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Facebook 工作是怎樣一番體驗?

非常想了解一下 Facebook 這樣的公司,一天的生活是什麼樣的?特別是工程師。謝謝


多數高票答案都是照片為主,所以大家覺得在XXX工作是怎樣一番體驗就是指風景和零食的部分?那我匿名寫點別的好了。

(1)壓力大
(2)雖然比亞麻好,但work-life balance還是不能跟相當一批公司比。所以FB招senior總是招不到或者找不夠。不缺錢的牛人如果不是自虐狂沒必要來受這種苦。我認識的比較senior的人,很少有願意過來的。
(3)但牛人依然很多。關鍵是蠢人少。反正我目測是個人就比我好使,於是壓力更大了
(4)特別注重impact,理念上如果不完全同意的話,還是會不好混的
(5)按年薪算的話工資不錯。按小時薪算的話,工資真心不高
(6)但是以上五條好像又跟所在的組特別相關。我也見過全組都特別閑的。另外也跟水平有關。我們組其他人幹活比我快很多,所以活得也比我好很多。
(7)當然笨蛋也是存在的。像我就夠retarded了,結果我還見過比我笨的,和比我傻的。不知道會不會活得比我還慘。
(8)代碼確實亂,文檔也確實缺。而且基本上已經成為文化的一部分了
(9)不缺工作狂。晚上9點之後才回家的人大有人在。最坑的是有相當一批既聰明又工作狂的人,真心讓別人沒法混。
(10)每個組除了工作量可能特別不一樣,工程體驗其實挺不一樣的。FB並沒有一個全公司統一的開發流程。有些工具是統一的,比如phrabricator。但開發流程,組織結構和工作方式這些東西,真心沒有什麼全公司統一的玩法。所以知乎上一個著名前員工說過的關於FB開發流程的描述,其實換一個組馬上就不是那個情況了。這個自己不體驗是完全想不到的。
(11)另外其實FB是一個完全不追求扁平化的公司。這個也跟好多人猜測的不一樣。FB追求的是即使兩個人差了N級依然可以暢所欲言,而不是扁平。因為如果前者達到了,不扁平也就不是問題了。
(12)另外公司大了,也就有一些大公司的問題。產品團隊們大概一直有PM吧,但是infra現在也有好多TPM。有時候真心覺得這些人是純沒用。
(13)姑娘的數量明顯比別的IT公司多。大概跟公司的社交網路性質以及有一位明星級女性COO有關吧。
(14)如果你所在的組成員分布在各地的話,出差是會經常發生的。至於這是好事還是壞事,就見仁見智了。
(15)每個組都有oncall。另外FB的release process也相當獨特。這個有興趣的話另找文章看吧。
(16)很多東西都是壞的。雖然這個網站/app很少掛掉,但真的好多東西其實時不時的都是壞的。這確實是很令人驚訝的一件事啊。

對於我來說,在XX工作是怎樣一番體驗這個題目,答案應該是這樣才對吧。。


理想的一天生活是這樣子的:

07:00 起床
07:45 開車去公司
08:00 把車停在 Building 14,走過去對面 Building 19(也就是 Fitness Center)運動
08:45 運動完洗澡
09:00 把車停到 Building 18,進去 Cafe 18 吃早餐,通常是白粥、薯餅、水果、鮮榨橙汁。
09:30 開始工作
12:00 看看 Facebook Culinary Team 的頁面,然後決定中午吃什麼。如果兩個 Cafe 看起來都不好吃的話,我會選擇去吃漢堡。偶爾也會去吃公司唯一不免費的午餐,也就是壽司。
12:30 看心情決定是否去甜品店吃雪糕,然後回去工作
15:30 在眾多 micro-kitchen 中隨機挑選一個離自己比較遠的過去拿零食,路上碰到誰就隨便聊兩句
18:00 再看看 Facebook Culinary Team 的頁面,決定去哪裡吃晚餐
19:00 開車回家,回家後有可能還需要處理一下工作的事情
23:00 不知道為什麼就該睡覺了


考慮到不是每一天都能理想地早起,有時候我也會下午或者晚上去運動。

工作的話,其實說不出跟其它科技公司有什麼非常明顯的區別。文化、流程、工具上的差別,其實都是挺細微的。

--

我明白大家想了解具體工作上的體驗,但這其實很難說。如果你有在美國類似規模的科技公司工作經驗,當我說「差不多」的時候你就已經明白我在說什麼了。如果你沒有這樣的經驗,那就如同要像一個只有中國駕駛經驗的人解釋美國公路的駕駛體驗一樣難。

一條單方向 4 車道以上的高速公路,所有人都開到 100 kph 以上,很少有人在車道之間不停地穿插,你也幾乎不用考慮超車因為整體車流的速度是一致的。你沒體驗過的話,能明白到這和中國道路的區別嗎?也只能通過圖片了解最表面的現象而已吧。

如果要跟中國公司對比,最顯著的體驗區別在於同事們都很 helpful。一般技術問題,曾經做過有知識背景的人會很樂意花時間跟你解釋清楚,不知道的會直說「to be honest I don"t know」而不會亂忽悠你。我新加入一個 team 後,跟這個 team 上下游工作相關的好幾個人都約了一個小時的一對一聊天,以了解他們的工作是什麼,會如何影響到我的工作,我如何做才能更好地配合他們。他們都很樂意花時間向我這個新人解釋各種細節問題。如果是實際任務,覺得有能力解決問題的人會主動說「I"ll take this」,不會像中國一樣把任務踢來踢去最後沒人承擔責任。

至於 code review 的反饋,儘管語氣有時候可能比較不考慮別人感受,但討論問題還是很認真的,代碼怎樣寫更好就該怎樣寫。很少有代碼應付性通過 code review 就為了儘快 merge 的。做 code review 的人也不會覺得自己是白白幫忙對自己的任務還無幫助的,因為確實能學到東西,提出有效的建議也確實是在為公司產生價值。在中國,code review 很多時候感覺就是純粹幫忙,應付性通過就好了。看的人其實不是很想看,寫的人也不是很想接受別人的反饋做調整。

此外在美國 peer review 是能夠 work 的,大家都願意誠懇地說出別人做得最有價值的事情和有待改進的方面,通常會提出建設性意見而非抱怨別人不好的地方。在中國大家就算明知道是對方看不到的內容,但在寫的時候還是會給面子不願意說真話。

* 圖片來自 Flickr:http://www.flickr.com/photos/hotair2112/136764253/

--

大家都覺得我把 Facebook 工作說得很輕鬆的樣子。其實 Facebook 是一家很實際的公司,也有過因為表現不理想而炒人的案例,因此而產生了一種我認為很有趣的現象——在 Facebook 外的人,都「聽說」Facebook 工作壓力很大;實際在 Facebook 工作的人,都不會說覺得工作壓力有多大,就是「正常」或者說是「跟同類公司差不多」。(我入職前曾經因為外面的人都說 Facebook 工作壓力大而專門了解過這個問題。)

我覺得這是很正常的。如果一個人在 Facebook 工作,覺得壓力正常,那就是及格的員工,他可以自由選擇是否更積極上進一些;如果一個人在 Facebook 工作,覺得壓力巨大,那說明這份工作超出了他的能力範圍,炒掉是合理的。

可能很多人覺得,越是激烈競爭才能獲得機會,在得到後就必須付出越多。這是個讓得不到的人很安慰的想法,但事實上不是這樣子的……真正的付出是發生在這個機會得到之前,而非之後。之後的付出,則應該投資到下一步的職業發展目標上。


2014/05/10更新

評論裡面很多童鞋說辦公室太簡陋,其實只是因為我沒拍好玩的地方,所以就補幾張其他角度的照片吧,手機拍攝,吾吐槽

1. 另一個角度的辦公室,最右邊那個是個健身器材

2.俺的STANDING DESK

3. 和同事去FB的Analog Research Laboratory學習製作海報的成果,翻譯自英文Proceed and BE BOLD

4. 我們TEAM自備的PS3,大電視和酒櫃,HAPPY HOUR的時候拿來娛樂

5.和teammates 在HACKER SQUARE的大屏幕上打FIFA2014,從來沒在這麼大的屏幕上玩過。

--------------------------------------------------------------------------------------------------------
CAT同學說的是到的比較早的工程師的STYLE的,我說一下我見到的到得比較晚的類型的好了

12:00 來到公司,開始看下郵件
12:30 看下哪個CAFE的東西比較好吃,和同事去吃飯
13:00 開始工作,工作內容通常包括寫CODE,開會,討論,CODE REVIEW
16:00 心情好又比較閑的話會去園區內的雪糕店吃雪糕
17:30 去公司裡面的GYM做運動,或者繞公司園區跑步。也有人選擇去BUILDING 16的二樓打遊戲,遊戲機的類型和大家小學時候經常打的街機差不多,例如街霸,泡泡龍之類。
18:30 選個CAFE繼續吃飯
19:15 吃完飯到處走走,和同事們聊聊天
19:30 回到座位繼續幹活
20:00 - 1:00 視乎項目進度和心情,選個時間離開公司


另外隨便扯下幾個大家可能會關心的方面,寫代碼寫多了文筆不好,大家見諒。

關於在FB工作的壓力: 壓力這種東西肯定會有的,正如香港巴士阿叔所說"你有壓力,我有壓力",只要自己正確對待就好了。我個人的感覺是還算可以接受,比起ORACLE之類的估計要辛苦不少,不過也不至於會很誇張,踏踏實實幹活,然後注意選對有影響力的項目去做,最後一般都不會有什麼問題。

關於FB的工作風格:FB的工作格言之一是MOVE FAST AND BREAK THINGS. 所以FB做東西的風格就是都很快,不會太瞻前顧後想太多,很多項目決定都是幾個engineer大家討論一下覺得沒問題就開始動手干。這種做法的好處就是通常一個產品很短時間就能做出來,缺點就是有時候因為考慮得不夠周全,最後需要加新feature的時候拓展性會不夠好,變得可能要用一些比較ugly的方法去修修補補。不過我自己倒是還是挺喜歡這種幹事風格的。

關於CODE REVIEW: 沒有什麼特別的地方,規定是每個diff都必須被review才能commit到代碼庫。Reviewer一般都比較嚴格,也看得很仔細,有時候甚至會和你說整個approach都有問題,讓你換個方法重新寫過。 所以有些比較大的DIFF來來回回個7,8編是很正常的事情,一般學乖了的都會把大的DIFF打成幾個小的,這樣reviewer看起來方便,也更易被accept。如果有你的diff有bug, 基本上都會在這個階段被看出來。code review對保證代碼質量是很重要的一個方面,特別是對FB這種基本沒有什麼QA的公司。

Overall 我個人覺得FB還是一個非常適合喜歡互聯網這一行的人工作的地方,特別是對於年輕人更是如此,這裡基本沒有太多的論資排輩,大家都可以很平等的交流,也有很多的大牛可以給你學習。辦公環境也很開放,方便大家相互之間交流,雖然我覺得開放的有點太猛了,整個辦公區的桌子擺放方式基本上可以參考國內的網吧,桌子和桌子之間完全沒有任何阻擋的東西,你在幹什麼周圍的人都看得一清二楚。上個圖片你們看一下就知道了。

我個人最喜歡的在FB工作的一點是你會有充分的機會去選擇你想乾的project,而且因為FB相對的人比較少,每個人都能夠在自己所做的項目中擔當很大的一部分責任,你會有機會參與到項目的各種決策和討論當中,有感覺自己是這個項目的owner, 而不是一個事不關己的旁觀者。 我覺得這點和國內的區別還是比較大的,國內更多的時候都是tech lead或者manager分配好了活讓你去干,至於你喜不喜歡,who cares?


謝絕轉載。照片也是我自己拍的,文字也是自己碼的,想轉用務必聯繫我。不然不會放過你的嗯哼。

-----我不是在facebook工作,但是作為小家屬去參觀過,於是我就把這題當做「參觀facebook是怎樣的感受」來回答了。-----

Facebook跟Google這些科技公司都會管自己的「工場」叫「campus」(校園),好的工作應該是讓你也不斷成長,而不僅僅只是讓你成為一顆螺絲釘而已。所以,既然是一所campus,那麼,每一個小地方,都是有著它的溫馨。就讓我給大夥圖文直播感受一番吧。

------------前方高能多圖-----------------

這是進入facebook前就看到的路標,這個點贊標誌可是facebook早年首創,國內後來社交平台各種點贊都是參考它發展而來。初遇facebook,當然是它的停車場。車輛之多就不用說了,美國本來汽車私有量就很高,停車場還預留了大量給參觀者的停車位。一下車我就被這個吸引了,

這是汽車充電樁啊!也就是說,只要你開的是電動汽車,每天來上班,往那一趴你就開始充電,下班的時候你就把滿電的車開走。隨便充,員工福利。Facebook有兩個園區,新老園區間開車五分鐘,為了方便員工往返,你會看到門口會有帶有facebook特有藍色的自行車。

沒有鎖,有需要直接騎。這個場景我在Google里也看見過,只不過他們的自行車顏色是Google特有的紅綠黃。【Google自行車】

對了,你知道為什麼facebook的主要顏色都是藍的么?據說因為創始人扎克伯格是紅綠色盲,於是在網站設計之初就選了藍色作為主色調。

想要進入facebook參觀,首先,你需要有一個facebook的朋友,在前台用郵箱登記以及關聯被訪者,你會拿到一個橙色帶子的「狗牌」,上面有你的名字,還有被訪者名字。

對,從你踏入到出門都必須佩帶好「狗牌」,並且你的「主人」必須跟你形影不離。可以拍照,但是不能打擾別人工作,工作場所里電腦屏幕、工作白板等一系列涉及工作內容的東西都不能拍。當然這個都是全憑自覺,而且帶你進去的員工也不會冒著被開除的風險給你亂拍。但我又不是間諜,關鍵是那些玩意我也看不懂。

我們先從老園區開始參觀。我只想說,這就是個街區花園。上圖,你們感受一下。

這裡被稱作facebook的"迪士尼"風格園區,因為該園區設計的與迪士尼樂園的大街很相像。Facebook從迪士尼聘請了2個顧問,使它看起來像一個"迪士尼"小鎮。

無論是在餐廳,還是在室外的休閑椅子上,

你都會看到有人抱著電腦在碼程序。程序猿都可以很隨意的選擇工作地點,你怎麼舒服怎麼來,反正你完成你的工作就行。你想吃甜品,沒問題,這配有甜品站,

要雪糕還是蛋糕,要優格還是酸奶,你隨便拿。

反正公司買單。至於室內,更是有數不清的茶水間,這滿櫃的零食還有飲料,

恩,員工們你們就隨意好了。公司負責你一日三餐,這裡頭的有幾個餐吧,有的餐吧每周一換,這周是義大利菜系下周可能就是日本菜,員工在facebook的餐飲頁面上,都能看到今天有啥好吃的。【圖9】主要的餐廳epic café有著著名的地板,像一台計算機電路板設計。全部指向主處理髮出命令:"吃!"

除了吃,這種基礎的生理需要,facebook還會滿足你的其他需求。比如,這個。

從室外看我根本猜不出這是間什麼屋子,直到我進去了,我去,是個遊戲廳。

根據我總結身邊朋友的經驗,程序猿們一般都是電玩高手,遊戲是他們很好的解壓方式。而且能打好遊戲的,腦子都不差。不暴露智商了,筆者是個遊戲白痴。除此之外,還有撞球室之類等其他娛樂健身設施。園區里還有銀行、診所,洗衣間、甚至有理髮室。

說完了吃喝玩樂,我再帶大家看看這個。

學習中心,是不是有點像我們在學校里看到的「職業規劃中心」。大公司有個很好的理念就是,你覺得你還需要學習什麼,提高什麼技能,你迷茫或者困惑,你都可以來學習中心聊一聊。公司希望你能成為更好的人,因而才能更好的為公司服務。圖書館也是有的,路上還有圖書亭,裡面的書都是供你隨意拿走。

這是紀念品銷售中心。這裡就不是免費的了,參觀者想買點禮物送給別人就可以來尋覓一番。我只想說,

facebook同款顏色指甲油,你值得擁有!

這裡有很多好玩的建築。看門上牆上的花紋。

一個小的人行走廊。他們把它塗成了跟舊金山的標誌性建築"金門大橋"一個顏色。因為Facebook兩棟樓之間有一條繁忙的街道。為了方便員工而建造的。

老園區我就走馬觀花完了,現在去新園區。一句話概括就是,佔地9萬平米自帶屋頂花園。先上一張官方俯瞰圖。

走進大門,就可以看到開放的辦公區、大玻璃門、裸露的各種管道、無厘頭的海報。似乎都在對你說,「歡迎來到Facebook。」

內部設計上最大的特定就是「原木」原色,到處都可以看到原木做成的標識,很多都保留著木頭原來的花紋。比如,樓梯。

扎克伯格以前在接受採訪時說過,「我們希望我們的辦公空間感覺像是未完成的作品。當你進入我們的辦公大樓時,我們希望你會覺得,為了完成連接全世界這個使命,我們還有很多工作需要去做。」

天花板這個玩意是采自然光進辦公室的。這個辦公區的最大特點就是通透,由於只有這麼一層,所以天花板非常高,而且它把整個辦公區分成了五個大區域,但是全部打通的,你可以順著走道一直走到底。

你們是不是很好奇創始人扎克伯格的辦公室?讓我來告訴你,他的辦公室是個四面都是通透玻璃的「盒子」,他稱為水族館。從那走過,誰都可以看到他在裡面幹什麼,他戲稱就跟觀賞動物一樣。不過他也溫馨提示過,不要給「動物」拍照。所以,這裡你們就看不到他辦公室的真容啦。

除了餐廳、茶水間之類的,還有一個機器我想給大家看一眼。

這個像售貨機的機子裡面有各種電腦配件,比如蘋果耳機、鍵盤、轉換線等等。只要員工有需要,刷卡直接拿走。同樣是免費的。

辦公區內部還有很多設計作品,比如這個,儘管看上去像一個巨型懶人沙發,但是其實它是著名藝術家Barry McGee的作品,上面有很多Facebook的老照片。

最後,朋友們,來,跟我上屋頂。

看看下面的照片,草坪、躺椅加綠樹,你真的能感覺到這是辦公室的樓頂嗎?

等等,這還不算完,換一個角度,天空下面藍色的一大片是什麼?就是舊金山海灣(San Franciso Bay)!有木有瞬間有種置身海灘邊的錯覺。對,你就是可以抱著電腦上屋頂碼代碼。

參觀完了我只想問一句,現在改行學代碼來不來得及?我也想進facebook做個愉快的碼農。


最後我想po的是Instagram這個部門。嗯哼。這個部門的人跟app一樣高冷呢

差不多就醬。還有一些圖片就不傳了,太多。這個。看在我這麼辛苦傳照片的份上,大夥點個贊支持下啰。


我也來湊熱鬧答個題。背景:今年5月加入FB總部做安卓工程師。

先說幾點新人粗淺的體驗

1)吵,很吵,相當吵,始終很吵。壓力大小這個因人而已,但如果在總部工作實在很難找到一個安靜的角落。到了飯點更是一片喧囂。一個人想靜靜真的很難。所以很多人都帶著耳機工作。我是內置耳塞外加耳機。然後各種語言都能聽到,因為公司裡面也有各種人。

2)生活相對比較省心。衣食住行 四大件公司能包兩樣。三餐的時間比較合理,早餐8-10,午餐10-12,晚餐5:45-8點,跟某大公司相比不知強到哪裡去了。 而且還自帶飯盒,可以讓人把食物帶回家繼續吃。我在領英工作的室友表示很神奇(雖然並不羨慕,他有羊肉吃)。公司有很多班車,於是平時也不用開車了(雖然也沒有車開)。

3)自由度高,但要求也很高。所有人的任務列表都是滿滿的一屏幕(20個以上)或者幾屏幕。要麼是各種團隊的路線任務,要麼是各種壩硌有待修正。如果是產品經理或者工程經理,一周的日程安排則是滿滿的各種大會小會。程序員倒是可以清靜一些。

4)男女比例相對均衡:上一張圖

這種圖也有點用吧。

今年6月25日的圖。有一點要說明一下:Tech的男女比例雖然還是很誇張,但主要原因是因為非華裔的女性工程師數量相當有限--》白人女性出路太多,沒出路的寧可去當護士或者醫療助理也不會當程序員的;印度以及其它第三世界國家女性受教育率太有限。我略微懷疑公司16%的 女性工程師中,華裔能佔到一半以上。另外一半估計大多是東歐女性了。

因此在回答這個問題的華裔工程師看來,男女比例沒有那麼懸殊。

-----------下面是對公司制度的體驗或者說是反思-————————————

1)代碼審閱與管理。先說代碼審閱,所有人的改動只需要另外有一個人(隨便什麼人都行)審查通過,就可以上傳到主代碼庫。雖然這號稱是「move fast」的表現,但實際上幾家大型互聯網公司都是執行類似的標準,比如谷歌或者領英。而且代碼管理器(Phabricator)很好的記錄了每一次改動的相關信息,比如作者,審閱者,等等等等。如果真有什麼麻煩的話,冤有頭債有主,不怕找不到人算帳的。

互聯網公司們的這種代碼審查制度,與其說是「只要有一個人審查即可通過」不如說是「所有代碼必須有人審查」。如果沒人幫忙審查的話,再有用的改動也無法提交。所以在寫代碼時,一來行數不能太多,如果改動太大,則最好拆成幾小份逐次提交;二來要充分考慮到智商上與信息上的差距,尋找可能的難點並添加必要的說明--》有時候在註解上花的精力比代碼上還多。最美好的情況是,審查者既講邏輯又熟悉業務,那時候只要跟著對方思路慢慢改就好了。

2)駭客頌與駭客月
如果公司裡面有人做出了什麼神奇的黑科技,除了他或者她自己之外很難有人看懂,這代碼豈不是就廢了?
對策還是有的,參加駭客頌(Hackthon). 把黑科技打包成為一個示例,向各種人展示其神奇之處。當然重點一定要放在高層身上。如果運氣好,某個高層看上了這個示例,搞不好一個新組就這樣建立了。然後想方設法把能審閱代碼的人,從內部或者外部挖過來。

我以前一直以為駭客頌只是個團建活動,現在大概明白這是幹什麼用的了。

駭客月又是什麼?
這名字聽起來像是駭客頌他妹,實際上差別還真有些大。如果有人想在公司內部轉組,那麼要抽出一個月與目標組成員共同工作,以保證轉組後能夠共事。

想要出頭,還得多駭客呀!
3)混亂的文檔與強大的搜索
這個基本上工作過的人都有同感。實在沒法靠文檔搞懂某個方法怎麼用,要麼得讀源代碼,要麼用代碼搜索工具找示例。幸好搜索工具還算可以。

通常的工作流程:找好那些文件要改要加要刪,搜索各種示例,拷過來刪刪改改,自己測試保證能實現沒有錯誤,上交改動與審閱者扯皮。通常來說,第一步最難(如果有難度的話),最後一步不確定性最大。

4)雙經理制/雙核心制
雙經理是那兩個人?產品經理與工程經理。當然這是面向產品的團隊。工程經理負責任務分配,人員招募,績效評價,團隊建設。產品經理負責開會扯皮,傳達精神。
這個安排讓我總是想到了政委與軍長,書記與市長,黨委與校長等等等。
如果團隊是面向技術或者基設,那麼工程經理還是要有的,另一個核心則是技術領隊。
5)只有一個馬克(扎克)

估計關注這個問題的都知道馬克是誰。在目前這些知名的互聯網或者軟體公司中,以第一創始人身份執掌公司總裁的除了馬克,還有亞馬遜的傑夫貝索斯,以及甲骨文的拉里埃里森。 但由於公司股權制度的不同,馬克對Facebook抓得更緊,控制權更大。並且,由於馬克堅持要跟公司員工混在一起,因此存在感特彆強大。馬克幾乎每隔一兩周,在公司內部召開公開的問答會。實習們很熱衷過去問一些奇怪的問題。然後作為一名Facebook的員工,新聞看板上總是會有人分享馬克的帖子或者視頻,雖然有些可能完全是個人事件,比如他要當爹了,但更多的實際上是公司的動態,比如日活到了十億人,公司要出無人機,諸如此類。

為什麼員工們都分享他的帖子??

因為如果他不透露,帖子中的內容便是內部信息,不可外泄。嘴巴太大,會被開除的。以前有過這樣的例子。

馬克還有什麼功能?
在公司內部重要活動中出現,發表演講,跟大家合影。除此之外想不出別的作用了。


(僅代表個人不代表公司,想到哪說哪

0
Peter Thiel 在來Facebook公司宣傳新書的時候曾被問到,現階段的Facebook屬於「從0到1」還是「從1到N」。Peter Thiel想了想說,兩個都是。
這種內在衝突也反映在了公司的日常運作中。身為員工,你能明顯地感受到公司在儘力維持創業文化的同時不可避免地走向壯大。

1
Google和Facebook站在矽谷Culture Infrastructure的兩極,輸出了這個時代矽谷科技公司的整體價值基調。
雖然業務日益複雜,但兩者的精神內核都是單純且明確的。Google更相信數據和演算法,Facebook則更願當Hacker。後者本質上是一種對創造的崇拜,並混合著糙快猛的幹勁。這就是Facebook的原生態文化,體現在公司大大小小的各種決定中。

2
Dogfood,翻譯下就是,自己做的產品自己要用。
Dogfood作為矽谷普遍推崇的理念,在很多公司都有實行。比如聽說Square的食堂就使用自己最新的版本來dogfood。
但是,由於產品形態本身的優勢,Facebook是在dogfood上走得最遠的公司之一 (還有Github):

  • 群組 (Groups)。每個產品或是項目都有自己的通知群組(FYI Group)和反饋群組(Feedback Group)。加入前者可以了解項目的當前進度,加入後者可以對產品提意見或是報bug。
  • 髮狀態。員工可以發布僅其他員工可見的狀態或者照片,來進行一般性的討論。
  • 以上兩個都會出現在Newsfeed里。所以基本一刷feed就可以得知公司發生的各種事情:大到財報總結,小到今天食堂吃什麼。
  • Messenger。同為員工的兩個人不需要成為好友也可以在messenger上聊天,基本上取代了一對一的email。

3
除了周二,Facebook每天部署兩次代碼。這意味著你上午12點寫好的代碼下午3點多就可以讓所有用戶用上。在公司日益壯大工程師迅速增多的情況下,Facebook還是保持這一傳統。
有人會說,追求這麼快有什麼意義?
因為這樣工作效率高,也因為這群coder們就喜歡這種寫完代碼就讓用戶用上的感覺。

4
Zuck 30歲生日那天,透明的會議室里塞滿了用來慶祝的氣球。我不覺得是誰在阿諛奉承,因為大家都很開心。
誰都會對公司有這樣那樣的不滿和抱怨,但很少有人不喜歡Zuck。


有兩件事,我都是花了兩年才理解facebook為什麼是這麼做。當然,市場可能需要五到十年的證明才會讓大眾理解。不得不說,公司的決策者是一批能看到五到十年後的人。

第一個是廣告體系,我在另一個回答里說到的oCPM [1]。去facebook做廣告之前,我在國內也有五六年的廣告從業經驗,對於生態體系的現狀與問題也有了解。但是居然還花了兩年才完全理解facebook做法的精妙之處。現在facebook正在用一次次的財報不斷證明它的正確性。

第二個是在線視頻直播。兩年前公司開始加大視頻廣告投入的時候,當時也是沒有太明白。今天想來,zuck應該是想讓十億用戶一起拍視頻,徹底成為視頻之王。當年flickr就是被這樣的策略擊敗的。或許五年後回看今天的youtube,就跟今天回看flickr差不多也說不定。當然這條路上還有很多不確定,比如snapchat在視頻領域就是一個強勁的競爭對手。zuck寶刀老不老,只能拭目以待了。

在一家總能比自己看得更遠兩年的公司工作,這是我對在facebook工作最核心的一點體驗。

[1] 為 Facebook 每天帶來 4000萬美元收入的 News Feed 到底是一種什麼樣的廣告形式? - 連喬的回答


看好多人的回答,但是好像對FACEBOOK的食堂說的並不多,他們家的食堂可一直屬於「神」一樣的存在啊,hoho
我們ENJOY曾經發過一篇關於facebook食堂的文章,分享給大家

首先,必須要說 Facebook 的員工餐很好,非常好。

位於紐約總部的員工在他們 2014 年剛落成的寬敞明亮的餐廳 Desimone"s 用餐。


廚師 Nathaniel Eckhaus 曾經在多家紐約高級餐廳工作,比如 Blue Smoke(紐約最負盛名的餐飲集團 Union Square Hospitality 中一員), Eleven Madison Park(米其林三星,2014年「世界最佳餐廳」排名第四)這種知名餐廳。他在這裡為 Facebook 的員工製作每周五個工作日的三餐。對於 Desimone"s 餐廳的設計理念,他解釋說,這裡就像一個高中生的食堂(當然規格都是按成年人設計的),大家坐在一起更方便交流。

(大廚都是頂級的啊!!!!!)

每個人都可以在 Desimone"s 談論食物,通過圍坐一起,面對面交談的形式,而不是通過移動設備在社交網路上對話。良好的辦公室關係有利於工作的進行。而 Desimone"s 在幫助員工從 Facebook 好友變為生活中真正的好友。

可能是周五晚上的小點心,但出現在工作日的早餐里也不錯


Eckhaus 的想法並不只在於讓大家享受用餐的樂趣,而是讓員工得到成長。研究表明,在工作間歇有固定的休息時間,可以讓人更專註、更有創造力,也能讓人們交流起來更輕鬆。在 Facebook, 減壓是公司基礎建設的一部分。哈佛大學的研究顯示,公司每花 1 美元在健康計划上,那麼可以降低 3.27 美元的醫療費用,以及 2.73 美元的缺勤損失。


食堂的建立也讓大家站起身動起來,即使只是從熱飲區走到華夫餅區。雖然有些老套,但這些短距離的走動還是可以減少久坐帶來的損傷。

早餐時供應的肉類


Eckhaus 強調他的菜單會提前半年預告,每天都會有變化,讓大家吃得舒心。員工來自世界各地的 Facebook, 就像是紐約的一個縮影。廚師有時候會製做一些特別的菜肴,讓其中一部分人能吃到家的味道。

希臘主題日,烤章魚(Grilled Octopus)和菠菜派(spanakopita)


Desimone"s 提供各類人群的飲食,如果你是素食主義者,那你的「熏肉三明治」就是用甜菜染紅的豆腐做的。

奢侈的沙拉吧(Salad Bar),全天都有滿滿的本地食材


Desimone"s 大多採用了自助的取食方式,因為紐約人喜歡讓所有事都在自己掌控之中。你可以為自己製作一份時令蔬菜沙拉,如果你願意的話也可以把餅乾屑或者牛肉直接放到你的冰淇淋上。

想吃什麼都可以


Desimone"s 提供各類有益腦部的食物,比如深綠葉菜、水果、蔬菜和瘦肉蛋白。當然,也不會有人監視你吃這些,你想吃甜甜圈,那就去吃!

想吃什麼選什麼


擁有一間豪華的餐廳並不是大多數公司的選擇,但一個小規模的餐廳還是可以實現的。給員工提供休閑的空間,讓他們互相了解、成為朋友,而不是單純的同事關係,對任何公司來說都很重要,而美食,往往是最容易讓人感到愉悅的了。

Facebook 的「贊」文化


Huffingtonpost

編譯 Rubia

轉載請註明作者及來源


高票的答案我看了很多,但是我想給大家提供一個不同的視角。

答主2016年8月來到美國讀CS Master,今年暑假(2017.5 - 2017.8)在Facebook實習(Software Engineer Intern)。在Facebook的12周,可能是我來美國的一年多里成長速度最快的時期。

在今年暑假之前,我從來沒在任何一家公司實習或工作過。進公司的第一天,老闆帶著我去跟組裡人打招呼,我整個人都是僵硬的,大腦飛速運轉試圖去記住每一個人的名字。我覺得自己比Jon Snow還囧。我是真的……什麼都不知道。

我很感謝我的老闆、我的同事、甚至包括我們組的manager,他們都是很棒的人,在我實習的12周里給了我太多太多幫助和鼓勵。

  • 工作中的成長

我老闆最棒的地方在於,他思路特別清晰,永遠都能把我往最直接最高效的方向上引導;他不會直接告訴我答案,但他說的話可以讓我很快思考出一條清晰的解決方案;他從不吝嗇給我反饋,他會按照評價一個實習生的所有標準去告訴我我哪裡做得好、哪裡需要改進,以及一些可能的建議。我和我老闆一般每周三有一個one on one,每次one on one之前我會自己提前想好過去一周自己遇到了哪些問題、有時還有對自己project一丁點思考;每次one on one過後,我都把老闆對我過去一周的評價和意見、對我project現狀的反饋和未來的預期記錄下來,然後就覺得充滿動力。

在我實習的組裡,我的同事們也超nice,是真的肯花時間幫助我的那種!有一次我碰到了一個奇怪的問題,我當時很沮喪,覺得自己明明按照正確的指引做了結果卻事與願違。我們組一個男生過來主動幫我看了問題,還幫我跟我老闆去解釋。那天那個男生跟我談了很久,他跟我說,如果你遇到問題想問你老闆的時候也是要講究技巧的。一個簡單粗暴的做法是分三步,告訴他 1.你遇到的困難是什麼 2. 你到目前為止做了哪些努力(雖然都解決不了問題)3. 徵求他的看法和見解。重點是你要讓你老闆知道,為了解決這個問題你做過了什麼,這一點很重要,不要一股腦兒地跑去求建議。

實習12周,我學到的東西太多太多,不論是看公司wiki時學到的、看同事給我Diff提的建議學到的,還是跟同事、老闆談話學到的一些軟知識,我都覺得特別寶貴。我喜歡記下這些東西,最後實習結束的時候,一個150頁的筆記本被我用掉了一半。

  • 工作之外的感動

在Facebook,我身邊的每一個人都讓我覺得特別溫暖。

我們組的manager是個中國人。我入職第一天的時候就坐在他旁邊,他可能是看出了我的緊張,一開口就跟我用中文說話,特別親切。

剛入職的時候,我的工位在我老闆桌子對面,背靠著一面牆。我那時候因為對自己的英語不自信,平時如果不是問問題就很少跟同組的同事們閑聊。我老闆特別細心地發現了這一點,他做了一件很牛逼的事情,就是跟manager商量讓我跟同組同事換位置,把我直接調到了他的工位旁邊。他說他覺得這樣更有利於我跟同事們增進感情。搬座位那天下午我因為頭疼提前回家了,他不但沒怪我,竟然鼓勵我說不舒服了就是要回家休息,然後還幫我把我的位置搬了。

7月4號獨立日,我因為一個feature沒做完自己去公司加班。我老闆知道之後立刻跟我說讓我不要工作了,這個時間就要好好地放鬆,然後把我叫到他家屋頂跟他的朋友們一起BBQ。以前我以為老闆都是高冷的,從沒想到一個老闆可以對自己的實習生這麼好。

還有一次,我老闆覺得我一個Diff的test plan沒做好,讓我去參考組裡另一個姐姐的test plan。我看了那個姐姐的Diff之後還是不懂,就在messenger上去跟她求助,當時已經晚上10點多了,沒想到她超級耐心,跟我講了很多她寫test plan的心得。我們聊完之後,她可能怕自己講的太抽象我理解不了,又回來找我,給我舉了生動形象的例子。我當時真的超感動。

……

對我來說,雖然實習很辛苦,但是沒有什麼能比這辛苦中獲得的滿滿的感動更讓人覺得溫暖的了。一句話概括就是:學到很多,收穫很多,一切都很值得。

(未完待續……打算明年入職之後再來更全職入職後的體驗)


前幾天中國工程師收費帶人進FB食堂的事情鬧得挺大,不少人覺得很丟臉= = ME TOO
想參觀FB的心情可以理解,但咱能癟這麼心機嗎?
往後估計更難進了,不過別擔心,先看看去過的人怎麼說~

美國東部時間3月30日,FB部分員工入駐由 Frank Gehry 設計的新大樓 MPK 20。酒色鹿(Facebook 數據科學家 Tezigner )也是這次入駐的員工之一,他和我們聊了在 FB 新大樓工作的體驗。以下是部分精選,想看完整版的同學,末尾有鏈接喲 :))

---------BOMB!首先是喜聞樂見的爆照時間---------

圖1.Mpk 20平面圖。圖中紅點即Mark所在的會議室

圖2.上帝視角俯視一下

圖3.辦公區全景

圖4.食堂一角的裝飾,還不太清楚這件作品的來由(Barry McGee 巴里·麥吉作品)

圖5.很多人是騎自行車來的,所以也有專門擺放自行車的地方。不過大部分人還是開車或者做公司的班車來的,不然這裡肯定不夠擺的 (THIS IS SO COOL)

圖6.辦公區,垂直的是各種電線網線,員工們利用這些線來進行一些個性化的裝飾。那個「5」的氣球是那個員工入職五年的facevesary禮物

圖7.樓頂一角的一片樹樁。樓頂有草坪和很多椅子,非常適合一對一的交流

圖8.不確定這輛車是不是從之前的老園區搬過來的,周四周五的下午大家都會在公司的各個角落一起放鬆一下,食物,飲料,啤酒紅酒都是應有盡有。這個車上既然叫lounge估計這裡就是一個聚會的地點。

---------------下面是同樣喜聞樂見的QA時間----------------


Q = 何勇,建築師,畢業於同濟大學和哥倫比亞大學,從紐約歸國創業

A = 酒色鹿,統計學博士,Facebook數據科學家,谷歌八年數據分析工作經驗


Q:Facebook新總部有43,000平方米,2800多個工作人員。整個工作區照片看上去像個大倉庫,地面車庫有5個用顏色劃分的區域,那麼辦公空間是用什麼劃分的呢?員工的實際體驗又是如何?會不會lost?

A:確實是個大倉庫,或者說是像機場的一個巨大的停機樓,從Zone1走到Zone5需要很久的時間。空間本身沒有明顯的表示或者主題。在整個工作空間里有很多的大型觸摸屏,可以搜索到員工的位置或者會議室的名字。至於會不會lost? 我覺得需要一段時間去適應吧。


Q:大倉庫風格的室內空間,所有的東西都像是臨時堆放的,包括盒子般的會議室,攻城獅是喜歡呢,還是喜歡呢:) 會允許他們自說自話移動傢具么?

A:如果不喜歡的話,應該馬上就會聽到很多的抱怨。實際上很多人喜歡這種臨時堆放感。這些傢具本身的位置其實還都算合理,不過這裡有很多的geek善於做優化,這些線下的優化一定會發生的。


Q:從模型上看,那些大空間里的小盒子數量非常多,刨去設備房,可能平均二十多個工位就能分到一個,數量非常多。除了會議室,應該還有很多其他空間吧,都是些什麼呢?小盒子都是獨立的還是內部串聯的?

A:因為剛剛搬進來,我還沒有發現太多的彩蛋空間,所有的盒子都是會議室,但是有一個明顯的不同,很多的會議室裡面也有沙發,讓大家可以更輕鬆自如的交談,有些小辦公室竟然沒有寫字檯而只有個沙發讓我非常吃驚。


Q:有個房間里全是綵球,那是兒童室么?

A:是的,哈哈,其實哪個是Mark的會議室。第一天的上午放了很多綵球,作為一種慶祝的方式,但後來好像就被清理了。


Q:給大家解釋下War Room吧,還有沒些類似的特別功能的地方?

A:War Room其實更多的是一個狀態,而並非是一個固定的場所,類似於集中開發。可能是要解決問題,或者是在指定日期前完成某項任務。當然,把大家集中在一起,也是為了更有效的交流。


Q:有睡覺的地方么?

A:沒有那種專門的躺椅,不過很多三人的沙發可以休息。困了就要睡,不要喝咖啡,更好的休息才能更好的工作。


Q:Mark Zuckerberg坐在哪裡?有人會上去搭訕么?

A:他的工位和大家是一模一樣的,整天大家都能看到他。他總是非常專註執著在他正在做的事情,無論是看手機,電腦還是交談,所以這種所謂的氣場我是不敢去輕易打擾。但是我相信想和他交流的人一定也不在少數。


Q:辦公空間里有球場么?還是在屋頂。

A:現在看到有乒乓球場。老園區有籃球場,足球場,攀岩。。。新的園區我還沒有找到。不過樓頂的空間,開露天演唱會倒是非常的適合。


Q:員工的工作時間是怎樣的?

A:完全是自己控制,尤其是工程師,選擇在最有效率的時間完成高質量的code。如果說一般情況的話,從9點到7點左右,因為早餐是8點到10點,晚飯是6點到8點,所以大家也按飯點來。


Q:你說室內亮度早晚差不多,有人會因為不分日夜就一直在那幹活么?

A:這和亮度沒有關係,很多人都會不分日夜的在工作。室內的亮度讓大家不會分心。


Q:飲料食物免費吃么?質量如何?有人會因為這個就不離開FB了么?

A:吃的很不錯,新的食堂剛剛建起來,但已經有同事說是他覺得最好吃的食物了,並且他說,食物不應該做的太好吃,如果比現在的再好吃的話,他就要考慮離開了 = =!


Q:有人會帶寵物來上班吧,可能帶小孩來上班么?放哪裡?

A:沒有寵物,但是有可愛的小朋友來參觀。


我知道你一定沒有看夠!!對不對!!那就接著看這裡!!多圖慎點!!

獨家 | 建築師問「臉書」數據科學家:Facebook新總部長啥樣


#一般人都看不到的小秘密# 關注貴妃的專欄 讀點兒設計 - 知乎專欄 或 微信公眾號Tezign,關於設計/科技/互聯網創業的故事正在發燒,速來加火!

http://weixin.qq.com/r/RHUoMB-EiEL3rVtT9yBW (二維碼自動識別)


作為一個非典型的Facebook中國員工,也來湊個熱鬧。非典型性有二,其一,我不是程序員,而在很少有中國人出沒的business function. 其二,FB的大部分中國籍員工base在灣區,而我又base在少有中國人出沒的倫敦office.

關於公司的福利前面都講了一丟丟,我就不再贅述。作為一個曾經經歷過國內快消品行業,現在正在經歷著國外互聯網行業的人來說,我對這兩種截然不同的文化有著最直接也最深刻的感受。

1. 聰明人真多,peer壓力很大。每次在內部群組裡看到新進員工的自我介紹都倒吸一口涼氣,簡歷也實在太牛叉了,然後躲在黑暗的小角落裡暗自思忖我混進來真的合適么。哈佛斯坦福MIT級別的一抓一把,先前的工作經歷各式各樣,有同類科技公司進來的,也有MBB, 投行,各大公司戰略規劃部門的,還有自己創業的。 我很享受每天和這麼一群聰明有趣的人打交道,但在這種氛圍下壓力之大可想而知。幾乎每天都需要挑戰自己的comfort zone, 才能更獲得更快速的提高。

2. FB的工作氛圍極其民主,上下級基本沒有等級概念,大家一起工作一起玩耍。每隔半年有peer review的環節,同事之間互相邀請寫工作評論,上下級之間也要互相給出反饋。這就對manager有了更高的要求。老闆和team里的每個人都會約出一對一的時間專門討論職業發展和目標,了解員工的需求,心理狀態和對工作的滿意程度。這是和國內最不同的一點,老闆不會覺得你是他的下級就理所應當的派給你做任何事情。也不會因為你是剛剛進門的小朋友就派你去做複印拿快遞貼發票這種跟你工作職能完全不搭邊的東西。每一個人的成長和發展都至關重要,沒有上下高低之分。

3. 同事之間互相鼓勵互相賞識。當你做出一點點成績的時候,老闆和周圍同事的誇讚保證會像雪片一樣飛來。尤其對我這麼一個聽幾句獎勵就如同打了雞血一樣的獅子座,這絕對是屢試不爽的一招。

4. 節奏超級快。作為公司的五大value之一,"move fast" 是能在每時每刻的工作中感受得到的。每天郵箱里飛進來的郵件,messenger上發來的訊息,workplace里的announcement, 都要求員工有快速挑揀處理信息的能力。我常常在想這家公司絕大多數的人應該都是急性子吧,要是性子太慢的話真的要難熬了。

講和這麼多跟公司文化有關的事情,再講點好玩的事情吧:

其實,FB最有趣的地方是會議室的名字!!!FB的會議室命名是由大家投票選出的,一般一整層樓的會議室有一個主題。比如倫敦辦公室有一整層樓是指環王主題,於是會議室就有了Gullum, The March to Gondor這類的名字. 之前有段時間頻繁和紐約開會,有一整層樓的名字都和交通工具有關,比如I『m walking there, keep away from the closing door. 有Hello my little friend 這種小可愛的名字,還有讓人完全摸不到頭腦的名字,比如巴黎辦公室有間會議室叫Je Peux Pas Je Piscine (我不行,我得去游泳)。最奇葩的是我們一層樓的會議室是以英國炸雞店Nando"s為主題。這可苦了我們組, 每天輾轉於Double chicken wrap, Wing roulette,Spice rice之間,開會時間久了覺得自己長出一身炸雞味。


Facebook的海報也超級有愛,每一個海報背後都有一個故事。我最鍾愛於那張粉色的「be the nerd」 (如下圖)。之前有位老奶奶在小扎的FB留言說「I keep telling my granddaughter to date the nerd in school, he may turn out to be a Mark Zuckerberg」. 小扎給老奶奶的回復是「 Even better would be to encourage them to *be* the nerd in their school so they can be the next successful inventor .」 女孩子們啊,與其成為那個站在成功背後男人的女人,不如讓自己先變得頂天立地起來。


多圖預警,慎點。

2017年暑假在Facebook Menlo Park總部實習,在這就曬一曬公司伙食吧。

公司周一到周五都有早餐,午餐和晚餐提供。總部的舊campus有五六個不同的餐廳和兩三個餐車,有烤肉的,有沙拉的,有披薩的,有快餐的,有吃面的,有咖喱的,也有綜合的(每天換著做不同國家的料理)。以及還有一個進去就隨便吃甜食的sweet shop,冰淇淋,冰酸奶以及烘焙點心想怎麼吃怎麼吃。除此以外,每棟樓的每一層都有三四個零食架,飲料冰櫃,咖啡吧。最後,在公共區還經常有各種free food session,比如壽司的,披薩的,漢堡的。以及,以上都免費。

也有收費的地方,我知道的一個是building 12樓下的一家西餐廳,聽說菜品不錯。另一個是building 15附近的一個咖啡廳。

其實以上描述都不能完全概括公司的伙食。。因為我還沒把所有有吃的地方逛完。。


我寫過一篇G和F的工作比較,供大家參考。

轉職半年總結 - 遠東軼事 - 知乎專欄


早餐有腸粉…


=)轉自:Facebook夜遊記


工作大同小異,不停的討論和蛋逼構成了每一天,這就是一個書獃子大樂園,穿著牛仔褲夾著mac到處走,你就成了。我認為最棒的地方是每天早上可以吃到大米粥加醬油加油條段兒加蔥花加煮蛋。我在building17 data center, 有空一起去琴房玩,我拉小提琴,你呢?


Move fast and break things, then leave.


在 Facebook 工作比谷歌更幸福 這裡有 8 個理由
oschina 發佈於: 2016年02月06日 (30評)
分享到:
在 Facebook 工作比谷歌更幸福 這裡有 8 個理由在 Facebook 工作比谷歌更幸福 這裡有 8 個理由在 Facebook 工作比谷歌更幸福 這裡有 8 個理由在 Facebook 工作比谷歌更幸福 這裡有 8 個理由在 Facebook 工作比谷歌更幸福 這裡有 8 個理由在 Facebook 工作比谷歌更幸福 這裡有 8 個理由
收藏 +16

3月19日,深圳源創會火熱報名中,go&>&>&>?

自 從扎克伯格12年前在哈佛宿舍中創建Facebook以來,這個世界最大的社交網路已經取得巨大成功。在美國主流網路媒體BI推出的年度最佳僱主榜單 中,Facebook已經超過谷歌,連續4年蟬聯榜首。這兩家科技巨頭都被視為最好的工作聖地,但是Facebook可能比谷歌更棒,理由如下。

【Facebook員工更快樂】這兩家公司的員工都感到十分快樂,但在員工滿意度方面,Facebook略勝一籌。美國知名調查機構Payscale數據 顯示,Facebook員工滿意度高達93%,而谷歌員工為84%。Facebook一名數據科學家在求職網站Glassdoor上寫道:「每天早上上班 時,我都覺得自己是世界上最幸運的人。」

【Facebook員工更自由】促使Facebook員工感覺更快樂的因素很多,但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Facebook更信任其員工。Facebook 前高管唐·福爾表示,谷歌更關注公司結構,更注重「經理」頭銜。而Facebook員工則通常根據特長安置職位,被鼓勵質疑和批評主管。這種自由或許是促 使員工更積极參与公司事務的最佳驅動力之一。福爾稱:「頭銜不代表人任何東西,最重要的是工作質量,以及你說服和影響他人的能力。」

【Facebook員工賺錢更多】在談及工作滿意度時,金錢不能代表一切,但也非常重要。在Facebook,有經驗的員工平均年薪為13.5萬美元,而 谷歌員工平均為13.3萬美元。Facebook通常向員工支付高於市場價17%的薪酬,而谷歌薪酬僅超過市場價10%。求職網站Glassdoor收集 到的數據顯示,Facebook實習生平均月薪7400美元,而谷歌實習生為7200美元。


【Facebook員工壓力更小】如果你想要從事沒有壓力的工作,最好避開高科技行業。與其他科技公司(包括谷歌)員工相比,Facebook員工認為他 們的壓力更小。儘管存在推出產品和呼叫值班(on-call duty)的壓力,但11%的Facebook員工認為其工作壓力更小,只有9%的谷歌員工 如此認為。


【Facebook員工認為工作更有意義】美國知名調查機構Payscale曾向Facebook和谷歌員工問及這樣的問題:你們的工作讓世界變得更美好 嗎?81%的Facebook員工給出肯定回答,而只有67%谷歌員工給出類似回答。一名前谷歌員工對此解釋稱:谷歌資歷過高的人太多。他說:「在谷歌, 你很難在自己從事的領域獲得成就感。而這種感覺對於有雄心壯志的人來說又非常重要,這足以導致很多人對谷歌望而卻步。」


【Facebook員工招聘過程更輕鬆】谷歌招聘過程平均約為6個月,求職者一致認為谷歌面試過程比Facebook更難。這可能有悖常理,因為競爭越激 烈,越有可能招募到更合適的人才。然而谷歌一名前員工稱,谷歌在挑選到最好最優秀的求職者後,往往卻讓他們從事低層次的工作。這名僱員稱:「來自10所頂 級高校的大學生為谷歌廣告產品提供技術支持,但實際上他們只是手動關閉YouTube上的標記內容,或為A/B測試編寫基本代碼。」


【更小團隊意味著更大成長空間】一名谷歌前員工宣稱,谷歌擁有5.3萬名員工,對於大多數人來說,想要對這個龐然大物產生真正影響非常困難。而 Facebook員工僅有1萬人。這名谷歌前員工解釋稱:「除非你是非常有才華的工程師,能夠創造出新的東西,否則你只能淪為谷歌齒輪的潤滑劑。」談到升 職,Facebook員工認為自己的成長空間更大。


【Facebook准父母享受慷慨福利】谷歌和Facebook都為員工提供最好的福利,包括免費食物、充滿活力的辦公環境、輕鬆的通勤條件等,但在員工 生育方面,Facebook更勝一籌。Facebook是世界上第一家為員工冷凍卵子提供2萬美元補助的公司,同時為新生兒員工提供4000美元「嬰兒現 金獎」。此外,Facebook在產假政策方面,幾乎獲得完美評分。當前,Facebook員工可享受4個月帶薪產假,父親的陪產假也長達4個月。而谷歌 帶薪產假為18周,陪產假僅為12周。

稿源:騰訊科技


相關鏈接

想通過手機客戶端(支持 Android、iPhone 和 Windows Phone)訪問開源中國:請點這裡


本站文章除註明轉載外,均為本站原創或編譯
歡迎任何形式的轉載,但請務必註明出處,尊重他人勞動共創開源社區
轉載請註明:文章轉載自:開源中國社區 [開源中國 - 找到您想要的開源項目,分享和交流]
本文標題:在 Facebook 工作比谷歌更幸福 這裡有 8 個理由
本文地址:在 Facebook 工作比谷歌更幸福 這裡有 8 個理由
舊一篇:Hyper 0.5 發布,基於Hypervisor的Docker引擎 7分鐘前


全權限觀看別人面書


意味著你不用翻牆……


推薦閱讀:

有那些不被了解很冷門的好玩工作?
說說讓你成就感爆棚的那點事...?
在銀監會(局)工作的體驗是怎樣的?
在日本的 ACG 相關行業工作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

TAG:Facebook | IT職場 | 矽谷就業 | 工作體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