積極心理學是什麼?

有人了解並有這方面的學習經驗嗎?


推薦題主可以看公開課:哈佛大學公開課:幸福課
看積極心理學創始人的書:塞利格曼的幸福課(全4冊)《真實的幸福》《學習樂觀,活出最樂觀的自己》等


歷史角度,人類一直對心靈(未知)有好奇和理解…… 所以其實一直有心理學。
但是因為生存角度,壞事情和災難歷來更抓住人的眼球和注意力,所以早期的心理學除了嘗試理解我們怎麼思考,怎麼理解,心理社會行為現象,現象背後的動力等等的時候更多被一些疾病,(消極)心理方面的難受和不良社會影響為主。 換句話就是疾病心理學(消極心理學)筆中比較多。

有一天積極心理學創始人塞利格曼教授,這位研究習得性無助(這個主題也很有意思)
"塞利格曼當上美國心理學會主席後的某一天,他的女兒看到自己5歲大的女兒尼奇(即塞利格曼的外孫女)將種子拋向天空,手舞足蹈地假裝在播種。老塞正想制止孫女,女兒卻對他說:「爸爸,我能與你談談嗎?」老塞問想談什麼?女兒說:「爸爸,你還記得我5歲生日嗎?我從3歲到5歲一直都在抱怨,每天都要說這個不好那個不好。但當我長到5歲時,我決定不再抱怨了,這是我從來沒做過的最困難的決定。如果我不抱怨了,你可以不再那樣經常鬱悶嗎?」
故事講完了,你或許會問:「重大發現呢?」重大發現就在故事裡,那就是傳統的心理學總在找病因呀治療呀,這太消極了,新的心理學應該將目光轉移到正常人那裡,幫助他們找到幸福、獲得滿意。
就這樣,「積極心理學」誕生了,沒有重大學術成果,但有個好的目標。
康普頓在其著作《積極心理學入門》中這樣說道:「積極心理學家要去發現和培育天賦和才華,讓日常生活更令人滿意,而不僅僅是治療心理疾病」。"

要意識到,其實人的注意力就那些,所以如果把注意力放到積極的角度,那麼就不容易受到消極影響。雞湯可以是營養劑,而不只是被人諷刺否認黑的不良雞湯。

"積極心理學的核心理論可歸納為「美德假說」,而幸福是核心概念。塞利格曼認為「真正的幸福來源於對基本力量的辨別和培育,並在日常工作、戀愛、運動和撫養子女方面使用這些力量」。為了讓幸福的概念更易被人理解,塞利格曼將其一分為三,分別是:快樂的生活、好的生活、有意義的生活。"

積極心理學是科學嗎?


(註:文章選自彭凱平微刊)

很長一段時間以來,很多人都以為「積極心理學」研究的就是幸福的問題。其實「幸福」只是「積極心理學」所研究的一個很重要的方面,「積極心理學」不光研究人類的幸福,還研究道德、智力、審美、創造、積極的社會關係、積極的社會組織、生活的意義等內容。實際上,經濟學、社會學、政治學等學科都在研究幸福問題。


幸福科學的偉大突破
  今年的10月18日,著名積極心理學家,也是當代傑出心理學家之一的迪納(Ed Diener)在賓夕法尼亞大學應用積極心理學碩士峰會上作了題為《幸福科學的偉大突破》(Amazing Progress of Science of Subjective Well-being)的主題報告。
一開始,迪納先提出,現在有關幸福的研究越來越多了,但幸福研究要經得時間和實踐的考驗,也同樣必須遵守科學的原則:擺事實、有證據和講證偽。而不要做出一個研究就自以為是,好像找到了幸福的靈丹妙藥似的。然後,他話鋒一轉,說「積極心理學」研究所有人類的正向心理,而不只是大家認為的「幸福、PERMA(積極情緒、投入、人際關係、意義和目的、成就)、意志力,美德」等內容,或者幾個積極心理學圈子裡的著名學者研究的課題才是積極心理學。

這是特別難能可貴的。因為他本身就是這個圈子裡的核心人物之一,而且所研究的「主觀幸福感」正是「狹義的」積極心理學的核心內容之一。但他能夠站出來提醒大家(聽眾主要是應用積極心理學碩士),要把眼光放得更廣闊些,更顯其睿智、大度、高遠的大師風範。可見,迪納對積極心理學的期待,已經超越了自身的學術好惡。確實,一個優秀的學者,尤其是一個學科的領軍人物,絕對不應該有門戶之見,不能只以本人的所學所知來樹立評判標準,更不能以此打壓後起之秀,扼殺新思想、新觀念、新技術的出現。

歸根到底,「積極心理學」並沒有開闢心理學的一個新的研究領域,而只是倡導大家對本來所忽視了的一個領域進行更多的研究;它也沒有革命性的新方法,採用的仍然是傳統心理學的研究方法。與傳統心理學不同的地方在於:它確實是心理學的一種新觀念、新方向、新運動;它能夠激發人們的興趣,彰顯我們的態度,傳遞心理學家利民利國的意願。這也正是我們倡導積極心理學的原因。


很長一段時間以來,很多人都以為「積極心理學」研究的就是幸福的問題,甚至有人建議用「幸福學」來取代「積極心理學」,以擴大積極心理學的影響。出發點是好的,用心是善良的,動機是高貴的,策略也很高明。但「積極心理學」的研究範疇本身就非常廣泛,它不光研究人類的幸福,還研究道德、智力、審美、創造、積極的社會關係、積極的社會組織、生活的意義等內容;「幸福」只是「積極心理學」所研究的一個很重要的方面而已。而且幸福科學本身就是個跨學科的綜合性研究方向,不是心理學一個學科所能解決的問題。實際上,經濟學、社會學、政治學等學科都在研究幸福問題。

因此,迪納提出,我們曾經對積極心理學研究課題有很多不正確的認識。一些我們認為應該是積極心理學研究的問題,確實也是積極心理學所關注的問題;但還有很多大家沒有把它當作積極心理學研究的問題,其實也是積極心理學所研究的問題。那麼從積極心理學的角度來講,積極心理學到底在研究哪些問題呢?

傳統積極心理學研究課題

1、「感恩之心」。它肯定是積極心理學研究的問題;這種感恩不是通常意義上的報答,不是情感回報,更不是義務和責任。它指的是我們對自己擁有的事物和受恵經歷的一種欣賞、一種快樂、一種積極主動的體驗。

2、實現蓬勃興盛的幸福人生的5個因素(PERMA)。它也就是激發我們人類幸福之感的五種最基本的心理基礎:積極快樂的情緒(positive emotion)、沉浸其中的投入(engagement)、美好的人際關係(relationships)、有意義和目的的事情(meaning and purpose)、有收穫和成就的感受(accomplishment)。PERMA不僅能幫助人們感到快樂、滿足,還能帶來更好的生產力、更多的健康,以及一個善良的人生。

3、美德。根據塞利格曼和彼德森的研究,人類不管處於什麼文化,其實都有一些共同認可的美德,這就是他們所發現的6個領域(正直、勇氣、智慧、仁愛、升華、節制)和24項優勢和美德。但具體這些美德如何體現和弘揚,特別是文化差異都值得進一步研究。

4、主觀幸福感。主觀幸福感主要是個體對自己生活狀態的滿意程度,以及積極情緒體驗的頻率。這是通常所說的幸福的心理學表述。

5、意志力(Grit)。這就是我們人能夠驅使自己做自己認為應該做的事情的動力和堅忍精神,具有開拓和提升自己的學識、境界和能力的精神。

6、福流(follow)。它指的是人們在從事自己喜愛的工作和做事情的過程中產生的一種物我兩忘、天人合一、酣暢淋漓的積極體驗。

7、意義和目的。它指的是人在生活、工作中發現和追求的意義以及感覺某種神聖、積極的召喚體驗。

也屬於積極心理學研究課題

另外,還有一些傳統上不認為是積極心理學研究的課題,其實也是積極心理學研究非常核心的課題,包括:

8、利他行為。這是指我們願意幫助他人,照顧他人所獲得的身心愉快的體驗及策略和方法。

9、自我控制。它指的是我們人能夠控制自己的慾望和衝動,並保持心理能量充沛的能力和過程。個體在自我調節能力上的差異,與我們的生活質量和人生髮展的軌跡密切相關。

10、積極教養。它指的是父母親對孩子一種積極心理的教育教養方式。它不是權威式的教養,不過於強調對孩子的管教;也不是無為、放任式的教養,而是一種最符合兒童身心鍵康體發展的教育方式。

11、盡責心。即是大五人格的一種,也是對自己和他人的內在心理狀況的一種體驗和知覺能力。

12、自我效能感。指的是斯坦福大學心理學教授班都拉提出的:人對自己能力及作用效果的一種認識和判斷。它是心理學引用最廣泛的一個概念,也是積極心理學的一個重要課題。

13、友情。指的是我們對別人的照顧和友誼,人類的親情和友誼是幸福最重要的基石之一, 也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召喚有更多的科學心理學對其進行研究。

14、精通。指的是我們在生活中必須應掌握的技能技巧。

15、合作。指的是人與人之間、組織與組織之間、社區與社區之間一種追求共同目標的、待人處事的精神和風格。


特彆強調

迪納特彆強調,以上課題只是例舉來說明「積極心理學」研究的領域遠比「主觀幸福感」要大很多,遠比通常所認為的「積極心理學」概念要廣很多。只要是涉及人類生活的積極方面和人類心理體驗的積極方面,都可以是積極心理學研究的課題。因為積極心理學從根本上來講它是一種理念,而不是一個單獨的研究領域。就像社會心理學的社會認知一樣,它是用認知心理學的理念和方法來研究社會心理的問題,而不僅僅局限於社會心理學中一個特定的研究領域。

綜上所述,學術研究其實是沒有固定不變的研究方向和課題的。作為一個新興學科的積極心理學,更不應該自己限制自己的研究深度和廣度。做研究如此,做人更是如此——虛懷若谷,有容乃大。對一個真正的研究者來說,身份不重要,成果和貢獻才是更重要的。


說到積極心理學是什麼這個問題,我覺得應該講一下心理學的大概發展脈絡:

1946年以前的心理學主要研究

1、基本的學習過程與學習動機

2、知覺

(很小的專業、純科學、不太關心應用)

1946年以前的心理學的三大任務

1、治癒心理疾病

2、使部分人的生活更幸福、工作效率更高(工廠、軍隊、學校)

3、找出並培養有特殊才能的孩子

1946年以及之後的25年

1、《美國退伍軍人法案》:專門治療退伍軍人的心理學家,開立診所,保險公司支付治療費

2、國會通過法令創立了「國家心理健康研究所」,所長是精神科醫生,國家提供經費

1971年的心理學

1、臨床心理學家(心理治療師)人數眾多

2、心理學=心理疾病

3、研究課題=心理疾病研究

心理學的逆轉

1、1968年,塞利格曼在康乃爾大學心理學系做助教;

2、在賓州大學讀研究生時,發現了習得性無助,挑戰了心理學領域的核心理論;(對比斯金納的箱子,參見《20世紀最偉大的心理學實驗》)「刺激-反應-強化」到「思考、信仰、期待」

3、研究10年「習得性無助」後,發現「習得性樂觀」:1/3的被試永不放棄、1/8的投降,為什麼?用優勢反駁災難!

4、把握靈魂(seeing into the
soul): 不重校正缺點,著重把握優勢。

我們可以從這條歷史脈絡上看到,積極心理學的出現至今還只有很短暫的歷史。

一直以來很多人,都認為心理學就是臨床心理學或者是精神病理學,這和佛洛依德在心理學界相當長時間的學術權威地位有很大關係,在過去的時代,事實也確實是如此。但是心理學家逐漸發現,專註於痛苦,把注意力放在解決痛苦上,人們可能會變得更痛苦。人活著,不只是想要改正錯誤活著缺點,還希望找出自己的優勢和生活的意義。而積極心理學的出現和發展就是要給予我們看待心理學的新視角,心理學並不是只是研究心理障礙和精神疾病的學科,而是一個更普遍的科學,他關注我們的正常生活,關乎人類的健康和幸福,是一門積極正向的科學。

我看到樓上有回答說,積極心理學是「打雞血」,是「給出於迷茫期的人看的」。

我覺得這些觀點都是有偏差的。先說第一個「打雞血」,打雞血是什麼?是虛偽的勵志,或者矯情的浮誇,比如部分成功學范兒,他給你某些觀點,讓你覺得很受鼓舞,覺得要做出改變,但是事實上他沒有給與你真正可實踐可以改變的方法或者給你清楚的方向,所以你該什麼樣子還是什麼樣子。而積極心理學他是一門嚴謹的科學,當今積極心理學已經大熱,市面上有很多的書可以挑選參考,只是是正規的學者出版的書,他所有的觀點的得出都是經過反覆嚴謹的科學實驗而得來,他給你看待生活和生命的新視角,新思想,告訴你可實踐的,可以讓生活更幸福和更快樂的,或者更成功的方法。

第二個觀點,「積極心理學」是「給出於迷茫期的人看的」,我覺得也不然。誠然,積極心理學確實可以給有內心疑惑,或者迷茫,或者痛苦的人以指引和實質的幫助,比如當時我看哈佛大學的公開課幸福課,我覺得哈爾教授的觀點和指導給了我很大的幫助,但是在看了幾本積極心理學的書籍之後,我覺得積極心理學的作用和意義不止如此,我覺得積極心理學可以成為人們的生活指引和人生伴侶,其研究的範圍是廣泛的,多領域的,比如積極心理學之父馬丁塞利格曼的經典著作幸福四部曲之一《教出樂觀的孩子》一書,就是給家長的一本養育寶典,幫助他們培養出更有積極和幸福特質的孩子,再比如說,美國積極心理學導師肖恩埃科爾,他現在主要從事企業快樂工作法的培訓,和全球五百強中的很多企業都有合作,包括谷歌,畢馬威,星巴克等等,他的觀點是「快樂能激發成功」,現在他是全球知名的潛能挖掘專家,著有《快樂競爭力》,新書《快樂原動力》也要馬上出版。所以說,積極成功學不只是僅僅面對「處在迷茫期的人」,他的受眾是很廣泛的,我的理解是,一個希望自己過得更快樂,更幸福,或者更成功的人都可以學習積極心理學。

以上薄見,有不妥之處,望指正。


積極心理學是上世紀末首先在美國興起的一場心理學運動,發起者是美國心理學家賽里格曼。它倡導人類要用一種積極的心態來對人的許多心理現象和心理問題作出新的解讀,並以此來激發每個人自身所固有的某些實際的或潛在的積極品質和積極力量,從而使每個人都能順利地走向屬於自己的幸福彼岸。
  積極心理學主張以人的積極力量、善端和美德為研究對象,強調心理學不僅要幫助處於某種「逆境」條件下的人們知道如何求得生存和發展,更要幫助那些處於正常境況下的人們學會怎樣建立起高質量的個人生活與社會生活。

  心理學主要面臨三項任務:治療人的精神或心理疾病、幫助普通人獲得幸福生活、發掘並培養天才。


積極心理學是上世紀末首先在美國興起的一場心理學運動,發起者是美國當代著名心理學家塞林格曼.
積極心理學倡導人類要用一種積極的心態,來對人的許多心理現象做出新的解讀,並以此來激發每個人自身所固有的某些實際的或潛在的積極品質和積極力量,從而使每個人都能順利地走向屬於自己的幸福彼岸.因此,積極心理學主張以人的積極力量、善端和美德為研究對象,強調心理學不僅要幫助處於某種「逆境」條件下的人們知道如何求得生存和發展,更要幫助那些處於正常境況下的人們學會怎樣建立起高質量的個人生活與社會生活.
  智利詩人巴勃羅·聶魯達曾經說過:「為你做事,我幸福.」與此相同,像美國的塞林格曼以及西班牙的卡梅略·巴斯克斯這樣著名的心理學家,代表了當前積極心理學的一種潮流.他們認為,從根本上講,人類是樂觀的、堅強的和寬宏的.他們開始對思想上陰暗的一面失去興趣,而轉向對幸福感及積極處理人際關係方面的研究.他們認為這種積極心態有四個基本特徵:
  同情心看到別人哭時我們會流淚;別人受到痛苦有憐憫之心;對需要幫助的人會伸出援助之手;從小就知道體諒別人.這方面的情感有:憐憫、同情、悔悟、寬恕、感激等.
  仁愛自發地開展愛心活動;生活的主要目標是在各個層面上給人們以關愛;人人都希望愛和被愛;大家團結一致.這方面的情感有:精神高尚、團結、互助、利他主義等.
  樂觀生活中鮮有遺憾;不僅僅年輕時心情愉快,事實上就是在晚年認為自己幸福的人要比認為不幸福的人多,願意在心中對未來保留一份期望並以堅強毅力去實現目標.這方面的情感有:希望、快樂、堅定、好心情、有活力等.
  敬業我們不是動物.人類每天幾乎所有的行為都是受思想情感支配的,它指導我們 努力做得更好,用智慧和熱情去工作,頑強地應對挫折.這方面的情感有:責任心、堅持、勇氣、犧牲、熱情等.


積極心理學是心理學領域的一場運動,具體來說可以從兩方面理解:

  1. 指從積極的視角把以前心理學研究過的東西再研究一遍。從這個意義上講積極是個形容詞。比如以前我們覺得一個人抑鬱是不好,那抑鬱到底有沒有積極的效應呢?是不是抑鬱的人可以更理性呢?
  2. 研究一些積極的心理內容,比如有關幸福、有關美德、有關個人成長的心理學。從這個意義上來講積極是個名詞,是「積極心理內容」的簡稱,或者乾脆可以換成幸福或者其他同義詞。

我在簡書的一片日記裡邊有更詳細的有關積極心理學的介紹,尤其是積極心理學如何幫助非科班的同學如何提升自己的生活質量和幸福感,就不單獨貼在這裡了,有興趣的人可以去看:積極心理學是什麼鬼——《超級個體》寫作課實踐

------------2017.11.03更新----------

之前的內容是4月份寫的,最近又寫了一篇文章,感覺更清楚一些,希望對想了解積極心理學的朋友有幫助:大數據告訴你積極心理學到底在研究什麼?

為了方便看,直接把最關鍵的部分貼圖過來:


感覺在中國認真學習這些先進思維的人還是少了一點


是藍色小藥丸。


打雞血


個人覺得,積極心理學還是很好的,看過哈佛的幸福課,看過《幸福的方法》,雖然同意樓上,是給迷惘期的人看的,但是這對青少年來說,誰沒有疑惑,誰沒有迷惘過呢?老師的職責不就是:傳道、授業、解惑么?從這方面來說,TAL這樣的積極心理學者做得很好了。


積極心理學(positive psychology) 是20 世紀末西方心理學界興起的一股新的研究思潮。這股思潮的創始人是美國當代著名的心理學家塞里格曼·謝爾頓( KnnonM. Sheldon) 和勞拉·金(Lawra King) 。他們的定義道出了積極心理學的本質特點「, 積極心理學是致力於研究普通人的活力與美德的科學。」積極心理學主張研究人類積極的品質,充分挖掘人固有的潛在的具有建設性的力量,促進個人和社會的發展,使人類走向幸福,其矛頭直指過去傳統的「消極心理學」。它是利用心理學目前已比較完善和有效的實驗方法與測量手段,研究人類的力量和美德等積極方面的一個心理學思潮 。


可以諮詢東北師範大學心理學教授、博導蓋笑松老師。我聽過他的有關講座,挺不錯的!


積極心理學是什麼,我是說不出來,不過看了以下的書,你自己應該能得出答案了:

有哪些積極心理學的入門書籍值得推薦? - 知乎統計了這個問題下面的54個答案所提到的書籍,答主們一共提到了50位作者的85本書,結果如圖。和前面兩期(心理學該如何入門? - 知乎,有哪些堪稱偉大的科幻小說? - 知乎)比起來書籍的推薦分化不是那麼明顯,但是作者卻有明顯的分化。

積極心理學作為一個研究領域的形成,以馬丁?塞利格曼和米哈里?希斯贊特米哈伊的2000年1月發表的論文《積極心理學導論》為標誌,和心理學其他分支比起來,算是相當年輕的一門學問了。它採用科學的原則和方法來研究幸福,倡導心理學的積極取向,以研究人類的積極心理品質、關注人類的健康幸福與和諧發展。

還有一個事實,雖然榜單里沒有體現,但回答里卻提到了好多次:哈佛大學的公開課《幸福課》,一共23集。因為統計的只是書籍,就沒有把它算進來。

這次不按排名來一一列舉了,因為出現了幾位大神,排名前14位的書籍只有8位作家寫出,其中積極心理學的創始人馬丁?塞利格曼,一人就貢獻了5本著作:《真實的幸福》(第一名),《持續的幸福》(第三名),《活出最樂觀的自己》(第八名),《認識自己,接納自己》(第九名),《教出樂觀的孩子》(第十四名)。這五本書也被稱為「幸福五部曲」。說這五本書就是幸福心理學的入門必讀,也不為過。雖然五本書的名字都很心靈雞湯,但是請相信這絕不是國內騙錢的暢銷書可以比較的。

《幸福的方法》(第二名),《幸福超越完美》(第十二名),作者均是泰勒?本?沙哈爾。他就是哈佛大學公開課《幸福課》的主講老師,該課程也是他一手推出的。其中《幸福的方法》算是《幸福課》的文字版了,不過還是推薦看視頻,能感受到不一樣的魅力。

《專念學習力:打破7個扼殺創造力的學習神話》(第十名),《專念:積極心理學的力量》(第十一名),這兩本書的作者是埃倫?蘭格。她的幾個標籤:幸福課導師泰勒?本?沙哈爾最推崇的哈佛著名心理學家;第一位獲得哈佛終身教職的女性;獨具匠心的畫家。她還有一本書《專念創造力:學學藝術家的減法創意》(第二十四名),與上面兩本構成了「專念三部曲」。

《象與騎象人:幸福的假設》(第四名),作者喬納森?海特。象與騎象人的基本原理:人類的心理,有一半正如一頭桀驁不馴的大象,而另一半則是像是一個理智的騎象人。這兩個分裂的部份,造成人們常陷與理智與非理智的思想爭戰中。喬納森?海特還是美國脫口秀節目《科爾伯特報告》(The Colbert Report)的嘉賓,該節目被《紐約時報》稱為「年度具好的電視節目之一,每周必看的娛樂節目之一」。

《積極情緒的力量》,作為又一位女性作家,芭芭拉?弗雷德里克森被積極心理學之父馬丁?塞利格曼稱為積極心理學領域的天才,並且曾獲得坦普爾頓獎。坦普爾頓獎的影響力及獎金額堪比諾貝爾獎,每年只有四位在「精神領域」的研究中做出非凡成就的人才能獲此殊榮,2011年的獎金是100萬英鎊。
《積極心理學》(第六名)的作者是克里斯托弗?彼得森,也是積極心理學的創始人之一。某購物網站的推薦語:西方心理學專業教材,積極心理學創始人的開山之作,國內第1本積極心理學譯著。由此可見,來頭不小呀。本書不僅僅適合心理學專業的學生閱讀,也適合大眾讀者,他能幫助人們了解自我、認識生命、實現生命的價值。

《少有人走的路》系列共四本,作者:M?斯科特?派克 。已經不知道答主們推薦時是把這個書名作為一個整體還是作為一本書來推薦的,在這裡姑且認為推薦的是一個系列。作者是一名心理醫生,曾在美軍日本沖繩基地擔任心理醫生,為美軍軍官做心理醫生。在近二十年的職業生涯中,他治俞了成千上萬個病人,他以從業經驗為基礎寫作的《少有人走的路》,創造了出版史上的一大奇蹟:在美國知名的《紐約時報》暢銷書排行榜上連續上榜近20年!(不得不打感嘆號,20年基本就是一代人了)
《人性的弱點》,作者戴爾·卡內基。這本書出現在這裡我感到有些奇怪,這不是世界成功學第一書嗎?怎麼亂入到幸福心理學來了。這本書在2005年到2010年左右很流行,那是我的大學同學幾乎都有買過或者去圖書館借過這本書,印象中還有《人性的優點》,那時盜版也很多,各種類似的書名,讓我們應接不暇。

PS:完整榜單可關注微信公眾號 統計者

zhihu-tongjizhe


摘自《幸福的方法》。


積極心理學英文為Positive Psychology,它是指利用心理學目前已比較完善和有效的實驗方法與測量手段,來研究人類的力量和美德等積極方面的一個心理學思潮。積極心理學的研究對象是平均水平的普通人,它要求心理學家用一種更加開放的、欣賞性的眼光去看待人類的潛能、動機和能力等。


以往心理學可能過多關注與將人從不好變為普通,而積極心理學關注的是將人從普通變得好,從好變得更好。


積極心理學研究有價值的體驗:幸福感,希望和樂觀等;
在個體層面上涉及積極的人格特質:創造力,審美,勇氣,愛,人際交往技巧等;
在群體層面上涉及公民道德和推動個體更好地發展的社會機能:如責任、教養、利他、禮貌、適應、容忍力和職業道德等。
尋求人文關懷,致力於謀取人類幸福和社會繁榮;
積極心理學以積極的價值觀來解讀人的心理,試圖激發人類內在的積極力量和優秀品質,幫助個體最大限度地挖掘自己的潛力並獲得美好的生活。


因為不能只關注心理消極面,也應該看到心理的積極面是事實存在,積極心理學的出現是歷史必然,不是偶然。
知道為什麼心理諮詢里常講「接納黑暗,關注積極」嗎?卡爾羅傑斯的理念和積極心理學有共通之處,人也有自發性的修復、善、進步的能力,只是被阻礙了。
在心理學對人的干預性治療和輔導上,接納黑暗,同時關注積極面的效果,一般比純接納黑暗要好。
一部分抑鬱症或精神分裂患者在接受傳統精神分析治療時,會加重病情,就是因為機體彈性不夠,在黑暗探索的路上深陷了。
人是複雜的個體,光與暗同時存在,但不是各佔一半。積極心理學是從光的一面出發,引導人們的積極面展現,補充日常生活,更有彈性,更富美德,最終實現人本主義的自我實現。它們是相通的


傳統心理學會很大概率對正常人造成二次傷害。

因為人每天追尋的是積極美好的東西,不管是物質還是精神,都是自己喜歡的,認為舒適的。

人有優點,也有缺點,傳統心理學會一次次地提醒正常人的缺點,提醒大家記得那些負面事件與思維。

所以個人更偏向積極心理學。


Positive Psychology is the scientific study of the strengths and virtues that enable individuals and communities to thrive. The field is founded on the belief that people want to lead meaningful and fulfilling lives, to cultivate what is best within themselves, and to enhance their experiences of love, work, and play. from http://www.ppc.sas.upenn.edu/


推薦閱讀:

黑暗恐懼症產生的原因是什麼?應該怎麼克服?
對初學者而言,如何開始學習冥想?有哪些經驗和好的書籍可以分享?

TAG:心理學 | 積極心理學 | 心理學思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