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加西亞馬爾克斯的《百年孤獨》中的:「孤獨」?
12-11
高一那年買的《百年孤獨》,覺得名字好聽買的,看到大兒子跟著吉普賽人出走那裡終於看不下去了,混亂的人名,作者跳躍的思路,讓我好傷腦筋,於是書就擱在了書架上,一擱就是三年。三年里發生了好多事,也基本都是自己一個人去經歷,去品嘗,去感受。莫名其妙的沒了追求,整日渾渾噩噩,也不想花心思讀書,拿頹廢作自己的代名詞,後來出於家庭經濟窘迫的無奈吧,選了一所就業工作比較穩定的大學,但絕不是我嚮往的大學。這大學裡沒有自由,只有規矩,我漸漸從一個囂張的憤青變成了一個更傾向於靜靜看著,不發表任何意見的騷年,也不想去深交任何朋友。後來寒假回家看到書架上的《百年孤獨》,想著在學校里也許可以看看。回到學校重頭開始看,發覺不再如當年那般難以咀嚼,反而越看越入迷,畢竟前面的部分,有點魔幻,又有點史詩(我也不知道高一的時候為什麼沒這些感受),很過癮。可是看到後面,現實的意味越來越濃,人不論過往輝煌的還是過往艱難的,都會老去,都會被遺忘,村子不論被改成了什麼風格,都在朝著落敗的方向上,回過頭來看,這一整個家族,彷彿每個人都是活在自己的世界裡,何塞阿爾卡迪奧布恩迪亞的痴狂,上校的堅韌,阿瑪蘭旦的拒絕,美人兒雷梅黛絲的脫俗,費爾南達的偏執。。。。每個人都是一種顏色,但彷彿每種顏色最後都被馬孔多的水稀釋了,最後清澈透明,看不出任何時間的痕迹,也許,為任何一件事,一個物,追逐許久,乃至一生,有人理解也好,有人嘲弄也罷,最後都將塵歸塵土歸土,彷彿從未存在,世界卻一如既往的無邊無際,不曾改變,這一份空曠,要給它一個形容,我想就是孤獨吧。
馬爾克斯筆下的男男女女很少被環境直接消滅,他們多數會在自己回憶的重負下殺身成仁。綁在樹上的阿爾卡蒂奧受殺死阿基拉爾的血腥回憶折磨,最終選擇留在相同的虛構房間里,藉由房間的相同消除了自己對於探索廣闊,擁有無數不同的世界的渴望與對永恆時間的恐懼,也在完全的失憶里與孤獨和解(消除了自己的個人獨特性)。而他的兒子,奧雷里亞諾上校卻選擇在製作小金魚的重複中將世界化整為零,再將零散的世界貼上「世界不過是身外之物」的標籤從而與之隔離。
可以看見,無論是上校戰後致力於消除回憶,關於自己的,關於蕾梅黛絲的,關於那些黑暗中送入他帳篷中的女人的,還是馬爾克斯幾次寫下「多年以後,面對行刑隊,奧雷里亞諾?布恩迪亞上校將會回想起父親帶他去見識冰塊的那個遙遠的下午。」這種反覆強調的意義在於陳述上校一生都在逃離回憶的這一事實,而回憶塑造了個人獨特性,逃離回憶,也就是逃離孤獨。
具體來講,對於個人來說,回憶的獨特性標記了他們自己,也正是因為回憶本身的獨特性,不同的人之間難以真正互相理解,他們機會一同分享塑造了彼此的共同經歷(畢竟時間空間什麼的充滿限制),因而所謂的感同身受也就只是謊話。
在這個基礎上,也許馬爾克斯所說的「孤獨」是一種普世意義上的宿命,上校對於蕾梅黛絲的回憶,阿爾卡蒂奧念叨的被史書掩埋的大屠殺,無不是不可分享的「獨特」記憶,某種程度上這種「獨特」的苛刻性堪稱病態,所以產生了絕對的,不可打破,宿命樣的孤獨,它的現實意義不言而喻,人類是由龐大的可以思維可以追逐可以一走了之的自由個體組成的,與他人共享經歷在本質上是做不到的,孤獨是我們的常態,正如我已經磨叨了好幾遍的,人的經歷的差異差異造就了孤獨,這種孤獨牢不可破。推薦閱讀:
※六音步短長格和六音步長短短格的區別是怎樣的?
※《霍亂時期的愛情》開頭,作者描寫烏爾比諾醫生好友阿莫烏尓死亡場景,用意何在?
※怎樣評價羅曼·羅蘭的《名人傳》?
※洛麗塔勾引亨伯特在前,但是洛麗塔悲劇的發生,亨伯特和洛麗塔誰的責任更大 ,為什麼?
TAG:加夫列爾·加西亞·馬爾克斯GabrielGarcíaMárquez | 百年孤獨書籍 | 西方文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