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中國人越吃越辣,湘菜館越來越流行?

從90年代的川菜到現在的湘菜、雲南菜為什麼越來越流行而徽菜咸、海派濃油赤醬、淮揚菜的清淡等等八大菜系反而越來影響力越小。


因為實惠,樓主如果去看看同樣一條魚在普通湘菜館和粵菜館就知道像我等屁民為何喜歡去湘菜館了,而且不辣的菜系食客相對挑剔,味道和質感容易挑出毛病。對廚師要求高,對食物的保存要求也高


辣椒的辣味可以刺激舌頭、嘴的神經末梢,繼而釋放出內啡肽。持續不斷釋放出的內啡呔能與嗎啡受體結合,產生跟嗎啡、鴉片劑一樣止痛、鎮靜的效果,會使人感到輕鬆興奮,產生吃辣後的「快感」 。

詳細見鏈接:辣,中國人第一口味?


本人江西,家鄉靠近湖南,口味也非常的接近湖南,講下自己理解的原因吧
湘菜不僅辣且香!非常下飯!不像四川的麻,雲貴那邊的徹底的辣,吃得辣的人一律會愛上湘菜!同時湖南是中部省份中經濟不錯的省份,每年去全國各地打工的人真的很多!湖南人對於本土的飲食文化相當的固守,人出去了湘菜也就跟著出去了,而且湖南人蠻會變通的,會根據當地人的口味進行改良,不然也不能在廣東開了那麼多家湘菜館。
至於其他菜係為什麼不能全國普及,我就不清楚了 因為我吃過的菜系裡也就湘菜 粵菜居多,北方的嘗過 要麼清淡 要麼是麵食
湘菜有個特點,對於食材的包容性很強!就算不是湖南本地的食材也能做出正宗的湘菜口味,而像東北菜、魯菜之類的菜系,對於食材的要求就相對來說要高一些了,很突出本地特色,如果沒有相應的食材,很多時候吃不到正宗口味。


1) 因為改革開放以來,勞動人口的流動性不斷增大,各大菜系都脫離地域局限而隨著人口走向各地。其中,四川,湖南等勞動力輸出大省的口味自然也被帶到東部各城市。

2) 那為什麼同是人口輸出大省的河南等地的原始菜系沒有川菜,湘菜那麼具有傳染性,以致將全國人的口味都改變了呢?一個很可能的原因是上述菜系多油多辣,口味重。說的好聽一點,是對食材的「兼容性」很好。說的直白一點,就是味道不佳,或者餿了壞了的材料全都能做成菜賣給消費者,反正也很難吃的出來。這是一個巨大的成本優勢。在各個菜系的競爭中,經營湘菜川菜的餐館能以更低的價格幹掉對手,生存下來,在各地生根發芽。

3) 「辣」並不是一種味覺,而是一種痛覺。跟酸甜等不同,對辣的喜愛是可以後天訓練的。當以辣為主要口味的菜系在一個地區紮根後,當地本土居民會漸漸適應這種口味,其中一部分甚至會無辣不歡。

上述3點是我的個人分析,沒有個人研究作為基礎。希望能看到相關的研究結果。
——————————————————————————————————————————
補充一下數據:

人口流出大省(超過300萬人)主要包括:
河北,江蘇,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廣西,重慶,四川,貴州。
其中排名第一的是安徽(962.3萬),其次為四川(890.5萬)和河南(862.6萬)。
數據來自:
喬曉春,黃衍華,中國跨省流動人口狀況 — — 基於「六普」數據的分析,人口與發展,2013年第1期。來自某度百科:
中國漢族餐飲文化歷史悠久,菜肴在烹飪中有許多流派。魯、川、粵、蘇[1] 四大菜系形成歷史較早,後來,浙、閩、湘、徽等地方菜也逐漸出名,於是形成了中國的「八大菜系」,即魯菜、川菜、粵菜、淮揚菜、閩菜、浙菜、湘菜、徽菜。


因為窮,很多人仍然吃不起高質量食材,只好用辣椒、味精等等麻痹自己

辣菜這種熱帶民工食品的流行,證明了熱帶化、馬來化進程正在不斷加速。


因為好吃便宜(?)


個人理解
一是因為湘菜相對實惠 湘菜價格在大部分地方 應該都不算貴,3.5個好友吃頓湘菜 可能也就百十來塊錢,當然你要去高檔酒店吃 肯定是貴點
二是因為湘菜 重油重味重醬 會比較下飯,而且樓上很多人都說的一點 包容性強。湘菜到不同的城市有不同的生存方式。可以腦補下 辣條為何這麼風靡 = =


辣味不是味道,而是通過刺激口腔上表皮引起人的腎上腺素激增,類似於吸毒的high。所以:惡性循環。


現在人們生活壓力大,容易吃重口味,如辣椒什麼的。


現在的飯菜越來越沒原味了吧~


口味問題~~~

初來廣東的時候我是一個愛吃川菜湘菜的無辣不歡的!

後來來廣東一年半至今因為太久沒吃到正宗的好吃的讓我胃口大開的辣菜!

從出去吃飯必吃辣的我變成了愛吃早茶午茶點心的人啦……

前陣子稍微辣一點的擔擔麵居然吃不下了

當時覺得辣才是最好吃的
現在就覺得還好,不那麼喜歡吃了!
而且以前出去吃飯選擇餐廳的順序:川菜湘菜,私房菜,火鍋,泰國菜,西餐,日韓料理,粵菜……

現在出去:粵菜,火鍋,日韓料理,西餐,泰國菜,川菜湘菜,私房菜……

就以我個人而言我的食譜從十次裡面8次選辣到現在10次里沒有3次辣…


推薦閱讀:

TAG:菜系 | 湘菜 | 川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