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寫半古半白的文字?


LV.1 避免現代的辭彙


我以前寫古代文,恨不得直接用文言,什麼日色慾盡、儀靜體閑、環曲周潔、白壁丹檻……師父狠批我一頓,說這麼寫太「澀」。

她說文言詞和現代詞的比例,最好是一比十

寫古代,不必太多古詞,而是避免「現代詞」。


一些常用詞的古代用法:

以後—— 日後、改日

今天—— 今日、是日

現在—— 現今、眼下、目下、當下、如今

說—— 道、說道、曰

怎麼—— 怎會、為何

就—— 便

這麼(壞)—— 這樣(壞)、這樣(壞)法

我覺得—— 私以為、竊以為


另,古代以「字」為基本詞,一字一含義。現代則一詞一含義。模仿古風盡量用單字。如:

我不相信——我不信

你可以來找我——你可來尋我

LV.2 注意各種稱呼


年輕的男人,可以稱小兄弟、郎君、先生,慎用公子。

年輕的女人,叫姑娘,小娘子,大姐,慎用小姐。

妻稱夫,夫婿,郎君,夫君,檀郎,良人,老爺,官人

夫稱妻,娘子,良人,渾家,婆姨。

具體朝代寫作時百度一下稱呼,稱呼到位,古風自然來。

LV.3 器物知多少


考據多重要?先看這串詞:

鳳形玉笄、金銀錯帶鉤、青玉五枝鐙、白陶方格盒、菱紋直裾袍……是否古風濃郁?都是先秦文物。

寫古代最好搜搜文物,從文物中實打實了解什麼是點翠?什麼是漆繪?什麼是枝形燈?什麼是澡豆?什麼是蹀躞七事?

古物和今物很不一樣,附著在古物上的古人審美、古人習俗也不一樣。

搜一搜文物圖片,逛一逛博物館,了解古物進而了解古人的生活方式。

LV.4 朝代風骨


我以前寫文,一味要古,要華麗,別人看不懂我還很得意。後來我才明白,那些自以為是的古和華麗根本不古。


古風不是之乎者也,不是公子小姐,更不是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古風是沉澱在中華文化里的命脈,是一個朝代的風骨。論詞,再古古不過古人,論考據,衣食住行,細節是考據不完的。然而一個朝代的風骨,卻永恆不變的。夏蠻荒,商獰厲,周有百家爭鳴,漢有雖遠必誅,魏晉戰亂士清談,隋唐繁盛有詩篇、兩宋富、明剛健……寫出這種風骨,才是真古風。


《大秦帝國》,滿篇現代辭彙,卻有古意。我第一次看書,第一章見「銅鏡」二字,立刻百度,心想:「哼,春秋戰國哪有銅鏡,胡扯!」但一搜——銅鏡,戰國出現,開始時,都是大銅鏡。

和文中描寫的一模一樣。

而「大銅鏡」僅是作者隨口一提。此外,軺車、黃羊肉、秦地方言、貨幣制度……作者花了多少心力難以估量。

你必須非常努力,才能看起來毫不費力。


再摘一段85年茅盾文學獎作品《金甌缺》:

  官家高興地點點頭,用一個習慣的動作向侍立的宮女們示意。她們立刻取來事前早已準備好的碧玉酒注和瑪瑙酒盅,走到御案前面。官家親手滿滿地斟了一盅酒,遞給劉錡,說道:

  「這是朕日常飲用的『小槽真珠紅』,斟在這瑪瑙酒盅里,色味倒還不錯。卿且飲過此杯,朕別有饋贈,以壯卿的行色。」

  劉錡舉盅一飲而盡,謝了恩。這時大內監入內省都押班張迪好像從地洞下鑽出來似的--劉錡根本沒有發現他什麼時候進來--忽然伺候在御座的後面。官家回過頭去,用著呼喚狗一樣的聲音呼喚他道:

  「張迪,你可陪同劉錡前去天駟監,讓他自己挑選一匹御馬,連同朕前日用的那副八寶鞍轡,一併賜與劉錡。你可要小心伺候!」

習慣的動作、好像從地洞下鑽出來、用著呼喚狗一樣的聲音……都是現代詞,但古味極真。

碧玉酒注、瑪瑙酒盅、小槽真珠紅,不必想一定是作者精心考據的。

那是85年,互聯網尚未普及。作者又花了多少考據工夫,細思極敬。

其實,古人其實沒有那麼封建。除了明末和戰亂期,寡婦再嫁,婚前戀愛很常見。古代的尊卑關係也不死板。打罵下屬,休妻浪蕩,都是極惡劣的行為。

有時候我甚至覺得,古代只是沒電,其它應有盡有。有日租馬車,有冰鑒,有燒烤,有晚會,有收容所,有下水道,有水利工程。古人也賞花,逛大街,看馬球,打架,談戀爰,文身,說別人壞話,跟鄰居吵架,夏吃冰點冷淘,冬吃銅枓火鍋,秋天辛苦收莊稼,春到郊外踏青。

別把古人當古人,他們是穿古裝的尋常人。


以諸君之大才,但努力寫文言,則自成半古半白之體矣。謝邀。


我昨天開的腦洞,應該算是半文不白。腦洞里設想了桓溫是忠臣的一種可能性。

--------------------------------------------------------------------------------


姑孰。晉權臣大司馬桓溫病重。


皇帝厚賜大司馬,遣使者二人,前往探視。


大司馬設宴款待二位使者,酒至三巡,桓溫喟然嘆曰:「今上雖厚,可給我的都不是我想要的。」

使者大驚,道:「大司馬想要什麼?」


桓溫笑道:「我所求者,不過九錫而已。

二位使者大驚失色,年輕的副使不顧正使的攔阻,憤然而起,指著桓溫道:桓溫,你想做反賊嗎?

桓溫卻不不以為忤,舉杯對眾人微微一笑,說道:「今日薄宴,無物下酒,我欲說些陳年舊事,為諸公助興,不知諸位願聞否?」


眾賓客皆曰:「我等願聞。」


「永和二年,我上表請伐成漢,朝堂諸公皆以為我必敗,作壁上觀。幸而將士用命,天佑我大破成漢,三戰三捷,乃克成都。朝廷若此,怎不令溫欲做反賊?"桓溫長身而起,嘴角不自覺浮起一絲微笑,緩緩舉杯說道:「此,當浮一大白否?


眾人皆舉觴曰:」當飲。「兩個晉廷傳召的使者,聽得瞠目結舌,那年輕的使者進退不得,不知如何自處。


桓溫又滿斟一杯,徐徐說道:」永和五年,石虎暴亡,偽趙大亂,此天以中原授我也。我上表請以北伐,朝廷不允。我統荊襄之眾移師武昌,誰知朝廷竟以殷浩為帥,率眾北伐。那殷浩是何人,不過清談之輩,終至喪師辱國。朝廷若此,怎不令溫欲做反賊?此,當浮一大白否?」


眾人皆曰:「當。」


副使已經訕訕地退回去坐下,聞言又如芒在背。二人坐不安席,舉杯也不是,不舉杯也不是。

桓溫又舉杯,略帶傷感地說道:「永和十年,我終得朝廷首肯,揮師北伐。可惜竟不助我一兵一卒,我孤師深入,糧草不濟,功敗垂成,朝廷若此,怎不令溫欲做反賊?此,當浮一大白否?」


眾人皆曰:「當。」二使者已經把頭埋下去,不敢再聽。

桓溫再舉杯,眼角已有些濕潤:「永和十二年,我上表十三次,固請遷都洛陽,以堅北伐之志。朝廷又不允,僅以官位搪塞,我桓溫難道是只要名祿的匹夫?朝廷若此,怎不令溫欲做反賊?此,當浮一大白否?」


眾人皆潸然淚下,想起前事碌碌無為,皆含淚曰:「當。」


二使者也被觸動,垂頭默然不語。


桓溫又舉杯,已然淚流滿面:「其後中原板蕩,多有北伐良機,我又多次上表,誓言北伐,朝廷皆搪塞與我。太和四年,朝廷終許我北伐,然燕國根基已深,我年已五
十有八,慕容垂年富力強,攜百勝之威,我終不能勝之。「說到此處,桓溫微微搖頭,閉目良久,道」朝廷若此,怎不令溫欲做反賊?此,當浮一大白否?「


眾人皆泣不成聲,默默舉杯,一飲而盡。


桓溫飲盡杯中酒,背對眾人,吁一口長氣,寒夜之中,化作一道白虹:「人皆言桓溫欲反,將我比作王敦之輩。可我桓溫,從一開始就想做王敦嗎?我生平最敬諸葛武侯,劉越石,少時立志光復神州,定鼎中原,上報陛下,下不負黎民,乃我平生夙願。然凡此前事種種,竟把我活生生逼成了王敦,命運弄人如此,天可憐見。」


眾人看他背後微微抽動,看來是在抽泣,眾人眼裡的桓溫,是果斷威猛的名將,是胸有城府的奸雄,從沒見他動情若此,想是今日觸動了他的心底。


桓溫猛地轉身,擲杯於地,虎目如電,眾人皆被震住,晉廷兩個使者,嚇得匍匐於地,縮作了一團。


只聽桓溫從牙縫裡迸出一個個字:「回去上覆朝廷,我要-攝-國-政,加-九-錫,必-須-要。」


是夜,晉大司馬桓溫卒。左右皆聞大司馬大呼:「過河,過河,過河。」

--------------------------------------------------------------------------------------------

如果覺得好,請移步微博打賞:Sina Visitor System 《九錫》


歡迎關注微信公眾號

http://weixin.qq.com/r/OUM9JcvEw5a8rY9G9xYr (二維碼自動識別)


撰寫以歷史作背景的小說,不可能這樣一字一語都考證清楚,郭嘯天、楊鐵心等從未與蒙古人接觸,對話中本來不該出現「歹」字,但我也不去故意避免。我所設法
避免的,只是一般太現代化的詞語,如「思考」、「動機」、「問題」、「影響」、「目的」、「廣泛」等等。「所以」用「因此」或「是以」代替,「普通」用
「尋常」代替,「速度」用「快慢」代替,「現在」用「現今」、「現下」、「目下」、「眼前」、「此刻」、「方今」代替等等。

——金庸《射鵰英雄傳·後記·》


這個要說簡單也簡單,要說難也是費工夫。

簡單的原因在於我本人親自實踐,從一個毫無文言基礎的人,變成一個可以熟練閱讀古代文獻,寫淺近文言的人。(我大概在十歲的時候完成此一目標。所以可想而知並非一件特別困難的事情。)
難的原因——費時間,費工夫。

這件事的關鍵在於,不求甚解而多讀書。

首先,要識字,大概常用漢字認識那麼兩千個也就行了,然後開始看《三國演義》,三國演義是一本很好的文言入門書,雖然它不是文言寫就的,但勝在淺顯易懂,裡面的典故大家也都熟知,把這本書快速的看過那麼兩遍,不懂的地方跳過。

之後,可以開始看一些明清筆記體小說,對,就是那些鬼狐仙怪,貞女守節,蕩婦淫奔之類的古代地攤文學。這一類也是淺近的文言,比之三國略深不多。推薦《閱微草堂筆記》,快速看一遍,不懂的略過。
(還有《子不語》《古今譚概》可推,尤其是《古今譚概》,近古豆逼盡在其中。至於《子不語》,沒什麼優點,淺顯而已。願意就多看兩本,不願意也就直接向下一階段進發了。)

之後看《聊齋志異》,這一本認真看一會兒,蒲松齡的文言不錯,算寫的很正統,吃力程度上比《閱微草堂筆記》略深(個人看法),快速看過兩遍,不懂處略過。

看完這三本以後,差不多也建立了一定的文言概念了,雖然你不懂,但架不住看得多嘛,之乎者也的結構基本的也都見過了,於是接下來就開始深造。

接下來要看的就是歷史更久遠一點的文言了,如果依然看筆記,那麼可以看《容齋隨筆》,這破書我不喜歡,但文言是正宗的,加上量大,吃得飽。快速過一遍,不懂略過。
如果不愛看這本,有大量唐傳奇之類故事可以滿足需求。
同時,《古文觀止》是應該慢慢看的,精讀一遍,忘了的也就略過。但注釋什麼的最好都看過一次,有個大概印象。

再之後就要向漢魏六朝,乃至於先秦古文進軍了,這時候你需要搬出《古代漢語》一類的書來讀一讀,但你的要求不過是寫個淺近文言而已,不用那麼拚命,上面說的那幾本看完,足夠寫些半文不白的東西了。

花費的時間大概一年?每天一小時閱讀而已。而且儘是些故事,看過也當娛樂。

其實也不算難,對不對?無非是個細水長流的耐心活兒。把這技能樹點好了,中國傳統文化的門也開了一半了——

至於你進不進去,也就悉聽尊便。


聽你的問題就知道你的文言功底應該不算太高。
我不是來嘲諷的,只是舉例子。

所以,這個問題的答案是,你只要嘗試著用文言寫作,你的文章就會是半文半白或者完全白話的。
文言是一種美,但白話不是一種丑。所以二者沒有優劣之分。半文半白也不存在意料中那種「保守的性感」,它是一個可有可無的存在。

文字的本質還是在於閱讀。


高中時寫過文言文,語文老師說我有復古傾向把我批判一番,結果當年高考作文有一篇滿分作文寫的是文言文,作文名我記得很清楚——《赤兔之死》。


多看文言 推薦三國演義 耳濡目染久了 自然就會寫 只刻意去寫是無用的

舉例為證

我昔日所作日記
多嘆時光飛逝 感緬傷懷
或嬉笑怒罵 但無益於事
再或雄心壯志 然三分熱度
此等日記 寫之何益 實該反省


千年辭藻,百代文章,各引風騷。往聖先賢,胡為乎文白併兼?刪繁就簡,何不聞今之世人;文言凝練雄奇,經傳書賦終以流軼。白話簡明傳神,黔首百姓可以為詩。
今君欲因知乎眾人,采古文之要,撮白話之善,然實則此間文章狗屁不通,無所適宜,可以休矣。
———————————————————————這麼說話好像被無視了,還是上例子吧,13年寫的,現在的WE很久沒關注了:
《英雄聯盟志·吾王本紀》
抗壓王草莓,字漢冬,世居江夏。吾王風姿特秀,貌美不群,有見者嘆曰:漢冬施施然如鶴立雞群。掌門亦為之折,嘗云:莓立如孤松獨秀,其醉也則玉山將傾。

初,王入WE,為射手,幾誤好局,不成,遂鎮上單,意識模糊,臉探草叢,常送一血。稍稍進之,戰則犧牲,遇奇襲屢以身當,欲開團數為先鋒。ipl一戰,數挫番邦,尤是知名。王女粉甚眾,然絕緋聞,于娜美等殊異。
王常被荊棘之甲,沐自然之力,持蘭兆之盾,而舉阿塔瑪之戟,追亡逐北,鬚髮皆張,美目怒視。雖魏武后,然有桓侯飛之遺風,敵視之,肝膽欲碎,醉而棄甲,作鳥獸奔。有詰之,或云:吾醉矣,不能戰,故亡走。
吾王性憨厚,最為勤勉。一日,與南越巨鱷戲,鱷詐之以琴女無閃,王信而喜,遂進,頃之為禽。S3版本大動,射手難為開瑞,上單單帶,然吾王見中、下而不忍棄之,或千里奔襲,欲解危厄,或以一敵二,常為抗壓,名士周可兒嘆之:莓抗壓之力眾知之矣!

WE驚變,黑、抗兩吧俱以吾王為之棄,無人挽掌門、面癱,而悼吾王,拳拳之心我輩狐悲,嘶聲竭力直至天聽。
太史公曰:吾王少機心,短於逢迎,然惜之不能抗直。世皆比之美髯公,余獨以為王過公之貌,而無公之經略;有張飛、樊噲之勇武,無向之直言,惜哉吾王!
王身負五嶽之重,笑談間而色不變,是為抗壓。黑、抗始以譏諷草莓聞名,WE崩坍,而悼吾王,敵人倒戈,豈非德至盛歟!擁女粉不護,有尾生之重約。卓然清流處電競,雖古之嵇康亦何加焉!——所以我的觀點是半白半古的文字是沒有價值(逼格)的,建議嘗試淺易文言文。


只告訴一點,少用 「的,地,得」,能不用儘儘量不用,把這玩意往極限的方向扔 !


魯迅先生寫的文章,大約就是就有這種感覺


觀飛機記
廣東東莞女子高小學生楊覺明

癸亥之春(1923年春),三月既望,珊洲演放飛機。余欲往觀,深以獨行踽踽為慮。既而二三知己,過訪余家,遂結伴往觀。

見夫遊人如鯽,不絕於道。遙見一物,似舟非舟,似車非車,浮於水中,不知者,以為汽船焉。友人告余曰:此所謂飛機也。

姊亦知其構造乎,飛機內分四部,一為螺旋推進機,二為平帆,三為前後帆,四為輪。其所以能操縱自如者,非此四部不能也。少焉,推進螺旋,干青雲而直上憑虛御風,或往或來,如蜻蜓之點水,如鷹隼之摩空,如風箏之入耳。見所未見,喜可,知也。彼演畢而余亦觀止矣。與友同歸,遂濡筆而為之記。

(《全國小學國文成績文海》上海崇新書局1926年再版)


三國演義的敘述部分看熟

古代白話小說的對話部分,注意讀書人的拽文,和場面上使用的對白(即便水滸傳,英雄相見時的客套用語也算場面上說話)

其他渠道還有戲曲曲藝,正面人物(生、旦)的韻白,也都是這種語體


太祖武皇帝,湖南湘潭人也,姓毛,諱澤東,字潤之,清光緒十九年十一月十九日生人,乃農家子。其父諱貽昌,字順生;其母文素勤,乃文天祥之後也。

太祖少年機警聰慧,好中流擊水,浪遏飛舟。八歲入私塾,習春秋禮記及四書五經,不甚了了,然對水滸三國情有獨鍾(時太祖嘗在課堂讀閑書,老師走近,便以論語蓋住),因此自幼不循常規(有老師令其起身背書,太祖曰「吾坐汝便可聞之,緣何要我起身?」),素有正義(有同學家貧,至學堂不帶餐食,太祖見,即分已食)。十三歲,太祖輟學,然其心向學,在田間多有讀書。

太祖十四歲成婚,未有房事(太祖言:吾從未碰過她一下),十六歲乃告別妻子赴湘鄉求學,考入湘鄉駐省中學。時清帝國腐朽羸弱,革命黨乃登報呼籲仁人志士奮起反抗,以救中國,太祖閱之,稱善,遂剃髮剪辮,在校中張貼檄文,立誓推翻滿清。後,武昌起義爆發,太祖乃輟學參軍,響應起義。

民國元年,溥儀退位,清帝國亡。太祖感其志已成,遂退伍求學(太祖言:革命之後,身處軍營卻無所事事,這不是我想要的生活)。三月,太祖考入湖南公立高等商業學校,然英文暗弱,難以為繼,不得已退學。後太祖以第一名考入湖南全省公立高等中學,半年遂退學。民國二年,太祖考入湖南省立第四師範。

是時,天下大亂,軍閥混戰,民不聊生。太祖懷救亡革新之志,嘗以國家棟樑自詡。新青年報多刊載其文,袁世凱稱帝之時,亦有領導學生會遊行示威之舉(時有軍閥譚浩明攻長沙,守軍棄城而走,而譚軍未至,長沙遂亂。太祖乃發動同學巡邏護校。是日,太祖聞城外有兵至,因不知城內虛實,暫駐城外。太祖領同學前往,三面包圍敵軍,放鞭炮以嚇之,敵軍遂亂,盡數被擒),在校中威望甚重。

(趁著午休胡亂寫了幾筆我是看到 @霍真布魯茲老爺 開了腦洞我才胡鬧的題主請無視我)


老夫來兩點版本:

一 (古白分開)
題主:不知兄台何解此問?(古)
小明:叼問題難回答的一逼。(白)

二 (古白混搭版)
題主:不知兄台於此問有啥看法?
小明:寫個甚麼鬼,想題主本是將相之才,本應心有大志。怎如今不好好讀書,卻將心思流於此等小道?呸!呆逼!


這事我們得跟古龍好好學習下,他只用了兩個字,就讓滿篇大白話變成了半文言:

豈非


好想顯擺顯擺我之前寫過的一個短文章啊23333333,略聊齋體。(吶,我是工科生,隨便寫來玩的,不摳字眼和語法我們還是朋友233333~)


樓主想說的那種半古半白的風格是不是就是甄嬛傳那種啊。
嬛嬛附體,以後說話都是這樣,絕逼半文半白:

這真真是極好的。

臣妾做不到啊。

臣妾就在這,皇上吩咐便是。皇上剛服下參湯,動怒無益於龍體安泰,只會讓皇上五內鬱結心火難消。皇上息怒吧。

國家大事,深宮婦人怎麼懂得。只是先帝在時,多番提起儲位之事,臨終也有吩咐。本宮一直不敢妄言,今日諸位親王都在,本宮只得據實相告。

今日是皇帝登基後你們頭一次來壽康宮請安,哀家有幾句話要囑咐你們。皇帝年輕,宮裡嬪妃只有你們兩人,今後人多也好,人少也好,哀家眼裡見不得髒東西。你們自己好自為之,別做出什麼傷天害理的事來。


既論半古半白之文章,最具此特色的恐怕要數民國時期彼時正是白話運動之始,前不見古人,無跡可循,沒甚麼規律來遵照,全靠自己摸索。魯迅、胡適之、梁實秋以及錢鍾書,熟讀詩書,腹笥充裕,積攢些古僻字詞,兼之懂得許多說話的藝術,流諸筆端,既有簡約凝練之感,又不晦澀以致佶屈聱牙,讀來另是一種爽快。正是這些許人,開了半古半白的先河。

要說如何寫出此等風格,想必上述各位先賢也不是刻意為之,做的這些文章也只是順應時代變化的一個嘗試,既是嘗試,自然有對有錯,不可生搬硬套。諸位還記得小學時魯迅先生生造的那許多「通假字」?正是一些詞語起初本是沒有的,在白話的過程中卻又有了使用的需要,因此或用同音字替代,或調換字詞的順序來得到近似的滿足


試舉例以佐證之
先生在《紀念劉和珍》中寫道

「我才見她慮及母校的前塗黯然至於泣下」;

又見《阿Q正傳》中

「況且鄒七嫂又和趙家是鄰居,見聞較為切近,所以大概是伊對的

中「伊」字的用法。
私以為此間種種錯字或語意不通者,想必就是題主所說的「半古半白」之感罷。

還有如錢鍾書先生在《圍城》中寫道

不知怎樣,清閑之福會牽到唐小姐,忙把念頭溜冰也似的滑過,心也虛閃了閃幸未發作的痛」;

這是撒一個玻璃質的謊,又脆薄,又明亮」,
半古半白的文章不必一定避諱現代辭彙,用得好,也是相得益彰。

所以文章之謂古意,不在於之乎者也,不在於矯揉造作,是文字的積攢而至的自然的抒發,另是一種簡約趣味,是芟除對於文章表達無甚幫助的語句,並向前人總結的文章中借來一種更圓滿的替代,所以依個人淺見,要想文章半古半白,「熟讀唐詩三百篇」是也

當然,上述假若我對於題主有什麼不十分恭維的話語,那只是我閑悶不過的一種呻吟,並不是對誰有什麼抱怨。

以上


要有一顆裝逼的心。逼者,吾存於世歡騰無休之源也。


推薦閱讀:

寫小說怎麼選擇第幾人稱?
滿腦子都是梗卻描寫不出一個像樣的日常讓這些梗變得更豐滿,我要如何鍛煉寫作能力?
為什麼村上春樹作息很有規律,但其作品主角經常過著不規律的通宵生活,細節感受描寫還很真實?這是靠感覺想像出的寫作,還是以前生活的投影?
寫作時如何在腦中構造畫面?

TAG:寫作 | 文學 | 寫作能力 | 寫作技巧 | 文學寫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