常(不需要高智商)。
2.對研究領域有足夠的興趣。
3.知識結構全面,能看到不同領域內在的一致性和相通性。
4.持之以恆的毅力,不懶惰。
5.能合理管理時間。
6.學習知識的順序合理。
7.能遇到一個好的老師會事半功倍。
8.滿足以上7點的情況下,如果記憶力再好些,就錦上添花了。


勤奮,認真。這個東西,說起來大家都好像懂。但其實不然。
做好一件事,知道方法是最重要的。光靠勤奮認真也不夠。
所謂智商,大多是指歸因和尋得邏輯主線的能力。這確實能幫助人在陌生環境下快速找到玩法。
但是如果一件事玩法既定,前人有明確經驗,不需要你自行尋找。
那麼做好這件事跟智商幾乎關係不大,需要的就是自控能力和堅持,慢慢積累。

但是要做到創新,就又需要天賦了。
---
簡單說
先做好一件事,用來學習如何做好一件事。
這個如何,是關鍵點。確實智商好的人在找到方法上會略快一點。
但是很多領域其實不用自己去尋找。

剩下的,能走多遠,其實人人平等。


我覺得這個問題可以參考我蛤…


非常同意@聶偉琳的觀點。

說一個身邊的例子:
我的外公是某大學化工系的教授,精通俄語,日語,英語。
寫了一手好書法,曾經是學校體操隊隊員,出過書。
現在七十好幾了還在鑽研攝影,學電腦,學Photoshop。

我想同時擅長三四門學科的人具備的特質除了專註、毅力還有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活到老、學到老的精神,永遠對這個世界保持好奇。


年紀大0.0
——————
想精通,沒個把年紀是不可能的。誰要是拉個神童來說事,信不信我分分鐘報警0.0


聰明、熱情、體力好


在夏威夷有別墅,亦可賽艇。


我覺得這個問題是這樣的:涵蓋不同時期,不同方面所作出的努力修鍊
比如,一個人可以:
有一門童子功,我指從小修鍊的技藝,可以是鋼琴,也可以是閱讀啥的.
然後,是平時自己鑽研的技藝,比如木工啦篆刻啦什麼的,屬於需要親自操演的.
然後是不需要動手做只需要看的,比如電影或者閱讀
然後是閑暇時候打發時間的,遊戲什麼的
然後是上學所學的專業
最後是從事的工作

這種事兒每個人都至少有幾個方面吧,不一定非得是高人.


收穫的快樂,持久的努力,明確的目標。


1、不會沒事水知乎
2、天賦異稟但不覺得自己天賦異稟,更相信努力成就命運
3、興趣廣泛


從Witten的例子來看,得聰明。


貪婪而勤奮。
還要自制力好,比如我這會兒就該做物理去。
哦,以上佔10%,還有90%是天資。
就是要聰明聰明聰明聰明聰明很聰明。


勤奮,努力,特別是在自己喜歡的領域,亦或者說對自己有用和迫切需要的東西上,勤奮,熱情和持之以恆都是尤為重要的!!


借用一句我老師的一句話: 能做好兩件事的人,為什麼不選一件事情把它做得更好呢?
我覺得人生有限,做好一門學科就挺好了,涉獵其它學科要麼「服務於」這門學科(學科米有高低貴賤,只是獲取靈感),要麼圖個消遣。晚安~


我覺得這些人多半沒有女朋友或者男朋友吧。。不知道算不算特質。。


推薦閱讀:

怎麼提高智力 怎麼鍛煉大腦?
能不能根據神經細胞的數量,判斷一個生物的智慧程度?
智商和情商雙高的INTJ是怎麼樣的?
如果我和我兩千年前的祖先交配會有什麼問題嗎?
怎樣切三刀把一個蛋糕平均分給五個人吃?

TAG:智力 | 個人成長 | 智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