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进入职场 1~2 年的人来说,做「自己擅长的事」是一种好的选择吗?
本题已加入圆桌 ? 职业倦怠与跳槽须知 更多「职业倦怠」「跳槽」等相关的话题欢迎关注讨论
3~5 年呢,更久呢?
谢邀 @刘柯
做擅长的事情,是正确的选择,不因出身、专业限制自己,像方文山、周杰伦。
擅长意味着个人动机、兴趣、能力与职位的匹配,更容易做出成绩实现自我价值。
所以我的答案是:无论什么时候,做擅长的事都是个好的选择。
只想得到是或否的童鞋,就不用往下看了。
………………不正经分割线………………
下面的内容讲的是:了解什么是擅长,自己擅长什么,以及不要过早贴标签自我设限。
苏格拉底曾经说过,人最难的是认识自己。
一、起跑线焦虑
很多知友私信或值乎咨询我时,总会说到:我想从事市场工作,而我老板非要我在销售岗位待满一年,我觉得自己看到了目标还要做些不相干的就是在浪费青春唉…or…我想从事人力资源专家(COE)工作,而老板非安排我在员工服务岗位(SSC),申请调岗没批,该不该辞职?
遇到这样的人我很纠结,一方面为他们这代人能有如此高的成就动机和事业心,主动的职业生涯规划意识而感到高兴。
另一方面,我感觉好像自己落伍了,所有人都那么急,只有我慢半拍,是众人皆醒我独醉吗?(不是那个一人我饮酒醉,求饶)
貌似全世界都成了A型人格?而明明是A型人格的我,在你们面前显得这么B,都快2B了。
注:A型人格具有较高的进取心、侵略性、自信心、成就感,并且容易紧张;B型人格者则属较松散、与世无争,对任何事皆处之泰然(FriedmanRosenman,1974)。
整个社会陷入一种起跑线焦虑,一种“没时间解释了快上车!”的急躁缓缓弥漫。
刚毕业的孩子们啊,延迟退休后的你们职业生涯从22到65岁+(甚至70),也就是你还要小半个世纪的历程要奋斗,干嘛那么早冲刺?
人这一辈子活的是生活,不是事业。那些成就,压在不成熟的人身上,都是负担。
万众创业的时代,媒体上的软文汤香四溢……白手起家亿万富翁,商界奇少年身价亿万……新闻本来就好猎奇,结果有人胡说,还就有人胡听……被这些媒体所环绕的你,因为易得性直觉(availability heuristic)一想到成功,就是大学刚毕业就身价千万,一个PPT种子轮融资千万……你只看到了创业成功,你哪知道中国每天多少家创业公司注销呢?
想一下,微博上除了文体界的当红小鲜肉啥的,有几个是在30之前成名的?越是大成就,恐怕来的越晚吧?这几年诺贝尔奖得主平均年龄都超60岁了,最美不过夕阳红啊。
不要怕输在起跑线上,如果说输,你还是蝌蚪的时候就输了。
人更不应该过早为自己做好长远而细致的职业生涯规划。因为:
1、你对自己认识太少
你所了解的技能,可能只是最浅显的冰山一角。
比如我在某卫视节目一求职节目做HR专家的时候,见到一个爱唱歌的小伙子,希望在企业内找一个能跟唱歌相关的职业。
比如某个内蒙小伙子,从小爱做饭,希望到企业找一个跟美食相关的职位……
再比如一个会武术的小伙子,希望到企业找一个发挥一技之长的职位……
行政、厨师、保安?这就是你们看到的技能?
你就以为这些特长就是你将来所有的凭借?
当然,大学时有个同学非常爱组织活动,团支部活动委员,毕业时进入职业培训师行业,再过两年又回甲方踏踏实实做起了。
初入社会或者还没入社会的人常犯的错误就是,总用形式逻辑(一种他们早已全然掌握的简单策略)去认识、理解自己所处的情境。觉得自己会点这个就可以算职业优势了……
不该入行太早,是因你懂得太少。
2 社会发展的太快
咱不说《百鸟朝凤》响器班的唢呐艺人,就说说打字员。我初中时还能看到复印店有招打字员,现在别说打字了,语音识别率那么高了,输入法眼看就要取消了。银行柜员多好的职位,可10年后小桂圆可能就没几个了,恐怕银行也虚拟了……
不要指望你的规划会在5年10年后还能派上用场,只有开发自己更内在的潜力才能永远不下岗。
二、初入职场干点正经事
初入职场的阶段是职业的探索期,人们还在摸索着自己适合什么,这个时期要做两件事情:认识自己和融入世界。
1、发展自我意识
自我意识是有效管理职业生涯的基础。相较于国外的学生,国内的学生简直一直生活在鸡笼里,接触社会的机会太少了。同时国内的大学生职业教育又过于流于形式,致使大学生即便工作了一两年,都不知道自己是否喜欢、适合这份工作。别人夸两句,就觉得能力爆棚,领导训两句,就恨不得无地自容。
职业发展是个匹配的过程,但是大学生普遍对自己的才能、兴趣、价值观和生活方式偏好缺乏深刻的理解。这也难怪知乎小伙伴们,成群结队地找小红拖拉机老师问:我做建筑、会计、柜员、销售、产品、老师……我对现在自己的工作状态非常不满意,我想成为一个HR,请问应该怎么做?
你们以为HR是福利院还是大保健?什么干的不爽了就来干HR?
一般来说,对职业分类的了解和对自我的测评能够充分了解自己的特点及适合的职位,但是心理测评很多情况下还是起到参考作用,需要个体结合生活的反馈,一点点来认识自己的动机、兴趣、擅长是什么,逐渐明朗起来自己的职业生涯。
同时,步入社会后的一些关键事件,比如找工作屡屡受挫、第一次被老板训/试用期未通过、第一次竞聘失败等等……的经历也会更加有助于青年人以全新的、更为复杂和缜密、而不是那么僵化的方式思考现实世界。他们不再单纯地运用形式逻辑于某一情境,而是运用更为广泛的后形式思维看待趋势和模式、个性与选择。这也能够让他们更有效地应对复杂的环境,看待职业发展问题更加理智。
2、进入成人世界
这里说的成人世界,可不是说进入霓虹国的成人世界啊亲~
在职业生涯的理论上有一个极其重要的阶段叫青年期(约17-45岁),这里面还有个重要的时期叫青年期早期(22-28)。这段时间青年人刚进入成人世界,面临两个可能互相矛盾的使命:A.尝试不同角色(工作、人际关系),体验成人期,同时又要保留自由选择的权利;B.建立一个稳定的生活结构。有些青年人强调,这只是试探性的使命,不会真正形成对他人和组织的实际承诺,而另一些年轻人却由此形成了可以确保将来一帆风顺的人际关系。
但是无论选择哪个,过程中难免遇到问题。因为那些强调选择权和试探的人可能把握不准,自己能不能发展出有意义的人际关系,而强调稳定,强调对工作、组织和其他人(如爱情)承诺的年轻人,对于承诺是否过于死板、不成熟也毫无把握。
好在,无论你选择哪种状态,“而立之年”的30岁大关,总会刺激人们对自己的生活结构进行在评价。
Daniel K. Levinson说:人的内心深处有一个声音告诉自己,“如果我想改变我的生活——有哪些地方需要更改或者放弃,或者是以往而需要补充的——我就必须从现在开始,否则就太迟了”。
存在于30岁的转型期中的上述感觉给沉思、成长和生活的再定位提供了机会。
随着将来高等教育的发展,硕士和博士的比重会增加,而退休年龄的延迟与平均寿命的增长,延长了人生每个区间。这个30岁的坎,很可能就延迟到35岁了(高兴不?),甚至青年期都要延迟到50岁了我脚着。
所以,在30岁之前,可以多尝试几个爱好和几个职业方向,你有大把时间可以改正。
三、什么时候开始做擅长的事情呢?
在我看来,晚一点做擅长的事情更有意义。当然,有人会说这是“何不食肉糜”,您要非这么理解也没问题,我说的确实一种应该要过的生活,而并不是每个人都适合的生活,但是我的回答我会兜底,所以看完再下结论。
今后的社会会越来越宽容,越来越能接受这种跨职业的调整,虽然现在还有一些归零歧视(如面试时HR问:你为何没有职业生涯规划?老是跳来跳去经验不都白积累了?)。
在30岁之前,不要锁定自己的技能树,人生没有那么多必然。太早做自己擅长的事情,容易让自己功能固着(functional fixedness)在某一个领域,失去探究更大的世界的机会。
但以下几点来检验,如果都满足的话,说明可以做这件擅长的事情,有一条不满足,你都需要反思这个是否能带来长远的益处与发展。
1、能否带来超出一般水平的效率产出?
1975年,美国心理学家Mihaly Csikszentmihalyi提出了特别成功的人士,经常会谈到他们一个共同的体验。就是每当从事自己喜欢的工作时,他们全神贯注的忘我状态,时常让他们遗忘了当前时间的流逝和周遭环境的变化。当然了,这根兴趣、能力、知识经验储备都有关系,在以上因素相匹配的前提下,擅长和爱好的工作往往能得到更集中的注意力和更高效的产出。
这种经由全神贯注所产生的极乐的心理体验,Mihaly称之为“flow”(心流),并认为这是一种最佳的体验。后来被在UCB多年又回到T大执教的彭凯平老师改名为福流,也挺有社会主义特色的。
所以能做擅长的事情,本身是一种幸福体验,而且也能代来更高的绩效产出,如果你从事的工作总能带来福流的体验,那说明工作和自己的匹配。
但是福流的模型也示意,不要总固着在特定区域。如果增加了了技能水平,也要增加任务的挑战感的。
2、能否带来超越外界对你预期的价值或定位?
如果你的擅长能到直接领导和间接领导的认可,同时为你获得了更多进入领导-下属内圈关系的机会,以及获得显性的荣誉、奖励、加薪和晋升。那么这些擅长是值得及时发挥的。
但如果你的擅长经常会被别的同事贴标签,比如某某某不就会个****嘛,除了****他还会干什么?
当然,这也要看说话的人说的客观还是妒忌恨,如果客观,你就该反思意识到,这个擅长是否会限制你的定位,这个定位是说,会不会定位在某一固定技能(如擅长做Excel函数)而被贴标签?
这可能不是将来要依赖的优势点。
3、其深度厚度是否值得长期挖掘性?
擅长的工作,是否能抽离提取出具有高概括性的知识体系? 它应该能丰富你的思维框架,并完善你的理论知识架构,同时你对理论的掌握能够帮助你建立起在这一领域的专业地位,增强你的专业定位,最终,这些知识、经验可以迁移到相关更广阔的领域。
如果,只面向某一单项任务,不能帮你建立起对工作、人际等方面的认识与理论知识框架。可能就是一口不值得浪费时间的枯井。
如果这三个的答案都是“是”,早点从事这样的“擅长”也可以。
「完」
知乎 Live 专题 : 跳槽求职必修课「面试加分指南」- 小红拖拉机主讲
附送我的一些精选回答(部分已在日报上和大家见过面了)
「面试篇」
如何制作高水平简历?
有哪些应届生需要留心的面试技巧?
面试官问你的缺点是什么,应该如何回答?
「职场篇」
进入职场1~2年的人,做「自己擅长的事」是一种好的选择吗?
毕业后工作的成长速度差异是如何造成的?
20 岁做什么,可以在 5 年后受益匪浅?
怎样才能告别充满「重复任务」的工作,进入职业发展的新阶段?
「心理篇」
休假或跳槽有助于解决工作的倦怠感吗?
如何克服严重的拖延症?
为什么制定的计划总是实现不了?
初入职场的新人,什么行为或者话会让老员工反感?
「跳槽篇」
离职前一定要找好下家吗?公司招聘时一般如何看待裸辞和骑驴找马?
在考虑是否要「跳槽」前,至少应该考虑清楚哪些问题?
怎样的跳槽频次在 HR 眼中是合理的?如果跳槽次数太多,如何合理化?
跳槽面试时,是否应该如实澄清上一家的离职原因?
「HR篇」
人力资源管理,适合初学者的书籍有哪些呢?
HR 做到什么程度叫专业?发展之路有哪些?
HR在公司中没有地位和价值?转行做HR难吗?
怎么通过面试辨别一个人的责任心?
搞搞笑,涨姿势,来我的专栏:HR小白进化论
.
要看[自己擅长的事]本身有没有拓展性,是否可以通向你想成为的人,以及你本人在能擅长到什么地步,十里挑一的擅长和万里、百万里挑一的擅长不是一个层面的。
如果[自己擅长的事]没有拓展性、且自己也只是十里挑一的擅长,此时的蜜糖就是彼时的砒霜,这就如很多青年才俊才20岁一无所有的时候,找了一个自己不算喜欢但能驾驭的普通女孩,当时是爽了;但等过几年自己发达了,要摆脱局面却变得很难,或者要付出很大代价。
有的岗位本身是没有拓展型的,集中在社会需求量大的技能类岗位,此处应有举例,但举例会被人打......这种工作不需要非常强的技能,你只要刚好擅长,就能得心应手。但它们的缺点是,你做五年十年还是这样,想转管理或者成为大师是不可能的。更可怕的是,因为你擅长这个,你还能被认为是表现优秀的员工,对自己在将来会遇到的困难毫无觉察。
有的岗位有拓展性,但对于特定的人群会有其他方面的负面影响。比如销售、记者,对于擅长此道的男性是非常好的职业开场,但从事这这些岗位的女性在相亲时,有时会遇到大众成见的影响。很多人不愿意找女销售、女记者做伴侣,这个虽然是成见,但确实存在。所以对于那些希望自己有美满婚姻的女孩子,面对这些岗位就需要多考虑一层。
有一种情况是绝对[是]的,那就是[自己擅长的事]上自己拥有绝对的天赋,万里挑一、百万里挑一的那种,比如各种体育明星、演艺明星、发明家、超级作家、画家、作曲家等等,莫扎特7岁登台,张亚勤20出头就开始科学家生涯,钢琴家宋思衡3岁学琴起就一直干音乐这一行。
当你在做每一个选择时,问问自己心目中最想成为的形象,再反思这个选择是否能通向你心中哪个形象。从当下擅长推导将来,可能会有很多个分支。而从未来倒推到当下,才是自己想要的方向。
拿最稳定的事当工作,因为这是你赖以生存的技能。生存的事情,不要谈擅不擅长,要求稳。
拿最擅长的事当副业,因为这是你赖以求发展的技能。发展的事情,不要谈稳不稳,要擅长。
前者先算败后算胜,吃饱饭穿好衣足够家庭开支并且给后者留下充裕的时间。
后者先算胜后算败,有趣,想做,擅长,足够让自己有动力坚持做下去。
一手稳,一手健,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
有很多年轻人,以自身的教训回答的内容都是:我刚毕业的时候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怎么怎么样,我刚毕业的时候做我擅长的事情,怎么怎么样,你知道为什么他们的答案如此不一致吗?就是因为,当今年代,对于职业来说,不管是你擅长的还是你喜欢的或者你想做的,都不稳定。
在60、70后的年代,他们遇上了好时机,可能不需要稳,只需要发展,整个社会都在进步,新的机会和职位层出不穷,360行行行有状元。所以那个年代的人,普遍会有“努力,发奋,图强”,追求狼性,追求奋斗的价值观。在他们那个年代的人看来,一个人的正轨职业和他自己的利益是一致的。努力工作,就会升职,加薪,当上ceo,赢娶白富美,走上人生巅峰。闭着眼睛都知道这个问题下面会有一大票70后在哪里传授人生经验:做有意义的事情,做有价值的事情,坚持做,会有回报的。对于他们那代人年轻的时候来说,的确如此,简直是真理,但是放到现在,简直是狗屁。
对于85后来说,社会发展变慢了,机会变少了,360行状元位子都钦定了,如果还听那群赶上好时机的人来给你说教:要做有兴趣的事情,要专心,要努力,要发奋图强,到时候你买不起房子,说教的人会把自己在好时机买的房子让给你吗?到时候公司没有职位给你升,他们会把屁股让开把位子给你吗?公务员没有职务留给你,他们会把权力放到你手上吗?他们只会灌鸡汤而已。资源在别人手上的时候,你只能去幻想创造资源,而不是捡漏。因为捡漏是只有少数幸运儿可以碰到的事情。
对于85后的人来说,如果没有父母的启动资金,买不起房是常态,工作没有未来很快碰到天花板也是常态,60、70后延迟退休,85后上不去更是常态,这种时候,你唯一前进的希望,就寄托于你擅长的事情变出来的副业了。能变出来多少,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依旧是靠运气的。这就是为什么我说两手都要抓,稳定的职业不能放的道理。凡事先虑败,后虑胜,先求稳,后求进,得先保证留得青山在,才能不怕没柴烧。
所以题主啊,如果你不认为你是万中无一的幸运儿,记得啊,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先稳住,然后徐图之。题主没有进一步说明这个问题,如果评估它是不是好的选择,首先我们要知道这种选择到底是一种什么选择,我姑且可以把它解释为工作/职业的选择。“工作选择”(work)和“职业选择”(career)是不同的。 @李石 的答案已经从工作层面做了一些回答,那么我从“职业”面向再延伸一些来说。
简单的来说,如果是职业选择,那么只有“擅长”是不够的,尤其是进入职场1-2年的新人来说,前幾年需要不断的进行探索和适应。若简单停留在自己擅长的事情就认为是一种好的选择显然对未来的职业发展不利。从职业生涯的长远角度来看,好的职业选择和发展还需要结合自己的能力、兴趣、特质人格、自我概念等等进行思考。
- 能力
题主所说的“擅长的事”实际上可能比较贴近能力这一要素里的“工作相关特殊能力”(能力还包含一般的认知能力),这种能力是可以通过训练获得的知识、技能或反应(Bennett,Seashore Wesman,1982),能力极有利于工作绩效的提高,因此做“自己擅长的事”从这方面来讲是很利于工作成就感获得的。职场新人通过大学的教育训练已经积累了一定的能力,但自己的能力其实仍有很多可提升的部分,就像木桶的长短板一样。只做自己擅长的事,长期忽视自己的短板是不利的。这个时代也是快速变化的时代,即使是一样的工作职位也在不停的更新工作内容。因此对于职场新人来说,眼下做擅长的事当然会让你的挫折感变少,但还是需要提升自己的一些核心能力,尤其是学习能力。
- 兴趣
兴趣解释起来很简单,当然就是一种倾向性(tropisms),我们趋向喜爱的活动,避开不喜爱的活动(Strong,1943),不同的职业有不同的兴趣组合。兴趣和能力的差异会影响个体的心理适应状况。如果工作只是擅长做,而非喜欢做,那么后期就容易缺乏前进的动力、职业任期以及自己的满意感。这也就是为什么说只有擅长是不够的。以特质因素理论来看,当个人的能力、兴趣和职业相当匹配的时候,才是好的选择。
- 人格
其实还有一部分人认为兴趣就是人格的表现(Holland,1985)。而且平时我们也会发现“职业人格”,也就是说有一些职业的人他们有一些类似的特点。如果自己的偏好、人格与这些职业本来就是最相似的,那么选择这样的职业就更利于发展。举例来说,如果你是外向的,那么可能就比较适合社会型的、企业型的职业,如果你是开放型人格,那么就比较适合研究型、艺术型的职业。同时,职业也会型塑你的人格,让你不知不觉变成“某类人”。所以职场新人从长远来看,也许要思考自己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你的自我发展朝向什么样的方向,这时的选择才是最稳固、坚定和丰富的,这样能让你的选择和你个人的发展结合起来,而不只是单薄的做自己擅长的事,做一个社会分工里的工作者。
最后我想说,实际上我们可以把职业选择看做是我们自我概念的一种表达。因此探索自我、了解自我,知道自己是谁、爱做什么、想做什么、能做什么等等是我们在选择时要不断尝试、思考的问题,也许这样才能让你的职业生涯丰富的发展,总是做出不让自己后悔的选择。
参考书籍及文献
Osipow,S. H., Fitzgerald, L. F. (1995). Theories of career development 4thedition. Pearson
Bennett,G. K., Seashore, H. G., Wesman, A. G. (1982). Differential aptitude
tests: Administrator"s handbook. New
York: Psychological Corp.
Strong,E. K. (1943). Vocational
interests of men and women.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Holland, J. L.(1985)Makingvocationalchoices: A theory of vocationalpersonalities and
work environments,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Hall
作为一个职场新人,但曾经有过HR经验,且和不少HR打过交道的人来斗胆来回答一下这个问题:
首先,我的观点是职业生涯后期从事的工作一定要是你擅长的,但在前期未必要是你擅长的。
但是,凡事无绝对,因为对于踏入职场时间不久的新人来说,最重要的一点是先生存下去,所以,我们刚开始做的工作还真不一定是自己擅长的事,所以可能就会出现这样几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你是一个对自己有着深刻认知的人,早在学校里就有了自己以后想要为之的目标,并且不论以后会发生什么样的情况,都不会轻易动摇,这样的人现实中有,但很少,目前为止,我在生活中碰到的这样的人只有一个,我从骨子里非常佩服这一类人,有理想,有行动力,知道自己擅长什么,想要什么,目标非常细化,并且不会被旁人所轻易动摇,这样的人,多半不需要别人为其操心,他们也多半能得到自己想要的。
第二种情况:读书期间,你和大部分的学生一样,成绩普通,没有太过突出的部分,高考时的专业只是单纯的听从父母的意见或是冲着热门专业的名气去的,没有太多自己的想法,学生时期也没有足够的实习经历,毕业后,可能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都迷茫着不知道要做什么,那么很可能你的第一份工作并不是你喜欢或擅长的,而是你在自身能力范围内能找到的或薪资相对较高的,毕竟人总是要先实现自己的生存价值。
由第二种情况深入,又会出现以下两种情境:
A:你刚开始可能从事的是一份不擅长的工作,但由于种种原因你没有办法在短期内更换,那么你能做的只有忍受下去,所以,在这份工作中,当你努力去改变自己,并且努力去适应、配合这份工作,在经过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磨合后,你渐渐的可以做到去胜任这份工作,并且在工作完成后产生了一种满足感和成就感,于是继续把精力投入其中,从而形成良性循环,于是这份工作就变成你擅长的了。
B:你从事的这份工作你并不擅长,在你付出了一定的精力和时间后还是效果不佳或者不感兴趣,导致消极怠工,那么这个时候,你的确需要考虑的是换一份工作了,并且开始尝试一下其他的可能性。但我不建议从兴趣爱好入手,因为人的喜好是动态的,不断变化的,你更应该关注的,是你之前的人生中一直在长期坚持的事,比如运动,那你也许可以考虑健身行业,比如写作,那你可以考虑文案、编辑。兴趣爱好未必能长期坚持,但能长期坚持下去的,必定是你擅长并且喜欢,从而能给你产生回报的事情。
所以在职业生涯前期我认为你的首要任务是先适应职场,并且让自己生存下去,同时去尝试一切的可能性。而在这一阶段过后,当你对自己有了足够的认知之后,你就可以考虑是把眼前的工作变成自己擅长的还是去寻求另一种机会了。
职业生涯后期,你所做的一定要是你擅长的事,而在前期,未必,你还有太多可以去改变的可能性,你的职场三观还未成型以前,一切都来得及。
如果你还有关于职业发展的问题的,也欢迎来和我一起探讨,一起研究&>&<
详情可以看这篇文章:踏入职场的1-2年内是否要选择一份擅长的工作?
【孙志超】游戏里的人生攻略
谢 @刘柯 邀(好激动)。
我的回答是不一定(倾向于否),在我看来,对于进入职场1~2年的人来说,做「自己喜欢的事」是一种更好的选择。
以我的切身经历给 @小红拖拉机 唱一唱反调:刚毕业那会儿,英语系毕业的我,找了份助理的工作,最擅长的是英文翻译和给领导安排活动。即使后来被转到Marketing,做的也是市场活动安排。什么digital marketing/social media/content marketing对我来说简直和天书一样。如今我在digital marketing这条不归路已经越走越远,码字设计infographics,运营企业微博、LinkedIn、微信、开设知乎机构账户,我都在做,放在2008年,这些绝对不是我擅长做的事,但确实是我喜欢做的事。运气好,借着社交媒体领域的成绩,我最终有幸加盟美世。
对很多人来说,擅长的事就是喜欢的事,的确,我不排斥翻译和安排市场活动的工作,但是我最爱的工作无疑是通过写字和社交媒体影响受众。
说完自己的案例说理由——对于新入职场1-2年的人来说,为什么做自己喜欢的事是更好的选择?
- 做喜欢的事情,更有动力,很可能在短时间内将喜欢变成擅长;
- 新入职场的年轻人有空间试错,先尝试喜欢的事情,如果失败掉头回来做擅长的事情还来得及。
较真完之后,引用一下LinkedIn创始人Reid Hoffman给新职场人提过的建议,个人认为Asset、Aspirations以及Market Realities都是职业发展的大前提,都很重要,不建议割裂开来单独讨论:
在如今人才市场不断变化、竞争激烈、不确定性增加、传统思维中的职业路径不再稳定的大环境下,年轻人想要成功需要搭建自己的竞争优势(Competitive Advantage),包括:
- Asset:你擅长的事情,你懂得的知识,以及你的人脉;
- Aspirations:你喜欢做什么?你想做什么?你的人生目标是什么?
- Market Realities:企业愿意付钱给你做什么?
安利一些回答:
面试:
如何回答不靠谱的面试问题 - 瞎说职场 - 知乎专栏
面试官问现在工资是多少,该怎么回答? - Sean Ye 的回答
面试官问你的缺点是什么,应该如何回答? - Sean Ye 的回答
如何评价应届生在面试中说的「虽然我没有经验,但是我非常愿意学习」这句话? - Sean Ye 的回答
求职:
在考虑是否要「跳槽」前,至少应该考虑清楚哪些问题? - Sean Ye 的回答 - 知乎
跳槽面试时,是否应该如实澄清上一家的离职原因? - Sean Ye 的回答 - 知乎
如何制作高水平简历? - Sean Ye 的回答 - 知乎
提离职被老板加薪挽留,该怎么办? - Sean Ye 的回答
怎样看待应届生喜欢辞职?这是 90 后所特有的吗? - Sean Ye 的回答
工作五年,给名企投简历却石沉大海,怎么办? - Sean Ye的文章 - 知乎专栏
在中国,英语流利能给个人带来多少额外的收益? - Sean Ye 的回答
哪些道理是你踏入社会才明白的? - Sean Ye 的回答 - 知乎
离职前需要注意哪些细节? - Sean Ye 的回答 - 知乎
如何看待女员工怀孕后被劝离职的事件? - Sean Ye 的回答
公司福利待遇好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 Sean Ye的回答
劝退员工,你问过劳动合同法了吗? - 瞎说职场 - 知乎专栏
对于进入职场 1~2 年的人来说,做「自己擅长的事」是一种好的选择吗?
答案取决于,工作对你来说是目的还是手段,你是享受工作的过程,还是追求工作的成果。
- 如果工作是你的目的。
恰好这类工作还是你擅长的,那么短期来看,这是好事,你有充足的热情了解工作、提升能力、发展职业。
不过,长期来看,难以坚持。当爱好变为工作的时候,爱好往往就不再是爱好了。比如说,我见过很多喜欢打游戏的年轻人(真不想用这个词),一个个都憧憬着大师、王者,走向电竞的领奖台。恰巧我对电竞稍有了解(两个兄弟是10年WCG,LOL项目中国代表选手,1个朋友刚拿了今年OW国内比赛冠军),真正的电竞选手每天最少8小时以上的刻意练习,团队磨合各种的鸡毛蒜皮。
这时候能坚持下来的,少之又少,绝大多数人会不忘初心的回到爱好水平。
- 如果工作只是手段,那我们要重新定义目的,只有明确目的才能评估手段。
如果想赚很多钱,现在你「自己擅长的事」未来能赚很多钱么?
如果想管很多人,现在你「自己擅长的事」未来能管很多人么?
为什么突出现在。
因为人生很长,职场很久,我们这一代人至少要工作30-35年。
30岁,甚至35岁前别太急着给自己贴上标签,是什么人,擅长什么事;
回头看看5年前,10年前的自己,当时自己是什么人,又擅长什么事呢。
与其画地为牢,不如登高远眺。
重点提醒,如果你(像问题中描述的一样)只有一个选择,那么,这就是最好的选择。
我等凡夫俗子拼命努力的意义,正是为了让自己多点选择。
————————广告——————————
1月8日的 知乎 Live 管理常识课,欢迎捧场。
任何时候,做自己擅长的事,都是最优解,没有之一。
做自己擅长的事情,幸福指数会比较高。
做起来得心应手,成就感来的也比较快。
在升职加薪的路上走的也会相对顺利一些(暂定,这项还取决于很多其他因素)
很多人的固定思维,总觉得我学的专业是这个就
一定要从事这类的公司。但可能那是条不适合你的路…
-----
从高中文理分科开始,我就是学理科的。本科学工程力学,研究生还是力学相关,毕业之后一直做工程师。时间越久,越觉得自己不合适。做得越久,幸福感越低…
大胆放弃之前的一切,选择了转行。不敢说比之前好多少,但起码每天做的很开心,对未来也有盼头了…
我个人觉得做自己擅长的事情,更容易成功、快乐,也更容易幸福,但是倘若把舒适区当做擅长的事情,就另当别论了。
-1-
小夏是我的前同事,一米六八的个子,一百来斤,大长腿。爱穿短裤,喜欢画妆。
记得她刚来公司的时候正值夏天,她穿着自己买的黑色工作裙,比我们的工作裙稍短一些,露出又细又直又白的大长腿。去食堂吃饭,直接秒杀一大批男同事和男客户。
办公室里十几个女人,眉毛都是找她修,要是出去有个应酬,她可以帮忙化个淡妆,给头发做个简单造型。有她的日子,大家伙都变美了。
那会儿,我们都觉得小夏更适合做美容一类的行业。因为她真的很有天赋。她没有经过专业的培训,但是做起来有模有样。
每次大家伙都劝她,趁年轻,干脆去学美容算了。但又舍不得她走,怕她走了就没人修眉了(哈哈,完全是出于自私的想法)。
后来,她真的辞职了。不过不是转行,是回家结婚生娃去了(唉,不差钱的人都是这么随意)。然后,销声匿迹了好长一段时间。
前两天在朋友圈,突然看到小夏穿着白大褂给一个姐姐做脸的图片,没隔一会儿又发了一个给客户纹眉的视频。
大家伙一阵惊呼,小样儿,看来是真的改行了。
有关系好的同事问她,她说是的。因为她本身也就喜欢捣鼓这些事情,所以上手比较快,做起来也不觉得吃力,已经可以接客户了。
还说,比以前的工作更得心应手,还可以把自己打扮地美美的,整个上班时间都很轻松愉悦。
如大家伙所期待的,小夏终于做了她应该做的行业,整个人都容光焕发,比以前更幸福了。
-2-
像小夏这般能在年轻的时候找到自己擅长的事情,然后着手去做的人,真的不多。很多时候,我们都是在跟生活对抗,对自己不擅长的事情死扛。认为,人生哪有那么多自己喜欢又擅长的事情来做,咬咬牙就过去了。
哪怕是自己不擅长的事情,经过努力,也会做得很好。这一点,我相信。就像我们上班,大多数时候都是为了挣钱,为了拿奖金也会加班加点把工作做好,做到老板满意。可是每当夜晚降临的时候,不仅觉得身累,心更累。
总觉得自己的生活哪里不对劲。仿佛别人是在生活,而我们只是在生存而已。
刚毕业那会儿我在一家公司做文职,看到销售部门的同事挣钱多,我就想着做销售。因为那个时候真的很差钱。刚毕业上班,自己独立了才知道,生活中处处都要钱。也不再好意思跟父母伸手要钱,只能自己努力挣钱。
后来我跟领导说调岗,领导说文职挺适合我。言外之意就是不想给我调岗。
我那时一心想做销售,不惜辞职的代价再找工作,后来还真的找到了一份销售工作。可是干了没多久,我就后悔了。也许我真的不适合做销售,那段时间压力特别大,白天神经紧绷,晚上睡不好觉,脑子里天天想的就是如何跟客户沟通。
不知不觉,脸上也长了好多痘痘。看着镜子里的自己,我真的不敢认识了。
后来结婚,为了能照顾到家庭。我又换回了文职类的工作。重新做回办公桌前的那一刻,我体会到了从未有过的轻松。薪资待遇比起做销售时候是少了些,可是我快活啊。
随着有规律的上下班,脸上的痘痘也渐渐消了。
说来说去还是年轻啊,谁不是从年轻走过,谁年轻的时候没犯过错。贵在迷途知返。
当意识到自己在某个领域不擅长的时候,趁早放弃,也是一种成熟。可以让自己少走弯路(如果那些算弯路的话),早些从痛苦中解脱。
-3-
到了30+这个年纪,我也学会了不再跟自己的短板较劲,选择做自己喜欢的擅长的事情。不再像上学的时候讲究木桶效应,把每一个科目都学好,总分才会更高。
那个时候是为了所谓的前途,不管是不是真的喜欢学习,都必须过了高考这一关再说。似乎不经历高考,不读过大学都不足以谈人生。
现在的我们人生之路已渐渐走上正轨,经济上也勉强可以独立,起码有饭吃有衣穿,更多时候让我们焦虑的是如何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过一生。
越来越领悟到,摒弃自己不喜欢的不擅长的,把自己喜欢的擅长的,发挥到极致。从自身来说,也是一种成功。人生也更容易幸福。
此生,便无憾矣!
谢邀!
做自己擅长的事,只是站在自己的角度,参考现有的优势和环境,做出的决定,这只是成功的一个比较小的因素。
1
能否顺利还要看个人的真实实力和周围竞争者的高下之分。如像国家的奥运体育项目,如果放在一个地区名次靠前,但是在国家队里排不上名次,那么进不了大赛事,那么就很难出头。这个时候你会怎么想呢?
2
要看市场,要看市场,要看市场,如果市场行情不好,个人在牛又有什么用,现在英特尔都在裁员,PC硬件行业都在衰退,你一个人做好了,又有什么大的用处。
3
在市场,抢占前面的位置才能赢,即使你很厉害,所在的平台不在前三的位置公司,慢慢公司都被淘汰了,自己又能跑到那里去。
每个人对于工作的定义都不同,而且会根据家庭出身、学习和成长经历的不同做出不同的选择。
在职场上发展和创业中的修行是一个道理,现求生存,再求发展。用自己最擅长的技能换的相对的工资这很正常,如果这个技能又是你喜欢的话,那就更好啦,只不过在职场的前几年,如果不过多尝试的话,很少人能找到自己喜欢且又擅长的工作。
好在人生是马拉松而不是百米赛跑,如果在前五年中,能找到时代所赋予的机遇去深耕一门自己喜欢且擅长的手艺或技能,那你的未来会拥有很多可能性。因为,人们在做自己喜欢的事情的时候,随着热情和经验值的积累,会变成更好的人。
当然,如果大家在职场中的前几年暂时找不到自己喜欢且擅长的技能,就利用上班的时间认真工作,然后利用上班的时间多去积累,在下班的时候多去尝试,这也是不错的一种选择。
每个人的一天有24小时,除去睡眠的8小时,如果能找到一份自己喜欢的工作(未来是事业)和一个优质恋人,那每一天都会很幸福:)是不是好的选择要看和其他选择比的,不讲清楚其他选择,没法说这是不是个好的选择
做擅长的事情,跟失业挨饿相比,肯定是更好的选择
做擅长的事情,跟做不擅长的事情相比,拿一样的钱的话,肯定也是更好的选择
做擅长的事情,但是赚不到钱,跟做不擅长的事情但是能赚很多钱相比,首先要确定做不擅长的事情是不是真的能赚到钱还是只是听别人纯忽悠,其次要看你有多缺钱,之后才能知道是不是更好的选择
2015年我是一个穿梭在工程之间的安全员,一个在工地活动板房两点之间穿梭的伪民工。曾经在电视里看到的场景活生生的出现在我的生活中,戴着安全帽叼着烟,跟木头瓦工油工水电工一起谈笑风生。
在工地上吃着食堂地沟油,住着下雨就成水帘洞的活动板房,穿着一年四季潮湿的衣服,可我还是运气好的那一个,遇到了好的师傅,他教如何我为人处事,教我如何管理工人,一个年过半百的老人家,脾气特别冲,好抽烟,好喝酒,还特别的八面玲珑。
按道理说这个时候我应该庆幸,初入社会的我有这样好的师傅,有一个稳定的工作应该会比同期毕业的同学要好得多,他们或许还在为找工作发愁,为了下个月生活费还烦恼我已经开始工作挣钱了。还有一个很好的师傅带我。
可是一个不安的心开始颤抖起来,这个不是我想要的生活,或者说它并不是我喜欢的那一份工作,我从小就喜欢鼓捣电脑,爱玩一些贴吧,处些qq好友,在人与人的交流中获得那所谓的存在感。
尽管做到最后我靠着自己的努力师傅教诲家人的裙带关系做到了某个领导的总经理助理,就是那传说中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职位,好多朋友投来了羡慕的眼光,说:哎呀人家你有关系你有人脉,不想我们还一个月1500,房租还要好几百要吃饭要照顾女朋友。
可人人都有苦,都有梦想,我只想过我想要的生活,喜欢的工作,哪怕我挣的不如你多,哪怕我住在地下室,但是这确实我想要的生活。就这样我跟总经理说我想要辞职,不顾他的挽留,不顾亲戚的说辞,还和家里人大吵一架,还强词夺理的说到:我想要的是北漂生活,不是全国漂,哪怕我在北京捡垃圾,就算乞讨为生,我也要留在北京。
就这样我不管不顾离开了我学了几年的室内设计,孤身一人来到了拉着行李箱到了北京,开始了正儿八经的北漂。喜欢的东西就要去做,不要在年轻的时候真的为了那一份所谓的安定放弃了自己的梦想,几年后当你没有了冲劲再回头时或许你该摸头懊悔说,我应该趁早。可是哪有那么多的趁早等你唱。
这个时候我开始面临者所有北漂朋友的第一大问题,我要租房子,我开始用手机下着五花八门的租房软件,找了一家又一家,终于在快没有钱的时候找到一个合租的房间,一个左右开弓不到10平米的次卧,两个人合租,说来也巧合租的室友竟然也是做工程的。我还心里暗想难道我真的离不开工程这词了。
就这样我开始了我的互联网生涯,一开始我想到花钱去学做软件,可是好几天的寻找发现,我简直Too young, too na?ve,然后我开始满满的反思难道我真的要舔着黑脸继续回去说到“我还想做工程”,那一段时间,天天跟爸爸聊微信说:“妈妈怎么样,还在因为我辞职的事情生气吗,开始吃饭了吗”
我开始查询互联网的信息,查询我适合什么样的工作。终于看到有一个工作的详细,我突然会心一笑,“新媒体运营”这个适合我,适合我这样一个天生逗逼的人做的工作。就这样我做了一份自己的简历,开始了四处奔波面试,那个时候的我口袋里已经囊中羞涩,食不果腹。一天面试三家公司,那个时候的我次次碰壁,甚至又一家公司的面试官说到:“你知道什么是新媒体运营吗,你知道新媒体运营要做什么吗,你什么都不知道你只是想做,想做跟能做是两码事,所以你并不合适。”
我拿着自己的简历,背着书包,失望的走出那家公司,抬头看看雾霾一样的天仿佛是我的心情一般,那样的沉重,那个时候的我天天中午包子、晚饭包子别的东西我是真的吃不起,就算一碗沙县小吃里的蛋炒饭都是一顿奢侈品。
然后我把自己锁在房间里,开始学习新媒体知识,可是从未了解的我简直像无头苍蝇一般不知道该如何下手,天天看着百度查新媒体知识的东西,偶然看到一本书《从零基础做运营》
咬咬牙跺跺脚,放弃了两天的饭钱买来一本,开始坐在屋里忘我的学习,就这样趁着年轻还有那灵活的脑袋瓜子学了个大概,又做起了自己的公众号。开始了自己的写作生涯,开始自己那向往的互联网运营生涯。
一开始的我文章写的真是狗屁不通,错字、标题、甚至最基本的标点符号我都不知道该如何运营,从头到尾都没有一个逗号。
那个时候天天看书写文章也不出去面试,也不投简历,就是埋头苦学。终于把公众号做到了有陌生粉丝,文章写的有人转发了,理解了新媒体运营的东西。
就这样我更新了自己的简历,拿着写的文章去面试。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我找到了第一份工作,但并不是新媒体运营而是一个公司编辑的工作,可是我好开心,我终于得到了认可,进入了我理想的大厦里面工作,天天朝九晚六,戴着工牌。坐在高层办公楼里,看着楼下的小蚂蚁。仿佛自己已经迎娶白富美,出任CEO走向了人生巅峰。
做了几个月发现跟我理解的新媒体运营根本不一样,每天的工作就是采风写路线,录入到公司网站的后台。
就这样我辞职了,每天还是白天面试,晚上写着文章。但是那个时候我了解到互联网的趋势,之前的同事和我聊微信问我:“你为什么来做这个啊”。然后我还傻呵呵说:“我喜欢啊,可是我并不懂。”就这样他开始教我这个傻小子,那一刻我知道了什么叫做天使轮、a轮、b轮。什么叫做短视频、什么叫做自媒体。我受益颇多,又开始了继续面试。
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我经历了一周的面试,我去了一家业内还很有名气的公司。开始了真正的运营生涯。
一开始的我真是手足无措,不知道如何写搞笑文案,不知道如何取标题。我就天天加班到深夜,回家后又看相似类型的搞笑文章,慢慢的我整理出来了,我得到了公司领导的认可
毕业三年的过来强答一发…
我刚毕业那会儿不知道自己干什么,随便找了份珠宝销售,但是被劝退了,那会儿就憋着一股劲儿,非要按照木桶原理把销售干好,于是进了培训公司,做电销,一天100多个电话那么打。结果半年我就受不了出来了,是真的不适应,找不到自己的价值,感觉一个月1500都惭愧。那时常常压力大到整夜难眠,有点高考的感觉了。
辞职后我在家闲了一年(感谢爸妈没把我赶出家门╮( ̄▽ ̄"")╭),后来还是决定从自己的专业入手,去考证,然后去了南京,在朋友那做线上推广,给公众号写文章。南京回来后觉得自己擅长专业性强的工作,就进了典当行并一直做到现在。
从我心里讲我是偏向做自己擅长的事情的,感兴趣,能找到乐趣和动力,也能做的更深入。但是不可否认,那些年电销经历锻炼了我的胆识和口才,培训的内容让我有了管理的意识,公众号的写作让我现在处理月报游刃有余。说实话我从来没想过过去的这些积累会成为我现在最宝贵的财富,帮我更好的完成现在的工作。
其实我现在做的更多的还是销售和管理的工作,而我更喜欢做的是典当,但我并不排斥现在这份工作。因为销售有些东西和典当是相通的,而且作为一个与部门同龄的老人,就算我只做典当也总有一天会带一支典当师团队,那么现在所学到的这些管理工具又会用得到了。
所以是否选择擅长的事情,其实就是一个深度与宽度的选择,有的人喜欢在一个领域琢磨透,有的人觉得技多不压身,这两种态度无所谓谁对谁错,自己喜欢就好。不是HR,说不了长篇大论的东西,但当了几年小范围leader也算个半吊子HR,加上浮浮沉沉的数年职业生涯,遇到过各种的人群加上各样的事件,鸡汤式道理大家都懂这里不做赘述,这里简要说几个观点:
行业因素
1、自己擅长的事+上升期的行业=最优选择;
2、自己擅长的事+下行期的行业=一般选择
3、自己不擅长的事+上升期的行业=不错的选择(前提是个人悟性不错)
4、自己不擅长的事+下行期的行业=最差选择
公司因素
1、自己擅长的事+大公司=不错选择
2、自己擅长的事+小公司=不错选择
3、自己不擅长的事+大公司=一般选择
4、自己不擅长的事+小公司=最差选择
补充一点:自己擅长的事+独特的眼光+好的创业项目=最优选择
关于两点因素,我想再具体说几点
关于行业选择
请允许我暂将所有行业大致分为以下四类:
A、行政、人事、前台、秘书、银行柜台等简单工作,一心只求稳定,为ABC类人工作
B、销售类,能搞定D类boss,想赚钱
C、金融风投、商务、非标准化IT产品开发、产品研发、项目运营等工作,想赚钱,并且想成为D类boss
D、CFO,CEO,销售总监,企业家,资本家等boss类,人生赢家,有才有财
对此,个人认为适合刚入职场年轻人的职业规划思路是:
1)、规避A类工作
2)、尽量从C类做起,为什么不是B,因为我觉得你不适合,大多销售类工作适合智商低情商高的人做,而你研究生毕业,学习理工科专业,当然你提供信息太少,我不了解你的性格,所以这个建议并不绝对
3)、D类是职场人士发展的终极目标,建议先从C类做起,慢慢承担起B类工作,双剑合壁之时便是成功初成之日
4)、若你实在不是做B类工作的料,那C类工作一直做下去,成为一个伪中产,至少生活品质能保障
结合我自己的情况,在我制定了一份工作规划后,我选择的就是C类工作。我在云掌财经工作一年多了,职位正在一步一步提升,我越来越相信我能达到当初制定的目标。
选择大公司还是小公司
总有刚毕业的同学或者工作有几年的职场人在问:到底选择大公司好还是小公司好?
在我看来,无论大公司还是小公司都有利有弊,你得看他们的致命缺点和最吸引你的点在哪里?
大公司的利:
1) 镀金 不可否认的是,职场HR和猎头,都有名校情结和名企情结吧!
2) 制度精准 这对你以后的管理工作很有帮助
3) 资源 好好消化,受益无穷
4) 福利 有些大公司福利待遇非常不错,但也有特例
大公司的弊:
1) 晋升难 一个萝卜一个坑,组织架构已经成熟,你想晋升先得挪走坑上的萝卜
2) 工作基础 你刚毕业,大公司分工明确,责任明确,你想接触其他工作也很难
我的第一份工作是在科大讯飞,我们这儿的龙头企业,福利待遇很好,但做的工作很基础,除了部门领导,那些在电视上的风云人物,我在公司根本没接触过,但我在这里养成了很好的工作习惯,也有了一定的人脉积累和技能积累,后来成功跳槽。
小公司的利(创业初期的公司算小公司,那些成立了很久依然规模很小的我不讨论)
1) 百废待兴 项目成功了,你是功臣元老,你就是管理岗
2) 薪资待遇 和大公司比,钱多更能留住人才
3) 接触更多的工作,前面提到过,你从事C类工作但也慢慢承担起B类工作,那么双剑合壁之时便是成功初成之日
小公司的弊
不稳定 成功或失败 一念之间,我想这就是最大的弊端了,所以选择很重要
其他 都不好说,还是看成败论
大公司还是小公司,我谈谈我的选择经历,你们再好好想想如何选择
大公司我不用多说了,你刚毕业,是大公司选你而不是你选哪家大公司了;
小公司呢,为什么选择加入它?我当初从我们这儿的互联网龙头企业科大讯飞跳槽到一家创业初期的互联网财经公司云掌财经,有如下原因,写出来供你参考:
1) 有创业成功经验 加分 公司隶属于黄埔集团,这并不是一家没有任何经验的公司
2) 创始团队都是大拿 加分 创始人及管理团队拥有十年以上金融行业从业经验
3) 财经项目 加分 在国家大力倡导“互联网+”的形势下,金融、财经、电子商务等绝对具有潜力
4) 有靠谱的盈利模式 ,目前是致力于做有价值的财经平台,后期推出咨询、软件等实际产品,以达到盈利
5) 公司有门槛 公司积极引入互联网和财经媒体的专业人才,面试时候有初试复试,问的问题很专业,真的得有点底子才能加入
6).能get新技能 这也是我最看重的一点 创业初期,无论领导还是员工,都必须付出加倍的努力,做不同的工作,这样你肯定有所收获。
最后,送你们一句话:
巴菲特说:年轻时选热爱的工作,否则就像把性生活攒到晚年用一样。
知足常乐者,做自己最擅长的事即可;立志高远者,需要做的是最需要做的事情。
举例来讲,成为一个优秀的独立游戏人,最起码需要程序和美术双方面的知识,再辅以杂学。若是程序员,则当抓起美术,多画多练;若是视觉艺术家,则当抓起程序,多写多做;若以其他背景进入,则程序美术中最基本的工作,也当要能信手拈来,不至于一抓两瞎。
做自己最擅长的事情,无非是始终处在 comfort zone 里,成就感确实高,但是学习与提高本身就不是个舒适的过程。古往今来学习锻炼的人,囊萤凿壁,刺股悬梁,总之不是个舒服的事情;想躺着就把自己给提高了,仿佛走在街上被美金砸死,爽则爽矣,可惜碰不着这个事。
当然人各有志,不可强求。有的朋友乐于中产,自己业余有雅趣闲情,事业上以安稳为主,小康即安,当然没必要给自己找麻烦。另有像我这种好高骛远、毫无安全感可言的狂生,每天连回家的路都不想走同一条,净是自己给自己找麻烦,当然是不乐意只做最擅长的事以固步自封。
看您是怎样的人了。
泻药~第一次回答,激动脸!
OK言归正传,作为职场小白的那两年是否应该选择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作为一个在职场奋斗刚刚一年多的hr,我承认我的职场经历不多,但是也面试了近千的人,见过了这些人的职业路程。以下是我的一些小认识,说的不好请见谅。
首先,作为职场小白大部分都是年轻人。我认为年轻人要做的就是有勇气坚持,也要有勇气选择!(这真的不是废话,请不要打脸)好多名人说过,年轻最大的资本是有机会失败!我很认同。我也理解,很多人问这个问题就是因为对未来道路选择的迷茫。那么我们第一件事要做的是考虑我们到底面临多少选择?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想先提醒一下各位,如果你现在一无所有,包括没有父母,没有亲友,没有生活来源,你将仅仅依靠现在的自己面对这个世界,那么,你有多少种选择去改变自己的生活和命运?将类似于光脚的为何不怕穿鞋的?因为他一无所有,所以光脚的比穿鞋的多了一种选择。请不要着急骂我耍流氓,这种假设很关键!我再说一下,这种假设很关键!我们读过很多的名人传记,想一想,他们为何取得成功?至少,我说至少是因为他们的纯粹!他们在选择未来方向的时候很少被自身的条件所束缚!我举一个极端点的例子,为何武侠小说中很多主角是没有父母或者父母早亡的,因为作者要给他减少选择面临的束缚!
OK,你发现这样一来自己似乎(仅仅是似乎)也的确有不少选择。那么,这个时候,该到了做选择的时候了。
然后,如何选择?你可以选择做公务员,可以选择摆地摊做生意,也可以进入职场做一个工人。你要考虑的因素太多了,比如这个工作能挣多少钱?这个行业有多少发展空间?自己的能力可以做这个行业吗?自己的性格适合这个行业吗?自己所在的城市能够给这个行业好的发展机会吗?这个行业能被父母亲友接受吗?这个行业到底会给我带来什么呢?
如果,我说如果,以上这些因素你都思考过了,你发现有一个行业或者有一种职位能满足你的要求,那么,我的意见是不要想着自己喜欢的事了,先做好你所能选择的这个工作吧!毕竟很少有完美的职业感受。
如果,我说如果,上述因素你都考虑了,结果发现你根本找不到这样合适的工作,那么,冷静下来,好好想想自己的问题!好好想想自己的问题!好好想想自己的问题!
最后,你发现,如果按照这些因素实在不能找到一份好的选择!那么,恭喜你,做你喜欢做的事情!要么,你从一开始就不要犹豫,投入到自己所喜欢的事情中;要么,等生活把你逼迫地无路可走,再去选择自己喜欢的事情!否则,就一般人而言,选择自己喜欢的事情太容易因随心所欲而陷入一无所有且能自欺欺人的境地。
说了这么多的选择,别笑话我忘了说坚持!一方面是因为我也做不好坚持,另一方面不敢妄谈坚持!又或许,选择和坚持就是辩证认识的。
(脸红)第一次回答问题,别嫌弃我的文笔和我稚嫩的想法。。。
很多高票答案,比较一边倒的支持做擅长的事情或者说喜欢的事情,这不符合知乎的风格啊。
我认为初入职场,真的不必刻意追求做擅长的事或者喜欢的事。
我们假设题主低于知(bi)乎的平均水平,一个普通一本或者二本院校在校生,或者刚刚毕业,也并没有进入十分火爆的专业,在校期间有过一些简单的打工或者实习经历,在班级或者学院内有一些职务,在这个前提下,我给题主一些建议。
先简单做一个自我介绍,我接触过一些职业规划的知识,工作9年后转型做自由培训师。
如果题主在职业早期,1-2年,去做擅长或者喜欢的事,存在以下问题:
1.擅长是有一个衡量的标准,一个是相对自己的其他才能或者领域,相对擅长;另一个就是相对在固定的身边的人群中技能绝对突出,绝对擅长。题主假设过去在学校中擅长的事情,到了工作中,就不一定擅长了,可能就变成了基本的职业要求或者说身边的人都是大牛,如果这个时候你说,我只做擅长的事那就很尴尬了。
2.喜好或者说是擅长是会变化的,初入职场的人如果执意认为自己喜欢或者擅长某件事,那就相当于给自己贴了个标签,缺少了未来发展的各种可能,而且 喜欢和擅长,需要意愿和能力的相辅相成。举个我自己的例子,我本身性格内向,喜欢读书,上班第3年的时候参加了系统的培训师培训,我非常无感,因为觉得面对好多人,自己在讲台上压力好大,自己并不喜欢干这件事。但是过了几年,读书读多了,就愿意跟别人分享,从三两人的谈话,慢慢发展到做一些沙龙,再到后来去做正式的课程。慢慢发现自己对培训这件事是喜欢并且擅长的,如果当时给自己贴了标签,喜欢或者不喜欢,擅长或者不擅长,那么就没有以后的这种可能了。
3.在职场中宣扬自己擅长做什么事,就是给自己立了个flag。即使是职场中的技能,你的同事或者领导其实了解的也不全面,比如用做PPT举例子,你展示出了你做PPT的能力,并且表现出了喜欢做PPT的意愿,那很有可能,你会承担很多做PPT的额外工作,做自己喜欢的事本身没问题。但是问题来了,领导和同事是不能准确估计出PPT的工作量的,他们做一份PPT半个小时,他们认为你做一份精美的PPT也是半个小时,殊不知,你需要用10个小时。又或者,他觉得某种风格的PPT感觉很好,让你来模仿,却不知道,人家是用keynote、AE、PS等等工作做出来的,而这些工具,你并不能熟练掌握,这就有一种有苦说不出的感觉。
我建议,刚入职场,在职场中可以多学多做,打开眼光,去了解更大的世界,在你的业余生活中,去尝试那些你喜欢的,你擅长的事情,当你足够强大的时候,再慢慢从工作中展示出来。推薦閱讀:
※如何把計劃變成習慣?
※每天都不想上班怎麼辦?
※我提出辭職,老闆不讓走,洗腦+戴高帽+打情感牌,我該如何招架?
※彩妝小白立志做一名美妝博主,應該從哪些方面著手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