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如何評價《不靠譜的演員都愛說如果》這本書?


外面天還黑的時候,無意間讀到了這篇 @曼崽 中肯的評語,會心和欣喜讓我睡意全無。會心在於自己的要害被准准地點中,欣喜的是,有人肯定了我正在試圖解決問題的方向。

《不靠譜的演員都愛說如果》這本書確實發源於博客這種自由度極高的平台,雖然正式寫書的過程中,大幅修改,並加入了大量專門為本書寫就的新文,依舊難改其個性的自由散漫,以至於這本書不成一個整體,無論節奏、敘事還是風格,所以當初在營銷上也很難做出明確的指向。如同至今都很難給我這個演員的表演作定位是一個道理……

特別是關於自身感受這一塊,記得出版之前,從封面到插圖,我都堅決反對用自己的正面照片,希望本書完全去掉作者的職業身份。可是今天讀起來,有些個人感受的泛濫,比正面照片的破壞力還要巨大,讓我不停地邊讀邊犯尷尬症。凡事皆有度,現在才知道「淺嘗輒止」的好處。導演高群書有天問我:深入有之,如何淺出?

@曼崽 點中我的問題,說的其實就是這些,和我在表演方面存在的問題是一致的。過去好友曉龍就常說我的表演過於細碎繁瑣,我一直不服氣,演戲就是演細,難道不是越生活越好?現在才慢慢明白,有些細碎,起初是靈感,慢慢就變成了潛意識裡的炫技,是自我欣賞。可是,細碎把要表達的重點打碎了;完備的感受,又把觀眾趕跑了。觀眾也是參與戲劇的一個重要環節,憑什麼剝奪觀眾感受的權利呢?


當然,《不靠譜的演員都愛說如果》依然有其真誠有趣之處,那時候的作者看到的世界儘管不夠開闊,卻也正因為如此,哪怕一道光,都會令他格外新奇,生出不一樣的感受和想像。如今,那些人那些事,於我已經見怪不怪,說難聽了是麻木,說好聽了是城府,都對。你讓我今天依然如同20歲的光景去吃草中毒、去醉酒追羊,也未免天真過了頭。

許多年前,我和陳建斌大哥看著不遠處一位群眾演員在激情澎湃地表演,他努力地創造著也許都沒有進入鏡頭裡的角色,他的質樸如同當年的我。我當時就感嘆,真想回到那個完全不考慮表演技巧的年紀。「你回不去了。」建斌大哥說。

那個階段,無論寫字還是演戲,我都沉醉於細節的鋪陳上,直到書出完了一年,我再回看……直到有一天,管虎導演指出我在表演上應該改進的方向,叫做:收起鋒芒,藏而不露。

天黑的時候,萬籟俱寂;寫到這裡,天就亮了,我聽到了風聲,夾雜雞鳴狗吠;一會太陽出來的時候,應該是海鷗叫;最後是亂糟糟的汽車喇叭和摩托車的引擎。每天如此周而復始。所以,什麼時候說什麼事,也對。我還是會在知乎的回答或者專欄中,引用書里的文字,但是會做修改。再過幾年,再修改,反正每一版都留著,看看自己面對同樣的問題,心態和表達上究竟發生了怎樣的變化。也用這種方式不斷地提醒自己:你並不重要,讀者和觀眾才是真正的主宰。

只可惜,寫出的字若不滿意,多年後尚可修改,影視表演一旦定格,就成為永久的遺憾。所以,道理明白得越早越好,能做幾分,看緣分。


知乎真好,我把東西放在這裡和大家分享,也分享到了來自大家的好東西。

不過有人特別擔心知乎會越來越被其它自媒體同化,為此竭力想保住知乎的屬性,其實大可不必,不屬於這裡的,終究不會留下。想保持自己高貴的血統,不是依靠對其它民族的殺戮,真正的高知識社區,才更應該具備廣泛包容的情懷。覺得「搶沙發」的人LOW,天天罵他LOW,小心成為LOW咖的代表噢……存在即為合理,某些其它的自媒體,是用來罵人的,和治病救人的;知乎,是用來答疑解惑的,和治病救人的。這兩者也都對,沒有孰高孰低。

所以,衷心感謝有人用了其它的自媒體,在天黑的時候,給我傳來了來自知乎的文章,讓我看到了 @曼崽 的分享。隔空向 @曼崽 鞠躬致敬!本想這個回答只寫兩個字:「服了!」我又啰嗦了……


之前無意在知乎上發現了張譯的回答,眼前一亮。最先看的是他的第一個回答,關於演員演電影和電視劇有什麼不同,作為演員,演電影和演電視劇有什麼不同? - 張譯的回答,他回答的細緻、周詳且專業,是非常「知乎」的風格,換句話說就是乾貨。我特別欣賞專業的人。張譯作為一個演員,清楚地知道表演之外的那些東西——介質、屏幕尺寸、和觀眾的距離、表演的空間與時間條件——會深刻地影響最終呈現出來的表演效果。而這些影響條件,其實就是不同的媒介種類(電影、電視劇、舞台劇、相聲、小品)所帶來的限制與發揮空間。當演員清楚地知曉這個中的差別,知道不同的媒介所期待的呈現效果的差異,就會有更收放自如的表演餘裕。

這個回答除了體現出他的認真和專業,也能看出來他是個表演經驗非常豐富的人。我特喜歡聽經驗老道的人講自己的本行,說話的語言和神氣兒里那種自如、熟練、如數家珍的感覺,本色當行,特別有魅力。王安憶寫過,她特別不喜歡有人過分煽情渲染勞動人民辛苦勞作,這樣說話的是沒見過真正的老把式幹活。看那些行家做事兒,又快又妥帖,揮灑自得且樂在其中,非常舒展。

覺得張譯文筆頗不錯,是看完他寫的另一個知乎回答之後。那個問題是「作為演員拍吻戲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 張譯的回答」,是個數十年來人民群眾都興緻勃勃的問題。但凡演員在作品裡有吻戲,接受採訪的時候一定會被問感受,當然演員基本會回答大家都是很專業地投入表演之類的安全答案。但其實大家更感興趣的是那些私人的感受,是不是有瞬間的化學反應,是不是有忘我,是不是有尷尬和笑場,又是怎麼化解的。文字這種載體非常有意思的一點是,更容易承載私人的情緒,更可以表達細膩的感受。很多話,說是說不出口的,會因為太書面而顯得矯情,但寫下來卻有真誠的質感。

看完張譯幾年前出的《不靠譜的演員都愛說如果》後再來看這個知乎回答,會發現他的文筆進步了很多,對文位元組奏的把控明顯比過去要老練多了。讀這本書的時候,會明顯感覺到,文字方面有沒有受過訓練,差別其實很大。或者換一種方式說,拿張譯自己的知乎處女答來做比,文字和表演一樣,也有不同的體裁,這些體裁對文字的結構和文采也各有不同的要求。網路上的個人日誌或者博客,和雜誌刊登的隨筆,和出成書籍的散文,要求會有微妙的不同。博客是一種非常自由的文體,基本來說什麼都可以寫,虛構的非虛構的,長的短的,嚴肅的不嚴肅的,毫無限制,開頭結尾全憑心情,也不需要對讀者負責(當然很多明星還是有對粉絲負責的心情。不過粉絲和讀者顯然還是兩個群體,區別在於對作者的期待不同。粉絲的期待是一切與博主有關的點滴,而讀者到底還是被文章起承轉合的水準所吸引),因此博客這種文體可貴在我手寫我心。而作為完整的散文,就得用對文章的標準了。

文章有沒有標準呢?理論上來說沒有,但是從經驗和人們的閱讀習慣來講,還是有。比如要是文章里寫件事兒,得有開頭結尾,盡量不要寫一半兒忘了或者懸置;比如文章的結構,還是講究個起承轉合。起承轉合原本是用來要求詩歌的,所謂起要平直,承要春容,轉要變化,合要淵水。不過詩文不分家,文章結構也是一個道理。再比如文章的語言,優美不優美倒在其次,在我認為,生動準確是更重要的。還有文章的節奏,什麼地兒該展開,什麼地兒該收得頭緊腳緊,也有微妙的線在,就跟說相聲抖包袱是一個理兒。包袱抖早了,張力不夠,就砸地上了;渲染太多抖晚了,觀眾早已失去耐心,即使最後笑也帶著勉強。兩者的共同之處就在於要剋制對自己的興趣,更多地關注讀者與觀眾的可能反應,站在自己之外的角度里

講上面這段兒是因為在讀張譯的文集的時候,有個非常明顯的感覺,他文筆不差,很多描寫都非常生動,感情也誠摯,如果文字篇幅不長的話結構也很利落,但篇幅一長明顯控制力就弱了。問題就出在節奏上。

一般來說節奏強弱不合適的主要原因有兩個,其一是缺乏經驗;其二就是對於自己的感受和興趣過度關注。作為一個資深話嘮,我對第二點深有體會。當一個人沉浸在講述自己覺得有意思的事情的時候,往往就會下筆千言離題萬里。張譯可愛就可愛在這兒,文章不足也在這兒。

讀張譯的書,非常直觀的感受就是他有大量的心理描寫。小太爺真的是天生的演員,戲精,drama queen,內心戲不要太豐富。印象很深的是他寫自己淋雨的時候,內心把自己想像成一個男人和一個女人,這倆人在鬧分手,他就上一句扮演男人,下一句扮演女人,一人撐起一台雨中分手的狗血大戲,特別喜感。

我喜歡關注自己內心感受的人,這樣的人活得認真,對自己誠實且負責,雖然他自己心裡可能有很多擰巴,但是即使這樣的複雜與糾結,在我看來,也是敞亮的。幽幽暗暗反反覆復,看上去錯綜複雜,其實都指向一個出口,就是忠於自己。

這種忠於自己的特質,和張譯的軍旅生涯,形成了一個鮮明的反差萌。我自己也是大院兒長大的,太了解部隊的價值觀了,也是我自己不選擇這條路的原因。我也是一個極為忠於自我的人,重視個體的感受與體驗。而這種個性,在一個強調集體文化的氛圍里,是會受到壓抑的,也會帶來質疑與沮喪。張譯的擰巴,一部分大概是天性,還有一部分,可能也來自於長期生活在這樣的張力中。部隊生涯無疑帶給他非常多美好的回憶和優秀的品質,但也給他帶來過壓抑、挫折感和困惑。

張譯自己說,他演過的所有角色,史今、孟煩了、何莫修,都不是他,而是他的創造。但我覺得,這幾個角色比較而言,只怕他對孟煩了的認同度最高。史今是表,溫和,厚道,堅毅,內斂,還有點兒蔫兒壞,這些是不是張譯?是,但不全是。張譯的內心是有非常朋克、非常叛逆的一面的,不過這和他本性里的善良與厚道乃至細膩完全不矛盾。我非常欣賞他的一點在於,哪怕是在部隊這樣限制多多的環境,他也總能迂迴前進地找到路,並且在求索的過程中保護自己內心的那點兒叛逆,堅持自由與反抗權威的精神(哪怕是暗暗地)

不過說回到文字水準上,有時候太關注內心感受,表達出來就需要有所克制。這裡舉兩個例子來做對比,都是張譯知乎上的回答,一篇是他寫關於得腎結石是個什麼體驗,另一篇就是他寫吻戲的體驗。前一篇兒是引自書里,後一篇想是近日寫的。

在我看來,吻戲這篇比腎結石這篇就要利落得多。

他一上來先沒有寫具體的事例,而是寫整體,寫大部分男演員對吻戲是什麼反應,女演員又是什麼反應,以及與吻戲相關的常見技術手段。這種一上來先不說主題而是東拉西扯三紙無驢的畫風,我看著真是異常親切,姆們喜歡長篇大論的話嘮都這樣,下筆千言,虛無一字不用典,離題萬里若等閑。然後像收網一樣,範圍縮小,開始談他自己的吻戲經歷,一句一部戲,簡潔又幽默,突出一個反差:接吻這種極親密的行為和接吻雙方極不熟的事實形成了鮮明對照,因此營造出來一種令人哭笑不得的喜感。接下來再重點寫他第一次吻戲的回憶,就顯得水到渠成。這段回憶寫得特別好,把倆人的緊張和不知所措鋪墊了個十足十,後面簡短的對話因此顯得特別逗,一個煞尾,非常漂亮。不多說,推薦大家自己去知乎看。

但是寫腎結石這篇,好處在生動,不足在冗長,一冗長就導致重點模糊。像我們學剪輯,剪輯老師上課會強調,始終要讓觀眾的眼睛有落腳點。剪輯界的大神,科波拉的合作夥伴Walter Murch在和翁達傑的對談錄里也強調了這點,你每一個frame里都得有所強調(通過構圖、明暗等等各種方式),如果觀眾老不知道看哪兒,他的注意力就會渙散,就會覺得電影無趣。寫文章也一樣,讀者在讀一段文字前是有期待的。如果把讀者的期待——譬如事件發展的高潮與結局——抻得太長,就會讓讀者喪失注意力,進而失去耐心。老練而自信的文字操弄者,非常善於調度讀者的閱讀感受,有時候作者和讀者的之間微妙的角力就像處於曖昧遊戲中的男女一樣,狹路相逢,嫻熟者勝。

看張譯的有些文章,會想到我媽,都是喜歡寫生活中的一些趣味小事和自己對此的一些思考,都是對文字特別認真的人。我覺得這份認真和誠懇特別可貴。在寫文章,或者叫碼字越來越輕易的今天,很多文字工作者都沒有了對書寫的虔敬心。因為社交網路遍地,表達也變得無足輕重,因此,當看到了有人在任何平台——博客、微博、知乎——都那麼認真地堅持著「我手寫我心」的時候,真的很感動的。作為一個讀者,我所能回饋的,也是我的認真,不因對方是演員而不是專業文字人而降低標準,卻也不會看不到字裡行間的誠意、熱忱和活潑潑的心魂。

這並不能算一篇安利,但也帶著敬意。


-----2017.6.16 夜 感慨幾句-----
今夜和張譯得金雞那晚一樣激動得無法言表。從士兵突擊到雞毛飛上天,從無名小輩到影帝視帝,從金雞到白玉蘭,他不僅做到了,還攀登得越來越高。我至今記得那年他在博客寫「段白白,康玉玉,蘭蘭蘭」,那時可曾想到了今晚?恭喜你小爺!!願我們譯路同行,見證更多輝煌和奇蹟!!

-----2017.2.12 晝 正經回答-----
既然有朋友從讀者的角度客觀地談了談這本書,那我就站在粉絲的角度主觀地說一下我的想法吧。
作為他近八年的粉絲,那時候我還是個上初一的天真無邪的小女孩……當初究竟是為什麼被他吸引已不可考,只記得那時我激動地給朋友看他的照片,問帥嗎帥嗎,過了很久朋友非常勉強地回答我,可以,而我非常不甘心地說,他這麼帥!
事實上,我真正地徹底地愛上這個演員,是因為他的文字。也是個寒假,那時上網時間有限,我就把他新浪博客里的所有文章,一篇一篇地手動複製下來放到學習機里,然後沒日沒夜地偷偷看,還要防止抱著學習機傻笑時被父母發現引起懷疑。
這些博客好像內容都是一些瑣碎的事,好像作者經常跑題,好像就算出成語文閱讀題我都歸納不出他的中心思想。但是就是因為這些文字,我第一次如此了解到一個所謂的遙不可及的明星:他當播音員的夢想,他對於貓的深愛,他那些細膩的感受和心思,他那股蔫兒壞的小個性,還有他的自卑和自嘲。就是這些在不經意間的幽默,彷彿戲謔又彷彿深沉,讓我感覺,這就是一個普通人,一個平凡的草根的人,和我們每個人一樣,有著自己的生活,自己的奇思妙想喜怒哀樂。而正因為這樣的親切感和某些方面(比如自卑)的共鳴感,我才能第一次「深刻」地喜歡上一名演員。
我有沒想到有一天,這些博客能轉化成為《不靠譜的演員都愛說如果》這樣一本書。那時候我已經上高三了,第一次月考之後我訂購了這本書,第二次月考之後我收到了書,第三次月考之後我捧起了它,第四次月考之後我聽聞原本安排在星期天的簽售會提前到了星期六,而高三的周六是要上課的,我並不能前往,心碎的我提起筆一口氣寫了一兩千字的隨筆來記錄我人生中唯一的追星曆程。我總是覺得我寫的東西形散神也散,老師評價我說善於細節的感悟,寫完這篇之後我才總算明白我的文風是受了誰的影響。
打開書的我,發現內容較之原版博客刪減了很多,正是最吸引我的那些看似散亂的部分,這是一本更接近於「書」的讀物。實話說那時我是有一些失望的,我以為是因為篇幅原因他最特別的地方沒有體現出來,今天看了樓上客觀的評價,還有張譯本人的自我批判,才驚覺,我最喜歡的地方竟是大家說的問題所在。
但這本書於我畢竟是有情結的。現在大三的我已經不會去一篇篇地複製誰的博客, 也寫不出如當年錯過簽售會那篇隨筆一樣靈動又激情的文字。快要不惑之年的張譯也應該很久沒有拿一個小噴壺在片場惡作劇了,時間流逝,不可避免我們都在成長都在改變。可是當我看到偶然間張譯做出的那種頑皮的表情和動作時,我又覺得,他依然沒變,當我因他來到知乎看到他各篇回答,我又覺得,時間彷彿回到新浪博客初遇的那年。而我對於這位越來越優秀的演員的喜愛,也是如此。
對我而言,再也找不出這樣一位演員,不是因為長相,不是因為某一個特定的角色,能讓我理智地長久地欣賞和崇敬。經由歲月,我自己也說不清到底是為什麼。但我已經不再像少時一般強行維護「張譯長得很帥」這個評價,因為他的好,他的優秀都在我的心裡,歷久彌新。
對不起我好像也跑題了。
總之,對於一名他的粉絲,這本書意義非凡,對於一名普通讀者,如果你想了解一個演員作為普通人的內心世界,推薦你閱讀。
等等,我是不是也應該 @張譯一下?


花了一夜看完書,喜歡到打滾,想抱著kindle 一路翻滾到朋友家去賣安利,逼她們和我一起再看第二遍第三遍。從骨子裡透出來的可愛,因為太過真誠反而有些悲傷的生活意味。可以預感到將來的某個黑夜裡,再一次慢慢陷入這種真實的溫暖中。這本書像宵夜,黑暗裡覺得很飽足,日子甚好。


比「同捨生」好多了。
等待研究生錄取通知書的日子,閑的我把圖書館一路傳記都讀了,明星的包括張藝興,劉曉慶,郭德綱,李思思,曹雲金,大鵬,李易峰,楊洋,謝娜,何炅……果真應了梁宏達老師的話:字不夠,圖來湊。
例外有兩個:陳坤老師、張譯先生。
驚奇的是張譯先生的居然放在了散文分類里,《不靠譜~》咋這麼熟呢……我好像在哪見過這個名字。
混蛋列傳也好眼熟,我才知道他是張譯先生。我酷愛商戰劇,《溫州一家人》的麥狗,《雞毛飛上天》的陳江河~
文學作品一旦出版,就和作者的初衷分離,獨立了。
看的我好累,東拼西湊,思維一會天上一會地下,還沒點題!
但很真誠,不做作。
給我的幾點啟發:
1.選擇比努力更重要,機遇一去不復返。若當初去了北京電影學院,或者填了浙江廣播學院的志願,又何必十年沒有機會去做主角呢。故讀大學很重要。
2.天大地大吃飯最大。各行各業都一樣,不好好注重健康得了腎結石,還要咬牙拍戲。或許當時都是個齒輪吧,離開誰被替換了機會就沒了。所以一定要好好吃飯。
3.不是所有努力都有回報,機會給有準備的人,但不一定來。《愛爾納·突擊》話劇演了那麼多年,得獎的卻不是它,一批人下崗,蟄伏六年成為《士兵突擊》,但若沒改編呢,細思恐極。
4.無常,學會接受,不要逃避。
5熱愛生活,真情永在。把日子過成段子,還能講出來,很有趣吧。
男孩子可能喜歡貓,胡歌就很喜歡呀。


為什麼看到書名我就想到這個。。


因為《不靠譜的演員都愛說如果》的簽售會是我第一次有機會見到活的張譯,所以我跑來後排合個影。很喜歡,不知道小太爺是否還記得大明湖畔(劃掉),石家莊那場簽售,你穿了一件藍色風衣。我領了個非粉的盆友一起去,她一直問我張譯真的當過兵嗎,氣場好文弱的樣子呢,但是這可能也是我很喜歡的他。


最開始喜歡張譯的文筆,是零幾年在貼吧上看士兵演員互懟,說是互懟,更像是班長單方面碾壓,並且以嘲笑張國強不會用電腦為樂。
後來我找到了張譯的博客,字裡行間透露著「我就是調皮」的味道,與我心中的班長形象大相徑庭,然而我並沒有因此脫粉,我還喜歡張譯。
這本書剛出的時候我就買了,還有簽名,簽名敷衍得不行,就是一個張O,後來好像有人提了意見,張譯又重新寫了名字。
整本書看下來,代入感非常強烈,包括門牙插進冰里那一段,文風還是原來的味道,年幼的我感覺有這樣一個才貌雙全的偶像真好啊。
現在再看看,才是有的,貌在哪呢?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書里很多段落張譯都在別處提過,比如刑警張玉貴(是不是這個名),比如他想演許三多(你咋想的),比如他的播音夢想(普通話過了嗎班長)。
推薦一下,值得一看,簽名就算了,他簽的是張O。


演員是群敏感脆弱卻不甘平庸的人,更多真實的情感是躲在角色背後才敢面對且渲瀉的!張譯的細膩柔軟是與生俱來的,這決定了他撲面而來時,大家啟動的是一套張開懷抱的反應機制


慎讀!

看完之後,我媽問我在哪兒學的東北話


前段時間看完了的。當時特別開心地拍下來給小夥伴看,說張譯真是太可愛了。有趣的靈魂萬里挑一。


連著三天加班加點的看完這部有意思的書,導致我的課題任務又要延期完成了(雖說這是常事)。
提到張譯,不得不提到史今,那個感動了無數人的好班長,但我看的他的第一部作品是《民工》,和陳思誠合演的,裡面有一個橋段我至今記憶深刻,張譯扮演的郭振東經媒人介紹相親,有一句台詞是:你就是一個「女」字,我就是一個「子」,這兩在一起不就是「好」嗎?好都好了,咋不結婚?這可能是我小學期間了解到的最實用的撩妹技能吧,後來又看了《我的團長我的團》。感覺張譯塑造的角色,真實,俏皮,特別生活,讓人看了舒服。
《不靠譜的演員都愛說如果》,也延續了他一罐的風格,生動有趣。文章組織比較散,看到哪停都可以,有空在接著看,本人比較喜歡這種風格的文章,不嚴肅,只有趣,讀起來如行雲流水一般自由。文中介紹演員的一些趣事,展現了演員這個職業背後不為人知的一面,不停地在各劇組奔波,過著四季顛倒的生活,有時還有生命危險。由於張譯是哈爾濱人,文中多次提到哈爾濱,中央大街,松花江畔等地名,恰好我也在哈爾濱讀書,感覺挺親切,那些瑣碎的故事就發生在你身邊的感覺很溫暖書中還介紹了張譯養過的七隻只喵星人,各個個性十足,可以看出他是真的喜歡貓,害得我都想養貓了,幸虧條件不允許,有隻幸運兒逃出了我的魔爪。總之,這是一本有意思的人寫的一本有意思的書。


總之有事沒事喜歡翻翻這本書,難過時讀一讀心情就會好起來


@小確幸發sluom


我就靜靜發圖不說話


想法有三:
1.有淚有笑。一些地方的語言真的是非常詼諧有趣哈,真的是讓人忍俊不禁。講我見過的那些軀殼的章節還有回山東老家的部分讓人有感同身受的感覺(可能因為我老家也是山東,闖關東過來的,原來叫登州府好像是)
2.其實現在市場上演員歌手主持人出書已經可以說是泛濫(?)了,大部分都是圖多於文,價格也都是有點驚人(??)的,但是我覺得把圖文分開單獨成冊真的是帥氣的叛逆啊,誠意到位
3.讀的過程不適感最強的就是感覺比較鬆散……嗯……前面已經有高人說了我就不贅述了……
其實我只是一隻漢語言文學汪……其實我是抱著粉紅粉紅的心態買的(費了老大勁兒了)……其實我寫這個回答的原因是「生喜答」。
期待張譯老師能在表演上更上一層樓,希望張譯老師能一直保持文字的純粹,祝福張譯老師的貓咪們健健康康平平安安的。
如果說《不靠譜的演員都愛說如果》是初心的回顧和凝聚,那麼希望作者和讀者都能不忘初心地繼續走下去O(∩_∩)O


他才不是沒有故事的男同學!
如果先作評價再來談事情的起因。我會說,書很好看。對於每一個可以慢慢道來自己所經歷過得一切的作者,我都有崇敬的心理。只是很不好意思,我當時沒有及時的寫下讀後感,很多東西我都忘記了。
只是記得,他寫他的生活,有幼年,青春期,入伍時還有工作後。他寫了他很多的朋友,有同職業的有不同職的,有男生有女生,有走散的又有兜兜轉轉再見面的。好像和我們每個人都差不多,他的童年也調皮,青春期總會有喜歡的人,面對不同人生的選擇有多麼的糾結,飯碗一次次不確定時又多無助。
看書時,總被一個又一個段子逗笑。不管是「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還是「剛出生時臉就被人給坐了一下」現在一想起來還是能在自習室笑出來。
這本書描寫的令人難過的事情也有,只是我現在不知道該說些什麼。
我還記得他生命中出現的名字很奇怪的幾隻貓還有那個剛剛裝飾好還沒來得及好住就要搬走的小房子。
對於作者來說,這本書記載了他的小半生吧。


蘇有朋躺槍啊


那我就買一本看看再來回答吧


當時張譯來珠海簽售,我替我媽去買了一本,她是我媽的男神,書我沒看過,用我媽的話說就是真實不做作。


推薦閱讀:

如何評價演員劉亦菲的台詞功底?
如何評價迪麗熱巴的演技?
有哪些演技在不同作品浮動大的演員?

TAG:書籍 | 表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