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書法和中國茶道哪個更利於修心養性,同時也較易入門?


喝茶、寫字不讀書。那喝茶就等於喝可樂,寫字跟做木工也沒什麼區別。更不要提什麼修身養性什麼書法茶道了。關鍵是要讀書啊朋友。
--------------------------------------------------------------------------------------------------------------------------------分割線--

既然沒人點贊同(T_T)——我這個在這兩方面都連半桶水也沒有的水貨也只能裝裝13掏些存貨來正面回答題主的問題了。
首先來看下題主的問題:題主的最終目的是修心養性,同時想從較容易一方入手。
修身養性的問題我們晚點再談,現在說說哪個容易入門的問題。
我的回答是:
無論在什麼情況下,茶道比書法都容易入門得多,在有錢有時間有熟人時更甚。

先由我這個兩方面都沒遠未入門的水貨來說說我認為的書法與茶道入門的標準。

茶:
1、能熟悉六大茶類以及其他一些茶類的分類,對各種茶能正確歸類,對一些重要名茶如碧螺春、熟普等茶的名稱、由來、產地、特徵、歷史、加工方法等要有大致了解。
2、沖茶時能準確放入適量的茶量、水量,掌握好水溫及出水時間,能選用合適的沖泡工具如紫砂壺、蓋碗等並熟練運用。
3、對茶的香氣、口感、優劣等能做出正確判斷,就此能區分出不同茶類以及一些重要名茶。(這個完全是要用錢用時間堆出來的,除此之外別無它途。)
4、一些關於茶的著作最好看一下,其中最重要的當然就是《茶經》了。還有如果有機會能去茶園的話最好去一下(至今沒這個緣分T-T)。第4點對入門來說影響不大,但是對是否是茶道來說是應該是至關重要的。
總體而言,茶的入門相對是比較簡單的。主要是因為茶屬於消費性的東西,只要你有錢有時間,對茶的入門就像聽搖滾入門一樣簡單——去喝去品味就是了。

相比而言書法的入門就顯得艱辛得多了:
1、要對書法有最基本的了解。了解其大致的發展歷史、篆隸楷真草各種書體的主要特點及其演變過程,對一些最著名的書家(如鍾張羲獻、歐顏柳趙等)以及最著名的碑帖(如《蘭亭序》、《麻姑仙壇記》等)也要進行了解。
2、選擇合適的碑帖並臨摹,這個要下硬功夫。至於臨成什麼樣子算入門,這個我不敢說也沒資格說。還有臨帖是一輩子的事,甚至是許多開宗立派的書法大家也是一直臨帖至死不斷的。
3、對各類書體要會認讀,至少基本楷書的繁體應該認識。
4、古文、古詩詞至少要看得懂吧?基本的句讀斷句也要會吧?
5、當然要看看重要的書學理論著作,推薦唐朝張懷瓘的《書斷》。
我們可以看到,書法的入門主要是分兩方面的:理論功夫要過硬,手上功夫也要過硬。說起來容易,做起來談何容易啊。所以我才敢於下結論說茶的入門比書法入門簡單得多。

其實茶和書法的學習是可以相輔相成的,但這必須根植於個人的傳統文化功底以及個人思想境界高低。茶歸根結底也只是一種消費性的物品;書法也不是一門獨立的藝術門類,它從一開始就是文章學問的附庸。脫離了傳統文化與傳統思想,茶與書法就成了無源之水、無根之木,這就是我一開始回答時強調要讀書的原因。(不是抖機靈哇)

碼這麼久才這麼一點。。最近兩天都沒空,有空再補吧。


玩茶道的人如果寫字不好會很跌份,會書法不玩茶道就還好。


一件事情,如果你能做,別人也能做,那就沒什麼大不了的。
你可以焚香品茗,換個愛斯基摩人,培訓三五天,也能照貓畫虎了。
但書法不一樣,三五年苦練,剛剛入門而已。所以你把茶道和書法並列,很不公平。
然而,悲傷的是,想修心養性,二者是一樣的功能:並沒有什麼卵用!
修心養性的法門,古人早就說了:半日讀書,半日靜坐。
多讀書,多思考,閱歷不能強求,但讀書和思考可以做到。
ps,如果你把心性理解為外在的東西,茶道是捷徑。


其實書法練到後面和修身養性真的沒有關係。這句話不是本人杜撰,但也記不得是哪位大家說的了。


茶道更有利於修身養性。注意是茶道不是茶藝。

茶器、茶葉、姿態、手勢,這些是茶藝,不是茶道。現在市面上販賣的,大多是茶藝,不是茶道。

書法需要長期練習,技藝方面的修養更不是一天兩天能成,搞不好你把大量精力放在技藝的練習上,忘記了修身養性。


兩個都適宜 或者說萬事都適宜 包括種花 畫畫 串珠 以及上面有同學說的做木工活 甚至擦個桌子都適宜 再不濟題主試試用剪刀把信紙按線條剪開 看看能不能修身養性

題主 抱歉我看起來有點像抬杠的(ˉ▽ ̄~)

主要想說修生養性不是用一個外在的東西去逼迫自己的 是在做某件事時候慢慢磨練而成的
題主如果非常執著的只為了看起來修身養性而去修身養性
那麼 我建議你 只要花大把時間和大把金錢去買和用各類和古文化有關的東西即可 一定看起來高能的不得了 當然我想題主這麼問一定不是這種人
不妨先感受一下自己的心是否很浮躁 如果是的話 靜一靜 然後選一個你手邊最容易得到的東西來嘗試養性
不管是茶也好 書法也好 有興趣 + 堅持 + 悟
定會慢慢修身

至於哪個容易 我也覺得是因人而異的 有的人手腕感覺確實很棒 書法對於他來說也很快 很容易 有的人拿起毛筆寫一行就能哭出來 有的人覺得茶葉非常容易 喝什麼是什麼 說一遍就能記住茶葉的品種功效工藝甚至優缺點 茶具看一眼就能分出差別 有的人天生味蕾不敏感眼力勁差 這個是硬傷

這個話題好大 其實很難 有點雞湯的感覺

不過祝題主在修身養性的道路順利


謝邀。打算試著深入剖析,嫌麻煩可以直接看結局。
所謂修心養性,實在是一個巨大的問題。這裡破題為:安定情緒,培養專註和關照的能力,增進人格穩定。文藝一點就是鍛煉靈魂。
書法是書寫漢字的法則,是為了寫中文寫的準確、迅速、美觀。
茶道,中國茶人不談「道」,日本的茶道就是「和敬清寂」。而對於中國人,道的唯心和形而上無從談起。茶人萬象,道道不同,到底是「道」還是「道理」?大眾眼裡的茶道只是花式性質的表演而已。這裡回答時直接將它變為「茶藝」,即泡茶來喝的法則。
可以看出,書法和茶藝都是很實用的,一個是為了寫字,一個是為了解渴。但是他們卻公認有「修心養性」的作用,這個作用來源於在進行書法和茶藝活動的時候都會有「定」和「美」的體驗。而長時間的「定」和「美」的體驗是會讓人體會到穩定地幸福感和提高原諒程度即心態的闊達的。
所以,更利於修身養性,就要更能定下來,更能帶來美的享受。而更易入門和更利於修身養性是有關聯的,試想,入門就已經困難了,每日糾結千頭萬緒,還談何定?

品茶的要求是苛刻的,需要六個要素:茶水人,境器藝。

  1. 六大茶類里數也數不清的茶葉品種無形之中給品茶帶來了很大的差異,茶不同會導致完全不同的其他配件的要求。
  2. 「欲治好茶,先藏好水」,泡茶的水對茶的品質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自來水肯定是用不得的,陳水,老水也是用不得的,燒水要背二涉三,並且不同的茶需要不同溫度的水。
  3. 飲茶三人為宜,一人嫌少,每次的茶湯都涼透了都喝不完,喝沒幾泡就滿肚子是水,還只一人進行那麼繁瑣的程式,除了練習,一般沒人自己喝茶的時候那麼干。五人嫌多,茶湯分了每人只有一點,茶湯迅速變淡,七嘴八舌,吵吵鬧鬧。當然人數根據實際情況的變化是可以應機而動的。
  4. 品茶環境要適宜。品茶環境的風格千變萬化,室內室外,山中水邊,基礎的要求是安靜和無味和寬敞。當今鋼筋混泥土森林,寸土寸金的大城市,這點要求卻難以實現了,更別提青山綠水旁,花香鳥語中了。
  5. 茶具。水為茶之母,器為茶之父。不同的環境,不同的茶,不同的品飲側重,都會影響茶具的選擇。古樸的茶具必然和現代化的品飲環境格格不入,玻璃杯泡普洱茶既不能遮掩普洱茶用茶的粗老,也不能保溫激發普洱特有的香氣,調飲奶茶最適宜是英式茶具,而為了烏龍茶聞香卻要用專門的聞香杯。還專門有紫砂門類,建盞門類,幾大窯,若干瓷,等等等等。光是茶具這一樣,這一樣中的一類,就夠一人畢生投入了。
  6. 茶藝。制茶的規章手法範式。對於一類茶,一套茶具,在幾個大的步驟不變的骨架里,茶藝的血肉完全是天馬行空,毫無限制。因國人不同於日本講究嚴苛的標準,崇尚自然與隨性,所以這個要素的龐雜和混亂,是最為嚴重的。有各種噱頭,各種裝神弄鬼,各種忽悠賣弄。也有大道至簡,返璞歸真的沉澱震撼。就翻一個蓋碗,就可以有五六種方法。可以嫵媚妖嬈,也可以利落雄壯。實在是令初學無所適從。

茶葉的價格,茶具的價格,更是一步一坑,處處陷阱,學費很多,花費也很多。在茶藝的準備過程中,茶藝完成後的收拾打掃中,都會耗費巨大的精力,磨損巨大的熱情。並且按照一步一步這樣泡出來的茶湯,好喝與否都存是很大的疑問。有豐富經驗和技能的茶葉從業人士和愛茶的人士的茶藝,是能夠帶來視覺和味覺的雙重美的享受的。但是論修身養性,還是體味茶本身的滋味,本身的水火奉獻的意義,解渴,保健為好。總之,茶藝實是勞神費力,只是為了推銷茶葉而想出來的花哨範式。喝茶,無非是燒水泡茶而已,修身養性的茶道,實在舉杯放下的過程中。

書法的要求確是低的,是接納的,包容的。
書法別於茶藝,有完善的學習,效仿對象。有不容置疑的標杆,有天然的創造性。
書法歷經長時發展,已經有了公認的學習套路。有了極致的書家可以學習,不存在方向的錯誤。這個唯一的道路和唯一的標準就是臨帖,並且因取法乎上,是不需要創新的,因為永遠也達不到前輩書家的水準。這似乎和前面「天然的創造性」矛盾,這裡引用蘊章老先生的話:

我始終不明白「書法創新」是句什麼話,莫不是指字的外形有別於他人嗎?其實字跡與指紋一樣,永遠不會有相同者,這豈是「創」出來的?若指字的內在美,那是書家的學養、稟賦和功力之融合而自然形成的,又怎麼能「創」出來?書法不是科技,也有別於任何藝術性質和形式,書法是東方美學的核心,同時又是西方美學的盲點,切不可削中國書法之足以適西方美學之履。君不見今日之「書法創新集」與弱智兒集會何其相似。這些被扭曲了的字形,確實是有別於古人,但在古代文字垃圾堆中隨處可見。

所以問題就很簡單了,學書法,不求與書家比肩,只求最大程度的接近,並且自然就會有自己的痕迹。書法之可愛就在此處,既有可以專攻一家,規範書寫,美化生活。也可以更向上臨遍名帖,多學數體。
以楷書四大家來講,選定一個,就夠一生陶冶情操,修身養性了。再次回顧最初說到的「書法:書寫漢子的法則。打到準確、快速、形美的效果"。如此簡單易行的活動,雖然我是學茶的,但是也十分推崇。
而物質上的準備也十分簡單。練慣用毛邊紙,甚至報紙,兩隻所學字體應用的毛筆,墨汁,裝墨的小碟小碗小杯都行,就可以開始了。且成果和過程都集中在字上,對比茶藝必須面面俱到,十個手指按二十個跳蚤。實在是簡便太多。

總而言之,我認為更有利於修身養性,更易入門的是書法。因本人在書法上實為門外漢,皮毛都不懂,所做答案恐有失客觀,望題主斟酌參考。聽聽書法人的意見。


茶這類東西,無非是日用享受的講究,消遣罷了。任何拿喝茶插花吃點心喝咖啡之類上綱上線的,都只能算眼界淺吧。
書法需要你花時間精力意志去練,所以高一點,但也無關宏旨,算小道。


書法就是書法,喝茶就是喝茶,打太極就是打太極,下棋就是下棋。若修心先靜心,靜心以後認認真真,打鐵都是修心。

養性,我覺得首先生活規律。


文章都是雕蟲小技,何況寫字喝茶這種無關學問的技能了。


修心的關鍵,在於真正的用心。
然後把用心貫徹到極致,就殊途同歸了。
「養國子以道,乃教之六藝「:禮、樂、射、御、書、數。這些」藝「都不過是外物,是修心得手段。每一樣修鍊到極致,都可以達於道,都可以修心。
相反,三天打魚、兩天晒網,什麼都不在乎、無所謂,或者像知乎流行的的裝B抖機靈,那隻能叫做附庸風雅。

既然問到了茶,那就說一個關於日本茶道的小故事。
日本戰國時代,各國混戰、民不聊生。
有一位茶師看到路上遍地都是殺人不眨眼的土匪,非常害怕。就去請教茶道大師千利休該如何自保。
千利休告訴他:「下次在路上遇到無賴武士,你就拔刀與他決鬥。」
茶師說:「可我根本不會使用刀劍啊。」
千利休說:「你會點茶吧?就把刀劍想像成茶具,像面對一次茶會那樣去面對一次決鬥,就可以了。」
後來有一天傍晚,茶師不巧在山間野道上遇到了一個無賴武士,一見面就拔出刀要取他性命。
茶師害怕地不得了,這時候他想到了千利休的話,於是,心一橫,決定按照千利休的話試一試。
於是,他閉上眼睛,想像一場莊嚴的茶會即將開始。
他氣定神閑地脫下外套,整齊地摺疊起來,稜角分明,一絲不苟。
輕緩而不失幹練地拔出佩刀,細細擦拭,如同對待茶碗。
然後深吸一口氣,兩眼正對無賴武士,在祥和中透露出生死如一、不可動搖的堅毅之色。
無賴武士本就是欺軟怕硬,欺負老百姓欺負慣了,一看到茶師乾淨利落的動作就已經慌了,等到四目相對,立馬嚇得屁滾尿流,只想著今天遇到高手了,趕緊逃命。
茶師沒有追上去,而是像完成了一場完美的茶會那樣,收起長刀,臉上浮現出澹然的笑容。

所以,老一輩人說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高手相遇,四目相對之際,高下就已立判。

前天去看了《老炮兒》,最後冰湖那場戲拍得真是太贊了。六爺手裡如果拿的不是日本軍刀,換成左手一個紫砂壺,右手一個鳥籠子,一聲斷喝,照樣震退百萬雄兵。

世間事,就怕用心二字。


其實書法和茶道對於修身養性沒有太大的作用。
認識不少喝了幾十年茶,賣了幾十年茶葉,看茶葉門清兒,卻掌握了一門弄虛作假,以次充好的好手藝。
萬物皆可修身養性,不必流於形式,沉下心來不管是書法、茶道、手工、樂器、文玩甚至掃地都是一種修行。
過於強調什麼什麼的,大都是我上面說的那種人炒出來的。


數錢最養性。


做家務就挺修身養性的,只是人為懶物,書法和茶道本有想通之處,皆為文人騷客之所好,也不用比較,你更喜歡什麼就學什麼?


看你更喜歡那個。坦白講,都簡單,也都難。同時來學更容易。關鍵是根氣,根氣決定運氣,運氣決定好的領路人。


喝茶了解茶也有十幾年了,和書法比起來茶只是幼兒園級別的。一本歷代書法論文選看了十幾年了,覺得自己還是只得皮毛而已。


兒時學過書法,沒有堅持。大了接觸茶道,很喜歡,轉而想再去學書法。然,修身養性看個人感悟,兩者皆可。


學書過程就是一種修行。學的深入過程,也是由技入道的過程。
性格靜不下來,筆下脫不了火氣。
茶,我飲,但理解膚淺,不亂言。

生活無處不修行。知這話,早。悟這話,學書七年前後。


喝茶容易入門 有嘴就行 書法可不是有手就行


我覺得這個應該問自己想要什麼,不過說實話,給你一樣白紙,一支筆,你去寫上幾筆,肯定會有所體會,因為自古以來,書法給人的感覺就是修身養性的。倒是書法要學習首先還是看什麼師傅教,很多需要感受老師的書寫節奏的,閉門造車肯定不行的。不管學什麼都要沉下心,不沉下心肯定都起不到什麼作用的。


推薦閱讀:

韓文也會有書法藝術嗎?
長期學習書法能給我們帶來什麼?
練習楷書對於平時寫字有提高么?

TAG:書法 | 茶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