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志?關張馬黃趙傳》裴松之注引《雲別傳》的可信度如何?能在多大程度上採信用於歷史話題討論?

原問題和題主描述過於主觀,我把問題改了改。分割線下面是原來的問題描述。

————————————————————————

雲別傳到底是不是真的?【三國吧】_百度貼吧

雲別傳非常假,連蜀吹都承認趙雲本傳平庸,為什麼還有人吹趙雲?

—————————————————————————
下面是個人補充真正可能存在爭議的問題:
裴松之對其注引的每一條都沒有寫反對意見,可見《雲別傳》是有一定基本可信度的,但其中也有一些爭議之處,比如本傳寫第一次北伐之後趙雲被貶了官,但云別傳注引卻說趙雲因為把部隊都帶回來得到了諸葛亮的表揚。那比如說這條靠不靠得住?


不談趙雲是否平庸,誰告訴你《雲別傳》不可信了?

史料的記載,本身就帶有編纂者的主觀傾向,何況是被很多人認為是趙雲家傳的《雲別傳》。假定《雲別傳》真的是家傳,那麼這家傳吹噓趙雲,替趙雲美化才是正常的,難不成家傳還要抹黑趙雲?還是《雲別傳》吹祖宗趙雲,違背Basic法了?莫非吹噓美化就是假的不可信?

  • 史料本身是互補的,並非正史A沒有記載,別傳B記載了,然後拿因為A沒有記載而去否定B的存在。一般在沒有明顯史料矛盾衝突,或者在科學邏輯錯誤的情況下,是不能輕易否定史料的。
  • 當然,《雲別傳》肯定對趙雲的一些行為進行美化;對趙雲的一些作為進行吹噓。下面就主要解析《雲別傳》幾個有美化吹噓的地方。

1,對趙雲投奔公孫瓚的時機進行美化

(注1)雲別傳曰:雲身長八尺,姿顏雄偉,為本郡所舉,將義從吏兵詣公孫瓚。時袁紹稱冀州牧,瓚深憂州人之從紹也,善雲來附,嘲雲曰:「聞貴州人皆原袁氏,君何獨回心,迷而能反乎?」雲答曰:「天下訩訩,未知孰是,民有倒縣之厄,鄙州論議,從仁政所在,不為忽袁公私明將軍也。」遂與瓚征討。

上面這段史料里,當時袁紹【稱冀州牧】,幽州人公孫瓚居然要【深憂州人之從紹】,趙雲【為本郡所舉】來投奔公孫瓚,公孫瓚還要諷刺趙雲說【貴州人皆原袁氏】(注1),你趙云為什麼要來投奔我公孫瓚呢?但了解當時的背景,就知道《雲別傳》在這裡替趙雲投奔公孫瓚的行為,進行了美化。

(注2)三國志袁紹傳:後馥軍安平,為公孫瓚所敗。瓚遂引兵入冀州,以討卓為名,內欲襲馥。馥懷不自安......使陳留高幹、潁川荀諶等說馥曰:公孫瓚乘勝來向南,而諸郡應之......
(注3)英雄記曰:公孫瓚擊青州黃巾賊,大破之,還屯廣宗,改易守令,冀州長吏無不望風響應,開門受之。
(注4)後漢書公孫瓚傳:越為流矢所中死。瓚因此怒紹......遂舉兵攻紹,於是冀州諸城悉畔從瓚。紹懼,乃以所佩勃海太守印綬授瓚從弟范,遣之郡,欲以相結。而范遂背紹,領勃海兵以助瓚。
(注5)三國志董昭傳:紹逆公孫瓚於界橋,鉅鹿太守李邵及郡冠蓋,以瓚兵強,皆欲屬瓚。
(注6)九州春秋曰:初,清河季雍以鄃叛袁紹而降公孫瓚,瓚遣兵衛之。
(注7)三國志程昱傳:後紹與瓚有隙。瓚擊破紹軍,乃遣使語岱,令遣紹妻子,使與紹絕。別敕范方:「若岱不遣紹家,將騎還。吾定紹,將加兵於岱。」岱議連日不決,別駕王彧白岱:「程昱有謀,能斷大事。」

早在袁紹191年7月【稱冀州牧】之前,公孫瓚就接受袁紹假意邀請,擊敗韓馥駐安平的軍隊,進入冀州。高幹、荀諶勸說韓馥讓冀州給袁紹的說辭里,就提到公孫瓚【乘勝來向南,而諸郡應之】,說明當時冀州諸郡已經開始聯絡公孫瓚(注2)。

袁紹【稱冀州牧】後,公孫瓚先在渤海擊敗黃巾軍(注3),又借口公孫越之死舉兵進攻袁紹,冀州郡縣紛紛響應,袁紹安撫公孫瓚而給予的渤海太守公孫范,也響應公孫瓚(注4),連冀州腹地的巨鹿郡(注5)和清河郡(注6)也開始背叛袁紹。兗州刺史劉岱也有拋棄袁紹的打算(注7)。

趙雲投奔公孫瓚,原因是當時公孫瓚在冀州佔據上風,常山郡看好公孫瓚,而【為本郡所舉】的趙雲,作為常山郡代表去響應公孫瓚。公孫瓚的【貴州人皆原袁氏】聽起來的確是諷刺,但趙雲還是要表明自己不過是【從仁政所在】,公孫瓚自然是趙雲心中的【仁政所在】了。顯然,《雲別傳》把趙雲的見風使舵、追隨強者,美化成趙雲是追求仁政。

  • 以下是界橋之戰前後的冀州局勢圖,粉色熒光點是界橋之戰發生地點。公孫瓚本部大致佔據中山、安平、河間;公孫范以渤海響應公孫瓚;趙雲代表常山國投奔公孫瓚;季雍在清河響應公孫瓚;巨鹿太守李邵打算投靠公孫瓚;根據《三國志張揚傳》,張揚一度被匈奴於夫羅挾持,而背叛袁紹,在魏郡黎陽被董卓任命為河內太守,袁紹可以說是腹背受敵。
  • 太行山的張燕在冀州腹地盤踞,兗州刺史劉岱在考慮把袁紹家屬交給公孫瓚。因此當時局勢對袁紹極為不利,幾乎陷入圍困之中,而趙雲代表常山國,投奔公孫瓚的原因,也可以理解了。

2,對趙雲離開公孫瓚的時機進行美化

(注8)雲別傳曰:時先主亦依託瓚,每接納雲,雲得深自結託。雲以兄喪,辭瓚暫歸,先主知其不反,捉手而別,雲辭曰:「終不背德也。

劉備【依託】公孫瓚,同時【接納】結交趙雲,而後趙雲以兄長之死,向公孫瓚表示要【暫歸】,而劉備居然知道趙雲【不反】(注8),這是什麼原因,了解當時局勢也就知道了。

(注9)三國志先主傳:為賊所破,往奔中郎將公孫瓚,瓚表為別部司馬,使與青州刺史田楷以拒冀州牧袁紹。數有戰功,試守平原令,後領平原相......袁紹攻公孫瓚,先主與田楷東屯齊。
(注10)三國志趙雲傳:本屬公孫瓚,瓚遣先主為田楷拒袁紹,雲遂隨從,為先主主騎。
(注11)後漢書袁紹傳:三年(192年),瓚又遣兵至龍湊挑戰,紹復擊破之。瓚遂還幽州,不敢復出。四年(193年)初,天子遣太僕趙岐和解關東,使各罷兵。

劉備在公孫瓚任命的青州刺史田楷當差,先為平原縣令,立功後成為平原國相(注9)。趙雲就在這段時間追隨劉備,掌管騎兵(注10),大約就是192年-193年,而這段時間,正好是公孫瓚軍隊兵敗龍湊,公孫瓚本人退回幽州的時候(注11)。

考慮到劉備在193年-194年就去援救徐州的陶謙去了,趙雲離開公孫瓚大致就在193年左右。那麼劉備知道趙雲【不反】,不就是趙雲因為公孫瓚失勢,借口【兄喪】,拋棄公孫瓚嗎?當然,《雲別傳》這樣記載,不過是對趙雲拋棄公孫瓚的原因,又進行了美化。

3,對趙雲在漢中之戰的表現進行吹噓

(注12)雲別傳曰:夏侯淵敗,曹公爭漢中地,運米北山下,數千萬囊。黃忠以為可取,雲兵隨忠取米。忠過期不還,雲將數十騎輕行出圍,迎視忠等。值曹公揚兵大出,云為公前鋒所擊,方戰,其大眾至,勢偪,遂前突其陳,且斗且卻。公軍敗,已複合,雲陷敵,還趣圍。將張著被創,雲復馳馬還營迎著。公軍追至圍,此時沔陽長張翼在雲圍內,翼欲閉門拒守,而雲入營,更大開門,偃旗息鼓。公軍疑雲有伏兵,引去。雲雷鼓震天,惟以戎弩於後射公軍,公軍驚駭,自相蹂踐,墮漢水中死者甚多。先主明旦自來至雲營圍視昨戰處,曰:子龍一身都是膽也。作樂飲宴至暝,軍中號云為虎威將軍。

有很多雲黑質疑《雲別傳》這段史料的可信度(注12),但司馬光的《資治通鑒》卻大段照抄:

(注13)資治通鑒卷六十八:操運米北山下,黃忠引兵欲取之,過期不還。翊軍將軍趙雲將數十騎出營視之,值操揚兵大出,雲猝與相遇,遂前突其陳,且斗且卻。魏兵散而複合,追至營下,雲入營,更大開門,偃旗息鼓。魏兵疑雲有伏,引去;雲雷鼓震天,惟以勁弩於後射魏兵。魏兵驚駭,自相蹂踐,墮漢水中死者甚多。備明旦自來,至雲營,視昨戰處,曰:子龍一身都為膽也!
(注14)蕭常續後漢書卷一帝記一:曹操自長安入斜谷。昭烈曰。操雖來。無能為也。 我必有漢中矣。及操至。昭烈堅壁以老其師。操軍士降者日益多。乃遣將軍趙雲擊之。操軍大敗,墮漢水死者萬數。
(注15)郝經續後漢書:操軍亡者日多。乃引軍出。翊軍將軍趙雲擊敗之。

不但《資治通鑒》大段照抄(注13),連宋朝蕭常的《續後漢書》(注14),和元朝郝經的《續後漢書》(注15),也全部記載趙雲擊敗曹操。郝經《續後漢書》還算保守,僅是【趙雲擊敗之】。蕭常的《續後漢書》就不客氣了,乾脆記載趙雲出擊導致【操軍大敗,墮漢水死者萬數】。

蕭常的【死者萬數】,相比之下,《雲別傳》的【墮漢水中死者甚多】,是非常良心了。當然,《資治通鑒》已經算二手史料,更不用說蕭常和郝經的《續後漢書》了,差了快1000年,天知道是第幾手史料,其可信度就非常寒磣了。不談這些,還有很多人拿張翼的官職來質疑《雲別傳》的:

(注15)三國志張翼傳:建安末,舉孝廉,為江陽長,徙涪陵令,遷梓潼太守,累遷至廣漢、蜀郡太守。

《雲別傳》里,張翼是【沔陽長】,而《三國志張翼傳》是【江陽長】(注15),很多人就此認為《雲別傳》連張翼的官職都寫錯,所以不可信。這邏輯是非常可笑的。至少《雲別傳》並沒有搞錯張翼是個縣令,也沒有誇大或縮小張翼的官位,或者把張翼的官位瞎編成什麼太守之類的。

說白了,《雲別傳》和《三國志張翼傳》,就張翼的官位名稱來說,其實就一字之差,【沔陽長】和【江陽長】,很有可能是後來傳抄時,發生的錯誤。或者張翼先後擔任【沔陽長】和【江陽長】,《三國志》省略,少記載而已。這種不是問題的問題,非要搞個大新聞出來。

其實《雲別傳》吹噓、誇大趙雲在漢中之戰的貢獻很正常,即使有【沔】和【江】的錯字記載,也不代表《雲別傳》會因為趙雲沒有參與,然後無中生有地編造趙雲參戰的記載。個人認為,趙雲應該在漢中之戰打出了一定的名聲,以至於趙雲獲得在諸葛亮一伐,被欽定為萁谷疑兵的資格。要是趙雲沒啥名氣,憑啥吸引魏軍,諸葛亮還讓他當什麼疑兵?

4,趙雲的謚號疑雲

(注17)雲別傳載後主詔曰:雲昔從先帝,功積既著。朕以幼沖,涉塗艱難,賴恃忠順,濟於危險......生者感恩,足以殞身。謹按謚法,柔賢慈惠曰順,執事有班曰平,克定禍亂曰平,應謚雲曰順平侯。

有大神對趙雲謚號的見解(注17):

  • 《雲別傳》中對趙雲的謚文作出解釋,稱「謹按謚法」:柔賢慈惠曰順,執事有班曰平,克定禍亂曰平。但是這裡和後世通用的謚法有所出入:
  • 「柔賢慈惠曰順」——這個是《雲別傳》原創內容,不見於其他任何地方。倒可能是「柔質慈民曰惠」的誤作,有那麼點都都平丈我的意思。
  • 「執事有班曰平」——謚法原文是執事有制,不過意思差不多,可以理解。
  • 「克定禍亂曰平」——這個就是烏龍了,謚法中克定禍亂曰武。
  • 還有一點,雖然謚法中沒有明文規定,但是長期以來基本是一字一義,像把一個字用兩條謚文解釋的,恕我孤陋寡聞,也僅僅是在這裡見過這麼一次。
  • 如果這些矛盾沒有說得通的理由的話,我可以說《雲別傳》中對謚文的解釋,應該是烏龍事件,趙雲謚」順平「的具體含義,還倒還是有待商榷。
  • 如果拋開雲別傳的解釋的話,對於順平的謚解,最可能的是「慈和遍服曰順,執事有制曰平。」

我個人對大神的看法,不反對,也自認為做不出比大神更好的解釋。但我只就說明一點,如果《雲別傳》是家傳,自然是後來人編篡者的,有可能編篡者的文化水平不高,在謚號上解釋僅是編篡者自己的看法,並非蜀漢政府官方的看法,畢竟編篡者自己覺得爽就行了,因此不用過多糾結謚號怎麼解釋,就隨他去吧。

總結

其實《雲別傳》主要是以隱瞞當時客觀局勢,給趙雲投奔公孫瓚和離開公孫瓚的行為,進行美化。當然,《雲別傳》還極有可能對趙雲參與的漢中之戰的戰事細節過程,進行了誇張失實的記載。但《雲別傳》既然被很多人認定為家傳,美化吹噓很正常,不美化吹噓才奇怪。至於其它趙雲謚號的該如何解釋,也屬於無關緊要的問題。

  • 《雲別傳》美化吹噓趙雲有水分 ≠ 《雲別傳》是假的不可信

因此,在史料互補的情況下,《雲別傳》對於趙雲事迹記載,刨去美化吹噓的部分,是基本屬實的,和裴注魏志《彧別傳》、《資別傳》一樣,可以作為趙雲生平事迹的補充。但如果真的想較真事迹是否確實存在,也只有發明時空穿梭機去探個究竟了。

最後,關注我的專欄。

修正漢末三國和一些歷史的偏差


史記說劉邦是龍日了他娘生出來的,和雲別傳比誰更假?你信不信史記?
「不利於我的觀點的史料都是假的」,中低級票友通病。就和當年貼吧亮吹逮著俘斬萬記全盤黑晉書,亮黑因為甲首三千又莫名其妙黑漢晉春秋,全tm一群智障。


貼吧的大神們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琴棋書畫詩酒茶,禮樂數書射騎馬,樣樣精通,事事知曉,一眼看穿過去,一眼識破未來,孔孟之道皆放屁,史書列傳全造假,他們的知識之淵博,神通之廣大,實非我等凡人所能及,我等只能仰望眾多貼吧大神,不敢妄做評語,以免招來圍毆之禍。


雲別傳補充了大量趙雲本傳的空白,明顯具有研究價值。

有值得懷疑的地方提出來具體論證,而不是找到幾處不同,就大肆攻擊整個傳作假。

明明就是企圖通過史料吹黑人物裝逼,就不要顯得很客觀,很學術的樣子。


題主還是不要釣魚了。

就算《雲別傳》內容全部為真,趙雲在裡面體現出的能力也就是魏五子里的中上水平。然而趙雲本傳里就已經是中護軍、鎮東將軍、永昌亭侯,外加蜀漢十二個得到謚號的人之一。講真,這種規格的人按這樣的吹法已經算相當保守了,去掉《雲別傳》趙雲的地位和水平也完全沒有下降。

蜀迷在面對蜀黑時經常很無奈。你說劉備早年一事無成晚年搞大新聞還一敗塗地怎麼就能和曹操齊名,可他號稱天下梟雄。你說諸葛亮五次北伐也就拿下兩個郡怎麼就被吹成那樣,可帶頭吹他的是司馬懿和司馬懿的孫子。你說關羽整篇傳記沒什麼像樣的勝仗怎麼就成了頂級名將,可就連稱呼蜀國為蕞爾小國的曹魏群臣也承認他是號人物。你說張飛除了吼一嗓子也找不出什麼勇武記載怎麼就成了南北朝時頂尖武力的象徵,可他偏偏得到了周瑜的極高評價還把十年後可以橫著走的張郃打得媽都不認識。你說趙雲這麼平庸一個人咋就混成了蜀漢高層將領,可劉備諸葛亮對他的能力和人品就是無比信任。你說蜀漢這麼廢一個政權咋就只比曹魏少存在兩年,我只能說無可奉告!


靠趙雲和關張馬黃能同列一傳。
靠他能和關張馬龐黃等人同時受謚,且「時論以為榮」。

趙雲傳確實過於平淡,但是你讓白耳戰神陳叔至、名亞鳳雛習文祥、李氏三龍朝邈邵、人生經驗李孫德等人情何以堪?

還有更慘的衛文經、韓士元……


《蜀志》里每一個能有自己傳記的,都不會是平庸之輩……
這能怪誰?


————————
注1:戰神陳到,不解釋
注2:文祥名禎,是葛相的西曹掾(可以參考一下崔琰,當然,只是參考)。因為他是襄陽人,又姓習,所以我挺好奇他和寫《漢晉春秋》的習鑿齒是不是有啥關係……
注3:蜀漢李氏有四兄弟,都有才華。但李邈為人狂直,又毒舌,因為在葛賊死後誹謗葛賊(應該是史書所載第一個葛黑),被後主誅殺,剩下的三兄弟被稱為「三龍」。但是老幺的名字沒有記錄,所以拿李邈來湊數。
注4:孫德名福,官至尚書僕射。他最著名的事迹是在一個elder的欽定現場充當了提問者的角色。


「雲別傳」加《》是不對的,它並非一本書的名字,而是【趙雲的另外一本傳記】的意思。人家的本名可能就是《趙雲傳》、《子龍將軍傳》之類。

既然他是一本傳記,並非正規史書,那麼寫法也就不必拘泥於史書那種套路,完全可以寫得生動些,詳細些,正史中簡略記載的某場戰役,他這本專為某個人立的傳記,完全可以仔細描述,不能因為作者描述詳細,就說他是假的。

細節有誇大,也正常,就算是所謂的正史,不也有帝王出生前各種奇異光線之類的扯淡麼?


最基本的相互印證都不懂,提個問題沒有自己的見解,只會貼貼鏈接,順便給別人戴個蜀吹的帽子的,我覺得不行


你這算啥 ,現在潘鳳都成無雙上將來,拳打張飛,腳踢關羽


趙云:別不服氣,看看我姓啥!


樓主圖樣圖森破啊

要證明雲別傳為假放這個帖子不好用

起碼要放這個啊野史雲別傳可信嗎?【曹真吧】_百度貼吧


陳慶之的神話不是還有人信么,雲吹無論如何比慶迷的智商還是高了幾個檔次吧


其實呢,《三國志》這麼受歡迎,很大程度上是因為裴松之作的注。因為陳壽對於部分人和事的敘述很簡略,或者一筆帶過,或者私人感情偏向,或者史料有限,都造成了後人研讀產生諸多疑問。比如人物描寫、歷史年份備註等等。
而裴松之的注精彩的地方在於一方面內容詳實,引述豐富,比方《江表傳》《雲別傳》孫盛的《魏氏春秋》等等,只要相關記載,都會一一列舉。另一方面也是裴松之本身的知識水平和三觀比較端正。史學方面,除了太史公外,個人首推裴松之。司馬光,班固之流雖然史學技術能力出眾,但思想局限性也同樣顯露無疑。而裴松之會對人物、事件予以解釋,剖析,最後給出自己的看法。即是說正反面意見都給到讀者,至於信不信,就由讀者自己拿捏取決了。
具體實例的話還是建議題主有興趣的話自己去看看。因為時間長了,一時我也舉不出相應的段落。
至於你提到的《雲別傳》之流,看過就過了,當做增廣見聞的小說就行了。這類屬於野史,裡面或許會摻雜了部分史實,部分道聽途說,部分個人想法。除非你像裴松之那樣專註於比較,考據,不然也是沒有辦法完全辨別真偽。
最後就是趙雲的粉絲抨擊你的事情,你也笑笑就行了,偶像嘛,總是看偶像閃光的地方,真話不是那麼好聽得進去的。


推薦閱讀:

高平陵之變中,若曹爽聽從桓范的建議「前往許昌以皇帝為號召擁兵抵抗」,是否能避免曹魏大權落入司馬懿之手?
三國中如果孫策不死,是否會形成三國鼎立之勢?
三國中有哪些美食?
《三國志》的真實性如何?

TAG:趙雲 | 三國志書籍 | 中國古代歷史 | 歷史人物 | 東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