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到底有多厲害?
總覺得自己對金庸作品領悟的不夠深入。
大家都說,金庸的成功與他的家學積累、人生經歷,以及勤奮分不開。
但是金庸勤奮到什麼地步呢?
從1955年2月8日開始連載的的《書劍恩仇錄》到1972年9月23日完結的《鹿鼎記》,十七年多的時間裡,金庸的十五部作品幾乎沒有間斷過。
《書劍》寫到一半同時連載《碧血劍》,《碧血劍》完結後第二天馬上連載《射鵰英雄傳》。
《射鵰英雄傳》沒寫完,《雪山飛狐》又開始了。
《射鵰》寫完第二天,創立《明報》,馬上連載《神鵰俠侶》。
那時候的報紙基本是日刊,金庸馬不停蹄,不斷日更。
《神鵰》還沒完,同時連載《倚天屠龍記》,《倚天》結束後第二天,《天龍》又開始了。而這期間,金庸還得寫《飛狐外傳》、《鴛鴦刀》、《白馬嘯西風》、《素心劍》(即《連城訣》)。
《天龍》結束後,金庸在兩部作品的間歇期間,破天荒地,第一次休息了兩個禮拜,然後開寫《俠客行》。同樣的,《俠客行》完結後第二天,展開《笑傲江湖》。
《笑傲》結束,休息十二天,又馬上寫《鹿鼎記》,中間還玩票了一篇《越女劍》。
也就是說,除了《天龍》中間去歐洲旅行的一個多月讓倪匡代筆,加上偶爾生病及突發事件的暫時斷更,這十七年來,金庸累計停筆不寫小說的時間,恐怕不會超過半年。
有人肯定會說,金庸可以一口氣寫一萬字,再休息一陣。但不要忘了,他常常同時連載兩部小說,還要寫社論、策劃、審稿、辦副刊、讀書看報,創立《明報》之前,還要寫劇本,寫雜文專欄。換作現在的知乎,他既可以創作開腦洞,又可以回答各種如何評價,還可以寫影評,社會法律,情感八卦,文藝戲劇,包羅萬象。還保持日更(且全部手寫),並自己成立了明報公眾巨號。
日報這種恐怖的節奏,金庸常常通宵撰稿,但還是熬下來了——還這麼長壽。
難的並不是日更(很多網文寫手都做得到),難的是十七年來,金庸能始終如一保持勻速的節奏創作。大抵上,《天龍》、《鹿鼎記》這種大長篇要連載三年,射鵰三部曲、《笑傲江湖》耗費兩年多,中短篇一年左右就會收尾。質量上固然良莠不齊,但他居然還逆天地,不斷在進步。沒有強大的自控力、耐力,和不世出的創作才華,根本做不到。
梁羽生二十四年創作年華,儘管作品不少,也常常同時連載,但越到晚年,進境和速度,越加悠然緩慢。而且你也看到了,天山系的主角們一代傳一代,都固化了多少部?
古龍也寫了二十四年,作品更多,但到後來對白都時常重複,而且棄坑爛尾代筆的現象,也是始終如一屢見不鮮.....就不提了。
最可怕的往往是,比你有天賦的人,卻比你還勤奮
得多得多得多得多得多。
要換我寫出了《天龍八部》,我起碼要休息十四年,再吹十年。
-------
更多武林掌故,可以關注我的公眾號,微信搜索「言少的江湖」或yanshaojianghu,謝謝大家。
--------
其他金庸相關的答案:
言少:《神鵰俠侶》中金庸寫一群武功一般的人在華山論劍是什麼用意?
言少:如果金庸和古龍的江湖世界合併會是什麼樣?
言少:金庸和古龍在現實中分別是什麼樣的人?現在初三。以前是不知道真的金庸的,但是認識只停留在知道他是寫小說的。看快樂大本營,裡面主持人說,他喜歡看金庸。(具體是誰忘了)
金庸到底是什麼人啊。直到有一次看新聞頻道,看見一個頒獎典禮,「2016年年度影響人物」有曹文軒,得了安徒生文學獎嘛。然後就是金庸了,但是本人沒有親自來,是助理,提到金庸已經92歲了,身體不便。我只是在心裡默默感嘆好厲害呀。然後語文課代表給了我一本天龍八部,我就在晚自習閑暇看了一下,然後一發不可收拾。
然後英語老師過來了,是個男的,馬上奔三了,把書拿過來,翻了一下,又不明所以的笑了一下,說了兩句,就走了。我默默感到慶幸,語文老師在課上,不小心提到張無忌,然後不知不覺講了一節課。後來英語老師也提到武俠小說,說他就是靠武俠小說撐起整個初高中的數學課的(我們老師只靠文科考上大學,數學只考幾十分 )有提到古龍,說以前金庸的小說和古龍的小說都是連載的,在報紙上,但是金庸是靠頁數賺錢,古龍是靠排數賺錢,然後古龍的書大多都是這樣寫的
「月黑風高,樹葉被吹得颯颯地響」
「颯——」
「颯——」
(只是隨便舉一個例子,勿噴)
物理老師也提到過,晚上風大,門被吹得關起來,他說「這時一陣妖風吹過,呀呀呀,星宿老怪來了,是乾坤大法嗎,不不不,是化功大法。
所以金庸小說貫穿了我幾個老師的不同階段。
都說金庸是經典,學校語文組教師組長看到我捧了一本天龍八部,說「喲,還讀天龍八部噠。」
我媽媽看我在看射鵰英雄傳,最新的那個版本,說」新版改了很多吧,看老版吧,我看到米雪那個版本(1976版),那時我還沒出生呢,回放的」小姨看到了又說看翁美玲版的(1983版)我也只是笑笑。
但是不管是電視劇,還是小說,都特別引人入勝。語文老師推薦我們看金庸小說,是因為金庸對細節描寫,還有動作描寫十分的在行。不像現在的網路小說吧,內容不營養,沒有深度。不像那些新出的小說吧,個別辭藻太過華麗,個別人物乾癟。
金庸筆下人物個個有血有肉。西毒歐陽鋒,看得人咬牙切齒,老頑童周伯通看得人忍俊不禁,郭靖傻傻的英雄氣概,黃蓉的聰明伶俐。讓人不能不愛啊。
金庸先生真的是在武俠小說方面登峰造極。
膜拜啊~
把我的知乎首答送給金庸先生。
祝金庸先生壽比南山。
這還不算厲害么?
「《笑傲江湖》在《明報》連載之時,西貢的中文報、越文報和法文報有二十一家同時連載。南越國會中辯論之時,常有議員指責對方是「岳不群」(偽君子)或「左冷禪」(企圖建立霸權者)。」——金庸 《笑傲江湖》後記
這也算是一種文化輸出了吧。
金庸的神鵰俠侶是日更的。
我舉一個小例子:
金庸作品中除了陳家洛、蕭峰等少數幾個人以外,所有主角都是一開始不會武功或者武功很差,後來一步步在奇遇中升級,最後成為頂尖高手。
今天仙俠、玄幻、奇幻等類型的網路小說,會把這作為一種天經地義的模式來使用,視其為陽光空氣水這樣自然存在的東西。
以至於讀者也不會覺得這種模式和金庸有什麼關係。
大部分和金庸同時代或者更早的武俠作家,都是以「主角在故事開始之前就已經藝成」或者「主角在故事開頭迅速完成了學藝」的方式來寫作的。
呼應上面的偽君子,這裡百度下真小人……只能說百度小編笑傲江湖讀的熟……
就說凌波微步獨孤九劍一陽指六脈神劍九陰真經落英神劍掌七傷拳大金剛掌大小無相功吸星大法天山折梅手辟邪劍譜等等等等,還有如亢龍有悔等各招各式
還有南慕容北喬峰掃地僧獨孤求敗石破天虛竹星宿老怪天山童姥無崖子梅庄四友桃谷六仙這些讓人細嚼有味的人名別號
還有絕情谷風陵渡縹緲峰靈鷲宮黑木崖燕子塢曼陀山莊思過崖這些巧妙別緻的地名
反正給我一輩子,我也是想不出來這麼多的。
更不要提那氣勢恢宏格局磅礴的劇情和飽滿的人物設定了。好多人單獨拿出來都能寫出一本書。
我們高三的同學自習看天龍八部被教導主任抓住
快五十的主任說他二年級的時候就在看了
你說厲不厲害嘛
看看金庸新,全庸,金康,全康,假金庸新的作品你就知道金庸有多厲害了。
九十年代在雜誌上看過篇文章,大概就是筆者是位文字工作者,對通俗文學向來嗤之以鼻,當然也包括查老爺子。家裡一位親屬逝世,遺體火化的時候看到殯儀館一個職工正捧了本金庸的書看,出於好奇就問朋友借了本笑傲江湖,回家一口氣看完已經凌晨,蹬著自行車跑去砸朋友家門了,把人家所有金庸小說全搜羅了回來。
我的女朋友是靠金庸小說里的句子來的。
末補:
最後一更,說下金庸文字功底的厲害,無論是他操刀的,還是他隨手徵引的。
先說明下,鄙人是華中師大中文畢業的,學校不算很好,但也不至於拿不出手。而我當年會選擇學文科,甚至最後選擇了中文,很大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為金庸——因為金庸小說那典雅優美的語言!
雖然~我高中時語文從來都就是一百零幾分的中上水平(捂臉)~
1.四十年前,同窗共研,切磋拳劍,情景宛在目前,臨風遠念,想師兄兩鬢雖霜,音容笑貌,當如昔日也。——譚婆
當年大學選中文,原因中這封信佔了很大比重。高中是一個人面對世界時,情感、思考都初步形成的階段,沒看金庸前,也給人寫過信,但無非「我在這個學校很好,你在你那個高中呢」之類的。
直到看到了金庸,看到了他裡面的信,才知道世上的信可以寫得這麼雅緻蘊婉!
ps1:譚婆在我看來,沒有很多網友說得那樣噁心,信中可知,她嫁譚公後就沒和趙錢孫見過面了。
ps2:經同學同意,上一封讀金庸、學中文後,寫的信。
2.既見君子,雲胡不喜。——程英
金庸書中,最為疼惜的二程之一,也因這句,硬是把《詩經》讀下來了。才發現,學詩不讀《詩》 ,絕對學不成!分享一首:
將(讀若槍,請義)仲子
將仲子兮,無逾我里,無折我樹杞。
豈敢愛之?畏我父母。
仲可懷也,父母之言亦可畏也。
將仲子兮,無逾我牆,無折我樹桑。
豈敢愛之?畏我諸兄。
仲可懷也,諸兄之言亦可畏也。
將仲子兮,無逾我園,無折我樹檀。
豈敢愛之?畏人之多言。
仲可懷也,人之多言亦可畏也。
有木有一種跑到丈母娘家和自己女友偷情時欲拒還迎的即視感~(嘿嘿)
3.與郭公破虜同時殉難——郭破虜(滅絕語)
好吧,承認知乎上看到的最妙的一句對郭破虜的評價就是,沒有主角光環的郭靖。
十六歲那年的煙花,郭哥也是那天生日呀!
正是因為沒有主角光環,還是做出了和郭靖一樣的命運抉擇,這才讓人感動。
4.
到頭這一身,難逃那一日。
受用了一朝,一朝便宜。
百歲光陰,七十者稀。
急急流年,滔滔逝水。
——小昭
唱的是關漢卿的曲子,說實話,歷代文學中,一直都不太看得起元曲,但正是小昭這一段引起了我去看關漢卿的曲子,從而修正了我的偏見。小昭一生好苦呀。經常痛恨張無忌為什麼就不去波斯旅旅遊什麼的。
————
三補:
簡單說完金庸在形象塑造和主題意蘊上的厲害後,再來說下他在小說寫作技巧上的牛。
金庸廣為人們所讚譽的寫作技巧有兩個,一個是草蛇灰線(即伏筆),一個是詳略得當(可以理解為留白,不是等同哈)
草蛇灰線這一點相信熟讀金庸的人都有體會,許多情節看到後面的時候,會猛然覺得前面哪裡提到過,然後往回翻,可往往又翻不到自己有印象想找的那一章那一段。
之所以會有印象,是因為前面肯定是埋下過伏筆;之所以找不到,是因為前面留得伏筆寫得太自然了,一點都不刻意,所以當初你一眼就讀過去了。
舉個例子,《天龍八部》里,段譽不是段正淳的兒子其實金庸埋過許多伏筆的,比如南海鱷神就說過,段正淳是國字臉,段譽是尖臉,肯定不是他兒子。只是南海鱷神這個形象在說這句話之前,已經被金庸有意地塑造成了一個渾人的形象,人們對他的言行,慢慢地就都當作是笑話看一樣,不會太認真對待。並且南海鱷神說段譽不像段正淳這句話的時候,這句話也並不是重點,他當時的重點是要收段譽做徒弟,所以讀者們的眼光重點很容易放在他在收徒這件事上的各種被戲耍和滑稽樣、小丑樣,很自然容易忽略點這點伏筆,只當他是收徒不成時泄憤的髒話而已。
從中可看出金庸的匠心。
詳略得當就更不用我說了吧。
問:
金庸中哪些高手讓人容易仰慕遙想?
答:掃地僧!獨孤求敗!黃裳!王重陽輸了酒的那位《九陽真經》創作者!《太玄經》的創作者!寫《葵花寶典》的那個死太監!
問:為什麼是他們?
答:因為金庸對他們都著墨很少!
————
再補:
上節從金庸對人物形象的角度分析了他有多厲害。今天再從主旨意蘊的角度來講講。
我們知道,我們人類文明,無論那個民族,他們最早的文學形態幾乎都是神話
為什麼?
因為神話是故事,而講故事的能力是我們智人從萬千物種中脫穎而出的關鍵因素(參考《人類簡史》)
所以我們人類的基因里可以說都有講故事聽故事的基因。大家試著想想,讀書的時候,如果某科老師特別善於講故事,你是不是對他的課堂會分外感興趣?學的這門課相對來說,也會好點?還有,我們是不是特別喜歡聽八卦?只是八卦的領域不同,有些喜歡聽娛樂明星的,有些喜歡聽政治鬥爭的,有些喜歡聽同事好友的……
這些可以說都是講故事和聽故事的基因或者用《人類簡史》中的話講,叫八卦基因在起作用。那麼我們智人為什麼會有這麼獨特的八卦基因呢?
因為故事中好有經驗、道理和與自己共鳴的情感!通過故事,可以學習前人的經驗,可以懂得生存發展的道理,體會能讓自己共鳴的情感!
所以,最高明的老師不是講理論講得最透徹的(喜歡純理論的人畢竟不多),而是能將有用的道理融在一個個生動真實的故事裡的老師;同樣,最高明的文學,並不是什麼主題先行,在那裡整本小說給讀者講道理,而是寫了一個生動的故事,故事中通過人物的命運經歷,讓我們讀者跟著一起去體會主人公體會了的道理。
從這個角度看,金庸很厲害。他很會講故事,但又不像時下的網文,講得大部分是千篇一律的故事——打怪升級換裝備,種馬後宮相愛殺,他的故事很多元。
更更主要的是,金庸還在這些精彩的故事中,讓我們不知不覺地懂了很多很適用的、普世性的、平凡的道理!
他講《天龍八部》的故事,慢慢讓我們懂得,有些天定的、命運性的東西,是我們渺小的個體無法改變的!即陳世驤先生評論《天龍八部》中的話「無人不冤,有情皆孽」
我們平常人,平時可能感覺不到命運的大力,但等我們慢慢長大後,可能就明白了,你的出身很多時候決定了你的人生高度!——雖然說出來很氣餒很沮喪,但否認不了吧?
或者我們也慢慢懂了一個道理,性格決定命運!倘若你沒有段譽那種痴的性格,給你掉崖不死你也拿不到北冥神功(前提是你不知道蒲團里有哈);即便你拿到北冥神功捲軸,倘若你沒有段譽那種對感興趣的東西愛鑽研的性格,那麼你肯定學不會易經八卦,你也就不可能一兩天學會凌波微步;倘若你沒有段譽性格中的堅韌和對家族榮譽的珍視,那麼你可能早早就背上了亂倫之名,你的江湖歲月還沒正式開始,就被扼殺在了洶洶唾罵中。
一句話,你真以為段譽是隨隨便便開了掛然後一路飆升的?讓你一個上課從來只知道睡覺、每天課堂布置的作業都完成不了、從來沒見去老師辦公室問過一次作業、上課點名叫背個書都結結巴巴、人家晚上還在挑燈夜讀你還怪人家燈亮得睡不著覺、老師叫得去辦公室說兩句就受不了嗷嗷叫的人穿成段譽,你成得了主角?
這些道理,不都可以從金庸講的故事裡慢慢體會到嘛?
再比如,看完金庸講的《笑傲江湖》的故事,慢慢你就可能明白,政治無善惡、無是非!
我很喜歡看一些穿越成岳不群的同人文,因為我對岳不群這個偽君子充滿了同情,無有對錯,說不上是好是壞。你想,在他那個立場,華山二十多年前那麼一內訌,加上以前日月神教幾次總攻都是華山作為抵抗主力,到了岳不群這一代,還剩什麼中層砥柱了?就他和寧中則兩個光桿司令,守著一堆高明的武學秘籍,新人才又還沒有培養出來,外部嵩山左冷禪又步步緊逼而來,他作為華山掌門,不趕緊想著提高自身武功才是最不正常的吧?
你看,那個時候,嵩山有十幾個太保,主力!恆山有三定,主力!衡山有莫大、劉正風(笑傲剛開場的時候)、魯金雕等,都是中年主力!泰山不光天字輩有很多,特么玉字輩的老傢伙都有,主力!華山呢?有風清揚,但大家的不知道呀,以為早死了;有劍宗幾位中層高手,但那是生死冤家呀!
由此看去,岳不群想保存甚至是發揚華山一脈,不應該嘛?初心不正確嘛?從這一點出發,看後來他越來越墮落的命運,看他與左冷禪、對令狐沖施展的政治手段,應該說,就多多少少能理解一點點了。
試問,要是令狐沖不死守著諾言,而是將獨孤九劍貢獻出來,岳不群即便不能完全學會,戰鬥力大幅提高還是能做到的吧?華山那些師弟們普遍提高戰鬥力還是可以吧!岳不群消除對令狐沖的誤解(大家要清楚,最開始的時候,岳不群確實就是以為令狐沖學得是辟邪劍法的,並沒有像後面那樣故意去栽贓),師徒同心,那麼華山也就不會損失令狐沖這員猛將了!(後來岳不群把令狐沖逐出華山是為了讓他背拿了辟邪劍譜的鍋,從而自己安心練辟邪劍法,他只能逐令狐沖呀,因為華山那時只有令狐沖劍法大進呀)
從華山的存亡發展這個角度看,那岳不群的所作所為,還會顯得那麼面目可憎嘛?至少說,他前期(殺二定前,此後開始爭權奪利,性質變了)的那些滿口仁義的政客面孔,還會那麼讓人不能理解嘛?
所以,金庸正是通過這種講故事的方法,讓我們在不知不覺中,懂了一些道理。這也是他厲害的地方。
————
補充:這段時間正好在看《天龍八部》(世紀新修版),不多說,直接上圖:
這罵人的水準~
「而這許多污言穢語,居然有許多是他從來沒有聽見過的」
「居然」——「居」——「然」——
不記得哪位先生評價過金庸的文筆,說金庸的閑筆非常妙,有時比正文看得都更妙。
我看到這句時,頓時深有同感,蕭峰瞬間蒙逼有木有!
大家設想下,有這句閑筆和沒這句閑筆的區別~
看金老爺子對康敏的描寫,神了~
特么康敏這段神罵看得真是過癮呀,「而這許多污言穢語,居然許多是他(蕭峰)從來沒聽見過的」,這一句真是神來之筆,曾經以為,自潘金蓮後,中國的文學裡,再難塑造出另一個經典淫婦形象了,但不得不說,金庸塑造的康敏,也足夠經典!即便放到那些為潘金蓮翻案的女權主義者嘴裡,康敏也更經典,潘金蓮還只是自覺於追求自我的情慾需求,康敏可是覺醒於自身的美呀!
你說金庸牛不牛?
ps:推薦各位朋友再去看下段譽被鳩摩智抓到江南,初見阿碧時,對阿碧的描寫:
時那少女劃著小舟,已近岸邊,聽到鳩摩智的話,介面道:「這位大師父要去參合庄,阿有啥事體?」【說話聲音極甜極清,令人一聽之下,說不出的舒適】。這少女約莫十六七歲年紀,【滿臉都是溫柔,全身儘是秀氣】。
看了之後才知道,金庸是有多麼會描寫人!
————
雲山蒼蒼,江水泱泱,先生之風,山高水長。
厲害到,現在所謂的網文大神,和他根本沒有可比性。他不是大神,因為粉絲不屑用大神來稱謂他,他就是金庸,獨一無二的。
記得小學五年級的時候看了《鹿鼎記》,可笑死我了,連看七遍那時候都會背了,後來把另外14本都看了,好看的都看了五遍以上,可惜那會不懂詩詞歌賦,每每遇到都選擇跳過,現在想來真是暴殄天物呀。
文學政治方面不說了,談談金庸賺錢的能力。
上世紀三十年代末,金庸十五歲初中畢業
由於看到很多同學為準備入學考試而苦讀,靈機一動和兩個小夥伴一起總結了考試經驗之後,搜集了許多中學招考試題,三人分頭加以分析解答,並用一種方便查閱的方式編輯成冊,合寫了一本書《獻給初中投考者》,自行組成出版社公開出版發行。
結果這本書從麗水暢銷到臨近的江西、福建和安徽等省。因這本書的收益,這三位少年編者不僅中學時代衣食無憂,而且還積下了高中畢業後去重慶考大學的經費
1968年11月17日,《明報》旗下的《明報周刊》創刊,這份刊物是香港最早的娛樂雜誌,
經數年發展,也成為香港歷史最悠久、最權威、銷量最大、讀者層面最廣的娛樂周刊之一。
不得不說金庸作為商人眼光非常獨到。
《明報》創辦時,資本僅10萬元港幣(金庸出資八萬)。到《明報》1991年股票上市時,其市值已達8億7千萬港幣,金庸獨佔六成。
1992年,《明報》的年利潤已經達到了一億港幣,金庸以12億港幣的資產,名列香港百富榜第64位。
更詳細可以參考下面這個鏈接,說的大致不錯。
中國五千年來最有錢的文人?揭秘金庸鮮為人知的賺錢天賦 |光說
取名的水平高。
苗若蘭:《洛神賦》含辭未吐,氣若幽蘭
丁典:《曲江》朝回日日典春衣
無崖子:《莊子·養生主》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
蘇星河:《桂枝香·金陵懷古》星河鷺起,畫圖難足
李秋水:《莊子·秋水》秋水時至,百川灌河
逍遙子:《莊子·逍遙遊》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氣之辨
阿紫:《論語·陽貨》惡紫之奪朱也,惡鄭聲之亂雅樂也,惡利口以覆 邦家也。
木婉清:《詩經》水木清華 ,清揚婉兮
穆念慈:《尚書.大禹謨》帝念,念慈在慈
黃藥師:《大寶積經》譬如大藥師,善能療治一切疾病
曲非煙:《迷夢詩四十韻》非煙含瑞氣,馴雉潔霜毛
余滄海:《觀滄海》東臨碣石,以觀滄海
岳不群:卓爾不群,典出《漢書》:「夫唯大雅,卓爾不群」。
任盈盈:《古詩十九首》盈盈一水間
文泰來:《易經》否極泰來
小龍女:《冷齋詩話》吳城小龍女,徐志摩寫給陸小曼的信也稱她為小龍女
楊過:《左傳·宣公二年》人誰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又南宋辛派詞人劉過,字改之
霍都:《羽林郎》昔有霍家奴,姓馮名子都.倚仗將軍勢,調戲酒家胡
武修文:《尚書·武成》王來自商,至於豐,乃偃武修文
石中玉:《詩經》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石破天:《李憑箜篌引》女媧鍊石補天處,石破天驚逗秋雨
殷素素:《古詩十九首》纖纖出素手
溫青青:《古詩十九首》青青河畔草
袁承志:《禮記·祭義》君子所謂孝者,先意承志,諭父母於道
溫青青:《莊子·德充符》唯松柏獨也正,在冬夏青青
何紅葯:《揚州慢》念橋邊紅葯
周芷若——《漢書》「衡蘭芷若」,芷為白芷,若乃杜若,皆是香草。李白亦有詩云:「始向蓬萊看舞鶴,還過芷若聽新鶯」
張無忌:應該是致敬魏無忌,明朝有對聯:藺相如,司馬相如,名相如,實不相如; 魏無忌,長孫無忌,你無忌,我亦無忌。
林平之、游坦之。一為副威鏢局之少鏢頭,一為聚賢庄之少莊主。然兩位公子哥兒前途卻並非「平之」、「坦之」!查老以「平坦」二字為兩位富家子弟命名,真是"高人"啊!。
向天問: 向問天的名字來自屈原的&<天問&>,差不多是向天問的變型.他對任我行的死忠和屈原類似,但是結果被金庸強行美化.但是顯然正因為此,這個向問天的結局也顯得虎頭蛇尾了.遠不如屈原那樣凄美悲涼.
左冷禪:左冷禪的名字里,左,代表他心術不正(而且有左傾冒進傾向).冷,代表他冷酷決絕.禪,書中說他名字有禪,其實武功接近道家.那麼這個禪什麼意思呢?
並非禪宗之禪(chan),而是封禪的禪(shan).他希望能靠一己之力,坐上武林至尊的位置.這個封禪,與皇位關係很大,牽強附會的話,左冷禪差不多就是這想法了.
風清揚:大風起兮雲飛揚。
氣寒西北」白萬劍——出自龔自珍「氣寒西北何人劍,聲滿東南幾處簫」的詩句。金庸對龔定庵似乎情有獨鍾,他為《天龍八部》第35回寫的回目是:「紅顏彈指老,剎那芳華」,此句脫胎於龔定庵《洞仙歌》詞:「埋沒了,彈指芳華如電。
霍青桐:[梧桐]別名青桐、桐麻 、屬於梧桐科。
梧桐就是傳說中鳳凰棲息的樹木,而梧桐中的梧是雄樹,桐是雌樹.在古籍中,梧桐通常意味著高潔和美好的品格.
《詩經·大雅·卷阿》「鳳凰鳴矣,於彼高崗。梧桐生矣,於彼朝陽」
明·劉基《郁離子·千里馬篇》 工之僑得良桐。
莊子說的更直白,"夫鵷鶵發於南海,而飛於北海,非梧桐不止。"鵷鶵這裡指的是類似鳳凰的鳥.
單就霍青桐的形象,用高潔的梧桐來比是沒有一點過分的.可惜她心中的鳳凰卻沒有在這顆梧桐樹上.
何太沖:太沖:謂極其虛靜和諧的境界。
《莊子·應帝王》:"吾鄉示之以太沖莫勝,是殆見吾衡氣機也。"
《淮南子·詮言訓》:"聰明雖用,必反諸神,謂之太沖。"高誘注:"沖,調也
武林外傳里有個莫太沖
威德先生白自在:這個名字中的自在,是暗諷他自認為武功已經達到"從心所欲"的境界. 實則他姓白,他的這種夜郎自大的想法是白白的狂妄了一回.
楊鐵心:辛稼軒詞:男兒到死心如鐵。看試手,補天裂。
看起來很文雅的名字其實很low,
溫家五老
老大:溫方達(大)
老二:溫方義(二)廣東話裡面二與義發音相同
老三:溫方山(三)
老四:溫方施(四)
老五:溫方悟(五)
溫方祿(六),溫家五老的親兄弟,但因死得早,不包含在"溫家五老"稱號之內。姦汙夏雪宜親姐後,又殺盡夏家一家五口,夏雪宜孤身一人逃脫在外。夏雪宜與溫家的恩怨均源於此。後被藝成歸來報仇的夏雪宜斬成八塊。
記得天龍八部裡面的4大惡人么 「惡貫滿盈」 「無惡不作」 「凶神惡煞」 「窮凶極惡」
上面的排名分別是老大、老二、老三、老四 你在看看上面幾個詞「惡」的順序,分別都在1、2、3、4位
[附「函谷八友」] 「函谷八友」是蘇星河的八位弟子。「函谷」暗指道家始祖老子出關之處,點名逍遙派的淵源。
老大康廣陵(琴),姓名分別取自三國時的嵇康與他所彈的那首《廣陵散》;
老二范百陵(棋),姓名取自清朝的兩位圍棋高手范西屏(海寧人)和過百齡;
老三苟讀(書),這個顯而易見吧;
老四吳領軍(畫),書中述其曾任「領軍」之職,而姓恐來於唐大畫家吳道子;
老五薛慕華(醫),慕華即仰慕華佗之意(中國古代有一批以「慕X」名的,如「慕韓」,「慕華」等等)。又近代有黃乃裳,號慕華,曾參加康梁變法;
老六馮阿三(匠),其名很庸俗,應該是用來湊數的;
老七石清露(花),「石」諧音「蒔」,蒔花;清露古詩常見(如陸機《赴洛道中作》「清露墜素輝,明月一何朗」,虞世南《蟬》「垂緌飲清露,流響出疏桐」,《紅樓夢》三十四回記有「玫瑰清露」);
老八李傀儡(戲),傀儡寓意很明確,姓李似暗寓唐朝那位在皇宮搬演梨園的李隆基。李傀儡,似乎也暗示唐高宗,被武則天擺布得像個傀儡。
金庸還喜歡用少見的複姓,即便名字普通,也能造成古色古香的效果,比如公孫止、公孫綠萼,若換為常見的姓,張止、劉綠萼之類,光彩頓失。《射鵰英雄傳》等書中有很多少數民族人物,他們用複姓理所當然不像末流的武俠小說,人物全是各種怪姓,真是「姓不驚人死不休」,也可見如何的黔驢技窮。
很顯然,人如其名、名副其實是金庸小說人物姓名的一大特點。但小說人物命運的相剋相生也是金庸小說人物取名的另一大特色。如小說《射鵰英雄傳》中的「東邪西毒南帝北丐中神通」,這與中國傳統文化的五行學說相輔相成。古語常言:「東為木,南為火,西為金,北為水,中央為土」。在鬥爭中,又有「南火克西金」的說法,如歐陽鋒在一燈大師面前的無計可施,便是最好的相剋,這也印證了「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五行學說的相剋論。
當然,有相剋就會有相生。小說《笑傲江湖》中的男女主角的名字,令狐沖、任盈盈皆取自老子的《德道經》,其第四十章言:「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沖,其用不窮」,而《德道經》第四章又說:「道沖而用之,或不盈。淵兮似萬物之宗」。不可否認,「盈」、「沖」乃是道家相互對立的兩種狀態。任盈盈與令狐沖本是魔、道兩教水火不相容、勢不兩立的對手。然而,令狐沖與任盈盈的感情卻是冥冥之中註定的,或許他們的感情並不被看好,但最終兩人琴瑟和諧,共譜一曲《笑傲江湖》,成就如花美眷。笑傲江湖武當派掌門叫沖虛,俠客行里上清觀道士也叫沖虛(再說下--金庸在其另一部小說里借周伯通之口引用過這句話,可旁證這種解釋並非牽強。「周伯通道:『我這全真派最上乘的武功,要旨就在『空、柔』二字,那就是所謂『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沖,其用不窮』』跟著將這四句話的意思解釋了一遍。郭靖聽了默默思索。」)
武功名字取的也不錯。
五羅輕煙掌(段正淳用來泡妞的,可以滅蠟燭)
天山折梅手
北冥神功
一陽指
降龍十八掌
天山六陽掌
小無相功
無相劫指
六脈神劍
黯然銷魂掌,
凌波微步
八荒六合唯我獨尊功
乾坤大挪移
斗轉星移
。。。。。。。
這個問題下幾乎所有回答都說的是作品文學性和影響力。
我想補充一個:個人覺得金庸先生最厲害的是他的毅力(也可以翻譯成他對文學地位的野心)
百度給出的金庸小說成書時間
高票已經提到了,金庸的寫作更新速度近乎匪夷所思(如果真的寫過長篇的小說會明白連續數年不斷更同時忙著一堆事是個啥工作量)。
但看最後一部小說《鹿鼎記》完結於1972年,之後,金庸封筆了。
這一年金庸48歲,體力精力不如壯年,但筆力、駕馭長篇的能力,不敢說爐火純青也可以算是很有功力了。如果金庸繼續寫書,根據他日後的工作情況,就算壓低創作速度,在寫個十幾二十年不是啥難事。
但是老爺子封筆了,之後的三十年在武俠小說領域就幹了一件事:改。
如果說明河版只是報紙連載的集合,八十年代的花城版,九十年的三聯版,21世紀的新修版,是市面上流行的幾個版本。在封筆後的三十年,金庸本人親自動手的至少三次大規模的改動,而其他的小改動反覆修訂怕是沒法計算次數了。
除了修改小說中的錯誤外(比如常遇春多少歲時死的),更誇張的是數次改動還包括對小說中結構、情節、人設的變動:
有些情節很精彩但對小說主線無推動性被迫刪除(《射鵰英雄傳》中的蛙蛤大戰);
有些設定雖然動人但縱觀全書後為了不破壞人物或者主線被迫刪除(《倚天屠龍記》中「張三丰瞧著郭襄的遺書,眼前似乎又看到了那個明慧瀟酒的少女,可是,那是一百年前的事了」,為了弱化張真人和郭女俠的感情線,刪了)
甚至有些情節由於很精彩而被過度使用,不得不忍痛割愛(看一遍就背下書的情節用的不知多少;盜墓得到《廣陵散》在《笑傲江湖》和《倚天屠龍記》中都有)
像秦南琴這樣作者覺得寫得沒特色,索性就刪除的角色。。。
至於像王語嫣最後回到慕容復身邊的改動,我個人把他歸結於老爺子自己知天命後,看開了人生。
金庸全集一共是十五部小說,幾個短篇合訂一起出版了十二部書,其中兩個五卷本,四個四卷本,一共三十六卷(謝評論指正),即使校對一遍查查錯別字這工作量都可想了,要知道修訂校對不是讀書,讀書讀爽了可以順著情節節奏一路下去,校對那就是一個格子一個格子爬去吧。而金庸的修訂改動已經不僅僅是校對,特別是情節的刪改可以說是牽一髮動全身了,這種極度無聊卻又工作量極大的事情,金庸封筆後大改了三次,斷斷續續的改了三十年。
如果不明白這種工作量的,想想本科或者研究生的畢業論文,寫個初稿,二稿,中期,再稿,最後答辯終稿,本科生好的半年短的一個月,研究生最多一年,中間還有找工作、約個飯、畢業會、旅個游啊,如果內容定下了後面都是改改格式。改到最後那篇幾萬字論文自己都不想看。如果按照金老的工作量,根本不可能畢業了。
我自己寫東西時或有一兩句突發奇想,自以為精彩之處。為了這一兩個細節有時不得不「委屈」主線拐個彎把這個細節帶上,至於有文採的佳句用到我自己吐了都停不下來。金老這改動為了宏觀結構連所謂的妙筆都在裁剪之列,幾十卷書的工作量,長篇小說前呼後應的修訂難度,自刪內容的心態,這都不是我這種二十八流網路寫手能理解能承受的。
最最最恐怖的是(沒錯就是恐怖),金老在干這份工作前,他的作品已經在武俠小說界取得了極大成就和名聲,而他的不斷修訂的工作不僅回報率很低,甚至可能葬送之前的美名。
郭德綱說相聲界最難得在於「門檻在裡面」,「已經出了名就吃不了這個苦」。其實往大了說,那個行業多多少少都有這種問題,沒出名時怎麼奮鬥怎麼努力甚至作踐自己都可能,一旦功成名就甚至很多只是爆發了那麼一下下,讓他在回到之前的狀態已經是不能了。能不忘初心堅持自我的已經千難萬難,能精益求精更進一步的已經不僅僅天賦能力更是毅力決心的表現。
回到開始的話,金庸封筆時48歲,再寫十年出上三部書應該不難,新書更能吸引讀者加上之前的人氣積累,即使水平下降也很難說有多大損失;而他封筆修訂,能忍下這份功利心,硬是在舊書上爬了十年完成第一次大修改。他是否問過自己:多年沒新書自己會不會「過氣」?他有沒有擔心:新改的版本會不會不被讀者接受?這些都不知道了。
高處不勝寒,一個人已經擁有別人為之奮鬥的名氣、地位,還能靜下心思干著最枯燥卻又有難度的工作,而且前前後後三十年,這種能力真的不是才華、天賦之類能衡量的了。
有種說法,金庸本人是個有野心的作家,武俠小說只是他的文學的一部分,他是一個學者,是一個要把名字留在文學史,甚至在歷史長河中國佔有一個位置的人。從老爺子現在在小說界的地位來看,古龍或能在武俠小說文學本身一爭高低,而名氣地位已經遠不及;而梁溫黃等已是不能望其項背(這話會不會得罪人呢?容我允悲下?(ˉ?ˉ?))
其實在金梁古溫之前,武俠小說在文學界還真不是什麼上品,但金庸的文學地位,已經不在武俠的界限。
這樣啊,李白曾經這樣說:曾得貴妃捧硯,力士脫靴,龍巾拭吐,御手調羹。天子門前,尚容走馬,華陰縣裡,不得騎驢?
金庸的版本是:兩任領導接見,小平迷弟,御手遞煙,參與立法,指點江山。文似柳七,有井皆閱,書成金學,大圓若缺。
在中國文學這條道路上,金庸是繞不過去的一個人物,在武俠這條道路上,金庸承接南北七俠,武林八怪之遺風,開創武俠世紀,金古雙峰之時代。
雖然我是古龍的粉絲,但絲毫不耽誤我給金庸這樣的評價——如果沒有世紀新修版的版本的話,評價會更高些。
——今天下午上海書城,有誰一塊去六神磊磊簽售會嗎?金庸就是金庸。
沒有必要神話他。
他只是一個普通的武俠小說家。
但是你要知道,
金庸是武俠小說界的一座豐碑。
他之前,武俠小說堪比現在的玄幻爽文。
是金庸,用他一己之力,讓武俠小說上了廳堂。
金庸的語言是禁得起千錘百鍊的,半文言的部分使用已經讓他超越了無數小說家。
金庸的情節無一不是經典,有人不知道小龍女這個名字么?
金庸的世界觀是大世界觀,可謂大宗師,他與古龍最大的區別是他的武俠是俠之大者,與國家興亡相連,而古龍,只有男人之間的友情與尊嚴。
好吧手機碼字太累了到這吧
總之,看的開心就好,他厲害不厲害,沒什麼關係,重要的是你是否從他的小說中獲得快樂。
增加答案
首先
絕對沒有踩古龍先生的意思,我個人同樣非常喜歡古龍先生的文章,不同風格而已。
其次
希望大家沒有必要在評論中爭論什麼,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推薦閱讀:
※為什麼金庸古龍電視劇不能好好尊重原著拍,大家都喜歡改,卻改得不被小說讀者所認可?
※中國式蒸汽朋克應是什麼樣(放入武俠仙俠環境下生活模擬)?從蒸汽朋克精神出發而非蒸汽內核科技。
※武俠小說中有哪些不成文的規定或套路?
※《三國演義》中的著名武將放在金庸小說裡面會是一個什麼樣的武力層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