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遇到挫折、打擊後該如何調整心態,讓自己重新振作起來?
一直以為生活一帆風順,都是因為自己能力強,內心很強大的結果。然而當所有一切因為自己的自負自大而犯下不可彌補的錯誤時,才發現原來自己什麼也不懂,內心脆弱到不堪一擊。4年一直都沒有從打擊中走出來,工作和孩子成了我唯一的寄託和希望。我想牢牢去抓住,可是孩子卻離我越來越遠,工作也讓我精疲力竭。好不容易看到一點曙光,又因為衝動,不成熟的行為,讓自己的前途變得渺茫。心靈受到很大的打擊。現在已經完全喪失相信的能力,無法正確去分析、判斷事情。我該如何調整心態,從新讓自己振作起來?
1、要保持思考,不要逃避。逃避不會解決任何問題,還會為下次再犯同樣錯誤埋下伏筆。
2、要給自己時間,盡量安慰自己,要懂得原諒自己和經常鼓勵自己。
我覺得要盡量獨處,而不是馬上選擇和朋友傾訴,因為連你自己都無法理清自己的情況,那麼和朋友也根本無法表達清楚,反而越來越亂。
3、不要停下讀書,尤其是一些認可度很高的書,如果其中某段講得事情和自己相似,這時候作為讀者會深受鼓舞,並且會很大程度上淡化自己的傷感,因為你會想我的這種遭遇也不過是世界上很多人很多人的經歷中最普普通通的一次,這樣想就不會感到自己特別倒霉特別孤獨,也就不會特別想不開了。
因為有些事就是——只有相同經歷的人,才能感受到彼此的溫暖。
4、要在個人情緒變好一點之後,試著多去接觸些能夠提升個人價值的東西,比如讀書啊,聽公開課啊,你要相信,這個世界現實起來還是很現實的,我現在很相信的一個道理就是:自我價值低的人很難得到他人真正的依賴,所以任何一段長期穩定的關係,必然是大家基本保持一個節奏和速度的共同成長。
沒有不可治癒的傷痛,沒有不能結束的沉淪,所有失去的,會以另一種方式歸來。
最後送你一句話:Sometimes we are not waiting for sb. or sth.. We are waiting to be changed as time goes by.
祝一切都好。有過題主類似經歷,努力自救,嘗試過很多辦法,基本無用,彼如旅遊一類。期望一覺醒來,或者一兩個星期解決問題的想法都是不切實際的。
關鍵是,你要真正明白自己的現狀,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對自己必須絕對誠實,然後一點一點的有針對的去改變。相信我,別怕慢,什麼時候都不晚!等你慢慢的開始改變,生命中的希望就會越來越大。人,終究是要先靠自救的。
說說自己,其實自己曾經最絕望的時候,不止一次想到去死,甚至還煞有其事的做了完整的計劃,還好沒真執行。(應該是恐懼死亡吧)等一切過去後,那些點滴都變成了厚厚生命中的味道。說這些,不是說自己已經完全解決了問題,而是已經開始看到希望。希望題主一起堅持,一起努力吧。
------------------------------
2016.05.19 新更
截止今日,那一段難熬的、看起來不可逾越的難題,已經完完全全成為了過去。現在的自己在周圍人看來,貌似也算是小有成就。但人生真的是一場馬拉松,只要你活著,問題永遠會層出不窮,有時候還真是覺得有點點絕望啊~~ :)
但反過來,你想一想,起起伏伏這又何嘗不是一種樂趣,白開水般的人生真的不枉你來世上一遭嗎?甘心??
簡單來說,改變心態具體就是改變評估事情,尤其是不好的事件的方式。評估內容包括:
- 起因(歸因風格)
- 事情的影響範圍
- 事情的持續時間
如果面對不好的事件,認為是外界原因,而不是自己的錯;影響範圍有限,只是孤立事件;不久就會過去,不會有持久傷害,那麼人就能夠很容易重新振作。以下是一個著名的例子,和具體的分析。
Facebook的COO,Sheryl Sandberg在失去丈夫之後,痛苦萬分,尋求心理援助,終於走了出來。根據她自身的經歷,她把這個戰勝苦難的心態總結成3個要避免的P: personalization, pervasiveness, and permanence, 並且和加州大學伯克利的同學們在2016畢業典禮上分享。相關的報道:Sheryl Sandberg says the "3 P"s" have helped her become a stronger person after her husband"s tragic death
每個P的具體心理學解釋如下:
個人化,personalization: "This is the lesson that not everything that happens to us happens because of us" (emphasis ours). (發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是否是由於自己造成的;推薦的心態是,對於負面事件,認為不是(或者不完全)因為自己造成的)
Personalization指的是歸因的方式,一種是內歸因,認為是自己不好,take it personal;一種是外歸因,認為是因為外界、不受自己控制因素造成的。
在她的例子中,她一開始怪自己,仔細查看丈夫的病例,認為自己如果怎樣就能避免她丈夫的死亡。後來她意識到,她沒有辦法避免這個悲劇的,連他的醫生都做不到,而作為經濟學背景的她更加不可能。所以不要責怪自己,接受事實就好。
「Sandberg said that after Dave died unexpectedly from a cardiac arrhythmia, she blamed herself: "I pored over his medical records asking what I could have — or should have — done."
Once she read about personalization, however, she accepted that she couldn"t have prevented his death: "His doctors had not identified his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I was an economics major; how could I have?"」
普遍化,Pervasiveness refers to whether you see negative experiences as global or specific, or as Sandberg says, whether "an event will affect all areas of your life." (負面事件是會廣泛而全局性地發生,還是特定而有限的;對於負面的事情,推薦的心態是,這個事情的發生範圍是特定而有限的)
Pervasiveness指的是自己對負面事件範圍的評估。發生了不好的事情,我們可以認為是偶然的,因為特定因素而發生的、孤立的事件;也可能會認為是某種徵兆,預示更大更糟糕的事情還會接著到來,比如對於自己的全盤否定,比如無條件相信未來的其他事情也會很糟糕:隨之造成的影響是,在接下來的經歷中,會特別關注負面事件來肯定、強化這種心態,而忽視正面的事件。
在她的例子中,她發現,雖然她失去丈夫讓她感覺非常難受,但是這個事件是她生活中的一個部分,而不是全部。她在fb的工作非常有成就感,並不受悲劇的影響,生活還是充滿了價值和意義的。
「Sandberg said she went back to work at Facebook 10 days after Dave died — and for a split second during a meeting, she was able to forget her grief and get absorbed in the discussion. At that moment, she realized that her professional life could still be rewarding and worthwhile, even after tragedy had struck in her personal life.」
永久化,Permanence explains whether you see an event as stable or unstable, or how long you think the negative feelings will last. (你看待一個事件是永恆的還是暫時的,多久這個負面的情緒會持續;對於負面事件,推薦的心態是,認為是暫時的,難過的感覺不會永遠存在,總會有一天過去)
Permanence指的是自己對於負面事件時間持久程度的評估。我們可以認為負面事件是無法擺脫、永遠伴隨自己;也可以認為馬上就會過去,只是暫時的困難,過段時間自然就會好了,類似的心態有「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餓其體膚......」
在她的例子中,她開始幾個月認為,這種痛苦和悲傷再也可能不會離開她了。直到她認識和接受,她現在確實很悲痛,她承認這種感覺;但同時也相信,總有一天痛苦會過去,自己不會永遠如此悲痛,自身的情緒有朝一日會恢復平靜;每過一天,都會少一點痛苦,多一點樂觀。
「For months after Dave"s death, Sandberg said, "no matter what I did, it felt like the crushing grief would always be there."
Gradually, Sandberg said she learned that "we should accept our feelings — but recognize that they will not last forever." In other words, you don"t have to deny that you"re feeling sad or hopeless — but you can also take heart that one day soon, you"ll feel a little less sad and hopeless.」
至於題主的文字描述,很好闡述了這三個P的影響。
Personal:「 一直以為生活一帆風順,都是因為自己能力強,內心很強大的結果。」(在正面事件下,personal是推薦的心態,認為自己的能力造就成功,是樂觀的表現)
「然而當所有一切因為自己的自負自大而犯下不可彌補的錯誤時,才發現原來自己什麼也不懂,內心脆弱到不堪一擊。」(在負面事件中,要避免take it personal;內歸因、怪自己,而忽略不受自己控制的外界因素是不利於自己戰勝困難的)
Pervasiveness: 「4年一直都沒有從打擊中走出來,工作和孩子成了我唯一的寄託和希望。」(工作和孩子充滿希望,並不受負面事件的影響,這個是推薦的心態)
「我想牢牢去抓住,可是孩子卻離我越來越遠,工作也讓我精疲力竭。」(當自己覺得免於影響的領域都受到影響了,就變得普遍化,容易悲觀)
Permanance: 「好不容易看到一點曙光,又因為衝動,不成熟的行為,讓自己的前途變得渺茫。現在已經完全喪失相信的能力,無法正確去分析、判斷事情。」(永久化,挫折不斷強化自己的信念,覺得糟糕的下降趨勢無法扭轉,將永遠影響自己;注意關鍵詞「前途」、「完全喪失」,有持久的特徵)
題主,其實你還是你,你的能力、聰明才智、資源,和你成功、驕傲的時候是一樣的(怎麼能讓「一樣」兩個字更大一點?),可能還更加豐富一些。變化的,只是你對於觀察到的「結果」的評估和解讀,這個會造成你的情緒的變化,使得你覺得自己不是同一個人了。
要知道,情緒反應遠遠快於理性的思維,也要來得強烈 (相關讀物:thinking, fast and slow,諾獎得主所著)。所以推薦你能夠用3P理論重新審視自己的想法,重新解讀過去的負面事件,避免情緒化的負面評價。必要的時候尋求心理干預。
祝好。
別逃避,做能讓自己集中精力的事情。多出去走走,多和人說說話,什麼方法對自己有效就去做。剛開始難受很正常,壓根沒有短時間掙脫出來的方法。
人生那麼長,一定會遇到很多人,發生很多事。
相信吧,這一生一定會很不容易,以什麼樣的心態來對待他就決定了你會過得怎樣。遇到困難的時候要想得明白,人生不如意事十有八九,並不是只有你一個人是這樣。
無論遭遇多大挫折都要堅定一個信念,一切都會過去的,時間會改變一切,要好好活著。明白就算大喊救命也沒有用,你就學會堅強了。
只能學著成為一個刀槍不入的冷血動物。
堅強到鋼筋鐵骨。
因為你大喊大叫、哭哭啼啼,也不會有人衝出來為你赴湯蹈火。我曾經用過的有效方法是:放下一切,找個風景優美的外省一路遊盪。起初新鮮,後來厭倦,為了轉移注意力在旅途上有意結識極有意思的人,一起經歷了幾件以前絕不敢做的事情後,人生突然豁然開朗。
也許你不用離開本地,但是你要保持追問的心,和敢於否定自己的勇氣,一直問一直問,等到時機到來,自有出路。哎,那些給你答案的人都是騙你的,我跟你說句實話:趴著挺舒服的,幹嘛起來呀。
如果你最終不能接受這個說辭,你已經能輕易找到那個屬於自己的答案了。每一個人的經歷不同,我想在這樣的有限的回答框內,在一個遙遠的電腦前,別人有限的經驗和回答不能解決你的痛苦,還有站著說話不腰疼之感。
推薦一本相當好的佛學的書:正見。我們基本都受了16年的唯物主義正規教育,我卻在遇到這本書後,接受了唯心主義,也開始了自我修鍊的過程。哥你比我年長,相信你的生活閱歷更能感觸它。
我摘抄一些平時閱讀有感的段落,希望對你有些許用:
1.親密關係本應是生命里出現的好事,但關係的展開的那一刻,不安全感便開始了,期望開始了,恐懼開始了,而且總是重複沒有止境。問題在於我們總是懷有某種期盼,總是帶著希望和恐懼,而它們卻導致失望。即使我們恰好得到我們期盼的,期盼也不會停止,反倒是倍增了,我們得到了我們想要的,就期盼更多,因此我們能做的,就是發展明智的期盼。
2.我們有事業、寵物和數不盡的責任在身。所有的事情老出狀況,家電壞了,鄰居吵架,天花板漏水,旁人嘮叨不停,還張著嘴咀嚼食物。但我們還是心甘情願地困在那裡,不試圖逃開。或者我們終於會忍無可忍,心想:我受夠了!然後結束一段關係,卻又再找另一個人重新來過一遍。我們對這樣周而復始的循環從不厭倦,因為我們期待而且相信,有個無數的靈魂伴侶或香格里拉正在某處等我們。面對每天懊惱的事,我們自然的反應就是我們可以把它們弄對,這一切都能修理,牙齒可以刷的,我們可以感到完滿。潛意識中,我們期待自己會到達不再需要修理任何東西的境界。總有一天,我們會過著「從此過著快樂的生活」。我們深信「解決」的概念。好像我們的經歷的一切,到這一刻為止的生命,都只是在綵排,盛大的演出還沒有開始。
3. 不是外相困住了你,而是你對外相的執著困住了你。
4.大部分的時間,我們都在想延續好的東西,或者想在未來用更好的來取代它;或者我們沉溺於過去,憶念著曾經快樂的時光。諷刺的是,我們事實上並未曾真正珍惜過我們所懷舊的那個經驗,因為我們正於恐懼中忙著攀執於期望。
5.當我們看電影時,我們知道那隻不過是一場電影,是假的。其中有很多動人的情節,甚至會落淚,但我們內心知道,那隻不過是一場電影。在觀影中,如果我們真想去上洗手間時,我們會有勇氣離開前去——我們對這件事有正確的見地,我們了解到它徒勞無用的一面,於是有真正的出離,但在所謂生命的大電影里,卻很少有人擁有出離的勇氣。在人生中,了解這是一場電影卻著實不易,我們總是被困住,到最後總是認為這是真的。
.......
還有很多,解決的方法之一是看《正見》,得內心安寧。
看到這個問題,想起朋友曾經對我說過的一個調整心態的清單,我覺得很有趣,但是不一定有用!不過你看一下就能夠記住!如下
人遇見挫折的時候要去五個地方欣賞一下風景,會改變你的心態:
1、醫院
這裡集聚了人間痛苦,
才知道你有健康最重要;
有很多人經常會問你生命中最重要的是什麼?
你要回答健康!畢竟死不了,啥事都能做
2、和高人談話
才知落後,
會激勵你要不斷進取;
他們是你的一面鏡子,時時省察自己,日本時尚教父山本耀司有句話說,自己」這個東西是看不見的,撞上一些別的什麼,反彈回來,才會了解「自己」所以,跟很強的東西、可怕的東西、水準很高的東西相碰撞,然後才知道「自己」是什麼,這才是自我。
3、奢華商場
看到令人乍舌的高檔商品才清楚自己是窮人,會促使你拼搏;
物質慾望的激勵雖然不可取,但是會激發你的生存需求,然後安全需求,然後生理,尊重,自我實現等需求
4、建築工地
感受農民工生活上班艱辛,
你才會加倍珍惜自己的工作,或者跳出這裡,改變你的圈子;
5、墓地
會懂得:不去計較任何事,活著比什麼都重要!
以上全部都是心理層面的認知落差,行動層面給的建議不夠全面
你要找到切合實際的行動,才能夠去調整心態!
我有一個朋友在4A公司,擔任創意總監,經常被客戶虐成心態失調,我有一次問他如何調理心態,他發給我一張圖片,如下!
我的讀書時代遇見的心理學導師是交大附屬醫院瑞金醫院的心理學導師金武官教授,我曾經也曾問過他這個問題,他從認知角度回答過我這個問題,概括下來就是,如下
人的所有言行幾乎都是由這三個認知決定的,一是生命認知,即認識生命本體和生活事件的關係;二是人文認知,即認識個人與他人、社會的關係;三是哲學認知,即認識主觀情感與客觀現實的關係。而世界上所有存在於自我認知層面的問題,都可以不斷思考以下五句話來實現自我形而上的探索!五句話,「一是存在不是按照我認為的應該出現的,它是合力的必然結果;二是面對接受;三是科學求真;四是蓄量達變;五是相信未來。」
沒了,希望有幫助!人啊,根據重新振作的方法,大概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看著比自己卑微的東西,找尋墊底的藉以自慰;另一種是看著比自己偉大的東西,狠狠地踢醒毫無氣度的自己。from《銀魂》
親測有效。
類比編程中「異常處理」的概念,我願意將這個問題等價於「編寫一個挫折處理程序」。
設計原則:- 不能影響自尊、自信水平,不能動搖自我評價體系。
- 在不違背原則一的前提下,盡量從挫折中汲取教訓。
程序流程圖:
這個方法只對部分人有效:
找一個有強大實力並且有正能量的人做你的「導師」,當然你必須靠一些東西來打動他/她,讓他/她覺得幫助你是值得的。
並不是要他/她給你工作機會或者物質手段幫助你,只是要他給你提供精神支持。
正常情況下,這個角色應該由你的父親扮演。但這是以你有一個很厲害的父親為前提的。
怕什麼???
這個問題正適合現在的我,從年初到現在,被黑中介坑了一把,得罪了朋友,妞離我而去,駕照沒考下來,當前的項目幾乎天天加班,包括周末。不僅僅身體累,最重要心累。但我相信,都會過去的,我所需要的只是忍耐和堅持。
我們遇到一些打擊刁難時,先要控制自己的情緒,冷靜幾分鐘,什麼都不要做、什麼都不要說。否則,衝動下做的任何事,都不會是正確的。只有以溫和的態度、平靜的心態,才能做出正確的決定。
活著不需要用力的時候,要麼在下墜,要麼在滑翔。感覺要用力的時候,是正在七零八落的下墜中振翅。此時需要用力,一定是之前用力不對。不要想著跳過它,沒有別的辦法,只能看雲霧,聽風聲,上下穿梭,哪怕反反覆復地七零八落。不用去想像在某個良機中,你越過雲層,被風托起,找到了羽翅的力量與平衡點,不要想,繼續飛,看雲霧重重,聽風聲肆虐,感受怎樣升、怎樣降,待你不需要用力的時候,你自然就知道了。
有一次吃東西發覺口感不對,像嚼到了一隻死去很久的蟲子,噁心地我把嘴裡的東西全部吐了出來並且拚命漱口。
一陣折騰後,好奇心驅使我翻開吐出來的食物,想看看我到底吃到了什麼,結果發現那只是一小段兒類似氣管的東西,之前強烈的噁心感瞬間消失得無影無蹤。
我深刻地體會到了「意志力」的強大,所以我拚命讓自己記住這一刻的感受。
那天我很難過,因為我知道再也沒有什麼東西能打敗我了。接受現在的自己,接受現在這個狀態非常不OK,像個LOSER的自己。
然後,找一件現階段最想做的事情,讓自己投入到做這個事情的狀態中去,隨著狀態的進入,你會感受到豐富的平靜,和充滿成就的喜悅感。
一定不要急,就從這一件最想做的事情開始就好了。
慢慢的,會有更多好的事情發生的。
看看你的銀行卡。
看看你的父母。
看看跟了你的人。
看看你的兄弟姐妹。
看看你的同學朋友。
最後照照鏡子。
推薦閱讀:
※先悅己再悅人是自私嗎?
※為什麼有些人長的很醜,卻還是很自戀?
※如何看待聽到六小齡童春晚節目被斃的謠言後,網友瞬間爆炸?
※為什麼在女朋友告訴我問題答案後,我相信她但我仍然想要去看書查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