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伊恩·麥克尤恩被認為是諾貝爾獎的大熱人選?

我表示理解不能。我讀過他的《最初的愛情,最後的儀式》和《床笫之間》,表示理解不能。這和我看《腸子》以及很久之前看《百年孤獨》的感覺差不多,求解。


樓上的答案們真的……是不是偏題了啊咪啪。

首先,諾貝爾文學獎並不是一個在文學上非常有見地、很獨立的獎項,它收到世界政治經濟格局的影響,不得不說影響還挺大的。而且翻譯的好壞很大程度上影響了作品在瑞典老爺爺那兒的體驗。
對文學來說,獎項可能是最無足輕重的部分了。撇開這點不談,單單說在文學上的見地,恐怕諾獎是比不上龔古爾、直木、布克這些相對小而精的獎項的。

所以先要明確一點:沒評上諾獎的未必就不是好作家,評上諾獎的未必就是第一流作家。

諾獎也有它自己的偏好。(說自己讀過的,近十年二十年的)
一是偏好純文學,嚴肅文學。有偏愛較為晦澀的作品的傾向。所以我們一般不覺得村上會得獎……雖然他在1Q84以前的作品是有這個實力的,但確實可能過於「好懂」了。比如奧爾罕帕慕克、多麗絲萊辛,行文有冗感,儘管有時候深刻。
二是偏好帶有地方/國家自身特色的作品。如庫切(對南非)、高行健(對Cultural Revolution和中國的回憶)、莫言(…………………………)、川端(日本)、君·道格拉斯(但澤)、奧爾罕帕慕克(土耳其、尤其伊斯坦布爾)。所以還是覺得村上不大可能得獎,因為他確實太西化了。
三是很在意思想的深度,自我的反思,偏好的主題較為宏大、傳統。比如庫切對人、自我的沉潛,馬爾克斯的歷史感,多麗絲萊辛對女性地位的思考。都是這種「永遠的母題」類型。那些較為非主流(非貶義)的主題很難博得老爺爺們的喜愛。(比如三島桑這種同性愛+惡美+死+輪迴,內核非常東方,他們就懂不了)

所以這樣講,我覺得伊恩獲獎可能性真的蠻小的。雖然我很喜歡他,同類型的還有安吉拉卡特,都是這種特別漂亮但就覺得差那麼點兒勁的…………………
說說為什麼。
首先要說伊恩的文字是超好的,文學技巧是沒話說的。學院派,文字功底非常厲害,長句漂亮,素材玩的轉,情景也造得圓轉。講故事也是一把好手,什麼類型都行,懸念也設的好,心理描寫都到位。而且細節真的很贊的嚕!!!(忘形了)總之,是一個硬體十分過硬的傢伙。
才華橫溢,奇思妙想。諷刺(《舞台上的柯克爾》)、犯罪懸疑(《蝴蝶》《只愛陌生人》)、倫理(《家庭製造》《在切瑟爾海灘上》)、傳奇和博爾赫斯式奇談(《立體幾何》),無一不妙。
近幾年發展的方向也擴張了,《時光中的孩子》,日常中見真。《追日》還沒讀,讀了再來補充。

但對比上面諾獎的喜好,我覺得他可能還真得不了。
說說他的不足(其實我覺得不算不足,嗯,就那麼腦殘)
一是主題都太「偏」、太「暗」,多著眼於人性黑暗面,展現的人物基本都有點變態。所以有了個「恐怖伊恩」的稱號。我覺得是不算什麼啦,但對於喜愛三觀端正作品的諾獎評委們來說,恐怕有點太咳咳咳了。
二是整個行文比較通俗。就和村上君一樣,他屬於跨在純文學和通俗文學分界線上的作家。有人還會把他歸於流行小說。和村上君一樣,儘管文字有特點,但還是屬於比較通俗易懂的,這也就造成了深度不夠,厚度不夠,回味偏薄。
三是技巧性比較強,結構、而思想內涵與他的寫作技巧相比就不夠了。有些「小乘」。知識密度也不夠比不過艾柯吧,我覺得這和類型也有很大關係。
四……沒四了。

叨叨一句,有沒有覺得伊恩的小說給人一種「壞笑陰鬱的大叔」的感覺,而諾獎的作品,基本都給人一種「苦大仇深的爺爺/奶奶/中年人」的印象……所以,我覺得氣質不是那麼合適。
不過,自從莫言得了諾獎以後,我覺得什麼都有可能發生。

最後還是說一句,我覺得諾獎真的沒什麼。太把它當回事了。也許在別的領域它還蠻權威的,但在文學上……文學本身就無從談起「權威」。
所以以上是個人分析,沒有權威性,意見不同歡迎討論,但請語氣友好點兒,答主傲氣得很而且脾氣非常不好。

咪啪。

plus.那天在另一個問題里看到有人說伊恩《立體幾何》抄襲martin gardner的no-sided professor。
但找不到資源,upset.
如果有人有資源煩請聯繫。


伊恩最牛的地方在於講故事的能力,這一點尤其體現在他的長篇小說中,比如我挺喜歡的《在切瑟爾海灘上》,描寫了一對戀人在新婚之夜關於圓房問題上的產生的分歧,男方想上,女方不給上,剛開始還講道理,說著說著倆人就開始對噴,女方夜奔,男方夜追,最後倆人黃了,整個故事中間穿插著倆人從各自出生到相識相戀的往事,有人說從中間讀到了彼時英國處在時代變革中階級對立的種種隱喻,小故事中藏大時代,個人認為這是小說的底,小說的面就是故事,實際上有兩個故事,作者把它說的渾然天成又津津有味,這是技巧,也是天賦。

另外你提到的《最初的愛情,最後的儀式》是他的短篇集,更多的體現的是他對文字的控制力和想像力。前者聽著可能有點虛,其實就是文字寫得清逸,不拖泥帶水,讓人讀得痛快,但後者就擺在檯面上了,讓人眼花繚亂比較過癮。至於你說的理解問題,我認為這源自他的大部分作品都表達的是一種很陰霾的價值觀,我看他的第一部作品《水泥花園》也感到過於出格,但看的多就習慣了,因為文字太漂亮。從文學價值考慮,一個小說家只負責生產文字和故事,並不需要承擔道德教育,所以沒問題。諾貝爾的標準如何我不清楚,就不予置評了。


伊恩麥克尤恩就像是a skeleton in the cupboard,一開始跟你彬彬有禮東扯西談,讓你印象很好賞心悅目,到了最後一刻突然讓你看到碗櫃里的骨架


如果簡單回答,就是諾貝爾獎不是人民選擇獎(People"s Choice Awards),是行家選擇獎。

最開始讀的《在切瑟爾海灘上》、《只愛陌生人》,覺得都是啰啰嗦嗦的放大毛孔似的描寫,隔著翻譯的牆不知所云。
後面讀《時間中的孩子》,被文字撩得一片片小疙瘩起來。
才發現他的寫作之神。

本想引一段,書不在手邊。= =

閱讀是太主觀的東西了,而且你的主觀還總愛變,
所以一本書無論怎樣「被普遍認為」,你依然可以說「我的感覺好像不是這樣」。
以我的閱讀經歷來說,最糟糕的心態是:想看看這書是怎麼好怎麼神。
我想這可能是我到現在也不明白《了不起的蓋茨比》這部作品了不起在哪裡的原因。

覺得不好看的時候換一本,或者,過一段時間再看。


文字太棒了,冷靜,細緻,情感節制。

《床第之間》節選
「她的存在不僅僅是為了展示一種風格,一種潮流符號。她超出其上,她越過其外。她的衣服對於她的美並不重要。即便只穿舊報紙袋她也會好看。她蔑視她的衣服,每天將它們丟棄並換上新的……不過它們是美麗的衣服。在秋天,她穿深棕紅的披肩,或者黃綠相間的鄉村長裙,或是粗朴的焦赭色褲裝。在春天,她穿西番蓮色的格子裙、棉布T或是碧青蔚藍的禮服裙。是的,我注意到她的衣服,因為她懂得,就像只有十八世紀偉大的肖像畫家才懂得,布料纖維的華美質感,衣褶、皺痕和卷邊的微妙難言。她徐緩地變換著姿態,去配合每件作品獨一無二的要求。她完美身體的線條以令人窒息的優雅與花葉飾般變換著的縫紉匠恰巧形成溫和的旋律對位。

一個四十五歲的男人沒有時間停頓。我是一個忙碌的男人。人生有限,從精囊還是什麼地方射出來的精液,射一次少一次。我沒有時間去分析,去在瘋狂的關係中做自我拷問,去腹誹,去做緘默式防衛。我不想和做完愛後還有交談慾望的女人在一起。我想一動不動地躺在安靜澄明中,然後穿上鞋襪,梳理頭髮,去忙我的生意。我喜歡安靜的女人,有了快感也顯得淡漠的女人。成天里被聲音環繞,電話里,午餐時,會議中。我不想上床了還要聽。我不是個簡單的男人,我重申,而且這也不是一個簡單的世界。但在這方面我的基本要求是簡單的,也許甚至是太隨和了。我偏好的是未被靈魂的尖叫和哀鳴減損過的快樂。」


製作過 伊恩·麥克尤恩(Ian McEwan)的一部兒童文學有聲作品
《夢想家彼得》。 有興趣可以聽一下。


至少我認為是可能的。他的小長篇一直很棒。你看得是最早的一些短篇。你要看一看之後的。我強烈建議你看一看贖罪、時間中的孩子。甚至是the cement garden/the innocent/enduring love/。而且看英文版的。


更喜歡奧斯特一點。但奧斯特在學院派看來又成了一個通俗作家。麥的文學性比較強。英文的文字感覺很好。可以看看他的英文。畢竟他自己就是學院派出身的。


我來佔個位賭阿摩司奧茲,可摺疊,半月後真獲獎了你們請我吃辣條!!!!


其實我就是在bob dylan 得獎之後來看 這些說諾獎是嚴肅文學的人 如何打臉的


我並不認為老麥會得諾獎。


多看幾本唄《阿姆斯特丹》《贖罪》《在切瑟爾海灘上》《時間中的孩子》...
其實我也沒看幾本
《百年孤獨》還是能配得上諾獎的吧,雖然也被嚴重高估


推薦閱讀:

如何評價莫言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莫言真的具有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實力嗎?
魯迅拒絕諾貝爾獎提名的真相到底是怎樣的?

TAG:外國文學 | 諾貝爾文學獎 | 伊恩·麥克尤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