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家為什麼談論輪迴?
個人認為輪迴是佛家理論的基礎之一。佛家理論的核心是因果和因緣生滅,這兩個核心都不同程度的關係到輪迴。
我們假設輪迴不存在,那麼首先因果就不存在了。這個好理解,比方某人這輩子是個惡棍,作孽無數,卻活得很快活,也很高壽。這個人一輩子造惡因,沒來得及受惡果,就死掉了。由於沒有輪迴,他消失了,自然也不會受到懲罰。所有的因果報應,僅限於此生,因為個體僅有此生可活,沒來得及報應的,一筆勾銷——這算哪門子因果!因此,為保證因果,輪迴應該存在。
再說因緣生滅,佛家認為一切事物之所以存在且以其特有的方式存在,都是因緣聚會。這個東西存在的條件、因素齊備了,自然就「生」,不具備,自然就「滅」,這些因素、條件再次具備,自然又「生」了。比如:有了燃料、氧氣,也達到燃點,就會出現火焰;截斷氧氣,火焰就熄滅;再次供給氧氣,火焰又產生了。所有的一切,都是「緣」,又稱因緣和合。如果沒有輪迴,那麼個體的死亡就是絕對的了,也就是說,即使我的靈魂(佛不說靈魂,估計你也不喜歡,也可以用意識、記憶什麼的代替)存在的一切條件再次滿足,「我」的靈魂也不會「活」過來。這種認為生命有一個絕對的終點的觀點在佛家看來太武斷和絕對了,與因緣生滅的理論不相容。由此來看,輪迴也應該存在。
說到這裡我個人補充一點,用因緣和合的理論看,生命跟非生命是一樣的,物質守恆定律已經保證了物質可以「輪迴」,那麼靈魂的輪迴,應該也不難想像。
先說這麼多,不當之處,還請包涵。
」輪迴「的本源並不是代與代的交替,而是一種個體精神屬性的回歸。老頑童是對兒童真我的回歸,老年精明是對少年聰明的回歸,老年順從是對兒童順從(本能)的回歸,老年仁愛是對幼年友愛的回歸。。因此我們可以這樣理解「輪迴」,它是一種智力的回歸,它是生命末期獲得的獎勵。。輪迴即是福。 輪迴是精神上的------歸真 ( 以上都是個人理解,或許比誤傳的佛教名詞還正確)
翻了一下現有的答案,基本都不是講佛教里的輪迴,太可怕了。常我的思想真是根深蒂固。
若真講佛教輪迴觀,基本的立場應是無我。若認為有一常我在輪迴里輪轉,那真不是佛教輪迴觀。
麻煩有常我傾向的複習下無常無我的概念。
一說佛教,大家活著時候說無常無我,面對死亡,立馬希望有個常我存在。真是矛盾。
答到這裡或許有人要說那阿賴耶識如來藏呢?
我承認這些概念我也不明白是怎麼和無常無我自洽的。
但是,至少,如果你認為有一個恆常自我在輪迴中輪轉,那一定是錯誤的佛教輪迴觀。而神我,如來藏什麼的那就夠寫一本書來討論了。
有經書這樣比喻無我的輪迴,輪迴就是一個蠟燭點燃另一個蠟燭的過程。新點燃的蠟燭還是舊有的蠟燭嗎?這樣的問題我至今沒答案。
佛陀早知道大家會為這種問題想半天,就說這些是十四無記,別想啦,因為這些問題沒問對。
老實修行,正觀正念,多說無益。
貌似跑題了,不過也是必要的。無我的輪迴是怎樣的概念先想想再來討論其社會意義吧。
我的回答非常簡單——因為輪迴就在那兒。
你會問為什麼牛頓談力嗎?會問法拉第談電嗎?原因很簡單,因為它就在那兒。
佛家(?)沒有談輪迴~~~~~~~~~~~~~~~~~~~~~~~~~~~~~~···
輪迴那點事(翻拍自《正覺的道路》)佛教談輪迴,
從其溯源上來講,與印度文化中普遍講輪迴有關。在印度最早期,也是其一直的主流宗教—婆羅門教的重要文獻《吠陀》以及《奧義書》中就可以發現許多有關於勸人從善棄惡,以求在生死輪迴的下一世中,能不在種姓制度中降級。佛教作為一門反對婆羅門教且比其晚出現的宗教,輪迴的看法可以說是吸收了婆羅門教的業報輪迴說。
而從佛教最基本的教義—四諦說來講,世間充滿了生老病死等諸苦,而人們又因為貪嗔痴等執著,產生無明與煩惱,有了這些無明與煩惱,因此要戒除它們,達到涅槃的境地,最終證得無上佛果。無法消除貪嗔痴三毒的眾生,是要在生死輪迴當中流轉的,而只有不斷修行精進,最終不再無明,就可以擺脫輪迴。
我想這一點也與佛教的修行。教人諸行奉善,諸惡莫作。
推薦閱讀:
※有那些很精彩的現世報?
※輪迴是真,《前世今生》是假?
※假如輪迴是真實的,讓你今生盡享榮華富貴人世幸福,代價是以後生生世世都要不幸,你願意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