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現在國內的油畫尺寸越畫越大?

看過很多展覽,發現此現象,有些明顯是故意畫大的。


因為畫師藝術家考慮紙張畫幅大以後想優化細節方便,也更容易表現氣勢磅礴的感覺,可以遮蔽畫家表現能力缺陷。有些畫師很喜歡用大片墨和色塗染畫面來替代自身功力不足的書法功底。還有市場因素,我國書畫交易自古以來一般都是以尺幅大小計算價格,並且現在買畫的有錢人多數主要是為了裝飾巨大的複式高樓大房空白面積和捐給寬敞的美術大廳藝術館。

國內的油畫有一種叫巨幅效應的東西普遍存在,畫家們一窩蜂地往「大」畫,似乎越是巨幅作品,就越有派頭,畫面越大就越有藝術價值,越有視覺衝擊力。

為什麼我們要以平尺論價?因為這是藝術品市場的規則。而且這個規則從古就有。以尺論價的慣例最早可以追溯到鄭板橋:「大幅六兩,中幅四兩,小幅二兩,條幅對聯一兩,扇子豐方五錢。......畫竹多於買竹錢,紙高六尺價三千。」而在《歷代名畫錄》中,也有相近的計價標準,按照畫家、畫的媒介定價,但主要為屏風、扇面等物;對於書法也有按字計價的例子。到了近代,包括張大千、齊白石這等大師也都使用此法定價。發展到今天,我們更按平尺計價,這是因為很多作品並不像古代一樣在尺幅上講究規格。

羅中立《父親》高2米22、寬1米55。

2013年 亞洲最貴當代藝術品的曾梵志《最後的晚餐》1.8億港幣成交。這畫長4米、高2.2米。

因為尺寸太小,劉野的《天使之家》(29×22cm)在2011中國嘉德秋拍上流拍。

同一個畫家,同樣是200多萬,尺寸大一些的《小拇指》(60×45.5cm)就在北京藝融成交了。

作品按照面積估價,一位八大美院出來的優秀畢業生的創作,都可能賣到每平方米幾萬元人民幣。

村上隆的《藝術戰鬥論》提到:在紐約發表作品一定得大。這是因為就美國來看,會購買當代藝術的人有兩種:一是捐給美術館的有錢人;二是自家房子寬闊,為了填補太空曠的牆壁,所以想要買個藝術品的有錢人。

巨幅效應也並不是當代藝術的首創,早在14世紀,為了裝飾巨大的空間,文藝復興時期的大師們就開始接受委託,創作史詩般的巨幅繪畫和大型雕塑。

波提切利的《春》(2.03×3.15m)和《維納斯的誕生》(1.73×2.77m)是為美第奇家族的深宅大院度身定做的。

《最後的晚餐》(4.39×8.54m)的尺寸配合到了聖瑪利亞·格拉齊耶隱修院餐廳牆壁和屋樑的所有線條。

《雅典學派》(5.79×8.23m)是拉斐爾為梵蒂岡宮開闊的大廳繪製的壁畫。

反之亦然,加上基座高達5.49米的「大衛」,在佛羅倫薩政府特設的委員會經過熱烈討論後,自然要被放在宏偉的市政廳門前。

大型壁畫被佛羅倫薩畫家喬治·瓦薩里稱作「最神奇、最美麗、最有男子氣概、最堅定、最長久」的藝術。做慣了「鴻篇巨製」的米開朗琪羅甚至瞧不起架上繪畫,嘲笑那是「面向女人、有錢人和遊手好閒者」的藝術。

20世紀,巨幅效應的潮流可追溯到畢加索。法國學者納塔斯·埃尼施認為:「畢加索是英雄在現代社會的化身,他把藝術家的地位推到了至高點,從此以後,藝術家就代表著光榮、功績和社會地位的提升。在這之前,這些只屬於軍隊的高級將領、大企業家、大探險家、大詩人或者先知。」

二戰後,對大作的追求在當代藝術的新首都紐約發展到了新高度。「行動繪畫」的創始人波洛克在地板上鋪開巨大的畫布,弗朗茲·克蘭畫下抽象水墨似的大型草圖,紐曼的單一飽和色塊也大得驚人。他們都是小型室內裝飾畫的敵人,聲稱要擴大繪畫的規模,直到創造出「可移動壁畫」和「環境壁畫」——這種繪畫不用在乎周圍環境,它本身就是環境,觀眾要做的就是身臨其境。

在馬克·蓋特雷恩的《與藝術相伴》寫道:「紐約畫派的畫家們形成了高度個性化、極易辨認的風格,但有一個因素是他們的畫所共有的,那就是尺寸:抽象表現主義畫作一般都相當巨大,這對畫的效果有重要的作用。觀眾會被畫淹沒,被捲入畫中的世界。」

雖然在上世紀50年代,這些大作被排斥在博物館和主流畫廊之外,但隨著波洛克《1948年作品第五號》(長243.8厘米,寬120.9厘米)成為全世界最貴的藝術品,這種創作觀念也成了一種新的「聖經」。所以村上隆才會說:「要在紐約出道,一定得準備幾件大型的作品。」

中央美院教授邵大箴先生在2010年04月參加「研究與超越 第二屆中國小幅油畫展」開幕時也批評過:「即使大師齊白石、黃賓虹參加全國美展恐怕也要落選。因為畫面不夠大,再精美也沒有視覺衝擊力,跟不上潮流。當前無論國畫界還是油畫界都有越畫越大,似乎越大才是越好的『流行趨勢』,長此以往,繪畫的本體會受到傷害。」

參考資料
[1]《新周刊》第360期 為什麼繪畫作品越大越好?
http://www.neweekly.com.cn/newsview.php?id=3888
[2]中國書畫作品的一般尺寸計算規則
http://www.jrmos.com/listpro.asp?id=730
[3]劉野 繪畫《天使之家》流拍
http://money.cjzg.cn/shoucang-tuhui/1321445648645636.html
[4]村上隆 著《藝術戰鬥論》
http://book.douban.com/subject/6813398/
[5]馬克·蓋特雷恩 著《與藝術相伴》
http://book.douban.com/subject/6522008/
[6]知乎 - 庄澤曦的回答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1829717/answer/92980636


但是,合著之前的油畫就不大了么?可敬的毛主席像的尺寸多大,開國大典多大,相比這些尺寸,大多數的當代畫家還算是節約畫布的。


不只是國內,而且不僅限於現在。
畫幅的尺寸大小首先跟作者的創作目的密切相關,這方面每一位創作者的目的都不盡相同,所以總結不了。
其次影響尺寸的是預期的展示地點。一幅畫,如果主要是為了在美術館之類的大展廳展示而創作的,那麼創作者們會考慮大的尺寸,三米五米甚至十幾米的都有,這時候考慮的是純粹的展示效果。
如果主要是為了在畫廊展示並出售的話畫面尺寸一般在兩米以內到一米以上,這種尺寸適合小型展廳,也適合大型住宅的牆面,考慮展示效果的同時考慮市場。
小尺寸的作品考慮的主要是平民階層(屌絲市場),對展示效果幾乎沒有考慮,考慮的都是市場需求,比如普通住宅牆面空間的大小、平民的購買能力(一般情況下小幅的相對便宜一些)和運輸成本等問題。
在這裡要強調一下,影響畫幅尺寸最大的是創作者的創作意圖(比如某些人的作品對畫面尺寸具有嚴格的要求,不在某一範圍內就失去了意義或者效果),其次是展示,然後是市場。

其實這兩年國內畫大畫的相對少了,一般是畫小畫或者中畫(適合畫廊展示的),這是因為國內藝術市場不太景氣,雖然存在一定的回升態勢,但是大體上跟金融海嘯之前的市場沒有可比性,所以更多的創作者們選擇了保守的策略。現在新畫中尺幅在兩米五以上的都已經很少見了(除了那些已經成腕的人們創作的作品,他們已經不用考慮市場問題了)。


我覺得這真的要分開看。題主你問的問題太片面了。你看到的幾個常畫大畫的只能代表他們自己。其它風格你是沒接觸到沒看到。還是有很多的。

至於他們為什麼愛畫大的,我覺得這都是畫家出於自身考慮。畫畫這事很主觀,影響因素也多。我們的原因總結有時候連大多數都算不上。


具體趨勢不太清楚,但是某一畫派確實是近代才出現的,且非常需要巨大尺幅。
「超級寫實主義」,太小的畫幅是放不了那麼多細節的,所以你網上看到的照片一般的油畫,一般一個蘋果就有人腦袋那麼大,無數細節填滿平坦的畫布,每個筆觸都磨得極為乾淨,我雖然不喜歡這一畫派,不過不得不說,這種超凡的細心與耐心,算是神性了。
個人認為,一幅畫在內涵和技法成熟出彩的基礎上,具有「無法複製」這種屬性,從宇宙大爆炸到宇宙熱寂,只有這麼一幅最能表達這一幅想說明的東西,那就是一幅動人的作品了。


展館越來越大了,油畫尺寸不跟著漲,怎麼展?


為什麼越來越大我不懂,但是的確是從第8屆(1994年)之後開始畫大,黃鳴的《三把椅子》是當時的最大畫幅(90X120cm), 之後獲獎作品畫幅逐步提升,發展到全國美展歷史最大畫幅作品沈堯伊的《遵義會議》(300x600cm) ,而沈堯伊兩張全國美展獲獎作品都是《遵義會議》,第一張與第二張作品重要差異之一畫幅提升。 具體的細節可以觀察: www.zeelab.xyz/AP/desktopNew.html


不要靜態的看待歷史,這就好比為什麼越來越多的人畫的「看不懂」,畫畫的藝術家越來越少。現象是與整個社會有關的。


因為 逼格and逼格


難道題主做了這方面的統計得出了這個結果??


推薦閱讀:

手繪經常畫歪了,有好的解決方法嗎?
初學國畫應該先學工筆還是寫意?為什麼?謝謝?

TAG:繪畫 | 美術 | 油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