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金庸古龍電視劇不能好好尊重原著拍,大家都喜歡改,卻改得不被小說讀者所認可?

如果編劇覺得自己厲害,乾脆自己去寫一部小說得了,感覺身邊的人,雖然都看過無數金庸古龍電視,卻接近不了真正的金庸古龍。


謝邀。
多數影視劇我是覺得不如原著的,但我也能理解編劇的不容易。對原著的改編個人認為主要原因有二:

1.完全按原著來演對演員要求太高:

金庸和古龍的小說裡面,人物的形象是很多面的,人物的情感是豐富的,但是很多時候這些因素都不是通過語言/動作/行為這些觀眾好理解的方式表達出來的。如果要完全遵循原著,對演員的演技考驗非常高,而且即使是演員完美地演繹出來,觀眾也不一定能接收到信息。所以大多數編劇都更願意改編原著,用一種直白不轉彎的方式來展示人物情感:

先說古龍,隨便摘了一段西門吹雪出場的:

他們並沒有看見這個人的臉,事實上,他們根本從來也沒有見過西門吹雪,可是就在這一瞬間,他們已感覺到這個人一定就是西門吹雪!

天上地下,獨一無二的劍。

天上地下,獨一無二的西門吹雪!

這段在讀小說的時候非常好理解,可是換到演員身上,得多用力表演才能演出那種發自內心的「恐懼,敬畏,讚歎……」?古龍裡面類似的描寫不少。

而金庸呢,其實也好不了太多,雖然風格不一樣,但仍舊有很多感情演員不好表現:

成吉思汗道:「我把華箏給你,從明天起,你是我的金刀駙馬。」眾將轟然歡呼,紛紛向郭靖道賀,大呼:「金刀駙馬,好,好,好!」拖雷更是高興,一把摟住了義弟不放。郭靖卻呆在當地,做聲不得。他向來把華箏當作親妹子一般,實無半點兒女私情,數年來全心全意的練武,心不旁騖,哪裡有過絲毫綺念?

黃蓉聽郭靖說養了兩頭白雕,好生羨慕,說道:「我正不知到哪裡去好,這麼說,明兒我就
上蒙古,也去捉兩隻小白雕玩玩。」郭靖道:「那可不容易碰上。」黃蓉道:「怎麼你又碰
上呢?」郭靖無言可答,只好笑笑,心想蒙古苦寒,朔風猛烈,他身子單薄,只怕禁受不
,問道:「你家在哪裡?幹麼不回家?」

這種「內心戲」在小說裡面十幾個字就能寫明白了,但要換成演員去演,得多費勁?而且演員要演繹不好,還會造成誤會,比如讓人以為郭靖聽說華箏被許配給自己是高興懵了,比如讓人以為郭靖不希望黃蓉去蒙古……於是影視劇通常會改編一下劇情,把主角的內心戲用一種比較明顯的方式表現出來。

2.滿足觀眾對小說人物的YY:

還是先說古龍吧。其實古龍小說裡面有不少內容都比較重口,廣電審核能不能過這個先不考慮,就考慮拍出來的觀感,很多往往就不會太好。不客氣地說,大眾的審美還是比較狹隘的,很多時候接受不了太多元的東西。

比如最近新拍的《新蕭十一郎》,劇情都改到天邊去了……但是有時候我會想,這好像也可以理解。畢竟原著里蕭十一郎是個鬍子濃密的大漢,風四娘已經三十三歲,沈壁君是個人妻……這樣的人設放出來有多少年輕人能接受得了?所以就按觀眾喜歡改,改成俊男美女,改成小鮮肉少男少女……

再說金庸吧。一般佔據重要社會資源,權傾一時的角色會被進一步美化,這很明顯也是為了滿足觀眾的胃口。其中被改得比較厲害的也就是楊康,東方不敗之類的吧。

比如楊康,他長得極為帥氣,身份又是小王爺,智商又很高,這些都是觀眾喜歡的元素,所以不少電視劇往往還給他加上些對身份感到兩難的無奈的情節,引得觀眾同情。但其實按小說原著,楊康在身世兩難還沒出現之前,就已經暴露了許多RP問題了。只是怎麼拍會更吸引觀眾?是按原著拍拍出一個讓人討厭的高富帥,還是改編下改成個觀眾垂淚憐憫的高富帥?編劇選擇後者並不奇怪。

比如東方不敗,權傾江湖,武功天下第一,而且對楊蓮亭還頗為深情,所以電視劇把他改成了個帥哥或者美女(?!),也算是照顧觀眾的YY。如果按小說來拍,東方不敗是個中年才自宮,保留了男子外貌卻要做女子打扮的人,基本上不符合絕大多數觀眾的審美,拍出來可能還嚇倒一片人,所以很多版的東方不敗都進行了美化。

對武俠劇進行大規模改編,大概便是以上兩種原因了。

P.S:說了這麼多,其實我還是覺得原著更好看……


瀉藥

影視作品與文學作品是不同的,表現手法和思維邏輯都不同,所以改編肯定存在著修改

比如拍電影,時間有限,金庸小說浩瀚的量根本是塞不進兩個小時的電影里,所以多取意Dr.不取情節,比如徐克的笑傲江湖,就是把握原著政治鬥爭的精髓,再創文本的典範

電視劇呢,其實大部分金庸劇還是遵從了原著框架,tvb90年代和張紀中的大多和原著情節差不多,於媽之流本來就爛水平,瞎改也正常,至於為什麼瞎改,大體因為按照原著拍,對成本和對劇情的把控有很高要求,比如原著有大量過場人物和劇情,這些東西寫出來不費勁,拍出來可是一大筆支出,而且影響劇情節奏,所以多半會刪了,比如倚天開頭的郭襄劇情,大部分都會刪了,因為和後面劇情連接實在不大,等等

還有就是存在對某個角色的過分熱愛,瘋狂加戲,比如著名的東方不敗,獨孤求敗等

古龍小說原著本身就不適合改編,大量心理描寫和氛圍描寫,又很愛話嘮,估計不刪改根本拍不出來,既然改了,不如大改,所以古龍小說改編後多半面目全非

我的態度是修改可以,但不要動框架,我心中的改編經典就是tvb90年代的古天樂神鵰和呂頌賢笑傲


王家衛的東邪西毒改的連金庸都要不認識了,也沒見原著粉出來罵街吧,可見這個事情很大程度就是水平問題。做得好改出花來也沒人提,頂多把你當成新作品,做的不好一點不改都會挨罵的。

不過我想多說點別的。

不只是金古,實際上所有的文學作品在改編成影視或者戲劇的時候都會或多或少的讓讀者不滿意,影響力越大的越是如此。讓原著讀者感嘆「這就是我心目中的xx」的是少數。

藝術是源於想像力的,所以越接近想像力本身的形式就越高端。作者用文字將自己的想像描述出來——讀者通過閱讀構建出新的想像——導演根據自己的想像拍攝影視作品——觀眾觀看這些作品並與原著(實際上是第二階段自己的想像)對比。

這個過程是一個對原著解構的過程,本身就會導致原有信息的扭曲和變形,在二三階段又可能產生差異,所以原著粉難以接受是很正常的事情。

另外,這個過程也是從想像到現實逐漸坍縮的過程,也是一個從高端到低端的過程,因此也存在著天然的劣勢。

當然,作為一種藝術形式,影視作品也同樣有數不清的經典巨作,他們脫胎於文學經典,然後自己又成為新的經典,從而成為他人結構的對象,可見不能得到認可要麼是水平的問題,要麼是認知的問題,說起來也是相當複雜的,那就與本題無關了。


因為名著翻拍本身就是一種再加工,只不過程度不同罷了。

絕大多數對書籍進行的影視劇翻拍其實是為了藉助原著的名氣吸引觀眾的一種手段,說白了只是借用一個名號,真正拍攝的時候當然還是要拍攝導演編劇心裡的劇本,原著怎麼寫這時候已經不是很重要了。所以你就可以看到大多數翻拍的作品都會改動,改動量也根據編劇個人能力而有所增減:

影視界的大神們翻拍出來的作品原創性往往非常高,因為他們有自己的想法,寫的其實也是自己的劇本,我們看《東邪西毒》《藏龍卧虎》《七劍下天山》這類作品的時候,已經完全不能帶入原著的劇情了,這類作品給你的感覺算是同人,你甚至很難說他改了什麼,因為他好像除了人設還保留原著痕迹以外,剩下的幾乎全是原創。

而大多數人達不到這個高度,他們沒能力自己原創一個故事,又不甘心復刻原著,索性就把劇本的大路線先按照原著定下來,再在細節上加入自己的設想,這樣違和感就來了。你想,主線劇情和人設都是人家原著設定好的,你在細節上改好比是一塊玉石被你敲掉一個角,又自己鑲一塊上去,就算你鑲的是鑽石那也是破壞了原本渾然一體的結構,怎麼看怎麼彆扭。所以大多數人在改編的時候努力的讓自己原創的部分融進原本的故事裡,這就需要先讀懂讀透原著。很明顯,在這方面,金庸比古龍更加通俗易懂老少咸宜,所以古龍劇的翻拍往往是以悲劇收場的,畢竟看懂不易,瞎改還是很容易的。

最怕是第三類情況:自己功力不足,還想法特別多,喜歡拋開原著瞎改,基本上一出來就註定悲劇。我就不舉例了,太多了。

那麼乾脆一刀不改,忠於原著行不行?當然可以。
內地翻拍的金庸劇大多數是按照這個套路來的。沒辦法,我們的影視劇產業起步晚於港台,一直以來也沒能逃出抄襲多於原創的怪圈。但人家原著本來寫的挺好,拿來照用倒也無妨,但關鍵是一旦是拿來照用的話,你這個翻拍作品的亮點基本算是沒有了,好不好也只能靠演員的演技來評價了。你看張鬍子的金庸劇拍了不少,口碑不錯的也就天龍八部,沒別的原因,人家胡軍和劉濤演得好唄。。。這樣的作品就算爛也不會有人好奇心起去看看爛在何處,哪還有什麼市場嘛。。。


因為讀者和觀眾不是一撥人,客戶群體不同


小說和電影或者電視劇的表現形式不一樣,所以肯定要改!
至於為什麼不像!
除了水平問題,還有一個原因就是……額……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
當然非常討厭於媽之流的毀原著行為,感覺這已經不是水平問題了,是道德問題了!
不感覺王家衛的東邪西毒是改編!完全是兩個文本好嘛,只不過恰好裡面都有東邪西毒南帝北丐獨孤求敗而已!當然可能王有改編的主觀意識和行為,但是其結果,我們更願意說他是受到啟發後的再創作!


簡單粗暴的來講,是編劇不行。

古龍作品再難拍,陳楚河版《新流星蝴蝶劍》和張智堯版《楚留香新傳》都有很好的口碑,而且也拍出了原著的意味。

金庸作品再亂改,小眾的吳樾版《連城訣》拍的很不錯。

所以說,不管是電影,還是電視劇,一個好編劇是多麼的重要。

PS:當下的編劇中,白一聰是可以的。


改編沒意見,人設有一部分修改也還能忍,但是人設完全顛倒就不能忍了,


一千個人心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
黃日華版的估計定位是「老實」

張智霖版的估計定位為「天真」

李亞鵬版的,估計是「憨」厚

胡歌估計就是帥和英雄了

如果於正再來拍,估計郭靖定位就變成了大智若愚了

(最後一張圖文無關)
劇情服務於角色,所以編劇也會改編部分劇情來塑造自己的角色。


改動是因為:(1)小說讀者和電視劇觀眾是不同的受眾,理解力不同,電視劇本身就通俗化一點;(2)小說和劇本是不同的表現形式;(3)拍攝條件的限制;(4)小說本身存在顯然的缺陷,如爛尾(金庸的還好,你試試古龍的。。。)。(5)商業利益,市場導嚮導致增加一些角色(通常人氣)和情節(往往狗血)。


為啥要按原著拍,一毛一樣的不如看書了,還可以腦補。


因為人家不是拍給我們原著黨看的。原著黨只會從頭到尾挑毛病,都以原著為標準。既然我怎麼拍你們都罵,我幹嘛不改成非原著黨喜歡看的樣子?於媽就是這種人。
電視劇是快餐娛樂,最重要還是追求收視率,不需要為原著服務。至於改的不好,還是水平問題。徐克的笑傲江湖顛覆東方不敗的形象也照樣有人喜歡,至於於媽.......呵呵


我覺得不是說改 你可以改 要麼你就改的徹頭徹尾 千萬不要欲拒還迎 徒具皮相那就很難看了


編劇得負很大責任,比如說於媽……


遵循原著可能會撲街啊。例如張智堯版的楚留香新傳。風評是不錯,可你看他火么,爆么,有盈利么~~聽說堯大拍楚留香和圓月彎刀賠慘了23333


影視作品與小說原著不同,除了技術原因還有市場需求,改編是一種創新。你糾結的點應該是不被「你及你認為和你一樣的觀眾」認可的「改編」,這只是單純的編劇功力問題,差的編劇即使按原著編劇本你仍會有這樣那樣的不適應,好的編劇讓孫悟空愛上紫霞仙子你都不覺得違和,鸚鵡史航把又白又胖又好色的紀曉嵐編成坐懷不亂的特齒銅牙,你只能深表欽佩,惡俗如於正之流,陳喬恩女版東方不敗也引得了眾人點贊。至於身邊的人,個人看法不同而已,想了解真正的金庸古龍,單純想從影視作品去深入,也是為難,它只是娛樂產物,又不是科普文獻。


推薦閱讀:

中國式蒸汽朋克應是什麼樣(放入武俠仙俠環境下生活模擬)?從蒸汽朋克精神出發而非蒸汽內核科技。
武俠小說中有哪些不成文的規定或套路?
《三國演義》中的著名武將放在金庸小說裡面會是一個什麼樣的武力層次?
古龍原著《陸小鳳傳奇:決戰前後》葉孤城為什麼要參與政變?

TAG:武俠 | 武俠小說 | 金庸 | 古龍小說 | 武俠劇集 |