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最近十幾年,越來越多的中國孩子取了四個字的名字?

像丁彥雨航、易烊千璽、劉循子墨,這種名字為什麼會流行起來?


ip v4已經飽和,所以就ip v6了唄


因為很特別啊


比如我這輩子都無法忘記第一次在學校花名冊上看到「白雪公主」這個名字的震驚。


----
哈哈哈哈哈哈我今天刷微博看見的

圖源id/侵刪


謝邀。

這題我喜歡

正文開始之前,我先推薦一個有意思的小玩意,沒啥學術性但是真的笑噴了。。。暴走大事件第四季19後半段。。。。好多梗引自這裡233提前聲明

——————不鬧了——————正文————————

個人認為,原因如下啊

第一,也是最重要的一點,是避免重名的考慮。

三國時代,仔細留意,絕大多數都是兩個字的,三個字的也大多是複姓單名
比如諸葛亮,淳于瓊,公孫瓚
也就是說絕大多數人都是單名。
而兩漢三國時期的人口不超過六千萬。三國時期更是跌破了兩千萬大關。
更重要的是,兩漢很多平民沒有名字
比如劉季
劉小四2333

到了明朝,你會發現,大多數的人都是三個字的。我們發現歷史名人基本上三個字的比重會佔到75%以上。別的不說,明朝皇帝除了朱棣全是三個字。

明朝人口最高峰至少在一億。由於清朝攤丁入畝之前,人頭稅導致民眾各種藏匿人口虛報丁數,個人認為實際數字到達兩億也是可能的。
朱元璋雖然也最初沒名字,但是我認為明朝有名字的比例和人口總數都比兩漢多得多。
這兩個因素加在一起,名字需求量大大增加

那麼到了現在,華人超過十五億人,他們個個都要起名字,這個重名問題已經更加嚴峻。

比如

張偉

我還想起幾個(我覺得王尼瑪除了張偉舉的例子都不典型) 王芳 李華 X建國 X海濤 相信屏幕前的小夥伴已經有人中了槍,被我點到了名字。
而你又不能取特別生僻的字,否則各種地方都麻煩,一不小心自己精心起好的名字就變成了X蛋蛋。

兩個字和三個字的名字數量差了一個數量級。

姓氏我們假設(為了方便起見)為1000,適於起名字的漢字如果有10000個(還是方便起見),那麼兩個字的名字只能生成一千萬個。

假如是三個字,這個數字瞬間就變成了1000億。但是詞語正序倒序是有限制的,所以不可能有這麼多。

更何況,張王李趙四大姓,好幾億人,這些人可是沒有1000姓這個基數的。

那就只好消失在茫茫張偉之中了。。。。

所以四個字的就有他的合理性啦

第二,男女平等深入人心,且本代人是中國歷史上唯一一代獨生子女。
跟誰姓在現代雖然不是很受重視,但是獨生子女也加大了跟誰姓這個問題的矛盾尖銳性。父母姓加在一起還是可以省去不少麻煩和衝突的。
說一下自身經歷吧,
當時我和初戀談的時候很想(不是妥協,就是很想生小孩能把雙方的姓加起來作為孩子的姓氏,我覺得結二姓之好的寓意很重要。
且四個字也挺有意思的。正好我們兩個姓連著讀起來特別順,當時還取了幾個挺好聽的名字呢……

現在也覺得這個方案比較合理,知乎有一個問題問所謂兩個孩子一個爸爸姓一個媽媽姓,我認為不好。

兩個孩子不一個姓總覺得怪怪的,而且姥姥姥爺爺爺奶奶容易偏心。

四個字兩個姓就省去了很多麻煩。

而且想起孩子的名字就能想起這是兩個人愛情的結晶,想想就很美好。

我就有這樣起名的同學,雖然她的父母姓讀起來比較違和23333

唉,想那麼多幹啥,畢竟我現在還是單身狗

相關回答

暴發戶與貴族的區別?

深扒遺毒數十載的傳銷式爆款文——《夏令營中的較量》

駁「健身小食堂」:為什麼你列舉的國家都是越「娘炮」越能打?因為你們對真正的力量一無所知


孩子的姓名反映的是父母的審美與知識,就目前來看,這些四字名取得很垃圾,姓名是一件很嚴肅的事情,取得張揚對孩子是種傷害。很明顯這些父母取名只顧得自己爽了。


到底有多少人這麼干,我沒看到數據不能亂說。但是卻是見到了很多奇葩的名字。

這隻能說我們在廢除了封建禮教的條條框框後,沒有建立新時代的道德和規矩,導致很多瘋子以自由為幌子糟蹋孩子的自尊。

一個拍腦門決定的名字對孩子的傷害是很大的。


其他答案談過原因了,我想說的是還有那麼一些四字名字純屬家長腦洞太大。

我有見過的比方說姓陳,叫陳魚落雁??一女孩。沒見過本人,當時就在想你家女兒要是真沉魚落雁還好說,這要是長大以後長殘了這得承受多少嘲笑啊??

此外聽別人說一個姓彭叫彭的一聲的,這??

名字還是不要搞得太奇怪比較好,舉個極端的例子我小學同學叫丁一,估計沒有比他筆畫更少的名字了。遲到罰抄寫他永遠第一個寫完_(:3」∠)_


瀉藥,現在不少人樂意給孩子起四個字的名字,這是追求時尚、張揚個性之舉,但也是社會的進步。人們現在對姓名的要求,已不僅僅是原來的「符號」作用了,而是突出文化和修養、夫妻共有的愛心,是個性的象徵。四字姓名也為國人的「名字擴充」開創了寬廣的路子,不僅不容易重複、好記、個性化突出,而且根據我們中國人讀詞念句的習慣,四字姓名讀起來更有一種詩意,一種兩字和三字姓名無法達到的韻味,這在我們朗讀漢語成語時就能體會出來。

  電話號碼要擴容,就必須增加號碼的位數;人的姓名要盡量避免重複,給國家人口管理減少麻煩,也就只有「擴字」這最實際的做法。這不僅需要前衛的思想,更要有一定學識,取出的名字才會有姓名的韻味和個性,給人美感。

  相信隨著社會的發展,我市的四字姓名會越來越多,也會越來越美。正像市民林先生所說,中國人太多了,不論你想到怎樣個性的兩字名、三字名,都有可能和別人重名。因此,為了給孩子取個獨一無二的名字,同時也為了給社會減少麻煩,我們不妨在姓名的改革上動動腦子,讓自己孩子的姓名成為一顆閃亮的星星。

  四字名的取名原則:

  姓氏字+ 輔助字

  這種格式是除了選定的姓氏外,其他三個字是不受限制可任意搭配的輔助字。

  姓氏字+ 輩譜字+ 輔助字

  這種格式適用於有輩譜字要求的人取名。

  父母姓氏組合+ 輔助字

  這種格式適用於要求按父母姓氏組合的人取名。

  名中的前兩個字均為父母姓氏,姓氏的組合要打破傳統觀念,以其構詞能力和組合的合理姓來確定放置的前後順序。同時放在後面的姓氏可根據組詞的需要用同音字替換,其他格式的組合父母姓氏亦如此。

  姓氏字+ 輔助字+ 姓氏字+ 輔助字

  其中的姓氏易、鄭,根據組詞的需要用了其諧音字益、振。這種格式的父母姓氏組合四字名,兩個不同姓氏的單名揉合在一起,別有風味。

  姓氏字+ 輔助字+ 姓氏字

  把父母姓氏置於天、地之位。象徵孩子是父母的愛情結晶,體現了父母對孩子的無限關愛。
←_←人類知識的搬運工←_←侵刪


一直都很抵制這種現象。說的好像結合父母兩方的姓之後就形成了一個新的姓氏了呢?比如趙王小明就是姓趙王啦?明明還是姓趙嘛!說的那麼高端,一下子就升華了呢。你可以隨便發明個姓嘛?

中華姓氏淵源流長,姓不僅僅是一個字,更是許多人追溯祖先的有力依據,也是家族的凝聚力和認同感所在。不是還有老話說「五百年前是一家」嗎?可見一個姓氏對人類社會發展是很重要的。

現在這些給孩子取四字名字的父母多是八零後,他們更想打破陳規,推陳出新,也許是因為自己的名字太過平凡或庸俗,一抓一大把,甚至是自己一生的遺憾,所以他們希望給孩子取個與眾不同的名字,畢竟名字一般會伴隨人的一生,如果給孩子取個好名字,人家估計對父母也會嘖嘖稱讚(比如別人一聽我的名字就說我父母好有文化呀,每次一跟他們說,二老臉上就掛滿了驕傲)。雖然重名確實讓人覺得這個名字缺乏個性,畢竟大家都希望自己的名字可以獨一無二,但重名也有盲目跟風跟流行的原因。比如現在滿學校都是子涵,子萱,心怡之類的,這難道也是時代的一個表現,就比如上個世紀八十年代都是建國,衛軍?

我覺得要想使孩子的姓名獨特,不一定非要使用四個字或者加上父母的姓。在選字方面另闢蹊徑,獨具匠心方能使人耳目一新。縱觀中國歷史,多少人的名字在現在是根本不會使用的,比如錯(司馬錯)現在要叫錯一定會被別人議論的吧。
還有丑(公孫丑)就更不用說了,誰家父母要是給孩子取這個字簡直要被說腦子被驢踢了!
還有贏盪!沒人覺得很霸氣嗎?!
還有疾(辛棄疾)等等等等。這些名字初次聽到頗感驚艷,而且有韻味,可能因為現代根本不會聽到有人叫這樣的名字。當然我也不是說一定要起這樣的名字,只是想說明好的字還是有很多的,不要都將眼光放在涵啊含啊翰啊瀚子啊紫啊梓啊的。

現在的父母一味追求名字的特別,甚至想在姓氏上大做文章,在我看來並不巧妙,反而覺得做作,甚至看到這種名字就能感覺到該父母內心住著個瑪麗蘇or傑克蘇。與其這樣奪人眼球,還不如花個心思真正取個與眾不同的名字,不一定是形式,而是內容,或者合適的才是最獨一無二的。

一個人如果可以把自己活成名字的氣質(人如其名),那這個名字就是他唯一的,再多重名都無所謂。


瀉藥。可是我叫費蘭克啊!三個字!!
不過我猜是為了酷, 我的孩子就取名就費特蘭斯洛特好了。


卸腰 想與眾不同,酷一點。再就是有的人是想讓孩子父母的姓並列比如李田XX
張於CC 於姬NN 方元WW 什麼的 畢竟隨母姓的少


居然被邀了?開天闢地啊。好吧,瀉藥。


被邀是令我惶恐的,因為完全什麼都不懂,不能稱為專家。尤其題主所提到的那幾個栗子,完全沒概念,我原以為現在出現的四字名字應該是父母姓並列的結果,沒想到花式這麼多。

四字名字的出現,原來我以為是因為女權的興起,母親地位的提高是的開始出現同冠父母姓氏的情況,這個應該是目前最普遍的吧。在港台也有這樣的情況,但是妻冠夫姓的結果。至於題主所說的那些,我真的不知道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想法。或許跟一些答主所說,顯得洋氣吧。

說到這裡其實挺糾結,究竟該不該說這是沒文化的一種表現呢?至少算傳統文化缺失的表現吧。我覺得我這麼說已經很友善了,前面幾個答主說是文化提高的表現我是怒答實名反對的。給孩子起一個太激進的名字,其實對孩子的成長並非好事,做父母的給孩子起名字真的不考慮孩子在學校的感受嗎?說不定因為這個名字會在學校度過十幾年苦難的歲月,而直到工作後也沒見得好。

————關於這種名字個人覺得沒文化的解釋的分割線————

在分析這個問題之前,其實應該用些篇幅回顧下中國人的姓名是怎麼樣形成的。

姓氏問題就不說了,就只說乳名,學名(訓名),表字。由於中國的習俗在漫漫歷史長河中有許多變化,我所說的只是個大概,估計接近明清吧。

首先是百度百科

乳名:又稱小名,意為孩子出生後在吃奶時期,父母給孩子起的昵稱,與學名不同,並不正式。意思簡單,琅琅上口,叫著親切,聽起入耳。
訓名:又稱學名。舊時世家、門閥的兒童,入學受教育時也會由父親、老師或其他長輩,取一個「訓名」,供老師稱呼,有別於小名、表字。
表字:舊時人在本名以外所起的表示德行或本名的意義的名字。


另根據度娘:
古代一般在孩子3個月大的時候,由父親取名,此即《儀禮·喪服》中所謂「故子生三月,則父名之。」至於取「字」,則在20歲行成人禮時進行。需要注意的是,後世就不這麼講究了,有時候先起個「小名」或是「奶名」,六七歲入學起蒙時才取正式名字。
這段出自古人如何起名字?_網易新聞中心

通過這個考據大約已經可以得出以下的結論:

就一般而言,孩子出生,父母會先給孩子起一個乳名(小名),比如狗剩之類的,並沒有其正式的名字,我想這有一部分原因是因為古時候兒童夭折率比較高,在成年前沒必要消耗名字這個資源。實際上我是聽說過在一定期限內夭折的孩子可能家譜都不一定會入。而等孩子開蒙上學的時候,老師、家族、父親者會起一個學名,這就是這個人的正式姓名了。而到了冠禮之時再有表字——我不知道表字是誰起,不過似乎應有自己起的例子,這就是所謂個人志向吧。

名字在漢代以前是單字的名字比較多,且據說因漢代風氣,叫忠的比較多了。我們知道現在修的家譜多可上追明代,而名字一般是雙字名,中間一字是族譜中表示輩分的,這點連老朱官家也不例外,所以這基本是目前名字的起法了。但到了建國後,傳統被打破,家譜成了四舊,習俗也出現了很大的變化,這一點大約城市中尤其明顯,80一代以後單字的名字居多起來,重名率飆升,這大概有兩個原因:一,沒文化,二,與傳統文化(家譜)告別。比如我自己,我父親一代還是兩字名,而我是單字的,原因是自我爺爺這輩建國後由農村進城,成為產業工人,與舊家族舊家譜失去聯繫。於是到中學的時候重名率達到一個班級有三個同名,全年級8個班,320人左右有8個同名(含同音),2%以上的比例,蔚為壯觀。


到90年代以後,港台文化的興起,雙字名隨著瓊瑤小說和TVB逐漸在大陸普及開來,而2000年以後,網路從象牙塔普及到中小學,鄉村非主流登堂入室,於是出現了網路、五行、陰陽、生肖、筆畫等雜糅的起名方法,比如我一個同事的兩個孩子,就嚴格按照筆畫、陰陽等等由取名公司負責取名,備選名字包括逸軒,怡萱等等……好吧,我談不下去了。

當然,名字是發展中的,一定會有人說我把四個字的名字看作沒文化的表現是裝逼。但文化問題有時就是保守的,就如同郭德綱所說,把老祖宗的東西都丟了,自己搞個四不像。這真的很好嗎?丟失了根的文化就是沒文化,就好像現在的所謂東方新魔幻,與傳統神鬼之說一點不接,那就是沒文化的表現。你的所謂東方新魔幻,其實根在歐洲,在日本。所以我認為名字就是要法古。

————個人生活的分割線——————

我個人給孩子起名字,要求如下:1,有出典,2,字簡單易寫易讀,無生僻字。前者代表父母美好的寄託,後者只求老師不為這個難為孩子而已。

所以我家孩子起名最後起的是「子衿」,取的是《詩經》和曹操《短歌行》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的典。有美男,才子之意。算是為父的一點寄託。其實開始還是不想用,覺得這個典出的太淺,太臭大街——結果給親戚朋友說,沒一個懂得「子衿」是什麼的。所以怎麼說:這就是傳統文化的缺失啊。而後來看著滿大街子墨,子涵,子*……又有一種很吃虧的感覺——為父的我明明不是那麼沒文化的(雖然也不太有文化,真有文化就不起子衿了)呀,怎麼就跟這些名字忽然混跡一個級別了呢!


我說個偏激點的觀點,歡迎來噴。
在我看來非複姓的四字姓名都是父母裝逼的產物,主要原因還是想彰顯個性與眾不同罷了。首先我承認我思想老舊傳統不願意接受新鮮事物,反正我在中國人姓名上依舊推崇姓氏+1或2字名的方式。原因很簡單,老祖宗留下來的傳統就是這樣。我這一輩人的交際圈裡沒有給孩子起四字姓名的,倒是新一代的90後新父母們相對之下要熱衷於4字姓名。追求男女平等的思想可以理解,但它的表現方式不是非要把娘姓帶上,本來這個人類文明的姓氏習慣就是男姓主導(美國女人結婚後不也是要改姓么)。還有原因說是重名太多了,我就呵呵了。中文大約十萬字,除去生僻字外的常用字大約3000-4000字,二字名用排列組合算一下至少也有3000*3000=900萬種組合吧?一個人一輩子交往和產生關係到的人能多到重名到影響生活的程度?


QQ號剛出來的時候是5位數,現在聽說都有11位數了。
我想道理大抵是相同的吧。


不謝腰,我就是兩個字的名字——∩_∩,而且我不喜歡四個字的名字,也沒發現周圍很多四個字的名字。最後再說一句,易烊千璽這名真的很難聽也很難看!


瀉藥。


那我只能感謝當面我爸媽沒有給我取「亡羊補牢」……

爸爸姓王,媽媽姓楊

( ?? ??? )


練車的時遇到一位叫令狐客卿,可以很武俠。
不過四個字的名字叫的時候都是叫兩個字。
____________
我室友的名字叫朱吾穎舒,每次被別人問她名字都會說一句朱吾是複姓嗎?

哈哈哈!其實名字還是挺好聽的。


我認為有以下幾點原因。

第一,隨著人口增加,重名的人越來越多。在千禧年之後,很多父母開始選擇四字姓名,既解決了重名問題,又彰顯獨特,尤其和某些褒義成語諧音,也帶有祝願之意。有「一字姓+三字名」,也有「雙姓+雙名」模式。

第二,隨著對男女地位的觀點不斷進步,為了彰顯男女的平等,很多地方開始取用父姓和母姓組合,再加二字組成四字姓名。
寓意有:並子孫後裔一脈相承,繼承兩家香火;強調男女平等。

第三,港台地區,結婚以後女性要在姓名前加上夫姓,形成「夫姓+父姓+雙字」格式。

第四,複姓。


我姓李,要我給孩子起名字就叫做
:李子阿姆斯特朗迴旋電磁炮

很早之前看過一篇文章,我大體複述一下。
說主人公(就叫他小明吧)很悲慘,他的時代人口太多,多到沒有名字可以用(不允許重名)。他的父母從他爺爺輩(作家)的作品中找了所有的名字都被人用過了。
這天小明在路上走,機緣巧合阻止了一場恐怖襲擊。但自己也掛掉了。
為了讚揚他,政府獎勵給他一個名字。
哀悼儀式上,小明母親說…:我的亂七八糟紅紅火火恍恍惚惚12694(大體就是很雜亂)呀,你怎麼就死了。
名字還沒有讀完,一個工作人員說,對不起,快一點亂七八糟紅紅火火恍恍惚惚12694這個名字還有人等著用哪。

現代人起名字大體都不考慮什麼特殊含義。以前不是什麼女詩經男楚辭嗎,還好狗蛋也不多了。反正我的名字是 算命先生起的。新生代婦女大概沒有老一輩的思想了。


三位工號滿了
排四位工號了


瀉藥
但我不知道為何要邀請我……
我想還是為了體現個性,避免重名以及解決隨父姓還是隨母姓的問題吧


推薦閱讀:

古龍小說里名字的含義?
在知乎上为什么很多人不用真实头像和姓名呢?
女生有著男生一樣的名字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給小孩起名有什麼技巧么?
你的乳名是什麼?

TAG:姓名 | 流行 | 名字 | 取名 | 社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